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建筑与旅行不可辜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世间唯建筑与旅行不可辜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罗松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3-01
书籍编号:30476904
ISBN:978711156022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5623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建筑类
版权信息
书名:世间唯建筑与旅行不可辜负
作者:罗松
ISBN:978711156022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罗松
女建筑师 天秤座
著有小书《将建筑进行到底——建筑师的成长手记》
文笔诙谐 自成一派
笑而不语 请君入瓮
新浪徽博 @建筑师罗小姐
微信公众号 建筑之旅
孟建民
李兴钢
庄惟敏
温暖推荐
今天跨界成为一种时尚,建筑师的纷纷跨界也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建筑界的普遍现象。然而,尽管建筑师被阿尔伯蒂描述为应当是精通技术与艺术的全才,但在当下的中国体制内设计院的建筑师,能够跨界到文学创作的,并且一部接一部地出版自己文学作品的建筑师实属少见。
罗松就是这样的一个。她文字中透露出的对生活的理解与热忱,对环境和空间的专业描述,以及对本职建筑师职业状态的调侃,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有情怀的人。读她的书有趣,轻松,并能激起读者对建筑师这个行业以及人群的好奇,也能使读者窥视建筑师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建筑师的所思所想……我也相信她的文字能引起建筑师读者的共鸣,我不知道罗松的文字和设计哪个更好,但我至少喜欢她的文字。我愿意为建筑师作家点赞!
——庄惟敏
建筑是人与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旅行也是。所以正如罗小姐所言:那些伟大的建筑可以属于全人类,而每一次的旅行只属于你自己。这本小书便是专属于罗小姐的建筑旅行记录,经验方法、行见思想、衣食住行,无所不全,请君旁观。
——李兴钢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通过旅行日记形式的小短篇,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开了从国内名城到欧洲古都的建筑之旅。后半部分则寓教于乐,逻辑严密地示范出一位真正热爱生活的文艺青年的旅行细则。我们不仅能从书中领略各地文化与美丽风光,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建筑的执着和热爱。作者的文笔诙谐幽默,自成一派,相信本书能成为年轻人出行必备的“旅行宝典”。
——孟建民
世上最难的选择,不是放弃,而是回望一眼斑驳的过去,昂着头继续向生命的前方走去。
序
建筑和旅行的第一季故事,从马可波罗先生的游记开始,到罗小姐的游记结束。
旅行,在500年前的海岸边出发,马可波罗先生说:“只要存足6000块,你就可以去到遥远的东方……在无锡,那里的寄畅园有美丽的晴颖姑娘,和一树的海棠花在等候你。”去往东方的一万里旅程,遥远但不寂寞。从巴塞罗那海边的一条大鱼离开,途经圣米歇尔桥,在两重月洞门里就会渐渐驶来一艘巨型游轮。靠岸、泊舟,远处是“Principal Tower”,海市蜃楼中的摩天大厦宛若一颗仙人掌。疲惫的旅途,岸边的城市,是罗马,还是慕士塔格峰旁充满异域风情的喀什?好吧,离开,现在走向奇妙的丝绸之路。请坐上红色双层巴士,穿过早春里的云烟,来到知鱼槛。前面是祭坛、回廊和帕提农神庙的巨石台阶。
一处花园,里面隐藏了斯坦普利亚基金会尘封秘密的有趣亭子:冠云亭、至乐亭、可亭,还有烟雨蒙蒙的佳晴喜雨快雪之亭。越过景窗、花墙,进入神秘的海德公园一号。“今晚,请在午夜光临普罗可布咖啡馆,我们用建筑师黑暗料理迎接你,马可波罗。”“烤龙虾、陈记馄饨、伦敦小黄瓜、芝士淡菜”,福斯特爷爷说:“再来一杯调制奶茶和金门曲酒,这里是荒漠中的红尘客栈,没有免费的牡蛎卡,也没有耦园莲花。”……“快醒来,马可波罗,我们已经抵达终点,这是一座建筑,华丽的巴洛克建筑:紫禁城!”
