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职业技术 > 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王前,王建中等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01

书籍编号:30484621

ISBN:978711720500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77685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职业技术

全书内容:

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编委名单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前 南方医科大学

王 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成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王传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建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培昌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邓安梅 上海长海医院

刘忠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孙自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李 山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 莉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 智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杨红英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辛晓敏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 鸣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陈 瑜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欧启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府伟灵 西南医院

郑 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屈晨雪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胡志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胡晓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段 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段朝晖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姜晓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续 薇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鲁辛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编写秘书 张继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出版说明

为深入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满足全国各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司领导和支持下,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教材评审委员会组织编写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套教材的编写原则是:①坚持“三个对接”:与5年制的院校教育对接,与执业医师考试对接,与专科医师的准入和培训对接;②强调“三个转化”:在院校教育强调“三基”的基础上,本阶段强调把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基本知识转化为临床思维、基本技能转化为临床能力;③强化“三个临床”: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④提高“四种能力”: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教学与科研的能力;⑤培养“三种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综合素质;⑥实现“三医目标”:医病、医身、医心。不仅要诊治单个疾病,而且要关注患者整体,更要关爱患者心理。

本套教材强调“规范化”和“普适性”,实现培训过程与内容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化。其中临床流程、思维与诊治均按照各学科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及编写专家组一致认可的诊疗规范进行编写。在编写过程中不断地征集带教老师和学员意见并不断完善,实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本套教材的编写模式不同于本科院校教材的传统模式,注重体现PBL和CBL的教学方法,符合毕业后教育特点,并为下一阶段专科医师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套教材共47种。根据新近印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文件要求,分为临床学科(42种)、医学人文(5种)两类。本套教材充分考虑各学科内亚专科的培训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培训要求。

本套教材是在全面实施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要的临床医师队伍的背景下组织编写的,希望全国广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在使用过程中提供宝贵意见。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教材目录

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教材评审委员会名单


总 顾 问 赵玉沛 沈晓明 王德炳 刘德培 吴孟超


      刘允怡 陈灏珠 钟南山 杨宝峰

顾   问(按姓氏笔画排序)

冯友梅 武汉大学

吕兆丰 首都医科大学

闫剑群 西安交通大学

步 宏 四川大学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

汪建平 中山大学

郑树森 浙江大学医学院

赵 群 中国医科大学

柯 杨 北京大学

桂永浩 复旦大学

陶立坚 中南大学

黄 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雷 寒 重庆医科大学

腾皋军 东南大学医学院

瞿 佳 温州医科大学

主 任 委 员 王 辰 陈贤义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晓松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万学红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王 虹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继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李 青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杜 贤 人民卫生出版社

邵 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陈 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陈旻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林建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唐安洲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郭启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高海青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阎作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凯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毛 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王 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王以朋 北京协和医院

王共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占伊扬 江苏省人民医院

申昆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伍伟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 彬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刘建国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刘青光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朱晒红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汤宝鹏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许 迅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吴一龙 广东省人民医院

张东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成普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张学文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李占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李海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沈 晔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狄 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邱海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陈 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陈卫昌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昕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教育司

周玉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罗天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胡娅莉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费广鹤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赵龙凤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赵增仁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唐北沙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徐剑铖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

贾建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贾明艳 北京医学教育协会

高 亚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

高 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高长青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诸葛启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龚启勇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董 蒨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谢苗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主编简介


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王前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组长,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王前教授带领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科获得了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特色专业、原卫生部首批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创建了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提出“一个中心,五个环节”的医学检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粤桂琼”“粤港澳”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等知名学术交流平台,为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国家重点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国家级教材及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省部级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

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王建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检验科主任医师、教授、学术主任,美国Virginia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医教研工作,专长为临床血液学检验诊断与流式细胞分析,尤其是在血液肿瘤、血小板病的检验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长期从事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的实验诊断学和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的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最早在中国开展医学检验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并主编了北京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检验诊断学培训细则,主编教育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实验诊断学》第1、2、3版,主编卫生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材《临床血液学检验》第4、5版,主编《现代血细胞学图谱》《临床流式细胞分析》等多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作者),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委员及多个中华临床医学专业学会委员、专家组成员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多个核心期刊编委。

