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教师用书 > 初中物理“物美乐学”导学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初中物理“物美乐学”导学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初中物理“物美乐学”导学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初中物理“物美乐学”导学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王琦著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01

书籍编号:30485704

ISBN:978756435682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99342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教师用书

全书内容:

初中物理“物美乐学”导学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导学案”是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身教学经验出发,编写出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学习方案。


“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解题启发和引领为主导,通过学生、师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其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的教与学的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物美乐学”基本含义是根据物理学内容之美、物理现象之美、物理实验之美来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物美乐学”导学案旨在将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和美”教育思想融入初中物理课堂中,引导学生在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物理实验中去“发现美、探索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展示美、升华美、实现美”。这主要体现五个环节:


一是“发现美”。在课前或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去阅读课本或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


二是“探索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学生发现了问题之后,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解决新发现的问题。当在学生自己不能解决问题时,通过组织学习小组来合作解决,即先“各美其美”而后“美美与共”。


三是“展示美”。此环节就是由学生展示发现的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学习感悟,同时还将合作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供全班讨论。


四是“升华美”。根据物理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实际,把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练习,并拓展延伸。


五是“实现美”。就是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已掌握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其成功快乐之美。通过“发现美、探索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展示美、升华美、实现美”等环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而内心产生愉悦之美,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而感受体验之美,鼓励学生树立大胆质疑、展示自己的能力,感受智慧之美,引导学生养成把所学知识拓展延伸,感受到思想升华之美,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感受自身价值之美。进而实现舒展灵性,充满人性,张扬个性,追求真理,崇尚实践,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人文之美。


本书的编撰和出版得益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省级实验课题组的老师(胡刚、王祥禄、郑建体、李世昌、骆小强、王生、向森、冷兴旺、邓帮怀等),在此谨向他们深表感谢!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我校课题组的老师们平时设计的教案和学案,同时还参考了国内一些有名的物理教师的学案设计,借鉴了他们的导学案设计的思想。


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五个步骤只是作者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实践、探索中所得的研究成果。其中所列举的例子和问题肯定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二〇一七年三月

上篇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学习目标】


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体会自然中的神奇;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学具】


多媒体设备、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


【学习过程】


一、发现美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同学们列举几个例子:


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1.请看课本中的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2)当夕阳西下时,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3)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4)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5)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6)巍巍雪山,高耸入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


(7)风是怎样形成的?


2.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出现其他神奇现象。结合课本图示你在生活中见到了哪些神奇的现象?


3.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散开的塑料绳用干燥的手捋几下,会有什么现象?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胀开,有趣吗?


实验二:放大镜。


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瓶后面观察,手指变粗了;透过矿泉水瓶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三、展示美


把以上问题的猜想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反馈给全班同学,并聆听老师的评价。


四、实现美


写出你见到或听到的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至少10个,书上没有的)

第二节 探索之路


【学习目标】


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重难点】


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过程】


一、发现美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


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现象。面对这些现象,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其原理。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2.看书提出问题。


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1.象形文字。


(1)甲骨文“声殳”的构成


观察其结构,讨论描述其来历。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讨论说说其意义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


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


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


先看图、阅读文字。


三、展示美


1.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小组讨论,给全体学生反馈认知情况,聆听他人评价。


2.听老师介绍“英格兰巨石阵”。


3.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讲述: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了卓越贡献。


四、实现美


讨论:你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学习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学习重难点】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学习过程】


一、发现美


1.阅读课本内容。


根据课本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如下填空:


(1)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____,___,___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讯、___,___,__等领域。


(2)科学探究的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因斯坦与波尔长达20年的科学论战向世人说明,科学探究要善于_______,敢于__________,___也敢于___或___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活动一:简单列举出物理学知识在下列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航天领域:


激光技术:


信息技术:


三、展示美


对以上的列举反馈给其他同学,并聆听其他同学及老师的评价。


四、实现美


描述: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我们做到哪些?大家在小组讨论后互相反馈交流。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


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学习难点】


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及参照物的判断。


【学习过程】


一、发现美


活动一:运动的描述


1.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人们用哪些方式描述运动世界的?



2.讨论下列问题:


(1)小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了。


(2)小刚骑自行车从校门口过去了。


(3)小王提着篮子从门口走进来了。


从上面的三句话中,你认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从以上结论你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是:



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活动二:了解参照物


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讨论回答:


1.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以上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


(1)描述拖拉机的运动情况:


选取地面做参照物,拖拉机是_____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拖拉机是____的。


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____。这就是________。


4.对于参照物的选择你有哪些了解?


三、展示美


向其他同学或老师提出疑问。


四、升华美


1.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2.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____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____为参照物的。


3.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前半句描述的场景所取的参照物是____,后半句所取的参照物是_____。


五、实现美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image


图2-1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3.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mage


图2-2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5.如图所示,有风的夜晚观看天空的云和月亮,有时感到云把月亮慢慢盖住,我们是以___为____参照物,有时我们感到月亮往云里钻是以___为参照物。

image


图2-3

6.神舟十号飞船搭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再次实现手动操作与天宫一号对接,对接前神舟十号飞船向天宫一号靠近时以“神十”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___的,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___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的。


7.观察图2-4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于岸上的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

image


图2-4

image


图2-5

8.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2-5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


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学习重点】


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学习难点】


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及参照物的判断


【学习过程】


一、发现美


活动一: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与国际单位的换算是什么关系?


3.时间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时间单位,它们与国际单位的换算是什么关系?


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活动二:测量活动


1.在使用刻度尺前你认为要注意哪些问题?


