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课件如何做(数学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卓越的课件如何做(数学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金义明,卢俊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4-01
书籍编号:30498576
ISBN:978730025457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8000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教师用书
版权信息
书名:卓越的课件如何做.数学篇
作者:金义明;卢俊峰
ISBN:9787300254579
出版日期:2018-04-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本书主要是面向高校数学教师编写的,介绍作者多年来制作和使用高等数学类课程教学课件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及一些自己摸索出来的、独创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供有志于多媒体教学的同仁参考。
经常听到一些同行感叹,别人的课件做得真好,不知道是怎么做的;自己想动手做,碰到困难没处问,徒唤奈何!比如:这个图是怎么画出来的啊?这个动画效果是怎么做的啊?课件虽然好,但我用别人的课件不适应,然而我又不知道怎么修改;我很想自己动手制作课件,但做起来实在太费事,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坚持不了几天,还是放弃,等等。本书就是专门针对以上问题,给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良方。
作者在高等数学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了30余年,制作电子教案也有近20年的实践经验。刚开始时作者也是笨手笨脚,困难重重,经过观摩学习大量别人的课件,潜心钻研,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方法,制作的课件质量逐渐提高并为多家出版社制作了教材配套课件。
本书的特点是完全从教学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一宗旨,所有事例均来自课堂教学实战。所以说,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正在上课的数学老师写给准备上课的数学老师看的!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制作高等数学课件的流程、方法和技巧,尤其在文本对象和图形对象的生成以及动画设计上花费了较多笔墨,对公式编辑器的使用也作了系统介绍。各章节中都提供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方法。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本书提供的很多方法也许不是最好的方法,但绝对实用,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制作一般的教学课件基本上够用了,而且操作简单,容易上手,不需要借助于其他复杂的软件。
出版本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本书这个媒介,广泛结识志同道合的同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作者希望本书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甚至能搭建一个平台,大家一起来提问题、摆困惑、给建议、送方法,则善莫大焉。提高课件的质量和教学水平是永无止境的,愿本书能助大家一臂之力。
本书不仅对高校数学教师有参考价值,而且对中小学数学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少谬误和不当之处,望大家不吝指正。
金义明 卢俊峰
2018年2月于杭州
第一章 高校数学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使用现状
一方面,数学作为“辩证思维的工具”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语言,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学生掌握与运用数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仅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理性思维能力,所以几乎所有专业都要学习高等数学。
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不断扩招,使高等教育面临一些难题。(1)师资紧缺。大学的师资不能满足大学大幅度扩招的要求,导致师资严重不足。(2)班级人数增加。班级人数的增加无疑会增加组织教学的难度,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大,有的教学班级人数在100人以上,甚至超过200人,这时传统教学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3)科技高速发展。这导致课程总数增加,导致课程学时数相应减少,尤其是数学类课程在很多高校都受到了削减,这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了明显的矛盾,此时,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为解决新的教育形势下所产生的教学矛盾,很多学校都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特别是多媒体设施的引进使得一个课堂教学班的学生容量和教学信息量大幅增加,部分解决了当前的教学矛盾。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打破了长期以来“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尺讲台说春秋”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成为21世纪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设备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率日益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媒体课件以其图像清晰、文字规范、色彩丰富、图文声像并茂等优点已经深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数学自然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生动性和高效性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高等院校的教师,如果至今还没有使用当代的多媒体技术,就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毫无疑问,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中的重头公共基础课,必然受到这种浪潮的冲击。笔者作为一名高等数学教师,积极投身到多媒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晃已有十七个年头了。
据抽样调查,高校教师应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在逐年递增,数学类课程使用率超过50%,更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课程使用率达到100%。随着使用率的提高,多媒体课件作为先进的辅助教学的手段,其优势日益明显。但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也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主要是缺乏规范和监管,导致各种课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家各行其是,有的课程因优秀课件而如虎添翼,而有的课程却因课件质量低劣导致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如再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自制课件,是目前多媒体授课存在的最大问题。制作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很多教师因为精力有限或水平有限,而走了一条“捷径”,把随教材奉送的或者从网上下载的课件稍作修改或根本不作任何修改便为己所用,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拿来主义”。这样做有很多弊端,比如讲课缺乏自己的风格,有时难以领会制作者的意图,容易犯“照本宣科”的大忌。年轻教师这样做害处更甚,因为缺乏钻研教材、构思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等环节,所以其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拿来主义很容易使教学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是一味地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2)播放节奏太快,是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最大“杀手”。有些课程涉及公式推导、逻辑推理,在传统教学下,随着教师的板书,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教学双方在思维上基本上是同步的。有些课件设计粗糙,没有设置动画显示,整屏静态显示,很多内容一下子便呈现出来,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课堂节奏过快,教师(尤其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往往会加大教学容量。而信息量过大则会导致刺激过多、强度过大,容易使学生疲劳,比传统的“满堂灌”后果更为严重。
