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宋燕辉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01
书籍编号:30470977
ISBN:978711532692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65532
版次:2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版权信息
书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2版)
作者:宋燕辉
ISBN:9787115326928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第2版前言\\
本书第1版于2009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本版在第1版基础上增加了3G设备操作与维护相关内容。
随着电信业的再次重组,中国电信市场正在崛起三家大型全业务运营商。把各自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电信业的发展,是各运营商的共同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都需要以3G移动通信技术为契机,大力发展新一代的移动通信业务。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电信技术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业人才,保证3G技术优质高效推广应用,促进电信行业的发展,我们在本书第1版基础上,组织专业教师和专家修订了本书。本书采用模块化的内容结构,全面介绍了3G技术及设备维护,全书分为9个模块:模块1重点对3G基础知识进行介绍,模块2详细介绍CDMA技术基础,模块3系统地介绍了WCDMA移动通信技术,模块4完成的是W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操作与维护,模块5完成的是WCDMA基站操作与维护,模块6系统地介绍了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模块7完成的是TD-SCDMA基站操作与维护,模块8系统地介绍了 CDMA2000 移动通信技术,模块9完成的是CDMA2000基站操作与维护。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思想,基于岗位技能,引入实践活动,按照3G技术应用实践的编写思路,较好地体现了“理论够用,能力为本,面向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培训特色。
本书介绍了3G技术在通信企业的最新应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侧重业务实现流程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阐述相关业务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的同时,注意找好切入点,引入3G技术中一些深层次但又非常实用的实践知识和应用技巧,尽量满足零距离上岗的要求。本书作为信息通信类专业教材,根据专业需要选择相关模块,课时为60~80课时。本书各模块后附有过关训练,便于自学,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及通信企业的职工培训教材。
本书由宋燕辉主编。模块1、模块2、模块3、模块4、模块5、模块8 由宋燕辉编写,模块6、模块7由李丽编写,模块9由李崇鞅编写,全书由宋燕辉统稿,廖海洲审阅了全书。
在本书的编写和审稿过程中,得到了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中国移动湖南公司3G技术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本书的素材来自大量的参考文献和3G技术应用经验,特此向相关作者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6月
模块1 3G基础\\
【本模块问题引入】目前,移动通信领域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3G!那么,什么是3G?3G究竟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精彩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3G。移动通信发展历程是怎样的?3G发展和标准化情况如何?3G三大主流技术标准各自的特点和技术参数是什么?3G频谱资源是如何分配的?3G业务情况如何?这都是我们必须知道的基础内容。
【本模块内容简介】本模块共分7个任务,包括移动通信概述、3G发展及标准化情况、3G三大主流技术标准、3G频谱情况、3G业务简介、典型3G业务、3G业务平台和业务支撑系统。
【本模块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移动通信发展情况、3G三大主流技术标准、我国3G频谱划分情况、3G典型业务;难点是3G标准化进程。
任务1 移动通信概述\\
【问题引入】移动通信是目前发展最迅猛的行业之一,其定义如何?特点有哪些?整个移动通信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化情况如何?移动通信又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首先要掌握的内容。
【本任务要求】
1.识记:移动通信的定义、特点。
2.领会: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3.应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化情况。
移动通信是指在通信中一方或双方均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方式,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1.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系统。移动台由用户直接操作,因此要求移动台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操作使用简便、安全。
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4)移动通信具有多径衰落现象、多普勒效应、远近效应和阴影效应。
(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
(5)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6)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现代无线通信起源于19世纪Hertz的电磁波辐射试验,该试验使人们认识到电磁波和电磁能量是可以控制发射的,其后Marconi的跨大西洋无线电通信证实了电波携带信息的能力,而理论基础由Maxwell的电磁波方程组奠定。但是真正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应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其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如表1-1所示。
表1-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上述移动通信发展的6个阶段可以总结为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如图1-1所示。
图1-1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演进
(1)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时间最长,经历了表1-1中的前面4个阶段。
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典型代表有AMPS、TACS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频谱利用率低;无法与固定网向数字化推进的趋势相适应。
(2)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是很完善的大容量系统并且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典型代表有GSM和IS-95。
① GSM
由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存在着缺陷和市场对移动通信容量的巨大需求,20世纪8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管理部门成立了一个被称为GSM(移动特别小组)的专题小组研究和发展泛欧各国统一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技术规范,1988年确定了采用以TDMA为多址技术的主要建议与实施计划,1990年开始试运行,然后进行商用,到 1993年中期已经取得相当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网。GSM 已从Phase1过渡到Phase2,再过渡到Phase2plus,并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
