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大学 > 广场景观设计项目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广场景观设计项目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广场景观设计项目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广场景观设计项目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四大典型项目详解广场景观设计知识、过程、方法和技巧

作者:秦一博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书籍编号:30472181

ISBN:978711545021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9648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全书内容:

广场景观设计项目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三篇讲解了广场景观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其中,理论基础篇包括广场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史,广场景观的设计原则,广场景观的设计要素,广场景观的设计流程及表现方法;项目实训篇包括校园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广场景观设计、办公区广场景观设计、商业广场景观设计4个实训项目;案例赏析篇包括圣马可广场以及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景观界的勇敢拓荒者、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人物作品的赏析。本书以项目为中心,涵盖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广场景观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广大读者自学参考。

前言


广场是城市对外交流的明信片,也是市民活动的“客厅”。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广场景观提出了更高层面的需求。广场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本书主要基于工作任务,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选取实际的项目进行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本书主要分为以下三篇。


第一篇为理论基础篇,介绍了广场的概念、分类、发展史以及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了广场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以及广场景观设计的流程和方法,特别强调了设计过程中从“主题”开始的设计构思、从“功能图解”开始的设计方法,为项目实训篇的学习建立基础,构建牢固的理论框架。


第二篇为项目实训篇,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列举了4种不同类型的广场景观设计项目,详细讲解了设计的流程,并涵盖了相关的知识点。每个项目都包括项目目标、项目分析、相关知识点讲授和项目实施(包括具体设计的不同阶段),本书根据广场的不同类型各有侧重地讲解,帮助读者更有效地对比知识要点,从而更准确地掌握知识。项目实施部分采用了实际案例,逐步进行讲解,便于读者加深对整个设计流程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每个项目最后提出了项目的评价标准、总结以及课外拓展性任务与训练。


第三篇为赏析篇,借助优秀经典作品及景观大师的案例来探讨广场景观设计的手法和理念,帮助读者提高眼界、开拓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本书的重要补充。


在整体把握上,本书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兼顾项目实践;内容充实,重点突出,图文并茂;以项目为中心,涵盖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非常适合作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成为读者在学习和做项目设计时的参考图书。


本书由秦一博任主编,翁倩任副主编。秦一博负责整书的策划和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以及赏析篇的编写。翁倩完成了基础篇及项目四的编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书籍、论文和图例,使用了部分学生的在校作品,在此向相关作者表示感谢。由于本书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秦一博
2017年1月

006-01

广场景观设计理论基础篇

011-01

城市广场是室外公共空间中重要的景观节点,也是城市的客厅,对外交流的明信片。不同的广场类型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使用功能。欧洲广场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政治和经济意识影响了广场的规划设计;我国广场建设起源于街市,与欧洲截然不同。无论是我国还是欧洲国家,现代广场景观设计已经开始考虑到人在公共空间的主体作用,重视人在空间的感受和体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综合考虑广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合理地布置广场景观要素,做到功能合理,特色鲜明。

一、广场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史


1. 广场的定义

013-01

山西汾阳城市广场,景观别致的城市花园广场,集健身运动、文化娱乐于一身,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并从城市安全要求和人的生活行为出发,注重功能关系,协调交通流线

广场在当今城市交通系统中反映了重要功能,具有体现城市政治、文化活动的特征,周边城市建筑也相应较多,是城市空间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反映了城市建设(尤其是景观规划)的总体水平,更反映出城市的发展理念和文化内涵。从景观规划角度来讲,广场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重要节点,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居民户外活动空间的作用。


广场是一个以硬质铺装为主,被建筑和道路围合的空旷场地,为人们提供户外活动的空间,是一个进行集会、运动、游戏、休憩、买卖等的城市空间形态,可以既包含通透的开放空间,又含有私密性的小空间。通常来说,广场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主题,并涵盖广场主题雕塑或标志物、空间的围合、街道的组织以及公共活动区域等规划设计内容。


