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基础实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电工电子基础实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朱震华、等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9-01
书籍编号:30471091
ISBN:978711536002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72813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版权信息
书名:电工电子基础实验
作者:朱震华 唐珂 张学军等
ISBN:9787115360021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本书是电工电子实验课的教材,它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等工科专业,信息科学等理科专业,以及管理工程等非电类本科专业书。本书适用于48或64学时。48学时中6学时用于课堂教学,42学时用于实验。64学时中10学时用于课堂教学,54学时用于实验。
电工电子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因此,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1)注重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实验课的认识,理解电工电子实验课的目的和特点,认识和体会电子电路课程的工程性和技术性特点。
(2)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知识,即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结构和使用条件,培养学生正确选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对常用仪表的使用,以及掌握基本电气参数的测量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实验前,要求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实验的预习并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本书中有相应的例题可作参考。对于验证性实验,要预先计算理论参数并仿真,做到心中有数,实验的数据要与计算值、仿真值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加深理解;对于设计性实验,要预先设计出电路,再用仿真软件和硬件实验去验证其设计正确与否,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每个实验前都详细介绍了应掌握部分的工作原理,例举各种设计思路和方法,以及同一器件的各种不同用法,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新意识。
本书第1章~第4章、第7章由朱震华编写,第5章由唐珂编写,第6章由张学军编写,第8章由孙科学编写。朱震华负责本书的统稿。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南京邮电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全体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妥之处或错误,敬请使用本书的师生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5月
第1章 电工电子实验课学习方法
1.1 电工电子实验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实验在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器件、电路的工作原理,完成其性能的检测,验证和扩展其功能及使用范围,设计并组装各种实用电路和整机。电工电子基础实验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等工科专业,信息科学等理科专业以及管理工程等非电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一门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电路与信号、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方面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在电工电子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爱思考、爱实验、敢实验、会实验,善于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高素质硬件人才。
本实验课按性质可分为验证性和训练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个层次。
验证性和训练性实验主要是针对电工电子本门学科范围内理论验证和实际技能的培养,着重奠定基础。这类实验除了巩固加深某些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之外,主要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现象,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
综合性实验属于应用性实验,实验内容侧重于某些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的能力和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对于学生来讲既有综合性又有探索性,它主要侧重于某些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
电工电子实验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并且在不断充实、更新和发展中。随着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软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应用EDA技术也是实验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这门课应当突出基本技能、设计性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1.2 电工电子实验课的一般要求