副主编简介


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检验医学专科中心主任、全军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参编教材和专著2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余篇,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申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

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李莉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实验诊断教研室主任。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上海免疫学会免疫技术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微免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从事教学工作21年。培养研究生30余名、规范化培训医师10名。承担科研课题25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20篇,副主编和参编专著10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上海市优秀发明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五洲女子科技奖。

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续薇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白求恩医学部实验诊断学系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医院管理协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委员等。长期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和实验诊断学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液病与肿瘤分子诊断。多次承担并完成省部级科研、医疗、教学相关研究课题,发表SCI、EI、核心期刊收录论文多篇,多次获科技、医疗及教学成果奖。

临床检验医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欧启水

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医学检验系主任、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福建省医学会检验学会主任委员。从事教学工作24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SCI收录15篇。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10余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前 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临床检验医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历时近两年的辛勤劳作,终于面世了。

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临床医学实用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我们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总则与细则”的要求,成立了编委会。在整个编写过程中,为什么样的读者群服务?编写出一本什么样的实用教材?一直是萦绕在编者心中和存在于编委会讨论之中的两个不变话题。

毋庸置疑,具备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将获得执业医师资格,且在检验科临床实验室工作的准检验医师们是我们服务的主群体;除此之外,我们还想为参加其他临床专业学科,特别是内科各相关专业学科培训的住院医师们,提供一本了解相关疾病实验室诊断、项目的意义与应用及临床诊断或鉴别诊断过程的参考书籍;当然,这本教材也适合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和检验技师参考学习。

本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完全突破以往传统本科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模式,立足于住院医师在培训阶段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诊疗工作,遵循临床诊疗流程,从临床典型病例出发,着重于临床实验诊断,对临床常用检验项目进行分析介绍,体现临床思维和诊疗决策,以期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临床检验医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以“专题+问题”的模式进行编写,主要介绍医学检验学科新进展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概况,该篇内容既可以供学生自学参考,也可由老师以讲座形式穿插于不同培训阶段实施;第二篇依托典型临床病例,以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为主线,糅合相关问题和知识点,充分体现临床诊疗思维,强调实验室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以期在培训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病历和真实患者的整体概念,有利于他们在以后与临床沟通工作中明确自己检验医师的身份和职责;第三篇以检验报告单为切入点,着重介绍检验项目的方法和技术,适时形成检验诊断报告,使拥有临床医学背景的培训学生了解检验技术,熟悉临床检验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融入检验科大家庭中,具备签发检验报告的能力和资质。常见临床疾病实验诊断项目变化规律及机制分析和常见疾病实验诊断思维流程导图是本教材的两大特色与亮点。

《临床检验医学》的成书出版要衷心感谢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和编者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被引用的各种参考文献的作者,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基石,也要感谢各位编者的大力支持与精诚合作,使本教材得以保质保量地如期问世。

本教材的编者来自全国26所高等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均是我国医学检验学界的知名专家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经验,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辛勤敬业的工作是编好教材的重要保证。但由于编写模式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教材,难度较大且时间仓促,再加上编者水平有限,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和专家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使之不断完善。

王前 王建中


2015年8月

第一篇 临床实验室与检验医师


第一章 临床实验室与质量管理

随着检验医学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临床实验室被赋予了新的诠释,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体现了临床实验室在诊断、管理、预防、治疗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保证检验质量(检测报告的准确、及时、可靠)是临床实验室建设的核心,保证检测质量需要管理者控制和规范影响检测全过程的各项要素,以系统学的概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协调与优化各种质量活动的有效开展,保证检测结果始终保持可靠。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

临床实验室(clinical laboratory)也称为医学实验室(medical laboratory),其含义主要有两个来源。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 1988,CLIA 88),给临床实验室定义如下,“临床实验室是指以诊断、预防或者治疗人类任何疾病和损伤,或者以评价人类健康为目的,而对人体的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血清学、化学、血液免疫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检查或其他检查的机构。这些检查也包括确定、测量或者用其他方法来叙述在机体是否存在不同物质或者有机体。仅仅收集和(或)准备标本,或者提供邮寄服务,但不进行检验的机构不能认为是临床实验室”。

