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弹唱教程(视频指导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儿歌弹唱教程(视频指导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高海鸥,谭晓,林景芳等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4-01
书籍编号:30471007
ISBN:978711547705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2883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版权信息
书名:儿歌弹唱教程(视频指导版)
作者:高海鸥 谭晓 林景芳
ISBN:9787115477057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钢琴伴奏理论知识、和声伴奏体系、儿歌弹唱的基本要求等相关知识。全书共12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大调歌曲,由7章组成,系统地讲解了编配伴奏的和声理论、织体、伴奏音型等重要内容,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第二部分为小调歌曲、中国民族调式和声语汇、前奏与尾奏的编配及幼儿歌曲即兴弹唱的发声练习。通过歌曲分析、选配和声语汇、选配织体,提高学生伴奏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以基本的伴奏理论、基本的和声理论为出发点,围绕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伴奏技术理论进行课程安排与学习。本书解决了难度跨度大、内容单一的缺点,以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为核心,以儿歌弹唱作为专业技能基础课为导向,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书内容紧贴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与要求,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特点,适用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其中很多曲目也同样适用于社区教育、老年艺术教育等专业的学生参考、学习、培训之用。
前言
随着我国进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之年,在我国幼儿师范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全国许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始了各自的创新发展与品牌建设,为学前教育专业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本书专门配备了精心制作的微课,突出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更有效率地学习儿歌弹唱的每一个知识点。
儿歌弹唱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从目前来看,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将伴奏理论讲解得很清楚、缺少递进式的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既能轻松地学会配伴奏、即兴演奏、儿歌演唱等基本技能,又能富有表现力地弹唱幼儿歌曲,编者编写了本书。
为深入贯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精神,编者在比较了大量钢琴基础教材与幼儿园歌曲弹唱教材的基础上,精选了部分优质的、耳熟能详的曲目,自行编创了一些曲目,并向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和幼儿园教师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编写了本书。本书以校园学习及幼儿园音乐实践教学为基础,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突出理论,丰富作品的多样性,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
本书内容紧贴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与要求,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特点,适合各类院校选用。编者曾参考众多德国各音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早期教育专业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与教材,将优秀的、优质的作品与教学方法运用到本书中。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诸多专家和同行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7年9月