为了培养良好的学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使其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并有所创造。我们对实验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完成阶段和实验报告分别提出下列基本要求。
一、实验前准备
为避免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参加实验者应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要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性实验则要完成设计任务),拟出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对思考题作出解答,初步估算(或分析)实验结果(包括参数和波形),并利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最后写出预习报告(预习报告的要求见实验报告写作一章)。
实验前,老师要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合格者不准进行实验。
二、实验进行
(1)参加实验者要自觉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秩序,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
(2)要精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波形(并进行分析判断所得数据、波形是否正确)。发生故障应独立思考,耐心排除,并记下排除故障过程和方法。
(3)实验结果要给指导教师检查确认是否正确,如果结果错误或误差较大,需要找出原因并重新实验。
(4)发生各种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候处理。
三、实验完成
实验完成后,按要求将原始记录送指导教师审阅签字。经教师同意后才能拆除线路,清理现场。
四、实验总结
(1)将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2)对数据进行误差计算、并分析原因。
(3)对实验中的现象和故障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4)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否可以改进、创新。
(5)撰写本次实验报告。撰写报告是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报告的写作要求见实验报告写作一章。
1.3 电工电子实验课学习方法
1.3.1 认识电工、电子电路的工程性和技术性特点
在科学和技术这两个领域中,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较大的区别。在科学研究中总是力求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描述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总是力求用最完整和严谨的方法来揭示对象的本质,描述对象的特性。在技术领域中,技术性研究的目的是利用相应的科学理论和现有的物质条件,设计和制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在设计、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测量仪表做不到无误差测量,产品的加工精度达不到 100%的要求),只能在非理想状态下面对现实,对所设计的对象适当放宽要求,使其具有可行性。将分析、计算方法加以简化,设计和生产时如果无法一步到位,则可以先根据问题的主次关系,逐步解决,如果设计和生产的结果难以预料,则可采用试凑法逐步逼近预定目标,这种处理技术问题的方法称为工程化处理方法。
在技术领域中,对某些理论作了工程化处理,使之具有应用性,我们称这一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性。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这两门课就是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其理论也具有较强的工程性特点。
一、模拟电路的工程性
1.器件模型的简化
模拟电路的核心是半导体器件,即二极管、三极管及由它们构成的集成电路。对模拟电路分析的精确程度多半取决于器件模型的精度。半导体器件实质上是非线性器件,应该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由于这种方程求解困难,人们对这种器件作了简化。例如,在小信号应用时,可将半导体器件作线性化处理等。
2.分析方法的简化
在讲述电路原理或进行电路分析时,为了突出所涉及内容的主要方面,往往将一些条件理想化。例如在讲述负反馈电路时,为了突出反馈的工作原理,多数教科书将信号源和负载作了理想化处理,即认为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为零,负载电阻为无穷大。这样处理后,分析反馈作用时反馈作用明确,公式直观明了。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简化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讲授者未指明对这种电路分析进行了简化处理,或者学习者未注意这种处理,则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引用教科书中的这类公式分析和设计电路,将会产生误差甚至错误。
3.设计过程的试凑性
与数字电路相比,模拟电路的特点是电路结构多,各种结构的电路参数多。在设计电路尤其是由分立元件构成的电路时,由于很难找到一次就能既确定电路结构又能满足指标要求的设计方法,因此一般采用先试着提出一种电路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结构的方法。由于模拟电路的指标相互影响,在为某一指标设计电路参数后必须核算对其他参数的影响,反复试凑,直到所有指标均达到指标要求为止。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模拟电路的这些特点,尽管设计时电路达到了指标要求,但在硬件实现时距指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所设计电路不做修改想一次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试凑过程还将延续到电路调测阶段。
