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小学 > 人类群星闪耀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人类群星闪耀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人类群星闪耀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人类群星闪耀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如果没有初、闪耀的美好;今天,便没有继续下去的理由

作者:(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陈亦舟译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01

书籍编号:30499259

ISBN:978721205275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5848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全书内容:

人类群星闪耀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译者序


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在一条名为时光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这些印迹影响着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主要作品有《三大师传》《象棋的故事》《昨日的世界》等。对于本书的创作,他认为,这样一些戏剧性的、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生活上和历史的演进中,都是极为罕见的。这十个照亮人类文明天空的巨星和决定世界的十个伟大时刻犹如星辰放射光芒,永恒璀璨。


拜占庭的悲剧、亨德尔的复活、一夜之间的天才、玛丽恩巴德悲歌……这十个震撼瞬间神奇般地降临到十位人物的身上,他们或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的殿堂;或被命运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他们的不屈、勇敢和大无畏的精神感染了世世代代的人们,那种强烈的个人意识与历史宿命的碰撞摩擦出闪烁的火花,如星星般闪耀,照亮人类文明的天空。


在翻译这本书时,译者尽可能地保持了原著的语言风格,让读者读起来更加通俗易懂,贴近我们的生活。但因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一些问题和缺陷,希望广大读者朋友能够给予批评和指正。


译 者

序言


没有哪一个艺术家会连续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行进在艺术创作之中,那些独具特色、注入生命力的传神之笔常常在不可多得的稍纵即逝的灵感闪现中生成。历史——我们将它视为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演员和诗人——也是如此,它也不可能毫不间断地时刻创新。虽然歌德曾满怀敬仰地将历史喻为“上帝的神秘作坊”,但在这神秘作坊里上演的,却是难以计数的、并不重要的、极为稀松平常的琐事。像在艺术以及生活中处处所经历的情况一样,在这里那些难以忘怀的特殊时刻并不常见。这个作坊仅可以看做一个穿越数千年的链条,并由那些史学家,不厌其烦、不加任何感情地把一个又一个的事实当做环节串联。因为任何一个无比寻常的历史性时刻都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酝酿,每一桩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都得经历一个发展过程。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天才的产生,必得有几百万人的协助。一个真正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在世人面前展现之前,必然也会有漫长的岁月悄然而逝。


不过,犹如在艺术上只要一个天才出现之后就会流芳百世,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历史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之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进程。正像避雷针的尖端击中了整个大气层中的电流一样,那些不胜枚举的事件也往往集聚在最短的时间内发作。那些平时循规蹈矩按顺序发生或是并列发生的事,都会浓缩在这样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的决定对后世有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兴衰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命运。


这种充满戏剧性的以及命运生死攸关的时刻无论在个体的生命中还是历史的衍变中都是不可多得的。这种时刻有时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有时只发生在很短的某一瞬间,但是这种决定性的影响却是能超越时空的。在此,我想回顾这些发生在不同时空与地域的特定时刻——群星闪耀时刻——我之所以这样来命名这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在人类的黑夜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但我不愿用自己一丝一毫的虚构、夸大或者缩小来掩饰事件的内外真实性,因为,在那些非常时刻,历史本身便是一个完整的呈现,任何帮手都是多余的。历史便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时代的作家都无法超越它。