梦境,旅行中的梦境。建筑,虚无缥缈的建筑。
是的,建筑,我在旅行中常常梦见你。罗小姐喃喃自语:“旅行是一场人生的白日梦,建筑,是不是这个梦境中永不停息的流动素材呢?”第一场梦,关于若有若无的黑白色彩。伸出手,想去触碰那神圣,眼前浮现出了圣马可魅影。在深蓝色的爱琴海边,伊亚日落酒店的玫瑰窗洞,正在将右岸的灰黄倒影和帕提农神庙白色山花一起纳入画框。一杯碧螺春,为最美的日落,就如同芳草地上的花朵冰激凌,在夕阳照射下慢慢融化成了奶油星空。第二场梦,关于隐隐约约的世界声音。今天的网师园夜场,将上演音乐剧《妈妈咪呀》。一段八音涧的泉水潺潺,打破了费拉小镇和伊亚的宁静。大胡子叔叔保罗•安德鲁,用几何形的歌喉咏叹出了《大教堂时代》回声。谁在演奏虎跑山下的溪流之曲和塞纳河竹笛?请听,曲水流觞的寄畅园叮咚里夹杂着狮子林风啸,还有清晨,圣岛海岸边的嘀嘀琴声;第三场梦,关于不期而遇的邂逅。一段易捷航空旅程,驶向传说中的西堤岛,脚下是弯弯曲曲的泰晤士河旅途,等待着,今天,顾盼已久的一期一会。走过雨后潮湿的石板路,奔跑着穿过拉维莱特公园,去赴锁爱桥之约。月光,进入国王十字火车站,画面切入了罗丹和卡蜜儿的情感模式。两个石墩和一张方桌,那一刻,往事全都已离开,唯有“与谁同坐轩”。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旅行是游戏,是和戈壁、河流、草原仙子们的单独对弈;是春天,涉过金沙涧溪水,开始无人陪伴的私人定制行程;是觐见劳埃德大厦、登上威尼斯贡多拉,在雅典卫城用目光测绘爱奥尼柱;是奔波三天三夜进入遗址现场,只为了感叹眼前的残垣断壁和碎石瓦砾;是静坐于弗洛里安咖啡馆,策划下一次知味观美食;是在傍晚,登顶琼华岛,数一数故宫排排坐的十个小兽,再把那些动物的羽毛抛向大地。
建筑像眼睛,永恒风景的眼睛,当我们在高速列车中观看风景时,风景,难道不是正在观看我们吗?看你,驾着敞篷卡丁车在环地中海公路上飞驰,窗外,闪过一串串连续的地名源代码;看你亲手抚摸巴黎圣母院飞扶壁,然后把膜拜的目光,献给双鱼座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看你将建筑穿在身上,这是无人识别的三宅一生“PLEATS PLEASE”系列;看你乘坐B3线去寻找帕丁顿小熊的暧昧传说,故事,就发生在牛津街。
“建筑和旅行,将在城市交汇。一座星光熠熠的大城,是万年时间的灯塔。”风说。
城市,为旅行投下了一圈一圈的石头涟漪,就像是冷漠巨石阵,向着天空追问。可是追问,却永无答案。登上爱琴海航空的波音777舷梯,或坐在香港城巴973的上层第一排车窗前,每一个人,都会开始疑惑:“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一座城,我心中的城,和你心中的城。可是有没有人能够回答,它们是否是同一座城?”也许是,也许不是。直到我们遇见了三宅一生,自由的谜语皱褶,从此开始像鸟儿一样在建筑上空飞翔。谜语,是有关晨露如何打在建筑飞檐上?锦汇漪为何宛若一面镜子?摄政街火车站其实是不存在的,还有,五峰书屋的移动wifi密码是多少?所有这些无聊问题,在旅行中都会由一位神秘人来回答……以及有关沧浪亭,这座神秘园,为什么在拍摄它时我用了调光滤镜,可是仍然不能把故事全部显影?