(3)有些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高,颜色和字体使用不当,易造成视觉疲劳;有些课件过于追求趣味性,插入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和图片,喧宾夺主,偏离了教学主题。
(4)课件使用中没有和学科特点及其他教学手段有效结合。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对多媒体授课的教学效果的评价相对较高,这可能与文科类专业多媒体课件的媒体元素资源比较丰富有关,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相关的资源库,课件设计充分展示艺术性,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而理工科专业的多媒体课件相对比较枯燥,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用专业软件设计制作,难度较大,由此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效果。所以对文科和理科的教学课件应该区别对待,不应该采用相同的模式。有一些软件应用类课程直接操作软件也是补充课件的必要教学手段。
这些问题反映出当前的课件制作和使用的无序性,因此,加强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的指导、评价与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课件的水平,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第一章 高校数学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使用现状
一方面,数学作为“辩证思维的工具”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语言,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学生掌握与运用数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仅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理性思维能力,所以几乎所有专业都要学习高等数学。
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不断扩招,使高等教育面临一些难题。(1)师资紧缺。大学的师资不能满足大学大幅度扩招的要求,导致师资严重不足。(2)班级人数增加。班级人数的增加无疑会增加组织教学的难度,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大,有的教学班级人数在100人以上,甚至超过200人,这时传统教学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3)科技高速发展。这导致课程总数增加,导致课程学时数相应减少,尤其是数学类课程在很多高校都受到了削减,这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了明显的矛盾,此时,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为解决新的教育形势下所产生的教学矛盾,很多学校都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特别是多媒体设施的引进使得一个课堂教学班的学生容量和教学信息量大幅增加,部分解决了当前的教学矛盾。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打破了长期以来“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尺讲台说春秋”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成为21世纪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设备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率日益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媒体课件以其图像清晰、文字规范、色彩丰富、图文声像并茂等优点已经深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数学自然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生动性和高效性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高等院校的教师,如果至今还没有使用当代的多媒体技术,就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毫无疑问,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中的重头公共基础课,必然受到这种浪潮的冲击。笔者作为一名高等数学教师,积极投身到多媒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晃已有十七个年头了。
据抽样调查,高校教师应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在逐年递增,数学类课程使用率超过50%,更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课程使用率达到100%。随着使用率的提高,多媒体课件作为先进的辅助教学的手段,其优势日益明显。但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也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主要是缺乏规范和监管,导致各种课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家各行其是,有的课程因优秀课件而如虎添翼,而有的课程却因课件质量低劣导致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如再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自制课件,是目前多媒体授课存在的最大问题。制作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很多教师因为精力有限或水平有限,而走了一条“捷径”,把随教材奉送的或者从网上下载的课件稍作修改或根本不作任何修改便为己所用,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拿来主义”。这样做有很多弊端,比如讲课缺乏自己的风格,有时难以领会制作者的意图,容易犯“照本宣科”的大忌。年轻教师这样做害处更甚,因为缺乏钻研教材、构思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等环节,所以其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拿来主义很容易使教学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是一味地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2)播放节奏太快,是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最大“杀手”。有些课程涉及公式推导、逻辑推理,在传统教学下,随着教师的板书,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教学双方在思维上基本上是同步的。有些课件设计粗糙,没有设置动画显示,整屏静态显示,很多内容一下子便呈现出来,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课堂节奏过快,教师(尤其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往往会加大教学容量。而信息量过大则会导致刺激过多、强度过大,容易使学生疲劳,比传统的“满堂灌”后果更为严重。
(3)有些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高,颜色和字体使用不当,易造成视觉疲劳;有些课件过于追求趣味性,插入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和图片,喧宾夺主,偏离了教学主题。
(4)课件使用中没有和学科特点及其他教学手段有效结合。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对多媒体授课的教学效果的评价相对较高,这可能与文科类专业多媒体课件的媒体元素资源比较丰富有关,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相关的资源库,课件设计充分展示艺术性,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而理工科专业的多媒体课件相对比较枯燥,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用专业软件设计制作,难度较大,由此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效果。所以对文科和理科的教学课件应该区别对待,不应该采用相同的模式。有一些软件应用类课程直接操作软件也是补充课件的必要教学手段。
这些问题反映出当前的课件制作和使用的无序性,因此,加强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的指导、评价与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课件的水平,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第二节 多媒体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本节简要分析一下高等数学课程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利与弊。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主要具有哪些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
