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琪的童话作文课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管家琪的童话作文课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读童话,写作文。知名台湾童书作家管家琪开创想象、联想、表达三步法,30年写作经验凝练,70余篇精彩范文,激活孩子想象力,让孩子写出“像童话一样吸引人”的作文。
作者:管家琪著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01
书籍编号:30501306
ISBN:978754108534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24742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版权信息
书名:管家琪的童话作文课(套装3册 如何提升想象力+如何提升联想力+如何提升表达力)
作者:管家琪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1085345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写给大朋友的话
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其实我也不是真那么讨厌作文,只不过是不喜欢写老师让我们写的题目。”确实,好的作文题目不仅能够提高小朋友提笔的兴趣,也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思路。每次在和老师们进行作文教学讲座时,我总是会建议老师,对于要求孩子写什么样的题目一定要多费些心思,有时甚至不妨不限制题目,让孩子们爱写什么就写什么,首先要让他们愿意写、喜欢写,这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一开始就一股脑儿地拼命向孩子“轰炸”什么所谓的作文技巧。
因为,“多读多写”永远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不二法门,提高作文能力是不可能有快捷方式的。如果孩子的作文程度还不够,甚至对于提笔写些什么没有丝毫的兴趣,你就算硬塞给他再多的作文技巧也是白搭。反过来说,如果孩子愿意写、喜欢写,写多了,下笔自然就没那么困难,自然也就会慢慢进步。这就好像一个再怎么拙于言辞的人,如果乐意经常主动性地开口说话,久而久之,对于要阐述一个想法和意念这件事,自然也就不会觉得那么困难了。凡事都是会熟能生巧的。
所以我这几年在带小朋友参加阅读写作营的时候,总是会留一点儿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个时候我就发现,孩子最喜欢写的就是童话。
这也难怪,童话不仅是儿童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别,也一直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童话写作特别需要一颗饱满的童心,才能发挥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我们常常用“童心未泯”来赞美大人,可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缺童心,而且童心还非常充沛——他们根本就还生活在童话里!所以,我觉得如果能够让孩子们试着来写一写童话,会是一种很好的练笔方式,写多了,孩子们对于如何用字遣词、如何表达一个构思、如何把一件事(一个故事)说清楚(这些其实就是作文的基本能力),自然就会有心得。
不过,接下来的问题是,童话写作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也很需要有驾驭这个想象的能力。这也好比是写其他种类的作文,光是有一个很棒的构思和题材还不够,还需要你有一种能够把它表达出来的本事。而关于童话写作的技巧,往往都是只能意会,很难言传。我想不只是我,大概每一个作家都经常会碰到读者好奇地询问:“你的××故事是怎么写出来的?”面对这种“大哉问”,想要做具体的说明,实在是很不容易。
现在,在“管家琪的童话作文课”这套书中,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把本来很难言传的东西,尽可能具体地说出来,同时还要说得清楚、说得有趣。我的主要诉求对象是小朋友。我们在教小朋友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打比方,告诉孩子们“你看这个就好像什么什么”。孩子比我们大人更需要从具体的事物中去寻找已有、已知的经验,再以这些经验作为基础去学习新的事物,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采取“夹议夹叙”这种方式的原因。我想做的就是在梳理整个童话发展脉络,以及讨论童话写作技巧的同时,一方面让孩子们看故事,另一方面让他们从看故事中领会我所要传达的观念和技巧,从而对于这些抽象的技巧能够有所掌握。此外,我也收录了一些小朋友的童话习作,这些作品如果站在比较严格的作文角度来考虑,很多或许都不能算是最优秀的作品,但是我觉得还都是很有可取之处的,而且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地了解写作技巧,并激发孩子动笔的兴趣和信心。
此外,这套书虽然主要是针对小朋友而写,三本书是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进行安排的,但是对于想要指导孩子尝试童话写作,或是自己本身想要尝试童话创作的大朋友来说,相信也是有一些参考价值的吧。童话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只要你有心去亲近,就可以在童话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管家琪
写给小朋友的话
亲爱的小朋友,这套丛书主要是为你们而编写的。
你们一定读过不少很棒的童话,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只不过未必清楚它们究竟是棒在哪里。而当你在读很多很多精彩的童话时,或许也曾兴起过“我也想来试着写写童话”的念头,可是你未必知道究竟该如何下手。
现在,这套书一方面会让你知道“童话”到底是怎么来的(童话的历史),还会告诉你如果想尝试写童话,该从哪些地方着手最为可行和有效。而如果你想要精益求精,你也能从中学习到应该掌握的重要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这套书,你们将展开一趟愉快的童话之旅,并且从阅读很多好听的故事以及欣赏很多佳作的过程中,逐渐领会很多有关童话和作文的有趣的东西。
祝大家旅途愉快!尽情享受这迷人的童话吧!
