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小学 > 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黄金的记忆年龄背诵传世的诗词经典,巧妙的师生问答领略别样的诗词课堂

作者:陈可英编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08

书籍编号:30496378

ISBN:978756285765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73094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全书内容:

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人生读诗幼时始


写下这个题目,就不禁问自己: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读诗的?留在我记忆里的第一首诗应该是《植树歌》:“小山下,空场上,大家种树十分忙。一棵棵,一行行,种桃种李种茶桑……”老妈只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回家抱弟妹了,但对所读内容记忆犹新,就常常在油灯下边纳鞋底边给我念诗,《植树歌》就像一根竹鞭一样埋在了我幼小的心田。还有一首歌老妈也经常唱:“天空出彩霞,地上开红花……”老妈诗一般的歌、歌一般的诗很美,我也随着摇曳的光影摇头晃脑地跟着念。40多年了,我想忘也忘不了。今天要为古诗词读本写个自序,想起平生听到的第一首诗,85岁的老妈竟还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原来有些美好早就根植于内心,挥之不去。那么趁年少,趁记忆力旺盛,多读,多听,多记,像河流一样收纳诗歌的点点滴滴,到时就自然会有海一样的浩瀚、海一样的胸襟,多好!


还清晰记得第一次读儿子写的诗,是一首仿写的古体诗,题目后面写着“(汉)陈泽灵”。我不禁哑然失笑,问儿子是什么意思,没想到儿子的回答竟然会是:“人家都是这样写的呀,‘(唐)李白’,‘(宋)陆游’……”我再也忍不住大笑:“儿子,你知道人家写‘(唐)’‘(宋)’是什么意思吗?”“我不知道。”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一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神态,反倒令我觉得自己笑得不是滋味了,连忙止住,认真地告诉儿子那是表示作者所处的年代,你如果写上“(汉)”字就代表了自己的民族。有意思的儿子就像一首有意思的诗!看着儿子释然的神情,我当时就想:假如趁好奇、懵懂,多了解常识,多体悟诗情,多理解写法,让孩子更亲近诗歌,喜欢诗歌,腹有诗书气自华,该有多好!


终于开始付诸行动,想编写一本诗歌的专辑,而且是有益、有趣、有料的经典古诗词专辑,特别适合小学生。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国的古诗词星罗棋布,颗颗闪亮,字字珠玑,蕴藉着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光芒,凝聚着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怎能离开诗词的星空?


于是,我参照《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版)语文(附录优秀诗文背诵篇目)》,把要求背诵的75首古诗词都编写在这本书中,再根据主题补充最喜闻乐见的10首,分成九个类别:美妙万物、多彩四季、最美山河、深情厚谊、乡情乡愁、童趣闲情、田园农事、家国情怀、人生哲理。其中的每首诗都由注释、译文、作者简介、师生问答、诗词练习五个部分来架构。“注释”“译文”主要是为理解诗意扶上一把,“作者简介”侧重从名(名字,包括号)、时(所处时代)、地(籍贯)、作(作品集)、评(后人的评价)五个方面来推荐作者。如果说前面三个部分的内容都是有板有眼、不容更改,那么相形之下,“师生问答”就显得应时应景、摇曳多姿,用你来问、我来答的形式多角度地解读诗歌,有用词上的推敲,有技法上的评点,还有情感寄托上的揣摩。而“诗词练习”更是在课外拓展上为小朋友推开了一扇窗,活泼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知识,带来的是眼前一亮的新鲜、脑门一拍的顿悟和嘴角上扬的心领神会。


