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设备配置与维护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交换设备配置与维护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甘忠平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01
书籍编号:30471025
ISBN:978711535136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07824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版权信息
书名:交换设备配置与维护
作者:甘忠平
ISBN:9787115351364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通信网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换技术是通信网的核心技术。随着通信网向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宽带化、个人化方向的快速发展,程控交换和软交换技术已成为固网和移动通信网络成熟应用的通信产业技术,可以实现语音及多媒体业务的接入,并提供增值服务。因此,交换系统的运维与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书是校企合作开发的教材,它从交换通信机务员和交换通信工程师的职业岗位能力出发,以典型交换设备和维护管理项目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保证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电信网组网、交换设备软硬件组成、通信协议与信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交换设备业务开通、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等技能,为今后从事交换系统维护和应用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本书共设置4个学习情境、10个工作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学习情境 1:认识程控交换设备,主要介绍了电信网基础知识、交换方式、程控交换机基本结构和性能指标、S1240 交换设备。
学习情境2:程控交换设备数据配置与维护,主要介绍了程控交换机软件、No.7信令、S1240交换机用户数据及7号信令中继数据配置、S1240 交换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学习情境3:认识软交换设备,主要介绍了NGN和软交换概念、NGN网络体系结构、NGN组网协议和业务、SoftX3000软交换设备。
学习情境 4:软交换设备数据配置与维护,主要介绍了 SoftX3000 硬件数据和本局数据配置、语音业务和多媒体业务配置、软交换设备维护与管理。
本书由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组织编写,学习情境1任务1由黎保元编写,学习情境2任务4和学习情境4任务10由李玲编写,其余任务由甘忠平编写。全书由甘忠平统稿,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傅丽霞主审。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与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学习情境1 认识程控交换设备
任务1 认识S1240交换机
认识程控交换设备是进行程控交换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之前的必须环节。通过此任务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电信网的基础知识和主要交换方式;熟悉程控交换设备的一般结构和性能指标;掌握S1240交换机的硬件结构等,为后期工作奠定基础。
任务目的
1.了解电信网的组成、分类和拓扑结构;
2.了解我国电话通信网结构和编号计划;
3.了解现代通信网中采用的主要交换方式;
4.熟悉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硬件结构;
5.掌握S1240 J型交换机的硬件组成及功能。
任务资讯
1.1 电信网基础知识
电信是指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在不同地点之间传输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