② IS-95
美国于1990年确定了采用以TDMA为多址技术的数模兼容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D-AMPS(IS-54/136)。1992年,美国Qualcomm公司发展了基于CDMA多址技术的IS-95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不仅数模兼容,而且系统容量是模拟系统的20倍,数字TDMA系统的4~5倍。IS-95现已成为仅次于GSM的第二大移动通信网,并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
虽然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较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频谱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移动通信容量的巨大要求;不能提供高速数据业务;不能有效地支持Internet业务。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旨在提供包括卫星在内的全球覆盖并实现有线和无线以及不同无线网络之间业务的无缝连接,同时针对不同的业务应用,提供从9.6kbit/s~2Mbit/s的接入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要求。国际电联(ITU)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称为I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的技术标准有 WCDMA、TD-SCDMA、CDMA2000。
① 2G与3G支持的业务速率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支持语音业务,仅能提供最简单的低速率数据业务,速率为9.6~14.4kbit/s。改进后的第二代系统能够支持几十kbit/s到上百kbit/s的数据业务。而3G从技术上能够最大支持2Mbit/s的速率,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将来将能够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这也为3G广泛的应用前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图1-2所示为从2G到3G系统所支持业务速率的比较。
图1-2 2G与3G支持的业务速率
②3G能够提供的业务及所需带宽
一种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具有良好的质量保证,才会体现出技术的意义。3G系统被设计为能够很好地支持大量的不同业务,并且能够方便地引入新的业务。各种不同的业务分别具有不同的业务特性,并且需要不同的带宽来承载。从语音到动态视频,所需的带宽差别很大,从图1-3 中可以看出3G所支持的从窄带到宽带的不同业务的带宽范围。在本模块的最后一个任务中,会详细介绍3G业务情况。
图1-3 3G能够提供的业务及所需带宽
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正在向综合业务化、宽带化、软件化、IP化、智能化、个人通信方向发展。
(1)人们现在不仅要求移动通信提供简单的电话业务,而且要求提供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综合业务。
(2)从用户业务需求来看,数据业务越来越多,速率越来越高,因此要求向宽带化发展,目前国际上正在建设宽带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3)由于通信制式越来越多,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因此用软件实现尽可能多的移动通信功能,可以兼容多种制式和易于技术升级。
(4)因为 P的简单、灵活、高效等特点,在移动网络部分越来越趋向采用IP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已在移动核心网采用IP技术。
(5)人们总是希望设备越来越个性化、智能化,特别是移动通信终端,Nokia 的“科技以人为本”正是体现了这种趋势。
(6)移动通信的理想目标是“个人通信”,亦称5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任何地点(Wherever)可以跟任何人(Whomever)以任何方式(Whatever)进行通信。
4.实践活动:调研我国移动通信的产业化情况
(1)实践目的
熟悉我国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产业化情况。
(2)实践要求
各位学员通过调研、搜集网络数据等方式独立完成。
(3)实践内容
① 调研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化整体情况,完成下面的内容补充。
第一代:TACS系统(英国)、AMPS系统(美国)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1年底
用户数:650万
设备总投资:约1 000亿元人民币
供应商:全部进口
第二代:
时间
用户数
设备总投资
供应商
第三代:
时间
用户数
设备总投资
供应商
我国在以语音业务为主的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的竞争中,未能占据本应属于自己的巨大市场,国外多家公司在中国市场龙争虎斗,大获其利。目前,国内基本上是装配外国公司的产品,少数公司达到独立开发产品的水平,但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根本原因是在第一、二代移动通信中,我们没有知识产权,又起步太晚。国家迫切希望技术界和产业界能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机遇中获得翻身。
② 调研我国移动运营商发展情况,包括各自采用的标准和目前的用户数情况。
③ 调研目前我国移动用户总数。
任务2 3G发展及标准化情况\\
【问题引入】3G的发展势头良好,那么其起源、目标、特征如何?标准化进程怎样?有哪些IMT-2000无线接口协议规范?3G标准化组织情况如何?
【本任务要求】
1.识记:3G的起源、目标、特征、标准化进程、IMT-2000无线接口协议规范。
2.领会:3G标准化组织。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按其设计思想,是一代有能力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实现个人终端用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用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完成任何信息之间的移动通信与传输。可见,第三代移动通信十分重视个人在通信系统中的自主因素,突出了个人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地位,所以又称为个人移动通信系统。
1.3G的提出\\
(1)3G的起源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动权受到下面几个支配力量的驱使。
① 国际移动通信 IMT-2000 进程:1985年开始启动。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统称。
② 日益增长的无线业务需求:许多系统如 D-AMPS、GSM、PDC、PHS 已经不能满足容量需求。
③ 希望更高质量的语音业务。
④ 希望在无线网络中引入高速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⑤ 基本十年一代的移动通信发展速度。
(2)3G的提出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在 1985年提出的,当时称为未来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考虑到该系统将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市场,工作的频段在2000MHz,且最高业务速率为2000kbit/s,故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
(3)3G的目标
① 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
② 高效的频谱效率,更低的成本。
③ 高服务质量、高保密性能。
④ 易于 2G 系统演进过渡。
⑤ 提供多媒体业务:车速环境:144kbit/s;步行环境:384kbit/s;室内环境:2 048kbit/s。
(4)3G系统特征
3G系统能够提供大容量语音、高速数据和图像传输等业务;3G系统是以2G CDMA和GSM网络为基础,平滑过渡、演进的网络;3G系统采用无线宽带传送技术,复杂的编译码及调制解调算法,快速功率控制,多址干扰对消,智能天线等先进的新技术。
(5)3G标准化进程
3G标准化进程,如表1-2所示。
表1-2 3G标准化进程

