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廉洁教育.入学第一课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大学生廉洁教育.入学第一课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将廉洁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作者:张楠,王维国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2-01
书籍编号:30485405
ISBN:978751087741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78461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版权信息
书名:大学生廉洁教育.入学第一课
作者:张楠 王维国
ISBN:978751087741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着力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
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大学生中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要求。反腐倡廉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工作,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书是广大大学生了解和吸收廉政文化,接受良好的廉政教育的有效载体。从内容上,注重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借鉴性、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性等的讲述。全书分为五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大学生教育概述。主要介绍了廉洁、廉洁文化和廉洁教育的内涵以及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和改善的举措;
第二章,鉴史问廉。主要讲了古代廉政人物以及廉政思想和制度,给当今廉政建设以启发;
第三章,红色廉政。介绍了从国民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廉政探索历程;
第四章,标本兼治。讲述了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廉政实践,包括全面从严治党、廉政制度建设和中央巡视制度研究;
第五章,其他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廉洁教育实践。通过对北欧、新加坡、德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廉政建设进行探讨,以期望得到一些借鉴和启示;
第六章,廉洁时政与案例。通过一系列真实的反腐倡廉案例,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廉政建设的本质意义。
本书针对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的学习阶段,遵循他们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程度,围绕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科学设计相关的教育内容,把握各教育阶段开展廉洁教育的方法,把廉洁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方法、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校在廉洁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廉洁教育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本教材由张楠、王维国主编,郭鹏、王琪为副主编。作者分工:第一章,郭鹏;第二章,姚志敏;第三章,杨强;第四章,张楠;第五章,王维国;第六章,郭鹏。
本书可作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读物,也可作为社会普及廉政思想的参考书。
第一章 大学生廉洁教育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2.了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3.熟悉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要求。
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和服务社会的重任。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四年的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要肩负历史责任,完成历史使命,就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廉洁修身,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第一节 走近廉洁、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
一、廉洁、廉洁文化、廉洁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一)“廉洁”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廉洁”一词,《辞源》上解释为“公正,不贪污”;《辞海》上解释为“清廉,清白。”,与“贪污”相对,用通俗的话说,廉洁就是不贪得、不妄取,不接受不应当的财物,公正清白,不受世俗丑行的污染。“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意思是我年幼时禀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汉代王充《论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之句;《汉书·贡禹传》记载“禹又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孔子曾说过“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管子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孟子主张“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意思是对可取可不取的东西,就不要去取,随便去取,就有碍廉洁。东汉庐江太守羊续,为政清廉,自有高招。他把下属行贿送给他的鲜鱼,悬挂在大堂屋檐下,风吹日晒,几天就干了。后来又有人送鲜鱼给他,他指着干鱼对来客说:“你还想让我把鱼挂起来吗?”送鱼的人只好悻悻而返。明代于谦十分欣赏羊续拒腐蚀永不沾的做法,特赋诗赞道:“喜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唐崔令钦《教坊记》:“夫以廉洁之美,而道之者寡;骄淫之丑,而陷之者众,何哉?”《清史稿·简仪亲王德沛传》:“德沛屡任封疆,操守廉洁,一介不取,逋负日积,致蠲旧产。”历史证明: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历来清官受人颂扬,污吏遭人唾骂。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底线,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政治修养和品德情操。一个人无论是民还是官,都应当以廉洁立世,以清廉为人。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廉洁与贪污是正与反两个相对的概念,自古以来廉洁就被视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行为表现的综合概括,廉与洁是互为表现的,即廉是一个人外在表现,体现着这个人的文化影响,而洁是其内在品质的体现,是其能保持廉的内在动力。所以综合起来,从以下几方面来概括廉洁的内涵:与贪污相对,不贪不污;志气高洁,品行方正;节俭简约,朴实无华;求真务实,勤政律己。
(二)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的基本常识和知识,传习廉洁文化基本精神的文学和艺术
这是当代中国廉洁文化最基本的、大众化的文化特征,是廉洁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文化载体。这一层面的文化特征在于:通过诗词、歌赋、典故、戏曲等形式,从格言、警句和杰出人物的言行体现出来。这些脍炙人口的典故、感人肺腑的格言、令人慎独的警句,告诉人们应当如何修身养性、励精图治,如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如何交朋结友、主持正义,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使人精神上得到激励、思想上得到启迪,以至言行上获得鞭策。二是关于廉洁文化的思想理论和政治准则及与之相适应的廉政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这是当代廉洁文化所具有的时代性特色,是廉洁文化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于一体的文化形态的体现。传统廉洁文化推崇以“仁政”为价值内核的“人治”,反对以“霸道”为权术的“人治”,而缺乏以“民主”“法制”为核心的现代廉政理念。经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洗礼,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升华为当代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制度文明建设之中。在制度文明建设领域,当代廉洁文化主要表现为廉政建设理论及其准则和制度建设。三是关于廉洁的意识、信仰、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这是廉洁文化最本质的精神文明特征。中华廉洁文化萌芽伊始就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统一起来,廉以洁为内在动力和精神理念,洁以廉为外在形式和文化形态。以廉洁为精神动力的传统廉洁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反腐实践表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摇是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意识、信仰方面出了问题,才导致“前腐后继”现象的出现。因此,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也就成为必须重点抓好的几项教育的第一件事,而弘扬清廉精神、倡导廉洁文化价值观正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这一精神文明特征揭示出一个历史真理,即反腐必须倡廉。同时,它还告诉我们,当代廉洁文化必须始终成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强势文化的核心要素。基于以上三个基本内涵及其文化属性,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就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论、准则、信仰、文艺和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制度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它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1.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内涵
