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小学 > 猎人笔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猎人笔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猎人笔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猎人笔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俄)屠格涅夫,裘静译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9-01-01

书籍编号:30472722

ISBN:978751251087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97993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全书内容:

猎人笔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名师导读


在教育部推荐的七年级上册的阅读书目里,张师为同学们推荐来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经典名作《猎人笔记》。看似创新式“笔记体”小说,但通过同学们的阅读,不难发现这里似乎又有着“日记体”和游记的影子。鲁迅先生在创作日记体小说《狂人日记》的时候也是从这里得到一些启发。此外,游记不仅是同学们上初中以后要学会的一种作文体裁,更要通过游记类文章进行阅读答题。无论是“笔记体”还是“日记体”,都在阅读层面上赋予新的创新。这是值得我们玩味的,从中可以看到创作者们别出心裁的创新设计,同时也让读者们领悟到精彩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使文字成为经典,可以使思想永远不朽,亦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在读者阅读时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小惊喜。这是我从解题开始谈起的第一点内容,同学们无论是捧读一卷经典,还是手持一纸考题,都应该学会以题目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和解读。同学们要知道,一个题目的拟定,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而定的。因此题目是一篇阅读文章的文眼,更是一部小说的灵魂和精髓。


本书书名“猎人笔记”,必定是以猎人的视角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同学们通过阅读这部作品,不难发现作者以猎人的游猎为行文线索,描述和探讨了农奴制下的俄国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不同。屠格涅夫在游猎中看到了诸多阴暗不公的现象,因此极力反对农奴制,竭尽全力地揭露、批判、讽刺地主的凶残和不仁不义的本质。屠格涅夫太了解百姓的疾苦了,就像是我们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一样,他们都有着鲁迅式的呐喊。张师认为,他们之所以是世界公认的伟大作家,源于始终关注着身边最底层的“珍珠”,他们是一个民族顽强旺盛的生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屠格涅夫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在这些普通的劳动人民身上,他虽然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却丝毫没有任何贵族的架子,更没有不食人间烟火般高高在上的样子。相反,屠格涅夫和这些普通的农村劳动者打成一片,这对于贵族出身的作家来说十分难能可贵。屠格涅夫就像是云游四方的“侠客”,带着“行侠仗义”的豪情,“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基于此,屠格涅夫第一个将“农奴”形象作为文学作品的题材,真实地再现了农奴倍受欺凌的真象,赞扬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崇高纯洁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无情地鞭笞了地主阶级的残暴、伪善、奢侈和贪婪。这是我从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谈起的第二点内容,同学们都知道任何的创作都是出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开始的,无论是经历事情还是有感而发。因此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一部伟大的作品。了解这些内容和背景,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何文坛上将屠格涅夫的这部《猎人笔记》比喻成农奴制度的“一阵猛烈的炮火”或“一部点燃火种的书”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同学会不喜欢读这类的作品。张师知道同学们内心的想法和顾虑,请相信张师的眼光和解读的出发点,这部作品既不会让大家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晦涩难懂。在本部小说中,作者如同山水、田园诗人一般,对俄国的大好河山进行细致入微地描述,我们可以从中积累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段落,这些都是作文片段的优质素材。屠格涅夫喜欢普希金的诗,因此在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常常会出现诸多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字。诗化的小说或小说的诗意化,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会更让人兴味盎然。这如同中国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湘行散记》一样,充满着诗意的云游。沈从文先生对于这部《猎人笔记》也有较高的评价:“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把人和景物相错综在一起,有独到好处,我认为现代作家必须懂这种人事在一定背景中发生,该作方法上可取处太多”。沈从文先生对人与景的相互转换怀有独到见解,所以对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迸发了强大的共鸣。