这一切,全都是因为建筑系的秘密规则。据说全世界的建筑系学生,都喜欢把旅行暗语设为iPhone铃声。
我曾想带走卫城的一块小石子,把它做成项链,如果是维纳斯女神雕像的失落手臂,那就更加完美了……我曾想,坐着巴黎地铁2号线去寻找左岸和右岸的每一段时间建筑皱纹,左岸单纯而敏感,右岸富有和庄严。建筑,你多像是一座满是幻影的玻璃之城!你的每个片段,都用时间混凝土浇筑而成,你的陌生温度,也许只有用伍迪·艾伦的文字,才能默默感受。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在莎士比亚河畔书店、在戴高乐机场……“每一次旅行都只属于你自己,自由的建筑旅行。”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即使最坚固的万神之庙。是的,这是一个,到处游荡的全球记忆时代,记忆隐藏在身体的最柔软里面,于是需要我们,来记录这段柔软记忆,把它写成一本书,一本可以躲在平泉小隐里偷偷抚摸的书。
“难道不是吗?”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阅读远方,和远方的建筑。“一场折射了建筑之影的旅行,永远没有尽头。”勒·柯布西埃先生说。早晨7时的拙政园,真令人沉醉。
到达,起飞。
妙宇星空
2016年11月19日于飞驰的高铁
一、罗小姐的建筑之旅
建筑学中也讲究那句著名的“一期一会”。
每一次亲临的感受,时间、空间、心境、气息只有彼时的一次呈现。
今日之相见,一去不复返。
这也是我可以反复地去看某组、某个建筑的缘由。
伦敦,一个温暖的起点
一桥相连,可以通向彼岸,那是通向自由、艺术、灵魂的彼岸。
伦敦,兵家必争之地,国宝级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Lord Richard Rogers)与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终极战场。两位一代宗师在伦敦地界上甩开膀子拼地标式建筑。
罗杰斯爷爷的战果:
兰特荷大厦(The Leadenhall Building)
劳埃德总部大厦(Lloyd’s of London)
新河岸顶级住宅区(NEO Bankside)
海德公园一号(One Hyde Park)
大英博物馆世界自然保护展览中心
…………
福斯特爷爷的战果:
伦敦市政厅(City Hall)
“毛”伦敦城市广场(More London)
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Swiss Re Headquarters)——伦敦小黄瓜
摩天地标住宅“Principal Tower”
…………
其实两位宗师从综合实力上早已分出伯仲,福斯特爷爷的事务所问鼎世界十大建筑事务所之首。
我的建筑之旅第一站,便是伦敦。
我幼稚地认为:嗯!这是第一次出境的自由旅行,如果选择英语国家,咱们学得那点“Li Lei and Han Meimei”还能用得上。但事实证明,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当火车驶出国王十字火车站之时,我发现就没几个城市的方言可以听得懂了。
初到伦敦,跟那头帕丁顿小熊一样,从机场快线下来空降帕丁顿。曾以为伦敦最便利的交通,就是她的老古董地铁。每日朝出夕归,在地下辗转。直到有一天的清晨,漫无目的地登上伦敦的红色双层巴士之后,才恍然发觉,要了解一个城市,还真是要到正负零以上观摩。
坐在红色双层巴士的上层第一排,这是一个神奇的观察城市的角度。很多地铁不到的地方,巴士都可以到,只要花1英镑,可以一直坐到很远,而且巴士行驶的时间范围更长。于是,我在伦敦爱上坐红色巴士,巴士带我穿行过牛津街,带我徜徉在夜色中金碧辉煌的摄政街。一直执拗地认为摄政街是老派商业建筑的巅峰,尤其是夜幕降临之时,巍峨整齐却立面各异的建筑,有序地分立两旁,金色光芒照亮了大英帝国的夜晚。
抵达圣保罗大教堂之时,正是清晨,与上班的人群一起快步行进。我一直想念着007系列中邦德先生站在圣保罗大教堂屋顶时的情形。华丽的巴洛克,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的穹顶。周边的建筑和行人,也显得比伦敦其他地区更加严肃且一意孤行。