第一部分 大调歌曲
第一章 大调基础和声语汇
学习导言
幼儿歌曲即兴伴奏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音乐素养,具备幼儿歌曲即兴伴奏的能力。在掌握基本的钢琴演奏技能之后,通过系统地学习本书,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为歌曲自主编配伴奏并能弹唱。
第一章主要对和声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通过学习各种常见的和弦及终止式,并在练习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编配、弹奏的实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初步运用和弦及终止式方法,为简单的儿童歌曲编配和声。
基本和声词汇
学习目标
1.熟悉大调正三和弦、大调副三和弦、大调属七和弦的构成及弹奏。
2.学习并掌握大调正三和弦、大调副三和弦、大调属七和弦的编配运用。
3.了解伴奏中各种终止式的意义及用法。
第一节 大调正三和弦
一、和声基本常识
1.和弦、三和弦
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三个或三个以上音的组合,称为和弦。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组成的和弦叫三和弦。
2.三和弦的原位和转位
三和弦的三个音由下至上分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
当三和弦的根音位于和弦的最下方时,即是三和弦的原位形态,当根音位置发生改变时,就形成了转位和弦。
三和弦的三音在低音部时,是第一转位,叫“六和弦”;三和弦的五音在低声部时,是第二转位,叫“四六和弦”。任何一个三和弦都有一个原位和两个转位形态。
3.大调正三和弦
在任何一个大调音阶中的第1、4、5级音上构成的三和弦是和声的基础,在调式中具有主导地位,称为大调正三和弦。这里的级数用罗马数字Ⅰ、Ⅳ、Ⅴ表示,也可以用表示和弦功能的字母T(主功能)、S(下属功能)、D(属功能)表示。
4.基本和声语汇的组织
和声语汇主要指和弦连接的顺序,如:Ⅰ——Ⅳ——Ⅴ——Ⅰ,即由主和弦开始,经过不稳定的下属和弦、属和弦,回到主和弦结束。初学者注意少用或不用Ⅴ——Ⅳ的连接。
5.和弦的标记
按调性中的功能关系标记,即按音阶上的排列顺序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进行标记(转位则是在罗马数字的右方加数字)。
二、大调正三和弦的伴奏编配
为方便弹奏,键盘和声多采用密集排列。弹奏和弦连接时,要求保持共同音,不同音级尽量就近连接,即和声连接法。
1.键盘和声练习
(1)主和弦原位的连接
(2)主和弦第一转位的连接
(3)主和弦第二转位的连接
2.儿童歌曲编配范例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简单的C大调儿童歌曲,在和声的配置上运用了三个正三和弦进行连接。
2.弹奏时要体会和声连接法中就近连接的和弦变化。
第二节 大调属七和弦
一、和声基本常识
1.七和弦
由四个音,按三度关系叠置构成的和弦叫七和弦。在功能体系中,任何一个三和弦都可以增加一个七音构成七和弦。
2.属七和弦
在调式属音(Ⅴ级音)上构成的七和弦(Ⅴ7),称为属七和弦,是伴奏中用得最多的七和弦。
二、大调属七和弦的特点和运用
任何调性的大调中,只有一个属七和弦。在伴奏中运用属七和弦,能增强和声的倾向性。Ⅴ7——Ⅰ的进行成为大小调和声中运用最多的和声语汇。
1.键盘和声练习
属七和弦的原位连接Ⅴ7——Ⅰ。
2.儿童歌曲编配范例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C大调的儿童歌曲,运用四二拍子写成,轻快的旋律、简易的歌词培养幼儿热爱幼儿园的情感,引导幼儿愉快地参与唱歌活动,并体验与他人一起唱歌的欢乐。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
2.这首小儿歌的伴奏中,最后一小节运用了属七和弦的第二转位到主和弦原位的连接。
3.在七和弦的伴奏实操中,有时可以省略某些音来进行弹奏,如此首作品中最后一小节的属七和弦就省略了三音。
第三节 大调副三和弦
一、和声基本常识
1.副三和弦
在调式音阶的Ⅱ、Ⅲ、Ⅵ、Ⅶ级上构成的三和弦称为副三和弦。
在大调自然音级上构成的七个和弦中,除了一、四、五级三个正三和弦外,其余均为副三和弦。正三和弦体现和声的功能性,副三和弦体现和声的色彩性。适当地运用副三和弦,可获得丰富的音响效果。
2.副三和弦的特点
同功能组的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存在着两个共同音,因此在功能上很接近。和声功能组如下所示:
T(主功能组):Ⅱ——Ⅳ——Ⅵ
S(下属功能组):Ⅵ——Ⅰ——Ⅲ
D(属功能组):Ⅲ——Ⅴ——Ⅶ
练习提示
正三和弦都是大三和弦或消散和弦,调性明确,效果单纯。副三和弦的结构有大、小、增、减的不同,在音响的明暗色彩上,与正三和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做好穿插地使用,副三和弦不可用得太多,以免调性的混淆与偏离。
二、大调副三和弦的运用
1.副三和弦功能替代作用
副三和弦连接同功能组:
Ⅰ——Ⅴ——Ⅰ可由Ⅰ——Ⅲ——Ⅰ替代;
Ⅰ——Ⅳ——Ⅰ可由Ⅰ——Ⅵ——Ⅰ或Ⅰ——Ⅱ——Ⅰ替代;
Ⅰ——Ⅳ——Ⅴ——Ⅰ可由Ⅰ——Ⅵ——Ⅲ——Ⅰ替代,等等。
