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竞赛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竞赛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柳林,李万武,李嘉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1-01
书籍编号:30468263
ISBN:978712127524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0200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研究生
版权信息
书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竞赛教程
作者:柳林 李万武 李嘉靖 等
ISBN:9787121275241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推荐序
我与柳林老师结缘于多年前的一次GIS会议上,正如柳老师所言,我们是为数不多的学测绘的女性,并把兴趣变成了一生的职业。从事测绘教育几十年,我非常欣喜地参与了中国GIS教育从起步、成长到如今欣欣向荣的每个阶段,更荣幸地亲历了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彻底打破国外垄断壁垒,贡献于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作为老师的我在多年的人才培养中发现,仅仅依靠课堂学习,即使考试成绩很高,也不一定能证明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要想成为高水平的GISer,必须参加专业实践,特别是对于GIS这个技术导引(Technology Driven)和应用导引(Application Driven)型的专业,更是如此。”我本人很赞同柳老师的观点。《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竞赛教程》引发了我们由GIS 专业竞赛对GIS人才培养的再思考。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它与计算机科学、测绘工程学、空间信息科学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GIS人才的培养,只有从实践中经受锻炼,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认知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只有夯实基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创新,才能脱颖而出。GIS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将地理学发现问题的理论素养和测绘科学解决问题的工程化思维作为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近些年来,GIS领域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一系列适用于大学本科与研究生的教材或丛书,这反映出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有利于促进地理信息系统的渐趋成熟。《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竞赛教程》从柳老师带领学生亲历数次GIS专业竞赛的经历出发,依托现今MapGIS等主流GIS平台,诠释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价值。本书从GIS操作和设计的角度,围绕GIS专业竞赛,提供了接触最新GIS软件技术、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在竞赛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具体方式和案例。作为活跃在GIS教育领域一线的科研和教学精英,柳老师奉献出身体力行的教育经验和取得的科学积累,总结为切实可行的培养人才方法,全书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是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现实意义大、可操作性强、经过实地验证的著作。我非常乐意向读者朋友们郑重推荐!
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副会长
中地数码集团总裁
刘永
2015年8月
前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公认。GIS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属于技术导引型(Technology Driven)和应用导引型(Application Driven),其实践性很强。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GIS专业人才培养更强调实际动手能力,包括GIS软件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GIS专业人才培养中发现,通过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来加深学生对GIS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之一。一本有关“GIS设计与竞赛”的书既可以系统指导学生参加GIS专业竞赛,又可以借助竞赛指导学生进行GIS软件操作和应用以提高其动手能力,这也是编写本书的初衷。
目前,如此多的GIS专业竞赛机会,使GIS专业的学生“英雄有用武之地”。业界主流的GIS专业竞赛包括:武汉中地数码有限公司主办的“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SuperMap杯全国高校GIS大赛”、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起的“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本书针对不同GIS专业竞赛,讲解基于MapGIS、SuperMap、ArcGIS不同GIS软件平台在地图制图、空间建模、地理设计、三维建模等方面的操作和应用。书中还给出了不同GIS竞赛组别的案例,通过案例来讲解GIS软件操作和应用的方法和技巧,随书光盘包含更为丰富的案例详解,以供学生自学和教师教学参考。读者通过对竞赛案例的分析、GIS操作的总结、软件应用探索,加深对GIS基本原理、空间分析方法、专业竞赛技巧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全面提高GIS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书以GIS专业竞赛为载体,将不同GIS基础软件平台聚合进行对比学习,以便读者系统掌握不同软件平台的操作特点和方法;本书以竞赛案例为主线,将地图制图、地理设计、三维建模等不同GIS应用串联起来,使学习者掌握不同GIS应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为使本书和实际GIS工程项目结合,邀请GIS企业高工和竞赛主办单位专家参与编著和指导,所以本书内容系统完整、特色鲜明,具有实战性。
