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职/高职 > 应用文书写作(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应用文书写作(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应用文书写作(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应用文书写作(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邓玉萍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31

书籍编号:30496170

ISBN:978730026078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57723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全书内容:

应用文书写作(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第三版前言


应用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履行工作职责、传递工作信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工具,适用范围十分广泛。本教材是高职文秘及其他相关专业通识课程——“应用文书写作”的专用教材,2008年10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9出版第二版。


作为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本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业内专家同行的肯定,深得高职院校师生的认可,也成为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书。特别是所列文种、结构内容均符合最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求,设置的典型例文与评析、病文修改、写作训练等环节充分体现了教材内容的规范性、时代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使高职学生学有规范、仿有例文,便于练习、易于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教材的部分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调整与更新。鉴于此,我们对第二版教材进行了再修订,调整更换了规范准确的新例文,完善了全书的语言表述与标点符号,力争使第三版教材更富于高职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力争使第三版教材更便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自学模仿、大学毕业生随学随用,从而实现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教、学、练、战”一体化,实现使高职学生短时高效地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的教学初衷。


邓玉萍教授主持完成了第三版教材的修订、统稿和审定工作。张晓丹、张戈、张虹、李向珍、戢迎晖、陈妍、凌然、李艳蛟、赵楠、姜希、杜雨桐、孙文君等老师参与了第三版教材的修订工作。


编者


2018年7月

前言


应用文书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履行工作职责、传递工作信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工具。适时制作应用文是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基本功。学习运用应用文的写作知识,熟练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技巧,有效地提高应用文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不仅是当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障,还是未来职场人员及时得到聘任和提升的“敲门砖”。


根据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坚持理论知识“必需为本,够用为度”、实践技能“专业为纲,灵活为目”的原则,编写了这本《应用文书写作》,力图彰显以下几个特点。


1.求新求准


“新”即所依据的法规规章求新;所选择的例文格式求新;所推举的例文内容求新;所精选的文种求新。本书在传统应用文书写作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新的文种,诸如意见、竞聘演讲词、述职报告、开幕词、公示、招标书、投标书、广告、解说词、公务电子邮件、海报、演示文稿等,从而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准”即介绍基本知识求准;阐释文书写作有关规定求准;推举相关例文格式求准;表述文书主旨的语言求准;把握文种写作的重点、难点求准。


2.主次有序


本教材所列文种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必须“会”的。这个层次的文种是大学生在未来工作实践中使用频率高、写作难度大的文种,这是本书介绍的重点,如通知、通报、请示、简报、述职报告、竞聘演讲词等。第二个层次是需要“懂”的。这个层次的文种是大学生在未来工作实践中使用频率较高、常用易混、写作有一定难度的文种,这是本书介绍的难点,如公示与启事、公告与通告、合同与协议、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上诉状与申诉状等。第三个层次是应该“知”的。这个层次主要是一些格式固定、表述常规,或使用频率较低的文种,这些文种只需要达到知其概念、知其功能、知其使用即可,如请柬、贺电、讣告、说明书等。


3.通俗实用


本教材剔除了一般应用文书写作教材中常见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写作基础理论的长篇道白,针对大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编写体例、安排文种内容,并在章节中设有学习目标、例文评析、知识要点、写作训练等栏目,便于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及课后模仿写作。实现了让大学生学有规范、仿有例文、写有材料、直奔目标的编写初衷。体现了教材的实用性,凸显了教材的实践性。


本教材既可以作为高等教育的必修教材,也可以为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随学随用提供切实的帮助。


参加本教材编写的教师均为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教学的专业教师。全书共九章,具体分工如下:邓玉萍(第一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李向珍(第二章)、张戈(第四章、第八章)、张虹(第五章)。邓玉萍教授完成全书的修改、统稿和审定,戢迎晖、陈妍、凌然参与本书的编辑和校对。


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从部分业内同行的教材、资料中,获得了一定的启发,在此一并向有关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并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及广大师生批评指教,以便修改完善。


编者


二〇〇八年六月

第一章 应用文书写作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应用文书的概念、分类。


2.了解应用文书的写作特点、语言特点。


3.熟悉应用文的专门用语。

第一节 应用文书的概念及分类


一、应用文书的概念


应用文书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办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时所撰写的具有特定内容和格式的实用文书的总称。适时制作应用文书是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基本功。