如前所述,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大众化的、切中时弊的、与时俱进的廉洁文化艺术;二是倡导官德、推行法制、反腐倡廉的制度文化;三是以廉洁为荣、贪污为耻的价值观念与廉洁文化必定战胜腐败文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信念。首先,廉洁文化是一种高尚的大众化文学艺术,因此要大力发展和繁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切中时弊的、与时俱进的廉洁文化文艺作品,在满足人们对廉洁文化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基础上,要处理好“雅”与“俗”的关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体对廉洁文化的需求,使人们通过对以“廉洁”为题材作品的审视,通过对廉洁文化精神的领悟,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高尚的社会意识,从而使人们能够分清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中的是非、善恶,深刻地感受到腐败即是丑恶,廉洁即是美好,由此推进“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的形成与确立。这是当代中国廉洁文化不断发展的社会土壤。其次,廉洁文化能够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因此,必须在思想、意识和心理的构建上加大力度,在教育、制度、监督和惩处各个环节中增加廉洁文化含量,从价值观念、法律体系、社会道德风尚等方面,构建廉洁文化体系,增强廉政教育宣传的直观性、灵活性、系统性、实效性,充分调动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以廉为荣的社会氛围,积极将廉洁价值观渗透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同时,还要使人们树立共同的理想和组织纪律观念,从而保证思想、组织上的高度一致,推进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建立。这是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再次,当代廉洁文化必须成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强势文化之一。它不仅要通过鲜明的指向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从而将廉洁文化的价值观念转化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同时还要通过鲜明的价值取向,向人民传达弘扬廉洁文化与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一致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当前改革开放中腐败现象存在的客观性,逐步确立廉洁文化必定战胜腐败文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信念。这是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力量源泉。
2.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内容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以社会价值定位的不同,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包括了节俭、勤政、廉洁奉公、服务人民等主要内容。
(1)节俭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对于节俭的重要意义一直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俭是立身之本、持家之宝和兴邦之道,勤俭节约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信的强大精神动力。及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中国的诞生,节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成为新中国的立国精神,更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重要思想武器。
一是节俭革命。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反复教育党员干部要艰苦朴素,厉行节约。早在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创建不久,他就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毛泽东领导发动厉行节约运动。他强调:“节约是一切机关工作都要注意的,经济和财政机关尤其要注意。”同时,边区政府的领导人率身节俭,过着清贫俭朴的生活。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访问延安时断言这种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会产生一种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东方魔力。正是由于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节俭之风,形成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二是节俭建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定要继续保持过去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勤俭节约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他告诫全党全国人民:“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在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后,毛泽东仍主张勤俭节约,提出“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的重要论断。1956年,针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铺张浪费问题,他又一次强调:“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重申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三是节俭养廉。古语有云,非俭无以养廉。只有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注意把保持和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防止干部腐化和变质的重要举措。在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夕,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思想,其中之一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教导广大党员干部不要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腐化变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一再强调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把艰苦奋斗教育作为加强廉政建设,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他反复告诫全党“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江泽民也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江泽民强调,我们党要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就必须做到艰苦奋斗,作风廉洁。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在造访革命圣地西柏坡的时候重申全党必须牢记“两个务必”,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强调:“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经常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一个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综上所述,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仍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勤政
勤政,就是勤于政务,尽职尽责。自先秦以降,历代思想家、开明统治者都大力倡导勤政,认为“为政之要在于勤”,勤政就是要勤于上书言事、勤于达民之情,勤政成为针对各级官员的一条重要道德标准。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勤政思想,赋予勤政全新的内涵。
