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装饰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下载课件、获取课件密码、各种资源包以及人工客服,请关注清华社官方微信服务号qhdxcbs_js,一站式帮您解决各种图书问题。
作者:袁媛,崔建成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2-01
书籍编号:30500762
ISBN:978730251738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0362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版权信息
书名:装饰艺术
作者:袁媛,崔建成
ISBN:9787302517382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2-0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内容简介
本书共有6章,第1章为装饰艺术概述,主要从古希腊、埃及、印度、北美洲土著、南美洲秘鲁以及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源头来解析装饰艺术;第2章至第5章则从装饰造型、装饰构图、装饰色彩、装饰艺术中的平面表现技法等方面,列举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名家名作,并与中国传统艺术在造型、构图、色彩、技法上进行对比研究;第6章为装饰艺术的主题创作,主要从灵感、创意、技法等方面讲述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
民族的也终将是世界的。重新审视传统艺术的形式和内涵并思索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装饰艺术,如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本书内容翔实,选材深度和广度适当,案例分析生动,能让读者轻松直观地学习和掌握装饰艺术的相关知识。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视觉平面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以作为从事平面设计的人员和爱好者的参考用书和工具书。
袁媛,毕业于英国北安普敦大学美术专业,获硕士学位;曾在英国举办过抽象风景画展览;曾任教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教于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担任系副主任;设计作品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展、《中国设计年鉴》等;主持山东省艺术学科重点课题,多年来致力于中外美术设计的比较研究。
崔建成,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信息化计算机应用高级交互设计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数字艺术与动漫创意设计;主持完成省部级及其他项目课题10余个;出版著作30余部;获多个由山东省教育厅、文化厅颁发的奖项。
前言
装饰艺术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当代艺术设计进入后现代主义设计时代后,装饰语言以其鲜明的风格、多样的构成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美的认知。现代装饰艺术在题材、造型、形式、材料、工艺上都具有新的表现,呈现出兼容性和多元化,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它是从绘画思维向设计思维转变的一个转折点,是连接具象到抽象的纽带。
本书逐一介绍了装饰艺术的各个组成要素,第1章为装饰艺术概述,主要从古希腊、埃及、印度、北美洲土著、南美洲秘鲁以及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源头来解析装饰艺术;第2章至第5章则从装饰造型,装饰构图,装饰色彩,装饰艺术中的平面表现技法等方面,列举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名家名作,并与中国传统艺术在造型、构图、色彩、技法上进行对比研究;第6章为装饰艺术的主题创作,以部分大师和个人的作品为例,对其从灵感、创意、草图及技法方面进行分析,试图给读者以启迪。
中国传统装饰的造型、构图、色彩和表现技法贯穿全书,自成一条主线。民族的也终将是世界的,重新审视传统艺术的形式和内涵并思索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装饰艺术,如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毋庸置疑,现代装饰艺术的边界已经模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装饰这一特定需求,而是与现代艺术、设计,甚至是现代材料的发展密切相关,本书愿为之探索启发。
本书由青岛科技大学袁媛、崔建成编著,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仁和读者指正。
