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8类 > 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7-01

书籍编号:30489103

ISBN:978711548818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65629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计算机类

全书内容:

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大纲》要求编写。全书共分为11章,分别对通信行业企业认知,终端产品,电信业务,通信产品,市场与通信市场,市场环境与购买行为,市场调查与研究,市场营销战略,市场细分与选择,通信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市场营销计划、实施与控制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讲解。


本书既可作为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辅导书,还可以供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前言


本书主要是为“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简称“职业水平考试”)的应试者编写的,以《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为依据,结合通信行业的技术、业务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经过多次集体讨论和修改,最终定稿。


目前,通信终端和通信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本书基于通信终端与通信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基本上涵盖了目前需要掌握的与通信业务密切相关的终端与业务知识。本书在介绍通信终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通信业务和通信产品的相关知识以及通信市场的营销理念,并结合近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使读者能够将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营销技能并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


本书层次清晰、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注重满足通信企业对前端、市场等通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水平要求,力求反映通信终端、业务、市场的最新发展。


参加职业水平考试的读者使用本书时,应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阅读,以便更有针对性。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将本书作为教材使用时,可结合学时安排,对各章节的内容进行取舍。


读者可登录人邮教育社区(www.ryjiaoyu.com),搜索本书书名,下载缩略语表,以辅助学习。


本书由刘莹主编。第1、2章由姚力编写,第3、4章由李海燕、汪进军、马晓飞编写,第5章由王玉梅编写,第6、7章由彭志文编写,第8、9章由马晓飞编写,第10章由翟瑞瑞编写,第11章由秦焕珍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信管理局、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政企客户分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中国电信湖北公司武汉分公司、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南京分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学院、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规划设计院、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省信产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湖北电信培训中心、中关村软件园、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5月

第1章 通信行业企业认知


随着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整个行业从外部的政治经济环境到内部的管理模式、技术进步、产品更新等,无论是宏观或微观都产生了很多不同于传统的显著变化,因此研究终端与业务,离不开对通信行业和企业的全方位认知。


1.1 通信与通信行业


1.1.1 通信


1.通信的含义


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理论上说,最简单的通信包括信息源、传导媒介和受信者。


在人类实践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传递消息的要求不断提升,通信构成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古代,人类通过身体语言、眼神、触碰、符号、击鼓、旗语、烽火台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也有以驿站快马接力、飞鸽传书等多种传递方式进行的实物信息传递。在近现代,随着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人类发明了利用“电”来传递消息的通信方法,称为电信。这种通信具有迅速、准确、可靠等特点,且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空间、距离的限制,因而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相继出现了无线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各种通信方式。电波的快捷性,使得从远古人类物质交换过程中就结合文化交流与实体经济不断积累进步的实物性通信(邮政通信)不断被替代;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实物性通信本身也在发展进步。现代通信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经济的效率,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


在我国,邮政和电信被分开管理,所以本书后文所称的“通信”,单一指电信。


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


2.通信系统


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介质合称为通信系统。一般通信系统模型包括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信宿和噪声源。


(1)信源是信息的产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种信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基带信号。电话机、摄像机、传真机和计算机等多种终端设备都可以承担信源的角色。


(2)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在变换方式中频率、相位等均可调制。对数字通信系统来说,发送设备常常又分为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3)信道是传输信号的物理介质。常见的信道有电缆、光缆、微波、卫星等。描述信道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带宽,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信道不断扩展传输的容量。


(4)接收设备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即进行解调、译码、解码等。它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相应的原始基带信号。


(5)信宿是传输信息的归宿点,其作用是将复原的基带信号转换成相应的信息。


(6)噪声源是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所固有的干扰信号,为了分析方便,把噪声源视为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现而抽象加入到信道。在通信系统中,对噪声源的抑制和对干扰信号的补偿是提升传输效率、提高传输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3.通信的分类


按不同的维度,可以将通信进行分类研究。


(1)按传输介质分类


有线通信:是指传输介质为导线、电缆、光缆、波导、纳米材料等形式的通信,其特点是介质看得见、摸得着,例如明线通信、电缆通信、光缆通信等。


无线通信:是指传输介质为电磁波等形式的通信,其特点是介质看不见、摸不着,例如微波通信、短波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2)按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分类


