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前实训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印前实训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梳理,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
作者:谢中杰,杨奎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01
书籍编号:30481259
ISBN:978751420461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91658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版权信息
作者:谢中杰,杨奎
书名:印前实训
ISBN:9787514204612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模块一 图像输入与调整实训
在整个印前工序过程中,图像输入是第一环节,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输入后的图像要求颜色、层次、清晰度都能达到印刷用标准,想依靠好的印刷机、好的印刷工人来弥补扫描出现的问题是行不通的。若原稿质量不佳,可以使用扫描软件进行校正或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中进行调整。
任务一 图像输入技术
任务二 人物类原稿调整
任务三 风景类原稿调整
任务四 商品包装类原稿调整
任务一 图像输入技术
实训指导
扫描仪是印前工序中重要的设备,能实现数字化图像的输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将模拟连续调图像扫描成单独的像素点,将这些单独的像素点拼组起来后,输入到计算机就形成了数字图像。
一、图像的分类及特点
图像原稿一般都是客户提供或者设计人员根据需要制作而成。图像文件的种类较多,处理方法各有不同,处理时不能千篇一律,根据这个原则,把图像文件分为透射稿、反射稿和数码照片。其中反射稿和透射稿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反射稿与透射稿的原理示意图
1.反射稿
反射稿就是光线不能穿透的原稿,常见的反射稿有下列几种。
(1)彩色照片
彩色照片所反映出的色彩和层次与所拍摄的真实景物非常相近,因此具有色彩鲜艳、层次丰富的特点,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反射稿。
若冲洗不当,会出现色彩偏色、饱和度下降等问题,如图1-2所示。
图1-2 冲洗不当的彩色照片
(2)黑白照片
在使用黑白照片时,黑白照片应该做到层次丰富,黑白灰反差强烈,如图1-3所示。
图1-3 反差合适的黑白照片
(3)印刷品
印刷品原稿本身已经具有了网点,在使用时不宜放得过大,否则网点颗粒会很明显,如图1-4所示,应作缩小处理。
图1-4 印刷品
(4)绘画艺术品
各种绘画作品的总称。根据所使用的技法、材料、工具和载体的不同,分为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版画、装饰画等类型。
由于各种绘画作品的写意手法不同,对图像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图1-5和图1-6所示。
2.透射稿
透射稿主要为彩色反转片。透射稿大多都是拍摄而成,这种原稿具有色彩鲜艳、阶调丰富、便于扫描等特点。透射稿的类型有135型、120型,如图1-7和图1-8所示,目前常用的是120型。这种原稿因为只有一张,比较珍贵,因此要注意保存。
3.数码照片
数码相机的普及化,使其在各个印刷厂使用得越来越多,拍摄出来的照片不用扫描,只要将图像的RGB模式转换成CMYK模式,就能直接编辑。在拍摄时,还可以预览到拍摄效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稿质量。数字照片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将原景物中连续变化的明暗层次的图像,以离散化的数字信号形式记录在磁盘上获得的。数字照片的图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码相机的性能,只要数码相机CCD的分辨率和镜头的分辨率高,拍摄时所设定的参数正确,数字照片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图1-5 国画