电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电信节点(包括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连接起来,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电信端点之间信息传输的通信系统。
1.1.1 电信网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电信网应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包括线路)和交换设备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即用户端设备,是电信网中信息的源点和终点。其主要功能:一是完成信号的处理及转换;二是产生和识别电信网内的信令消息和协议。
常用的终端设备有电话机、移动电话机、计算机、传真机和电视机等。
2.传输设备
传输设备是实现长距离大容量信息传送所需要的一系列设备(包括线路),主要完成信号的复用/解复用以及信号格式之间的转换等功能。通信线路常用传输媒介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有线介质有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无线介质则是在自由空间传送电磁波,比如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
常用的传输设备有PDH设备、SDH设备和DWDM设备等。
3.交换设备
交换设备是电信网的核心,其功能是在大量终端用户之间,根据用户的呼叫请求建立连接,以实现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的传送。
常用的交换设备有程控交换机、分组交换机、ATM交换机和帧中继交换机等。
图1-1 电信网的基本组成部件
电信网只有上述硬件设备并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还需要有一整套的网路技术即软件,才能使电信网实现电信服务和运营支撑。电信网软件一般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信令、协议和接口、技术体制及技术标准等。
1.1.2 电信网的种类
按照不同分类依据,电信网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按区域和运营方式分为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公用通信网是由运营商或其他业务提供商组建、管理和控制,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信网,如我国的固网、移动网、广电网等。专用通信网是由机关、企业等自建或利用公用资源在逻辑上建立,仅供本部门内部使用的通信网,如校园网、企业网等。
2.电话通信网和数据通信网
按传送的信息类型分为电话通信网与数据通信网。电话通信网是进行交互型话音通信,开放电话业务的电信网,简称电话网。电话网按网络功能分为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专用电话网和 IP 电话网。电话网又包括本地电话网、长途电话网和国际电话网。数据通信网是在通信协议支持下完成数据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与数据交换的网络。数据通信网又分为分组交换网(X.25)、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N)、异步传递模式网(ATM)以及IP网等。
3.业务网、传送网和支撑网
按网络作用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支撑网。业务网是指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的网络,包括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IP 电话网、数据通信网、智能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传送网是指在不同地点之间,传递用户信息的网络。传送网包括骨干传送网和接入网,主要有 SDH 传送网、WDM 传送网、微波传送网和卫星传送网。支撑网是指为业务网和传送网提供支撑的网络,以保证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通信业务的正常提供,包括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TMN)。