全书按MapGIS、SuperMap、ArcGIS软件平台组织,同一软件平台从易到难按不同竞赛和应用组别组织。共包括8章,第1章GIS竞赛介绍,总体介绍了基于MapGIS、SuperMap、ArcGIS平台的专业竞赛;第2、3章基于MapGIS平台,分别介绍MapGIS矢量制图、MapGIS三维建模;第4、5章基于SuperMap平台,分别介绍SuperMap地图制图、SuperMap地理设计;第6、7章基于ArcGIS平台,分别介绍ArcGIS地理设计、CityEngine三维建模;为兼顾遥感专业学生竞赛,第8章介绍ENVI/IDL遥感应用开发竞赛。GIS专业竞赛的其他二次开发内容可参见《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及案例分析》一书。
本书的编写得到山东省教改项目(编号:2012251)、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项目(编号:qx2013103)、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KDYC1400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2FM015)、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13-1-27)、卫星测绘技术与应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经费资助项目(编号:KLAMTA-201407)、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经费、山东省名校建设经费的资助,特此鸣谢!本书的出版得到武汉中地数码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资助,特此鸣谢!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汇总的,同时也参考了MapGIS、SuperMap、ArcGIS的官方帮助文档等,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由山东科技大学的柳林老师和李万武老师负责总体设计、编著、定稿;中国海洋大学的李嘉靖负责第1章的编写和全书图片的编辑;山东省地质测绘院的潘宝玉总工、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的毛坤德高工参与工程案例部分的编写。参与本书编写人员还有:陆波、王恒、柳诚、孙亚琴、杨博雄、张倩、董水峰、魏旭晨、王建邦、胡晓光、杨晓彤、刘飞、谭丽、丁静、张旗、满苗苗、张翔、陈黔、郭泽龙、刘勇、程鹏、孙群、谢中凯、郭亚敏、胡光辉、李宇坤、巴彦蔺、张志超、张卫平。山东科技大学的王恒、柳诚、张倩、董水峰、魏旭晨、杨晓彤、刘飞、谭丽、丁静、张旗、满苗苗、张翔等研究生,进行全书程序调试和修正,山东科技大学的陈黔、郭泽龙、刘勇、王洪旭、胡光辉、李宇坤、巴彦蔺等本科生参与本书的案例测试和文档编辑;上海赛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陆波工程师、中国矿业大学的孙亚琴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杨博雄老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胡晓光老师参与第8章的编写;浙江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王建邦工程师参与第6章的编写,Esri有限公司的孙群工程师对本书案例进行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尽管本书的编写历时一年多,反复斟酌、数易其稿,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批评和建议请致信liulin2009@126.com。也欢迎高校学子、指导教师致信,共同探讨GIS竞赛和软件应用的相关问题。
柳林
2015年8月6日于青岛山东科技大学
第1章 GIS竞赛初识
近年来,由国内外著名GIS软件公司发起,面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及硕士生)的GIS开发专业竞赛,是大学生课外活动中一项具有极强示范性与引导性的竞赛活动,越来越受到各相关院校、广大任课教师的重视以及学生的普遍欢迎。参赛学生逐年增多,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国测绘地理类专业院校中影响最大的赛事之一。
目前,比较成功的GIS开发赛事主要有:由Esri(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起的“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由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SuperMap杯全国高校GIS大赛”,以及由武汉中地数码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地数码杯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上述GIS竞赛分别成功举办了十届、十二届和六届,参赛人数逐年增多,竞赛形式和内容逐年丰富,面向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竞赛分组。每届开发大赛都有一个主题和创意,旨在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推动GIS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并为GIS产业的发展选拔和储备优秀人才[1]。
1.1 竞赛寄语
眼下,正值GIS产业的春天,这对于每一个同学的职业前景和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大环境、大背景下,同学们应更加满怀信心地努力学习GIS专业知识。GIS竞赛不仅是大学生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更是同学们展现自我、提高专业素养的平台。希望同学们能够从GIS竞赛中获得成功、赢得骄傲,汲取快乐[2]!参加GIS竞赛本身就是一种经历和财富,所得到的将远比获奖本身更多。
踏访足迹,让同学们随着竞赛大赛先行者的脚步去收获希望,再拾辉煌;激发潜力,把创新的思维熔铸到竞赛大赛的作品当中;背起行囊,不管前方是惊涛骇浪,还是狂风骤雨,同学们都将一往无前。这一次航行,不仅要去,而且要乘风破浪,不仅要走完全程,更要扬帆远航[3]!
