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小学 > 每周一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配乐朗诵版)(六年级+小升初)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每周一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配乐朗诵版)(六年级+小升初)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每周一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配乐朗诵版)(六年级+小升初)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每周一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配乐朗诵版)(六年级+小升初)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每周十分钟,成就诗词小达人

作者:龚丽娜著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15

书籍编号:30471540

ISBN:978756285660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5748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全书内容:

每周一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配乐朗诵版)(六年级+小升初)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从2017年9月开始,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与之前的人教版教材相比,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语文教材共选编120多篇优秀古诗文,占所有选文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了50多篇,增幅达80%左右,平均每个年级有十几篇古诗文。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艺术瑰宝,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必须阅读古诗,学习古诗词,否则这么珍贵的财富,终究只是书橱里的摆设。让我们拿起本套书,仔细读起来!诗人宦海沉浮,生平抱负,壮志未酬之意,让我们感慨良多;友人分别,情意绵绵,多少人感叹于字里行间;祖国山水,风景如画,欣赏自然美景,如临其境……读诗词,我们可以穿越千百年,与诗人共同游览祖国壮丽山河,一起感悟友人之间的难分难舍,又嗟叹于诗人仕途的起起伏伏。


本套书精选了312首古诗词,既包含《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所有篇目,又包含了课本中的古诗词。另外,还选取了符合小学各阶段学生阅读欣赏水平的名家名篇。每一首古诗词,按照诗词原文、重难点词义注释、古诗今译、赏析以及知识卡片的体例编写。诗歌的赏析部分,考虑到小学生各阶段的年龄特征以及理解能力,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出诗人所描摹的景象、所叙述的事件、所传达的情感。同时,从最基本的赏析角度,结合学生在课内所接触到的赏析方法,由点到面,由面抓点,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整首感悟与重点词句赏析互为补充。学生读赏析,在加深对诗歌理解的同时,又学习了赏析诗歌的方法。


本套书按照古诗词由易到难的规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六册,每册书选取52首经典古诗词,一周积累一首,是晨读之时、临睡之际积累学习的好伙伴。愿此书能陪伴孩子们度过愉快的小学六年时光,更希望孩子们在读过此书之后,有更大的收获。


编者

第1周
春夜喜雨


唐·杜甫

010-1

扫码听配乐朗诵

好hǎo雨yǔ知zhī时shí节jié,当dāng春chūn乃nǎi发fā生shēng。


随suí风fēng潜qián[1]入rù夜yè,润rùn物wù细xì无wú声shēng。


野yě径jìng云yún俱jù黑hēi,江jiāng船chuán火huǒ独dú明míng。


晓xiǎo看kàn红hóng湿shī处chù,花huā重zhòng[2]锦jǐn官guān城chéng。

010-2

【注释】


[1]潜: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2]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ft


古诗今译


好雨知道下雨的时间节气,是在万物萌芽生长的春季。夜晚,它悄悄地随风而至,无声无息地滋润大地万物。天空乌云密布,田间的小路一片漆黑,渔船上闪烁着点点灯火。明早再看带着雨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春雨的诗作。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领起全篇,雨知道时节,在最需要它的春季,及时而降。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出了春雨的特点—细密、连绵,滋润万物时悄无声息。感受贵如油的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诗人“喜”从中来。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写雨中的景象,两句对仗极为工整,“俱黑”与“独明”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雨中的春夜充满神秘感。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出了一夜春雨过后,锦官城到处繁花似锦的景象。

【知识卡片】


本诗从体裁上划分,是一首律诗。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体裁之一,形成于唐朝,每首诗一般是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两句为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分别对偶。

第2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012-1

扫码听配乐朗诵

明míng月yuè别bié枝zhī惊jīng鹊què,清qīng风fēng半bàn夜yè鸣míng蝉chán。


稻dào花huā香xiāng里lǐ说shuō丰fēng年nián,听tīng取qǔ蛙wā声shēng一yí片piàn。


七qī八bā个gè星xīng天tiān外wài,两liǎng三sān点diǎn雨yǔ山shān前qián。


旧jiù时shí茅máo店diàn[1]社shè林lín[2]边biān,路lù转zhuǎn溪xī桥qiáo忽hū见xiàn[3]

012-2

【注释】


[1]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2]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之庙。


[3]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ft


古诗今译


半夜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明月高空朗照,受惊的喜鹊在枝头飞绕,蝉儿也在鸣叫。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它们正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稀疏的星星在空中闪烁,山前雨点稀落。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转过溪上小桥,忽然就出现在了眼前。