4.交换网、传输网和接入网
按网络功能分为交换网、传输网和接入网,如图1-2所示。
图1-2 电信网的功能组成
1.1.3 电信网的拓扑结构
尽管电信网的种类如此之多,但就网络的拓扑结构来看常用的有网状网、星形网、复合网、树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等,如图1-3所示。
图1-3 电信网的拓扑结构
在网状网中,每个交换局均有直达路由和所有其他交换局连接。其优点是接续迅速,电路调度灵活,可靠性高,但线路利用率低,投资和维护费用大。网状网仅用于交换局间话务量较大或分局数量较少的城市。
星形网在地区中心设置一个中心通信点,地区内的其他通信点都与中心通信点有直达电路,而其他通信点之间的通信都经中心通信点转接。星形网的经济性和网状网相比有极大的改善,但可靠性较网状网低,一旦中心通信点故障,将使全网的局间通信中断。
复合网又称为辐射汇接网,是以星形网为基础,在通信量较大的地区间构成网状网。复合网吸取了网状网和星形网两者的优点,比较经济合理,且有一定的可靠性,是目前通信网的基本结构形式。
树形网目前广泛用于 CATV 分配网,而环形网和总线网多用于计算机通信网。除上述拓扑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网络拓扑结构,如移动电话网通常采用蜂窝网结构。
1.1.4 我国电话通信网结构和编号计划
我国电话通信网采用分级网结构,包括长途电话网和本地电话网两部分。随着本地电话网的建设,我国长途电话网已由四级逐步演变为两级结构,整个电话通信网也由五级网向三级网过渡,即两级长途交换中心和一级本地交换中心。
1.长途电话网
长途电话网由长途交换中心、长市中继和长途电路组成,用来疏通各个不同本地网之间的长途话务。根据长途交换中心在网络中的地位和汇接的话务类型不同,我国长途电话网将国内长途交换中心分为一级长途交换中心DC1和二级长途交换中心DC2两个等级,如图1-4所示。
图1-4 我国长途电话网结构
一级长途交换中心 DC1 为省长途交换中心,其职能是汇接所在省的省际长途来话、去话业务,以及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二级长途交换中心 DC2 为本地网长途交换中心,其职能是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
长途电话网中,较高等级的交换中心可以具备较低等级的交换中心的职能,比如两级长途电话网中 DC1 可以包含 DC2 的功能。
两级长途电话网简化了网络结构,也使长途路由的选择得以简化,但仍然应遵循尽量减少路由转接次数和少占用长途电路的原则,即优先选择直达路由,然后选择迂回路由,最后选择基干路由构成的最终路由。
2.本地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是指在同一个长途编号区内,由若干端局和汇接局及局间中继、长市中继、用户线、电话机等要素所组成的电话通信网。本地网的网络等级结构通常采用二级网结构,由汇接局和端局两级交换中心组成。
端局(Local Switch,LS)就是通过用户线路直接连接用户的交换局,负责疏通本局用户的来话和去话业务。
汇接局(Tandem,TM)用以汇接本汇接区内的本地或长途业务。汇接局与管辖的端局相连,负责疏通局间话务;与其他汇接局相连,负责疏通不同汇接区端局之间的话务;与长途局相连,负责疏通本汇接区的长途话务;与关口局相连,负责疏通不同运营商之间的话务。
3.编号计划
电信网中,交换设备根据选择信号(即电话号码)进行呼叫接续,以使终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为使交换设备正确、有效地选择路由和被叫用户,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编号计划。这种编号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全球编号统一,号位尽量少,编号有规律且易于升位扩容。我国的编号计划概括如下。
(1)本地电话号码
同一本地网范围内的用户之间相互呼叫时拨打同一本地电话号码,号码结构为:
PQR+ABCD,其中PQR为局号,ABCD为局内用户号。
不同地区的本地电话号码长度可以不等,视各地电话网容量和发展情况而定。
(2)国内长途电话号码
国内长途呼叫是指发生在不同本地网电话用户之间的呼叫,号码结构为:
0+X1X2…+PQRABCD,其中 0 为长途字冠,X1X2…为长途区号,PQRABCD 为本地电话号码。
长途区号采用不等位编号制度,可采用 2位、3位和4位3种位长的长途区号。
(3)国际长途电话号码
国际长途呼叫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电话用户之间的呼叫,号码结构为:
00+I1I2…+X1X2…+PQRABCD,其中 00 为国际长途字冠,I1I2…为国家号码,X1X2…为国内长途区号,PQRABCD为本地电话号码。
国家号码采用不等位编号制度,由1~3位组成,我国的国家号码为86。