斯蒂芬·茨威格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新的事业


哥伦布[1]从发现的新大陆——美洲胜利归来,这一消息迅速蔓延开来。塞维利亚[2]和巴塞罗那[3]的街道里拥挤的人群急于观看凯旋的队伍带回了什么。一切都使人们感到如此新奇:无数的稀世珍宝,与自己种族不同的红种人,从未见过的奇禽异兽。看,其中还有呱呱乱叫的斑斓鹦鹉、笨拙的貘。玉米、烟草和椰子也第一次从美洲来到欧洲安家落户,生根发芽。人群欢呼着拥挤着,通过哥伦布展示的这一切,他们对那一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好奇。然而令两位国王[4]和他们的谋士们眼睛发亮的还不仅仅如此,还有什么宝贝最令其动心呢,那就是黄金,熠熠发光的黄金,哥伦布从新大陆带回来的黄金装在几只小箱子和小篮子里,数量并不多,装饰品、小金锭、零散的金粒等,这些都是从当地土著人那里换来或抢来的战利品。与其说是黄金,还不如说是黄金末子,充其量可以铸造数百枚威尼斯古金币。然而,我们这位自以为光荣地发现了印度,开辟了通往印度海路的天才幻想家哥伦布,以一种无比兴奋的心情夸耀说,这点样品根本不算什么。据他们得到的可靠消息,在那些新发现的岛屿上到处都是黄金,这种贵金属覆盖在薄薄的地层下面,有的完全裸露在地面上,铁铲轻轻一挖就能得到。在那个黄金遍地的国家,国王们用黄金的杯子饮酒喝水,他们的黄金比西班牙的铅还要不值钱,只是这个黄金国还在更南边的地方。哥伦布的夸耀深深地诱惑着这两位永远需要黄金的国王,他们深信哥伦布的种种诺言。当然,我们的幻想家向来固执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并且向来好吹牛,只是当时尚未被人认识到。于是,在国王的支持下,第二次远航准备就绪。这次雇用船员已不再像第一次那样需要到处招徕和征募。可以说整个西班牙对这个徒手就能挖到黄金的黄金国如痴如狂,数以千计的人纷纷涌来,大家都想远航到那黄金国去。


可是,这又是怎样的一群乌合之众呢?现在,贪欲弥漫了这个地中海国家的所有城市、乡镇和小村庄。名门贵族渴望把自己的纹盾全部镀上黄金,胆略过人的冒险家想去亲身领略一下这个黄金之国的风情,西班牙所有的垃圾和渣滓也都想去那掘取一桶金。于是大家都纷纷漂流到巴罗斯[5]和加的斯[6]来。看吧,烙有金印的窃贼、明火执仗的强盗、瘪三扒手,他们都想去黄金国捞取一份收入丰厚的手艺活;负债人为了逃脱债主、丈夫为了逃脱经常和自己吵架的妻子,为着各自的理由,所有这些无路可走、穷困潦倒的人,这些有过犯案记录和正在被法警追捕的罪犯,都涌入这支远航队。这一群疯狂的亡命之徒,他们决心到黄金国去大显身手,渴望呼啦一下子变成暴发户。因此,任何的暴力行径和犯罪行为,他们都敢去做。哥伦布的那种带有煽动的演说,更是使他们心动神摇。只要用铁锨一挖就能得到大堆大堆闪闪发光的黄金,这个传说,让他们想入非非,恨不能马上变成一只小鸟飞跃海洋到达那片神奇的土地。这群移民者中,一些有钱的人,想得更是周到,随身带着用人和牲口,方便到时可以立刻把黄金大批大批地运走。此外,没有被远航队接纳的人只得另寻办法,那些胆大妄为的冒险家自己动手装备船只,哪管得上朝廷允许不允许。黄金咬噬着大家的心灵,他们热切渴盼能够尽快到达那里,去掘取黄金。就这样,西班牙的不安分子以及最危险的歹徒全得到了解放。


只是这下子把伊斯帕尼奥拉岛[7]的总督吓坏了,他惊恐地看着这群不速之客蜂拥而来。海船年年运来新的货物,同时,越来越难以管束的人也随着来到了这个托他管辖的岛屿。不过,痛苦也开始笼罩这群新来的人,满心的热望换来的只是失望,因为在这里,他们并没有看到随处可见的黄金。不幸也降临到当地土著人身上,这群金发野兽在当地疯狂掠夺,直到从土著人身上再也压榨不出一丁点黄金。于是,这些流氓就开始游手好闲起来,终日四处晃荡,伺机抢劫,苦命的当地土著人——印第安人整日地提心吊胆、惶惶不安。总督大人也是惴惴不安。他想尽各种办法,让这群乌合之众去开垦新地。当地政府派给他们土地,无偿地分给他们牲畜,甚至慷慨地赠与他们每人六十至七十名印第安人当奴隶。可怜印第安人,沦为了会说话的牲口。但是总督的努力都无济于事。经营农庄吸引不了这群昔日的拦路强盗,出身名门的贵族骑士也对经营农庄兴趣乏然。他们漂洋过海到这里,一心为了黄金,而不是为了来开垦土地种植小麦和饲养家畜。因此下种和收获这种活儿全不在他们心里,而只顾着去欺凌苦命的印第安人,以致在短短几年之内当地土著人被全部灭绝。或者他们就在赌窝里消磨光阴,没过多久,这些人的绝大多数,都被债务缠上了身,不得不变卖自己的财务,落魄到卖掉大衣、帽子甚至最后一件衬衫,到最后商人和高利贷者扼紧了他们的脖子。