4.实现过程的非理想性
在将书面设计变为物理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理想情况,如选用的器件参数与设计取值有误差;装配电路后导线的电阻、器件管脚之间的分布参数,外界电磁信号对电路指标的影响;测量时仪表的误差等。这些非理想情况都将对电路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在实验中,设计师必须对这些情况加以排除和克服。
由于这些非理想化的影响很难用公式确切地描述出来,以前只能凭借设计者的经验来处理。目前,电路设计自动化软件在某种程度上考虑了分布参数造成的影响,但多数情况下还必须依靠设计者的经验。
5.设计指标的多样性
上述都是电路的电气指标,在实际设计中,还必须考虑产品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测性、可生产性、安全性,以及成本等诸多与生产和市场相关的因素。
二、数字电路的工程性
1.电路参数的简化
在数字电路中依据的电路模型一般只反映逻辑的高、低电平和高阻这3种状态,实际上逻辑器件有电路延迟时间、驱动能力、功耗、输入门限电平等多种参数,在纯逻辑设计时,只考虑电路的逻辑功能,而在实现时器件的这些参数将对电路产生影响。
2.器件模型的高度集成化和标准化
在数字电路的教学中,逻辑电路的最简化是电路设计的一个主要目标,所应用的大多是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最基本的单元电路,这对于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必要的。但是,在实践中,设计电路时设计者用的大多是已经商品化的且已具备了某种功能的标准器件,如74系列和4000系列器件。设计电路时,更多考虑的是怎样利用现有标准器件提供的逻辑功能来实现设计要求,这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更多的是功能的实现和成本的降低,而逻辑最简化不再是设计者追求的唯一目标。
目前,数字电路设计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数字电路开发软件可提供各种类似于标准器件的宏单元电路,在大部分情况下,设计者都是在宏单元的基础上设计逻辑电路。
3.设计指标的多样性
与模拟电路的设计相仿,在实际设计中,除了考虑逻辑关系外,还必须考虑产品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测性、可生产性、安全性,以及成本等诸多与生产和市场相关的因素。
三、电子电路的技术性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是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和研究它们的目的是能利用它们来解决各个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这一点本是不言而喻的,之所以在这里强调电子电路的技术性,是因为一些同学并未完全体会到技术性的含义,在学习中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分析已有电路的参数上,而忽略了电路的功能、电路参数对实际应用的影响。这与电子电路教科书大部分习题都是分析类的习题有关,也与初学者尚无实践经验有关。但是不管原因如何,不了解电子电路的技术性将难以学好这门课。总而言之,注意电子电路的技术性,就是应该注重如何利用各种电子电路的功能来满足实际需要。
1.3.2 电工电子实验课课程特点
一、电工电子实验课与相关理论课程的关系
电路分析和信号系统、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理论课程与电工电子实验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几门课是电工电子实验课的基础。二、三十年前,我国多数大学都将这门实验课作为相应理论课的附属部分来处理,实验成绩只作为部分成绩算入这几门理论课的总成绩,实验课的目的也只是用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实践证明,将实验作为从属地位课程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做有两个弊端:一是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应用电路理论设计并调试出满足实际需要的电路,而将实验定位于验证电路的正确性则显然是不够的;二是实验技术需要仪表知识、测量原理、器件知识、装配知识、调测方法等较为系统的知识来指导,实验技术本身就含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需要较为系统的学习。因此,1979年后,许多学校将这类实验课独立设课。
目前,理论课和实验课在教学大纲上就体现了明确的分工。电路分析和信号系统主要学习电路的分析方法和信号系统的分析计算,而相应的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仪表的使用,运用软件分析和仿真电路系统,验证相关理论。模拟电路课讲述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估算方法,实验课则负责讲述电路的设计和调测方法,通过实验,不但要巩固和深化模拟电路课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和调测方法。数字电路课已经讲述了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则在数字电路实验中主要讲述如何利用标准器件来实现逻辑设计,以及怎样装配和调测的问题。
二、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并重
电工电子实验课中既有知识学习又有技能训练。知识学习方面有单元电路设计方法、电路调测方法、器件选用方法、EDA 软件使用方法等。技能训练方面有电路装配、仪表使用、电路调测、电路图的绘制、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两者不可偏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划分,不只是与动手有关的活动才称为技能,技能还包括某些智力活动,如速算是一种技能,可称为心智技能。在电工电子实验中,仪表操作、电路分析同样需要一些心智技能的支持。因此,对技能训练应有全面的理解。
三、科技素质的培养贯穿课程的始终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技素质的重要环节。所以,在电工电子实验课的教学中不但要考虑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实验任务的难度、实验方式、实验要求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对素质培养的要求。