模拟信号:信号的某一参量(如连续波的振幅、频率、相位,脉冲波的振幅、宽度、位置等)可以取无限多个数值,且直接与消息相对应,也称连续信号。 这个连续是指信号的某一参量可以连续变化。


数字信号:信号的某一参量只能取有限个数值,并且常常不直接与消息相对应,也称离散信号。


(3)按调制方式分类


基带传输:是指信号没有经过调制而直接送到信道中去传输的通信方式。


频带传输:是指信号经过调制后再送到信道中传输,接收端有相应解调措施的通信方式。


(4)按通信双方的分工及数据传输方向分类


对于点对点的通信,按消息传送的方向,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3种。


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进行传输的一种通信工作方式。单工通信的例子如广播、遥控、无线寻呼等。这里,信号(消息)只从广播发射台、遥控器和无线寻呼中心分别传到收音机、遥控对象和寻呼机上。


半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和发的工作方式。对讲机、收发报机等都是半双工通信方式。


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双向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双方都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很明显,全双工通信的信道必须是双向信道。生活中全双工通信的例子非常多,如普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


4.通信的职能


从社会整体来看,通信具有经济职能、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和保护国家安全的军事职能。


从经济方面来看,通信的经济职能首先体现在它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财富,通信创造经济财富的途径是通过为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过程及时提供信息,以便提高各种经济过程的效率,减少企业和个人活动的地域、空间限制,加快企业内部信息交换,使生产、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联系得更紧密,缩短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时间。从总体上看,人均收入越高的国家,电信收入占GDP的比重越大。


从为社会服务的角度看,通信是整个社会生活相互联系的纽带,不仅要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服务,还要为人民生活服务,通信已经成为人民生活的必要条件,起码的通信条件已在一些国家被列为基本人权的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通信已经成为科研与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通信服务成为通信业的基本任务。


从为国家安全服务的角度看,通信具有军事职能。这主要表现在最初的通信就是用来满足军事需要的,后来发明的电报和移动通信在早期也主要用于军事,电子计算机和因特网最初是为军事目的发明的,近现代战争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通信的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当今世界,谁拥有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1.1.2 通信行业


1.通信行业的界定


通信行业一般来说就是涵盖通信生产和消费全过程的所有参与者的集合。但是参与者的参与程度如何,特别是对于间接参与者可以界定为哪个层次,并无统一的规定。例如在国家行业分类中,设备商属于制造业,但是研究通信行业就不得不提及设备商,因为设备商是通信行业的直接参与者。


一般来说,完整地分析研究一个特定的行业,应该从全生态产业链的角度去考察、理解,即从产业链和生态圈两个维度来思考与分析。


(1)通信产业链


产业链是从经济布局的角度来考察一个行业。产业链本质上描述的是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社会分工不同的企业群落。考察实施通信服务的全流程,通信产业链最基本元素是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在最初的通信应用中,设备商生产通信设备,运营商在通信设备上配置业务提供给消费者,消费者通过运营商提供的终端设备完成点对点的信息发送与接收。所以在最初的通信行业特征的描述中,都认为通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通信产品逐渐多元化。例如,声讯台就参与了信息的生产,消费者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叠加在基础网络上的各类ICT应用平台,对于基础通信运营商来说它们是消费者,而对于最末端的使用者来说它们是产品运营商。


现在,再考察通信产业链,完整的通信产业链不仅包括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还应包括芯片及元器件供应商、通信设施工程建造商、通信信息服务及应用服务提供商、通信分销商等行业深度参与者。


在通信产业链中,通信运营商是指提供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的通信服务公司。特别是基础通信运营商,其居于产业链的核心地位,是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纽带。中国四大通信运营商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通信产业链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

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通信产业链

(2)通信生态圈


如果说产业链是从供给侧的视角来考察行业,那么生态圈就是从消费侧的视角来考察行业。生态是生物在一定环境下的生存发展状态,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及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系统。通信生态圈遵循开放、有序、合作、共赢的原则,为信息社会及数字世界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让身处其中的各个成员共存共荣,最终实现整个通信行业和谐发展。


