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小学 >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第2季(小学三年级专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第2季(小学三年级专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第2季(小学三年级专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第2季(小学三年级专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领衔全国多省市语文特级教师团队,打造中国小学语文主题读本——告诉家长读什么、教给孩子怎么读。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无缝对接新课标

作者:窦桂梅编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01

书籍编号:30504157

ISBN:978755943807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13774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全书内容: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第2季(小学三年级专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编委会


主编:窦桂梅


副主编:赵丽娜


执行主编:雷敏


本册执行主编:


汪小容


编委(排名不分先后):


梁静 刘志华


亲爱的同学、老师、家长们,请跟我朗读起来:


一个孩子


向最初的地方走去


那最初的


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


惠特曼的《草叶集》中这短短的诗句,那么富于意味,我不知道读了几百遍了。我经常会想起我那在农村生活的父亲,在我小的时候他经常会说:“看咱们家这块地,春天种什么,秋天就收什么。”我当了班主任后,我的校长跟我说:“班级好好带,孩子就是你的影子,你给了那个班什么样子,那个班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子。”我当了校长,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书里有一句话:“一个好校长首先是思想上的校长,其次是行政上的校长。”简单的语言里透着深刻,而这深刻必须是读过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之后才拥有的,那些书丰盈了我们的世界观。


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孩子之间千差万别,那么这本书可以给予不同的孩子什么共同的东西呢?那就是有可能改变命运的种子。随着岁月的发酵,小小的种子发芽长大,日子无论喜悦或悲伤,书中坚定向上的意志成了承载痛苦和力量的桥梁,直至孩子获得内心的智慧。


作为一名校长、一名教师、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我愿意把好书推荐给孩子们,更希望这些书能够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不久前,我翻看了清华附小六年级的毕业照,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气质都与六年前截然不同了,瞧,那校服上的亮丽色彩、那眼睛里的书香、那微笑里的自信——也许这就是学校对他们的影响吧。而他们也将带着清华附小的烙印,走向未来属于他们的世界。未来世界什么样,取决于我们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作为陪伴他们六年的老师,我们真的能影响他们的未来吗?


是的,我们真的在影响未来。一个孩子向最初真正发蒙学习的地方走去,陪伴他们行走的我们以及身后的学校,自然而然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老师们,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我们真的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影响了他们吗?我们将影响他们到怎样的程度呢?六年小学,两千多天,不管怎样,孩子们每天80%的可用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影响学生?


我始终相信,人生的高度是用经典主题阅读垫起来的。


正是带着这份朴素的思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我针对学生的阅读想尽各种办法,如何通过主题实现更大广度、更具深度、更富温度的阅读,到今天,探索实践“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将近四十年了。此刻,我看着办公桌上六本厚厚的书稿,想起了我送给自己以及团队的一句话:“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


来到清华附小工作已经二十来年,有多少个夜晚,办公室灯火通明;有多少个寒假暑假,我和伙伴们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碰撞。清华附小建校百年,在弘扬百年清华附小的中国意义,实现价值观引领、课程引领与公益服务引领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附小老师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语文主题教学”得以在全国推广。“附小人”拥有一种天下情怀,拥有一种对教师神圣职责的敬仰,我们全力以赴、不断超越,让“语文主题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惠及更多的孩子,为他们聪慧高尚的人生奠基,这成为了我们附小老师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我们基于清华附小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用“主题教学”撬动学校“1+X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致力于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这个系列正是在这一使命情怀下诞生的。


在“读什么”上,我们遵循了儿童阅读的核心原则——


经典作品汇编:精选世界文学大奖作品,帮助孩子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选文包括诺贝尔文学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等世界文学奖项获奖作家及作品,逾百位中外文学大师著作,提供的均是从主题的内涵、语言文字的典范等方面经过综合审定的阅读书目,让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培养文学审美、提高文学素养。


构建主题阅读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编排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主题阅读内容,依据语文教学大纲标准,难度逐步升级;从国内外名篇到中国传统经典,整合38大主题、精选275篇好文,帮助孩子提升阅读速度、积累阅读量、拓展理解力。


衔接小学六个学段:本套书一共有六本,一个年级一本,形成完整的阅读体系。低年段选择了体现“言行得体”“协商互让”等教养理念的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绘本等作品;中年段遵循“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等核心素养,选择了反映孩子家庭和校园生活的成长类文章,阅读主题更丰富,文章的内涵也较低年段更深,更符合中年段孩子的成长特点和阅读兴趣;高年段的选文主题更深、更宽泛,文章篇幅也更长,名家名篇大量增加,并契合“勇于担当”“尊重感恩”等主题,甄选了讲述童年、感恩、师生情谊、友谊等主题的经典好文。此外,还特别增加了传统经典的选文比重,让孩子亲近它们。这是主题阅读教学为孩子献上的阅读盛宴。