201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在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发布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medical laboratories-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即ISO 15189:201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将该文件等同转化为CNAS-CL02:2012,将临床实验室定义如下:“临床实验室是以提供人类疾病诊断、管理、预防和治疗或健康评估的相关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遗传学或其他检验的实验室,该类实验室也可提供涵盖其各方面活动的咨询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进一步的适当检查的建议。”ISO 15189:2012/CNASCL02:2012将检验结果的解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以及检验项目的咨询服务都归为临床实验室的业务范围,提示临床实验室已经不应只是收标本、做检验、发报告的单纯技术工科室,而应该作为为疾病诊疗提供实验室诊断信息的诊断科室,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医疗活动中。

第二节 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认可体系

质量是临床检验的生命线,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实验室数据,合理分析实验室数据并正确有效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满足临床诊疗需求,最终得到临床和患者的信赖与认可,始终是临床实验室建设的核心问题。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监控,控制范围应涉及标本检验的全过程,即以体系的概念去分析、研究质量形成中各项要素间互相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问题1】临床实验室每天检测大量标本,如何保证其结果准确可靠?

知识点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体系是指对临床检验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按照系统学原理建立起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认真分析、研究体系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使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从临床医师开出检验申请开始到实验室完成试验检测,以及审核发出报告和结果的解释咨询等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质是过程控制,所谓过程控制就是利用系统学原理分析每一试验的全过程,找出影响试验结果的环节和要素,制订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一个完整的临床实验室检验过程一般包含多个横向(直接)过程:医生正确选择项目——开出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护士采取标本——标本运送人员送标本——实验室接收与处理标本——分析测定标本——核实与确认检验结果——发出检验报告——临床反馈信息——正确应用报告诊疗。依据标本横向流程,可以将检验过程划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检验三个阶段,相应地其过程控制也可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问题2】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都有哪些?检验结果出现偏差是否都是实验室的问题?

临床实验室检验过程也会涉及多个纵向(间接)过程,这些纵向过程主要包括:①临床医生应掌握每项检验项目的实验诊断原理和临床意义,不断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以便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病史准确地选择项目用于诊断和治疗,并及时地了解实验诊断项目和方法的最新进展及临床意义;②护士应熟悉每项实验对标本的要求,了解在患者服用哪些药物或处于哪些病理生理状态下采集标本,可能影响标本的检测结果;③标本运送人员应熟悉标本运送时需要什么条件以及如何保证这些条件;④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进行仪器设备校准维护、试验方法选择和评价、试剂质量监控、检验质量控制、结果的审核和解释等实验室检测和质量保证工作。

因此,临床医生、护士、标本运送人员、实验室工作者以及受检者本人对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都具有重要影响,任何环节的疏漏或不规范都将导致最后检验结果的误差而不能真实反映患者实际状态。

思路1:分析前检验的影响因素

(1)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或项目组合:近年来,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领域中迅速兴起,要求临床医师熟悉检验项目的诊断性能和临床价值,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其组合,合理地利用实验室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浪费。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的基本原则是熟悉检验项目的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1)有效性:即检验项目的诊断价值。临床医生应熟悉常用诊断性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似然比等诊断性能指标,并能较准确估算疾病验后概率。在进行疾病普查时,应选择敏感度较高的检验项目,筛查出的可疑者应进一步检查;当需确诊某疾病时,应选择特异度较高或阳性似然比较高的检验项目。

2)时效性:临床医师应熟悉检验项目随疾病发生发展而相应变化的生物学规律,依据病情发展变化恰当地选择标本采集时机,并结合诊断性试验的性能特点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或项目组合。

举 例

心肌标志物检验的时机

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通常采用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项实验。Myo达到峰值时间多在发病的6~9小时,而cTnI和CK-MB则多在发病的12~24小时达到峰值。有的医生在患者胸痛发病6小时内申请检验cTnI和CK-MB项目,不但会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还可能造成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合而导致误诊。