二、应用文书的分类


分类标准不同,应用文书的种类也各不相同。按照使用功能,可将应用文书分为八大类。


(一)党政机关公文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的总称。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党政机关公文有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15种。


(二)事务文书


事务文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沟通信息、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指导工作、规范行为、表述意愿的实用性文书,如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简报、计划、竞聘演讲词等。


(三)财经文书


财经文书是处理财经事务时制作和使用的实用文书,如经济合同、意向书、协议、条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四)礼仪文书


礼仪文书是交际交流中制作和使用的实用文书,如请柬、聘书、欢迎词、答谢词、祝贺信、慰问信、感谢信等。


(五)传播文书


传播文书是借助传播媒体传递相关信息的实用文书,如消息、广告、海报等。


(六)诉讼文书


诉讼文书是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团体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在诉讼活动中制作的法律文书,如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申诉状等。


(七)科技文书


科技文书是记写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学术探讨成果的实用文书,如毕业论文、学术论文、专利申请书、实验报告等。


(八)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是指演讲、报告、授课时使用的讲话提纲或图片说明,往往以PPT、幻灯片等形式呈现。

第二节 应用文书的写作特点


应用文书写作是以应用文的文体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文书写作规律的实用学科。


学好应用文书写作,首先要掌握应用文书的写作特点。


一、直接的功用性


所有文体的文章都是现实的反映,一切写作活动都是为现实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文体的文章都具有功用性。但是,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诗歌等,它们不以直接处理日常事务为目的,而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为目的。与之相反,应用文书主要是应现实工作的需要,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现实工作服务的。应用文书具有更强烈、更鲜明、更直接的功用性。如写一份请示,是为了向上级请求批准办理某一事项;写一份述职报告,是为了向部门领导和群众汇报自己履行职责的情况;写一份财务报告,是为了向上级报告财务状况;写一篇求职信,是为了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这种办理事务的直接的功用性,是应用文书的主要特点。


二、内容的真实性


应用文书内容的真实性与文学作品内容的真实性是有区别的。文学作品内容的真实性要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或发展趋向,因而不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大胆地进行艺术虚构。而应用文书内容的真实性完全排斥虚构和杜撰,要求所依据的材料真实、准确、实事求是。如会议纪要的写作中,不能移花接木,把张三的讲话移到李四的身上;写调查报告绝不允许主观臆造;写简报更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真实与准确。


内容的真实性也体现在应用文的表述上。应用文书要求表述准确,不产生歧义,简明精练,具有平实的特点,而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衬托等积极的修辞方式的使用则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即使是可以运用文学手法的商业广告,也不能对商品和服务的内容做不切实际的夸张和渲染。


三、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在撰写应用文书时,要讲究逻辑。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上,要条理清楚,段落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陈述的事项界限清晰,不交叉;内容前后讲究因果,材料能够证明观点。


应用文书写作在思维方法上更侧重逻辑思维,虽然应用文书在撰写过程中也有运用形象思维的时候,但是多数文体是以具体的事件(或问题)为中心的。需要把观点阐述清楚,把前因后果、现象和本质分析清楚,所采用的是逻辑思维方式。例如:写请示,要讲清请求事项和请求批准的原因;写总结,则应在陈述具体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阐明成绩取得和问题存在的原因;财经论文的结论,来自对材料的分析和对问题的推断。


四、格式的稳定性


通常来说,文章的格式包括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文章的结构形式。如写计划,一般先写目的,然后再写工作安排;写调查报告,一般先介绍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对象、调查的时间和地点、调查的方式,然后再就调查的问题分项说明。


二是文面形式,包括标题的形式、有无指定说明等。如国家机关行政公文在文面上,要求有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及发文字号等指定说明,对文种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


格式是在长期写作实践中形成的。如果某种格式逐渐为大家所接受,约定俗成,就称为惯用格式;如果某种格式被法定固化,就称为规范格式。应用文书都有惯用格式,其中,国家机关行政公文具有规范格式。应用文书的格式具有使用的稳定性,所以要求写作时应根据应用文书的具体类型,遵守各自的惯用格式或规范格式。