在“怎么读”这个关键问题上,主题阅读为孩子提供了以下方法——


从培养兴趣出发:有兴趣才会发生真正的阅读。为了让孩子喜读、乐读,在选文时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审美情趣,同时兼顾孩子阅读兴趣的差异化,我们在选择推荐书目的过程中,尽可能覆盖儿童文学读物、绘本、民族文化经典、科普作品、人文社科作品、外语阅读作品等多个门类。


看一本书要看这本书是在一棵树上的哪个位置,这棵树又是长在哪片林子里;既要看这本书的语言环境本身,也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更要考虑阅读观的建构。在“怎么读”上,我们发挥了“主题阅读”的研发优势——


引导正确阅读和理解:孩子首先要有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慢慢地才有文学、文化的积累,民族情感的积累。“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揣摩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有“读”,“读”并不是单单表现为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日有所诵,必有大获、必有大德。”孩子的语言就是他思维的外壳,他的语言就是他的情感态度。我们从未看见根是怎么延伸出来的,然而,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树已茂密参天。孩子的语言之树,就植根于阅读的涵养之中。


形成阅读体系:“主题阅读”借助“主题”连接孩子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引导孩子自然进入阅读情景,主动学习和推敲语言,真正通过阅读深化情感、磨砺思想。这套丛书展现的是群文阅读体例,属于单篇经典阅读拓展的类别,而另一类别则是整本书的导读。这套丛书是从单篇经典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的桥梁,让“主题教学”形成一个更趋完整的课程体系。


具体到课堂操作层面,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通读:独立发现问题。孩子在通读中整理收获,发现不懂的问题,总结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共学:层层落实主题。孩子通过阅读文本和理解导读,逐步形成对文本的独立见解,深化阅读体验,在对主题思考中生成概念。


延学:逐步深入主题。通过全国优秀教师的导读和乐读单,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多条思考与提升的途径。


正是在这环环紧扣中,从教育理念到课堂实际,我们想用阅读来包围孩子。因为我们知道读书指向的不仅是眼前,还有将来,是为了给孩子的一生打好学习的底子。主题教学的语文素养定位,不单单立足于语文学科素养,它与国家主流价值观内核相契合,指向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是一个涵盖了许多知识的学科,语文教育要为孩子打下两个底子:一个学习的底子,一个精神的底子。形象地说,就是一座田园,一座花园。田园生产玉米、水稻、萝卜、白菜,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这就好比字、词、句、段、篇。但一个人只是吃饱了还不行,还要有精神上的愉悦和美感享受,所以还需要在花园里栽种鲜花。学习语文的过程一定要有精神的追求和文学的审美,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2019 年4 月25 日,清华附小第四届世界阅读研讨会刚刚落幕,孩子们驻足在“长满书的大树下”,与作家对话、与书本对话、与课堂对话。终于感悟,我们必须要寻找影响并照耀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因为不阅读的人,害怕阅读的人。就让我用在闭幕致辞中朗读的这篇《我害怕阅读的人》中的一段文字作为结束。来,请跟着我朗读起来:


不知何时开始,我害怕阅读的人。就像我们不知道冬天从哪天开始,只会感觉夜的黑越来越漫长。


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从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


我害怕阅读的人。当他们阅读时,脸就藏匿在书后面。书一放下,就以贵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闪耀。举手投足都是自在风采。让我明了,阅读不只是知识,更是魔力。他们是懂美学的牛顿,懂人类学的梵高,懂《孙子兵法》的甘地。血液里充满答案,越来越少的问题能让他们恐惧。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习惯俯视一切。那自信从容,是这世上最好看的一张脸。


我害怕阅读的人。因为他们很幸运,当众人拥抱孤独,或被寂寞拥抱时,他们的生命却毫不封闭,不缺乏朋友的忠实,不缺少安慰者的温柔,甚至连互相较劲的对手,都不致匮乏。他们一翻开书,有时会因心有灵犀,而大声赞叹,有时又会因立场不同而陷入激辩,有时还会获得劝导或慰藉。这一切毫无保留,又不带条件,是带亲情的爱情,是热恋中的友谊。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节节的脊椎,稳稳地支持着阅读的人。你看,书一打开,就成为一个拥抱的姿势。这一切,不正是我们毕生苦苦找寻的?……