通信生态圈的核心是通信消费者,通信生态圈是由通信消费者的需求驱动、在行业监管机构的协调下有序运营的通信产业链。纵观通信产业链的发展,正是通信消费者的需求催生了通信信息服务提供商和通信应用服务提供商;正是由于消费者需求的扩张,才使得通信产业链以泛态网的形式向原本领域外的行业不断渗透、整合;正是实现消费者各种需求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和应用服务提供商源源不断地大量加入,使得原本简单的产业链变得复杂多元,打破了原来的封闭发展格局,形成了开放式的产业链;正是由于开放式产业链的复杂多元,才使得行业监管机构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通信生态圈中,通信消费者通常只关心与他们直接发生关系的互动者,并不关心那些看不见的产业生态。例如,同为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消费者往往更关注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商而忽视局端设备制造商。通信生态圈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


2.通信行业的管理


通信行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各省市自治区由当地通信管理局监督、管理。


对于通信行业而言,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责如下。


(1)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拟订并组织实施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


(2)制定并组织实施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通信生态圈

(3)监测分析通信业运行态势,统计并发布相关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负责通信业应急管理、产业安全和国防动员有关工作。


(4)负责提出通信业与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的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5)拟订高技术产业中涉及信息产业的规划、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有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6)承担振兴装备制造业组织协调的责任,组织拟订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指导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


(7)拟订并组织实施通信业的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政策,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8)推进通信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提高行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指导相关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9)负责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10)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并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促进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指导协调电子政务发展,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和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


(11)统筹规划公用通信网、互联网、专用通信网,依法监督管理电信与信息服务市场,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电信业务资费政策和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通信资源的分配管理及国际协调,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保障重要通信。


(12)统一配置和管理无线电频谱资源,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台(站),负责卫星轨道位置的协调和管理,协调处理军地间无线电管理相关事宜,负责无线电监测、检测、干扰查处,协调处理电磁干扰事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


(13)承担通信网络安全及相关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负责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与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


(14)开展通信业和信息化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代表国家参加相关国际组织。


(15)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3.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


目前涉及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较多,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以下简称《电信条例》)于2000年9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1号)公布施行,之后进行了两次修订。


《电信条例》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电信市场秩序,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促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电信活动或者与电信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该条例。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依照《电信条例》的规定对全国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照《电信条例》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电信监督管理遵循政企分开、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遵守商业道德,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应当为电信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和价格合理的电信服务。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电信条例》对电信市场、电信服务、电信建设、电信安全予以规范,同时制定罚则对违反条例的各项行为予以处罚。


4.通信行业的特点


通信行业的行业特点包括:通信生产的网络性、通信产品的服务性、通信产业的基础性、通信市场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通信市场的可竞争性。


(1)通信生产的网络性


通信网络是通信生产存在的基础。通信活动必须依赖于有效的信息传输网络才能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随着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不断拓展、延伸,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网络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任一运营商必须全程全网和其他运营商的网络互联互通,做到技术兼容、标准统一,有效协作运营,共同为全社会提供通信服务。


在网用户因为网络容量的扩充、通信环境的改善而增加效用,所以通信网络价值的实现要求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和不同运营商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2)通信产品的服务性


从原理上说,通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统一,通信产品具有不可存储性、不可分割性和通信服务交易的不可逆转性。不可存储性造成通信企业不可能像有形产品那样做到均衡生产,通信企业必须预置合理的容量来保障刹那间集中喷发的话务量。不可分割性主要体现为通信服务的完整性,要求实现端到端的服务。


通信服务质量的衡量要素主要有速度、准确、安全、方便等。


(3)通信产业的基础性


通信产业的基础性表现在以下3方面。


① 通信产业是社会的基础设施


工业经济时代,通信产业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条件。信息价值在于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传播,在于对信息控制能力的增强,而不仅仅是信息总量的增加。通信产业则可以增强人们的这种能力。


信息经济时代,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再生产和整个社会生活共同的外部条件,即社会神经网络。所以说通信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


② 通信产业具有外部经济性


社会经济效益是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的总和,也是生产者经济效益和消费者经济效益的总和。因此,通信产业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生产者的经济效益,还包括给消费者带来的经济效益,即其他产业由于使用通信服务而带来的巨大效益。通信产业的外部经济性主要表现为时间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其他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积极推动。


③ 通信产业的普遍服务原则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对普遍服务的定义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服务,而且业务质量和资费标准一视同仁。这项定义的核心含义为可获得性、可购买性、非歧视性。