图1-6 油画
图1-7135型正片
图1-8120型正片
二、扫描仪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扫描仪按照结构可分为平面扫描仪和滚筒扫描仪两种类型,如图1-9和图1-10所示。
图1-9 平面扫描仪
图1-10 滚筒扫描仪
1.平面扫描仪
将扫描原稿放在平面扫描仪的水平玻璃上,工作时,光源发出白光照射到原稿上,被原稿反射或透射出来的白光就带有了彩色信息,经过一系列的反射镜反射后,进入CCD(电荷耦合器)部件,CCD部件会将每个采样点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模拟/数字(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这样就完成了图像的数字化处理。最后由扫描仪软件读取这些数据,并将它们组合成数字图像文件,如图1-11所示。
图1-11 平面扫描仪工作原理
2.滚筒扫描仪
将扫描原稿贴附在滚筒上,滚筒高速旋转,扫描头沿着滚筒轴线方向移动发射出扫描光源,因此形成螺旋线扫描轨迹。扫描光源的光斑逐点照射原稿,从原稿上反射或透射出来的图像光线被反射镜反射后,被PMT(光电倍增管)采集,经各自的模拟/数字(A/D)转换器得到图像的红/绿/蓝数字信号,经过图像处理,通过数据接口传送到计算机存储器,如图1-12所示。
图1-12 滚筒扫描仪工作原理
三、扫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1)光学分辨率
光学分辨率是指在单位尺寸内,扫描仪能够采集图像的像素数,决定了扫描图像的精度。以dpi(每英寸点数)或ppi(每英寸像素数)表示。
光学分辨率是与生俱来的,是评判扫描仪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光学分辨率越大所能采集的图像信息量越大,扫描输出的图像中包含的细节也越多。
(2)扫描分辨率
扫描分辨率是扫描仪实际扫描时通过人工设置采用的分辨率。扫描分辨率的设置不能超过光学分辨率,若是超过了光学分辨率,所得到的结果也是通过插值计算得到的,对图像质量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在设置扫描分辨率的时候,要遵循如下公式:
扫描分辨率=放大倍数×加网线数×质量因子(1.5~2)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印刷加网线数一定时,扫描仪的扫描分辨率就限制了图像的放大倍率。当图像最大放大倍率受扫描仪分辨率限制时,就只能降低放大倍率或印刷加网线数,三者相互制约。
(3)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是指扫描仪所能识别的色调值宽度的范围,即所能记录到的最淡颜色和最深颜色之间的差,它描述了扫描仪再现色调细微变化的能力。其单位以D表示,通常范围越宽越好。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式中 DH——最高密度;
DL——最低密度。
若K值越大,则说明扫描后的图像的亮调区域和暗调区域的细节层次识别得越多,图像越细腻,图像质量越好。反之,则说明扫描后的图像的亮调区域和暗调区域的细节层次丢失,图像缺乏明显的细微层次变化,画面平淡,图像质量比较差。
可使用含有连续灰阶(由白色到黑色至少20阶)的标准测试图片,如IT8。使用密度计测量标准图片上各灰阶的密度值,将被测扫描仪选项设定在光学分辨率上,以灰度模式扫描标准测试图片上的灰阶图形,检查扫描结果,其最高可分辨的灰阶密度值即为被测扫描仪的实际动态范围。
(4)色彩深度(色彩位数)
色彩深度指扫描仪在其捕获的每个像素点上可以检测出的最大颜色范围,用每个像素点上颜色的数据位(bit)表示。目前有18位、24位、30位、36位、42位和48位等规格。通常扫描仪的色彩深度越多,就越能真实反映原始图像的色彩,扫描出的图像效果也就越真实。现在的计算机都是采用8位的色彩位数,所以色彩深度也是按照计算机的位数来计算色彩数量的,灰色系列的色彩数量是28种,彩色系列的色彩数量是224种。