这时,一个传奇人物出场了。他就是马丁·费尔南德斯·德·恩西索[8]“学士”,这个岛上受人尊敬的法学家,于1510年装备好一艘船,准备带着新的人马去援助自己这块秩序混乱的殖民地。这个好消息,令所有那些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落魄的人欢欣鼓舞。1509年,两位著名冒险家——阿隆索·德·奥赫达[9]和迭戈·德·尼古萨从斐迪南国王那里获得了在巴拿马海峡附近和委内瑞拉沿海建立殖民地的特权,“黄金的卡斯蒂利亚”[10]就是他们在匆忙之下给这块地方命的名。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迷住了这位懂得法学而不了解世界的恩西索,他被那些诳人的大话迷得七荤八素的,把自己全部的财产投资到这块混乱而尽是传说的殖民地上去。


可是,一块黄金也没有从这块在乌拉巴海湾的圣塞瓦斯蒂安新建的殖民地送来,倒是传来了疾呼的求援声。悲剧不断上演,同当地土著人的斗争要了殖民者中们一半的性命,另一半则在在饥寒交迫中倒毙。恩西索试图挽救已经投入的钱财,毅然倾其所有,一支援助远征队就这样装备起来了。恩西索需要士兵的消息一传来,伊斯帕尼奥拉岛上那些所有绝望的人,都想把握住这次机会随他一起溜之大吉。这些人一心希望赶紧离开这里,逃脱债务,逃脱总督如鹰般地注视。但是债主们也不是傻瓜,他们采取了更加严密的防范措施。他们觉察到这些负债累累的人都想乘机溜走,在这片土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时,便一再恳请总督严查。总督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下令没有经过总督的特别允许,任何人都不得擅自离去,并对他们采取了严密的监视措施。恩西索的船被告知拒绝进入港口,政府派出的小船四处巡逻,以防那些未经允许的人偷偷登上恩西索的大船。于是,那些落魄的人,他们不怕死,却更怕辛劳的工作或高筑的债台,在政府的严密监视下,只好怀着无限的绝望和痛苦眼睁睁地看着恩西索的船扬帆远航去进行新的冒险事业。


巴尔沃亚


恩西索的船扬帆起航,从伊斯帕尼奥拉岛驶向美洲大陆。岛的轮廓消隐在蓝色的地平线之下。这是一次静悄悄的航行,没有任何异样的东西刺激人们的神经,只是到了后来,一只膘肥强悍的狼狗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这种狗就叫莱昂西科(小狮),是著名狼狗贝塞里科(小牛)的崽子,它在船舱里不安地跑来跑去,灵敏的鼻子到处嗅着。它的主人是谁,怎么登上这艘船的,是一个谜。一只最后一天运上船的特大食品木箱吸引了这只狗,令人惊奇的是,它趴在这只木箱前不走了。不过,这只木箱装的可不是食品,瞧,木箱竟然自己打开了,一个约莫三十五岁的男子从里面钻了出来。他全副武装,身佩长剑、头戴盔甲、手持盾牌,活脱脱一个卡斯蒂利亚的保护神圣地亚哥[11]