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在课堂上使用“语言+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它的作用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但也面临着教学内容跨度小、方式单一等不足。
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已经开始并继续冲击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势在必行。
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字体、优美的动感及数学软件的应用优势给高等数学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些抽象内容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能更生动、直观地介绍教学内容。例如,对于定积分、重积分等相关概念,多媒体课件通过优美的动画形象地描述了利用分割、近似、作和、求极限这一思想方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及曲顶柱体的体积的全过程,发挥了形象教学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空间解析几何中有关二次曲面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深刻的视觉感受,这发挥了直观教学的优势,起到了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所学内容的辅助作用。多媒体教学发挥了它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可以说靠粉笔和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如此的境界。
二、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高等数学的板书工作量巨大。抄写例题、绘制草图、推导公式、解题演算无不用到板书,从而使板书时间占据了整个课堂的主要部分。课堂上教师经常背对学生,—边讲课,一边板书,教师抽空回头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时间很有限,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现在数学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大,经常要连续上几节课,巨大的板书工作量导致任课教师体力严重消耗,使教学进度受到教师板书速度和体能的限制,难以提高教学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就能从繁重的板书和擦黑板等工作中解放出来,体能消耗大为降低,这样有利于教师有充沛的精力上好课。另外,这大大减少了粉笔产生的粉尘,对师生的健康也非常有利。以前教师几节课下来灰头土脸,现在则神清气爽多了。
同时,多媒体教学减少了学生在座位上被动等待的机会,据估计可以节省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当然,有观点认为这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关于这个问题,后文再述及)。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教师可以对重点、难点及关键点等内容的教学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更多互动。同时,借助于计算机的多种信息表达方式,通过链接引入更多课外知识,使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深入了解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课堂有效信息量。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从容自若,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却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教师在课堂上的辛苦都转移到了课前的备课、制作课件等工作上了。
三、强大的视听效果便于大班授课
传统板书教学通常只能适应小班授课。为了使坐在后排的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黑板上的文字、图案,板书教学的高等数学课通常要对班级人数进行限制。
多媒体教学拥有强大的媒体播放能力,通过大屏幕投影仪和音频功率放大器可以有效改善后排学生的视听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班级人数将突破黑板面积以及教师板书字体大小的限制,使大班授课成为可能。由小班授课改为大班授课,必然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四、多媒体课件具有重现性和灵活性
在传统教学中,如果需要提及前面的有关知识,板书教学是不能在黑板上重现的。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极方便地提及或再现以前的任何知识点,甚至任意切换到相关的章节内容。
第三节 多媒体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弊端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有上述许多优点,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具有不可阻挡的广阔前景,但是,同任何新技术一样,多媒体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尤其在数学这门有高度逻辑性和严密推理性的学科教学中,毫无疑问它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甚至说是致命的缺点。反对的声音一直存在,甚至很强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课件制作水平、教学设备的质量等,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使用了不合适的课件。
一、课件授课成为“偷懒”的手段
据调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当作省时省力的手段,使用的是随书奉送或网上复制的课件,自己制作的很少。这样做会带来很多弊端,比如讲课缺乏自己的风格,有时难以领会制作者的意图,不知道隐藏在课件中的“解说词”,只好对着PPT念,容易犯“照本宣科”的大忌。
教师由于对课件不熟悉,往往不知道要播放的下一个对象或下一张幻灯片的内容,思维缺乏连贯性,甚至所讲内容与课件不符,闹出笑话。
年轻教师这样做害处更甚,缺乏钻研教材、构思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等环节,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学生中甚至有“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是因为偷懒”的说法,因为使用多媒体课件一不用备课,二不用板书。这样严重影响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声誉,这也是高等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课件授课节奏太快
多媒体在为课堂教学节省大量板书时间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在传统教学下,随着教师的板书,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教学双方在思维上基本上是同步的。有些课件的制作者为了省事,往往把很多内容如整个定理(包括条件和结论)、计算题的整个计算过程、作图题的整个图形等做成一个对象,上课时一下子播放出来,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严重违背了高等数学的教学规律。
学生普遍反映,在多媒体课上,幻灯片切换过快,记笔记跟不上,甚至还未来得及思考屏幕上的内容,教师就往下翻页了。如果不及时改善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学生的被动接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电子板书的容量极大且极易切换,因而极易造成课堂教学容量的膨胀,教师(尤其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往往难以掌握应有的教学节奏,不知不觉加大教学容量。过快的讲课速度使得画面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只会导致学生忙于应付,反而影响了学生消化吸收的效果。而信息量过大,则会导致刺激过多、强度过大,而且学生长时间地盯着屏幕看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甚至有一些学生由于跟不上讲课的进度而干脆放弃听讲,容易造成应用新技术情况下的“满堂灌”,这种“电灌”比传统的“满堂灌”后果更为严重。
三、课件授课影响师生互动
高等数学所独有的学科特征决定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推导过程。而且最根本的一点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这恰恰是传统教学方式和传统板书的优势所在,讲到得意处,老师边讲边写,“手舞足蹈”,抑、扬、顿、挫,神形结合,魅力四射!