2.IMT-2000无线接口协议规范\\
为了能够在未来的全球化标准的竞争中取得领先,各个地区、国家、公司及标准化组织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技术标准,到截止日期1998年6月30日,ITU共收到16项建议,针对地面移动通信的就有10项之多。表1-3所示为所有10项IMT-2000地面无线传输技术提案。其中包括我国电信科学研究院(CATT)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TD-SCDMA技术。
表1-3 10种IMT-2000地面无线传输技术(RTT)提案

续表

通过评估和融合,确认了如图1-4所示的5种第三代移动通信RTT技术为核心的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建议。
图1-4 IMT-2000无线接口规范建议
(1)IMT-2000 CDMA DS(IMT-DS)
IMT-2000 CDMA DS是3GPP的WCDMA技术与3GPP2的CDMA2000技术的直接扩频部分(DS)融合后的技术,仍称为 WCDMA。此标准将同时支持 GSM MAP和ANSI-41两个核心网络。
(2)IMT-2000 CDMA MC(IMT-MC)
IMT-2000 CDMA MC,即CDMA2000。经融合后,只含多载波方式。即1x、3x等。此标准也将同时支持ANSI-41和GSM MAP两大核心网。
(3)IMT-2000 CDMA TDD(IMT-TD)
IMT-2000 CDMA TDD目前包括了低码片速率 TD-SCDMA和高码片速率UTRA TDD两种技术。这两种技术的物理层在3GPP 内归属在同一文档中,只是涉及到两者不相同的部分才分开描述,文档中对层 2和层 3 的处理也基本上与之类似。具体细节请参考 TD-SCDMA和UTRA TDD相关规范。
(4)IMT-2000 CDMA SC(IMT-SC)
IMT-2000 CDMA SC是在美国的IS-136基础上发展的UMC-136标准,对美国的IS-136网有继承性,属于TDMA接入方式,双工方式可以是FDD或TDD,此体制对北美以外地区基本上没有使用价值。
(5)IMT-2000 CDMA FDMA/TDMA(IMT-FT)
IMT-2000 CDMA FDMA/TDMA是在欧洲DECT基础上提出的EP-DECT,对于没采用第二代DECT的地区没有意义。
3.3G标准化组织\\
IMT-2000的网络采用了“家族概念”,受限于家族概念,ITU无法制定详细的协议规范,3G的标准化工作实际上是由3GPP和3GPP2两个标准化组织来推动和实施的。
IMT-2000 标准化组织主要由3GPP、3GPP2组成,以CDMA码分多址技术为核心,如图1-5所示。
图1-5 IMT-2000标准化组织
3GPP成立于1998年12月,由欧洲的ETSI、日本ARIB、韩国TTA和美国TIA、中国CWTS等组成,采用欧洲和日本的WCDMA技术,构筑新的无线接入网络,在核心交换侧则在现有的GSM移动交换网络基础上平滑演进,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业务。UTRA为无线接口的标准。
其后不久,在 1999年1月,3GPP2 也正式成立,由美国的 TIA、日本 ARIB、韩国TTA 等组成,无线接入技术采用 CDMA2000和UWC-136 标准。CDMA2000 这一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高通公司的专利,核心网采用 ANSI/IS-41。
