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职/高职 >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方水平,王怀群,王臻等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01

书籍编号:30472162

ISBN:978711534813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37959

版次:3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全书内容: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综合布线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布线理论知识,能结合中国国家标准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3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


本书主要面向的是通信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网络管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主要针对通信线务员、综合布线助理工程师、智能楼宇安装师、智能楼宇管理师等岗位,以《智能楼宇管理师》、《线务员》、《智能楼宇安装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以智能建筑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维护与管理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本书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项目,并以理论、实训相融合的编写形式,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教材内容的选取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每个任务都包括相关任务的学习引导、工作页、练习页、任务评价等。任务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通过15个任务的学习,可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测试与验收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完本书内容后可报考线务员、智能楼宇管理师、智能建筑设施安装师等资格考试。


本书编写理念先进,内容编排结构新颖,结合了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施工的实际,实践性、实用性强,自2010年首版起,多次重印,已在浙江、四川、江苏、福建、广东、上海、北京、河北等地的高职院校使用,教材使用效果反响良好。


本书这次的修订将涵盖高职和中职教学条件与教学方法的要求,实现中高职衔接,系统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布线人员。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进一步与企业人员合作,共同完成教材的编写,使教材的内容符合工程任务的需要。


本书由方水平、王怀群和王臻任主编,刘业辉、戴文华和杨洪涛任副主编。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国内外诸多专家的指点和帮助,在教育部首轮“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题申报立项评比中,相关专家学者也对本书的修订给予了高度认可,并提出宝贵的修订建议,本书编者团队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上形势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书中难免有疏忽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5月于北京

学习情境1 认识综合布线系统


任务1 认识综合布线系统及子系统


学生通过此任务的学习并参观实际的综合布线系统,可以熟悉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综合布线的标准,综合布线系统中所用到的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特性和使用场合,还可以了解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的器材,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器材,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问题引导


(1)什么是综合布线?综合布线系统有哪些类型?


(2)综合布线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3)目前综合布线的国内、国际标准有哪些?


(4)综合布线系统常用到哪些传输介质?每种传输介质有何特性?如何选择这些传输介质?


(5)综合布线系统用到哪些工程器材?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这些工程器材?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或询问相关在职人员等方式解答以上引导性问题,并做好记录。


任务描述


本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组成、系统组成材料,认识并能选择综合布线线缆、管材等布线材料。任务描述如下表所示。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续表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第一部分 任务学习引导


1.1 综合布线的基本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宽带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信息化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这种趋势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更新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们思维习惯的改变上,信息化正逐渐成为人们最基本的需求。


过去,在设计大楼内部的语音及数据系统时,会使用各种不同的传输线缆、信息插座以及插头。例如,用户电话交换机通常使用双绞线,局域网(LAN)则可能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这些不同的系统使用不同的线缆来构成各自的传输网络。而这些不同网络的插座、插头及配线架之间无法兼容,相互之间达不到共用的目的。


现代建筑物中,常常需要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办公环境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提供快捷的通信和完善的安全保障,这就是智能大厦,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综合布线。将所有的语音、数据、电视(会议电视、监控电视)设备的布线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并且将各种设备终端的插头插入标准的信息插座,这就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工程技术,涉及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综合布线是集成网络系统的基础,能够支持数据、语音及其图像等的传输要求,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支撑环境。同时,作为开放系统,综合布线也为其他系统的接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套先进的综合布线系统,不仅能支持一般的语音、数据传输,还应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支持和不同生产厂商的设备互连,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与智能大厦的发展紧密相关,是智能大厦的实现基础。智能大厦具有舒适性、安全性、方便性、经济性和先进性等特点。智能大厦一般包括中央计算机控制系统、楼宇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以及安保自动化系统等。


综合布线系统也是生活小区智能化的基础。信息化社会唤起了人们对住宅智能化的要求,业主们开始考虑在舒适的家中了解各种信息,并且非常关注在家办公、在家炒股、互动电视以及住宅自控等新生事物。