他,就是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12]。他以这种出场方式证明了自己的机智与大胆,令人惊叹。这个出生于赫雷斯·德·洛斯·卡瓦雷洛斯的一个贵族家庭的冒险家,曾作为一个普通士兵跟随罗德里戈·德·巴斯蒂达斯一起远航来到这个新世界,在经过若干次风浪和迷航以后,九死一生,终于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登岸。岛上的总督很看好他,想把他培养成一个优秀的殖民地开发者,但是总督的这个愿望落空了。几个月管理土地的经历,就彻底消磨了巴尔沃亚的热情,他对分配的土地弃之不顾了,最后彻底破产,债主就像影子一样摆脱不掉。可是,巴尔沃亚毕竟是机智的,正当其他的负债人焦头烂额,从海滩上愤怒而又无奈地凝望着那几只阻拦他们逃到恩西索船上去的巡逻小船时,巴尔沃亚却在悄悄地行动着。一只空着的大食品木箱里成了他的容身之所,他躲进去,让仆役抬上了船,迭戈·哥伦布总督[13]设的警戒线对他来说,形同虚设,他大胆地绕过去了。当时,船上的人都正忙着准备起航,一片混乱,谁也没有察觉到这样的诡计。巴尔沃亚等到船已经远离海岸,确信不可能为了他而把船开回去时,这个聪明的偷渡客才露面。现在他正站在大家面前。


恩西索“学士”可是学法律的人,如同大多数法学家一样,缺乏浪漫细胞。他可是那块新殖民地上的行政长官,是警察总督,秩序权威在他眼中是第一位的,该地有吃白食的人和来历不明的可疑分子,都是他所不愿看到的。碰到这样一位长官,巴尔沃亚的运气可不那么好了,恩西索不客气地对他说,不想带他走,让他在下一个他们经过的海岛上岸,不管那岛上有没有人居住。


不过,事情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到最后也没发展到那一步。这艘船在驶向“黄金的卡斯蒂利亚”途中,遇到了一条坐满了人的小船,那小船由一个名叫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的人率领着,这个人可了不得,不久后就蜚声世界。总之,在茫茫大海上,遇到一艘小船,简直是奇迹中的奇迹,因为在这些尚未为人所知的大海上,当时总共也只有几十条船在行驶。船上的乘客正是从恩西索的殖民地圣塞瓦斯蒂安来的,开始还误以为他们是一群擅离职守的哗变者。然而真相却让恩西索大惊失色,据他们说:再也没有圣塞瓦斯蒂安了,司令官奥赫达自己驾了一艘船早早溜走了,剩下来的人只能依靠仅有的两艘双桅小帆船,生存的残酷直逼他们,不得不等到死掉了七十人以后,才确保每个人能在这两艘小小的帆船上得到一个位置。他们起航了,后来,其中的一艘又出了事故。因此,皮萨罗率领的这三十四人是“黄金的卡斯蒂利亚”的最后一批幸存者。“黄金的卡斯蒂利亚”已不可去,那么现在又该驶向何处呢?那偏僻的移民区有可怕的沼泽气候和土著人的毒箭,皮萨罗的叙述让恩西索的人彻底没有了兴趣再去那个所谓的“黄金的卡斯蒂利亚”。于是他们想打道回府,再回到伊斯帕尼奥拉岛上去。就在这紧要关头,巴尔沃亚突然站出来说,他记得一个名叫达连的地方,它依傍着一条含金的河流,当地的土人也挺友好。原来巴尔沃亚在同罗德里戈·德·巴斯蒂达斯第一次航海时了解到中美洲全部沿海地区的情况。他建议应该到达连这个地方去建立新的居住区,而不是回到那倒霉的老地方。


巴尔沃亚的建议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几乎全体人员立刻表示赞同。他们开始朝巴拿马地峡的达连驶去。到了那里,同样又给当地土著人带来了厄运,他们对土著居民进行残酷的屠杀,抢劫他们的财物。由于在抢来的东西中发现了黄金,这让这群亡命之徒看到了希望,他们决定在这里定居,后来,他们怀着虔诚的感恩之心,为这座新的城市命名,称做“达连古老的圣马丽亚”。