第三节 应用文书的语言要求


一、应用文书的语言特点


(一)实用性


人类的语言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即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虽然在词汇和语法上没有太大区别,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同一种语言,但是它们的功能完全不同。实用语言只传达“实用”的内容,而且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行文的实际效果,实用语言强调表意的清楚、实在和准确,如请示的事项明确、请示的理由具体而充分,言尽意止。而文学语言则不限于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文学语言追求唯美,意在言外,是作家加工雕琢之后的语言,便于抒情,易于遐想。


应用文书语言的实用性特征是由应用文体的本质决定的。应用文书是应现实工作的需要、为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制作的,因此,应用文书只能选择言简意赅的实用语言。


(二)单一性


应用文书的语言在词汇上,严格遵照其词典意义;在造句上,严格遵守语法规则;在修辞上,只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常规修辞格,而对夸张、通感、暗示等可使事物有较大变形的或曲折达意的修辞格一般不用。可以说,应用文书的语言是一种直白而循规蹈矩的语言,目的就是使读者准确理解文书的主旨,避免产生歧义,从而认真、准确地执行。


应用文书的叙述多用直叙,证明则多是直接证明,以避免文章内容观点的曲折隐晦、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多歧义,以保证不同的读者在理解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趋向一致。


(三)模式性


在应用文书写作中,人们长期沿用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虽非法定,但是已经约定俗成。尤其是公文中的专用词语,虽然与旧文书中的套语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经过历次公文改革的筛选提炼,已经去其糟粕,保留了至今仍具积极作用的部分,形成了模式化的应用文专用语言。如“特此函复”“当否,请批示”“来函收悉”“商洽”“敬请批复”等惯用语,简洁明了,是其他的现代汉语词汇所无法替代的。


(四)概说性


应用文书的语言不追求奢华、夸饰,不追求纤毫毕现的细节的形象生动。应用文书所用的语言、所用的表达方式,都是为了向忙于事务的读者介绍情况、说明原委、陈述事实、总结规律、指示办法。因而这些“介绍”“说明”“陈述”“总结”“指示”,通常只求抓住关键、抓住要点,实行概括述说。而且,叙述多是概述,说明多是概说,议论一般也是直接明了地提出观点与主张,是“说理”,而不是“论理”。应用文书语言的简洁概说,不但能使信息更精要,而且能尊重读者的需求,还能实现行文的目的。如批评性通报,只是概述事故简况、简述事故原因、做出处理决定、归纳教训,以引人警醒,至于事故后的悲惨场景、调查处理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等细节就不必在批评性通报中赘言了。


(五)得体性


得体性是指根据行文目的、内容、对象,恰当地使用语言,做到文实相符、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语体不同,语言的风格基调也各不相同。


一般说来,应用文书的语言大都使用比较庄重、通俗的大众化书面语言,而较少用口头语言和方言。但是,应用文书的文种又是丰富多样的,与之相应,各类文种的风格基调也有明显的差别。如命令、决定等指挥性的公文注重庄严、庄重、严肃;法规、规章类的文书讲求严谨、确切、利落;计划类的文书必须客观、周密、可行;会议报告类文书则应该富于鼓动性、鼓舞性、生动性;等等。


应用文书语言的得体性还体现在:根据不同的受文对象及其心理承受能力,选择分寸适宜的语言。上行文的语言,应尊重而又不阿谀讨好;下行文的语言应谦和而又不失度;平行文的语言应真诚平实,多商量、互尊重。惩戒坏人坏事的通报,应言之凿凿,义正词严;表扬好人好事的决定、表彰性通报,语言则应热情、稳重。给上级的情况报告,不必有过多的宣传议论;对下级布置工作的通知,又不可过于原则、空洞,而应实实在在、切实可行,有操作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应用文书的语言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充实。陈旧、晦涩的词语应及时清退,规范、新生的词语应适时跟进,使语言紧扣应用语体的特征。


适时选用模糊词语和委婉用语,也能使应用文书的语言更得体。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应用文书语言的五个特点,常常是相辅相成、难以分割的。


二、应用文书的专门用语


(一)称谓词


称谓词是指用于称谓的词。


在应用文书中,涉及机关或个人时,一般应直呼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以及对方的职务或“××同志”“××先生”。在表述指代关系的称谓时,一般用下列专门用语:


(1)第一人称“本”“我”,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简称,如部、委、办、厅、局、所等。


(2)第二人称“贵”“你”,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简称,如部、委、办、厅、局、所等。在应用文书中,用“贵”字做第二人称,只是表示尊敬与礼貌,一般用于平行文或涉外公文。


(3)第三人称“该”,在应用文书中使用广泛,可用于指代人、单位或事物,如该厂、该公司、该同志、该产品等。正确使用“该”字,可以使应用文文字简明、语气庄重。


(二)领叙词


领叙词是用于引出应用文书写作根据、理由或应用文具体内容的词。它多用于文章的开端,引出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或者指示、事实的根据;也有的用于文章中间,起前后衔接作用。常用的领叙词包括:根据、按照、为了、遵照、惊悉、收悉、为、特、现、如下。


(三)追叙词


追叙词是用于引出被追叙事实的词。常用的追叙词包括:业经、复经、前经、即经。


(四)承转词


承转词又称过渡语,即承接上文转入下文时使用的关联、过渡词语,用于陈述理由、事实之后引出作者的意见、方案等。常用的承转词包括:为此、据此、故此、鉴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总之。


(五)祈请词


祈请词用于向受文者表示请求与希望。常用的祈请词包括:希、敬希、请、望、敬请、烦请、恳请、希望、要求。


(六)商洽词


商洽词用于征询对方意见和反映,具有探询语气。它多用于上行文、平行文。常用的商洽词包括:妥否、当否、是否同意。


(七)受事词


受事词即向对方表示感谢、感激的词。它多用于平行文或涉外的公文。常用的受事词包括:蒙、承蒙。


(八)命令词


命令词是表示命令或告诫语气的词,用以增强公文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引起受文者的高度注意。常用的命令词包括:特命、责成、令其、切切、勿违、切实执行、不得有误、严格办理。


(九)目的词


目的词即直接交代行文目的的词。常用的目的词包括:请批复、函复、批示、批转、转发、查照办理、遵照办理、参照执行、请审阅、望周知。


(十)表态词


表态词又称回复用语,即针对请示、问函,表示明确意见时使用的词。常用的表态词包括:同意、不同意、准予备案、特此批准、按照执行、可行、不可行、迅即办理。


(十一)结尾词


结尾词置于正文最后,是表示正文结束的词。常用的结尾词包括:此布、特此报告、通知、批复、函复、告、特予公布、此致、谨此、此令、此复、特此、为要、为盼、是荷、为荷、敬礼、致以谢意、谨致谢忱。


应用文书使用上述专门词语,有助于使文章简练、严谨,并富有节奏感,从而赋予文章庄重、严肃的色彩。

第二章 党政机关公文


学习目标


1.掌握党政机关公文的概念,了解党政机关公文的特点。


2.熟悉党政机关公文的格式,掌握党政机关公文的分类。


3.注意区分公告与通告、通知与通报、报告与请示等党政机关公文的异同,明晰各种党政机关公文的适用范围和写作特征。


4.通过例文评析、写作训练,熟练掌握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党政机关公文的写作技能。

第一节 党政机关公文概述


一、党政机关公文的概念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理解党政机关公文的概念,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形成和使用的文书。它的制作主体是党政机关。


第二,党政机关公文是具有“规范体式”的文书。它的结构和编排形式具有鲜明的程式化特点。


第三,党政机关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书。它是党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的工具,体现党政机关意志。它一旦生效,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二、党政机关公文的特点和种类


(一)党政机关公文的特点


1.作者的法定性


党政机关公文的作者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令、法规而成立或者被授权的并且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党政机关的文秘工作者一旦被授意拟制公文,就必须站在相应的国家党政机关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履行职责。


2.程序的规定性


党政机关公文的撰制、处理程序包括拟稿、审核、签发、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催办、查办等,每一步骤都必须按照党政管理的权限与规定进行。