环境描写不仅可以润色我们的文章,还可以让紧绷的神经在阅读时得到舒缓和放松。《猎人笔记》中对大自然的描写既细致入微,又富有诗意。屠格涅夫认为大自然是纯洁而静美的,有时又充满神秘感。它给人视觉美感的同时,还起到了净化人类天性的作用。因此,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不难看出屠格涅夫的作品具有文笔简洁、语言生动,朴素处又见音乐般律动等特点。小说中既有浪漫主义的描写,又有对现实主义的批判。在如此美丽的大自然景致中,没有遇到童话式的幸福故事,相反却发生了种种悲剧,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从写作特点谈起的第三点内容,同学们在评判一个作家是否是一流的作家、一部作品是否是一流的作品时,不应该狭隘地只去看他的文笔是否优美,构思是否成熟,设计是否巧妙,深度是否够高,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在转化过程中是否娴熟、自然、流畅。如果同学们有了这样的感觉,就可以说阅读鉴赏力又迈上一级台阶了。


一部好的作品,总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人物。对于人物的选择和描述角度常常是见仁见智,无论是“评书式”地描写梁山好汉,还是“卷轴式”地描写茶馆食客,不同的作家在人物设置上,都有着自己的构思。比如屠格涅夫的这部《猎人笔记》,每次游猎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就像是《西游记》中“戏曲式”地需要人物一一登台亮相。屠格涅夫从“小人物”的命运开始描述,塑造了一系列农民的形象。


此外,屠格涅夫不仅描写了“农奴制”下农民的悲惨遭遇,还热情地讴歌、赞美了农民群体的坚韧和顽强的精神品质。与塑造农民“小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塑造了地主和管家等虚伪、冷酷、无耻的反面形象。


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我们或许会看到似曾相识的自己。那些人物是那么可爱,那些故事是那么感动。你看那夜间看守马群的农家少年,在寂静的夜晚仰望星空,心灵如月光一样有着诗意般的向往;你看那外表看上去总是那么不苟言笑的护林人“孤狼”,但在这片绿水青山之中,心怀着高山流水、悠然自得般的田园心境。屠格涅夫就是这样背着猎枪,在猎户的陪伴下,走遍了农村田地、荒山野岭、江河湖泊,接触了无数劳动人民。在他的笔下出现最多的“小人物”便是普通的农民,而农民的孩子在屠格涅夫的笔下化作了一群正直善良、乐观向上、俊美阳光、聪慧直爽、充满梦想、勤劳勇敢、活泼可爱的年轻人。这些优秀的品质,也正是屠格涅夫要传递给同学们的正能量。这是我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谈起的第四点内容,生活就是如此,没有尽善尽美的人生。在《猎人笔记》中悲喜交加的二十则故事里,张师想告诉同学们的是我们衡量生命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在苦闷的境遇下是否还心怀梦想,是否能在仰头流泪之时笑得如满月。这是我们赏析名家名作能带来的不一样的东西。保持一切美好的天性,乐观面对生命里的每一件事情,心怀田园精神感受美好的生命光环,这或许才是生命的本质。


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去关注的,那就是作者在选择用第几人称的设计。一般的小说,大家似乎都喜欢设计一个人物,然后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而屠格涅夫选择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凸显这份“笔记”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叙述者“我”与作品里的其他人物共同存在于一个世界,因此第一人称的叙述又将VR视觉效果凸显出来,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叙述者“我”作为故事里的一个重要角色,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身份—猎人。这样我们可以重新解读“猎人”这个词汇。同学们可以认为叙述者“我”是作品中的冒险者,是四海为家的漂泊者,也是云游四方的侠客。这类人物并没有固定的职业,在故事中的所谓职业也无非是为了伪装自己。如果从更深的层次来解读“猎人”,同学们不难看出叙述者以猎奇的眼光搜猎劳苦大众的生活,而他们的生活是猎人乃至屠格涅夫不曾经历的。叙述者“我”既是故事的目击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这就让叙述者“我”与其他人物一起为共同经历的事情而一同哀乐;叙述者“我”又似乎是一个居高临下的人,屠格涅夫凭借着自己的思考高度和自己独到的眼光提炼“笔记”中所记录下来的体验,间接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带着屠格涅夫独特的抒情方式讲给读者听。因此,“猎人”看似是作品中众多人物中的一位,却在各种原因之下成为故事的边缘人物,而以局外人的眼光观看这个世界、审视有别于自己的生活,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也凸显出公平真实和冷静真诚了。这是我从叙述者的角度谈起的第五点内容,我想屠格涅夫的目的是让读者们与自己一道去真实体验、去细致发现、去认真记录,去真正了解这个世界。或许这个世界、别人的生活与我们所经历的截然不同,但又有何妨,这不正是阅读带给我们的惊喜吗?