1.1.1 超图总裁宋关福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非常高兴今天有这样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和同学们交流,更要特别感谢大家能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抽出你们宝贵的时间投入到“SuperMap杯首届国际GIS学生开发大赛暨第五届全国高校GIS应用开发大赛”中来。
本届大赛从今年3月正式启动,现在离作品最后提交时间只剩下一个多月了。我完全能想象得到,同学们在这几个月里为了完成大赛作品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你们可能遇到的压力、困难甚至迷惘。因此在这最关键的冲刺时刻,我特别想和同学们通过这种方式来交流,给你们加油鼓劲,希望大家都能坚持到让自己的梦想开花的那一天。我满心地期待着在作品评选的时候,能看到更多的闪耀着你们智慧和灵感的非常优秀、杰出的作品。
在投入大赛的这些日子里,你们和团队伙伴之间亲密的合作和沟通,你们面对挑战、勇往直前的勇气,你们一次又一次解决困难所积累的智慧和才能,你们和众多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带来的成长和进步,所有的酸甜苦辣,所有的成败得失,这一切付出和历练都会沉淀下来,成为你们甚至会终身受益的财富。当然,你们还可能获得来自GIS界权威评审专家和前辈的欣赏和认同,那将是一份莫大的鼓励和荣耀。我相信这些经历和收获会让你们因此更加进取、更加积极地对待学习、生活和未来的整个人生。
今天,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GIS人。在追逐GIS理想的道路上,也许我们曾有过相似的经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再累也不觉得苦。在读大四的时候,我像你们一样迷上了计算机,尽管正式的计算机课程只上过BASIC,但有远见的系领导投资建立了当时最棒的学生机房,这样,一批无硬盘黑白屏的386成了我的自学Turbo C编程的工具。后来得知自己被保送上科学院地理所的研究生,发现导师的办公室有一台彩屏装硬盘的386,高兴自己终于可以使用Borland C++练习C++编程了。那时我本科还没毕业,每到周末就从北师大骑车到当时还很偏远如同农村的917大院,周末导师的办公室没有其他人,我就在电脑前面体验C++强大的编程能力,痴迷到可以忘记吃喝,痴迷到可以从晚上直到天亮。有时晚上犯困了就把凳子拼起来躺一躺,办公室晚上9点以后是要停暖气的,冬天特别冷,睡不着爬起来继续学习。我唯一的爱好就是编程,因此那时并不觉得苦。我的硕士专业并不是GIS,因此非常羡慕那些GIS专业的同学,我梦想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有更好的计算机设备,把自己狂热爱好的计算机编程变成职业和工作,直到1995年做了钟耳顺老师的博士生才终于如愿以偿。同学们现在有更好的计算机设备,有更好的实验室环境,甚至很多同学还有自己的计算机,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锻炼。你们不仅有C和C++,你们还有Visual Basic和Delphi,你们更有.NET和Java,你们有如此丰富的实现梦想的工具。
GIS大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用不了多久,你们就是中国GIS舞台的主角,也将是建设GIS大时代的主人。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学们只要坚持下去,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做好GIS大赛的作品,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做好对自己有意义的每一件事情,总有一天,你会为自己的精彩鼓掌。我期待着分享你们精彩的作品。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比赛中能有更多的收获,在GIS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真心祝福同学们都取得成功,让我们一起努力!
宋关福
2007年8月2日晚于杭州至北京的列车
1.1.2 山东科技大学柳林老师寄语——回顾篇
从2008年指导第一届学生参加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到现在已有八个年头,期间和我的学生一起经历过失败,但更多是收获和欣慰,有汗水更有快乐!指导学生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在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基本都是利用晚上或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每一次竞赛都要和学生一起进行作品构思,确定参赛题目,斟酌计划书,反复讨论功能模块的实现,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开发,最后进行作品的修改和提交。每每忆起,学生们熟悉的面孔和当时参赛情形仍历历在目,如同就在昨日。
记得,第一届指导的是我校2005级学生——原建顺、仇海亮、顾召栋等。那时他们上大三,因为是第一次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老师和学生都没什么竞赛经验,于是和学生一起在学院机房从安装软件开始,摸索着做。当时正值中秋节,中秋前一天晚上,虽然学校已经放假,但学生和我仍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作品是利用适宜性模型选址的建模,虽然当时没有获奖,但付出总有收获,几位学生对GIS的理解以及软件应用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年,这几位学生又做了一组开发的作品——黄岛公众参与系统。通过竞赛,几位学生和我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仇海亮、顾召栋后来成为了我的研究生,而去北京工作的原建顺每逢春节都会打来电话问候,后来我去武汉大学做博士后换了手机号,他竟把电话打到我老家的父母处。