赏析


这首词刻画了词人夜行黄沙岭所看到的夜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树的枝杈、喜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了一幅夏夜清幽的图景。“惊鹊”和“鸣蝉”,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人由夜空写至田野,嗅觉上,稻花香气遍野都是;听觉上,蛙声阵阵。而在这稻香与蛙声里,寄寓的是词人深情的陶醉和浓浓的热爱。接下来,词人的描写拉大空间的距离,一处在“天外”,一处在“山前”,“七八个”“两三点”,星星雨点,寥落稀疏,唯其如此,才符合上片词人所营造的清幽的意境。“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乡村林边的茅店竟忽然出现在词人的眼前,让词人感到意外,这从侧面表现出了词人一路醉心于黄沙道的美景的忘我之情。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夏夜如画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表现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知识卡片】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言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失地的政治主张,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罢官免职,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第3周
於潜[1]僧绿筠轩


宋·苏轼

014-1

扫码听配乐朗诵

宁nìng可kě食shí无wú肉ròu,不bù可kě使shǐ居jū无wú竹zhú。


无wú肉ròu令lìng人rén瘦shòu,无wú竹zhú令lìng人rén俗sú。


人rén瘦shòu尚shàng可kě肥féi,士shì俗sú不bù可kě医yī。


旁páng人rén笑xiào此cǐ言yán,似sì高gāo还hái似sì痴chī。


若ruò对duì此cǐ君jūn[2]仍réng大dà嚼jiáo,世shì间jiān那nǎ有yǒu扬yáng州zhōu鹤hè[3]

014-2

【注释】


[1]於潜:旧县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县南有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


[2]此君:指竹子。


[3]扬州鹤:语出《殷芸小说》,故事的大意是,有几个人谈论志向,有的是想当扬州刺史,有的是愿多置钱财,有的是想骑鹤上天,成为神仙。其中有一人说,他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兼得升官、发财、成仙之利。ft


古诗今译


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人会变瘦,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得庸俗。人瘦了还可变肥,人俗了就难以医治了。旁人笑着说道:“这是高论呀还是痴话?”如果面对高雅的竹子仍然大嚼猪肉,世上又哪来升官、发财、成仙兼得的美事呢?


赏析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又趣味横生。诗人歌颂了如竹子般有高节的僧人,批判了充满物欲的俗士。“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开篇两句,化用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的典故。王徽之生性喜竹,借住到朋友家,也让人马上种竹子,不可一日无竹。在“可”与“不可”的强烈语气中,诗人塑造了一位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观点直白,语言充满趣味性,同时表达了对无药可医的俗士的批判。接下来的四句,诗人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旁人”,即指上文的俗士,“似高还似痴”的语气,模棱两可之中更透着他的俗气。诗人以诙谐的语气,并且化用“扬州鹤”的典故,对俗士进行了一番调侃,读来趣味大增。

【知识卡片】


一天,在寂照寺出家的於潜僧慧觉禅师与苏东坡一起谈佛论经。苏东坡博学多才,又自称佛门居士,谙熟佛学,使慧觉十分钦佩。两人在“绿筠轩”临窗远眺,只见满目皆是茂林修竹,苍翠欲滴,景色宜人。苏东坡情不自禁地连连叫绝。于是,他即兴挥毫,写下了这首《於潜僧绿筠轩》。

第4周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016-1

扫码听配乐朗诵

枯kū藤téng[1]老lǎo树shù昏hūn鸦yā[2]


小xiǎo桥qiáo流liú水shuǐ人rén家jiā,


古gǔ道dào西xī风fēng瘦shòu马mǎ。


夕xī阳yáng西xī下xià,


断duàn肠cháng人rén[3]在zài天tiān涯yá。

016-2

【注释】


[1]枯藤:枯萎的藤蔓。


[2]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3]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这里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ft


古诗今译


黄昏时分,一棵被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一只乌鸦。小桥下,流水淙淙,旁边住着几户人家。萧瑟的秋风吹来,苍凉的古道上,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驮着游子艰难前行。夕阳渐渐从西边落下,孤独又忧伤的旅人漂泊在天涯。


赏析


这首元曲描写了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位孤独的游子漂泊天涯的情景,传达出了游子凄苦无依的心境。诗歌的前三行,诗人罗列了九种景象,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归巢的,这样的景象,让漂泊在外的游子,顿生悲戚之意。而小桥、流水与人家,又让身处凄凉中的诗人有了些许温暖。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漂泊,有一个稳定的归宿,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梦一场。“古道西风瘦马”,诗人依然在寒风中踽踽独行,“古”“西”“瘦”三个修饰词,再一次渲染了漂泊游子的悲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最后,诗人点出主旨,“断肠人”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知识卡片】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马致远一直未能实现他的理想。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之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第5周
采薇(节选)