初稿既成,目光扫过每一行每一排,我的内心都泛起涟漪。羡慕乃至有点妒忌现在的小朋友可以畅游在诗词的海洋里,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更庆幸自己有机会跟小朋友一起欣赏这85首古诗词的魅力,在出版社的敦促下,为去年编写的《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找了个可以如影相随的伴儿。给孩子看的书,更是容不得一丝马虎的。引经据典式的考证自然必不可少,广收博取式的征询也不能或缺。因此我听到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其中有一些建议来自诸暨海亮学校的方丽芳老师。她是我大学时候的朋友,毕业第一年她来看我,给我带来的是一本厚厚的唐诗。因为她爱诗,有着诗一般的情怀对待生活。当初我们坐在飞扬的五泄瀑布前,聊诗词、谈人生,觉得周遭都充满着诗意。因此动工之前,我自然想到了她。果然,她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就选材、分类、品读诸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参与了编写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有诗如春风化雨,滋润孩子成长,终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去倾听雨后拔节的声音,更是一桩美差,我是多么愿意啊!


编者
2018.11

第一组
美妙万物


走进古诗,请抬头望月,低眉听风;看小荷显风姿,闻梅花扑鼻香……美妙的一切在诗中轻轻摇曳!

一、咏鹅


[唐]骆宾王


鹅é,鹅é,鹅é,
曲qū项xiànɡ[1]向xiànɡ天tiān歌ɡē[2]
白bái毛máo浮fú绿lǜ水shuǐ,
红hónɡ掌zhǎnɡ拨bō[3]清qīnɡ波bō。

000

000

扫码听配乐朗诵

注释


[1] 曲项:弯着脖子。


[2] 歌:长鸣。


[3] 拨:划动。ft


译文


“鹅!鹅!鹅!”大白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诗人。七岁能诗,号称“神童”,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有《骆宾王文集》传世。


师生问答


生:老师,这么短的一首诗,为什么会那么受大家的喜爱呢?


师:这首诗看似简短,内容却很丰富。你看,起句“鹅,鹅,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曲项向天歌”中鹅欢快、高昂的姿态呼之欲出,“白”“绿”“红”色彩清新明快,“浮”和“拨”写出鹅轻盈游动、自由自在的动态情景。读完这首诗,你是否也喜欢上了鹅,内心有种很愉悦的感觉呢?


生:果然是这样,简约而不简单!


诗词练习


诗中寻典故


苏轼诗云:“一纸鹅经逸少醉,他年《鹏赋》谪仙狂。”李白也在《送贺宾客归越》中写过“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的佳句。你知道他们共同引用的是跟谁有关的典故吗?

二、风


[唐]李峤


解jiě落luò三sān秋qiū[4]叶yè,
能nénɡ开kāi二èr月yuè[5]花huā。
过ɡuò江jiānɡ千qiān尺chǐ浪lànɡ,
入rù竹zhú万wàn竿ɡān斜xié。

000

000

扫码听配乐朗诵

注释


[4]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5]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ft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子倾斜。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诗人,唐朝宰相。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


师生问答


生:老师,风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该如何描写呢?


师:可以运用侧面描写。你看,诗中通过“叶落、花开、浪起、竹斜”把风写得形象生动,仿佛满纸都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


生:我还发现诗人特别喜欢用数字,“三、二、千、万”分布在每一句中。


师:你眼睛真亮!诗人就是从时间的经度(春、秋)、空间的纬度(江上、林间)来说明风的无处不在和威力无比。


生:从“能开二月花”中,我还感受到风的柔情呢!


诗词练习


读诗品写法


侧面描写之妙,在于能够化虚为实,以实写虚,“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品味以下诗句,运用侧面描写的有(  )。


A.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居易《夜雪》)
B.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C.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D.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三、咏柳


[唐]贺知章


碧bì玉yù[6]妆zhuānɡ[7]成chénɡ一yí[8]树shù高ɡāo,
万wàn条tiáo垂chuí下xià绿lǜ丝sī绦tāo[9]
不bù知zhī细xì叶yè谁shéi裁cái出chū,
二èr月yuè春chūn风fēnɡ似sì剪jiǎn刀dāo。

000

000

扫码听配乐朗诵

注释


[6]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7] 妆:装饰,打扮。


[8] 一:满,全。


[9] 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ft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作者简介


贺知章(约659—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师生问答


师:诗中的柳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柳树的颜色很美,像碧玉翠绿晶莹;柳枝很轻柔,下垂披拂犹如丝带;柳叶细巧精致,真想摘一片吹响春天的歌!


