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九成宫碑》培训教材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欧阳询《九成宫碑》培训教材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罗振义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书籍编号:30495148
ISBN:978712133699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7218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版权信息
书名:欧阳询《九成宫碑》培训教材
作者:罗振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121336997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为弘扬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书画艺术素养,面向书法考级,特编写本套书法考级丛书。本书是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欧阳询书法基础、《九成宫碑》笔法特点、《九成宫碑》偏旁部首技法、欧阳询间架结构三十六法、书法作品临习及创作。另外,本书附录中还收集了书法考级规则、模拟试题等。
本书可作为青少年学习书法的入门教材,也是书法考级初级考试的指导读本。
前言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伴随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为世人所推崇。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优秀思想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释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随着增强“文化自信”概念的提出,书法艺术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书法已经广泛地进入中小学课堂,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书法、学习书法,投入到书法学习中去。很多学书法的的人殷切希望自己的书法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通过考级培训使自己的水准得到确认。这就必须逐步建立起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评价体系。而要参加书法考级培训,就要有一本好教材。本书正是顺应上述要求,为满足社会上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书法学习者的需求而编写的。
《书法考级培训教材》根据广大考生和中小学生书法学习需求,结合书法考级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书法的用笔特点、结字规律、章法布局以及临习方法、创作要领,都做了较为详细的指导,是考级培训的极好教材,也是中小学生书法学习的必备范本。
考虑考级和书法学习者的需求,本教材还收录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初级(1~3级)考试规则、全国美术考级大纲·书法、模拟考题,以供参考。
书法考级系列丛书:
1.欧阳询《九成宫碑》培训教材
2.颜真卿《多宝塔碑》培训教材
3.柳公权《玄秘塔碑》培训教材
4.汉隶《曹全碑》培训教材
5.王羲之《兰亭序》培训教材
编 者
第一章 概论
一、欧阳询及其主要作品简介