2.在使用刻度尺时你认为要注意哪些问题?


3.每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他们的测量如果会一样吗?为什么呢?我们如何去减少误差?


活动三:估测活动


对我们身边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长度,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看一看与你估测的能力,感观1 m、1 dm 1 cm的长度。



活动四: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交流讨论用刻度尺如何测量下列物体


1.河水的深度。


2.弯曲的铁丝的长度。


3.乒乓球的直径。


4.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活动五:时间的测量


你了解秒表的使用方法吗?如何读数?


三、展示美


大胆向老师提出质疑。


四、升华美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2.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 700 ___;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____;


(3)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 ____。


3.完成单位换算:


(1)一张纸的厚度是:70μm=____nm=____m


(2)1.5 h=____min=____s


4.如图2-6所示,木块的长度分别为____cm、____cm;如图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

image


2-6

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 cm,14.71 cm,14.82 cm,14.73 cm,14.73 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

image


图2-7

6.张林同学用一把如图2-7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张林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1)____;


(2)____;


(3)____;


(4)____。


五、实现美


1.请写出用刻度尺测量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度的方法以及如何计算出铁路实际距离。(辅助器材不限)


2.在晴朗的天气情况下,站在太阳下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你和你的小伙伴的影子一样吗?影子的长短跟身高有什么关系吗?和你的伙伴量量看(建议4人一组)。


(1)说说你的实验方案。


(2)你需要什么器材?


(3)请将测量的数据填在下表中。

































身高/cm 影长/cm 身高:影长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4)根据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受此结论启发,你能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吗?说说你的方法。


(5)请你们在不同的时间做上述实验,看看你的结论是否仍成立。除此,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利用这一点帮助你吗?说说看。


(6)你自己能测出自己的影子吗?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第三节 快与慢


【学习目标】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学习重点、难点】


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发现美


1.怎样比较物体的快慢。


观察课本图2-23,思考生活中我们是怎样比较运动的快与慢呢?


2.想一想。


在物理学中,速度就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你能尝试给速度下个定义吗?


自学课本回答下面问题:速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公式_______。


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1.试一试。


(1)你能根据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得出速度的单位吗?自学课本来读一读速度的单位,阅读信息窗了解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试着说说1.2 m/s的物理意义。


(2)1 m/s=___km/h,1 km/h=___m/s


比一比看谁换算的对?


2.做一做。


(1)玩具小车在12秒内运动了6米,它的速度是多大?


3.北京时间8月23日晚21点20分,在北京进行的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结束了男子一百米决赛争夺,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9秒79的今年个人最好成绩获得冠军!这是博尔特第三次获得世锦赛男子百米冠军!这个项目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4.阅读课本中的信息窗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


5.计算课本图2-26小车行驶时的速度,分析小车行驶时的特点。阅读课本28页第一段,然后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6.计算课本图2-27天鹅飞行时的速度,分析天鹅飞行时的特点。阅读课本28页第一段,然后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三、展示美


向其他同学或老师提出疑问。


四、升华美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____。


2.小明沿直线匀速步行1 min通过的路程是72 m,则它的速度为_____m/s,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其中图1甲是__________;图1乙是_________。

image


图2-8

4.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2-9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路程中作_______运动。

image


图2-9

5.如图2-10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  )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km/s
D.该汽车只要4h就可到达贵阳

image


图2-10

6.如图2-11所示是我市部分中小学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这种校车的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中考期间,× ×中学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9 km外的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15 min后安全到达考点。求: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image


图2-11

image


图2-12

7.聪一家去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2-12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多少小时。



image


图2-13

8.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2-13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部分内容。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多少?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


(3)若出租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半小时,则所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9.汽车从A站出发,以90 km/h的速度行驶了20 min后到达B站,又以60 km/h的速度行驶了10 min到达C站,问(1)AB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五、实现美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测量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
学习采用将路程或时间分成若干段的方法来研究速度的变化;认识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对物体运动快慢判断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学习过程】
一、发现美
猜想速度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各美其美(各美其美)
(一)问题的提出
如图2-14所示,一辆小车从斜面上滑下。

图2-14
根据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情况提出问题:____________。
(二)猜想与假设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制订计划: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我们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______________,然后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______,再利用速度公式______计算出小车的_______。(在上图画出示意图)因为要计算小车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____和_______,我们要选择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
(1)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哪一段呢?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2)在我们分的时候,你是把时间分成两段还是把路程分成两段?在图上标出来并写上分段的大小。


(3)你是如何测量上边一段的时间的?


(4)我们该如何测量下面一段的时间?是把小车放在中间松手后直接测量吗?


3.实验表格。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测量什么?需要计算什么?你觉得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应该包含有哪些项目?请把实验表格画在下面的空白处。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根据刚才的分析与研究,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入刚才设计的表格注意:对于在实验中的发现以及有什么改进方法可以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处,实验后与同学们交流。




(五)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把小车不同时候的速度计算出来,得出结论。
我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评估交流
1.对比其它同学的结论,看是否与你相同?


2.与同学交流一下实验的经验?


三、展示美
把自己知道的和其他同学分享,并向老师提出疑问。
四、升华美
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用了30 s,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___车。

图2-15
2.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2-15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______运动,速度大小是___m/s。
3.如果铁路钢轨每根长25 m。火车行驶过程中,若在45s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那么火车的速度是___km/h。
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 m所用的时间为0.5 s,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
A、3 m/s
B、6 m/s
C、6.3 m/s
D、0
6.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T31和T32,表中所列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1列车从济南到蚌埠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T32列车从杭州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图2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