根据现代城市广场的功能以及规划,可将广场做出以下定义:广场是为了提供各种城市需求,以园林景观设计要素为基础,通过一定的场地围合,采用以步行为主要的交通手段,具有特定主题和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节点。


2. 广场的分类


从广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古今中外对广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国外学者大多按照空间形态的不同进行分类;我国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明确将广场按照使用功能进行分类。由于现代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均是按照综合发展方向进行的,因此很难界定广场的统一性分类。因此,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广场做以下分类。

014-01

现代城市广场运用雕塑、小品、铺装、路灯等元素来凸显主题,使广场更富有特定的涵义,运用设计元素来表达城市文化、限定空间

(1)按使用功能分类


①市政广场


市政广场一般设置在城市行政区域附近,主要用于市民集会、游行、节日庆祝等活动之用,通常设置在政府及其他行政办公建筑附近,也可设置在展览馆、博物馆等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建筑周围。市政广场周边一般由主干道连通,能及时集中和疏散交通,广场场地多以硬质铺装为主,艺术雕塑与绿化景观作以适当点缀。

014-02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现代革命史,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014-03

华盛顿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由数片绿地组成,一直从林肯纪念堂延伸到国会大厦,这里是美国国家庆典和仪式的首选,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重大示威游行、民权演说的重要场地

015-01

温哥华罗布森市政中心广场将古典建筑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利用跌水营造响声景观

②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主要是为了纪念和缅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建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比如人物塑像、纪念碑、纪念堂等,供民众瞻仰、纪念或进行主题教育活动,通常广场四周布置园林绿化。纪念广场往往具有特定的主题,以主题建筑为主,其他景观要素与之相统一,营造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

美国“911”国家纪念广场位于911事件世贸中心“双子大厦”遗址,以“倒影缺失”为概念,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失去”的感觉。两个下沉式空间,象征了两座大楼留下的倒影,象征两座大楼曾经存在过的印记

015-02

③交通广场


交通广场是集散人流、车流的城市公共空间,是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应体现组织交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车流和人流能够安全畅通。交通广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道路的汇集处,形成交叉口,疏导多条车流与人流,如环岛广场;另一类是交通集散场地,通过空间布局,合理规划人流和车流的问题,比如火(汽)车站,这类的广场由于人流、车流较多,广场场地面积要保证,同时要规划好区域,协调好出入口,有效解决人车交叉问题,避免交通堵塞现象。

016-01

交通广场地处交通要道,合理布置出入口、分配人流是做好交通广场的首要条件

④商业广场


商业广场位于城市商业繁华集中地段,集商场、餐饮、酒店、文化娱乐于一身的场所,这一区域常常是人流密集的地方,建筑设计与交通布局要体现便捷性,建筑内外空间相辅相成,相互延伸。商业广场的布局和结构体现了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城市民众的经济水平,根据商业运营的特点,合理布置空间结构,在满足一定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可布置艺术雕塑、植物、小品等景观、娱乐设施,增加广场空间的互动性。城市或城镇中的集市广场也是商业广场的一种形式。

016-02

澳大利亚哈格里夫斯商业广场为本迪戈中央公共区域的核心,包含居住、商业等功能的综合商务区,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娱乐的主要使用空间。广场内为人们打造了“步行中心”,场地外部设计有公共汽车、自行车及行人使用的交通空间。两侧建筑外部商业空间上悬置有可伸缩的遮阳伞以及悬挑式玻璃屏幕

017-01

澳大利亚阿富汗集市的文化区以蓝色清真寺独特的瓷砖为设计灵感。街道两边铺有精致独特的地板,不同的颜色、质地、纹理决定了该场所的不同用途

⑤宗教广场


宗教广场大多规划在教堂、寺庙、祠堂等地,用于举行宗教庆典、召开集会、组织游行。广场上常常设有宗教礼仪、祭祀、布道用的坪台、台阶或长廊。广场内布置的其他景观要素体现了宗教特点,小品、公共设施的选用和设计均与宗教风格相一致,体现出其整体性和完整性。