西班牙的坏消息


几个星期以后,胆大妄为的巴尔沃亚,把一切权力都篡夺到了自己手中。这让倒霉的恩西索学士,这位该殖民地的投资者感到追悔莫及,后悔当初没有及时把那只木箱连同躲藏在里面的巴尔沃亚一起扔到海里去。纪律和秩序的观念在这位法学家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他想以一个当时尚未上任的总督的行政长官的身份来努力治理这块殖民地,使之有利于西班牙的朝廷。恩西索在简陋的印第安式的茅舍里签发自己的法令,一如坐在塞维利亚自己的法律办公室里似的,把法令写得既工整又严密,这种认真在这个崇尚武力的世界显得有点可笑。他发布法令禁止士兵在这块人迹罕至的荒地上向土著人勒索黄金,他固执地认为收购黄金是属于朝廷的权益,他要尽力把这批无法无天的歹徒纳入秩序和法律的轨道。然而这些冒险家天生相信的是暴力,信服的是刀剑,耍弄笔杆的文弱书生在他们眼中有点可笑。而巴尔沃亚不久就成功地驾驭起这些人,成了这块殖民地事实上的领主。可怜的恩西索为了保住卿卿性命不得不选择逃离。被国王派到这新大陆来的总督尼古萨也没遇上好运气,巴尔沃亚索性就没有让他上岸,不幸的尼古萨被赶了出去,甚至都没有领略一下这块国王封给他的土地上的风情,并且在回国途中淹死了。

拜占庭的悲剧


野心勃勃的苏丹


1451年2月5日,二十一岁的穆罕默德,也就是苏丹穆拉德二世[1]的长子收到一位密使的报告:他的父亲已经去世。这位精明且果断的皇太子丝毫没有同自己的大臣和谋士商量,就一跃跨上自己乘骑中那匹最满意的马,策马扬鞭,骑着这匹纯种良马一鼓作气跑完一百二十里,从小亚细亚到达博斯普鲁斯海峡,并且立刻乘船渡海,来到欧洲一岸的加利波利[2]。这时,他才向自己的亲信们吐露父王逝世的消息。为了防止其他任何人染指王位,他调遣了一支精锐之师,带到亚得里亚堡。事实上,他在那里没有遭遇任何的反对,就被大家确认为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随即进行了第一项政治行动,为了预先清除掉所有的嫡血竞争对手,他派人把自己还未成年的亲弟弟淹死在浴池里,接着又立刻害死了那个被他逼着去干这件事的凶手。穆罕默德那种无所顾忌的魄力,简直令人可怕,同时,也可以看出他诡计多端、冷酷残忍的性格。


这样一个年轻、狂热、热衷于功名的穆罕默德开始了他的时代,从此他取代了颇为稳重的穆拉德而成为土耳其人的苏丹。拜占庭人听到这个消息惊恐万分。因为上百名密探获得的消息称,这个狼子野心的家伙曾经发誓要占领这座世界古都,他虽然很年轻,却不舍昼夜地在谋划着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毕生计划;同时所有的消息又都一致声称:这位土耳其新君主除了野心之外,还具有杰出的军事和外交才能。穆罕默德具有双重秉性,一方面他虔诚热情,另一方面他又残忍阴险;一方面他是个学识渊博、爱好艺术、能用拉丁文阅读恺撒大帝和其他罗马伟人传记的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杀人不眨眼、歹毒的人。他漂亮的眼睛总是弥漫着一缕忧郁的神情,鼻子尖尖的,犹如鹰爪,从他的外貌来看,你可以觉得他像一个永不知疲倦的工人,又可以觉得他像一个不惧死的士兵,但更像一个头脑清晰、寡廉鲜耻的外交家。而现在,所有这些危险的力量都聚集到同一个理想,即要远远超越他的祖父巴耶塞特一世和父亲穆拉德二世所建立的功绩,这两人曾使土耳其国家新兴起来,并用其强大的军事实力第一次教训了欧洲。不过,大家都清楚并且都已感觉到这一点,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占领拜占庭城——这颗留在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3]皇冠上的最后珍宝。


