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社交礼仪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实用社交礼仪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赵岩,方丽萍,张淑华等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5
书籍编号:30496118
ISBN:978730024450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19877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版权信息
书名:实用社交礼仪
作者:赵岩 方丽萍 张淑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5
ISBN:9787300244501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序
《实用社交礼仪》即将出版,我十分高兴。
顾名思义,这是一本关于社交礼仪的教材,而且是一本值得向全社会推介的好教材。
我从1977年开始面向社会演讲,从1982年走出国门,到北美、欧洲演讲,伴随我从事的教育艺术演讲事业,我也长期为高校教师讲礼仪课。其原因是在中央领导让我当“巡回大使”之初,曾让我们集中到中南海,请外交部的领导给我们介绍出国访问的经验,还专门为我们介绍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交礼仪,我从中获益颇多。后来在国内有人经常请我讲礼仪课,为此,我曾想到:如果有一本系统的礼仪教材该多好啊!
我在国内外演讲的旅途中,也曾见到过一些外国朋友写的礼仪书,这些书主要是介绍西方礼仪常识的。
后来,金正昆先生等老师分别编写了一些关于礼仪的书。
赵岩等同志在礼仪课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编写了这本《实用社交礼仪》。书中既从实际需要出发,讲了礼仪的“器”和“术”,讲了具体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项;也讲了礼仪之邦重礼仪的“魂”与“道”,介绍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重礼仪的理论。这是一本“魂”“道”“器”“术”相结合的好书,是值得向大家推介的培训教材,而且是本切实可行、行必有效的好教材。
赵岩、吴黎梅、张淑华等同志请我写序,我想讲如下一些思辨。
记得30多年前,在中南海研究出国演讲的礼仪时,一位同志送给我一幅字,写的是毛主席引《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两句话:
同志们讲,礼仪是学问,也是文章。回顾中华民族,从伏羲氏开始画八卦,正婚嫁,建历法,均可视为中华民族的礼仪萌芽。咱们的祖先,从人类与社会人际关系出发,十分重视仁、义、礼、智、信,礼被视为五常之一;后来在设置官位时,又设了吏、户、礼、工、刑、兵;在研究读经时,又强调读《诗》《书》《礼》《易》《乐》《春秋》;后来科举考试,所考“四书”中,除《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均出自《礼记》。由此可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礼与礼仪教育。几千年来,伴随形势的发展,各种礼仪逐渐形成,不仅做到了与时俱进,而且做到了与时俱变。特别是在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中,又能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利于人类的和平、和谐和美!
《实用社交礼仪》必将提高广大青年的基本素质,进而使全社会做到人人重礼。按照古人所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希望领导人人重礼,青年人人学礼,而且还需要一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仁人志士,把礼仪教育视为“礼仪教育艺术”,不断提高教方的学术水平,增强吸引力、感召力、感动力。让每堂礼仪课的听众受益;师生间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学习成为美的享受,教育者本人在教育中也得到美的享受。在美的享受中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于北京智慧书苑
第一讲 礼仪认知
【学习目标】
单元1 中华礼仪之源流
认知引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在学习中感悟礼仪文化,在习礼中传承礼仪文化。
知书达礼
原始社会人类把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于神的主宰。为求风调雨顺,他们敬“天”祭“神”,期盼“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这就是最初的礼仪活动。我国早有“礼立于敬而源于祭”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礼仪既包含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若干准则,又是原始社会宗教信仰的产物。从“礼”字造字法上,也可以看出礼仪起源于祭祀活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豊,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读与‘礼’同;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从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礼仪伴随着人的活动,伴随着原始宗教而产生发展。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许慎 汉代学者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解字》)