017-02

圣彼得广场可容纳50万人,广场正面是圣彼得大教堂,广场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

⑥休闲广场


休闲广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娱乐、活动、休憩、散步的公共空间,在其中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释放压力,通过景观营造陶冶情操,体现地区景观品质和空间素质。休闲广场设置区域相对灵活,可设置在城市中心、居住区,也可设置在校园等地。广场中心布置一定数量的台阶、座椅供人们休息,通过设置花坛、树荫、雕塑、水体等景观元素丰富广场,增加广场的观赏性和游玩性。

018-01

法国圣艾蒂安城市休闲广场,住宅区边的林荫道安静,好客而友好。连续的公共空间、开放式的广场连接周围城市生活,使人可以在这里消磨一天的时光

休闲广场的布局也较为灵活,可以划分为多个主题区域,又可整齐划一体现同一主题,景观设计要符合人们休憩、游玩的要求,满足人们的户外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


(2)按园林风格分类


①自然式广场


自然式的广场布局多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在城市空间中即可体会大自然带来的美感,广场中没有过多规则线条,造景手法大多借鉴中国传统园林,体现出师法自然的特点。这类广场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因此自然式广场多体现在道路周边、城市水域周围或城市郊区,成为人们度假的首选场地。

018-02

自然式广场景观要素相互交错,融为一体,具有中国园林的艺术美,景致优美,移步异景,耐人寻味

②规则式广场


规则式广场的布局已经成为城市广场规划多数采用的形式,符合城市建设的规律,能够体现城市整齐、有序的特点。规则式广场按照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广场。对称式广场中突出中轴线,两侧景观对称式布局;非对称式广场中轴线感不强,景观元素的表现具有整齐的特点,各部分设置力求均衡。

019-01

巴黎星形广场,古典主义广场代表,中轴线设计明显,象征着政治统治王权

019-02

广场中无明显对称布局,但是景观元素整齐、规则,是规则式广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③混合式广场


混合式广场在城市中体现较多,布局手法将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既体现了整齐、有序,又不失活泼、自由,现代广场采取这种设计形式的情况相对较多。

019-03

3. 广场的发展史


(1)欧洲城市广场的发展史


①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具有“西方文明摇篮”的美誉,古希腊文化对古罗马以及欧洲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古希腊的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十分繁荣,取得的成就很高,尤其是雕塑,其成就后世无可比拟。

020-01

古希腊的阿索斯广场是一座型制较为成熟的梯形广场,两边有敞廊,空间较封闭。这些敞廊沿着广场的一面和两面,开间一致,形象完整,主要用于商业活动

史籍记载古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开始出现广场的雏形——集市广场,受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人们的户外活动较多,逐渐形成交往空间,这种集市市场是建筑围合形成的空间,是人们自发而成的场所,中央的雕塑形成主要景观;另一种广场雏形即是“圣林”,这对后期的宗教广场有很深的影响,圣林既是祭祀的场所,又是祭奠活动之余人们休憩活动的地方,比如雅典著名的阿波罗神庙、奥林匹克的宙斯神庙等。

020-02

在早期,古希腊的民众在“圣林”中休息

020-03

西班牙Indautxu广场通过富有特色的设计语言,创造出属于个性十足的标志性景观,使其既适合社交活动,又适合散步、读书、静处

021-01

罗曼努姆广场是在共和时期陆续零散建造的,是完全开放式的,城市干道从它穿过,广场构成和布局鲜明地反映出罗马共和制的特色

②古罗马时期


古罗马人善于从事城市建设规划,并且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建筑遗址。在古罗马时期,统治阶级为了显示其统治权力,表现在建筑本身上。罗马城在第一代皇帝奥古斯都的统治下进行了重新规划,降低了城市建筑密度,由内而外依次降低。在这一时期,城市广场也成为军权主义彰显政治力量和高度的窗口,将广场空间尺度建设得更加宏大,并通过建筑、围廊等进行围合形成内部封闭空间,以显示政权的伟大。建筑群将广场空间围合,空间内突出广场的特点,借助于广场的重新规划建设,形成城市中规整、庄重、大尺度的公共空间。