2.副三和弦功能延伸作用
功能延伸对功能力度的变化、和声色彩的调节有很大的作用。副三和弦在连接同功能组正三和弦后造成不稳定因素的增长或减弱,然后进入下一功能。如:Ⅰ——Ⅳ——Ⅴ——Ⅰ可以延伸为Ⅰ——Ⅵ——Ⅳ——Ⅱ——Ⅴ——Ⅲ——Ⅰ。
在和声配置中,和弦由左向右的连接被称为“和弦序进”。在最初的弹奏中,和弦序进应避免平行五、八度及声部超越。
3.儿童歌曲编配范例
练习提示
这首作品表现出夏天炙热的感觉,并带给儿童夏日非常直观的画面感,伴奏和弦应以大三和弦为主。为了表现出活跃的风格,这首作品中的第三、第五、第十一、第十四小节运用了二级和弦及其转为代替了四级正三和弦,伴奏和声出现了新的色彩。
第四节 终止式
一、常用的几种终止式
在全曲或大段落的结尾处常用到的几种终止式(终止式中用到的和弦必须是原位和弦)如下。
(1)正格终止:Ⅴ7——Ⅰ。
(2)变格终止:Ⅳ——Ⅰ。
(3)完全终止:Ⅳ——Ⅴ7——Ⅰ。
(4)加Ⅰ64的完全终止:Ⅳ———Ⅴ7——Ⅰ。
二、的作用
用在终止式中的Ⅴ前,起到了延迟Ⅴ出现的作用,增强了属功能不稳定的作用,使得最后出现的主和弦Ⅰ更加完满、稳定。
三、在小停顿处(如乐段)常见的几种终止式
(1)半终止:即用Ⅴ结束(Ⅴ7因太不稳定而不宜用)。
(2)不完满终止:旋律音不是根音,而是三音或五音的Ⅰ结束。
(3)假终止:Ⅴ——Ⅵ,这里用Ⅵ代替Ⅰ。
四、键盘和声练习
最常见的终止式如下。
第二章 柱式和弦伴奏音型
学习导言
在第一章我们已经了解了和声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主要了解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学生在练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编配、弹奏的实操,同时要掌握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的不同弹奏方法,如用弱奏、断奏、跳音等不同的弹奏方法来表现不同歌曲的特点;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谱例分析、歌曲和声配置及弹奏方法的学习,了解音乐教案的撰写,最终能够独立完成歌曲弹奏,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
柱式和弦
学习目标
1.了解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弹奏方法。
2.熟练弹奏三种柱式和弦连接模式。
3.熟练弹奏柱式和弦伴奏音型。
4.学会运用大调正三和弦编配儿童歌曲。
5.了解幼儿园教案的撰写,并能运用到幼儿园音乐教学中。
第一节 C大调音阶
第二节 正三和弦三种连接模式
第三节 伴奏音型练习
第四节 乐曲配伴奏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儿歌,欢快、活泼,全曲共分为四个乐句。
2.本曲共用了两个和弦:主和弦与属七和弦。
3.把未填写完的和弦标记标出来。
4.弹奏熟练后,可做移调练习。
练习提示
1.这首歌曲是弱起小节,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分别由四小节组成。第四个乐句是由第三乐句重复变化而来的,在弹奏时注意乐句之间的连接。
2.在编配伴奏时,用了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三个和弦,通过练习逐步熟悉主三和弦第一转位连接形式在歌曲伴奏中的应用。
3.初学者可用主和弦原位的连接编配伴奏。
4.填写和弦标记。
练习提示
1.《音乐在空中回荡》这首歌曲的第二种伴奏形式,是在第九、第十、第十三、第十四小节加上了琶音伴奏音型,使旋律流动感更强一些。
2.在弹奏时,注意音与音之间要连奏。
练习提示
1.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其《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合唱部分中的主旋律《欢乐颂》,它歌颂了人们对和平友爱的追求与向往。
2.在弹奏时,注意四四拍的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要弹奏准确。
3.通过练习逐步熟悉主三和弦第二转位的连接模式,应用到实际伴奏编配中。
4.填写和弦标记。
5.初学者可用主和弦原位进行编配伴奏。
练习提示
本首是《欢乐颂》的第二种伴奏形式,在和弦、节奏上略有一些变化。
第五节 编配与弹唱
练习提示
1.这首歌曲可以用在小班歌唱教学中,让小朋友通过演唱这首歌曲,增加对幼儿园的热爱,从歌唱中得到快乐。
2.请填写空白处的和弦编配。
练习提示
1.本曲是一首让小朋友在表演中歌唱,了解小兔子、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的走路姿态,了解四种动物的特征的歌曲。
2.伴奏音型可用带远距离低音的和弦伴奏音型,目前可以用柱式和弦伴奏音型。
3.这首歌曲可以参考用主和弦第一转位的连接模式进行编配伴奏,()来完成伴奏编配。
4.把空白处填写完整。
练习提示
1.在左手空白处填写和弦。
2.可将本曲运用到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教学中。
第三章 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学习导言