管家琪
1 孩子是天生的童话作家
我们常常会听到一种说法,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的确,孩子们的童言童语总是那么可爱,而且还经常洋溢着一种自然的诗意。
我们不妨先来欣赏三首小朋友所写的童诗。
做操
郁苗苗
捉迷藏
戴伊婷
长颈鹿
顾青青
我们再来欣赏三首大朋友所写的童诗。
蜗牛
林良
春天被卖光了
杜荣琛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叶圣陶
怎么样?这六首童诗,无论是小朋友写的还是大朋友写的,是不是都很可爱?
现在我们不妨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这么可爱呢?主要的原因在哪里?
我觉得,尽管这六首童诗的作者不同,主题也不同,可是之所以会这么可爱,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有童话的色彩。
我们回头再看一下:
《做操》:把写字想象成是自己在教那些字“做操”,所以“小”要站得直,“不”和“女”要站得稳,才会好看。
《捉迷藏》:“枫叶”是枫树的叶子,不会动,也不会有表情,“秋风”更是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可是小作者把它们都“拟人化”(就是把它们都想象成是有生命的)以后,一切就都活了起来。比如把它们都想象成是小朋友,当秋风一吹,地上的枫叶随风而起,就好像是两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似的。此外,秋天的枫叶本来就是红的,“急得枫叶/脸都红了”这一句,是把这个自然现象加以童话的想象。
《长颈鹿》:这首童诗中有两个想象点,首先是想象“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这么长?”(原来是因为嘴馋,贪吃树叶,而且还是拼命仰着头要吃高处的叶子,这样吃着吃着就把脖子给拉长了);其次,是眼看长颈鹿的脖子已经这么长了,于是开始担心: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市面上哪里有卖那么长的围巾能够让长颈鹿来围脖子呢?如果不把脖子围起来,长颈鹿在冬天不是会很冷吗?(小朋友好贴心啊。)
《蜗牛》:有很多童诗都会在“拟人化”以后,再用第一人称来表达,比如在这首作品中,作者就是假装、想象自己是蜗牛,然后对于别人说他走路太慢感到很不服气,因为在蜗牛看来,“一个小时走五寸半”已经很快了,一点儿也不慢呀!
《春天被卖光了》:这一首童诗中有好几层想象。第一,把燕子的尾巴想象成是剪刀;第二,燕子干吗要整天带着一把剪刀?原来它是一个“卖布郎”;第三,燕子卖什么样的“布”呢?原来这块布的名字叫作“春天”;第四,由于“春天”这块布“一寸寸”地被燕子慢慢地“卖光了”,春天也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看起来是不是很像“梦工厂”(美国排名前十名的一家电影洗印、制作和发行公司)的标志?不过这首童诗问世的年代可比“梦工厂”的标志要早得多。作者叶圣陶(1894-1988)是中国颇负盛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抒情是他创作的一贯风格,这首诗就是他抒情风格的一个典型作品。或许弯弯的月儿在很多孩子看来就像一条小船吧,而希望能在这样的小船里坐一坐,也是一种很自然的想象。
诗其实是很难写的,现在有很多所谓的“诗”,其实都只不过是把一段话拆开来排成一行一行而已。
比如下面这一首:
无题
佚名
当然啦,我举这个例子只是一种讽刺,只不过是想说明诗并没那么好写,就算是形式上看起来很像诗(把文字排成一行一行),也不能表示这就是诗。以童诗来说,我在读过很多中外童诗作品以后,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凡是成功的童诗,在诗作中都会有一个精彩的比喻,而这个比喻往往是充满童话色彩的。
所以我觉得,孩子之所以会是“天生的诗人”,其实是因为他们都是“天生的童话作家”,因为在我们年纪还小的时候,总是会有许多光怪陆离的想象,好像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且那时我们的知识还不够丰富,我们的想象也会相对更加自由、不受限制。就如同在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宇航员)还没有登上月球的表面之前,谁能说月亮上就一定没有人和生物呢?