1.2 综合布线系统的类型


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实际需要,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分为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以及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3种。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大多数能支持语音、数据,其特点是一种富有价格竞争力的综合布线方案,能支持所有语音和数据的应用,应用于语音、语音/数据或高速数据传输,便于技术人员管理,能支持多种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传输。其基本配置为:每个工作区为8~10m2;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信息插座(语音、数据);每个工作区有一条水平 4 对双绞线系统;完全采用 110A交叉连接硬件;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4对双绞线,分别用于数据或语音的传输。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具有增强功能,而且还可提供发展余地。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可按需要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信息插座,不仅机动灵活,而且功能齐全,任何一个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应用,可统一色标,按需要可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每个工作区的电缆至少有8对双绞线。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能为多个数据应用部门提供服务的经济有效的综合布线方案。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引入光缆,可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智能大厦,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所,它的其余特点与基本型或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相同。


1.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各个子系统示意图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国家标准规定,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宜按照下列7个部分进行: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以及管理间子系统(见图1-1)。根据近年来中国综合布线工程的应用实际,在该标准中新增加了进线间的规定,以满足不同运营商接入的需要,同时针对日常应用和管理需要,特别提出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管理问题。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是指从信息插座延伸到终端设备的整个区域,即将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工作区。


工作区可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电视机、监视器以及传感器等终端设备,包括信息插座、信息模块、网卡和连接所需的跳线,并在终端设备和输入/输出(I/O)之间搭接,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连接话机的用户线及话机终端部分。典型的工作区子系统如图1-2所示。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又称服务区子系统,由跳线与信息插座所连接的设备组成。信息插座有墙面型、地面型及桌面型等类型,常用的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报警探头、摄像机、监视器、各种传感器件以及音响设备等。


在进行终端设备和 I/O 连接时可能需要某种传输电子装置,但这种电子装置并不是工作区子系统的一部分,如调制解调器可以作为终端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兼容性设备,为传输距离的延长提供所需的转换信号,但却不是工作区子系统的一部分。


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在GB50311—2007国家标准中称为配线子系统,以往资料中也称水平干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应由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模块到楼层管理间连接缆线、配线架、跳线等组成。实现工作区信息插座和管理间子系统的连接,包括工作区与楼层管理间之间的所有电缆、连接硬件(信息插座、插头、端接水平传输介质的配线架、跳线架等)、跳线线缆及附件。水平子系统一般采用星型结构,与垂直子系统的区别是水平干线系统总是在一个楼层上,仅与信息插座、楼层管理间子系统连接。


3.垂直子系统


垂直子系统在GB50311—2007国家标准中称为干线子系统,提供建筑物的干线电缆,负责连接管理间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实现主配线架与中间配线架,计算机、PBX、控制中心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该子系统由所有的布线电缆组成,或由导线和光缆以及将此光缆连接到其他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干线传输电缆的设计必须既满足当前的需要,又应适合今后的发展,要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在确定垂直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中语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对于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每个工作区可选定两根双绞线;对于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每个工作区可选定3根双绞线;对于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每个工作区可在基本型或增强型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传输介质包括一幢多层建筑物的楼层之间垂直布线的内部电缆,或主要单元(如计算机房或设备间)和其他干线接线间的电缆。


为了与建筑群的其他建筑物进行通信,干线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连接点和网络接口连接起来。网络接口通常放在设备相邻的房间。


4.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也称电信间或配线间,一般设置在每个楼层的中间位置。对于综合布线系统而言,管理间主要用来安装建筑物的配线设备,是专门安装楼层机柜、配线架、交换机的楼层管理间。管理间子系统也是连接垂直子系统和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备。当楼层信息点很多时,可以设置多个管理间。


管理间子系统应采用定点管理,场所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的规模和所选用的硬件。在交接区应有良好的标记系统,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楼层位置、区号、起始点和功能等标志。管理间的配线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称为网络中心或机房,是在每栋建筑物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其位置和大小应该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分布、规模以及设备的数量来具体确定,通常由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通过缆线把各种公用系统设备互连起来。主要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服务器、防火墙、路由器、程控交换机以及楼宇自控设备主机等,主要设备可以放在一起,也可分别放置。


在较大型的综合布线系统中,也可以把与综合布线系统密切相关的硬件设备集中放在设备间,其他计算机设备、数字程控交换机、楼宇自控设备等可以分别设置单独的机房,这些单独的机房应该紧靠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间。