《诗经》

018-1

扫码听配乐朗诵

昔xī我wǒ往wǎng矣yǐ,杨yáng柳liǔ依yī依yī[1]


今jīn我wǒ来lái思sī[2],雨yù雪xuě[3]霏fēi霏fēi。


行xíng道dào迟chí迟chí,载zài渴kě载zài饥jī。


我wǒ心xīn伤shāng悲bēi,莫mò知zhī我wǒ哀āi!

018-2

【注释】


[1]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2]思:语气助词,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3]雨雪:下雪。ft


古诗今译


回想当初离家出征时,杨柳轻柔随风摇曳。如今我返回家乡,大雪纷纷满天飞舞。道路漫长,行走缓慢,又渴又饥疲惫不堪。我的心中十分悲伤,谁又知道我的哀伤!


赏析


《采薇》一共六节,节选的部分是最后一节。诗歌通过描写一位出征归来的老兵记忆中的景象和当时在路途中见到的景象,表现对家园深深的思念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对比之中,写出了离开时和归来时景象的不同,今昔景象的差异,包含着多少情感的起伏。“杨柳依依”中有亲人的送别,“雨雪霏霏”下,却只有自己孤单一人,孤单之情,不言而喻。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下,诗中的主人公“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步履蹒跚,饥寒交迫,孤单凄凉,内心的悲伤,无人能够体会。这首诗把思乡之情,孤独之感,抒发到极致。诗歌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第6周
君子[1]于役


《诗经》

020-1

扫码听配乐朗诵

君jūn子zǐ于yú役yì,不bù知zhī其qí期qī。曷hé至zhì哉zāi?鸡jī栖qī于yú埘shí[2]。日rì之zhī夕xī矣yǐ,羊yáng牛niú下xià来lái。君jūn子zǐ于yú役yì,如rú之zhī何hé勿wù思sī!


君jūn子zǐ于yú役yì,不bú日rì不bú月yuè。曷hé其qí有yǒu佸huó[3]?鸡jī栖qī于yú桀jié[4]。日rì之zhī夕xī矣yǐ,羊yáng牛niú下xià括kuò[5]。君jūn子zǐ于yú役yì,苟gǒu无wú饥jī渴kě!

020-2

【注释】


[1]君子:这里指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2]埘:鸡舍。


[3]佸:相会,聚集。


[4]桀:鸡栖的木架。


[5]括:聚集。ft


古诗今译


丈夫在远方服役,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一天快结束了,家鸡都跑进窝里了。看那夕阳西下,牛羊从高岗上走下来。丈夫在远方服役,教我如何不想念!丈夫在远方服役,遥遥无期无法用几天几月来计算。我和他何时才能相会呢?家鸡已经进窝了。看那夕阳西下,牛羊纷纷下山回家。丈夫在远方服役,真心希望他无饥无渴,身体健康。


赏析


《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女子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先写丈夫服役,遥无归期;再写夕阳西下,鸡、牛羊都已安顿;最后又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心。诗歌通过一位劳动妇女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当时沉重的兵役和劳役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这首古老的歌谣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动的地方,传唱至今。

【知识卡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305篇,按照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来自人民大众的口头传唱,是《诗经》的精华部分;《大雅》是帝王宴请群臣时的乐章,《小雅》是群臣互相食饮时的乐歌;《颂》是祭祀天地宗庙时的祭歌。

第7周
兰亭诗(其三)


东晋·王羲之

022-1

扫码听配乐朗诵

三sān春chūn启qǐ群qún品pǐn[1],寄jì畅chàng在zài所suǒ因yīn。


仰yǎng望wàng碧bì天tiān际jì,俯fǔ磐pán绿lǜ水shuǐ滨bīn。


寥liáo朗lǎng[2]无wú厓yá[3]观guān,寓yù目mù理lǐ自zì陈chén。


大dà矣yǐ造zào化huà功gōng,万wàn殊shū莫mò不bù均jūn。


群qún籁lài虽suī参cēn差cī,适shì我wǒ无wú非fēi新xīn。

022-2

【注释】


[1]群品:即指万象。


[2]寥朗:空阔明朗。


[3]厓:同“涯”。ft


古诗今译


暮春三月初三,万物展露新颜,人处于自然之中,寄情于山水之间。仰望一碧如洗的万里晴空,俯瞰清澈见底的曲水之滨。面对寥廓朗畅的壮美景观,自然与人生的真谛油然而生。造化的功劳真是大啊,对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不偏不倚。自然界的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无一不是新鲜而充满生机的。