第三章我们主要了解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学生在练习中,要掌握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中的连音、跳音的不同弹奏方法,同时了解不同的弹奏方法表现出的歌曲情绪的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谱例分析、重点了解终止式在伴奏中的基本运用,并自由分小组完成“编配与弹唱”部分的歌曲和声配置,在掌握以正三和弦为主编配歌曲伴奏的同时,学会适当地加入副和弦,以丰富歌曲伴奏的和声效果,并与全班同学共享。
分解和弦
学习目标
1.了解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弹奏方法。
2.了解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连音与跳音在不同风格作品中的运用。
3.熟练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连音与跳音的弹奏。
4.了解终止式在伴奏编配中的运用。
5.了解副和弦在歌曲中的运用。
第一节 G大调音阶
第二节 分解和弦练习
第三节 常见完全分解和弦伴奏
一、完全分解和弦(五指原位)
二、完全分解和弦
琶音是钢琴伴奏中一种最常用、最具表现力的伴奏音型。琶音实际上是分解和弦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对钢琴演奏技巧的要求也进一步调高了。琶音类型的技法,在巴洛克时期只是少量地、有节制地使用。之后,通过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不断演进,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肖邦等作曲家对琶音的运用得到了更明显的提升。
1.短琶音
琶音一般分短琶音和长琶音。所谓短琶音,就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和弦分解以及转位和模进。
2.长琶音
比较常用的是长琶音,即超过一个八度或两个八度以上的和弦分解进行。长琶音相比短琶音更富有乐曲的流畅性。
3.八度伴奏
八度伴奏要求手指灵敏,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术,能够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和节奏感染力。
第四节 编配与弹唱
练习提示
1.《闪烁的小星星》是一首由英国人填词的法国儿童歌曲,表现天真、淳朴的童趣。
2.这首歌曲由一个乐段组成,共六个乐句。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在弹奏时,每个乐句要注意换气。
3.通过这首歌曲的弹奏,初步了解终止式的运用;第一乐句用了变格终止;第二乐句用了正格终止;第三、四乐句用了半终止;第五、六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重复。
4.尝试自弹自唱,并可以在G、D大调做移调练习。
练习提示
1.这首歌曲表现了少年儿童幸福、喜悦的心情,前四个乐句抒情,左手用了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二十一小节至二十四小节的“啦”表达了欢快且活泼的情绪。
2.填写和弦标记。
3.这首歌曲原调为降A大调,在弹奏熟练C大调后,可以做移调练习。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加拿大民歌,表现人们对生活和爱情的向往。
2.填写和弦标记。
3.可做移调练习。
4.本曲也可以用长琶音伴奏音型编配伴奏。
练习提示
1.本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四小节为一个乐句,第二、三乐句结束处加了过渡音,使乐句之间的连接更加自然,更符合歌曲情绪的要求。
2.标出和弦标记,可移到D大调弹奏。
3.这首歌曲也可以用长琶音伴奏音型编配伴奏。
练习提示
1.请试着将空白处进行和弦声编配。
2.这首儿歌具有叙事性,音乐形象亲切、旋律简约活泼,歌词内容具有教育意义,教会幼儿如何孝敬长辈。
3.通过这首歌曲伴奏的编配,熟悉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在伴奏中的运用。
练习提示
1.编配伴奏的同时,把和弦标记标出来。
2.在C大调中弹奏熟练后,可移到D大调、G大调弹奏。
练习提示
1.请将空白处进行和弦编配,配置和声的同时,填写和弦标记。
2.全曲是单乐段分节歌,共分为四个乐句,旋律优美,歌唱性强。
3.伴奏音型课参考第三章分解伴奏音型,可以运用带旋律与不带旋律的伴奏相结合形式。
第四章 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学习导言
第四章我们主要了解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几种基本形式在练习中的运用,继续巩固第一章、第二章所学知识点的同时,加强歌唱与伴奏、自弹自唱的实操练习,分小组尝试体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并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课的展示、交流、探讨。通过此项活动,模拟幼儿园音乐教学及环境的实操练习,让学生们感受学生与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
半分解和弦
学习目标
1.了解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几种基本形式。