书中引用了相关作品和图片,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第1章 装饰艺术概述
人类的装饰艺术历史悠久,最早的装饰性绘画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岩画(见图1-1)。装饰的出现是出于功能的需要,在满足人类爱美的本能和天性的前提下形成了装饰艺术。装饰艺术比文字出现得还要早,例如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见图1-2)则明显带有装饰纹样特征。所以说,人类早期的绘画就是从装饰性绘画开始的。
根据对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考证得出结论,原始人通过简洁的图案、图形来表达他们对宇宙的想象、对生活劳动的记录和对图腾的崇拜。装饰画无论在欧洲、亚洲还是在美洲、大洋洲、非洲,都被看作是人类起源最早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如仰韶文化(见图1-3)。
图1-1 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岩画
图1-2 楔形文字
图1-3 仰韶文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图案装饰主要集中在彩陶上,其简练的形式与寓意为后人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这一时期的彩陶图案以简洁、概括、粗犷为主要特征,表现内容主要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四种,其中几何图形的应用最为普遍(见图1-4~图1-6)。
图1-4 新石器时代彩陶植物
图1-5 几何图形人物
图1-6 几何图形植物
从源头看,全人类的装饰形成与装饰形式都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和单纯的趋同性,即对生殖繁衍的崇拜、对获取食物的渴望、对自然力量的恐惧等,均带有全人类原始文化的共同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世界各族人民通过不同的地域、宗教、风俗而产生的装饰图案不胜枚举。装饰艺术展现出的形式如陶器装饰、编织装饰、刺绣装饰、家具装饰等也丰富多样。这些丰富的装饰文化资源给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1.1 外国装饰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艺术源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装饰艺术大都表现在陶器、建筑、雕刻上。当时的制陶业很发达,在陶器上绘制出来的图案在今天被称之为古希腊瓶画,其内容多表达当时的生活,如征战、歌舞、祭祀、活动、婚庆、宴会、竞技等场景。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剪影式技法,这种技法不仅融合了高超的写实技巧,而且还将动物、人物等形象进行高度提炼,通过使其夸张、变形进而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艺术包括现实题材、神话题材、英雄题材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气勃勃,情趣盎然。
黑绘风格(见图1-7)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有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红绘风格(见图1-8)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勾线来表现,这种风格在古风时期很流行。
图1-7 黑绘瓶画
图1-8 红绘瓶画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埃及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例如埃及装饰艺术多为水平构图(见图1-9),这种构图虽然程式化,但是造型简约概括,极富装饰性。在人物造型上,埃及的浮雕壁画和古希腊的瓶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即将人物造型进行多透视结合,正面身体结合侧面的头,侧面的头上有正面的眼睛等(见图1-10)。这种构图方式有利于展现人类最完美的角度,也表达了人们追求完美的装饰理念。
图1-9 埃及水平构图壁画
图1-10 埃及壁画人物形象
亚洲古国印度创造了人类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佛教主题的雕刻、建筑艺术、装饰织物、器物等艺术可谓登峰造极。在主题上多为佛教故事、传说,图案形象多含寓意,有菩提树(觉悟)、法轮(说法)、佛足迹(巡游)、宝座(降魔)、伞盖(佛陀)、印度式塔(涅槃)等象征佛陀的特定器物,其中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等雕刻十分精彩,这些作品构图饱满,装饰性强,细致入微,华丽大气。装饰纹样以圆形、半圆形的莲花最受欢迎。印度的装饰艺术继承和发扬了东方特有的浪漫神奇、精致华丽的风格(见图1-11、图1-12)。
图1-11 印度佛教壁画
图1-12 恒河文明佛像