赏析


三月初三,正是暮春时节,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无限生机。这样的日子,不适合待在家里,而应该走向户外,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畅叙幽情,抒发怀抱。在诗人的眼中,大自然实在太美了,仰望是一碧如洗的晴空,俯瞰是清澈见底的曲水,这一俯一仰之间,可见视野之广阔,心胸之开阔。面对如此景观,聪慧的诗人悟出了自然与人生的真谛,于是感叹道:造化的功劳真是大啊,公平对待世间万物,不偏不倚,虽各物有差别,但无不是充满生机的。此诗旨在说理,明白晓畅。

【知识卡片】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山东临沂人。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的书法登峰造极,行、草、隶各体均为古今之冠,因而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散文以山水小品及简牍著称,其《兰亭集序》最为脍炙人口。

第8周
杂诗(其一)


东晋·陶渊明

024-1

扫码听配乐朗诵

人rén生shēng无wú根gēn蒂dì[1],飘piāo如rú陌mò上shàng尘chén。


分fēn散sàn逐zhú风fēng转zhuǎn,此cǐ已yǐ非fēi常cháng身shēn[2]


落luò地dì[3]为wèi兄xiōng弟di,何hé必bì骨gǔ肉ròu亲qīn!


得dé欢huān当dàng作zuò乐lè,斗dǒu酒jiǔ聚jù比bǐ邻lín。


盛shèng年nián不bú重chóng来lái,一yí日rì难nán再zài晨chén。


及jí时shí当dāng勉miǎn励lì,岁suì月yuè不bú待dài人rén。

024-2

【注释】


[1]蒂:原指花果与枝茎相连部分,此指事物的本源。


[2]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体,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3]落地:刚刚生下来。ft


古诗今译


人生原本无根无源,如同路上的尘土般漂泊不定。生命随风而逝,早已不是盛年之身。世间人人都应当亲如兄弟,不一定非得是同胞弟兄才能相亲相爱。生命短暂,就应该及时行乐,有了美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美好的年华一旦逝去,就不会再来,如同一天之内不能出现两个清晨。因此,要趁着盛年之时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时间不会空等虚度的人。


赏析


这首诗开篇就有惊人之语,“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透露出人生短暂,时不再来的伤感,令人心痛。然而,诗人陶渊明又不同于那些寻常之人,不愿屈服于黑暗的尘世,而是执着地于生活中追求温暖的朋友之情,崇尚快乐。并劝告人们“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其乐观之心溢于言表。尤其令人赞叹不已的是该诗在结束之时,以经久不衰的名句警醒世人:时光易逝,时不我待,要及时勉励,奋发有为!

【知识卡片】


《杂诗十二首》是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怀诗,多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全诗语言质朴,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体现了陶诗的基本特色。

第9周
游东田[1]


南朝齐·谢朓

026-1

扫码听配乐朗诵

戚qī戚qī苦kǔ无wú悰cóng[2],携xié手shǒu共gòng行xíng乐lè。


寻xún云yún陟zhì[3]累lěi榭xiè[4],随suí山shān望wàng菌jùn阁gé。


远yuǎn树shù暧ài[5]阡qiān阡qiān,生shēng烟yān纷fēn漠mò漠mò。


鱼yú戏xì新xīn荷hé动dòng,鸟niǎo散sàn余yú花huā落luò。


不bú对duì芳fāng春chūn酒jiǔ,还hái望wàng青qīng山shān郭guō。

026-2

【注释】


[1]东田:当时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郊外的一个著名风景胜地,齐武帝的文惠太子率先在此设立楼馆,“东田”之名由是鹊起。


[2]悰:快乐。


[3]陟:登,上。


[4]累榭: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


[5]暧:昏暗,不明晰。ft


古诗今译


心情郁闷,戚然无趣,邀请朋友一同游玩。登上云雾笼罩下的重重叠叠的楼阁,顺着山势远望那华美的菌形阁台。远处树木郁郁葱葱,烟雾缭绕。鱼游水间,触动了刚刚长出的荷花;鸟儿飞过,花瓣纷纷凋零。暂时放下杯中的美酒,抬头远望青山外的城郭。