2.了解歌唱与伴奏配合的基本要求。
3.伴奏实操练习。
4.自弹自唱实操练习。
5.模拟幼儿园音乐教学实施的过程。
第一节 D大调音阶
第二节 伴奏音型练习
第三节 乐曲配伴奏
练习提示
分析和声配置,然后标出和弦标记。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表现孩子们热烈的劳动场面。
2.这首歌曲为再现单二部曲式,四小节为一个乐句。
3.分析这首歌曲的和声配置,并填写好和弦标记。
4.可做移调练习。
练习提示
1.《泡泡不见了》表现了孩子的童趣,读者可根据歌词的含义和自己弹奏的程度编配伴奏,以上伴奏仅作为参考。
2.分析这首歌曲和声编配,并标上和弦标记。
3.这首歌曲可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内容。
4.请考虑是否能够运用其他伴奏音型进行编配。以上伴奏仅作为参考,读者还可以在第一至十二小节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5.要求编写前奏。
6.这首歌曲可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内容。
练习提示
1.本曲又名“雪橇歌”,创作于1857年,全曲旋律轻快、活泼。
2.建议初学者用以下伴奏音型:
第四节 编配与弹唱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女声演唱的歌曲,欢快、活泼,在编配和声时,注意终止式的合理使用。
2.伴奏音型选择可参考伴奏音型练习之一,同时分析这首歌的和声编配,并标上和弦标记。
3.尽可能多练习自弹自唱。
练习提示
1.这首歌曲表现了幼儿的童趣,旋律简洁、容易上口,演唱时声音要自然、圆润。
2.选择适当的伴奏音型非常重要,尽可能选择旋律流畅的、欢快的音型。
3.在编配和声的同时,标出和弦标记。
练习提示
1.建议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与短琶音伴奏音型结合编配伴奏。
2.可利用这首歌曲练习自弹自唱,尝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音乐活动课。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美国童谣,诙谐有趣。
2.弹奏第二段懒惰人的速度要比第一段的速度稍慢一些,通过速度的变化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让小朋友们在歌唱中得到快乐。
3.可从本章伴奏音型练习中选择伴奏音型进行编配。
练习提示
1.试着加上前奏,并做到自弹自唱。
2.前八小节、十三至最后小节,建议用以下伴奏音型。
3.第九至十二小节,建议用打节奏的形式伴奏。
练习提示
1.前八小节、十三小节至最后一小节使用简单的分解和弦的形式编配伴奏。
2.第九至第十二小节也可以用完全分解和弦—八度伴奏形式。
练习提示
1.本曲是世界经典儿歌之一,由四个乐句组成,重复的旋律用了相同的和声配置。
2.可参考伴奏音型练习九进行编配伴奏。
3.配置和声,然后标出和弦标记。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儿童歌曲,让儿童了解小兔子、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的行走特征。
2.伴奏音型除了可以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外,也可以带远距离低音的伴奏 。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活泼有趣的歌曲,在选择伴奏音型上,可参照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2.要求加上前奏,做到自弹自唱。
练习提示
1.前四小节和后四小节的独立部分可用打节奏的形式配合独白,其余旋律部分可用半分解和弦伴奏进行。
2.在配置和声的同时,标出和弦标记,练习自弹自唱。
第五章 琶音伴奏音型
学习导言
这一章学习琶音伴奏音型。琶音伴奏音型一般用在较为抒情的歌曲或者在歌曲较为抒情的片段,因此在钢琴技巧练习中要掌握琶音伴奏音型的连音弹奏方法,其中长琶音跨度较大,要多练习手掌的拉伸。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谱例分析,重点了解不同琶音伴奏音型的运用,并自由分小组完成“编配与弹唱”部分的歌曲和声配置,以正三和弦为主编配歌曲伴奏,同时也可适当加入副和弦,丰富歌曲伴奏的和声效果,可大胆地运用不同琶音伴奏音型,多倾听不同的效果。
学习目标
琶音伴奏音型
1.熟悉琶音伴奏音型的构成及弹奏。
2.学习并掌握琶音伴奏音型的编配与运用。
3.重点练习琶音伴奏音型的连音弹奏方法。
4.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音型编配伴奏,增强学生灵活运用音型的能力。
5.加强训练学生边弹边唱的能力。
第一节 F大调音阶
第二节 琶音伴奏音型
第三节 乐曲配伴奏
练习提示
1.本曲为中速三拍子乐曲,突出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特点,尽可能运用琶音音型。
2.本曲在和弦选择上也可多运用副三和弦进行编配,请读者多加思考。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经典的苏格兰民歌,歌颂了人们之间真挚的友谊。