导读的篇幅不能冗长,二十则故事,张师为大家精选一些有意义的章节作抛砖引玉之用。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发言权,但通过同学们的阅读和不断提升的鉴赏能力,你们一定可以找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和记忆犹新的人物。阅读向来没有标准答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最为重要,自由地读书,这才是读书之道。


开篇题为《霍尔曼与卡里雷奇》的故事里,小说的主人公是围绕黄鼠狼霍尔曼和卡里雷奇这两个农奴展开的,令人记忆犹新的当属黄鼠狼霍尔曼。篇名虽然叫《霍尔曼与卡里雷奇》,但是屠格涅夫更加偏重于描写黄鼠狼霍尔曼,对卡里雷奇则如“打酱油”一般地轻描淡写。说是笔记,更多记录的是叙述者的“我”跟“他们”,特别是霍尔曼的各种对话,此外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我”对霍尔曼的观察、感受与理解。正因“我”的虚心礼貌、平易近人,很快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同学们也可以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分析主人公黄鼠狼霍尔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是否可以从侧面间接感受到农民形象的朴实、善良和真诚呢?我想留一些问题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一次互动。


说起人物,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猎人笔记》中第三篇《从草莓泉到伯爵管家》。这个题目有点类似于《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但本则故事与鲁迅先生的不同,它的重点不在草莓泉。听到这个题目,同学们会觉得这则故事美如童话,但当你看了这则故事,就会遗憾地发现与你的预想不同,这水不是草莓味的泉水,只是个引子而已,实际上讲述的仍旧是农奴的故事。两个被赎了身获得自由的农民,一个叫斯焦普什卡,另一个叫哈米伊洛·萨维里耶夫·涂蛮,“涂蛮”这个姓,像第一篇小说里的黄鼠狼霍尔曼一样,也来源于绰号,其字面的意思是“雾”,有“糊涂”的意思。哈米伊洛·萨维里耶夫·涂蛮曾经是已故伯爵彼得·伊利契家的管家,在伯爵生前就“已放归为自由人”,他如今七十岁左右,寄住在县城里一个得痨病的旅店老板那里。随着哈米伊洛·萨维里耶夫·涂蛮的出场,我们似乎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这位老人的身上。从他嘴里,我们得知了那个伯爵的故事。伯爵生前风光了一阵子,但他因此倾家荡产,死在旅馆的客房里。老人对自己的主人至今仍有好感,也非常怀念他。看到最后,我们也能够发觉这个老人是一个聪明机敏、颇有见解又良善的人。这对故事用温暖的气氛收场,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前面的文段中,我们不仅提及了屠格涅夫擅长描写人物,也提及了屠格涅夫善于描写人与景物。那么同学们一定不能错过《猎人笔记》的第八则故事《淡褐色的草场》。本则故事篇幅不短,但其中诗情画意的故事情节令我记忆犹新。叙述者“我”贪恋打猎晚归,回家途中迷了路,后来与素昧平生的五个小孩儿在河湾大草地的篝火旁边过夜。这个经历本身就具备迷幻色彩,且对于游玩的旅人来说最向往之一的就是原生态的生活。篝火、溪流、歌声、美食、帐篷,又自然地勾勒出一幅田园牧歌的画面。当叙述者“我”假装熟睡的时候,听到了孩子们的谈话,于是“我”把孩子们诗一般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在他们的交谈中,有关于家神、美人鱼的神话,以及当地流传的一些传说,这些对于“我”乃至同学们来说都是一次新奇的听闻,那些神话、传说总是令人兴奋又好奇,就像百草园里有关美女蛇的故事一样。这则故事写景的文字占了很大的篇幅,无论是朝阳初升还是夕阳西下,无论是红日朝霞还是粉云晚霞,屠格涅夫都有精彩的描写,不亚于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对火烧云的精彩描写。此外,屠格涅夫在语言描写上也非常贴切孩子的口吻,以朴实、自然、流畅的稚嫩话语,让我们觉得故事真实可信、生动感人。或许屠格涅夫希望我们保持童真,就像故事中那个勇敢、聪明、正直、善良、可爱的巴夫鲁沙一样。