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他自幼聪敏好学,读书一目十行,少年时就博览群书,在隋朝即书名大盛,“尺牍所传,人以为法”,官至太常博士。到唐代,任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等职,故欧字又称“率更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又与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书法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基础,取诸家之长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欧楷笔画方润,结构爽健,险中求稳,法度森严,为后世历代所推崇。代表作为《九成宫碑》(又称《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76岁时所书,刻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现存陕西省麟游县。
欧阳询《九成宫碑》局部
此碑由魏征奉皇命撰文,欧阳询书写。该碑是欧阳询晚年的代表作,笔力雄沉,法度森严,于秀美中含刚健,于平正中见险峻,刻厉而不失温润,为历代学者书家所推崇。
欧阳询《虞恭公碑》局部
《化度寺碑》,由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正书,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刻立。原碑毁于北宋。据载,河南人范雍游陕西终南山佛山寺,见到《化度寺碑》,叹为观止,反复摹观,徘徊碑前,数日不去。寺僧以为其中必有宝,将碑击碎却一无所获,遂弃于荒野。范雍再来,见此伤心不已,将残碑购回,置于家中。靖康之乱,又恐此碑被虏,遂将其藏于井中,乱后取出,拓印数十本,才有翻刻本传世。难能可贵的是,千余年后,《化度寺碑》唐拓本又在敦煌藏经洞中被发现,但仅余碑之开头两页,且为法国人伯希和掠取,令人扼腕。
《化度寺碑》同《九成宫碑》一样,俱为欧阳询晚年力作。
欧阳询《化度寺碑》局部
《虞恭公碑》,也称《温彦博碑》、《虞恭公温彦博碑》。该碑由中书侍郎、史部尚书岑文本撰文,刻于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现存陕西昭陵碑林,为唐太宗昭陵陪葬碑之一。
此碑字里行间文采飞揚,典雅秀丽,炉火纯青,自然天成,给欣赏者以高古阴柔之美,把笔墨韵致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
(一)执笔方法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写道:“凡学书字,先学执笔。”我们学写毛笔字,首先要知道怎样执笔。古往今来,毛笔书写的执笔方法多种多样,但基本都遵循这样的规则:笔杆垂直,以求峰正;指实掌虚,运笔自如;自然放松,灵活运转。
本书介绍一种自唐朝沿用至今广为流传的执笔方法,五指执笔法。顾名思义,这是五个手指共同参与的执笔方法,每个手指分别对应一字口诀,擫、压、钩、格、抵。
擫,擫是按压的意思,这里是指以拇指指肚按住笔管内侧,拇指上仰,力由内向外。
押,食指指肚紧贴笔管外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管,食指下俯,力由外向内。
钩,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如钩,钩住笔管左侧。
格,无名指指背顶住笔管右侧,与中指一上一下,运力的方向正好相反。
抵,小指紧贴无名指,垫托在无名指下,辅助“格”的力量,小指不与笔管接触,也不挨着掌心。
五个手指将笔管控制在手中,既要有力,又不能失去灵动,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笔锋,运转自如,写出的字才更有韵味。
执笔位置的高低并无定式,通常而言,写字径3~4厘米的字时,大约在“上七下三”的位置,即手指位置在笔管顶端向笔毫十分之七处;写小字时执笔位置靠下一些,写大字时可靠上一些。写隶书、楷书时,执笔可略低,写行书、草书时,执笔可略高,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才能流转灵动。