(4)首位号码分配
我国规定,首位号码按如下原则分配:
0为国内长途全自动呼叫字冠;
00为国际长途全自动呼叫字冠;
1为特种业务、新业务和网间互通的首位号码;
2~9为本地电话首位号码,其中200、300、400、500、600、700、800为新业务号码。
1.2 交换方式
现代通信网中采用的交换方式主要有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1.2.1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交换方式,电话交换一般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是指呼叫双方在开始通话之前建立一条专用电路,并在整个通话期间由呼叫双方独占这条电路,直到通话结束的一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属于电路资源预分配系统,其优点是实时性好,传输时延小,特别适合语音类实时通信业务;其缺点是电路利用率低,电路建立时间长,对传输中出现的错误不能纠正,不适合突发性强且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
1.2.2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一种交换方式,它利用存储转发原理进行交换。在分组交换中,报文被划分为一定长度的数据分组,并给数据分组加上地址和适当的控制信息,分组交换设备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分组交换采用统计时分复用,电路的利用率较高。但统计时分复用的缺点是有产生附加随机时延和丢失数据的可能。这是由于用户传送数据的时间是随机的,如果多个用户同时发送分组数据,则必然有一部分分组需要在缓冲区中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占用电路传送,若等待的分组超过了缓冲区的容量,就可能发生部分分组的丢失。另外,在分组交换中普遍采用逐段反馈重发措施,以保证数据传送是无差错的。所谓逐段反馈重发,是指数据分组经过的每个节点都对数据分组进行检错,并在发现错误后要求对方重新发送。
分组交换有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方式。
1.虚电路方式
虚电路方式在数据传输前通过发送呼叫请求分组建立端到端的虚电路,在数据传输阶段同一呼叫的数据分组沿同一虚电路传送,数据传输完毕后通过发送清除分组拆除虚电路,如图 1-5 所示。虚电路方式的连接为逻辑连接,并不独占线路,可分为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两种。
图1-5 虚电路方式
2.数据报方式
数据报方式是独立地传输每个数据分组,也就是说,网络协议将每一个分组当作单独的一个报文,对它进行路由选择,如图 1-6 所示。如果某条路径发生阻塞,它可以变更路由。数据报方式在数据传输时不需要呼叫建立和释放阶段。
数据报方式省略了呼叫的建立和清除过程,如果只传送少量的分组,那么采用数据报方式的传输效率会比较高。
对于数据报方式,由于每个分组各自在网络中独立传输,所以分组不一定按照发送时的顺序到达网络终点,因此在网络终点必须对分组重新排序。而对于虚电路方式,分组按已建立的路径顺序通过网络,在网络终点不需要对分组重新排序,所以虚电路更有QoS保证。
在数据报方式下,由于每个数据分组都要独立地寻找路径,所以单个数据分组传输的时延较大。而虚电路一旦建立,单个数据分组的传输时延则会小得多。
图1-6 数据报方式
在数据通信网络中,ATM交换采用虚电路方式,而IP交换采用数据报方式。
作为电信网的核心技术,目前分组交换主要应用于数据通信网,下一代网络(NGN)也是基于分组交换的。
1.3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程控交换机的硬件分为话路部分和控制部分,如图1-7所示。
图1-7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话路部分由用户电路、中继器、信令设备以及数字交换网络组成。用户电路是用户线和交换机的接口,中继器是中继线和交换机的接口,信令设备用来接收和发送信令消息,数字交换网络用来完成用户电路、中继器和信令设备的连接。
控制部分由处理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处理器是控制话路部分正常工作的核心设备,它分析收集输入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同时编辑驱动命令,控制话路设备或输入/输出设备动作。存储器分为内存及外存两部分,磁盘、磁带和光盘等外存中存放交换机的全部程序和数据,而常用程序同时存放于内存和外存中。输入/输出设备主要包括维护用的打印机、显示器等。
1.3.1 用户电路
