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闫宏印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01
书籍编号:30484815
ISBN:978712128906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58162
版次:2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版权信息
书名: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2版)
作者:闫宏印
ISBN:9787121289064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80X86系列计算机为背景,从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应用的角度出发,将多门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核心内容融合到一起,全面、系统、深入地讲述计算机的硬件技术基础。本书不追求计算机硬件内部的设计细节,突出实用性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书共10章,首先介绍计算机的运算基础和计算机中使用的主要数字逻辑部件,然后进一步讨论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CPU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力求反映当前计算机硬件的最新技术。
本书内容新颖、丰富,深入浅出、易教易学,可作为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电子技术、通信、机械等专业计算机硬件技术相关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适合需要学习和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自学。
前 言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得非常快,旧的硬件技术不断被淘汰,而新的硬件技术不断出现,教材也要适应这种变化。本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根据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最新发展,对一些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增删;根据第一版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使用教材的老师、同学的意见,对一些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改写。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专业特色是以软件开发为主,这就决定了软件工程专业没有更多的时间、也没有必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学科中所有的硬件技术系列课程的内容。但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最新发展,有益于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我们组织多年从事计算机硬件技术系列课程教学的教师,将多门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核心内容融合到一起,编写了本教材。本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软件工程及相近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读者自学的需要,力求概念清晰、准确,内容新颖、易教易学;不追求计算机硬件内部的设计细节,而强调实用性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硬件概念知识讲起,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可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
全书共10章,内容涉及计算机学科硬件核心课程中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等课程的内容,反映了计算机硬件的最新技术,符合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教学要求。
第1章讲述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性能指标,使读者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一个清晰的总体认识。第2章介绍计算机运算基础,讲述计算机中的定点数据和浮点数据表示,以及实现各种运算的原理。第3章介绍数字逻辑基础,讲述计算机中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第4章以典型CPU为例,讲述CPU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CPU设计中使用的新技术。第5章以80X86指令系统为背景,讲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第6章介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讲述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第7章讲述计算机的高速缓存、主存、外存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层次结构存储系统的方法。第8章介绍计算机总线技术和常用的标准总线。第9章介绍计算机的中断技术和输入/输出接口。第10章介绍计算机的常用外部设备。
本书第1章由郭晓红编写,第2章由张兴忠编写,第3、7、8章由闫宏印编写,第4章由武淑红编写,第5、6章由赵涓涓编写,第9章由廖丽娟编写,第10章由林福平编写,全书由闫宏印策划、修改、统稿。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领导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也得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刘瑀老师和多位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外,敬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不胜感激。
编 者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以前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章将首先回顾计算机的发展,然后扼要地讲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最后给出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1 计算机发展概述
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只有70多年的时间,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过了任何一门科学,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