(5)缩放倍率
缩放倍率是扫描仪对原稿缩小或放大的倍率。在扫描软件中,缩放倍率与扫描分辨率成反比,图像的缩放倍率越大,光学分辨率越低,当使用最大分辨率时,放大率只能小于1。
(6)色调灵敏度
色调灵敏度是指扫描仪能够准确表达相似、邻近的色调,区分邻近、相似的色调的能力。可以采用扫描渐变色块,检查色调灵敏度。
四、图像调整技巧
1.原稿分析
原稿是印刷复制的根本和色彩判断标准,原稿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质量。现在大多数的原稿都是摄影原稿,有些原稿包含了摄影师的创作意图,只有对原稿有准确的了解,抓住重点,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调节。分析原稿一般都是分析原稿的层次、颜色、清晰度。
(1)层次分析
看图像层次是否合适,通常采用Photoshop中的直方图。正常原稿的层次:整个画面不偏亮也不偏暗,高、中、暗调均有,层次变化丰富,密度级数多。不会出现“亮”、“暗”、“闷”、“崭”、“焦”的问题,如图1-13~图1-17所示。
图1-13 亮
① 亮:黑场不够黑。
② 暗:白场不够白。
③ 闷:反差不足,常常是黑场和白场不足。
④ 崭:亮调失去层次感,一片白。
⑤ 焦:暗调失去层次感,糊版。
图1-14 暗
图1-15 闷
图1-16 崭
图1-17 焦
(2)颜色分析
首先要分析清楚原稿的主色调,一般主色调分为冷色调(青色、蓝色、紫色)、暖色调(红色、橙色、黄色)、中性色调(绿色)。如大海是冷色调,火焰是暖色调,草地是中性色调。主色调是画面中所有色彩的关键,分析清楚了原稿的主色调,才有利于原稿的准确再现。
其次是偏色问题,通常有整体偏色、亮调偏色、暗调偏色等,如图1-18~图1-20所示。
图1-18 整体偏色
图1-19 亮调偏色
图1-20 暗调偏色
(3)清晰度分析
清晰度不能狭义地理解成轮廓,画面主体轮廓比较清楚,就认为清晰度高是片面的想法。清晰度高除了轮廓要清楚外,还要求细微部位的细小细节都要呈现,如图1-21所示。
图1-21 当图像放大到100%显示时,细微部位的细小细节没有呈现
2.图像调整的内容
图像调整一般从图像的层次、颜色、清晰度三方面进行调节。图像如果这三方面都比较好的话,从复制的角度来说就是符合印刷要求的图像。层次调节就是处理好图像的高光、中间调、暗调,使图像层次分明,各层次都保持完好。调节图像颜色就是要把图像的主色调确定好,并把图像中的偏色都纠正过来,使颜色符合原稿或视觉要求。图像清晰度要把细节表现出来,使图像更加细腻。
由于每个人的审美习惯不一样,在对图像的这三方面处理时可能把握的尺度不一,但总的来说应该遵循忠实于原稿、忠实于视觉要求的原则。
(1)图像层次的调整
图像层次的调整应该在图像进行黑白场定标完成之后再进行。在对图像进行层次调整时应以灰平衡为基准,才能纠正原稿的色偏,而且要合理分配三大段层次,因为三大段的层次是相互牵制的,如果突出某一段层次,那么其余部分层次必受影响。在调整时极高光的绝网面积必须控制在小范围内,否则会因高调部分层次过多的丢失而导致印刷品上出现大面积的空白。
如图1-22所示,图像整体偏亮,在调整时将白场密度点定低一些,降低图像的亮度。调整之后图像亮度整体降低,色彩感觉更鲜艳,如图1-23所示。
图1-22 调整前图像整体偏亮
图1-23 调整后色彩感觉更鲜艳
如图1-24所示,这类原稿画面以暗调层次为主,高光部分很好,调整时白场、黑场密度点应选择高一些,选择一条较薄的层次曲线,提高图像的亮度,增加对比度,如图1-25所示。
图1-24 调整前暗调缺乏层次
图1-25 调整后暗调层次比较明显
(2)图像颜色的调整
对图像颜色的调整应在层次调整之后再进行,并且必须在保证灰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在对颜色进行调整时,应选择饱和度高的颜色作为调整参考点,因为饱和度高的颜色色彩构成相对简单,调整时更容易判断调整结果。对颜色调整的准确程度不应以显示屏为准,而应以颜色的网点配比为准。对图像颜色调整的原则为增加基本色,降低相反色。
如图1-26所示,这张照片人物肤色偏暗又偏黄,经过Photoshop处理之后,肤色恢复了正常,脸部肤色变得更加通透,如图1-27所示。
图1-26 调整前肤色比较暗浑
图1-27 调整后肤色更加自然
(3)图像清晰度的调整
清晰度是衡量原稿复制质量的一项重要参数,主要指的是能分辨图像细微层次的精细程度,图像边缘轮廓是否清晰等。对图像清晰度的调整通常都是在Photoshop中使用USM锐化进行处理。在对图像进行清晰度调整的时候要注意,清晰度的调节都是以损失图像细节为代价的,在调整时量不可过大,否则会使图像失真。