(二)书写姿势
写字首先要姿势正确,不管是坐着写还是站着写,都要头正、身正、手正。
坐姿
写不太大的字一般可以坐着写,身要正,颈要直,肩要平,胸不贴桌,背不靠椅,两脚平放于地,双肘外拓,左手压纸,右手执笔,笔杆与右眼基本相对。
立姿
适合写较大的字时才用,可以起到视野开阔、运笔自如的效果。
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身体稍向前倾,全身放松,右腕悬起,左手可轻压纸面。
三、运腕方法及基本笔法
(一)运腕方法
在毛笔书写中,手指的作用主要在于执笔,而运笔则通过腕、臂关节的活动来控制。《书法约言》中说“务求笔力从腕中来”,便是这个道理。在书写时,运腕有枕腕、悬腕和悬臂三种方法。
枕腕,枕腕能使腕部有所依托,因而执笔较稳定。枕腕较适宜书写小字,而不适宜书写大字。
悬腕,悬腕比枕腕扩大了运笔范围,能较轻松地转动手腕,所以适宜书写较大的字,但悬腕难度较大,须经过训练才能得心应手。
悬臂,悬臂能全方位顾及字的点画和笔势,能使指、腕、臂各部自如地调节摆动,因此多数书法家喜用此法。
(二)中锋与侧锋
中锋也叫“正锋”,是书法中最基本的用笔方法,指笔毫落纸铺开运行时,笔尖保持在笔画的正中间,以中锋行笔笔毫均匀铺开,墨汁渗透均匀,自然能使笔画饱满丰润,浑厚结实,“如锥画沙”。
侧锋与中锋相对,是指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不在笔画中间,而在笔画的一侧运行。侧锋多运用于行、草书,正如古人所说“正锋取劲,侧笔取妍”,如果运用得当,侧锋也能产生特别的效果。
(三)提笔与按笔
提笔与按笔是行笔过程中笔锋相对于纸面的一个垂直运动。提笔可使笔锋着纸少,从而将笔画写细;按笔使笔锋着纸多,从而将笔画写粗。如果在行笔过程中缓缓提笔,可使笔画产生由粗到细的效果;反之,缓缓按笔,则会产生由细到粗的效果。提、按一定要适度,不可突然。
(四)转笔与折笔
转笔与折笔是指笔在改变运行方向时的运笔方法。转笔是圆,折笔是方。在转笔时,线条不断,笔锋顺势圆转,一般不作停顿;在折笔时,往往是先提笔调锋,再按笔折转,有一个明显的停顿,写的折笔棱角分明。
(五)方笔与圆笔
方笔是指笔画的起笔、收笔或转折处呈现出带方形的棱角。圆笔是指笔画的起笔、收笔或转折处为略带弧度的圆形。方笔刚健挺拨,骨力外拓;圆笔婉转圆通,不露筋骨,笔力内敛。过方或过圆都是一种弊病,优秀的书法家,往往能做到方圆并用。
四、临帖方法
临帖就是把范帖放在一边,凭观察理解和记忆,对着选好的范本,反复临写。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中说:“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道润,五遍兼加抽拨。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临帖是个长期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成绩。常用的临写形式有四种。
对临法,把范帖放在眼前对照着写。对临是临贴的基本方法,学书者刚开始时会缺乏整体意识,往往看一画写一画,容易造成字的结构松散、过大过小等毛病。学书者应加强读帖,逐步做到看一次写一个偏旁、一个完整的字乃至几个字。
背临法,不看范贴,凭记忆书写临习过的字。背临的关键不在死记硬背具体形态,而在于记规律;不求毫发逼真,但求能写出最基本的特点,因此,背临实际上已经成为意临的基础。
意临法,不求局部点画逼真,而要把注意力放在对范帖神韵的整体把握上。意临虽不要求与原帖对应部分处处相似,但种种写法都应在原帖的各个地方有出处,否则就不是临写。
创临法,运用对范帖点画、结体、章法和风格的认识,书写范帖上没有的字,或联字成文,创作作品。创临虽然仍以与范帖相似为目标,但已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它是临帖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出帖的开始。
第一章 概论
一、欧阳询及其主要作品简介