1.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几千年以来,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计算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无论是在原始社会,还是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计算都是必不可少的。最初,人类使用小石块、小木棍和手指计算。后来,发展到使用纸和笔、算盘及机械计算机进行计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上需要大量计算炮弹弹道轨迹,迫切要求一种新的高速计算工具能够完成这项任务。为此,美国集中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当时已普遍使用的电子管元件,于1946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这台计算机由18000多个电子管和其他电气元件组成,重量超过30吨,占地170多平方米,每小时耗电150多度,是一个庞然大物。尽管它每秒仅能完成5000次加减运算,但和以往的计算工具相比,计算速度提高了成千上万倍,大大加快了弹道轨迹的计算速度,减轻了计算工作人员的负担。更重要的是,第一台计算机的出现,实现了人类计算工具的历史性变革,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也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已不再是电子管元件、晶体管元件,而是集成了数以亿计电子元件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从最初的每秒几千次提高到每秒亿亿次,计算机的应用也从最初的科学计算发展到自动控制、数据处理、辅助设计、人工智能等许多领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微型计算机,由于其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等优点,使计算机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又使计算机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让整个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我国计算机的研究与应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几十年来,我国的计算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纯的科学研究到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设计、制造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和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1.1.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初,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控制器和运算器可以集成到一块称为CPU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芯片上。以CPU为核心,再加上存储器芯片及输入/输出设备,构成了性价比十分优越的微型计算机,对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规模不断增大,运算速度不断加快,原来在大型计算机上采用的技术开始在微型计算机上使用,使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十分迅速。当前微型计算机已成为销售额最大的一类计算机,广泛使用的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都属于微型计算机。
美国的Intel公司是世界上主要的微处理器芯片生产厂家,从其生产的CPU可以看出,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1—1973年):微型计算机的功能还比较简单,采用字长为4位的Intel 4004和字长8位的Intel 8008 微处理器芯片,仅用于家用电器及简单的控制。
第二阶段(1974—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得到了提高,采用字长为8位的微处理器芯片,如采用Intel 8080/8085 CPU构成的微型计算机,已开始配置操作系统,可以使用高级语言编程,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第三阶段(1978—1984年):微型计算机采用字长为16位的微处理器芯片,如采用Intel 8086/80286 CPU构成的IBM PC/XT和IBM PC/AT微型计算机,功能进一步加强,存储器容量达到1MB以上,软件配置比较丰富,能够处理汉字,开始进入办公室和家庭,又称为个人计算机、桌面计算机或电脑。
第四阶段(1985—1992年):微型计算机采用字长为32位的微处理器芯片,如采用Intel 80386/80486 CPU构成的个人计算机,开始使用高速缓存技术,硬件实现浮点运算,软件配置更加丰富,已经能够实现多用户和多任务作业,其功能超过了以前的小型计算机。
第五阶段(1993—2005年):微型计算机仍采用字长为32位的微处理器芯片,但微处理器芯片内广泛采用流水线、超标量、多级高速缓存、分支预测和指令动态执行等新技术。如采用Intel Pentium系列CPU芯片构成的个人计算机,功能强大、速度快,可以和20世纪80年代初的巨型计算机相比。个人计算机配置的软件也更加丰富,开始广泛使用基于图形界面的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户使用计算机变得非常容易。
第六阶段(2006年至今):微型计算机大多采用字长为64位的微处理器芯片,性能更加优越,普遍采用多核、智能高速缓存和增强的多媒体技术。如Intel Core系列CPU就有双核、四核、六核和八核结构,可在不提高主频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运算速度,许多CPU还可将存储控制、图形处理等功能集成到CPU中。
1.1.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方兴未艾,功能更强、速度更快的超级计算机不断出现,计算机的应用更加深入、广泛,计算机的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算速度更快的计算机
为满足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研制运算速度更快的计算机一直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2013年研制成功的天河二号计算机,运算速度峰值达到5.49亿亿次/秒,持续运算速度达到了3.39亿亿次/秒。2016年研制成功的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运算速度峰值达到12.5亿亿次/秒,持续运算速度也达到了9.3亿亿次/秒,天河二号计算机和太湖之光计算机,使我国自己研制的计算机连续5年运算速度位于世界第一。2018年,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美国的Summit超级计算机,其运算速度峰值达到20亿亿次/秒,持续运算速度达到了14.35亿亿次/秒。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改进,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新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对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影响更大。如在计算机设计中采用并行性技术,将几万甚至几十万块微处理器用专用网络连接到一起作为一台超级计算机使用,获得了极快的运算速度。
2.体积更小的计算机
和超级计算机相比,嵌入式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的又一个方向。嵌入式计算机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计算机将CPU、存储器和I/O接口等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很小的体积、重量和功耗,可以嵌入到各种产品中,如汽车、手机、电视、相机、机器人和各种智能仪器及家电产品,使这些产品具有智能。
3.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强大的计算机
计算机从早期单一的计算功能发展到现在具有计算、控制、数据处理、辅助设计、人工智能等多种功能,处理的数据也从简单的数值型数据和字符型数据发展到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数据,今后的发展趋势必将是对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功能更将强大。