1.3.3 怎样才能学好电工电子实验课
学好电工电子实验课除必须了解上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课程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几个观点
1.软件与硬件能力的关系
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存在重视软件轻视硬件的倾向,有些同学甚至错误地认为软件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硬件能力则是一种“低级”能力。这种观点的依据是:编写软件使用的是高科技产品计算机,应用的是高级语言,使用计算机和语言能力自然是高级的;而在硬件实施中要使用简单基本器件(如电阻、电容),装配时焊接、连线的技术含量低,硬件能力自然是低级的。
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将解决问题时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的先进性与处理技术问题的能力混为一谈。一个人的能力最终体现在他是否能解决问题以及他如何解决问题。使用计算机和某种语言的能力只是一方面,这种能力与硬件中掌握了某种仪表的使用是等同的。
软件与硬件能力的培养都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在硬件实施时,由于上述电子电路的工程性特点,许多因素并未直观地显现出来,对初学者来说困难可能更多些,这更说明培养硬件能力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丝毫不能成为忽视硬件学习的理由。
2.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关系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领域都采用数字处理技术,数字系统取代了模拟系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有人认为,数字电路正在取代模拟电路,模拟电路的作用将逐步消亡。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把模拟系统与模拟电路混为一谈,混淆了两者的区别。事实是模拟系统中并非只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也是模拟系统中的重要部分。现在多数数字系统中并非只有数字电路,同样也要用到模拟电路。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器件和设计方法都在不断地发展,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因此,对这两种电路的学习都必须重视。实践证明,没有扎实的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
3.物理概念、分析计算方法与设计方法并重
在模拟电路中各种电路特点、相互区别,放大倍数、输入阻抗、输出电压动态范围、幅频特性等概念的物理含义,以及对实际应用的影响,在电路设计和实现时首先应该明确。
模拟电路课中给出的公式大多是分析、估算用的,不能不加分析地直接套用。
4.掌握先进的电子电路自动化设计软件与基础训练的关系
目前,电子电路自动化设计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在数字电路设计过程中,从系统描述、系统划分、电路设计到印制电路板设计,整个过程可在计算机上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电路设计都使用 EDA 软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采用人工设计、装配、调试等基本训练已经过时。目前,大多数设计师设计数字电路的工具不外乎电路图描述、硬件描述语言描述或状态机描述,这 3种设计方法仍然是以单元电路为基础,EDA 软件只是提供了提高设计效率的工具,而电路设计水平,仍然要取决于设计师的电路知识和经验。模拟电路的EDA 软件实际上只具备分析功能,模拟电路的结构确定、器件参数设计仍然由设计师来完成。
二、怎样提高动手能力
1.什么是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技术领域,由于问题的解决大多是以研究对象的物理实现为标志的,所以动手能力常指一个人能否解决问题,最终将研究对象做出来的能力。
在谈及动手能力时,有一种观点值得注意,这种观点把动手能力理解为电路装配、仪表使用等与手相关的操作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常说某人学习成绩好、理论水平高,但动手能力差,或某某理论水平不行,但动手能力还可以。这种观点忘记了解决问题必须依照理论指导的事实。
动手能力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问题的观察力,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能否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实验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实践经验的多少等方面。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教师的水平不只是他的学识与教学方法之和,而是两者的乘积。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动手能力同样也是各个能力因素的乘积,其中一个因素为零,其动手能力亦为零。在实验教学中常见到理论课学习成绩优秀,但实验课的成绩却很差。而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实验成绩较好,这就是动手能力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
2.怎样提高动手能力
从教的方面来看,教学大纲中在教学内容、实验方式、难度安排、教学指导方法等各个方面已经充分考虑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从学的方面来看,仅靠课堂听课和书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学习和大量艰苦的训练,与其他课程相比,电工电子实验课更多地是依靠学习者的自身努力。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电工电子实验课,提高动手能力,特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了解本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学习。