如图1-28所示,猫咪整体轮廓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细微的毛发和胡须呈现得不是特别清晰,经过对图像清晰度的调整之后,猫咪的毛发和胡须的立体感更强了,如图1-29所示。
图1-28 调整前细节不明显
图1-29 调整后细节凸现
实训项目
项目1 平面扫描仪的安装
本次任务主要是掌握扫描仪的安装。拆开扫描仪的包装,标准配置有Microtek File Scan300扫描仪、USB连接线、电源变压器、用户手册、驱动安装光盘,如图1-30所示。要把扫描仪与电脑连接,并安装好扫描软件,平面扫描仪的安装操作流程如图1-31所示。
图1-30 扫描仪的标准配置
图1-31 操作流程
一、实训目的
掌握平面扫描仪的安装过程。
二、实训内容
1.开启自动保护锁。
2.将扫描仪连接到计算机。
3.安装扫描软件。
三、实训过程
1.打开扫描仪自动保护锁
Microtek FileScan300扫描仪设计有一保护锁,如图1-32所示,用于搬运过程中保护光学组件。此保护锁开关位于扫描仪机体的正下方,当扫描仪处于搬运过程中时,应保证保护锁旋转至 按钮,以确保扫描仪光学组件不因搬动而受损。
2.将扫描仪连接计算机(图1-33)
① 将电源变压器插入扫描仪的电源插槽。
② 将电源变压器另外一头插入接地的交流电源插座上。
图1-32 扫描仪自动保护锁
③ 将USB连接线的方形接头插入扫描仪后方的USB端口。
④ 将USB连接线的另一端的长方形接头插入计算机的USB端口。
图1-33 扫描仪连接计算机
3.安装扫描软件
将扫描仪驱动安装光盘放入计算机的光驱内,运行光盘安装项,如图1-34所示。勾选“Microtek ScanWizard 5”选项,然后再按“下一步”,在随之出现的画面上按“下一步”。遵循屏幕上的指示,软件安装完成后,关掉所有开启的程序,重新启动计算机。
图1-34 安装扫描软件
案例练习
☆ 能开启平面扫描仪保护锁,正确地将扫描仪连接到计算机,并安装好扫描软件。
项目2 扫描仪的操作
本次任务主要是掌握扫描仪的操作。这里以平面扫描仪的操作为例。平面扫描仪的品牌众多,本次采用Microtek FileScan300为例进行介绍,扫描仪的操作流程如图1-35所示。
图1-35 操作流程
一、实训目的
掌握扫描仪的使用技巧。
二、实训内容
1.设置图像模式参数。
2.计算尺寸和扫描倍率参数。
3.设置图像调整参数。
三、实训过程
1.启动扫描软件
首先双击显示屏上扫描软件图标 启动扫描仪,进入扫描仪工作界面,如图1-36所示。
首次启动Microtek FileScan300出现的操作面板为简洁模式,单机面板中的 按钮(转换到高级模式),如图1-37所示。
该界面包括:参数设置框、预览窗口、扫描任务队列、信息四部分。其中参数设置框为扫描重点部分;预览窗口主要用来观察图像位置,设置扫描范围;扫描任务队列则是用于增减新的扫描任务,可方便进行批处理操作。
图1-36 扫描仪工作界面(简洁模式)
图1-37 扫描仪工作界面(高级模式)
2.放置原稿
一般左右居中,前后靠起始端。
3.预扫
扫描操作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进行预扫。预扫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扫描区域的范围;二是对图像的基本层次、颜色有一个大致了解。预扫一般是低分辨率扫描,如Microtek FileScan 300控制的预扫分辨率是72dpi,这样扫描速度快,可以节约时间。
4.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中共有以下选项需要做详细设置:图像类型、分辨率、缩放倍率、黑白点、色调、亮度/对比度、色彩修正、滤镜、去网等参数的设置,如图1-38所示。
(1)图像类型
扫描图像的色彩模式的选项有RGB色彩、CMYK、256灰阶、艺术线条、灰阶等,如图1-39所示。应根据原稿的类型和扫描需求选择相应的色彩模式。
① 如果原稿为彩色,且最终要求扫描后的图像也为彩色,则选择的色彩模式为RGB。
② 若原稿为彩色或黑白有明暗层次,最终要求为连续黑白颜色,可选择灰阶。
(2)分辨率
扫描时选用的分辨率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扫描图像的质量,如图1-40所示。例如加网线数为150lpi、质量因子为2.0、放大倍数8倍,则扫描分辨率为:150×2.0×8 =2400dpi。