记得,2009年指导学生参加由武汉中地数码有限公司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学生决定参赛找到我已经是8月底了。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安装上软件,开始了辛苦的大赛之旅。中午、晚上都不回家吃饭,一个学生从食堂给大家带回来,大家在实验室凑合着吃完继续奋斗,五六个学生,我和另一个指导老师,不分昼夜做了1个多月,最后熬了两个通宵录制视频。作品是《十一运会信息系统》,获得了首届全国GIS技能大赛高级开发组二等奖。2009正值武汉中地数码集团推出MapGIS K9新版本,于是首届全国GIS技能大赛颁奖会和MapGIS K9发布会一起在深圳举行,看着自己的学生上台领奖时自豪的样子,我心里满是欣慰。直至现在,每当母亲节时我还能收到学生的问候短信。
记得,2011年指导的地信专业2008级的学生——孙群、任沂斌、谢中凯等,参加2011年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这个团队的学生是我特别引以为豪的,整体水平很高,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写代码,加之有前一年做过大赛的基础,2011年所做的作品,可以称之为精品。这一组中有的是编程高手,有的写文档干净利索,几个人整体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出色,所以从确定题目到研发,我都比较省心。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现场答辩,4个男生清一色的西服,自信满满地走上答辩席,我心里充满自豪。因为作品内容太多,受答辩时间所限,系统没有演示完就被评委中止。我当时有些担心,因为同台PK的还有北大等名校的选手,他们设计了一个情景剧来展示作品,而我们只是采用了理工科惯有的模式——逻辑严密地讲解我们的作品。评委评审,参赛老师和学生休息,我当时想,如果能获二等奖也算公平,因为虽然作品做得很好,但没有演示完,而且我们学校无论名气还是实力,都难以与名牌高校相比。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我们获得了唯一一个特等奖,这之前Esri的竞赛最高是一等奖,之后几年也不是每年都有特等奖。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后来和评委们交流时谈了我之前的担心,他们说:我们只看作品。应该感谢Esri公司所提供的公平的竞赛平台,这对同学们而言也是幸事。
记得,2012—2013年指导地信2010级学生——房云峰、李涛、赵亮、郭亚敏、张倩、杨沂达、庄同光、马天赐、曲畅、张鹏、刘鲁论、王利东、杨荣顺、吴臣诚等。这一届学生非常活跃,不仅专业素质高,而且活动能力也很强。指导这一届学生是最有收获的,赵亮一组获得超图竞赛最高奖——一等奖;房云峰、杨荣顺、张鹏、郭亚敏所在的四组分别获得Esri开发组和建模组的奖项,李涛、杨沂达所在的两组全部获得中地数码的全国技能大赛奖项。他们一直都是我的骄傲,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读研、有的做研发,我也很想念我的这些学生……
指导学生很辛苦,所取得的成果从对个人晋升、评优等现实利益方面看,老师收获甚微,可是仍然有很多一线的老师坚持着指导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写这本书时我回顾了一下,到现在我指导学生已经获得了Esri竞赛和超图竞赛的最高奖、中地技能大赛二等奖多次;八年来指导学生获得全国GIS专业竞赛特等奖1项(齐鲁晚报予以报道)、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优胜奖18项,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特等奖1项(半岛都市报予以报道),校级奖项13项,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环保类学生资助项目,连续5年获得学生创新活动指导奖。家里摆满了各类证书,这是收获。有的学生基础很差,明明知道很难做出好作品,可是仍然教他们学习软件、指导他们参加竞赛。老师在教,学生就会进步,只要学生进步了,对于老师也是种成就,这就是教育的魅力。抛开教育的职责,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经历,是另外一种精神收获。所以我、我们仍然坚持在指导学生竞赛的道路上!
1.1.3 山东科技大学柳林老师寄语——励志篇
同学们,现在的你们可能和几年前的学姐、师兄一样,正在GIS竞赛的道路上挥洒汗水、奋力拼搏,甚至有的低年级的学生正在为参不参加竞赛、如何参加竞赛纠结着、彷徨着……
我要说的是,参加GIS竞赛不仅仅为了获奖、追潮流,更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GIS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作为老师的我在多年的人才培养中发现,仅仅靠上课,即使考试成绩很高,也不一定说明你是一个合格的学生。要想成为高水平的GISer,必须参加专业实践,特别是对于GIS这个技术导引(Technology Driven)和应用导引(Application Driven)型的专业,更是如此。参加专业实践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到GIS部门和单位去实习,但这种方式除了毕业实习外,其他时间一般会有课,实现起来较困难。另一种方式就是参加GIS专业竞赛,可以使你在学校的环境中体验专业实践。特别近几年随着GIS参赛者越来越多,大赛越来越受到同行的关注,竞赛作品越来越成熟,参加GIS竞赛已经可以达到和参加工程项目一样的实践效果。你学习AcrGIS软件操作,在课堂听老师讲,自己试着操作,这样的学习效果永远无法和你参加AcrGIS建模竞赛完整做一遍相关操作的效果相比。同理,你课堂学习C#编程语言、课后做老师留的练习,对你掌握编程的效果永远无法和你参加MapGIS开发竞赛利用C#做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效果相比。不是说课堂讲授不重要,那是学理论,是必经环节,但要想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理论,要想提高自己的软件操作能力和系统研发能力,参加GIS专业竞赛确实是有效的途径。