6.进线间子系统


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进线间是 GB50311—2007 国家标准在系统设计内容中专门增加的,要求在建筑物前期系统设计中要有进线间,以满足多家运营商的业务需要,避免一家运营商自建进线间后独占该建筑物的宽带接入业务。进线间一般通过地埋管线进入建筑物内部,宜在土建阶段实施。


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并在缆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入口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缆、光缆容量配置。


电信业务经营者在进线间设置安装的入口配线设备应与BD(建筑物配线设备)或CD(建筑群配线设备)之间敷设相应的连接电缆、光缆,实现路由互通。缆线类型与容量应与配线设备相一致。


在进线间缆线入口处的管孔数量应满足建筑物之间、外部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缆线接入的需求,并应留有2~4孔的余量。


7.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也称为楼宇子系统,主要实现楼与楼之间的通信连接,一般采用光缆并配置相应的设备,支持楼宇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包括缆线、端接设备和电气保护装置。


在建筑群子系统中室外缆线的敷设方式一般有架空、直埋、地下管道3种情况,具体情况应根据现场的环境来决定。


1.4 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及其选用


综合布线的传输介质是连接网络设备的中间介质,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中都会用到不同的传输介质、布线配件和布线工具等。目前,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的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传输介质。


1.双绞线线缆


双绞线(Twisted Pair,TP)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的,它是一种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把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按一定节距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间的干扰,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出来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


目前,双绞线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外层由铝箔包裹着,价格相对要高一些。


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的双绞线的种类如图1-3所示。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3 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的双绞线种类

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4对非屏蔽双绞线导线,其物理结构如图1-4所示。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4 双绞线的物理结构

(1)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的优点


① 无屏蔽外套,直径小,节省所占用的空间。


② 质量小、易弯曲、易安装。


③ 将串扰减至最小或加以消除。


④ 具有阻燃性。


⑤ 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适用于结构化的综合布线。


(2)双绞线的参数


对于双绞线,用户所关心的性能参数有衰减、近端串扰、特性阻抗、分布电容、直流电阻等。为了便于理解,首先解释这几个名词。


① 衰减。衰减(Attenuation)是沿链路的信号损失度量。衰减随频率而变化,所以应测量在应用范围内的全部频率上的衰减。


② 近端串扰。近端串扰(Near-End Cross Talk Loss)损耗是测量一条UTP链路中从一对线到另一对线的信号耦合。对于UTP链路来说这是一个关键的性能指标,也是最难精确测量的一个指标,尤其是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加其测量难度就更大。


串扰分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FEXT),测试仪主要是测量近端串扰。由于线路损耗,因此远端串扰的量值影响较小,在三类、五类系统中忽略不计。近端串扰并不表示在近端点所产生的串扰值,它只是表示在近端点所测量到的串扰值。这个量值会随电缆的长度不同而变化,电缆越长而变得越小。


发送端的信号也会衰减,对其他线对的串扰也相对变小。实验证明,只有在40m内测量得到的近端串扰值较真实,如果另一端是远于40m的信息插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串扰,但测试仪可能无法测量到这个串扰值。基于这个原因,对近端串扰最好在两个端点都要进行测量。现在的测试仪都配有相应设备,使得在链路一端就能测量出两端的近端串扰值。


③ 直流电阻。是指一对导线电阻直流环路电阻会消耗一部分信号并转变成热量,ISO/IEC11801 标准规定直流电阻不得大于 19.2Ω,每对间的差异不能太大(小于 0.1Ω),否则表示接触不良,必须检查连接点。


④ 特性阻抗。与环路直流电阻不同,特性阻抗包括电阻及频率自1~100MHz的感抗及容抗,与一对电线之间的距离及绝缘的电气性能有关。各种电缆有不同的特性阻抗,对双绞线电缆而言,则有100Ω、120Ω及150Ω几种。


⑤ 衰减串扰比(ACR)。在某些频率范围,串扰量与衰减量的比例关系是反映电缆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参数。衰减串扰比有时也以信噪比(SNR)表示,它由最差的衰减量与近端串扰量的差值计算。较大的衰减串扰比值表示对抗干扰的能力更强,系统要求至少大于10dB。