图1-38 参数设置框
图1-39 图像类型选项
图1-40 分辨率设置选项
(3)缩放倍率
图像大小的确定主要根据最终图像大小来定,它可以用尺寸来表达,也可以用倍数来表达,如图1-41所示。审稿时要核对原稿的缩放倍率。如果横纵向比例不等,则应该在不影响原稿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画面的取舍。例如,原稿尺寸为8cm×16cm,要求复制尺寸为24cm×30cm,通过计算知道,纵向缩放倍率为3,横向缩放倍率为1.875,两者比例不等,这应以原稿的纵向缩放倍率为准。
(4)图像调整
图像调整参数设置包括黑白点、色调、亮度/对比度、色彩修正、滤镜、去网等参数的设置,如图1-42所示。
图1-41 缩放倍率设置选项
图1-42 图像调整参数选项
① 黑白点的调节。
原稿黑白场的调节相当重要,它不仅对画面的两端起到了控制作用,而且关系到中间调的反差。根据不同类型的原稿,扫描时应采用不同的参数进行扫描,如图1-43所示。
对黑场进行调节时,把黑色处滑块往右移动,图像将变暗,影响最大的是暗调和中间调,如图1-44所示。
图1-43 黑白点设置选项
图1-44 黑场设置选项
对白场进行调节时,把白色滑块往左移动,图像将变亮,影响最大的是高调和中间调,如图1-45所示。
直方图展现的是原稿的R、G、B各色的层次分布,如图1-46所示,灰度值为235(数值范围:0~255)的像素数为1565个,占总像素数的79.02%。
图1-45 白场设置选项
图1-46 直方图
直方图还可查看单色通道的统计结果,如图1-4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图像的单色层次分布,原稿暗调中蓝色像素数值较多,而亮调部分红色像素值较多。
图1-47 单色通道的统计
② 色调曲线的调节。
如图1-48所示,色调曲线对话框中给出的是默认的层次曲线。其中,水平轴代表的是调整之前图像的阶调值,垂直轴代表的是调整后图像的阶调值。对话框刚打开时显示的是主通道的层次曲线,单击“主通道”按钮也可单独调整颜色通道的曲线。
常用的色调曲线有4条,如图1-49所示。
图1-48 色调曲线选项
图1-49 常用的四条色调曲线
③ 亮度和对比度调节。
如图1-50所示,对原稿的亮度及反差进行调节。如原稿正常,可以不作改动,否则可作相应变化。若原稿图像整体偏亮,可以降低亮度,太暗则增加亮度。原稿图像反差小,则可提高对比度,以拉开扫描图像的反差。
图1-50 亮度和对比度调节选项
扫描正常的原稿,确定图像清晰、图像阶调层次完全即可,此时基本上不需要在设置对话框中对亮调和暗调进行调整。但是若遇到偏暗且暗调层次较丰富的原稿,可把亮度调高些或暗调调亮些,确保暗调层次不并级和压缩。对亮调层次丰富的原稿,可考虑适当降低亮度,确保亮调层次不丢失。
④ 色彩修正。
通常颜色校正都是放在扫描后对图像进行处理,而一些高端品牌扫描仪在扫描过程中就具有颜色校正的功能。因此,在扫描之前,可利用扫描软件校正原稿图像颜色。当色环上的小圆圈居中时,没有颜色校正。如果小圆圈朝某一方向移动,图像就会向另一个方向偏移,这样就可用来纠正原稿色彩的色偏。调节时如原稿偏某色,应把小圆圈朝它的补色方向移动,即朝以中心为圆点对称的方向移动。如原稿偏绿色,应朝品红色区域移动;如原稿偏蓝色,应朝黄色区域移动,这样即可完成调节,如图1-51所示。
图1-51 色彩修正调节
⑤ 滤波处理。
滤波处理有很多选择,除虚光蒙版(USM)这一项较为常用外,其他选项一般不用。USM指对图像进行细微层次调节,使图像的细节更清楚,如图1-52所示。
在进行USM调节时,有数量、半径、阈值3个控制量,通过调节3个参数的大小来获得图像的清晰明显效果,如图1-53所示。
⑥ 去网。
对于印刷品原稿,如果未选择去网选项而直接进行扫描,由于光学干涉,扫描后会产生很粗的网纹,使图像不细腻。去网选项包括无、报纸(85lpi)、杂志(150lpi)、精美杂志(175lpi)4种选择,如图1-54所示,所以应在扫描前对印刷原稿进行去网处理。印刷原稿去网前后比较效果如图1-55所示。
图1-52 滤波处理选项
图1-53 USM处理
图1-54 去网选项
图1-55 去网前后比较
5.正式扫描
扫描是图像处理的基础,由于预扫后图像分辨率不高,屏幕上很难看得十分清楚,建议颜色纠正一般在扫描后进行。如果在扫描图像时致使细节丢失、层次并级,那么在图像调节时,就很难恢复原稿需要的细节和层次。所以,一般的准则是把图像的各阶调层次完整地输入到计算机中。另外,在图像的清晰度方面,应使扫描清晰度处于最佳状态。然后选准位置,即可正式扫描。