北美洲的土著民族有着悠久的装饰图案制作传统,其风格多样,色彩鲜艳,简洁明了。土著民族的聚居地墨西哥、秘鲁和危地马拉的装饰图案可追溯到玛雅文明,很多抽象图案表现了神话世界和本土文化中的神灵和巫术。在现实世界里,每一个能够被装饰的物体,大到建筑物雕刻,小到织物器皿都充斥着图腾和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图案。北美洲图案装饰性强,色彩鲜明,其花纹复杂,边缘清晰,富有动感,民族风格浓郁(见图1-13)。根据其传统的宗教观念,北美洲装饰图案中的动物和鸟类都拥有神奇的魔力(见图1-14)。
图1-13 北美洲土著织物
图1-14 北美洲土著图腾
南美洲的秘鲁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以印加文明著称于世。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其陶器、金属器皿、纺织品、建筑、雕刻等方面的文化都具有非常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装饰效果。陶工们通过富有特色的陶器造型和精致的线条,在描绘战争、狩猎、祭祀、音乐、舞蹈等重要场面和武士、神话人物等重要人物活动方面,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成就。如图1-15、图1-16所示,这些器物雕刻准确、彩绘惊艳、技艺精湛,堪称完美,充分展示了印加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的装饰之美。
图1-15 印加文化陶器
图1-16 印加文化器皿
1.2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闪烁着动人的艺术光彩。几千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创造出风格各异、变化多样的装饰图案,表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了解和研究这些图案,对现今装饰图案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既像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又像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个时期的装饰特点都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缩影,是这三者共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时代“审美场”。装饰现象无处不渗透着文化本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完整的装饰史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可以分为工艺装饰、环境装饰、仪仗装饰、装饰纹样等多种类型;除视觉造型概念外,文学、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门类中也存在着各种装饰因素和现象。
中国古代先民的宇宙观和价值观,也是促成装饰传统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古代人们对宇宙结构、天地关系的种种构想推测,产生了原始的“天圆地方”的天体观念和宇宙理论,再通过神话故事、器物造型或绘画图案将其表达出来。
原始的纹样和图形逐渐演变为文字、绘画和装饰图案。中国装饰艺术的明显特点都由纹样体现出来。纹样即包括一切器物外表的纹饰或雕饰。装饰纹样特征可概括为“功能意义”、“符号意义”和“审美意义”。
最早的装饰纹样都是由实用功能转化而来的。为使陶器坯体更坚固,在成型过程中依次拍打或手捏所留下的痕迹带有明显规律性;宫殿或寺庙大门上的“乳钉”,最初作用是用来加固或拼接木板,后逐渐演化为一种建筑装饰。
符号是装饰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纹样的符号意义是由群体的共同认知而产生的,是约定俗成的,它的内容具有抽象的象征性——龙形图案,民族共识背景;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突出一种幻想中的原始力量。
纯粹的装饰之美是纹样符号的主要目的,是在视觉养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以“满”为美的“添加”式装饰,也有以“空”为美的“减少”式装饰。
图1-17 夔龙纹
从夏、商、周至魏晋南北朝,装饰纹样以动物为主,这一时期被称为装饰艺术的“动物期”。受生产力水平所限,人们尚无能力应付来自自然或动物的威胁,在装饰图案中大量出现动物形象,以示崇拜并借助其神秘力量。夔龙纹: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形象的萌芽期。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见图1-17)。
象纹(见图1-18):它源于自然,体现了原形的基本特征,由于形内、形外辅加纹饰处理,使其特征淡化。图案特征,长鼻、象牙表现明显,象身饰螺旋纹,四周填以云雷纹。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纹等几种,大多以圆形构成。“四神”图案,就是东、西、南、北四方向,分别对应青、白、红、黑四色,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动物形象(见图1-19)。
图1-18 象纹
图1-19 汉代瓦当