圣保罗大教堂不远处,便是千禧桥,千禧桥连接泰晤士河的两岸,旧式的宗教建筑与河对面的泰特现代美术馆一桥相连,可以通向彼岸,那是通向自由、艺术、灵魂的彼岸。
泰晤士河给我的感觉与塞纳河完全不同。泰晤士河雄浑而广阔,虽不至波涛滚滚,但给人以强烈的距离感,让人无法亲近,肃穆中带着不可亵玩焉的情感距离。尤其是当我坐在泰晤士河游船之上,这种感觉让我更加明确,彼时的情感,仿佛随着大英帝国拘谨中的庄严一步步层层递进。唯有泰晤士河岸边的鸽子,才能优哉游哉地闲庭信步。这仿佛是一条没有对岸的河,带着历史的印记,滚滚向前。
在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展厅里,看到了正在扩建的美术馆西半部分的建筑模型,由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事务所设计。格子砖+折叠的建筑表面,不想去过度解读什么,也许唯有建成后亲临才敢小小地品评一番吧。(泰特现代艺术馆已于2016年6月正式开放)
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伦敦市政厅坐落于泰晤士河岸边的一隅,塔桥的隔壁。比起标志性的、圆圆胖胖歪歪的绿色建筑标杆伦敦市政厅,我更偏爱它的邻居们——就是这组名叫“毛”伦敦的建筑群,同样出自福斯特爷爷事务所之手。无论是建筑设计、场地设计还是景观设计,甚至场地内的雕塑设计都属人间精品。并且,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组由幕墙做表皮的建筑,在这里可以看到幕墙的很多种表达方式,哪怕夏日,也让人觉得舒适清爽。当然,幕墙的美也许跟它的玻璃长年被擦得很干净有关。
三日之内,两顾大英博物馆。原因特别简单,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第一日光临,实打实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下午开始看展,人山人海,观展情绪极为不佳。两日后,择清晨之际,恰巧微雨之时,又做了一名第一拨走入博物馆的江湖看客。
大英博物馆中有一批镇馆之宝,罗小姐必须要提及,这便是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上的石雕。彼时的我,还未曾去过雅典,看到石雕的那一刹那还是小激动的。我们的距离只有不到一米,我伸出手想去触碰那神圣,最终还是心怀敬畏地静静地看着它们。那一刻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见到“外建史一哥”。这些在我们建筑学子心中无比神圣的物件们,英国皇室当年只花了3.5万英镑便将其变成了囊中之物。后来,触摸神圣的小理想,我最终还是实现了,不是在卫城,而是在法兰西的卢浮宫。
【“毛”伦敦城市广场】
诺曼·福斯特
地址:More London Riverside,Tooley St,London SE1 2DB
地铁站:London Bridge
海德公园,是伦敦最大的皇家公园,名气也大得离谱。电影《诺丁山》的结尾,朱莉亚·罗伯茨与休·格兰特的完美结局就是海德公园上演。在海德公园著名的长椅上吃早餐,呼吸着伦敦晨曦中的空气,世界仿佛安静下来。其实有时候旅行最让我们着迷的往往不是建筑本身,而是我们在某个特定的环境(建筑)中享有某种食物的瞬间,味觉如同爱情一样令人难以忘怀。
当然,作为一个自称是建筑师的姑娘,是绝对不会放弃对世界头号昂贵公寓海德公园一号的探索。这一团每平方米均价68万元人民币的顶级豪宅坐落在海德公园旁的骑士桥附近,由理查德·罗杰斯挥毫设计,他出生于意大利,是英国新移民的代表。建筑中的所有玻璃均为防弹玻璃,想想我们做建筑节能计算时还在反复调试多少厚的中空Low-E玻璃系数,就显得有点微微小儿科了。当然,但凡是奢华的房产,都不会缺少中国神秘买家的身影。
【海德公园一号】
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