2.这首歌曲主要运用的和弦有: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以及和弦转位。
3.左手伴奏音型为琶音音型编配,练习时尽量使所有和弦音尽可能连贯,不要漏音。
4.请将所有琶音音型做和声分析,并标记出来,然后进行单手练习。琶音音型可通过省略重复音理解成柱式和弦。
练习提示
1.左手单独慢速练习,每个八分音符都要准确,不要漏音。
2.在踏板的使用上尽可能使音响干净,每一个和声的变化要听得清楚,可在第三拍前快速地换踏板。
第四节 编配与弹唱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歌曲,音乐优美抒情,全曲共分两个乐句。
2.请选择好和声配置。
练习提示
1.请在空白处尝试运用琶音伴奏音型进行编配。
2.这是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创作于1959年,“雪绒花”是奥地利的一种白色小花,也是奥地利国花。该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旋律抒情、流畅。
3.初学者最好用正三和弦编配,以后熟悉了副三和弦的运用,可适当加入一些副三和弦,这样会使歌曲和声效果更丰富,在伴奏音型的选择上也可有多种方法。
练习提示
1.请补充左手伴奏部分的空白处,可以先用柱式和弦弹奏。熟练之后,请将和弦分解,用琶音音型进行编配。
2.《我和你》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反映了我国人民向往未来、和平的精神气概。
3.本曲属于单二部曲式歌曲,A段含第一至八小节,编配和声上的选择上多以正三和弦为主,最后以主和弦结束(i—V—i);B段为本曲的高潮部分,音区多为高音区,例如第十二小节以ii级音结束,这里主要用属七和弦进行编配(i—iv—V7)。
4.在G大调弹奏熟练后,可在F、降B大调移调练习。
练习提示
1.请补充左手伴奏部分的空白处,可先用柱式和弦弹奏,再用琶音音型进行编配。
2.《小白船》是一首朝鲜歌谣,在中国则是著名儿歌,被誉为“东方圣歌”。弹奏时旋律尽可能连奏,使旋律更加优美。
3.本曲B段可以理解成转调到d小调,既第十八小节使用了d小调的属七和弦。第十九小节使用了副三和弦vi,在听觉上更加丰富,和声效果更加新颖。
第六章 带远距离低音和弦伴奏音型
学习导言
这一章我们重点学习带远距离低音伴奏音型,涉及柱式、分解和全分解三种和弦的伴奏形式,加上以单音或八度形式出现的和弦根音,使伴奏音型的织体更加复杂,增加了低音贝司的效果,伴奏的和声效果更加丰富。
在演奏方面,多进行手掌的拉伸练习和手臂、手腕的跳奏练习,提高伴奏音型应用能力的同时,加强歌唱与伴奏、自弹自唱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学生上台自弹自唱的课堂环节,提高上台展示能力。
远距离低音伴奏音型
学习目标
1.熟悉带远距离低音的和弦伴奏音型的构成及弹奏。
2.学习并掌握带远距离低音和弦伴奏音型的编配与运用。
3.进行手掌的拉伸练习和手臂、手腕的跳奏练习。
4.自弹自唱实操练习。
5.增强学生上台弹奏的能力。
第一节 正三和弦连接模式
第二节 乐曲配伴奏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由学堂乐歌作家、音乐与美术教育家李叔同选用西洋曲调填词的作品,曲调优美、抒情,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2.运用了远距离低音和弦伴奏音型,演奏时左手有些难度,在许多歌曲伴奏中,这个音型运用很广泛。
3.弹奏时要注意左手低音的准确性,力求远距离低音弹奏线条要清晰。
4.可移到G、D大调上弹奏练习。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抒情歌曲,在弹奏时,左手伴奏要柔和。
2.这首歌曲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这一章中出现过,而这次用的是带远距离低音的伴奏音型。
3.远距离低音伴奏音型增强了低音声部的律动,同时和声织体更加丰富,伴奏时能使歌曲的和声效果更加饱满,歌曲表现力更强。
4.可移到C、G大调上弹奏。
练习提示
1.这是一首十分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的作品,弹奏时要运用大臂和后背肌肉群的力量,弹奏出坚定有力的效果。
2.远距离低音的伴奏比较难,在练习时,弹奏较为吃力的同学可以将远距离八度低音改为远距离单音,方法是选择最低音来进行弹奏,这样可使难度减半,也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3.一定要把握好伴奏中附点节奏的准确性,左手伴奏要多进行单手练习,弹左手唱右手旋律是很好的练习方法。
练习提示
1.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主要用了半分解远距离伴奏音型,第二部分的开始为了突出音乐的对比与变化,采用了右手旋律的模仿。
2.本曲为波兰民歌,表达青年小伙追求爱情的渴望,曲子较为欢快。
第三节 编配与弹唱
练习提示
1.可以尝试用主和弦第二转位连接模式进行伴奏编配。
2.也可将左手远距离八度低音改为单音进行弹奏。
3.可以尝试移调到G调上弹奏。
练习提示
1.请补充左手伴奏空白处。
2.这是一首儿童歌曲,让儿童了解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的走路姿态,了解这四种动物的特点。
3.伴奏音型可用带远距离低音的和弦伴奏音型,和声配置可参考音型练习二。
4.要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