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起给装饰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清秀、空疏的艺术风格。其图案受外来形式与风格的影响,造型不仅有飞天、仙女、祥禽瑞兽,还有许多莲花图案以及富有西域风格的忍冬草图案,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的装饰艺术(见图1-20、图1-21)。
图1-20 飞天图案
图1-21 莲花图案
宝相花(见图1-22):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盛行于隋唐时期。相传它是一种寓有“宝”“仙”之意的装饰图案。从花形看,除了具有莲花的特征,还有牡丹花的特征,花瓣多层次的排列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
图1-22 宝相花
自唐至明清,装饰纹样以植物花草为主,这一时期被称为装饰艺术的“植物期”。此时期生产力有较大提高,人们的自我意识增强,能适当排遣神秘外力带来的压抑情绪,开始把自然现象作为审美对象,欣赏并利用植物作为美化生活的装饰题材(见图1-23)。
图1-23 青花瓷
进入近现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装饰艺术进入了“综艺期”。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见图1-24、图1-25),增强了装饰题材的综合性,反映现代生活的内容也被纳入装饰题材。
图1-24 纤维壁画
图1-25 纤维空间艺术
此外,中国民间装饰艺术也值得我们研究。民间装饰是相对于历代宫廷文化、主流文化而言的,它来源于民众中间广为流传的、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图案。民间图案有着与民俗活动相关联的特点,其装饰内容大多具有祈祥纳福的象征意义。民间图案的种类繁多,一般应用在木版年画、剪纸、陶瓷、皮影、木偶、面花、扎染、蜡染、刺绣、纸扎、泥玩具、风筝、脸谱、石雕纹样、石刻纹样、建筑纹样等方面(见图1-26~图1-29)。
图1-26 蜡染
图1-27 剪纸
图1-28 皮影
图1-29 泥玩具
1.3 现代装饰艺术概念
装饰从现代学科分类上讲,通常被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艺术门类和一种艺术样式。装饰的狭义概念是装扮与修饰,即加诸于物品表面的“文采”,是指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其目的就在于美化生活。而广义上的装饰则包罗万象,几乎可以延伸至人们日常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装饰是指一定的艺术加工方法和手段,是将构想付诸实践的艺术技巧或制作方法;也指艺术的过程、一定的艺术形态;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所从事的精神生产,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它通过秩序化、程式化、理想化强调形式美感,从而成为表达人类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的物化形态。
艺术家庞薰琴先生说过:“图案,就是设计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的装饰方案。”图案从空间形态分类可分为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平面图案是指在二维空间创作图案作品,如装饰画、织物图案、扎染、蜡染等。立体图案是指在三维空间中创作的图案样式,如建筑上的装饰纹样、日用器皿、浮雕等。
图案从题材的角度可分为植物图案、动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和几何图案。从艺术风格分类可分为传统图案和现代图案。传统图案也称“古典纹样”,是世代相传的图案造型。如历史上经典的卷草纹、缠枝花卉纹、云纹、兽面纹。现代图案是指具有鲜明的现代气息的图案,符合当代人的装饰与审美标准。如包豪斯的现代抽象设计、康定斯基的现代主义等。
1.4 装饰艺术中的形式美规律
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悦,是由于其中包含了观念、想象的成分。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有意味的形式”,是因为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限于形式。形式美法则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沉淀下来的规律性总结。研究美的规律和形式是研究装饰图案的必经之路,形式美法则也是所有造型艺术共通的,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是构成形式美的两个基本条件。变化是为了使作品在构成上形成对比、对照的效果,在形象、层次秩序上有所创新,产生情趣、意境。统一是为了使作品主题突出、风格一致,以达到整体感。
变化和统一是一对矛盾的组合,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片面地强调哪一方面都会失去美感。在统一的前提下寻求变化,才能使画面更加丰富、活泼、充满生机(见图1-30、图1-31)。
图1-30 莲蓬莲子的变形(1)
图1-31 莲蓬莲子的变形(2)
2. 对称与均衡