图1-56 扫描对话框
(1)扫描对话框
执行扫描前,必须在扫描对话框中输入扫描文件名、指定文件格式、指定存储的目标文件夹,如图1-56所示。
(2)文件格式
由于是在图像处理软件中观看扫描得到的图像,因此指定的文件格式应该与图像处理软件支持的格式相一致。
案例练习
☆ 使用平面扫描仪扫描偏色原稿、印刷品原稿,并能通过扫描软件纠正偏色和实现去网。
任务二 人物类原稿调整
实训指导
以人物面部肤色为主体的原稿一直是图像调整中最难处理的,调整要考虑很多的因素,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着原稿质量。不仅要了解摄影技术中拍摄用光产生的效果,还要了解面部肤色有明显的特征(年龄、面部各部位)、鲜明的色彩、丰富的层次和细腻的质感。人物肤色稍微出现一些问题,都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引发视觉不愉快的感觉。例如,原稿色调比较灰暗,不够丰富,如图1-57所示。
图1-57 原稿色调比较灰暗,不够丰富
一、人物类原稿的特点
人物类原稿是复制图像中最难的,主要是由于人物的肤色属于记忆色,人眼对这些颜色比较敏感,稍有偏色就会感觉到。因此在复制时要掌握好各部位光照的特点,既要复制出各部位的层次,又要使肤色细腻而不能过分强调。
二、人物类原稿复制的一般规律
1.掌握好肤色的基本色调
要调整人物的肤色,应先根据性别、年龄特征掌握肤色的基本色调,真实的基本色调才符合印象色的要求,真实地再现各种人物的特征。婴儿皮肤娇嫩,调整时应以白嫩红润为基调,如图1-58所示。少女的肤色细嫩柔和,调整时则应以白皙红润的肉色为基调,如图1-59所示。而老年人肤色黝黑,为了使色调浓重,应以古铜色为基调,如图1-60所示。
图1-58 婴儿皮肤
图1-59 少女皮肤
图1-60 老年人皮肤
2.还原摄影技术中的拍摄用光
人物摄影时,都十分讲究摄影用光,可分为顺光照、逆光照和侧逆光照三类,这三类用光把面部分成了三大面,即受光面(亮调面)、中间调面和暗调面。这三类人物原稿复制的规律如下。
(1)顺光照人物原稿
顺光照即主光从照相机方向投向被摄者,所拍摄得到人物原稿整体受光较为均匀,影调较明显,没有明显的阴影和投影。在顺光条件下,人物面部的立体感主要由面部自身的起伏转折表现出来,凸起部位较亮,侧后部位稍暗。
在修复顺光照人物原稿时,白场定标应选在人物面部最明亮的浅肤色部位,Y版网点小于M版2%~3%,青版为最细的网点,可设置为零。
如图1-61所示,这张原稿是顺光照拍摄的,但是由于曝光过度,整个人物脸部白色区域过大,丢失了高光部分的细节层次。经过在Photoshop的处理之后,人物脸部层次恢复,肤色也显得更加自然,如图1-62所示。
图1-61 处理前缺乏高光层次
图1-62 处理后肤色自然、细腻
(2)逆光照人物原稿
逆光照指拍摄人物的背后有光源或背景比较明亮时所得到的拍摄原稿。在逆光的时候,与背景的亮度相比,被拍摄的人物就会显得比较暗,容易形成阴影,背光太强还会造成主体程度较强烈的曝光不足。在修复逆光人物原稿时,应提高暗调和中间调的阶调曲线,加强暗调及中间调层次。
如图1-63所示,这张原稿是逆光拍摄的,人物显得比较暗,层次感不强。经过在Photoshop的处理之后,人物黯淡的感觉消失了,也显得更有层次,如图1-64所示。
图1-63 调整前脸部肤色较暗
图1-64 调整后脸部肤色阴影消失
(3)侧逆光人物原稿
照明光线来自照相机的斜前方,与镜头光轴构成120°~150°夹角,这种光称为侧逆光。拍摄人物时,采用侧逆光照明,被拍摄的人物面部和身体的受光面只占小部分,阴影面占大部分,所以影调显得比较沉重。在拍摄时,要根据侧逆光的用途,避免人物脸部大面积过暗。
在修复侧逆光人物原稿时,由于原稿面部的大部分区域都处于中间调范围,在调整时应将Y、M两色版的网点控制在50%以下。
如图1-65所示,这张原稿是侧逆光拍摄的,但是人物脸部大面积较暗。经过在Photoshop的处理之后,人物脸部由于侧逆光而造成的面部阴暗消失了,如图1-66所示。
图1-65 调整前缺乏光照效果
图1-66 调整后呈现正确的光照效果
3.掌握人物面部各部位的色彩规律
人物面部肤色不是简单的不同深浅的肉色变化,而是统一中又有色彩的变化,特别要掌握面部色彩的变化。
(1)鼻梁和鼻尖
鼻梁和鼻尖是面部颜色最浅的部位,是面部的精神所在。在这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