亲爱的小朋友们,管阿姨建议大家不妨找一个小本子,趁你们现在年纪还小,把现有的很多可爱的想象、童话般的感觉都尽量记下来吧,因为童年一生只有一次,童年时期的很多想象都是最自然、最巧妙,也是将来最难再重现的。
2 想象力最奔放的神话时代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地球从46亿年前就开始有了生命,先是有了动植物,然后慢慢才有了人类。接下来,为了生存,人类开始聚集在一起,最早都是尽量聚集在水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国、起源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起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起源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都是起源自水边,水真的是生命之源啊)。然后大家学会相互沟通、帮忙,慢慢也学会了怎样生火、怎样用石头来制造一些好用的工具、怎样克服恶劣的环境、怎样驯服动物……直到现在,我们可以住在水泥大厦里,水龙头一开就有水,开关一按就有电。我们可以打电话、上网、看电视、看电影、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同时,各国有各国的语言、文字、习俗……这个漫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文明化”的过程。
“文明”是在不断往前推进的,就好像一个小宝宝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会一天一天地长大:今天你是8岁,明天你就一定是“8岁又过一天”,而再也不可能变回7岁、6岁或更小。现在,我们把“文明”想象成是一个人,当他还是个小宝宝的时候,很多事情都还不明白,但这并不表示他就没有观察力,并不表示很多事情他就不会注意到并产生困惑。很多事情——特别是关于大自然的——他都注意到了,但是他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只好用一个故事来解释,这就是“神话时代”。
想象一下,假如我们生活在祖先生活的远古时期,看到电闪雷鸣,看到雨后的彩虹,经历地震、台风、日食和月食……一定会觉得很奇怪,甚至会觉得很可怕,同时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是当时的科学知识又没办法解答这些奇怪,甚至是可怕的现象,所以祖先们就会很自然地运用想象力,用故事来解释一切自然界的现象。
可以说,好奇心和想象力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而在知识匮乏、科学落后的时代,因为没有什么不可能的限制,在“希望寻求一个合理解答”的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想象力也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发挥。比方说,没人说人不能飞上天,不可以住在月亮上,所以有人发挥想象,人只要吃了仙丹,就应该能飞到月亮上去,而且还可以在那里盖个房子住下来,甚至养只宠物!当我们抬头望向月亮,看到的那些黑影是什么呢?一定是嫦娥所住的广寒宫,嫦娥身边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
我们在欣赏各个民族的神话故事时,会发现有很多都是以日月星辰、彩虹、大洪水、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来发挥的。因为在远古时期,不管是哪一个民族,人们抬头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月亮和同一片星空(其实现在也一样),他们一定经常感到既好奇又困惑。而在没有人可以向他们解释“彩虹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地震?”“为什么打雷之前会先有闪电?”等等自然现象的时候,他们只好很自然地用童话故事来加以解释。
今天的科学虽然已经相当进步,可以解答很多的问题,但在面对奇妙的大自然时,我们还是可以从童话的角度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看看下面的故事,你就会知道大自然有多奇妙。
故事欣赏
天狗吃日
管家琪
3 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
神话时代之后,就进入了民间传说的时代。
在很久很久以前,主要还是农业社会,大家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就是说,一大早太阳出来了,人们就拿着农具去田里工作,经过了一天的辛勤劳动,等到晚上太阳下山了、看不到了,就回去睡觉。古代人一到了晚上就很难再做其他事,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电灯,灯泡是在19世纪下半叶才问世的,距今只有100多年。就连跟如今的蜡烛相似的蜜蜡,也是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才有的,更何况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平常也是不舍得点蜡烛的。
想象一下,在一个停电的晚上,你不能看电视、打游戏、听音乐,该怎么办呢?该做些什么呢?想想看,在电灯泡还没有问世以前,到了晚上,普通老百姓看哪都是乌漆墨黑的一片,几乎什么都不能做,那么大家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娱乐呢?
有一个最简单、最方便,而且也是非常讨人喜欢的娱乐方式,那就是说故事和听故事!
此外,在古代,教育还很不普及,大家也经常会在故事中寄托一些道德教训,比如告诉大家子女应该孝敬长辈、手足之间应该互相友爱、做人应该诚实勤劳,甚至大家都应该无条件地效忠帝王(所谓“忠孝节义”)等等,以便形成一套普遍的观念(所谓的“价值观”),这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只要运用和发挥想象力,在古人们看来,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故事的主角,然后这些故事又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就是民间故事。
细数一下民间故事的种类,真的是非常丰富,比如:
以山川、湖泊等为对象的民间故事,如《阿里山的姊妹潭》《虎跳峡的传说》《飞来峰》《半屏山》等等。
以植物为对象的民间故事,如《香山红叶的传说》《将军柏》《湘妃竹》《水仙花》等等。
以动物为对象的民间故事,如《变成蚂蚁的好鼻师》《猴子红屁股的故事》等等。
(以上这3种民间传说的类型往往跟“神话”之间的界线还是相当模糊的。)
以习俗为对象的民间故事,如《年的传说》《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等等。
以民俗为对象的民间传说,如《门神的故事》《阎王爷的由来》《钟馗的传说》等等。
以城市起源为对象的民间传说,如《五羊城的传说》(五羊城就是广州)《罗马的故事》等等。
以食品起源为对象的民间故事,如《爱玉冻》《新港饴》(爱玉冻和新港饴都是台湾的传统小吃)等等。
以某种道德教训为对象的民间故事,如《白贼七》(“白贼七”是说谎者的代称,这个系列的民间传说是告诉大家说谎的人虽然能一时占得小便宜,但是最后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以历史人物为对象的民间传说,如《崇祯皇帝测字》《清不过包公》《纪晓岚的传说》等等。
以着重娱乐目的为主的民间故事,如《傻女婿》《书呆子与木匠》等等。
……
民间故事实在有太多太多了。除了中国的民间故事,《格林童话》也是一本民间故事书,是德国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所收集整理的德国民间故事大集合,这本书问世之后还带动了欧洲各国纷纷整理本国民间故事的风潮。《一千零一夜》则是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大集合。有时候,比较一下相同主题、不同版本的民间故事,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两个同样是以彩虹为主题的民间故事。
故事欣赏
彩虹的传说(取材自阿美族传说)
管家琪/改写
故事欣赏
花边姐姐(取材自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管家琪/改写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