4.适合网络化应用的计算机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诞生的计算机网络,使计算机的应用进入“网络计算”时代。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相同的或不同的计算机连接到一起,实现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还出现了云计算、云存储等一系列新的计算机研究领域。因此,计算机(无论是超级计算机,还是嵌入式计算机)的发展,一定要适应网络的发展,留有网络接口,对计算机连入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5.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让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可以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推理、学习、思考和规划。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在机器人、图像识别、专家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案例是Google公司的围棋机器人AlphaGo,它在2017年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
计算机的发展还有许多研究方向,如存储和处理量子信息、运行量子算法的量子计算机,采用光学元件、超导元件、分子元件等构成的新型计算机。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对许多人来说,计算机的概念并不陌生,但计算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装置,能够说明白的人就不多了。简单地说,计算机是一种由电子线路组成的、可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机器。确切地讲,计算机是一种可编程的功能部件,通常由一个或几个相连的数据处理装置和外围设备组成,在内部存储程序的控制下工作,可完成大量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而在运行过程中,一般无须人工干预。
无论是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还是价格低廉的个人计算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都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如图1-1所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设备实体,即实际的物理装置,软件是计算机使用的各种程序和数据文件的总称。
图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2.1 计算机的硬件
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CPU、主存、外存、输入/输出设备、总线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CPU和主存合在一起称为主机。此外,计算机的硬件还有主板、电源、机箱、风扇等辅助设备。
1.CPU
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简称,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早期的CPU是由许多分立元件构成的,在现代计算机中,将传统CPU包含的控制器部件、运算器部件、寄存器阵列等部件集成在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所以CPU也称为CPU芯片或微处理器芯片。但要注意CPU和微处理器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CPU是可以执行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的微处理器芯片,具有较强的功能,在一台个人计算机中一般只有一个CPU,而可以有多个微处理器芯片,微处理器芯片所在部件不同,功能也不同,如在键盘、显卡、打印机和磁盘存储器上都有微处理器芯片。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阵列几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部件,其核心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ALU(Arithmetic Logical Unit)。运算器有两个输入端,可以接收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在一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能有选择地完成各种算术或逻辑运算,最后将结果通过输出端送出。
控制器(Control Unit,CU)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根据程序中指令的要求,指挥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如运算器的运算操作、存储器的存取操作、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的。简单地讲,控制器的功能就是决定计算机在什么时间根据什么条件做什么事情。控制器的组成比其他部件更复杂,主要有对指令进行分析、解释的部件,产生时序信号的部件,产生操作控制信号的部件。控制器产生的控制信号可以用逻辑电路产生,也可以用微程序的方法产生。
寄存器阵列由一组通用寄存器和专用寄存器组成,这些寄存器也可分别划归为运算器和控制器。通用寄存器用来存放操作数、地址指针和运算结果等数据信息,可以有几十个到几百个。专用寄存器主要有:存放当前执行指令的指令寄存器IR、存放下条指令地址的程序计数器PC、存放CPU工作方式和运算结果状态的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也叫标志寄存器)、存放访问主存单元地址的主存地址寄存器MAR和存放写入或读出主存数据的主存数据寄存器MDR。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在CPU芯片上还集成了浮点运算、高速缓存、图形处理、存储管理等部件,其功能越来越强大。
CPU作为计算机中执行程序的部件,其性能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大,具有不同CPU的计算机系统,将具有不同的指令系统,因而也将支持不同的软件系统。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公司可以设计和生产CPU芯片,Intel公司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最大,影响也最大,其余还有AMD、IBM和ARM等公司。我国于2002年成功研制出CPU芯片,有龙芯、飞腾、申威等系列CPU,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龙芯3B CPU字长64位,具有9级流水线、8核结构,可用来设计通用计算机;申威26010 CPU字长64位,具有260核,被用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中。
2.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简称主存,也称内存,是可以被CPU直接访问的一种存储器,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主存由一组存储器芯片构成,芯片内主要集成了存储体电路、地址译码电路、读/写电路和控制电路。
存储体电路是主存的核心部件,是信息存储单元的集合体。每个存储单元又由若干基本存储元电路组成,每个基本存储元电路具有两种稳定的状态,可以用来表示二进制数的0和1。由于每个存储体都是由几百万、几千万个存储单元组成的,为了存取方便,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即存储单元地址,CPU可以按照这个唯一的地址去访问这个存储单元。存储器中的程序和数据都是以二进制数表示的,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放一条指令或一个数据(也可能占据几个存储单元),海量存储单元构成的存储器能存放很大的程序和众多的数据就不足为奇了。
地址译码电路的功能是选择要进行读/写操作的存储单元。从CPU送出的地址码经地址总线进入译码器电路,译码器电路的输出可选中存储体中唯一的一个存储单元。地址码的位数和可选择的存储单元的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N=2n
式中,n为地址码位数,N为存储单元总数。如20位地址码可寻址的存储单元总数为
N=220=1048576