是为序。


窦桂梅


2019年5月4日于清华园

1 疯狂梦想家


主题导读


爱因斯坦说:“逻辑会把你从A带到B,想象力能带你去任何地方。”随着本主题的文章,你会走进一个奇妙的幻想世界,让你忘记了时空。读读刘慈欣《写给女儿的信》,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二百年后的炫酷世界;《耳朵出逃》通过一个离奇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有时候最重要的往往最容易忽略;《音乐树》中的杜利特医生将带你到月亮上,一起去寻找会奏乐的音乐树。


这一主题有四首诗歌,其中,泰戈尔的《偷睡眠者》会领着你,跟随“我”去捉拿“偷睡眠者”,走进一个纯美、天真的王国,加入一场有意思的追逐;《玉米之歌》中憧憬新生的玉米,即使经历了成长的苦痛,仍然渴望再一次的重生……


世界因为有了奇幻的想象而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想象而变得有滋有味。让你的思绪飞起来吧!让你的想象舞起来吧!心有多远,世界就有多远;梦有多奇妙,世界就有多奇妙,让我们一起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向远方吧!

音乐树(节选)


文/休·洛夫廷 译/赵心姚


休·洛夫廷(1886—1947),美国童话作家、画家。他在自己的“杜利特医生”系列童话中塑造了一位能听懂鸟兽语言、能给动物治病的乡村医生杜利特,作品幽默而富有想象力。


在月球上,我们对生物的研究取得的第一个成果就是植物界和动物界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在地球上,我们对看见的马吃草、鸡吃虫早已司空见惯。但这种情况在月球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动物与植物之间是互相帮助的关系,它们从来不恶性斗争、你死我亡。这一发现,证明了月球上的整个生态环境是十分和谐的。


关于那些奇怪的音乐,我们花了三天的时间来进行探索与研究。我们都知道,杜利特非常喜欢音乐,最擅长的是吹笛子,所以他对研究这些奇怪的音乐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通过仔细观察和不断的研究,在森林中我们发现了几处树木能发出非常动听的音乐。


如果你在风中放一把风琴,然后调好角度,它就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毋庸置疑,这些树木一定也是有意识地发出音乐的,就像那些树木舒展枝条、迎风摆动着,然而发出了悦耳动听的声音一样的道理。那天晚上,杜利特第一次发现了音乐树,他嘱咐我在探险日志上记下这个重要的日子,并且用红笔标注。所以,我一生也不会忘记这件事情。


杜利特握着音叉,时不时地这里敲一下那里敲一下,像一个调音师在确定音乐的节奏和音调,在我们观察并研究音乐树的那段时间里。让人惊喜的是,我们还发现了一支“乐队”,在一小块空地中几棵音乐树紧紧地围成了圆圈,就好像是一支管弦乐队。我们深深着迷于它们身上发出的美妙音乐,这音乐让人心驰神往。这些树一棵挨一棵,枝条随风摆动,一个个乐符争先恐后地跳出来,组成了清脆悦耳的音乐。此外,我们还惊奇地发现,在一小块草地周围长着三四棵树——它们随风摆动,演奏出悦耳动听的和弦,传向了四面八方。那场景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啊!只有听过、看过的人才会相信它们真的存在——树木随风翩翩起舞,演奏出了天籁之音。


杜利特下了结论,如果风一直连续不断均匀地吹拂,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他最想弄清楚的是这些乐曲都由哪些音阶组成。说实在的,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但我能听得出音乐的旋律是以粗犷、忧郁、怪诞为主,我也能辨别出这音乐是否好听——能听出来它们是否存在着某一种节奏。我还能听出这音乐同管弦乐队演奏的差不多,包括高音、低音以及和弦,总之,组合起来非常悠扬动听。


——节选自《杜利特医生在月亮上》


阅读小助手


这一片段从杜利特医生的助手男孩托马斯的视角,讲述了杜利特医生在月亮上发现了“音乐树”。他们静静地领略了树随风起舞,然后演奏出天籁般的乐曲的场景,还饶有兴趣地研究起“音乐树”的音阶、节奏与和弦。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听、仔细看,你也会听见身边的“天籁”!