师:这碧绿的柳树、柔嫩的柳枝、纤细的柳叶,都是二月春风裁剪出来的呀。诗人用了一个“裁”字,就把二月春风写活了,让我们仿佛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你发现在生活中,这神奇的春风还裁剪出了什么?


生:粉红的樱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


师:是啊,她裁出了满园春色!这春风分明是盎然生机、自然活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生:嗯,诗人用比喻、拟人,出神入化。


师:难怪有人这样评价:贺知章虽非画家,但他的《咏柳》却像悬挂于祖国古代艺术长廊中的一幅画儿一样,虽历经千年,但艺术魅力丝毫不减。


诗词练习


诗中找成语


《乐府诗集·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义气重,遂得结金兰。”从这首诗中可以找到哪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xiǎo时shí不bù识shí月yuè,
呼hū作zuò[10]白bái玉yù盘pán。
又yòu疑yí[11]瑶yáo台tái[12]镜jìnɡ,
飞fēi在zài青qīnɡ云yún端duān。

000

000

扫码听配乐朗诵

注释


[10] 呼作:称为。


[11] 疑:怀疑。


[12]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ft


译文


小时候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又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师生问答


生:这首诗想象太丰富了!“白玉盘”和“瑶台镜”两个比喻让我闭上眼,脑海中都能浮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


师:你分析得非常好!瑶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李白把月亮比喻为瑶台镜,月亮就更显得高贵和神秘,令人遐想与向往了。


生:我从“不识”“呼”“疑”中体会到诗人好像是用小孩子的心理去观察月亮的。


师:体悟得真好!这四句诗就是写诗人孩提时代对月亮稚嫩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镜般的景致,童趣盎然!


诗词练习


读诗判真伪


月亮无疑是李白最爱的诗歌意象。在李白留下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歌中,从不同角度写月的就有近四百首。请你识别一下,下面哪一句诗不是李白写的。(  )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月下飞天镜,云深结海楼。
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五、小池


[宋]杨万里


泉quán眼yǎn[13]无wú声shēnɡ惜xī[14]细xì流liú,
树shù荫yīn照zhào水shuǐ爱ài晴qínɡ柔róu[15]
小xiǎo荷hé才cái露lù尖jiān尖jiān角jiǎo,
早zǎo有yǒu蜻qīnɡ蜓tínɡ立lì上shànɡ头tóu。

000

000

扫码听配乐朗诵

注释


[13] 泉眼:泉水的出口。


[14] 惜:吝惜。


[15]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ft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为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著有《诚斋集》等。


师生问答


师:诗歌描绘的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小池风物图哇!请找找其中有哪些景物?


生:有泉水、细流、树、池塘、荷叶、蜻蜓,还有太阳,从“晴”字可以揣度出来。


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夏季。夏天才有荷花,不过这首诗中的荷叶刚刚长出来,小蜻蜓开始翻飞,应该是初夏。


师:太棒了,你还学会了分析!只有善于捕捉美,诗歌才会美,心有自然才能描绘自然哪!


诗词练习


读诗取名字


诗词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所蕴含的高贵情怀与诗词的美常用在名字上。大家熟悉的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冰心”这一笔名就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杨万里”是否源自“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呢?我们不妨做个“诗—名”拉郎配:


①袁野阔  A.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②俞梁浅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③夏远晴  C.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④马逐溪  D.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六、蜂


[唐]罗隐


不bú论lùn平pínɡ地dì与yǔ山shān尖jiān,
无wú限xiàn风fēnɡ光ɡuānɡ尽jìn[16]被bèi占zhàn[17]
采cǎi得dé百bǎi花huā成chénɡ蜜mì后hòu,
为wèi谁shéi辛xīn苦kǔ为wèi谁shéi甜tián?