教师的形体语言对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形体语言是一种借助于人的身体、姿态、表情、手势来表情达意的无声信息手段。
多媒体教学降低了教师的亲和力,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演时间减少了,毫无疑问它影响了教师肢体语言的呈现,也就是说,学生当然愿意看到教师鲜活的立体表演而不是毫无生命的屏幕。有的学生就根本不喜欢多媒体教学,因为他们长期以来已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他们当然就更愿意看到教师鲜活的课堂形象了!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站在讲台上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讲解去传授教学内容。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充满活力和个性化的情感色彩,就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味、充满活力,会使学生身临其境,很容易受到感染,对促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积极思考是极其有益的。如果教师能在讲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幽默、比喻和夸张,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讲课内容,并能从中抓住重点和难点。但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一直坐在控制板前操作鼠标,结果造成了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面对屏幕,无法真实地感受到课堂的活力和情感,学生处在被动环境下接受知识,这无疑会导致接受效果的降低。计算机本来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现在却变成了起主导作用。这种本末倒置的方式使学生感到教学中的师生交流被机器阻隔。这也是高等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情感目标———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常常被教师渊博的知识、富于情感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所吸引,课堂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而在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自觉地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没有情感的大屏幕反而成了教学的“主角”。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多媒体的下一步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只是一个多媒体系统的操作者,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互所取代,导致教学气氛沉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受到了压抑。这样不但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课件授课灵活性不够
课件在备课时已经准备好,授课时难以调整更改,因此教师无法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及课堂气氛,有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使得教学灵活性不够。
一些教师对课件的上下文了解不够,也不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件融合在一起,整个教学都是按课件事先设计好的模式和流程进行的,缺乏自由操作的能力,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不能像传统板书教学一样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授课节奏,觉察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回答。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前精心准备好课件,上课时按照课件的既定程序授课,教师只需按动鼠标或操纵遥控器,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但当上课讲解时有了新的想法,或者学生提出了新问题、新方法,而课件中却未出现时,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甚至回避或忽略学生的新想法,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引导到课件既定的思路上。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受到课件的束缚,不但使整个教学过程缺乏活力和灵活性,而且损害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这与目前提倡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五、其他问题
虽然多媒体教学减少了板书的时间,但教师却不得不增加了讲话的时间和重复的内容,因为电子课件内容很快显示出来,作为课堂上的导演———教师,你不讲就会“冷场”,学生就会心生“懈怠”,这样教师就要滔滔不绝地讲和不厌其烦地重复。
此外,有的课件制作过于花哨,插入了许多华丽的图片和无关的声音,屏幕渲染过度,附加信息和无关信息过多,片面追求课件的外部包装,甚至喧宾夺主,致使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干扰,不能专心思考,这也是课堂教学效果降低的原因之一。
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室内暗淡的灯光容易造成人们的情绪灰暗和精神疲劳,不利于贯彻愉快学习的原则。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不神秘,也不是什么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对于像高等数学这样具有独特特点的学科,多媒体教学就像一把“双刃剑”,功能缺憾是十分明显的,并没有到了非采用不可的地步。
尽管如此,多媒体教学还是以其特有的先进技术手段颠覆着传统的高等数学教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