如果同学们对于屠格涅夫的景色描写没有看过瘾的话,我建议大家再去品读第二十则名叫《森林和草原》的故事。如篇名《森林和草原》所示,全篇描写的是猎人最挚爱的森林和草原,屠格涅夫描述了森林和草原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风光。像是“编年体”一样,为我们娓娓道来四季不一样的美丽。我在前面反复强调了写景是屠格涅夫的强项,在《猎人笔记》中的每一则故事,都带有写景的精彩片断,而最后一篇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对整部作品中有关景色描写片断的归纳和总结,更可以说是写景散文、游记类文章的典范。同学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性,更可以从万物生灵中参悟人生的真谛。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我们至少可以从屠格涅夫的文字中积累美文片段,以迁移到我们的作文之中。字里行间中的模仿,不仅能装饰我们的作文,更得以片刻享受诗意栖居的怡然自得。


导读的工作到此为止,似乎又觉得意犹未尽。很抱歉张师不能一一将这二十则故事逐篇进行导读、解析,同学们不妨与张师一起在某个景泰蓝之夜的晚上捧起这本书,盏上青灯览罢文章,泡一杯香茗置于手边。让沁人心脾的茶香与书香融合在一起,随之让我们的心与屠格涅夫融合在一起。窗外夜色如水,我们悄悄地走入猎人的世界。同学们也可以在手边放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在阅读中遇到打动你的语句和段落时,不妨誊写其间以备之。时代局限所致,我们不能体验书中人物的命运,也不能真正体验他们的生活。但是张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打开此书,一起感受屠格涅夫式人与景的抒情,跃然纸上的不仅仅是质朴的人物,还有神秘莫测的传说。就让我们拿起“猎枪”,走入曲直的森林小径之中,去探寻未知的神秘!你会在深山与谁相遇,又会收获什么样的动人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期盼之。


(文/张荞麟)

霍尔曼和卡里雷奇


任何人,只要到过泊尔霍夫县和兹拉德县,一定会惊异于奥加尔省和卡鲁伽省两地居民在外貌和精神两方面的显著差异。奥加尔省的农民一个个身材瘦小,有点儿弯腰驼背,总是愁眉不展,眼神忧郁;穿着破衣烂衫和树皮鞋,住的是勉强可以遮风避雨的山杨木破棚屋;还要服劳役,从来不做买卖,最多只能吃饱肚子。而卡鲁伽省的代役租农夫身材较高大,洁净的面孔白里透红,目光勇敢而快活,都做奶油和松焦油的买卖,平时穿着整洁,每逢节日总是穿上长筒靴,住在宽敞明亮的松木房舍里。


奥加尔省的村庄(现在说的是奥加尔省东部)周围全是耕地,附近沟壑纵横,且久而久之都变成了臭水沟和烂泥塘,除了几株可以随意砍伐的爆竹柳和两三株细得难以成材的白桦树,方圆一俄里之内再看不到一株小树。房屋挨挨挤挤,屋顶上盖着腐烂泛黑的麦秸……在卡鲁伽省则是另一种景象,村子四周绿树环绕,枝叶茂盛苍翠,房屋排列整齐、错落有致,屋顶覆盖木板,大门都加闩上锁,栅栏篱笆整齐有序,找不出一处东倒西歪,过往的猪狗甭想随意进去游荡,对于放猪的人而言,在卡鲁伽省也能更放心。在奥加尔省,想必不消五六年,那一点儿仅存的可怜巴巴的树林和灌木丛,也将消失无踪,就连沼泽地也可能无处寻觅;在卡鲁伽省恰好相反,郁郁葱葱的防护林,绵延数百俄里,沼泽地也延伸出数十俄里,就连快要灭绝的黑琴鸡、性情温和的沙锥鸟也在这里繁衍生息,连走路时都常会惊动忙碌的山鹑,它们扑啦啦地飞起来,令猎人和猎犬惊喜万分。