我国在《电信条例》中明确了普遍服务的原则:电信业务经营者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电信普遍服务义务。行业监管部门对当前普遍服务的内容、成本、补偿机制、运营模式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4)通信市场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规模经济性是指在一定的市场需求范围内,企业单位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因而其收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递增。通信行业规模经济是由通信产业的特殊成本结构以及大量的固定成本、较少的变动支出而形成的。这种规模经济性的存在使得更大规模的企业在成本上优于小规模企业,从而将小企业排斥在市场之外,因而该行业具有天然的垄断性。


范围经济性是指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扩大,从生产一种产品转而生产多种产品的时候,其平均成本下降的经济现象。范围经济产生的原因在于企业剩余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形资源的充分利用、管理能力等无形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在通信行业中,无论是设备制造商还是基础运营商均实践着这一理论。例如:华为利用其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等,由单一生产局端设备转而同时生产通信终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纷纷全力争取全业务经营牌照,并且不甘于只运营“管道”,而要做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5)通信市场的可竞争性


由于通信行业的规模经济性、通信生产的全程全网性以及通信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通信行业曾经被认为是具有天然垄断性的行业。但通信市场并非没有竞争的可能。


在基础通信运营市场,可以通过构建寡头市场结构开展有限的竞争,这既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垄断的弊端,又避免了过度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寡头竞争市场结构将是基础通信运营市场实现有效竞争的理想选择。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3家基础通信运营商正是构建了这样一个竞争的格局。遗憾的是中国广电还未有效参与竞争。


在通信设备制造市场、通信终端制造市场、通信信息服务市场、通信应用服务市场等均是全面放开的竞争格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均在行业监管下有序展开竞争。


1.2 通信企业


1.2.1 通信企业的概念


企业一般是指以赢利为目的,运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事业单位一般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在通信领域内,无论是基础通信运营商,还是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信息服务提供商、通信应用服务提供商、通信产品分销商等,无论出资方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或是外国资本,均是企业属性。


1.2.2 通信企业的种类


通信企业按其在产业链中的角色,一般可细分为系统设备制造商、系统软件开发商、测试设备制造商、芯片制造商、终端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通信设施工程建造商、基础通信运营商、虚拟通信运营商、产品分销商、装维服务提供商等。


系统设备制造商是通信产业链的基础,设计制造包括有线传输、无线传输、数据、交换等构建通信系统的各相关专业局端设备,是通信科技进步的源动力。著名的系统设备制造商有贝尔、西门子、思科、华为、中兴等。


系统软件开发商为通信系统提供软件支持,开发网管、网优等局端用软件。


测试设备制造商为通信系统的制造和运营提供专用的仪器、仪表。


芯片制造商为通信设备、终端设备提供核心芯片。著名的芯片厂商有高通、苹果、三星、德州仪器等。


终端设备制造商生产终端设备,主要以生产移动通信终端为主。通信终端是通信产业链连接用户的最直接的媒介,决定着整个通信生态圈的服务能力。著名的终端设备制造商有苹果、三星、华为、中兴等。


信息服务提供商又称内容提供商,其向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是通信增值服务的组成部分。


应用服务提供商又称应用开发商,其向用户提供各类通信应用服务,包括浏览器、网络游戏、基于位置类应用、移动商务应用、软件商店应用等。


系统集成商通常以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方式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用户提供通信软硬件解决方案。


通信设施工程建造商提供构成通信系统的线路、设备等建设,包括光缆电缆铺设、无线基站建设、局端机房设备的建设等。


基础通信运营商整合通信产业链资源,向用户提供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等基础通信服务,同时也提供信息服务、应用服务、系统集成等增值通信服务。基础通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连接产业链资源与用户资源的纽带。著名的基础通信运营商有 AT&T、Verizon、Sprint、T-Mobile、Vodafone、Orange、O2、NTT DoCoMo、KDDI、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


虚拟通信运营商是指本身没有通信网络资源,通过租用基础通信运营商的通信基础设施,对通信服务进行深度加工,以自己的品牌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运营商。在2013年年底至2014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分两批向19家民营企业颁发了虚拟运营商牌照。虚拟运营商对于客户来说是通信服务提供商,对于基础通信运营商来说是一类特殊的组织类消费者。


产品分销商是指销售通信业务产品、通信终端的社会渠道,产品分销商和基础通信运营商、通信终端制造商的自有销售渠道一起,向用户提供服务。


装维服务提供商向购买通信产品的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