在古罗马时期,集会广场在政治统治模式下得到了发展,并且数量逐渐增多,集会广场的扩充为日后城市广场提供了建设蓝本。集会广场在当时就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比如社交、集会、展示等活动,同时也为当时民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这些内容均与现代城市广场的功用如出一辙。自共和时代,这种集会广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当时十分盛行,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的共和广场和帝国广场。

021-02

帝国广场清晰地表现出广场从公共活动场所变为皇帝的个人的纪念物,标志着古罗马从共和制转向帝制,从开放的变为封闭的,从自由布局变为轴线对称,并且以皇帝的宫殿作为整个构图的中心

③中世纪时期


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沿承了前期的建筑文明,但是由于人们在宗教价值观上的转变,致使人们对社会建设产生了新的想法。在当时,教堂是控制城市格局的主要建筑,巨大的占地面积、目空一切的高度显示出教权在当时统治时期的地位。因此,当时的城市广场也大多是为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举行各种宗教仪式设置的场地。与此同时,广场还具备城市举办一些其他活动的功能,比如市政活动、商业活动等。商业活动也是集市广场在中世纪时期继续延续的主要原因,主要在广场中进行贸易活动,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也是重要的经济设施。因此,在当时的重要城市中,广场、市政建筑和教堂构成了城市建设的主要元素。这一时期的城市广场已经显示出“城市客厅”的功能,是民众进行政治活动和自由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经济活动的重心,更是最具生活气息的城市中心。

022-01

意大利锡耶纳坎波广场是城市的中心,封闭式布局,道路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散发

④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倡导政治自由、平等,在艺术、绘画、建筑、文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人们不再受封建制度和教会的影响,摒弃统治专治,倡导思想自由和精神自由,鼓励人们积极创造。从16世纪开始,欧洲大陆全面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与改造规模空前,充分发挥了建造师的能力。与此同时,广场的建设借鉴了几何学科的原理,运用了较多的几何造型结构。

022-02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采用柱廊形式,呈“L”形,空间围合完整,钟楼设置在广场转折处

023-01

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以集市广场为中心向外扩展而形成了城市的整体格局

城市广场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广场几何形式多元化,突出了空间的整体性,风格特征明显,打破了集市广场中封闭结构和王权控制的特征,而集合了更多的广场互动空间和广场组群。但是这种打破是逐渐进行的,文艺复兴早期,广场空间的围合性仍然较高,受中世纪传统影响,围合在广场周围的建筑比较自由,主题雕塑往往在广场的一侧。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场的布局逐渐规整,结合柱廊建筑造型,加大广场空间,雕塑已经改设置在广场中央。视觉效果和恢弘庄严是这一时期广场设计的主要特征,结合多学科原理打造空间,比如空间透视和比例法则,同时综合运用美学原理追求完美的广场平面形状、舒适的空间尺度和比例,设计手法娴熟巧妙,空间艺术完美成功,科学性、理论性明显得到了加强。


文艺复兴后期逐渐转变成为巴洛克风格,在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与城市街道得到结合,在设计上开始联合考虑,广场作为一种独立的城市元素,不再依附于建筑,而是独立的城市空间,也可作为城市规划的空间节点。这时的广场往往在中央设立碑、雕塑或喷泉,作为广场的视觉焦点和中心。