一天我到兹拉德县打猎,在荒地里遇到了一位来自卡鲁伽省的小地主波鲁迪金。此人打猎成癖,在打猎方面可算世界翘楚,为人也很和善。可美中不足的是,他曾经向省里所有的富家小姐求过婚,不仅遭到拒绝,而且还被禁止再次登门。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向他所有的亲友和熟人诉说自己的不如意,但仍把自己果园里的酸桃和其他未熟的果子,送给姑娘们的双亲作为见面礼。他总爱不厌其烦地重述同一个自认为很有趣的笑话,却从来未曾逗笑过别人。他对阿基姆·纳希莫夫的作品和小说《宾娜》推崇至极。他的一条狗名唤“天文学家”。他在家里用法国式的烹饪方法—据他家的厨子理解,法式烹饪方法的奥秘,就在于将每种食品的天然味儿彻底改变。这位高明的厨师做的肉有鱼腥味儿,做的鱼带有蘑菇味儿,最奇妙的是通心粉—闻着一股子火药味儿。然而,除了这些寥寥可数的无伤大雅的不足之外,波鲁迪金先生确实是本地的翘楚。


我和波鲁迪金才刚认识一天,他就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去住宿。


“有五六俄里才到家,”他说道,“徒步走太远了,我们还是先到霍尔曼家去歇会儿吧。”


“霍尔曼是谁呀?”


“我的雇农……他家离这儿很近。”


我们向霍尔曼家走去。霍尔曼家坐落在一片林中空地上,这是一片收拾得平平整整的耕作地,并且只有霍尔曼独家的住宅。宅院里有好几幢松木房舍,四周圈着栅栏。正房前边还有一个细柱子搭起来的敞棚。我们两人径直走进院子,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出来迎接我们,他模样漂亮,个子很高。


“啊,菲加!霍尔曼在家吗?”波鲁迪金先生问他。


“不在家,进城去了。”小伙子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笑眯眯地回答。接着他又问道:“要准备马车吗?”


“是的,小伙子,要一辆马车,再给我弄些格瓦斯。”


我们走进屋里。墙由原木垒成,墙上干干净净,甚至没有挂此地常见的苏兹达尔木版画。在屋角处一尊带有银质衣饰的巨大圣像前,点着一盏神灯。屋里摆着一张菩提木桌子,光可鉴人,好像才擦洗过。无论是原木中间还是窗框上,都没有看到普鲁士甲虫飞快地爬来爬去,也没有藏着狡猾的蟑螂。那个小伙子很快就回来了,端来了一杯妙不可言的格瓦斯,用小木盆装着一大块白面包和十几条腌黄瓜。他把这些食品在桌子上摆好,自己就靠着门框站着,时不时微笑着望望我们。我们还未来得及吃完这些,一辆马车就已经来到台阶前。我们走出屋一看,车夫是个卷发男孩子,看模样只有十四五岁,正在费劲地勒着一匹强健的花斑马。五六个高大强壮的小伙子站在马车周围,几乎都和菲加长得一模一样。“都是霍尔曼的儿子!”波鲁迪金说道,“都是小霍尔曼。”陪同我们走到台阶上的菲加接过话来,“还没来全呢,波塔普到树林里去了,西多尔跟老霍尔曼进城去了……小心点儿,瓦夏,”他转过身去嘱咐那个赶车的孩子,“要赶得又快又稳当,车上坐的可是老爷。遇到沟坎,孩子,走得慢一点儿,否则,搞坏了车子不算,别颠疼了老爷的肚子!”听到菲加的俏皮话,其他几个小霍尔曼都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波鲁迪金先生神气地喊道:“把‘天文学家’也放到车上!”菲加兴冲冲地抱起摇头摆尾的狗放进马车。


这时,瓦夏把缰绳放松,我们的马车便向前驶去,半小时后,就来到了波鲁迪金的宅院。


“请问,”晚餐时我问波鲁迪金,“为什么您那个霍尔曼不和其他雇农住在一起,而要单独居住?”