反过来,要寻址N个存储单元,需要的地址码位数为log2N(注意,地址码的位数必须是整数,若计算出来的不是整数,要向上取整)。
读/写电路的功能是根据CPU送来的控制信号,决定对指定存储单元进行读操作还是写操作。若是写入信号,则将数据总线上的数据写入指定存储单元;若是读出信号,则将指定存储单元中的信息取出,送到数据总线。写操作要改变存储单元中原有的信息,读操作不改变存储单元中原有的信息。
控制电路的功能是根据控制总线送来的控制信号,对存储器的各部件进行控制。如启动译码电路和读/写电路、对存储器的内容进行刷新等。
3.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简称外存)也叫辅助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有输入/输出和存储的双重功能,既是一种外部设备,又是一种存储设备。外存和主存相比,具有容量大、价格低的优点,可用来弥补主存容量的不足,用来存放当前暂时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外存中的信息在断电后不会丢失,能长期、可靠地保存,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存储设备。由于外存的存取速度比主存慢几个数量级,CPU不能直接访问外存存取程序和数据,外存只能和主存直接交换信息。当要运行外存中的程序和数据时,必须先将其调入主存才行。外存储器主要有磁盘、U盘、磁带、光盘等,其中硬磁盘存储器使用最为广泛,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外存设备。
4.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Input Device)和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简称I/O设备,是计算机和外界相互联系的桥梁,用来完成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如输入设备可将外界的图形、声音、数字、文字和编制的程序输入到计算机里,而输出设备可将计算机内存储和处理过的信息以文字、表格、图形、声音等形式输出。I/O设备的种类很多,涉及的学科非常广,在计算机系统中主要配置的输入/输出设备有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此外还有触摸屏、扫描仪、绘图仪、用于声音输入/输出的音频设备、用于图像输入/输出的视频设备等。
5.总线和输入/输出接口
总线和输入/输出接口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连接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由于总线和一些输入/输出接口就制作在主板上,所以总线、输入/输出接口和主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总线是一组连接计算机多个部件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连接在总线上的各个部件可以分时地发送与接收信息。总线除需要一组传输线外,还需要总线控制部件,负责总线的管理。在计算机系统中一般有多组总线,如连接CPU和主存的高速总线,连接一般外设的I/O总线,连接其他计算机系统的通信总线。
输入/输出接口简称I/O接口,是连接主机和外设之间的控制逻辑部件,它具有数据缓冲、数据格式转换、主机和外设之间的通信控制等功能。由于外部设备属于机电设备,在数据传输速率和电气特性上与主机相差很大,难以直接相连。如CPU每秒可以轻而易举地处理几十亿个字符,而键盘每秒只能输入几个字符,要把速度如此悬殊的两个部件连接起来,I/O接口是不可缺少的。
I/O接口的种类很多,在计算机系统中,连接外设的各种卡就是I/O接口。有一些I/O接口已经集成在主板上,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磁盘的接口都集成在主板的芯片中。还有一些接口可以集成到主板上,也可以是独立的,如显示器使用的显卡、上网使用的网卡、音频设备使用的声卡等。
6.主板及其他硬件
在计算机系统中,除以上完成计算机主要功能的硬件外,还有主板、电源、风扇、机箱等辅助硬件。
计算机的主板是主机箱内的一块电路板,计算机的各部件通过主板相结合,主板的性能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主板上留有多个插槽,可以插入CPU、内存条、各种外设接口卡。主板上还留有多组插针和接口,可使主板和电源及一些外设(接口已经集成在主板上的外设)相连。此外,主板上还有一些集成了多种功能的重要芯片,用来产生时钟信号、实现总线控制、存放系统的基本程序和参数等。
电源可将220V或110V的交流电转换成计算机工作需要的多种电压等级的直流电,供主机、磁盘、光驱、风扇等使用。风扇用来降温,以保证CPU、电源、显卡的正常工作,在超级计算机系统中,还采用降温效果更好的水冷系统。
1.2.2 计算机的软件
软件是在硬件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算法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出来的,是计算机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依照其完成的功能,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是为编制计算机程序而制定的计算机语言,能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流,将人的想法传达给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有着明确和严格的语法规则,按照和人类自然语言的接近程度,程序设计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
(1)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数表示的计算机语言,一条计算机指令就是机器语言的一个语句。用机器语言编制的程序叫机器语言程序,是计算机能够直接理解和执行的唯一的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用一组二进制数表示一条机器指令,要求编程人员熟记机器指令的格式和代码,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十分复杂、烦琐,而且编程效率低,极大地限制了机器语言的应用。
(2)汇编语言
为了改变机器语言程序编制难、阅读难、调试难的情况,人们开始使用有助于记忆和理解的符号来表示机器指令代码,这种符号称为助记符,可以是字母、数字或其他符号,由助记符组成的语言就是汇编语言。
在汇编语言中,常用有一定意义的单词或缩写表示机器指令的功能,如用ADD、SUB、MUL、p分别表示加、减、乘、除指令,MOV表示数据传送指令,IN、OUT表示输入/输出指令,用A、B、C、D或其他字母表示寄存器。由于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语言,每种机器的汇编语言都和机器语言密切相关,一条用助记符表示的汇编语言指令语句,一般都可以翻译成一条机器指令的二进制代码串;反过来,代表一条机器指令的二进制代码串,总可以用一条汇编语言语句来表示。
汇编语言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反映CPU的内部结构,充分发挥机器的特性,也保留了机器语言的灵活性。使用汇编语言可以像机器语言一样编制出高质量的程序,而编制效率却高得多,许多系统程序和控制程序都是用汇编语言编制的,特别是系统的核心程序,必须使用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才能编制。
(3)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相对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而言的,它是一种与具体机器结构无关、描述解决问题的方式接近人类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程序设计语言。由于高级语言独立于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所以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在一种机器上编制的程序可以在另一种机器上运行或稍加修改就可以运行,这就避免了有相同功能的软件在不同机器上的重复开发。高级语言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接近人类使用的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这使得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