(2)学习本课程时,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观念。本小节用较多的篇幅讲述了工程性和技术性、软件与硬件的关系、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区别、动手能力的含义等观念,这些观念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同学们的学习。
(3)独立完成实验,自己解决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实验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经历这一过程才能逐步具备动手能力。一些同学不明白这个道理,遇到问题不加思考就向老师和同学们求助,这无疑是放弃了训练的机会,尽管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了实验任务,但并未达到学习的目的。
(4)做好实验预习。实验预习一般包括电路设计、指标核算、拟定实验方案、准备原始数据表等,没有这些预习将无法按要求达到实验目的。举例来说,某个学生如果未能在预习时核算所设计电路的各项技术指标,在实验中测量出相关数据后就无法判断数据的正误,就无从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实验充其量只能作为仪表操作练习。
(5)硬件能力需要多练才能形成。硬件能力包括知识、经验和技能等诸多方面,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需要较长的过程,技能的训练则更需要时间。我们说掌握了某项技能,并不是说懂得了如何去做,而是指已经达到了自动化操作的熟练程度。应该明确的是,在学校期间的实验课只是打下一个基础,距实际工作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第2章 常用电子仪表原理与使用
2.1 DT830T数字万用表
DT830T 数字万用表是三位半液晶显示小型数字万用表。它可以测量交流电压、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电阻、三极管β值、电池容量、二极管导通电压和电路短接等,由一个旋转波段开关改变测量的功能和量程,共有 20 挡,主要技术指标如表 2.1所示。万用表最大显示值为±1999,可自动显示“0”和极性,过载时显示“1”或“-1”,电池电压过低时,显示“”标志,短路检查用蜂鸣器,具有显示值“保持”(锁定)功能。
表2.1 DT830T万用表主要技术指标

续表

2.1.1 万用表工作原理
DT830T 数字万用表主要包括 9 部分:A/D 转换电路,基本测量电路和 LCD 显示电路,直流电压测量电路,交流电压测量电路,直流电流测量电路,电阻测量电路,电池容量测量电路,二极管测量电路,HFE测量电路。各部分电路分述如下。
一、A/D转换电路
A/D转换电路使用一片已封装在印制电路板上型号为ICL7106CM44的A/D转换集成电路。7106片内包含了二次积分式A/D转换电路和LCD驱动电路。A/D转换所需的时钟信号可由 OSC1(7脚)输入 40~48kHz的外部时钟,亦可在 OSC2(6脚)连接振荡电阻 R、OSC3(4脚)连接振荡电容 C 组成片内时钟,片内时钟的振荡频率 f=0.45/RC,周期为tOSC。该振荡频率被4分频后作计数周期信号,其周期为tCK。
A/D转换的模拟电路部分的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ICL7106模拟电路部分框图
二次积分式 A/D 转换的每个测量周期分为3个阶段:自动校零阶段、信号积分阶段、反向积分阶段。
1.自动校零阶段
此阶段内完成三件事:输入端(VIN)与外部断开,在片内与模拟公共端(COMMON)短接;参考电容充电到参考电压值;自动校零电容 CAZ 充电,以补偿缓冲放大器、积分器和比较器的失调电压,使得折合到输入端的失调电压小于10μV。
2.信号积分阶段
此阶段自动校零回路断开,输入端(VIN)接通,转换器对 IN HI(39脚)和 IN LO (38脚)间输入的差动输入电压进行一固定周期(1000tCK)的积分。积分电压值正比于输入电压。
3.反向积分阶段
此阶段转换器将IN HI(39脚)与先前已充电的参考电容连接,内部电路能确保电容的极性正确连接,以确保积分器的输出能回到零。积分器的输出回到零的时间正比于输入信号的大小,该时间段计数器的计数值亦是测量显示值,测量显示值=1000VIN/VREF。
二、基本测量电路和LCD显示电路
1.基本测量电路
基本测量电路如图2.2所示。C1、R1为振荡元件,为A/D 转换电路提供约为40kHz的时钟信号。C2为参考电容,C3为自动校零电容,R4为积分电阻,C5为积分电容,R7、RV1、R5组成的分压电路为A/D 转换电路提供 100mV的基准电压,R30、C6组成基准电压的滤波电路,R2是基准电压负端的隔离电阻,R3是输入端的隔离电阻,亦是基本测量电路的输入电阻。
图2.2 基本测量电路
此电路的基准电压 VREF=100mV,输入直流电压 VIN为0~199.9mV。测量显示值=1000VIN/VREF。基本测量电路实质就是一个满量程为200mV的直流电压表。
管脚1、2、3 未使用。V+(8脚)、V-(34脚)接 9V 工作电压。HOLD(5脚)连接VCC时停止 A/D 转换,显示数值保持,悬空时正常转换,显示值刷新3次/秒。其余管脚都用于显示相关的数字或符号
图中SW1是9V工作电压开关,SW2是显示锁定(HOLD)开关。S1~S5是5刀20位联动开关,用于切换测量功能和量程。
2.LCD显示电路
LCD显示电路如图2.3所示。BC4用于驱动千位(只显示1或不显示)笔划,A3~G3用于驱动百位笔划,A2~G2 用于驱动十位笔划,A1~G1 用于驱动个位笔划,百位、十位、个位均可显示 0~9。BP(28脚)是液晶背电极驱动,POL是极性负号驱动,LB(33脚)是电池电压过低符号驱动。各笔划驱动利用导电胶与液晶显示板相连。
图2.3 LCD显示电路
各笔划输出驱动信号均为方波,液晶背电极(BP)的输出亦是同频率的方波。当两个方波同相时液晶无显示,两方波反相时液晶显示相应笔划。
图中DH接VCC时显示“H”(显示锁定),悬空时不显示。小数点dp1、dp2、dp3由开关S5控制,各挡位小数点显示的位置表2.1所示。
三、直流电压测量电路
直流电压测量简化电路如图2.4所示。被测电压经分压电阻分压后成为VIN,由7106完成A/D转换并显示结果。
以20V挡为例,被测电压UX,基准电压UREF,0<UX<19.99V,UREF=100mV。
当UX=15V时,20V挡的小数点设置在百位与十位之间。
四、交流电压测量电路
交流电压测量简化电路如图2.5所示。被测电压 UX(频率在 45~500Hz 范围内的正弦电压有效值),经D1半波整流和分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