⑥ 电缆特性。通信信道的品质是由其电缆特性——信噪比来描述的。信噪比是在考虑到干扰信号的情况下,对数据信号强度的一个度量。如果信噪比过低,将导致数据信号在被接收时,接收器不能分辨数据信号和噪声信号,最终引起数据错误。因此,为了使数据错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必须定义一个最小的可接收的信噪比。


(3)双绞线的绞距


在双绞线电缆内,不同线对具有不同的绞距长度。一般来说,4 对双绞线绞距周期在38.1mm内,按逆时针方向扭绞,一对线对的扭绞长度在12.7mm以内。


(4)大对数双绞线


综合布线系统在垂直干线子系统中会用到25对、50对甚至100对的大对数电缆。大对数电缆也称大对数干线电缆。下面介绍大对数双绞线的基本情况。


① 大对数双绞线的组成。大对数双绞线是由25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的,主要有三类25对大对数双绞线,五类25对大对数双绞线,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可用线对,在扩展的传输距离上实现高速数据通信,传输速率为100Mbit/s。导线色彩由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编码组成。


② 大对数线的类型。大对数线的类型分为屏蔽大对数线和非屏蔽大对数线,如图1-5所示。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5 大对数双绞线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是由一根空心的外圆柱导体及其所包围的单根内导线所组成的,如图1-6所示。柱体同导线用绝缘材料隔开,其频率特性比双绞线好,能进行较高速率的传输。由于其屏蔽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因此通常用于基带传输。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6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也是局域网中最常见的传输介质之一,用来传递信息的一对导体是按照一层圆筒式的外导体套在内导体(一根细芯)外面,两个导体间用绝缘材料互相隔离的结构制成的,外层导体和中心轴芯线的圆心在同一个轴心上,所以称为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之所以设计成这样,也是为了防止外部电磁波干扰正常信号的传递。


同轴电缆有两种基本类型,分别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目前基带传输常用的电缆,其屏蔽线是用铜做成网状,特性阻抗为50Ω,如RG-8、RG-58等;宽带常用的电缆,其屏蔽层通常是用铝冲压成的,特性阻抗为75Ω,如RG-59等。


同轴电缆根据其直径大小可以分为粗同轴电缆与细同轴电缆。


细缆的直径为0.26cm,最大传输距离185m,使用时与50Ω终端电阻、T型连接器、BNC接头与网卡相连,十分适合架设终端设备较为集中的小型以太网络。缆线总长不要超过185m,否则信号将严重衰减。细缆的阻抗是50Ω。


粗缆(RG-11)的直径为1.27cm,最大传输距离达到500m。由于粗缆的强度较强,最大传输距离也比细缆长,因此粗缆的主要用途是扮演网络主干的角色,用来连接数个由细缆所结成的网络。粗缆的阻抗是75Ω。


为了保持同轴电缆的电气特性,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同时电缆两头要有终端来削弱信号反射作用。


无论是粗缆还是细缆均为总线拓扑结构,即一根缆上接多部机器,这种拓扑结构适用于机器密集的环境。但是当一点发生故障时,故障会影响整根缆上的所有机器,故障的诊断和修复都很麻烦,所以,同轴电缆逐步被非屏蔽双绞线或光缆取代。


3.光缆


(1)光纤


光导纤维(光纤)是一种传输光束的细而柔韧的媒质。光导纤维电缆由一捆纤维组成,简称为光缆,如图1-7所示。


光纤通常由石英玻璃制成,其横截面积很小的双层同心圆柱体,也称为纤芯,质地脆,易断裂,由于这一缺点,因此需要外加一保护层,其结构如图1-8所示。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7 光缆

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8 光缆结构

光缆是数据传输中最有效的一种传输介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 较宽的频带宽度。


② 电磁绝缘性能好。光缆中传输的是光束,而光束是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影响的,本身也不向外辐射信号,适用于长距离的信息传输以及要求高度安全的场合。


③ 衰减较小。


④ 中继器的间隔距离较大,因此整个通道中继器的数目可以减少,这样可降低成本。而同轴电缆和双绞线在长距离使用中就需要多接中继器。


(2)光纤的种类


光纤主要有两大类,即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①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很小,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只能以单一模式传输,传输频带宽,传输容量大。光信号可以沿着光纤的轴向传播,因此光信号的损耗很小,离散也很小,传播的距离较远。单模光纤PMD规范中建议的芯径为8~10μm,包括包层直径为125μm。