自然界中对称的形式随处可见,如昆虫的翅膀、植物的叶子等。对称是等量等形的组合,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给人以自然、安定、平稳、端庄、均匀、完美的感觉,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对称包括中心对称、轴对称等。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圆形(见图1-32)等;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见图1-33)等。
在装饰图案中使用对称法要避免由于过度对称产生的单调、呆板的感觉。有时在整体对称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因素,反而能增加构图的生动性和美感。
图1-32 敦煌元素装饰盘
图1-33 敦煌元素丝巾
均衡则是指画面上各部分力量的不同形式的分布情况,从视觉上讲是等量异形的组合。均衡感是指在力量上互相保持平均状态,给人以平衡感(见图1-34)。均衡状态能很好地表现动态的特征,如人体的运动、鸟的飞翔、野兽的奔跑、风吹水流等。因此,均衡具有灵活、优美的特点(见图1-35)。
图1-34 均衡(1)
图1-35 均衡(2)
3. 对比与调和
对比在图案造型中无处不在,对比关系通过种种视觉形象得以表现。造型的大小、宽窄、轻重、朝向、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形式的繁简、形态的虚实、距离的远近、位置的高低、空白的大小等,都互为对比,相互衬托。将这种对比安排在同一个画面中仍具有统一美感的现象叫作对比(见图1-36)。对比过强会使人产生强烈、刺激的感受。
在形式美构成因素趋于相近时,所产生的统一效果称之为调和(见图1-37)。狭义上的调和指类似,如画面中出现同一形状;色彩中出现同类色或类似色,产生统一的效果。调和具有稳定、安静、柔和、冲突小的特点,但过分的调和也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
调和是平衡冲突的有效方式,对比是避免单调的有效手段,两者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如图1-38中红色圆点是用来调和色相、色块之间的对比。在任何一张具有美感的装饰画中,作者都会平衡两者的关系,如果同时强调两者,那么形式美就会遭到破坏。
图1-36 对比
图1-37 调和
图1-38 对比与调和
4. 节奏与韵律
这里讲的节奏是借用了音乐术语,在音乐中节奏指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在装饰艺术中节奏指形象和色彩在时间上所做出的连续运动的视觉轨迹,是一种视觉组织排列的原则,是条理性在重复组织中所寻求的视觉变化(见图1-39~图1-41)。
韵律本是诗词中的术语,如诗歌中的平仄、押韵。和谐为韵,有规律的节奏为律,节奏的连续、重复形成韵律。
在艺术造型中,节奏重复易使人感到单调,而韵律则是由有规则变化的形象或色彩进行有规律的交替显现而构成。节奏和韵律的配合给予装饰艺术一种如诗如乐的、积极的、充满魅力的能量(见图1-42、图1-43)。
图1-39 节奏(1)
图1-40 节奏(2)
图1-41 节奏(3)
图1-42 韵律
图1-43 节奏与韵律
5. 比例与特例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自然界中的形态均含有一定的比例,如植物的生长规律、枝叶的大小分布;人与动物身体各部分大小也要符合一定的比例才能产生美感。人根据数学关系对各种形体及其自身比例进行数值测算,得出比例。这种比例具有自然的、理性的美感。古希腊哲人用几何学方法推算出的黄金比例被认为是最美的比例。
装饰艺术中的比例是根据上述自然理性传统的视觉审美习惯,对构图与造型物体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敲。有时候它不像数学比例那样机械,它往往围绕着一定的数理关系上下波动,随着不同的心理经验而有所变化(见图1-44、图1-45)。
图1-44 比例(1)
图1-45 比例(2)
特例是指一种在对比中形成的视觉艺术效果,如构成中的特异。在固有的比例思维模式下寻找特殊的比例,会取得集中、强烈的视觉感受(见图1-46~图1-48)。
图1-46 特例(1)
图1-47 特例(2)
图1-48 特例(3)
总之,装饰是遵循以上介绍的种种形式美规律并进行提炼、概括、夸张、简化等的艺术处理方法,所创造出来的具有秩序化、规则化、理想化之美的视觉图形。装饰虽然以对自然的提炼、综合为基础,但同时也包含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不可忽视的主观性会使作者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创造出更有新意的作品来。
第1章 装饰艺术概述
人类的装饰艺术历史悠久,最早的装饰性绘画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岩画(见图1-1)。装饰的出现是出于功能的需要,在满足人类爱美的本能和天性的前提下形成了装饰艺术。装饰艺术比文字出现得还要早,例如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见图1-2)则明显带有装饰纹样特征。所以说,人类早期的绘画就是从装饰性绘画开始的。
根据对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考证得出结论,原始人通过简洁的图案、图形来表达他们对宇宙的想象、对生活劳动的记录和对图腾的崇拜。装饰画无论在欧洲、亚洲还是在美洲、大洋洲、非洲,都被看作是人类起源最早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如仰韶文化(见图1-3)。