赏析


诗的第一、二句交代自己出游的原因:心中不乐,故与朋友携手来游东田。次二句写登山所见:楼阁重重叠叠,华美无比。接着四句继续描写所见之景:远处树木葱茏,山间烟雾弥漫;近处只见水面上荷叶颤动,想象一定有鱼在水下嬉戏,又见飞鸟掠过,残花纷飞。“新荷”“余花”也点出了时节正是春末夏初。诗的最后两句不落俗套,古人排解忧愁的方式无外乎“借酒浇愁”,而诗人却不去饮酒,而是要眺望青山来排遣内心的不快。诗人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流连忘返,诗歌开头心中不乐的情绪荡然无存。

【知识卡片】


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的诗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中有四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谢灵运是南朝宋人,世称“大谢”;谢朓与谢灵运同宗,因比之晚生了近八十年,为齐人,世称“小谢”。后世将谢朓与谢灵运并举,称为“二谢”。

第10周
闺怨[1]


唐·王昌龄

028-1

扫码听配乐朗诵

闺guī中zhōng少shào妇fù不bù知zhī愁chóu,


春chūn日rì凝níng妆zhuāng上shàng翠cuì楼lóu。


忽hū见jiàn陌mò头tóu杨yáng柳liǔ[2]色sè,


悔huǐ教jiào夫fū婿xù觅mì封fēng侯hóu。

028-2

【注释】


[1]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2]柳:谐“留”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ft


古诗今译


闺中的少妇未曾尝过离愁滋味,在明媚的春日,她盛装打扮,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泛出绿色,不禁惆怅起来。她后悔当初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赏析


诗歌标题为《闺怨》,但第一句却写“闺中少妇不知愁”,宕开一笔,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登楼远眺的情景。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的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柳”与“留”谐音,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是分别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美好的春景无人与共,想到自己年华流逝,想到丈夫远在边疆,不知丈夫是否安康。于是发出“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感叹,点明了“闺怨”的主题。

【知识卡片】


异曲同工之诗:


乐府新歌应教


唐·谢偃


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
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
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
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哢即娇人。
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
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

第11周
终南别业


唐·王维

030-1

扫码听配乐朗诵

中zhōng岁suì颇pō好hào道dào,晚wǎn家jiā南nán山shān陲chuí。


兴xìng来lái每měi独dú往wǎng,胜shèng事shì[1]空kōng自zì知zhī。


行xíng到dào水shuǐ穷qióng处chù,坐zuò看kàn云yún起qǐ时shí。


偶ǒu然rán值zhí[2]林lín叟sǒu[3],谈tán笑xiào无wú还huán期qī[4]

030-2

【注释】


[1]胜事:快意的事。


[2]值:遇见。


[3]林叟:乡村的老人。


[4]无还期:没有回归的准确时间。ft


古诗今译


中年以后厌恶世俗,信奉佛教,晚年才在终南山脚下安家,常常游山玩水。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水流的尽头,看无路可走了,索性就坐下来,看那悠闲的云雾起起落落。偶然在林间遇见一位山林中的老者,与他谈笑聊天很尽兴,竟然忘了回去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意在抒发作者隐居终南山之时的闲适快乐和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诗人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泊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洒脱自然又隐含哲理。

【知识卡片】


王维的母亲崔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在母亲的熏陶下,王维从小也信佛,他的名和字都来自佛经《维摩诘经》。佛家思想也无时不影响着王维的心,他在《谒璇上人》中写道:“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余生幸能养。”发誓从此决不再为世俗功名而奔波。

第12周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032-1

扫码听配乐朗诵

峨é眉méi山shān[1]月yuè半bàn轮lún秋qiū[2]


影yǐng入rù平píng羌qiāng江jiāng水shuǐ流liú。


夜yè发fā清qīng溪xī向xiàng三sān峡xiá,


思sī君jūn[3]不bú见jiàn下xià渝yú州zhōu。

032-2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2]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3]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ft


古诗今译


峨眉山上悬挂着半轮明月,月影映入江中,随江水流去。夜晚,我从清溪出发到三峡,想你却未见到,只好独自到渝州去。


赏析


这首七绝是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离蜀出游途中赠友人之作,既表达了对故乡美景的留恋,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前两句回忆在峨眉山同友人一起赏月时所见之景,后两句写自己只身远行中的孤独之情。全诗四句中虽连用五个地名,但由于组织巧妙,丝毫没有堆砌的痕迹,足见作者构思缜密。另外,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婉,突显了李诗空灵秀丽的一面。

【知识卡片】
中国古代文人的漫游是我国传统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大都把漫游看成是超凡脱俗、完善人格或是求知寻美的历程,或是对社会生活所造成的生理、心理失衡的一种暂时的补偿手段,从而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