② 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是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能以多个模式同时传输的光纤。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一般为50~200μm,而包层直径的变化范围为 125~230μm,计算机网络用纤芯直径为62.5μm,包层为125μm,也就是通常所说的62.5μm。与单模光纤相比,多模光纤的传输性能要差。在导入波长上分单模1 310nm、1 550nm;多模850nm、1 300nm。


③ 纤芯分类


按照纤芯直径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50/125(μm)缓变型多模光纤


62.5/125(μm)缓变增强型多模光纤


10/125(μm)缓变型单模光纤


按照光纤芯的折射率分布可分为以下几种。


阶跃型光纤(Step Index Fiber,SIF)


梯度型光纤(Griended Index Fiber,GIF)


环形光纤(Ring Fiber)


W形光纤


(3)光缆的种类和机械性能


① 单芯互联光缆


主要应用范围包括跳线、内部设备连接、通信柜配线面板、墙上出口到工作站的连接和水平拉线直接端接。其主要性能及优点如下。


高性能的单模和多模光纤符合所有的工业标准。


900μm紧密缓冲外衣易于连接与剥除。


Aramid抗拉线增强组织提高对光纤的保护。


UL/CAS验证符合OFNR和OFNP的要求。


② 双芯互联光缆


主要应用范围包括交连跳线、水平走线,直接端接、光纤到桌面、通信柜配线面板和墙上出口到工作站的连接。


双芯互联光缆除具备单芯互联光缆所有的主要性能优点之外,还具有光纤之间易于区分的优点。


③ 室外光缆4~12芯铠装型与全绝缘型


主要应用范围包括园区中楼宇之间的连接、长距离网络、主干线系统、本地环路、支路网络、严重潮湿、温度变化大的环境、架空连接(和悬缆线一起使用)、地下管道或直埋。


主要性能优点包括以下几点。


高性能的单模和多模光纤符合所有的工业标准。


900μm紧密缓冲外衣易于连接与剥除。


套管内具有独立彩色编码的光纤。


轻质的单通道结构节省了管内空间,管内灌注防水凝胶,以防止水渗入。


设计和测试均根据BellcoreGR-20-CORE标准。


扩展级别62.5/125符合ISO/IEC11801标准。


抗拉线增强组织提高对光纤的保护。


聚乙烯外衣在紫外线或恶劣的室外环境有保护作用。


低摩擦的外皮使之可轻松穿过管道,完全绝缘或铠装结构,撕剥线使剥离外表更方便。


室外光缆有4芯、6芯、8芯、12芯,又分铠装型和全绝缘型两种。


④ 室内/室外光缆(单管全绝缘型)。


主要应用范围包括不需任何互联的情况下,由户外延伸入户内(线缆具有阻烯特性);园区中楼宇之间的连接;本地线路和支路网络;严重潮湿、温度变化大的环境;架空连接时;地下管道或直埋;悬吊缆/服务缆。


主要性能优点包括以下几点。


高性能的单模和多模光纤符合所有的工业标准。


设计符合低毒、无烟的要求。


套管内具有独立TLA彩色编码的光纤。


轻质的单通道结构节省了管内空间,管内灌注防水凝胶,以防止水渗入,注胶芯完全由聚酯带包裹。


符合ISO/IEC11801标准。


Aramid抗拉线增强组织提高对光纤的保护。


聚乙烯外衣在紫外线或恶劣的室外环境下有保护作用。


低摩擦的外皮使之可轻松穿过管道,完全绝缘或铠装结构,撕剥线使剥离外表更方便。


室内/室外光缆有4芯、6芯、8芯、12芯、24芯、32芯。


4.综合布线传输介质的选择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除了铜缆布线系统外,还包括光缆布线系统和无线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长时间使用的系统,传输介质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否。传输介质的选型应根据系统的技术性能、投资概算、产品的工程业绩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考虑。


(1)综合布线系统中被认可的传输介质。


国际规范认可的综合布线系统传输介质有以下几种类型,这些传输介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① 100Ω非屏蔽双绞线缆;


② 50/125μm光缆、62.5/125μm光缆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