实际上,对一个决心如此坚毅的人来说,这颗珍宝唾手可得,没有任何阻碍的了。当年,拜占庭帝国全盛时期,即东罗马帝国幅员辽阔,横跨欧亚非三洲,从波斯一直延伸到阿尔卑斯山脉,再从另一方向扩展到亚洲的沙漠地带,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恐怕也无法穿越全境,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可是现在,只要走上三个小时,就能轻松地逛遍整个国家。当年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如今只可怜巴巴地留下一个没有国土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即君士坦丁之城、古代的拜占庭,就好像一个没有躯体的脑袋。况且,如今属于东罗马皇帝的,也早已不是昔日的拜占庭城,仅仅只限于市区一部分,而城郊的加拉太已陷入热那亚人的手中,城墙以外的全部土地也都已经被土耳其人占领。仅有这样一块弹丸之地是属于这最后一位皇帝的帝国。人们现在称之为拜占庭的,只不过是巨大城墙之内的环绕着教堂、宫殿和一排排屋宇的狭小天地。


由于遭到十字军的大肆劫掠和毁坏,拜占庭城早已元气大伤;兵灾、瘟疫使得城内人口连年骤减,更因需要常年不断地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犯而疲惫不堪,还有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使得内部四分五裂。这样一种景况面临一个早已用金盔铁甲全副武装起来的军队从四面八方包围着自己的敌人,仅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力抵抗。它不仅缺乏人员,而且缺乏勇气。拜占庭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三[4]的宝座已岌岌可危。他的皇冠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但是,已被土耳其人团团包围的拜占庭,正因为它集中了整个西方世界几千年来古老的共同文化而被奉为圣地,对欧洲来说,拜占庭城是荣誉的象征。因此,这个东方的最后的、并且已在土崩瓦解的堡垒,需要统一的基督教世界共同来保卫,只有这样,东罗马帝国最后和最富丽堂皇的东正教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5],才能作为信仰基督的教堂而持续存在。


君士坦丁十三马上认清了这种局面和危险。穆罕默德二世满口和平的言论并不能让他安心。他整日惴惴不安,这种心情人们完全可以理解。同时,他向意大利、向威尼斯、向热那亚、向教皇派去一个又一个的使节,恳请他们派来战船和士兵援助。然而罗马犹豫不决,威尼斯也是踌躇不定。东派教会和西派教会之间那种古老的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至今依然存在。希腊正教敌视罗马公教。希腊正教的牧师不愿承认罗马教皇是最高牧师。土耳其人带来的危险,促使两教会在斐拉拉和佛罗伦萨的两次宗教会议上决定重新统一,作为统一的条件,也就是保证支持拜占庭反对土耳其人的斗争。但是,当拜占庭面临的危险,刚刚不那么迫在眉睫时,希腊教的一些教会又都不再承认条约。现在,穆罕默德二世已经成为苏丹,危急的形势,迫使东正教会不得不妥协,拜占庭一方面向罗马送去消息,表示自己愿意顺从,同时请求紧急支援。于是,一艘帆船带来了罗马教皇的使节,西方两个教会和解,不过有一件隆重的事,他要顺利完成,并且向全世界宣布:谁进攻拜占庭,谁就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宣战。紧接着,一艘艘大战船,开始配备士兵和弹药。


和解的弥撒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富丽堂皇,是我们今天从它改成的清真寺中无法想像的,那是由大理石和由玻璃镶嵌细雕的图案以及那些灿烂夺目的装饰品所形成的金碧辉煌。那是12月的一天,圣索菲亚大教堂一派隆重庄严的场面,为庆祝两派的和解,教堂里正在举行盛大的活动。君士坦丁皇帝出席了这次庆祝活动,簇拥他的是他帝国的所有显贵们。他想以皇帝的身份见证和保证这次宣称永远和睦一致的和解。宽敞的大厅,被无数的蜡烛照得通明透亮,大厅里挤满了人。罗马教廷的使节伊斯多鲁斯和希腊正教的牧师格列高利,在圣坛前,如亲兄弟般,一起做着弥撒。教皇的名字在这座教堂里第一次重新被提到,当然,也是第一次用拉丁语和希腊语同时唱起虔诚的赞美诗。歌声在这座永存的主教堂的拱顶间余音缭绕。与此同时,施匹利迪翁的圣体被达成和解的两派教士列队庄严地抬进来。看来,东西两派宗教信仰之间存在的裂痕,从此永远联合在一起了。欧洲的观念,也就是所谓的西方精神,经过岁月悠久的罪恶争执,终于重新达成了一致。