图1-1 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岩画
图1-2 楔形文字
图1-3 仰韶文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图案装饰主要集中在彩陶上,其简练的形式与寓意为后人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这一时期的彩陶图案以简洁、概括、粗犷为主要特征,表现内容主要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四种,其中几何图形的应用最为普遍(见图1-4~图1-6)。
图1-4 新石器时代彩陶植物
图1-5 几何图形人物
图1-6 几何图形植物
从源头看,全人类的装饰形成与装饰形式都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和单纯的趋同性,即对生殖繁衍的崇拜、对获取食物的渴望、对自然力量的恐惧等,均带有全人类原始文化的共同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世界各族人民通过不同的地域、宗教、风俗而产生的装饰图案不胜枚举。装饰艺术展现出的形式如陶器装饰、编织装饰、刺绣装饰、家具装饰等也丰富多样。这些丰富的装饰文化资源给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1.1 外国装饰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艺术源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装饰艺术大都表现在陶器、建筑、雕刻上。当时的制陶业很发达,在陶器上绘制出来的图案在今天被称之为古希腊瓶画,其内容多表达当时的生活,如征战、歌舞、祭祀、活动、婚庆、宴会、竞技等场景。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剪影式技法,这种技法不仅融合了高超的写实技巧,而且还将动物、人物等形象进行高度提炼,通过使其夸张、变形进而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艺术包括现实题材、神话题材、英雄题材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气勃勃,情趣盎然。
黑绘风格(见图1-7)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有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红绘风格(见图1-8)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勾线来表现,这种风格在古风时期很流行。
图1-7 黑绘瓶画
图1-8 红绘瓶画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埃及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例如埃及装饰艺术多为水平构图(见图1-9),这种构图虽然程式化,但是造型简约概括,极富装饰性。在人物造型上,埃及的浮雕壁画和古希腊的瓶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即将人物造型进行多透视结合,正面身体结合侧面的头,侧面的头上有正面的眼睛等(见图1-10)。这种构图方式有利于展现人类最完美的角度,也表达了人们追求完美的装饰理念。
图1-9 埃及水平构图壁画
图1-10 埃及壁画人物形象
亚洲古国印度创造了人类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佛教主题的雕刻、建筑艺术、装饰织物、器物等艺术可谓登峰造极。在主题上多为佛教故事、传说,图案形象多含寓意,有菩提树(觉悟)、法轮(说法)、佛足迹(巡游)、宝座(降魔)、伞盖(佛陀)、印度式塔(涅槃)等象征佛陀的特定器物,其中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等雕刻十分精彩,这些作品构图饱满,装饰性强,细致入微,华丽大气。装饰纹样以圆形、半圆形的莲花最受欢迎。印度的装饰艺术继承和发扬了东方特有的浪漫神奇、精致华丽的风格(见图1-11、图1-12)。
图1-11 印度佛教壁画
图1-12 恒河文明佛像
北美洲的土著民族有着悠久的装饰图案制作传统,其风格多样,色彩鲜艳,简洁明了。土著民族的聚居地墨西哥、秘鲁和危地马拉的装饰图案可追溯到玛雅文明,很多抽象图案表现了神话世界和本土文化中的神灵和巫术。在现实世界里,每一个能够被装饰的物体,大到建筑物雕刻,小到织物器皿都充斥着图腾和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图案。北美洲图案装饰性强,色彩鲜明,其花纹复杂,边缘清晰,富有动感,民族风格浓郁(见图1-13)。根据其传统的宗教观念,北美洲装饰图案中的动物和鸟类都拥有神奇的魔力(见图1-14)。
图1-13 北美洲土著织物
图1-14 北美洲土著图腾
南美洲的秘鲁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以印加文明著称于世。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其陶器、金属器皿、纺织品、建筑、雕刻等方面的文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