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他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历史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孟子(前372—前289)
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案例讨论
礼仪践行
单元测试
单元2 礼仪基本概述
认知引领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端正对礼仪的认识,掌握礼仪的概念与原则;学习礼仪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在生活工作中习得良好的礼仪习惯。
知书达礼
一、礼仪的概念与原则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辞源》中解释:“礼仪,行礼之仪式。”历史学家范文澜在《群经概论》一书中注解道:“礼仪合言,皆名为礼,分言之则礼为体,仪为履。体者,立国经常之大法,所谓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是也。履者,各官司治事之细目,揖让周旋之节文,凡史官所守之史法,司马所守之司马法,大卜所掌三易之法,与夫妻礼十七篇,皆所谓履。”可见,我国古代社会礼仪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它是治国、育人、维系社会之根本。
在礼学体系中,礼仪存在于社会的一切交往活动中,其基本形式受物质水平、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民族习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社会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和制约。
“礼者,履也”,社交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礼者,养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社会交往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相互沟通的技巧。
(二)礼仪的原则
1.真诚的原则
苏格拉底曾说:“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可见在与人交往时,真诚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
2.平等的原则
在社交场上,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施行礼仪必须讲究平等的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
3.自信的原则
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是社交场合中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
4.信用的原则
信用即讲究信誉的原则。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要守信。
二、礼仪的功能
礼仪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可以从伦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美学等各个角度进行诠释。
(一)礼仪的教化功能
礼仪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社会的要求与时代的精神。礼仪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成为文明达理的公民。
(二)礼仪的美化功能
礼仪营造和谐,塑造美好形象。交谈讲究礼仪,可以更显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更显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更显端庄;行为讲究礼仪,可以更显美好……讲究礼仪,可使人充满魅力,给人以美的印象。
(三)礼仪的沟通功能
礼仪是社交中的礼节和仪式。热情的问候、亲切的微笑、文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等,有利于扩大社会交往,提升职场能力,促进事业成功。
(四)礼仪的维护和谐功能
“礼仪是维护和谐的艺术、行为有度的准绳、和睦相处的法则、人际交往的规范。”礼仪指导人们立身处世、立身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礼仪可以正确把握社交尺度,有助于人们的友好相处、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案例讨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礼仪践行
单元测试
本讲综合训练
本讲综合评估
第二讲 个人形象礼仪
【学习目标】
单元3 仪容之美
认知引领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仪容都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形象的评价。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仪容对于打造个人形象的重要性;掌握面部和发型修饰的基本原则和要领;学会洁面的步骤和化淡妆的方法。
知书达礼
一、面部卫生与修饰
面部是仪容之首,是人际交往中引起他人注意的重点。整洁、卫生、简约、端庄、大方,是面部修饰的基本礼仪要求,适当的美容也可显示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一)男士护肤
男性的皮肤多为油性或偏油性,每天可以增加洗脸次数,以除去油光,保持面部皮肤的爽洁;每日剃须修面;不用气味浓烈的护肤品。
(二)女士护肤
要保持面部的润泽,女士面部基础护理很重要,一般护肤步骤与方法如下。
1.护肤的步骤
护肤的步骤依次是:洗面奶洗脸→拍打柔肤水(爽肤水)→涂抹乳液(或面霜)。
2.洗脸的步骤