“因为他精明能干。大约二十五年前,他的房子在火灾中烧光了,他就跑来恳求我的父亲(当时尚健在):‘尼库拉·库茨米契老爷,请您开恩,允许我搬到您家树林里的那片沼泽上去吧!我可以交代役租,租金高一些也无所谓。’‘你干吗非要搬到沼泽上呢?’‘我就要这样。只不过有一条,尼库拉·库茨米契老爷,您不要再给我任何活干,至于多少租金,就请您来决定好了。’‘那就一年五十卢布吧!’‘好,一言为定。’‘你给我记住,可不准拖欠!’‘放心吧,绝不会!’这样一来,他就迁到了沼泽上去了,而且一直住到现在,从那时起,他就得了个绰号叫霍尔曼(“黄鼠狼”的意思)。”


“这么说,他发财了?”我问道。


“发财了。现在他向我交一百卢布的租金,我也许还要涨价哩!我已经好几次对他说:‘你干脆赎身算了吧,霍尔曼,喂,赎身得了!’可是这个鬼精灵却耍滑头,硬说没那么多钱……哼!压根儿不是这么回事!”


第二天,喝过早茶以后,我们就立即动身去打猎。穿过村子时,波鲁迪金让马车夫停在一幢低矮的房子前,大声喊道:“卡里雷奇!”“马上就来,老爷,马上就来,”院子里有人回应道,“我系好树皮鞋就来。”我们的马车慢慢向前行进,刚走到村子,一个四十来岁的人追上了我们。此人又高又瘦,向后仰着一颗小脑袋瓜,他就是卡里雷奇。他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有寥寥几颗麻子,看上去很和善,很讨我的欢心。(后来我才听说)卡里雷奇每日都陪同主人去打猎,帮主人背猎袋,有时还替他背猎枪,探寻何处有飞禽,还得弄水、采草莓、支帐篷、找马车等。若是没有他的陪伴,波鲁迪金先生真会一筹莫展、寸步难行。卡里雷奇性格异常活泼和顺,总是不停哼着小曲儿。他还是个乐天派,眼睛总是不断地四处张望,说话带点儿鼻音,微笑时总是眯起蔚蓝色的眼睛,又爱经常抚弄稀疏的山羊胡子。他走起路来不快,步幅却很大,拄着一根细长的棍子做拐杖,慢慢走着。这一天我们交谈了好几次,服侍我的时候他毫无奴仆的卑躬相,伺候主人就像照顾小孩子一般。


烈日炎炎的中午,酷热逼迫我们找个阴凉的地方避一避,卡里雷奇便领我们到密林深处,那儿有他们的一个养蜂场。他将我们引进一间小屋,小屋的四壁挂满了芬芳的干草,他安顿我们在新鲜的干草上躺下休息,自己把一个有小网眼的袋状东西戴在头上,拿起刀子、罐子和一块燃烧的木片,到蜂房去为我们割蜜。我们喝着搅拌了蜂蜜的湿润透明、芳香甜美的泉水,便在蜜蜂单调的嗡嗡声和树叶的沙沙低语中进入了梦乡……一阵微风唤醒了我的梦,我睁开眼睛,看到卡里雷奇坐在半敞开着的门的门槛上,专心致志地用小刀又雕又挖,好像在做一柄木头勺子。他的脸就像黄昏的天空一样明朗又温和,我静静地观察了好一会儿。这时波鲁迪金先生也醒了,但我们并没有立刻起身。长时间的步行加上甜蜜的沉睡之后,静静地躺在干草上,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全身都松散了,只有一种懒洋洋的舒适,热气轻柔地扑面而来,那种甜蜜的倦怠之意叫人不愿睁眼。我们终于还是慵懒地爬了起来,出去悠闲地漫步了一会儿,直到天边映出红霞。