000

000

扫码听配乐朗诵

注释


[16] 尽:都。


[17] 占:占其所有。ft


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著有《谗书》等。


师生问答


生:老师,这是一首描写蜜蜂的诗歌吗?


师:这不仅仅是描写蜜蜂的诗歌,它的寓意是很深刻的。你看,“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两句诗包含了一种感叹:那么辛苦,自己却无法享受。为什么无法享受呢?是谁在享受这些劳动成果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让我们再展开联想,像蜜蜂一样忙碌的人,却没有办法享受劳动成果,这是否让人很痛惜、很气愤呢?


生:哦,老师,我明白了!这首诗不仅写蜜蜂,而且赞美了像蜜蜂那么辛勤劳动的人,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师:是呀!你看:从“不论”“尽”这些词中可以想见作者极力描写蜜蜂的劳碌,“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一反问,又和“劳碌的景象”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所以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和感情就很强烈,很明显了。这是一首借物抒情、寓意深刻的诗歌。


诗词练习


读诗猜对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请你读一读,猜一猜,诗人咏的是何物?


①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  )


②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唐·李贺(  )


③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


④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唐·骆宾王(  )

七、墨梅


[元]王冕


吾wú家jiā[18]洗xǐ砚yàn池chí[19]头tóu树shù,
朵duǒ朵duǒ花huā开kāi淡dàn墨mò痕hén。
不bú要yào人rén夸kuā好hǎo颜yán色sè,
只zhǐ留liú清qīnɡ气qì满mǎn[20]乾qián坤kūn。

000

000

扫码听配乐朗诵

注释


[18]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19]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20] 满:弥漫。ft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作者简介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师生问答


师:这首诗中的梅花具有怎样的美?


生:长在洗砚池边沾染了墨香,“朵朵”说明花开之多与盛,“淡”字写色彩之素雅,“清气”写气味清芬,所以这是一株非常美丽、淡雅而幽香的梅花。


师:你分析得很仔细。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从本诗梅花的特点来看,我们可以联想到那些高洁傲岸、洁身自好的高尚人士。“不要人夸”可见它对世俗的看法根本不在意,只想保留自己的“清气”,可见其独善其身;“满乾坤”,也可见对自己这种不入俗流、香满人间的品质的肯定。


生:所以这首诗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既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自己对世界的一份宣言。


诗词练习


读诗明心志


“诗言志,歌咏言”。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没有比诗歌更能直陈胸臆、抒发心志的了。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引用《墨梅》中的诗句,以诗言志,吟咏的是墨梅不慕虚名、绽放清芬的品格,彰显的是大国大党的自信,表达的是从容清醒的定力,传递的是埋头苦干的意志。诗意的表达,让人们看到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气度,一个走过近百年的政党面对未来的胸襟。请你来大声重复:“_____,_____。”

八、石灰吟


[明]于谦


千qiān锤chuí万wàn凿záo出chū深shēn山shān,
烈liè火huǒ焚fén烧shāo若ruò等děnɡ闲xián[21]
粉fěn骨ɡǔ碎suì身shēn全quán不bú怕pà,
要yào留liú清qīnɡ白bái[22]在zài人rén间jiān。

000

000

扫码听配乐朗诵

注释


[21] 等闲:平常,轻松。


[22] 清白:指高尚节操。ft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开凿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师生问答


师:在这首诗中,石灰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开采之不易,可见其珍贵;煅烧中“若等闲”,可见其不畏痛苦,淡定从容;成形(石灰石成为石灰粉)时“全不怕”,可见其不怕牺牲、大无畏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可见其精神之高洁。


师:由石灰的这些特点,我们会自然地联想到哪类人?