洗脸的步骤依次是:“T”字区和额头→鼻翼及鼻梁两侧→嘴巴四周→清水洗去泡沫。
(三)女士淡妆
适度得体的妆容可以展现个人风采。礼敬他人的基本化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美丽自然”是美容化妆的精髓。
化妆可以增添自信,缓解压力,对交往对象表示礼貌和尊重。
1.化妆的分类
(1)按性质及用途分,化妆分为:生活美容化妆、舞台化妆及戏剧化妆。
(2)按色度分,化妆分为:淡妆和浓妆。
(3)按冷暖分,化妆分为:暖妆和冷妆。
其中按色度分的淡妆是对自身面容的轻微修饰,如日妆(生活淡妆)、职业妆、休闲妆等。
受到职业环境的制约,职业女性要给人专业、负责、知性的感觉,所以职场化妆一般以淡妆为佳。
面部化妆以突出五官中最美的部分并掩盖或矫正缺陷为目的。面部五官以“三庭五眼”的比例为标准。
如果符合这个比例,就产生匀称感;如果不符,就要在化妆时运用一定技法进行调整和弥补。
2.女士淡妆的方法和步骤
二、发型
发型是头发的整体造型。影响选择发型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个人风格、职业、场合等因素。一款合适的发型可以外秀头型、内修脸形。职业状态和商务交往中,一般不宜烫染过于夸张的发型发色,发上不宜佩戴过分花哨的饰品。
(一)男士发型
男士发型要体现简洁大方的原则,长度5~6厘米较为适宜;
前发不覆盖额头一半,侧发不遮盖耳朵;
后发不长于后发际线,鬓角不要长于耳朵的中部。
(二)女士发型
女士可根据脸形选择合适的发型。
案例讨论
礼仪践行
单元测试
单元4 仪表之美
认知引领
子曰:君子“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由此可见,服装礼仪是人际交往取得成功的前提之一。
在人际交往中,服装发挥着多重实用性功能,可以美化形体,展示个性,反映精神风貌,体现生活情趣。在正式场合,它还具有反映社会分工,体现地位、身份差异的社会性功能。
著名的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曾深有感触地说过:“你的服装,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人物,它们代表着你的个性。一个和你会面的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美国心理学家彼德·罗福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服装不只是表露他的情感,而且还显示着他的智慧。一个人的衣着习惯,往往透露出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莎士比亚则进一步强调:“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掌握服装的TPO-R原则;学会根据场合选择和搭配服装;学会男士西装的着装技巧和打领带的基本方法;学会女士套装的着装技巧;能够灵活选用配饰为服装画龙点睛。
知书达礼
一、着装
着装,指服装的穿着。它既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从礼仪的角度来看,它不仅单指穿衣戴帽,更是指由此而折射出的人们的教养与品位。
着装,实际上是一个人基于自身的阅历、修养和审美品位,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对服装所进行的精心选择、搭配和组合。在各种正式场合,注重个人着装的人会给他人以良好的印象。依照社交礼仪,要做到成功着装,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兼顾五个特性。
(一)遵守服装TPO-R原则
服装TPO-R原则,是有关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中“T”“P”“O”“R”四个字母,分别是时间(Time)、地点(Place)、目的(Occasion)、角色(Role)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即着装要考虑到时间、地点、场合和角色。
TPO-R原则要求人们在选择服装时,应当兼顾时间、地点、目的和角色要求,力求使自己的着装及款式与着装的时间、地点、目的、角色身份相和谐。
你的穿着打扮必须考虑:第一,什么季节、什么特定的时间,比如说工作时间、娱乐时间、社交时间等;第二,考虑要去的目的地及场合,工作场合需要工作装,社交场合穿正装;第三,要考虑到你的目的性;第四,要考虑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是什么。
例如,一个人身着款式庄重的服装前去应聘新职、洽谈项目,说明他郑重其事、渴望成功。而在这类场合,若选款式暴露、性感的服装,则表示对求职、项目不重视及对对方不够尊重。
(二)着装的特性
1.个体性
着装的个体性主要体现在要照顾自身特点,做到“量体裁衣”,使之适应自身,扬长避短;保持自己独有的风格,勿随波逐流。
2.整体性
着装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着装的和谐。要恪守服装本身约定俗成的搭配;使服装各部分相得益彰,力求展现着装的整体之美。
3.整洁性
着装的整洁性主要是指着装应整齐、完好、干净卫生。各类服装要勤于换洗,不应有污渍和异味。
4.文明性
着装的文明性主要是指符合社会道德传统和常规。
5.技巧性
着装的技巧性体现在着装时依照各种服装约定俗成的穿衣规范而行,免得贻笑大方。
(三)着装场合
1.公务场合
公务场合指的是工作、公务活动场所和时间。公务场合对于服装款式的要求是:庄重、保守、传统。符合公务场合的服装款式为:制服、套装、套裙、工作服等。
2.社交场合
社交场合,指人们置身于交际地点,在上班之外的公共场合与人交往、共处的时间。如聚会、拜会、宴会等,都是典型的社交场合。社交场合对于服装款式的要求是:典雅、时尚、个性。适用于社交场合的服装款式为:时装、礼服、民族服装,以及个性化服装等。
3.休闲场合
休闲场合,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在公务、社交之外的场合。居家、健身、旅游、娱乐、逛街等,都属于休闲活动。休闲场合对于服装的要求是:舒适、方便、自然。适用休闲场合的服装为:家居装、牛仔裤、运动装、沙滩装等。
(四)男士西装
一套完整的西装包括:上衣、衬衫、领带、西裤、腰带、袜子和皮鞋。
(五)女士套装
女性在社交场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