偷睡眠者


文/泰戈尔 译/郑振铎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文明的危机》等。他的诗歌对我国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著名作家冰心、郑振铎等译成中文,传诵至今。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


妈妈把她的水罐挟在腰间,走到近村汲水去了。


这是正午的时候,孩子们游戏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池中的鸭子沉默无声。


牧童躺在榕树的阴下睡着了。


白鹤庄重而安静地立在檬果树边的泥泽里。


就在这个时候,偷睡眠者跑来从孩子的两眼里捉住睡眠,便飞去了。


当妈妈回来时,她看见孩子四肢着地地在屋里爬着。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我一定要找到她,把她锁起来。


我一定要向那个黑洞里张望,在这个洞里,有一道小泉从圆的有皱纹的石上滴下来。


我一定要到醉花林中的沉寂的树影里搜寻,在这林中,鸽子在它们住的地方咕咕地叫着,仙女的脚环在繁星满天的静夜里丁当地响着。


我要在黄昏时,向静静的、萧萧的竹林里窥望。在这林中,萤火虫闪闪地耗费它们的光明,只要遇见一个人,我便要问他:“谁能告诉我偷睡眠者住在什么地方?”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


只要我能捉住她,怕不会给她一顿好教训!


我要闯入她的巢穴,看她把所有偷来的睡眠藏在什么地方。


我要把它都夺来,带回家去。


我要把她的双翼缚得紧紧的,把她放在河边,然后叫她拿一根芦苇在灯心草和睡莲间钓鱼为戏。


黄昏,街上已经收了市,村里的孩子们都坐在妈妈的膝上时,夜鸟便会讥笑地在她耳边说:


“你现在还想偷谁的睡眠呢?”


阅读小助手


正午时分,世界安静下来,刚刚哄了孩子睡着的母亲去附近打水。可是,回来时孩子醒了,在屋里爬着,母亲很生气,想要去寻找“偷睡眠者”。在这个过程中,她遇见了黑洞里的小泉、醉花林中的树影、鸽子、满天的繁星、竹林中的萤火虫……还计划找到偷睡眠者之后,“叫她拿一根芦苇在灯心草和睡莲间钓鱼为戏”。诗人以寻找偷睡眠者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有趣、离奇的故事,我们也随其沉醉于美妙的景致,走进纯美天真的儿童王国里去了。通过阅读这首诗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请试着画下来吧。

耳朵出逃


文/杨鹏


杨鹏,笔名雪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少年科幻作家,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代表作品有《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校园三剑客》《幻想大王奇遇记》等。


婷婷晚上做了个奇怪的梦,她梦见自己的两只耳朵不知为什么说起话来了,絮絮叨叨说了一夜,突然从婷婷的黑发下面飞起,婷婷赶紧去追它们,可是不管怎么追也追不上。


婷婷吓得从梦中惊醒。她睁开眼,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明晃晃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入,四周格外地静,连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都听不见。


婷婷从床上坐起,突然,她的心“咯噔”一跳,哎呀,两腮后上方怎么凉飕飕的?婷婷恐惧地把手伸过去,天哪,梦中的一切……成真了!她的两只耳朵,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妈妈……”婷婷吓得哭了起来,那么标致可爱的小姑娘,没有耳朵多难看啊!


婷婷的眼泪哗哗直流,先是汇成一股小溪,接着流遍整个房间,后来快漫到床上了(瞧,小椅子上的布袋狗熊都被漂起来了),但是妈妈没有进来。


婷婷抹了抹眼睛,停止了哭泣,她趿起拖鞋,蹚过自己的眼泪,小心翼翼走到卧室门边,打开了门,然后快步向客厅走去。


爸爸、妈妈都在客厅里,相互对坐着,愁眉苦脸,一言不发。


“爸爸妈妈……”婷婷大声喊。


爸爸、妈妈连头都没回。


婷婷定睛一看:哎呀,爸爸、妈妈的耳朵也不见了,该长耳朵的地方有一小片光溜溜的空白。


不仅婷婷一家的耳朵失踪了,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都不见了。


耳朵们为什么跑了呢?


原来,城市实在太闹了,耳朵们忍无可忍,集体出逃了。你瞧,本来工厂里机器“轰隆轰隆”的轰鸣声;马路上汽车“笛笛笛”的喇叭声;闹市里“哇啦哇啦”的叫卖声……已经吵得人不得安生了。人们又在家里放一些重金属的、摇滚的、让人心跳加速的跳舞音乐……你说人的耳朵受得了吗?