3.内容的约束性、强制性


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艺术情节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读者自发地醒悟,来达到某种教育目的;理论文章主要是给人们以观点上的启迪,给领导者决策做参考。它们在执行上都没有强制性。而党政机关公文中的下行文在规定送达的空间范围和特定的时间范围具有行政约束力,党政机关公文受文单位及个人必须按其要求处理工作,或者根据其内容予以执行,即要求人们“令出则行”“令禁则止”,没有商量、回旋的余地,体现了强制性。如公布党政法规和规章或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命令”、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决定”、布置工作的“通知”等都具有这个特点。如果无故不按其要求处理或执行,就要受到批评或制止,还意味着失职甚至渎职。


4.格式的规范性


公文的格式指公文的外观形态,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公文的总体格局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眉首部分,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等项目组成;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公章、成文时间、附注等项目组成;第三部分为版记部分,由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等项目组成。以上是一份文件的完整形态,一般文件可以根据情况而定。


5.制作的实用性


从内容上看,党政机关公文是应工作的需要,并为了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制作的。它不仅有特定的对象,而且有明确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意见。如请示、报告之类的报请性公文,就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工作向特定的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其目的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求指示,以及渴望批复。


从形式上看,党政机关公文有特定的为内容服务的相应的格式,它的结构、格式、语言等都带有一定的惯用性,这种惯用性体现了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形式上严格的格式化特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公文写作、运转、处理的规范性要求。这种格式化,是由公文的实用性决定的。因为这种格式化,既便于制作者迅速、及时地成文,又便于公文的接收者快捷地了解公文的主旨,以尽快实施。


6.表述的政策性、客观性


党政机关公文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党政机关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机构,这个机构在党政管理过程中形成和使用的公文,无疑是宣传、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工具。因此,党政机关公文的内容必须正确地体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党政机关公文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应有一丝一毫的虚构和夸大。客观性要求党政机关公文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涉及的事件、数字、资料等都需准确、无误,不能主观地拔高和渲染,不能脱离实际、弄虚作假。


(二)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党政机关公文为15种,包括: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为了便于揭示文书内在规律,通常用不同的标准对党政机关公文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照行文方向分类,将党政机关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种。


(2)按照办理时间要求,将党政机关公文分为特急文书、急办文书、常规文书三种。


(3)按照机密程度,将党政机关公文分为绝密文书、机密文书、秘密文书、普通文书四种。


(4)按照性质、特点和功用,将党政机关公文分为知照性文书(通知、通报、公报、纪要、公告)、规范性文书(决议、决定、通告、批复)、指令性文书(命令)、报请性文书(报告、请示、议案)、商洽性文书(函)、建议性文书(意见)等。


后面几种分类使用较少,本书不做详细介绍。下面重点介绍第一种分类方法,即按行文方向将党政机关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种。


上行文是指具有隶属关系的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属于上行文的有报告、请示。


下行文是具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属于下行文的文种有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决议、公报。


平行文是指同级之间、平级之间、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相互行文。属于平行文的有函、议案。


有三种公文需要说明,即公告、通告、通知。


公告、通告具有下行文的属性,但是又不同于普通的下行文。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通告是向社会各有关方面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的。二者的受文对象均超出了“下级机关”的范围,属于向“不确定对象”或社会公众发布的。因其行文内容、行文语体风格、行文规则具有下行文的特点,我们将其划归为下行文。在写作时应该注意其受文对象的特殊性,不写主送机关。


通知有批示性的、指示性的、周知性的、任聘性的。批示性、指示性、任聘性的通知均属于下行文;周知性的通知大多也属于下行文,但是周知性的通知中“需要有关单位周知”的通知则有一部分属于平行文。我们从通知的总体属性出发,将其划归下行文。


此外,还有两个特殊文种,即意见、纪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没有界定意见的行文方向。在实践中,意见有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纪要是“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也没有界定其行文方向,原因是:第一,纪要不是直接以党政机关公文的名义出现的。纪要的标题无“发文机关”部分;尾部无落款,不加盖印章;中间以报道语气出现,用“会议认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等提法。第二,纪要一般不直接用于红头文件,重要的纪要也需要用通知的形式印发,附在通知后才产生行政约束力。因此,孤立地看纪要,无法界定其行文方向;从其用通知印发的角度看,可以归为下行文之列。


三、党政机关公文的制发和办理程序


(一)党政机关公文的拟制


党政机关公文的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


1.党政机关公文的起草


起草党政机关公文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2)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3)内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