然而,在历史上,理智与和解的时刻从来都是短暂和容易消逝的。正当虔诚的共同祷告声在教堂里越来越响的时候,在外边的一间修士室里那位博学的修道士盖纳蒂奥斯已经激烈地开始了指责,指责那些讲拉丁语的人背叛了真正的信仰。盲目信仰的狂热又破坏了刚刚由理智撮合而成的和平统一,而且正像这位希腊教士不想真正屈服一样,地中海另一端的朋友们已经许诺的援助也并不想提供给他们。虽然把几艘战船和数百名士兵派去了拜占庭,但随后,也就让这座城市听天由命了。


战争开始了


正如一切正在准备战争的强权统治者一样,在准备工作还没有完全就绪之前,穆罕默德总是竭力散布和平论调。在自己加冕典礼的仪式上,他接见了君士坦丁皇帝的使团,用最友好和最使人宽心的话抚慰他们,他像煞有介事地向真主及其在世的代言人穆罕默德教祖、向天使们和《古兰经》公开发誓:与拜占庭皇帝签订的一切条约,他都会最忠实地信守。但与此同时,这个两面三刀的家伙,为了使自己在三年时间内不受干扰地攻下拜占庭,他又与匈牙利人和塞尔维亚人签订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双边中立协定。穆罕默德一边在信誓旦旦地作出足够的和平许诺,一边又在寻找适当的时机挑起战争。


到目前为止,博斯普鲁斯海峡属于土耳其人的只有亚细亚一岸。因此,拜占庭的船只仍能畅行无碍地穿过海峡驶进黑海,驶往自己的粮仓。现在,穆罕默德要阻断这条通道。海峡的欧洲一岸鲁米里·希塞尔附近海峡是最狭窄的地段,古代波斯人称雄时,勇敢的薛西斯[6]就选择在此渡过海峡的。因此,他可不管有理没理,就下令在此建立一个要塞。这样一来,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建筑工人涌到欧洲这一岸。按照条约规定,欧洲一岸本来是不允许建筑工事的,不过,对强权者来说,条约有时候只是一纸虚文。周围的庄稼被劫掠一空,用以满足这些工人的生活需要。为了获取建筑要塞用的石块,一般的房舍被他们拆毁了,就连闻名遐迩的圣米迦勒教堂也被拆毁了。这项昼夜进行的要塞建筑工程由苏丹亲自领导,而拜占庭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违背公理和条约,切断这条通向黑海的自由通道。这个迄今还是公海的地方,已经徒有虚名,那些想要通过的第一批船只已经在和平之中遭到了炮击。武力一旦开始了,就不需要任何伪装了。1452年8月,穆罕默德召集起他所有的文武高级官员,向他们公开宣布:要进攻和占领拜占庭。随着这一宣告,不久,野蛮行动就开始了。为了征召能进行战斗的人,传令官被派往土耳其帝国境内的四面八方。1453年4月5日,一支阵容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像滚滚涌来的潮水,突然冒出在拜占庭城墙之外的平原上。


骑着骏马,走在部队的最前面的是一身奢华富丽戎装的苏丹,在吕卡斯隘口前,他要扎起自己的帐营。但是,还有一项仪式没有进行呢,他让人在地上铺好祈祷用的地毯,只见他赤着脚走上前去,跪拜在地,面向麦加所在的方向磕了三个头。在他身后是数以万计的部下,他们和他一起朝着同一方向跪拜,向真主用同样的节奏念着同样的祷告,祈求真主赐予他们力量和胜利,这真是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