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他自幼聪敏好学,读书一目十行,少年时就博览群书,在隋朝即书名大盛,“尺牍所传,人以为法”,官至太常博士。到唐代,任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等职,故欧字又称“率更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又与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书法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基础,取诸家之长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欧楷笔画方润,结构爽健,险中求稳,法度森严,为后世历代所推崇。代表作为《九成宫碑》(又称《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76岁时所书,刻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现存陕西省麟游县。
欧阳询《九成宫碑》局部
此碑由魏征奉皇命撰文,欧阳询书写。该碑是欧阳询晚年的代表作,笔力雄沉,法度森严,于秀美中含刚健,于平正中见险峻,刻厉而不失温润,为历代学者书家所推崇。
欧阳询《虞恭公碑》局部
《化度寺碑》,由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正书,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刻立。原碑毁于北宋。据载,河南人范雍游陕西终南山佛山寺,见到《化度寺碑》,叹为观止,反复摹观,徘徊碑前,数日不去。寺僧以为其中必有宝,将碑击碎却一无所获,遂弃于荒野。范雍再来,见此伤心不已,将残碑购回,置于家中。靖康之乱,又恐此碑被虏,遂将其藏于井中,乱后取出,拓印数十本,才有翻刻本传世。难能可贵的是,千余年后,《化度寺碑》唐拓本又在敦煌藏经洞中被发现,但仅余碑之开头两页,且为法国人伯希和掠取,令人扼腕。
《化度寺碑》同《九成宫碑》一样,俱为欧阳询晚年力作。
欧阳询《化度寺碑》局部
《虞恭公碑》,也称《温彦博碑》、《虞恭公温彦博碑》。该碑由中书侍郎、史部尚书岑文本撰文,刻于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现存陕西昭陵碑林,为唐太宗昭陵陪葬碑之一。
此碑字里行间文采飞揚,典雅秀丽,炉火纯青,自然天成,给欣赏者以高古阴柔之美,把笔墨韵致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
(一)执笔方法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写道:“凡学书字,先学执笔。”我们学写毛笔字,首先要知道怎样执笔。古往今来,毛笔书写的执笔方法多种多样,但基本都遵循这样的规则:笔杆垂直,以求峰正;指实掌虚,运笔自如;自然放松,灵活运转。
本书介绍一种自唐朝沿用至今广为流传的执笔方法,五指执笔法。顾名思义,这是五个手指共同参与的执笔方法,每个手指分别对应一字口诀,擫、压、钩、格、抵。
擫,擫是按压的意思,这里是指以拇指指肚按住笔管内侧,拇指上仰,力由内向外。
押,食指指肚紧贴笔管外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管,食指下俯,力由外向内。
钩,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如钩,钩住笔管左侧。
格,无名指指背顶住笔管右侧,与中指一上一下,运力的方向正好相反。
抵,小指紧贴无名指,垫托在无名指下,辅助“格”的力量,小指不与笔管接触,也不挨着掌心。
五个手指将笔管控制在手中,既要有力,又不能失去灵动,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笔锋,运转自如,写出的字才更有韵味。