4.实践活动:调研3GPP和3GPP2目前的标准化情况\\
(1)实践目的
熟悉3GPP和3GPP2目前的标准化情况。
(2)实践要求
各位学员分成两组(3GPP组和3GPP2组)分别完成。
(3)实践内容
① 调研3GPP 目前的标准化情况。
3GPP制定的标准基于GSM核心网演进,3GPP 制定了 WCDMA、CDMA-TDD、EDGE等标准,3GPP版本分为R99/R4/R5/R6等多个阶段,截至2002年6月,已发布了R99/R4/R5 3个版本,R6和LTE的有关标准正在制定中。
② 调研3GPP2 目前的标准化情况。
3GPP2 制定的标准基于ANSI/IS-41核心网演进,3GPP2制定了CDMA2000标准,3GPP2已制定了 R0、RA、RB、RC、RD标准,AIE的有关标准正在制定中。
任务3 3G三大主流技术标准\\
【问题引入】国际上目前的主流3G技术标准有 WCDMA、CDMA2000和TD-SCDMA,那么这3个标准各自的特点和参数是什么?三大主流标准主要参数的比较和发展路线如何?这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本任务要求】
1.识记:三大标准主要特点。
2.领会:三大主流标准的空中接口参数。
3.应用:三大主流标准参数比较、演进策略。
国际上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有3种,分别是WCDMA、CDMA2000和TD-SCDMA,其中,WCDMA和CDMA2000属于FDD方式,TD-SCDMA属于TDD方式(系统的上、下行工作于同一频率)。
1.WCDMA\\
WCDMA 由欧洲 ETSI和日本 ARIB 提出,它的核心网基于 GSM-MAP,同时可通过网络扩展方式提供基于 ANSI-41 的运行能力。WCDMA 系统能同时支持电路交换业务(如PSTN、ISDN)和分组交换业务(如 IP 网)。灵活的无线协议可在一个载波内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通过透明或非透明传输来支持实时、非实时业务。
(1)WCDMA技术的主要特点
① 可适应多种传输速率,提供多种业务。
② 采用多种编码技术。
③ 无需GPS同步。
④ 分组数据传输。
⑤ 支持与 GSM 及其他载频之间的小区切换。
⑥ 上下行链路采用相干解调技术。
⑦ 快速功率控制。
⑧ 采用复扰码标识不同的基站和用户。
⑨ 支持多种新技术。
(2)WCDMA 空中接口参数
WCDMA无线空中接口参数如表1-4所示。
表1-4 WCDMA空中接口参数

续表

2.TD-SCDMA\\
TD-SCDMA系统是TDMA和CDMA两种基本传输模式的灵活结合,它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化组织(CWTS)提出并得到ITU通过的3G无线通信标准。在3GPP内部,它也被称为低码片速率TDD工作方式(相较于3.84MHz的UTRA TDD)。
(1)TD-SCDMA技术的主要特点
① 时分双工方式。
② 无需成对的频率资源、上下行采用相同的频率资源。
③ 适应于不对称的上下行数据传输。
④ 采用上行同步。
⑤ 采用直扩CDMA技术。
⑥ 适合采用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等新技术。
⑦ 采用接力切换、联合检测等先进技术。
⑧ 设备成本较低。
(2)TD-SCDMA空中接口参数
TD-SCDMA的无线接口参数如表1-5所示。
表1-5 TD-SCDMA空中接口参数