一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励精图治,开拓进取。邓小平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因此,“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我们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江泽民号召全党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去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强调:“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又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思想作风,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时刻做好为党、为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不断磨炼自己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励。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就是要求我们的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态度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可敷衍塞责;工作作风要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不可图慕虚名;工作思路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不可墨守成规;办理政务要讲求效率,注重效益,不可拖拖拉拉;面临困难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不可贪图安逸。这些就是新时期勤政的具体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坚持勤政为民的基本要求。
二是发扬共产主义无私奉献精神,当好人民公仆。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必须也只能是人民的公仆。这就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强烈的敬业精神去工作,务实求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干净又要干事,既要廉政更应勤政。干净就是要廉政,干事就是要勤政。要做到既廉政又勤政,就要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进领导工作作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清清白白做官,认认真真做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大批人民公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勤政观,如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和牛玉儒等。他们岗位不同,却坚守着同一个真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富强。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日夜操劳、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勤政观的全新内涵。
(3)廉洁奉公
“廉洁奉公”是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基本内容中的核心部分。清廉为官、廉洁从政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官德规范,教育立廉、监督促廉、厚俸养廉、制度保廉等构成了传统廉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继承了传统廉洁文化的精华,廉洁奉公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道德标准,成为加强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
首先,廉洁奉公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政府的本质特征。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本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除了人民的利益外,不为自己谋取任何私利,这必然要求共产党员廉洁奉公。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做人民的勤务兵,这必然要求政治上保持廉洁的作风,只有搞廉洁政治,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这种无产阶级的本质及其政党的先锋队性质内在地决定了廉洁政治的真实性和实在性,否定了贪污腐化的不廉洁行为。既然中国共产党的本色是廉洁奉公,那么它领导的政府在本质上就应该是廉洁政府。对此,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因此,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应自觉厉行廉洁政治。同时,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大利益,为最广大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样的党应该是廉洁的党,廉洁的党领导的政府,就应该是廉洁的政府。廉洁奉公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政府的一项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政府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决不允许任何人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任何私利。以权谋私、贪污浪费等腐败行为是与此格格不入的。为政清廉、廉洁奉公才是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应具备的本质特征。
其次,廉洁奉公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江泽民指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市场经济建设使拒腐防变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如何解答这一课题关系到民心向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思想道德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弘扬当代中国廉洁文化所倡导的“廉洁奉公”精神。“廉洁奉公”注重从精神上培养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清廉品质的追求,其目的是使人“不愿腐败”。“廉洁奉公”精神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污腐败、损公肥私等消极腐败现象提出了鲜明的是非、善恶标准,它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廉政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精神文化属于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一经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一旦“廉洁奉公”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时,这种精神就会充分持久地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进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一物质文明层次产生积极的反作用。弘扬“廉洁奉公”精神,需要全体人民的广泛参与。从政治学范畴来说,所有政党、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都必须树立“廉洁奉公”意识,与各种形式的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巩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发展成果。特别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更应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样才能担负起领导市场经济建设的重任。就经济学角度而言,要求各部门、各行业和各企业都必须树立良好的市场参与意识,遵守职业操守,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抵制各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不法市场行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树立“廉洁奉公”意识、反对各种腐败现象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要求。近年来的反腐实例证明,不少腐败案件的背后都牵涉到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少数不法分子,因此,我们的反腐倡廉建设除狠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外,还应当高度重视对私营企业主阶层及其他社会阶层的宣传教育。通过教育,使各阶层人民树立和弘扬“廉洁奉公”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劳动、依法经营的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使各阶层人民与一切腐败现象划清界限,与一切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腐败分子做坚决的斗争,为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做贡献。从民族学范畴来看,“廉洁奉公”也是对各民族人民所提出的要求。“廉洁奉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理念,今天我们弘扬“廉洁奉公”精神,有利于在全民族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各民族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再次,廉洁奉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如果说倡导廉洁文化是对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要求,那么弘扬“廉洁奉公”精神则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理所应当成为弘扬“廉洁奉公”精神的表率。邓小平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这就告诉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弘扬“廉洁奉公”精神。“廉洁奉公”精神的弘扬不仅要体现在党的理论建设中,还要集中体现到党的实践活动上来。“廉洁奉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必须把弘扬“廉洁奉公”精神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联系起来。科学发展观是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