执笔位置的高低并无定式,通常而言,写字径3~4厘米的字时,大约在“上七下三”的位置,即手指位置在笔管顶端向笔毫十分之七处;写小字时执笔位置靠下一些,写大字时可靠上一些。写隶书、楷书时,执笔可略低,写行书、草书时,执笔可略高,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才能流转灵动。
第二章 《九成宫碑》笔法特点
欧楷以“二王”为本,参以魏隶,师法古人,融会贯通,形成了平正中见险绝、笔法稳健、布白疏朗、庄重严谨的独特风格。
欧字用笔,方圆兼使,含蓄有势,笔力刚劲,不同笔画,各具情趣。临习时,要认真观察,仔细揣摩,力求写准。
“永字八法”涵盖了楷书基本点画的特点。在国家颁布的书法等级考试要点中规定,必须熟练地掌握“八法”中点画表达的一般书写技能。准确地把握这些技能,是临习楷书最基本的要求。
第三章 九成宫碑偏旁部首技法
汉字主要由独体字和合体字两部分组成。熟悉不同偏旁部首的结构用笔,反复练习,熟练地加以变化应用,是练习汉字结构的入门方法。
1.口字旁
两竖下方内倾成倒梯形,左竖要有变化。口字作左偏旁时宜瘦,作字头、字底时应扁。
2.日(曰)字旁
两竖左短右长。作左偏旁时两竖宜直,作字头、字底时两竖下方内擫,呈倒梯形。
3.田字旁
两竖下方内擫,成倒梯形,左短右长。作左偏旁时应瘦,作字头、字底时应扁。
一、字头
1.宝盖,穴字头(常字头、学字头)
书写宝盖、穴字头时中点须正,横钩劲爽,呼应下方。常字头、学字头写法和宝盖、穴字头不同。
2.秃宝盖
秃宝盖要写得横钩劲爽,呼应关照下部。
3.人字头
撇捺需写得舒展大方,盖住下面。
4.春字头(卷字头)
两短横相差无几,第三横稍长,三横有变化,撇捺不相接。
5.京字头
京字头长横视下方有无长的主笔,有则缩,无则伸。
6.草字头
两竖下方内收,左短右长,左为短竖,右为短撇。
7.雨字头
二、三笔类似秃宝盖,四点宜有变化。
8.竹字头
书写时竹字头要有主次呼应,左为竖点,右为撇点,以势接下面笔画。
9.山字头
山字作头时要正、要紧,作左偏旁时让右,作字底时要托住上部。
二、左偏旁
左偏旁共同点是让右,左部收敛,腾出空间,体现左紧右松。
1.单人旁
撇的长短依势而定,竖为垂露,不宜过长。
2.双人旁
第一撇短,第二撇长,第二撇的起笔应对第一撇收笔。
3.绞丝旁
绞丝旁第一笔为撇折,第二笔为撇折提,下面三点作左偏旁时应有呼应,大小变化,作字底时写作“小”字。
4.言字旁
作左偏旁时上点偏右,整体呈让右之势。
5.两点水
两点须笔势相联,让右。
6.三点水
第一点向左下撇出,第二点变为竖撇点,第三点上提出锋,整体笔势相连,呈让右之势。
7.食字旁
人字头的撇要舒展,捺变为点。
8.金字旁
金字旁人字头撇宜舒展,捺变点,下横变提,让右。
9.提土旁
竖画靠右,出头要高,提画劲爽。
10.王字旁
王字旁细瘦,横画扛肩,竖画靠右,下横变提,作字底时诸横画取势平坦,中短下长,整体宜扁。
11.虫字旁
作左偏旁时相对狭长,竖偏右;作字底时相应偏宽。
12.木字旁
竖稍长,下部出钩;撇不宜长,捺变点,贴右;作字底时偏宽,撇捺均化为点。
13.禾字旁
上为平撇,横上扬左伸,下出钩;作左偏旁时有两种现象,一为让右,二为平分。
14.米字旁
与木相似,两点呼应,撇短,捺变点,让右。
15.提手旁
短横扛肩,竖钩略长,偏右挺直,提画起笔略左伸。
16.牛字旁(附牛字底)
变撇,横二笔为一笔撇折横,竖钩挺直长,提笔略左伸,让右;作字底时略偏宽。
17.车字旁
上横短,作左偏旁时下横左伸右缩,中部“曰”呈倒梯形,中竖正直垂露,作字底时略宽。
18.竖心旁
垂露竖稍长贴右点,左点偏上,左点变化灵活,让右。
19.左耳刀
横折撇变钩向右上取势,垂露不宜过长。
20.反犬旁
上下两撇各有其法,弯钩取横势,下部劲直,至钩处顿笔出锋。
21.示字旁(衣旁)
上点偏右,横抗肩,竖垂露,右点与右部呼应穿插。
22.石字旁
作左旁时,位置靠上,撇收束,“口”较小;居下部时,横平取势,撇画开张,字形稍扁。
23.广字旁
横上扬,撇起笔在横左端下方,撇需舒展。
24.足字旁
作左旁时,“口”窄小,中竖正,左短竖偏左,右短横变点,下横,左伸。
25.弓字旁
上紧下松,呈长方形。
26.贝字旁
两竖左细右粗,左短右长,内两小横不要写满,下横起笔左伸,下短撇与侧点角度适当。
27.马字旁
左竖直下,横画上长下短,间距均匀,作左字时横折钩不宜写宽,下点形态各异。
28.月字旁(附月字底)
左旁竖撇宜弧,竖撇比横折竖钩短,两短横力度到位;作右旁时内两横应有变化;作字底时竖撇变为竖。
29.舟字旁