生:品德高尚、不怕牺牲的仁人志士。


师:所以,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于谦写下这首诗时只有12岁,所以这首诗不仅是对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骨碎身”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九、竹石


[清]郑燮


咬yǎo定dìnɡ青qīnɡ山shān不bú放fànɡ松sōnɡ,
立lì根ɡēn原yuán在zài破pò岩yán[23]中zhōnɡ。
千qiān磨mó[24]万wàn击jī还hái坚jiān劲jìnɡ,
任rèn尔ěr[25]东dōnɡ西xī南nán北běi风fēnɡ。

000

000

扫码听配乐朗诵

注释


[23]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24] 磨:折磨,挫折,磨炼。


[25] 尔:你。ft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著有《郑板桥集》。


师生问答


师:我们知道郑板桥画竹是很有名的,而《竹石》这首诗也很有名,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出竹子的哪些品性呢?


生:一个“咬”字和一个“还”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和坚韧;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生:老师,由竹子的品性,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那些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高尚人士呢?


师:当然可以!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既赞美了竹子,更赞美了那些坚守信念、宁折不弯的人。


诗词练习


读诗知人品


郑板桥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怪在何处?一生只画兰、竹、石。缘由何在?“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在他眼中,兰、竹、石能代表人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洁等品格。


请你来接对:


有兰有竹有石,有_____有_____有_____。

第二组
多彩四季


爆竹声中,万象更新;鸟儿欢,鱼儿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年四季,花开花落,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味儿!

一〇、元日[1]


[宋]王安石


爆bào竹zhú声shēnɡ中zhōnɡ一yí岁suì除chú[2]
春chūn风fēnɡ送sònɡ暖nuǎn入rù屠tú苏sū。
千qiān门mén万wàn户hù曈tónɡ曈tónɡ[3]日rì,
总zǒnɡ把bǎ新xīn桃táo换huàn旧jiù符fú。

000

000

扫码听配乐朗诵

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 除:逝去。


[3]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ft


译文


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传世。


师生问答


师:过年了,最吸引你的活动有哪些呢?


生:放鞭炮、合家团圆吃年夜饭和贴春联。


师:嗯,你看,你说的春节活动在这首诗里都提到了。爆竹把喜庆的气氛一下子点燃了,大家团团围坐,觥筹交错,助推着高涨的情绪。


生:老师您看,太阳出来了,在冬日里带来了温暖的气息。“千门万户”从数量上让读者感受到了一派欢庆的景象。而“桃符”色彩浓烈,也渲染了春节万象更新的特点。


师:你说得很好!这首诗就是暖洋洋、喜洋洋的新年冲锋号,它响亮而热烈地召唤我们:新年来了,幸运、快乐等着我们,加油吧!


诗词练习


读诗明事理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士,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东坡到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九月重阳那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请填上最合适的两个字:


为人第一_____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十一、春晓[4]


[唐]孟浩然


春chūn眠mián不bù觉jué晓xiǎo,
处chù处chù闻wén啼tí鸟niǎo[5]
夜yè来lái风fēnɡ雨yǔ声shēnɡ,
花huā落luò知zhī多duō少shǎo?

000

000

扫码听配乐朗诵

注释


[4] 晓:天刚亮的时候。


[5] 啼鸟:鸟的啼叫声。ft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师生问答


生:在柔柔的春风里,能舒舒服服地睡觉该是多么惬意的事!


师:所以,你看《春晓》第一句就是“春眠不觉晓”!春梦无痕,不知不觉一夜到天明,直至清脆、活泼的鸟啼声唤醒了贪睡的人!可见春天是多么让人热爱啊!


生:老师,热爱春天,为什么又写一夜的风雨、飘落在地的花儿呢?


师:诗人喜欢看到满目繁花似锦,春天常驻人间,因而回想晚上的风雨让他多么担心;他想到有可能花落满地时,内心又是多么的惆怅、惋惜啊!


生:春天美丽却短暂,我们要好好珍惜!


诗词练习


品诗析写法


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千古名句,它与《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着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妙?


叶诗是通过_____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_____觉形象,由阵阵风雨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雨后初晴的繁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