地址:100 Knightsbridge,London SW1X 7LJ
地铁站:Knightsbridge Station
伦敦剧院都集中在市中心的西区,每一部戏通常只在固定的一家剧院上演。来伦敦之前,我最大的念想,就是看一场梦寐以求的音乐剧《妈妈咪呀》。这个享誉全球的著名音乐剧,它的故乡便是伦敦西区的威尔士王子剧院。我们早早地买好了票,在夜幕降临之前排队入场。《妈妈咪呀》里的每一首曲子我都会唱,整场音乐剧就像完成了我的一场重要仪式,精神上的狂欢。我在伦敦终于看到了最正宗的《妈妈咪呀》,正如在南京终于吃到了最正宗的咸水鸭。
晚归时,地铁里遇到一个印度裔的姑娘,肤色略暗,轮廓分明,有大大的眼睛。只是,她光着脚,没有穿鞋,在深夜的地铁里显得格外扎眼。我很不合时宜地没忍住偷笑了一下。出了地铁,正要走过出站口的时候,后面有人拍了我一下,我一回头,正是刚刚那个印度裔姑娘。
她义正词严地对我解释道:“你不要取笑我,我没穿鞋,是因为我的鞋子丢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然后以光速消失在夜幕之下。
我怔了一下,一时有些恍惚。
你知道吗?在印度,佛,都是光着脚的。
伦敦建筑之旅小贴士:
● 福斯特爷爷的小黄瓜(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每周日早9时至晚5时开放内部参观。
● 伦敦市政厅的参观时间早8时至晚8时,中午不休息。
● 看前面这俩可以顺便看看罗小姐的心头小爱——隔壁的“毛”伦敦,普华永道的总部就在这里。(伦敦的建筑旅行真可以给福斯特爷爷做个专门的一日游)
● 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一定要看,购票的方式有在剧场买票、代理小店买票和网上购票等,其中,网上购票会有少许折扣,网站如下:
http://www.lovetheatre.com/
http://www.ticketmaster.co.uk/
http://www.seetickets.com/
● 伦敦地铁正在建设一条新线,即伊丽莎白线(crossrail),沿线车站由知名建筑师设计,福斯特爷爷的事务所(Foster+Parthers)、埃利斯与莫里森建筑事务所(Allies and Morrison)、约翰·麦康斯兰事务所(John McAslan)……这条地铁线预计会在2017年竣工。
左岸是理想,右岸是传奇
每一个到过巴黎的人,都有一个与巴黎圣母院相遇的故事。
很久以前,读苏葵姐姐的一篇文章,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只要存足6000块,你就可以去巴黎。”当然,现在的物价与10年前稍有差距,但学生时代的我却是靠着这样一个念想,心想着只要慢慢攒够盘缠就可以去巴黎了。
现实中的巴黎行程,始于米兰。乘坐机票价格仅仅几十欧元的易捷航空(EasyJet),但却舍得钱花4欧元选了座位。短途的欧洲航线,与其说是飞机,不如说是快速列车,惬意、经济、准点。
在易捷航空之前,我没有坐过廉价航空,我武断且固执地认为廉航是一种“服务差+晚点冠军+不安全”的交通工具。实际情况却是这样的:
● 易捷航空在米兰机场有自己的航站楼并直飞戴高乐机场。
● 机型为空客A320,晚点控制在10分钟之内。
● 飞机起降平稳。
● 米兰往返巴黎500元人民币。(这还不是它最便宜的时候)
戴高乐机场,是欧洲第二大中转平台,吞吐量仅次于伦敦的希斯罗机场,由9个航站楼组成,是法国大胡子叔叔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的成名作。
在我的潜意识里,认为机场是特别浪漫的地方。你起飞的同时,你爱的人也许会在另一个跑道上匆忙降落,对,要擦肩而过,这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这是一个浪漫的建筑该有的气节。