类似月字旁写法,中短横变提,起笔左伸。
30.火字旁
竖撇长而弧,三点形态各异,注意与右部呼应。
31.走之旁
走之横折与侧点拉开距离,作弧左倾,捺取平势略向下倾斜,与上部右侧齐平处起笔出捺脚。
32.走字旁
两横扛肩,第二横左伸,竖略高,下面以捺为主笔,下部的短竖、短横、撇可省略为两点。
三、右偏旁
1.立刀旁
位居字右边,短竖视字形而变化,竖钩直而挺,出锋短,竖钩与短竖注意布白。
2.右耳刀
横折弯钩横上扬,整体较左耳大,竖悬针、垂露均可。
3.右单耳
横折竖钩宜方折且形短,竖宜悬针,位置比左半部低。
4.斤字旁
第二笔撇变短弧竖,横右伸,竖为竖钩,较长。
5.三撇
用笔厚重,布白均匀,撇锋一致,形态略有变化。
6.戈钩(斜钩)
斜钩纵展,略带弯势,出钩劲健。
7.隹字旁
短撇,竖长垂露,上侧点变为折撇,四横短,稍上扬。
8.鸟字旁
写法类马字旁,作右偏旁时横折钩右伸,四点要有变化。
9.反文旁
上撇陡峭,短横抗肩,下撇作弧撇,斜捺向右伸展。
10.殳字旁
“几”变口,短横上扬,加一短撇和“口”连接,下撇短劲爽,斜捺向右下伸展。
11.页字旁
写法与“贝”相似,上一横不宜过长,一短撇相连,下侧点贴着右竖点出。
四、字底
1.土字底
土字作底时,上部如有横向伸展的笔画,则下部收缩,反之则底横伸展。
2.女字底
撇宜短,反捺宜长,横长作主笔。
3.四点底
第一点为左点,二、三、四点为右侧点,形态变化各异。
4.心字底
第一笔为左点,卧钩起笔轻,向右下方倾斜,钩不宜大,三点左低右高。
5.弄字底
作字底时,第一竖可变为弧竖,宜短;第二竖为垂露,横长托住上部。
6.皿字底
两边竖下方内擫,内两竖上开下合,下横长,轻起重收。
五、字框
1.门字框
整体方正,左竖稍短,右竖比左竖粗长一点,左右两竖略呈“)(”形,右竖出钩不宜太大。“同”字框、“内”字框、方框与“门”字框写法相同,举一反三。
2.区字框
上横短,竖折中的竖挺直,转折横起笔轻细,收笔重。
3.包字头
撇短,横折竖钩劲峭,出钩劲健,竖钩的竖略呈内弧。
第四章 欧阳询《间架结构三十六法》
《间架结构三十六法》是根据欧阳询提出的“三十六法”,精选欧体例字,配以结构之法,并对古法释以今说,供学书者揣摩参考。
第五章 书法作品与创作
一、书法作品的组成
一幅书法作品,通常由正文书写和落款钤印两部分组成。在正文书写之前,先要根据纸张大小和字数多少,做出总体安排,从这个角度来讲,正文四边的空白也是作品的组成部分。
(一)四边留白
整幅作品的布局要注意留出四周的空白,切不可顶天立地,满纸墨气,给人一种压迫拥塞之感。竖式作品上、下边的留空(称为“天”“地”)要大于左右两边,“天”通常又比“地”稍长一点。横式作品左右两边的留白,要大于上下两边,“天”与“地”相等。总之要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白,使四周气息畅通。
(二)正文书写
正文书写采用竖式,即每行从上到下书写,各行从右到左书写。正文是作品的主体,初学安排时最好把落款和钤印的位置也留出来,这样更有利于整体布局。
(三)落款
落款又叫题款、署款,有单款和双款之分。单款通常写出正文的出处、书写时间和书写人姓名等内容,单款也称下款。在下款的上方,写出赠送对象及称呼成为上款。上下款,合称双款。
楷书作品,落款通常用行楷和行书,要文正款活。落款在正文之后,其字号要小于正文,正文最后一行下面的空白较多时,落款可写在下面,但不要太挤。款文下面还要留出一段空白。正文末行,下面空白较少,落款就要在正文末行的左边另起一行写。款文位置要稍偏上,即款文上端的留空要小于款文下面的空白。
(四)钤印
钤印是书写人签名后盖上印章,以示取信于人。同时,他在书法作品中又起着调节平衡、丰富色彩、增强艺术效果的作用。印章的大小和落款相近,须比款字稍小,不宜大过款字。名章盖在落款的下面或右边,若盖两方,以一方朱文,一方白文为好,印文也不要重复,两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引首章通常盖在正文首行第一或第二字右边,用印的多少及位置,要根据作品的空白来安排,一副作品用印不易过多,以一至两方为宜,包括引首章,一般不超过三方,即所谓“印不过三”,盖多了,不但不美,反而会显得庸俗。
二、书法作品常见幅式
(一)横披
横披又叫横幅,一般指长度是高度的两倍或两倍以上的横式作品。字数不多时,从右到左写成一行,字距略小于左右两边的空白;字数较多时,竖写成行,各行从右写到左,常用于书房或厅堂的布置。