用户电路按照连接的用户终端可分为模拟用户电路和数字用户电路。PSTN 网中普遍使用模拟话机,其收发信号是模拟信号,而交换机内部交换的是数字信号,需要由模拟用户电路实现转换。
模拟用户电路是交换机和模拟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电路,具有7项基本功能,常用BORSCHT七个字母表示,如图1-8所示。
图1-8 模拟用户电路
B(Battery Feeding):馈电。
O(Overvoltage Protection):过压保护。
R(Ringing Control):振铃控制。
S(Supervision):监视。
C(CODEC & Filter):编译码和滤波。
H(Hybrid Circuit):混合电路。
T(Test):测试。
1.馈电
馈电是交换机向用户话机发送电流和电压,采用-48 V的直流电源。
2.过压保护
过压保护的功能是防止高压(如雷电、高压线等)进入程控交换机内部,损坏交换机。用户电路的过压保护属于二次保护,一次保护在总配线架 MDF 实现。在总配线架上每条用户线都安装保安器,能保护交换机免遭高压袭击。
3.振铃控制
振铃控制用于向被叫用户提供振铃电流,我国铃流的标称值是75 V,25 Hz。铃流高压不允许流向用户电路的内线。
4.监视
监视功能是通过监视用户线直流环路的通/断状态,来识别用户话机的摘/挂机状态,也可以检测脉冲话机的拨号脉冲等。
5.编译码和滤波
编译码和滤波的目的是完成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编译码和滤波功能密不可分,一般编码之前要进行带通滤波,译码之后要进行低通滤波。
6.混合电路
用户线上的语音信号采用二线双向传输,而交换机内部采用四线单向传输,混合电路的功能就是进行二/四线转换。
7.测试
测试功能实际是为测试设备提供测试入口。通过对用户线进行外线和内线测试,可以及时发现用户终端、用户线路、用户接口电路可能发生的混线、断线、接地、与电力线碰接等各种故障,以便及时修复和排除。
除上述基本功能外,在某些模拟用户电路中,还要具备极性倒换、衰减控制、计费脉冲发送和投币话机硬币集中控制等功能。
1.3.2 中继器
中继器是程控交换机与中继线的接口,可以连接交换局或远端模块。根据连接的中继线类型,中继器可分成模拟中继器和数字中继器两类。
数字中继器是程控交换机和数字中继线的接口电路,数字中继线一般采用PCM30/32路作为传输手段,基群接口通常采用同轴电缆传输信号,高次群接口通常采用光缆传输信号。数字中继器的主要功能如图1-9所示。
图1-9 数字中继器
1.码型变换和反变换
码型变换和反变换就是将数字中继线上传输的 HDB3码或 AMI 码转换为交换机内部使用的NRZ码,或进行相反的变换。
2.时钟提取
时钟提取是从输入的 PCM 码流中提取时钟信号,实现和对端交换机同步,还可用来作为本局系统时钟的外部参考时钟源。
3.帧同步和复帧同步
帧同步和复帧同步可保证收端的帧和复帧时序与发端时序对应,以实现语音信息和线路信令的正确接收和提取。
数字中继器的发送端在偶帧 TS0插入帧同步码“0011011”,接收端检出帧同步码,以便识别一帧的开始。若数字中继线采用随路信令,还需完成复帧同步,以便提取各话路的线路信令。
4.帧定位
输入 PCM 码流的时钟信息(即它局时钟)和交换机的系统时钟(即本局时钟)在频率和相位上不完全一致,为了实现收发交换局之间的正常传输和交换,需要采用帧定位来消除收发双方的时钟差异,以使对端局传送的信息准确地按照本局时钟传送。
5.信令的提取和插入
局间采用随路信令时,数字中继器发送端还需要将各话路的线路信令插入复帧对应的TS16;接收端应将线路信令从TS16中提取出来送给控制系统。
1.3.3 信令设备
为了完成呼叫接续任务,交换机需要向用户发送各种信号音,并接收用户拨打的电话号码;同时,交换机还需要向其他交换机发送和接收各种局间信令。因此,交换机应配备各种信令设备,常用信令设备有以下类型。
1.信号音发生器
信号音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音,如忙音、拨号音、回铃音等。在我国,大多数信号音采用 450 Hz 的单音频信号。信号音发生器一般采用数字音存储方法,将拨号音等音频信号进行抽样编码后写入只读存储器中,在计数器控制下读出信号音编码,经数字交换网络发送给需要的话路。
2.DTMF接收器
DTMF 接收器用于接收双音频话机发送的 DTMF 信号。双音频话机用高、低两个频率代表一位拨号号码,号码与频率的关系见表1-1。
表1-1 号码与频率的关系

3.多频信号发生器和多频信号接收器
多频信号发生器和多频信号接收器用于发送和接收局间的 MFC 信号。局间采用随路信令时,其记发器信令采用 MFC 方式。前向信令频率为 1 380 Hz、1 500 Hz、1 620 Hz、1 740 Hz、1 860 Hz和1 980 Hz,后向信令频率为1 140 Hz、1 020 Hz、9 00 Hz和780 Hz。前、后向信令分别采用“6中取2”和“4中取2”的编码方式组成各种信令。
4.No.7信令终端
局间采用公共信道信令时,No.7 信令终端用于发送和接收局间的 No.7 信令消息,它主要完成No.7信令的第二级功能。