在机场的旅行咨询台买了巴黎3日地铁通票+巴黎2日博物馆通票。这个神奇的通票可以通行巴黎70多个博物馆和景点,除了众所周知的招牌式景点外,还包括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的4个现代博物馆以及双鱼座叔叔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设计的电影资料馆等许多现代建筑。
出了戴高乐机场,乘坐B3线,驶向传说中的西堤岛(Cite)。
巴黎地铁(Métro de Paris)从1900年开始运行,据说,在巴黎市区的任何一点,以500米为半径划一个圆就一定会有一个地铁站。服务于巴黎城区和近郊的地铁共有16条线,380多个站厅,并与法国国家铁路(RER)和巴黎快速铁路(SNCF)交通线无缝相连。当然,这种强度,也仅列全世界第九而已。
出了地铁站,天色微暗,下着细雨,走在巴黎清冷的石板路上。酒店订在塞纳河的左岸,雷斯当斯艺术酒店(Hotel Residence Des Arts)。一共6层,11间客房,由于预定的较晚,只剩下顶层套房。古老而迷你的小电梯,仅仅能够站下人与行李。床单是酒红色的,窗帘是酒红色的,沙发也是酒红色的。
每一个到过巴黎的人,都有一个故事版本有关与巴黎圣母院的相遇。
巴黎圣母院有一部著名的同名音乐剧,开场曲是一首震撼人心的《大教堂时代》,在我这里,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全部想象几乎都来源于这首《大教堂时代》。辉煌、隆重、神秘,又蕴藏着奔放的热情。
哥特式的建筑,祭坛,回廊,以及堂内所藏的大量的艺术珍品。而在亲临者的心里,教堂建筑精雕细琢的风格倒是其次,它给人的空间体验才是令人难忘的。每座教堂随着你走近的时间、空间、行程路线的不同,都会带给你不同感受。又如,佛罗伦萨的百花大教堂却是另外一种情境,登高者回转于一圈又一圈的巨石台阶向上攀爬,当你以为已经登顶教堂的时候,却仅仅是抵达了穹顶内部的中央平台,此时的你距离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的壁画《末日审判》如此之近,让你情不自禁地妄图伸出双手来触碰它。
巴黎圣母院,这座在我心中唯一象征着爱情的教堂,美丽而又善良的女神艾丝美拉达,和相貌丑陋却品德高尚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们演绎着一段传奇,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一砖一石,日复一日;一念一想,不在一时;一世纪接着一世纪,而爱从未消逝失。
在西堤岛周边散步,途经传说中的锁爱桥,桥所承受的荷载比我想象中大得多,铺天盖地的、满眼的浪漫誓言、缠绵情话锁于桥上,整座桥被爱情咒语所笼罩。锁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自行车锁、乌龟锁、密码锁……无论未来的际遇如何,人们妄图锁住的是彼时心底最真实的愿望和誓言。
塞纳河将巴黎一分为二,河的左岸单纯而敏感,河的右岸富有而庄严。左岸,是人类对自由思想的精神追求;右岸则是另一道璀璨的财富横流。
住在左岸,心却贪念着右岸的姿色。
清晨,徒步而行。
巴黎的精华,几乎都集中在塞纳河的两岸。沿着左岸河堤的下缘从军荣院步行至圣米歇尔,途经圣米歇尔桥(Pont Saint-Michel)、新桥(Pont neuf)、艺术桥(Pont des Arts)、协和桥(Pont de la Concorde)、皇家桥(PontRoyal)和卡卢索桥(Pont Carrousel)……每一座桥似乎都在讲述着巴黎的故事。电影中的场景,就在眼前,投一片落叶入河,就算仅仅是过客,也要在这里留下蜻蜓点水的痕迹。在巴黎过桥,颇有一种“小和尚下山去化斋”的确幸。
布朗利博物馆(Quai Branly)是努维尔叔叔设计的一幢庞大的红色系博物馆建筑,色彩斑斓,妖娆得很,是巴黎铁塔的混搭好邻居。铁塔的光芒丝毫掩盖不了这座现代建筑的独树一帜,有大面积的垂直绿墙做引导,有迂回的底层架空空间,有幻彩闪烁的螺旋多媒体廊道。
这是一座非西方艺术的博物馆,展厅中的艺术品形式可爱,都是些来自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带有原始风格的艺术品,展品中的小物件也很萌。与以往博物馆建筑推崇的性冷淡风格有很大区别,内部展厅的大胆配色与展品相得益彰,从布局,走位,到灯光的设计,这布展简直无懈可击。