3)经济性:临床医师还应关注检验项目的经济-效益关系,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在保证及早确诊或向临床提供有效诊断信息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费用较低的检验项目,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如乙肝病毒感染普查时,可以选择较为经济的乙肝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作为筛查试验;在进行确诊或疗效监测时,可选择成本较高、特异性较好的化学发光法进行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乙肝病毒拷贝数进行定量分析。需要指出的是,“经济性”应从成本/效益总体分析,综合考虑,不应只考虑单一检验项目收费。如某一检验项目有确诊价值,即使收费较高,但能迅速确诊就减少了其他诊疗费用。

(2)患者准备:患者情况和状态对其生理指标有重要影响,一些非疾病的分析前因素,如生理性变异、生活习性以及临床用药对检验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医师和护士应了解患者状况对检验结果的可能影响,将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要求患者配合并正确采集各类检验标本,避免非疾病因素干扰,保证所采标本能真实客观反映患者疾病状况。特别是在检验结果与临床疾病病情不符合的情况下,应注意排查患者生理性变异、生活习性或临床用药等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可能影响,正确分析和利用检验信息,为临床诊疗服务。

1)生理性变异: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理性变异包括情绪、生物钟周期、年龄、性别、种族、月经周期、妊娠、季节、海拔高度等。

2)生活习惯:不同的生活习惯都可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为消除影响,患者必须在采样前做相应的准备。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生活习惯包括饮食、饥饿、运动、吸烟、饮酒、喝茶或咖啡、吸毒等。

举 例

尿液标本采集

尿常规检测的分析前影响因素非常多,维生素C可引起尿液葡萄糖、尿胆红素、尿亚硝酸盐试带法检测产生假阴性结果,而留尿容器污染氧化剂又可以使尿糖试带法产生假阳性结果。因而对于不同标本的采集必须做好患者采集前的指导工作,避免分析前因素(如服药、饮食、运动等)对结果产生干扰。

3)药物:当某些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以药物原型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并可通过化学效应、物理效应以及生物效应引起干扰。无论以哪一种效应导致错误的检验结果,都会造成对临床诊断的干扰,影响医疗质量。

(3)标本采集:检验标本的采集主要由护士进行,其中血标本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标本,护士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是影响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常见原因。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严格查对制度:在采血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如姓名、科室、床号、ID号等内容,如不符合,严禁采集标本。同时还需在采集容器上标注好患者的各项信息,避免出现张冠李戴或冒用患者信息进行检验的现象。

2)正确选择采血试管:不同类型的采血管,其抗凝剂或其他添加剂可能是患者血中生理物质的类似物或与生理物质发生反应干扰测定,不同的抗凝剂可能影响各种血细胞的形态,或干扰检验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要求选择抗凝剂,且不同试管间的血液不能混用。

举 例

血液标本采集

某患者同时检测血钾和血常规,血钾结果12.9mmol/L,和临床医生联系后确认患者并无高血钾症状,也没有输注含钾液体,标本为30分钟前采集,也不存在放置时间过长的问题。经与采血护士沟通后得知由于患者较难抽血,血钾检测标本的抽血量太少,护士体谅患者,不想让患者再扎一针,于是从血常规试管中给血钾检测试管倒入部分血液。结果血常规试管中抗凝剂EDTA-K2中的钾离子严重干扰了血钾检测,造成了假性高钾的现象。重新抽血复查后血钾浓度为4.0mmol/L。

3)标本采集后混匀:抗凝标本采集后需立即轻轻颠倒混匀6~8次,保证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但要避免剧烈振荡。常见的混匀方面的错误有:混匀次数不足、未立即混匀、未充分混匀、用力过大导致细胞破坏等。混匀不当容易导致抗凝标本中出现凝块或小的纤维蛋白丝,或引起血小板聚集;剧烈振荡易导致标本溶血或细胞破坏。

举 例

血常规标本采集

患者男,25岁。血常规检测,Plt 53×10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