1.3.4 数字交换网络
数字交换网络是程控交换机话路部分的核心,用户线和中继线通过接口电路复用到不同 PCM 复用线,并连接至数字交换网络。为实现任意用户之间的语音通信,即要在用户之间建立一条数字语音通路,数字交换网络必须完成不同复用线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
由于 PCM 信号采用四线传输,即收、发是分开的,因此数字交换网络也要收、发分开,进行单向路由的接续。要完成双向通话,必须同时建立两个通路即四线交换。实际通信中,用户通过数字交换网络发送与接收语音的过程如图1-10所示。
图1-10 用户通过数字交换网络发送与接收语音
具体来说,数字交换网络应具有如下功能。
在同一条PCM复用线上进行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
在不同PCM复用线之间进行同一时隙的交换;
在不同PCM复用线的不同时隙之间进行交换。
由此可见,数字交换网络中既有时隙之间的交换,也有复用线之间的交换,可以通过时间接线器和空间接线器来实现。将两种接线器按照一定方式组合,就可以构成不同容量的数字交换网络。
1.时间接线器
时间接线器也称为 T 接线器,由话音存储器(Speech Memory,SM)和控制存储器(Control Memory,CM)组成,其功能是完成时隙交换。
话音存储器用于寄存经过 PCM 编码处理的话音信息,由随机存储器 RAM 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时隙的内容,即8位话音编码信息。话音信息周期性地写入话音存储器内,并从话音存储器内周期性地读出。SM的存储单元数等于PCM线的复用度(即PCM复用线上的时隙数),字长为8位。
控制存储器又称为地址存储器,用于寄存话音时隙地址,即话音信息在SM中的存储单元地址,也由RAM构成。CM的存储单元数与SM相同,字长取决于SM的存储单元数,即PCM复用线上的时隙数。
举例来说,如果某T接线器的输入端PCM线复用度为512,则SM的存储单元数应是512个,每单元的字长是8 bit;CM的存储单元数应是512个,每单元的字长是9 bit。
时间接线器有两种工作方式:输出控制方式和输入控制方式。
(1)输出控制方式
输出控制方式即“顺序写入,控制读出”,如图1-11(a)所示。话音存储器SM的写入由定时脉冲控制顺序写入,即 PCM 入线上各时隙信号按时钟顺序依次写入 SM 对应存储单元,SM存储单元号与输入时隙号相对应。SM的读出受控制存储器CM控制,由CM提供读出地址,即当时钟到达输出时隙时,读取CM存储内容即SM地址,根据该地址读出SM内的话音信息,CM存储单元号与输出时隙号相对应。
(2)输入控制方式
输入控制方式即“控制写入,顺序读出”,如图1-11(b)所示。话音存储器SM的写入受控制存储器控制,读出则由定时脉冲控制顺序读出。
顺序写入和顺序读出中的“顺序”是指按SM的地址顺序,由定时脉冲来控制;而控制写入和控制读出中的“控制”是指按CM中存储内容控制SM的写入或读出。对于控制存储器CM来说,其存储内容由CPU控制写入,按定时脉冲顺序读出。
如图1-11所示,如果占用TS10的主叫用户要和占用TS60的被叫用户通话,在主叫用户讲话时,应该将TS10的主叫话音信息A交换到TS60。
图1-11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
如果采用输出控制方式,首先CPU根据交换需求,在CM的60号单元中写入SM的读出地址10;在定时脉冲CP控制下,当TS10时刻到来时,将TS10中的话音编码信息A顺序写入 SM 的 10 号单元;在 TS60时刻到来时,从 CM 顺序读取 60 号单元的内容“10”,以“10”为地址控制读取SM的10号单元的内容,即话音信息A。
如果采用输入控制方式,首先CPU根据交换需求,在CM的10号单元中写入SM的写入地址60;在定时脉冲CP控制下,当TS10时刻到来时,从CM顺序读取10号单元的内容“60”,以“60”为地址将话音编码信息A控制写入SM的60号单元;在TS60时刻到来时,从SM中顺序读取60号单元的内容,即话音信息A。
从T接线器的时隙交换过程可知,话音信息要在SM中存储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小于1帧(125 μs),也就是说数字交换存在时延。同时,话音信息在 T 接线器中每帧交换一次,若通话时长为1 min,则T接线器交换次数可达48万次。
对于 T 接线器,无论是输出控制,还是输入控制,都需要将 PCM 复用线各输入时隙的话音信息写入 SM 中的某个存储单元,不同存储单元占用的空间位置不同,这意味着 T 接线器按空间位置的划分来实现时隙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讲,T 接线器是按空分方式工作的。
2.空间接线器
空间接线器也称为S接线器,其功能是完成空间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