【布朗利博物馆】
建筑师:让·努维尔
地铁站:Pont del’Alma
【密特朗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建筑师: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
地铁站:Bibliothèque Francois Mitterrand
盖里叔叔的法国电影博物馆与密特朗国家图书馆是一对儿,分立塞纳河的两岸。图书馆这一组是我的偏爱,虽然它场地设计的概念“四本展开的图书象征着城市”这种老梗显得比较扁平无力,但丝毫不影响身处其中所感受到的静谧,况且,玻璃与内遮阳百叶搭配得尤为精致。更为惊喜的是,建筑群中,隐藏着一座地下的城市森林,是那种身处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一袭浩瀚的绿,整片的绿,一望无际的绿。
坐在图书馆的石台阶上,仰望着天空,灰色的阴郁荡漾在巴黎的上空。“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杜甫老先生的诗竟然在此时的密特朗台阶上很应景儿)
住在巴黎的左岸,在夜色中漫步穿行,
左岸有三家最著名的咖啡馆:
巴黎第一家咖啡馆——普罗可布(Le Procope),
情圣徐志摩的最爱——花神(Caféde Flore),
撒特和波伏娃的约会圣地——双叟(Les DeuxMagots)。
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可以不上,塞纳河可以不游,而左岸一定要走,左岸的咖啡一定要尝。
晚餐订在巴黎最古老的咖啡馆普罗可布,入口前棕褐色的门扇上写着这家咖啡馆的始建年份,1686年。咦?竟然已经300多岁了。正门摆放着一顶帽子,隐喻当年拿破仑在这里喝咖啡后忘记带钱,用帽子来抵押的传说。(这让我联想到传说中设计费给不出来,想拿房子来抵设计费的甲方。)另外,卢梭、伏尔泰、雨果等文坛巨匠们貌似也是在这里边喝咖啡边完成创作的。
但凡被人铭记的场地或者建筑,大多会伴随着些许传说。传说或真或假,已经不重要,所有的牵绊与转折,都在岁月的洗礼中,化作一道道灰尘,烟消不见。
这家咖啡馆在晚间主营法餐,鸭肉、海鲜和红酒。
路过花神和双叟,在夜色的映照下,依旧人声鼎沸。人挤人的环境中,不知道大家在兴奋地讨论着什么,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和超现实主义文学的老巢,在过去的时候,也是如此聒噪吗?
我不喜欢喧嚣,我慢热,很难迅速地融入陌生的环境里。于是,我想,这夜,便到这里吧。将人声、车声,藏匿于夜色之中,一切都可以被记起,又仿佛被淹没。那些我们曾经最在意的事情,在时间面前终会像潮水一般,慢慢褪去。
巴黎建筑之旅小贴士:
● 努维尔叔叔在巴黎的代表作:
布朗利博物馆(Quai Branly Museum)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Institute du Mond eArabe)
巴黎爱乐音乐厅(Philharmonie de Paris)
卡迪亚当代艺术基金会(Cartier Foundation)
(具体地址可输入英文自行定位)
● 盖里叔叔在巴黎的代表作:
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Fondation Louis Vuitton)
法国电影中心(The French Cinematheque)
(具体地址可输入英文自行定位)
● 天秤座一哥柯布西耶,在巴黎的两个粗野主义代表作:瑞士学生公寓、巴西学生公寓。
地铁:Cite’univercitaire站
一、罗小姐的建筑之旅
建筑学中也讲究那句著名的“一期一会”。
每一次亲临的感受,时间、空间、心境、气息只有彼时的一次呈现。
今日之相见,一去不复返。
这也是我可以反复地去看某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