(二)中堂
中堂是尺幅较大的竖式作品,常以整张纸(四尺或三尺)竖写而成,多悬挂于厅堂正中。
(三)条幅
条幅是宽度不及中堂的竖式作品,长度是宽度的两倍以上,以四倍于宽度最为常见,通常以整张宣纸竖向对裁而成。条幅适用面最广,一般斋、堂、馆、店皆可悬挂。
(四)对联
对联又叫楹联,是用两张相同的条幅书写一副对联所组成的书法作品形式。上联居右,下联居左。字数不多的对联单行居中书写。布局要求左右对称,天地对其上下承接,相互对比,左右呼应,高低齐平。上款写的上联,右边位置较高;下款写的下联,左边位置稍低;只落单款时,则写在下联左边中间偏上的位置。对联多悬挂于中堂两边。
(五)条屏
条屏也叫屏条,是由尺寸相同的一组条幅组成,成双数,最少4幅,多则可达12幅,适合较大的墙面悬挂。它分为两种,一种由可以独立成幅的条幅组成;一种由不能独立成幅,并列起来合成一件作品的条幅组成。
(六)斗方
斗方是长宽尺寸相等或相近的方形作品形式。斗方四周留白大致相同,落款在左边,上下不宜与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呆板。
(七)扇面
扇面分为团扇扇面和折扇扇面。
团扇扇面的形状多为圆形,其作品可随形写成圆形,也可写成方形或半方半圆,其布白变化丰富,形式多种多样。
折扇扇面形状上宽下窄,有弧线,有直线,既多样又统一,可利用扇面宽度,由右到左写2~4字,也可采用常行与短行相接,每两行留出半行空白的方式,写较多字,在参差变化中写出整齐均衡之美。还可以在上端每行书写两字,下面留大片空白,最后题一行或几行较长的款来打破平衡,以富于变化。
附录A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 初级(1~3级)考试规则
【一级考试规则】
(一)考核标准
1.临摹
笔法:基本地书写出范本的笔法特征。
结构:基本地体现出范本的字行特征。
章法:基本地完成范本布局。
2.创作
笔法: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笔法特点。
结构: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结体形态。
章法:基本地完成章法布局。
(二)考核内容
1.字体
楷书、隶书。
2.内容
在给定的考试范本中自选对临作品一件。
自选给定的考题内容,运用所擅长书体创作作品一件。
题目:名言名句,古体诗词,二十字以内。
(三)试卷规格
四尺三裁竖式(45cm×69cm)。
(四)考试时间
90分钟。
【二级考试规则】
(一)考核标准
1.临摹
笔法:基本地书写出范本的笔法特征。
结构:基本地体现出范本的字行特征,结体自然。
章法:基本地完成范本布局,要素完善。
2.创作
笔法: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笔法特点。
结构: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结体形态,特点明显。
章法:基本地完成章法布局,安排合理。
(二)考核内容
1.字体
楷书、隶书。
2.内容
在给定的考试范本中自选对临作品一件。
自选给定的考题内容,运用所擅长书体创作作品一件。
题目:名言名句,古体诗词,二十字以内。
(三)试卷规格
四尺三裁竖式(45cm×69cm)。
(四)考试时间
90分钟。
【三级考试规则】
(一)考核标准
1.临摹
笔法:基本能较好地书写出范本的笔法特征。
结构:基本能较好地体现出范本的字行特征,结体自然。
章法:基本地完成范本布局。
2.创作
笔法: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笔法特点。
结构: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结体形态,特点明显、突出。
章法:基本地完成章法布局,安排合理、美观。
(二)考核内容
1.字体
楷书、隶书。
2.内容
在给定的考试范本中自选对临作品一件。
自选给定的考题内容,运用所擅长书体创作作品一件。
题目:名言名句,古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