晚饭时我谈起了霍尔曼以及卡里雷奇。“卡里雷奇是个善良的农夫,”波鲁迪金先生对我说道,“是一个勤快而乐于助人的人,却不能老实地干农活,因为我总是找他做伴。他叫我给拖住了,每天都要陪我打猎,您想想,哪儿还有空闲去干活?”我点点头表示同意,闲聊了一会儿之后我就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波鲁迪金先生就进城去和邻居比秋科夫打官司—比秋科夫强行耕种波鲁迪金的田亩,而且还在耕地上鞭打了波鲁迪金的一个女雇农—我只好自个儿出去打猎。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我顺路走到霍尔曼家。在他家门口,我遇到一个秃顶的老头儿,此人宽肩阔背,体格结实健壮—这个小老头儿正是霍尔曼。我怀着强烈的好奇感将霍尔曼仔细端详了一番。他酷似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高高的额头疙疙瘩瘩的,小眼睛,翘鼻子,还有点儿翻鼻孔。我们一起走进了房间。招待我的还是前天见到的那个菲加,他送来了牛奶和黑面包。霍尔曼坐在一条长凳上,沉稳地抚弄着弯弯曲曲的胡子,同我聊了起来。他仿佛自视很高,说起话来缓慢自得,动作也很稳健,有时还会从长长的胡子下面露出些许笑容。


我和他聊种地,聊谷物收成,也聊了乡下过日子的事儿……他仿佛认同我的所有话,从不表示异议。只是后来我自己倒觉得过意不去,因为有些话说得实在不得体,我们的谈话似乎出现了不和谐的调子。霍尔曼有时说话令人费解,可能因为他太过拘谨了吧。下面我举一段对话做例子:


“我不明白,霍尔曼,”我问他,“你干吗不愿向东家赎身呢?”


“我干吗要赎身?如今我和东家相处融洽,我也能如数交上代役租……我的东家是个好人。”


“可是成为一个自由人该多好!”我说道。


霍尔曼斜睨了我一眼。


“当然。”他说道。


“那你说说,你干吗不想赎身呢?”


霍尔曼不以为然地摇摇头。


“老爷,你说我拿什么赎身呢?”


“嘿,得了,你这个老头儿……”


“霍尔曼要是自由了,”他似乎是在低声自言自语,“那些嘴上没毛的家伙就都该来欺压霍尔曼了。”


“那你干脆也剃光胡子算了。”


“胡子什么都算不上,胡子是草,想割就可以割。”


“那你为什么不割掉?”


“啊,霍尔曼也许还要经商呢,商人的日子要舒坦一些,而且还能留胡子。”


“怎么,你不是已经在那儿做生意了吗?”我又问他。


“那不过是小买卖罢了,奶油和焦油的生意。怎么样,老爷,现在要不要套车?”


这时我想:“真是个精明的老头儿,说话如此小心。”


我顺口回答:“不必了,我不用车。我打算明天在你家周围溜达溜达,如果方便,我今夜想借住在你的干草房里。”


“非常欢迎。可是您在干草房过夜,大概会不舒服吧?我还是吩咐老婆子给您铺上床单,摆好枕头吧。喂,老婆子!”他一边站起来,一边喊道,“老婆子,这儿来!菲加,你和他们一块儿去吧。老婆子都是些蠢货。”


一刻钟之后,菲加提着灯把我送到干草房里。我躺在馨香扑鼻的干草上,有一种温馨舒适的快活感,整个心仿佛都沉醉在干草的芳香之中。狗蜷缩在我的脚旁。菲加向我道了晚安,吱的一声关上了门。我躺了很久,却一直睡不着。这时,一头慢腾腾的母牛走到了门口,突然间呼哧呼哧喘了两口气,相当粗鲁,仿佛并没有意识到它愚蠢的行为已经打扰了尊贵客人的清梦,我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