续表

3.CDMA2000\\
CDMA2000是从CDMAOne进化而来的一种3G技术。目的是为现有的CDMA运营商提供平滑升级到3G的路径。其核心是Lucent、Motorola、Nortel和Qualcomm 联合提出的宽带 CDMAOne技术。CDMA2000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与现有的 TIA/EIA-95B 标准向后兼容,并可与IS-95B 系统的频段共享或重叠,这样就使运营商可以在IS-95B系统基础上平滑地过渡,保护已有的投资。CDMA2000的核心网基于 ANSI-41,但通过网络扩展方式也提供基于 GSM-MAP核心网上运行的能力。
(1)CDMA2000技术的主要特点
① 采用直扩或多载波技术。
② 实现完全的后向兼容、平滑过渡。
③ 空中接口标准兼容、载频重合。
④ 频分双工方式。
⑤ 灵活帧长结构。
⑥ 可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频谱利用率高。
⑦ 技术、标准成熟,商用化最快。
(2)CDMA2000空中接口参数
CDMA2000的空中接口参数如表1-6所示。
表1-6 CDMA2000空中接口参数

4.实践活动:3种主流技术标准的应用\\
(1)实践活动一:3种主流3G标准主要技术性能的比较
① 实践目的
掌握3种主流3G标准主要技术性能的比较。
② 实践要求
分成3组(WCDMA组/CDMA2000组/TD-SCDMA组)分别完成。
③ 实践内容
完成3种主流3G标准主要技术性能的比较,如表1-7所示。
表1-7 3种主流3G标准主要技术性能的比较

(2)实践活动二:3种主流技术标准的演进策略
① 实践目的
熟悉3种主流3G标准各自的演进策略。
② 实践要求
各位学员分成3组(WCDMA组/CDMA2000组/TD-SCDMA组)分别完成。
③ 实践内容
根据图1-6所示详细列出3种主流3G标准的演进路线。
图1-6 移动通信的发展演进路线
任务4 3G频谱分配情况\\
【问题引入】频谱作为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资源,国际上是如何进行3G频谱分配的?做了哪些调整?我国3G频谱的分配情况又如何?这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
【本任务要求】
1.识记:国际3G频谱分配情况。
2.领会:我国3G频谱分配建议情况。
3.应用:我国3个3G牌照的频谱资源情况。
无线电频谱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它具有一般资源的共同特性,像土地、水、矿山、森林一样是国家所有的。但从国际范围来说,它又属人类共享的。同时它具有一般自然资源所没有的如下特性:①它可以被利用但不会被消耗掉,是一种非消耗性的资源。如果不充分利用它则是一种浪费,然而使用不当也是一种浪费,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②无线电波有其固有的传播特性,不受行政区域、国家边界的限制。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甚至个人都不得随意地使用,否则会造成相互干扰而影响正常通信。③频谱资源极易受到污染。它最容易受到人为噪声和自然噪声的干扰,使之无法正常操作和准确有效地传送各类信息。
1.国际3G频谱分配\\
1992年ITU在WARC-92大会上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划分出 230MHz 带宽,如图1-7所示。1 885~2 025MHz 作为 IMT-2000的上行频段,2 110~2 200MHz 作为下行频段。其中FDD(包括 WCDMA和CDMA2000)的上行使用1 920~1 980MHz,下行使用2 110~2 170MHz。TDD方式(包括TD-SCDMA和UTRA TDD)使用1 885~1 920MHz和2 010~2 025MHz,不区分上下行。1 980~2 010MHz和2 170~2 200MHz分别作为移动卫星业务的上下行频段。
图1-7 WARC-92为3G分配的频谱
在国际电气通信联合会(ITU)的世界无线通信会议(WRC-2000)(2000年5月8日至6月2日伊斯坦布尔),IMT-2000的追加频率获得了承认。追加频率的分配主要考虑到将来需求的增加,增加了以下3个频段:800MHz频段(806~960MHz);1.7GHz 频段(1 710~1 885MHz);2.5GHz 频段(2 500~2 690MHz)。该追加方案基本上采用了 2000年2月APT(亚太电气通信共同体)提出的方案,如图1-8所示。
图1-8 IMT-2000频率资源划分(WRC2000大会后)
2.我国3G频谱分配\\
依据国际电联有关第三代公众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频率划分和技术标准,按照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结合我国无线电频谱使用的实际情况,我国第三代公众移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