⑤古典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以法国为代表,建立了君主专制,封建王权再次彰显其统治地位。因此,法国的城市建设和规划也充分体现了这种专制特征和风格,表现风格明显趋于对秩序的偏好,强烈地显示君主专制思想。法国的城市建设与广场建设将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取得的成就沿承,并推向极致,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秩序和逻辑,严密的理性在建筑表现上一览无遗。运用几何和数学的原理打造城市空间,轴线明显,对称结构得到充分发挥,强调空间的组织和协调,将巴黎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广场在这一时期的建造也同样显著,纪念性广场多以颂扬君主统治为主题,造型规整、大气;同时开始将其他景观元素,比如植物、雕塑和小品等纳入广场建设中来,注重广场周围环境、景观要素和广场本身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024-01

巴黎旺多姆广场强调古典主义风格,明确主从关系、追求和谐统一与有条不紊

024-02

协和广场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建造之初是为了向世人展示国王路易十五至高无上的皇权

追溯古典时期的法国城市广场不难看出,广场多是规则对称、中轴线凸显,空间宏大,理性感十足,完全体会不到广场空间的亲切感,这种广场充分体现当时至高无上的王权统治。广场已经不再是民众集会、自由活动和休憩、娱乐的空间,而是专制统治阶级显示其统治地位和功绩的场所。那个时期建造的广场,无论是空间形态还是广场元素,均是古典主义时期王朝统治的特征。


⑥现代城市广场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之后,世界迈进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展时期,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工场,促进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和大城市的兴起。同时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建筑高度密集,城市建设趋向无序,汽车抢占广场空间,绿地减少,居住条件恶化,城市广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低潮期。19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深刻地影响到城市规划建设,广场丧失了最初作为市民社会场所的起源意义,变成了无人性的空间,其对人的关怀和对城市生活的积极意义也未能体现。

024-03

伦敦公共广场内的雕塑、小品、水体等景观元素艺术感十足,受到来休闲娱乐人们的青睐

025-01

广场内的休闲空间、高低错落的植物划分空间、座椅的合理安置增加了私密感,为人们独处、倾谈提供场所

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在城市设计师们的建设中逐渐恢复生机,传统城市广场的政治色彩逐渐失去其意义。欧洲国家在充分考虑现代人的需求和活动的基础上,建设了大量的城市休闲广场,为市民不断提高的日常休闲需求提供活动场所,广场空间的性格也随之产生变化,自由、开放的空间取代了严格规整的几何形广场,绿化、水体、座椅、艺术小品以及游乐设施取代了帝王雕像和各种纪念物。广场的规模日趋减小,数量却不断增多,它们丧失了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主宰地位,但变得更具个性化、艺术性、人情化,亲和力更浓了。


(2)中国城市广场的发展史


中国城市的发展与欧洲截然不同。中国的传统公共空间是街市,功能多为进行商品交易,根据《周礼》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广场只是一种外来的空间形式。因此,中国广场的大规模兴起几乎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受到了欧洲文化的影响才开始的。

025-02

王城图《周礼·考工记》

025-03

平江府城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规划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建成的城市广场多是为政治集会服务的,如典型的天安门广场,以其宏大和壮阔向世人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面貌。但是这种广场不具有服务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能容纳多种功能和社会生活的市民广场。它们也缺乏“公民”“城市市民”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建的广场,由于社会生活的重心转移,从以前单一的政治生活为中心,发展到多元的以商业活动、社会生活为中心,更多地考虑了人的需求。广场的空间格局从小尺度、封闭、半封闭发展成为大尺度、开敞的空间,气魄雄伟,满足了政治集会和展示的需要,民众也可在广场休憩、散步、游玩,从而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

026-01

深圳前海交易广场在满足商业需求之外,湖畔花园和道路的设计为更多的民众提供了户外空间

一、广场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史


1. 广场的定义

013-01

山西汾阳城市广场,景观别致的城市花园广场,集健身运动、文化娱乐于一身,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并从城市安全要求和人的生活行为出发,注重功能关系,协调交通流线