参加GIS专业竞赛不仅能提高你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你对GIS课堂理论的理解,你们课堂上学习了GIS原理、地图学、自然地理等课程的相关原理,要通过你的GIS实践——GIS专业竞赛来加深对空间分析、空间思维的理解。课堂理论—竞赛实践—回顾理论,这是GIS知识掌握必须遵循的途径。
参加GIS专业竞赛还能够锻炼你的团结协作能力,参加竞赛一般会4个人组成一组,大家共同讨论、相互启发。这个过程无疑是对你团结协作能力的一种锻炼。参加GIS专业竞赛,有利于你了解GIS企业和工程的情况,也有利于GIS企业和专业了解你,特别是对于优秀的参赛选手,你在竞赛中崭露头角,对你的就业、考研也大有益处。
更重要的是参加竞赛本身也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对年轻的你们尤为重要。这种经历是艰辛、是汗水,也是收获和领悟,这种历练将对你们的学业甚至今后的事业都是一种财富。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作为GIS界的一员,在追逐GIS理想的道路上,我有过同样的经历。我是为数不多的学测绘的女生之一,由于对教师职业的追求、对GIS专业的追求,在工程领域做了10年测绘工程师后,依然考取GIS专业的博士,由于学术界和原来工程领域的不同,10年的积累全部归零,我从计算机基本操作开始学习,其中的困难和艰辛可想而知。然而由于爱好、由于是在追逐自己的理想,所以苦也觉得乐。在北京做博士期间,最后半年12点以前没休息过。那时博士论文提交在即,工作还没最后确定下来,状况可谓繁杂忙碌。当每天凌晨两三点我暂时放开论文的思路,从北太平路测绘院空无一人的办公楼里,熄了灯走出来,独自一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疲惫的身体下的心情安详而有成就感,想想博士论文脱稿在即,想想三年学业的收获,怎能没有一丝激动?那时留校工作事宜由于在一个系主任那里出了差错,还没有确定,想到这一点,我抬起头看看黑暗的天空,心里竟涌起一句话:“谁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后来到武大做博士后,自己分了一间小房子,周围邻居都不认识,白天到重点实验室的大机房,也不认识几个学弟学妹,自己开玩笑说怕会失语,不上网不聊天不交流学术以外的东西,整天沉浸在GIS的相关研究中。留校后尽管也有不如意,但仍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现在可以追随自己的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把兴趣变为一生的职业。
现在的你们正年轻,无牵无挂,正可以放开手追逐自己的梦想。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一个拼父母、拼关系的时代,你们的成就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你们自己,这一点对于有梦想、有实力的年轻人是一件幸事。武汉中地数码集团、北京超图软件有限公司、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你们提供了如此多的竞赛机会和平台,希望你们能抓住机会、耐住枯燥、面对困难、熬过艰辛,借助GIS专业竞赛成就自己的GIS梦想。
下面以我的一首词作为结尾。
永遇乐·竞赛感怀
柳林 于甲巳年中
四年学涯,GIS竞赛,兴致未穷。地理空间,信息方寸,寂寞论英雄。数码世界,测图设计,绘锦绣苍穹。任艰辛,心存梦想,坚守终为巅峰!
三维建模,二次开发,任其代码峥嵘。同学少年,结组同行,竞赛间显英雄。醉别赛台,职场论剑,豪情恰如苍穹。畅既往,年少壮志,人生几何?!
1.2 中地数码杯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智绘地球,业创云端
1.2.1 竞赛介绍
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是由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地数码集团承办的全国性GIS技能水平比赛。
竞赛分别设置有操作技能组和二次开发组,操作技能组题目设置起点低,适合各年级同学参加;二次开发组题目设置灵活,以满足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高校 GIS技能大赛可以锻炼学生对于MapGIS组件式开发、MapGIS遥感平台的基本操作,可以增强学生MapGIS软件应用和开发基础。
该竞赛是全国高校最具权威性的GIS竞赛,通过比赛获得三等奖以上者,经本人提出申请,由相关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可免考申请获得教育部GIS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颁发的“MapGIS应用工程师”证书及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全国GIS应用水平考试”等级证书[7]。
1.2.2 竞赛变革
1.2008年MapGIS二次开发竞赛
首次举办MapGIS二次开发大赛,设置初级组和高级组。
2.2009年首届全国GIS技能竞赛
2009年首届大赛设置有操作技能组和二次开发组。凡提交作品并获得三等奖以上者,经本人提出申请,由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后,可免考获得教育部GIS工程中心颁发的“MapGIS应用工程师证书”,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全国GIS应用水平考试”一级证书。2010年竞赛延续2009年竞赛的规则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