广场在当今城市交通系统中反映了重要功能,具有体现城市政治、文化活动的特征,周边城市建筑也相应较多,是城市空间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反映了城市建设(尤其是景观规划)的总体水平,更反映出城市的发展理念和文化内涵。从景观规划角度来讲,广场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重要节点,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居民户外活动空间的作用。


广场是一个以硬质铺装为主,被建筑和道路围合的空旷场地,为人们提供户外活动的空间,是一个进行集会、运动、游戏、休憩、买卖等的城市空间形态,可以既包含通透的开放空间,又含有私密性的小空间。通常来说,广场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主题,并涵盖广场主题雕塑或标志物、空间的围合、街道的组织以及公共活动区域等规划设计内容。


根据现代城市广场的功能以及规划,可将广场做出以下定义:广场是为了提供各种城市需求,以园林景观设计要素为基础,通过一定的场地围合,采用以步行为主要的交通手段,具有特定主题和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节点。


2. 广场的分类


从广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古今中外对广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国外学者大多按照空间形态的不同进行分类;我国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明确将广场按照使用功能进行分类。由于现代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均是按照综合发展方向进行的,因此很难界定广场的统一性分类。因此,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广场做以下分类。

014-01

现代城市广场运用雕塑、小品、铺装、路灯等元素来凸显主题,使广场更富有特定的涵义,运用设计元素来表达城市文化、限定空间

(1)按使用功能分类


①市政广场


市政广场一般设置在城市行政区域附近,主要用于市民集会、游行、节日庆祝等活动之用,通常设置在政府及其他行政办公建筑附近,也可设置在展览馆、博物馆等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建筑周围。市政广场周边一般由主干道连通,能及时集中和疏散交通,广场场地多以硬质铺装为主,艺术雕塑与绿化景观作以适当点缀。

014-02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现代革命史,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014-03

华盛顿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由数片绿地组成,一直从林肯纪念堂延伸到国会大厦,这里是美国国家庆典和仪式的首选,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重大示威游行、民权演说的重要场地

015-01

温哥华罗布森市政中心广场将古典建筑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利用跌水营造响声景观

②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主要是为了纪念和缅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建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比如人物塑像、纪念碑、纪念堂等,供民众瞻仰、纪念或进行主题教育活动,通常广场四周布置园林绿化。纪念广场往往具有特定的主题,以主题建筑为主,其他景观要素与之相统一,营造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

美国“911”国家纪念广场位于911事件世贸中心“双子大厦”遗址,以“倒影缺失”为概念,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失去”的感觉。两个下沉式空间,象征了两座大楼留下的倒影,象征两座大楼曾经存在过的印记

015-02

③交通广场


交通广场是集散人流、车流的城市公共空间,是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应体现组织交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车流和人流能够安全畅通。交通广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道路的汇集处,形成交叉口,疏导多条车流与人流,如环岛广场;另一类是交通集散场地,通过空间布局,合理规划人流和车流的问题,比如火(汽)车站,这类的广场由于人流、车流较多,广场场地面积要保证,同时要规划好区域,协调好出入口,有效解决人车交叉问题,避免交通堵塞现象。

016-01

交通广场地处交通要道,合理布置出入口、分配人流是做好交通广场的首要条件

④商业广场


商业广场位于城市商业繁华集中地段,集商场、餐饮、酒店、文化娱乐于一身的场所,这一区域常常是人流密集的地方,建筑设计与交通布局要体现便捷性,建筑内外空间相辅相成,相互延伸。商业广场的布局和结构体现了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城市民众的经济水平,根据商业运营的特点,合理布置空间结构,在满足一定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可布置艺术雕塑、植物、小品等景观、娱乐设施,增加广场空间的互动性。城市或城镇中的集市广场也是商业广场的一种形式。


澳大利亚哈格里夫斯商业广场为本迪戈中央公共区域的核心,包含居住、商业等功能的综合商务区,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娱乐的主要使用空间。广场内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