耳朵是人体最安分守己的器官,人体上的哪个器官都爱动(比如说眼睛、鼻子、嘴巴、手、脚、心脏),可耳朵从来是安安静静,稳若泰山的(当然,当别人小声说你坏话时,它偶尔也会竖一竖)。有一句古话叫“老实人一发火,神鬼也难躲”。平时最守规矩的耳朵一旦被惹急,比哪个器官都义愤填膺,它们率先起义,“扑啦扑啦”离开了各自的主人。

夜渔


文/陈梦家


我在床上听得见


扳网落网的声音,


仿佛是这个黑夜


沉默里跳跃的心。


缓长的一起一落,


黑夜呼吸的恬静,


天上的星辰也会


缓缓闭上了眼睛。


天就如像一张网,


陈梦家(1911—1966),文学家、诗人,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合称为“新月派四大诗人”。代表作品有《梦家诗集》《不开花的春》等。


没了万千的网眼,


东方吐了一线鱼白,


红眼游进了晓天。


鲜丽的云彩逗笑,


白亮亮的小水浪,


几只晨鸟飞绕过


水边悬空的鱼网。


二十年[1]九月十六日 蓝庄


阅读小助手


“新月诗派”在中国近现代新诗史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陈梦家是《新月》诗刊上最活跃、最重要的年轻诗人之一。《夜渔》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感受着静谧的夜,把天比喻成一张网,网住了云彩、水浪、小鸟……动静间的变化,充满美感,给人带来触动。而读到“几只晨鸟飞绕过/水边悬空的鱼网”,你或许不禁疑问,昨天夜里真的有人下网捕鱼了吗?虚幻与现实相结合,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写一首小诗吧!


[1]二十年:民国二十年,即1931年。——编者注

写给女儿的信


文/刘慈欣


刘慈欣(1963— ),著名科幻作家。代表作品有《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以及《流浪地球》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公认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他是首位获得“雨果奖”的亚洲作家。


亲爱的女儿:


你好!这是一封你可能永远收不到的信,我将把这封信保存到银行的保险箱中,在服务合同里,我委托他们在我去世后的第二百年把信给你。不过我还是相信,你收到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现在你打开了信,是吗?这时纸一定是比较罕见的东西了,这时用笔写的字一定消失已久,当你看着这张信纸上的字时,爸爸早已消逝在时间的漫漫长夜中,有二百多年了。我不知道人的记忆在两个多世纪的岁月中将如何变化,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我甚至不敢奢望你还记得我的样子。


但如果你在看这封信,我至少有一个预言实现了:在你们这一代,人类征服了死亡。在我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有人指出:第一个永生的人其实已经出生了,当时我是相信这话的少数人之一。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也许你们修改了人类的基因,关掉了其中的衰老和死亡的开关,或者你们的记忆可以数字化后上传或下载,躯体只是意识的承载体之一,衰老后可以换一个……我还可以想出其他很多种可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你们的生命已经飞跃到什么样的形态,你还是你,甚至,在你所拥有的漫长未来面前,你此时仍然感觉自己是个孩子。


你收到这封信,还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银行对这封信的保管业务一直在正常运行,说明这两个多世纪中社会的发展没有重大的断裂,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一件事,如果真是这样,那我的其他的预言大概也都成为了现实。在你出生不久,在我新出版的一本科幻小说的扉页上,我写下了:“送给我的女儿,她将生活在一个好玩儿的世界。”我相信你那时的世界一定很好玩儿。


你是在哪儿看我的信?在家里吗?我很想知道窗外是什么样子。对了,应该不需要从窗子向外看,在这个超信息时代,一切物体都能变成显示屏,包括你家的四壁,你可以随时让四壁消失,置身于任何景致中……


你可能已经觉得我可笑了,就像一个清朝的人试图描述二十一世纪一样可笑。但你要知道,世界是在加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以后,二百多年的技术进步相当于以前的两千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我不是像清朝人,而是像春秋战国的人想象二十一世纪那样想象你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想象力与现实相比将显得极度贫乏。但作为一个写科幻小说的人,我想再努力一下,也许能使自己的想象与你所处的神话般的现实沾一点边。


好吧,你也许根本没在看信,信拿在别人手里,那人在远方,是他(她)在看我的信,但你在感觉上同自己在看一样,你能够触摸到信纸的质地,也能嗅到那两个多世纪后残存的已经淡到似有似无的墨香……因为在你的时代,互联网上联结的已经不是电脑,而是人脑了。信息时代发展到极致,必然实现人脑的直接联网。你的孩子不用像你现在这样辛苦地写作业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已经不存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联入网络的瞬间轻易拥有知识和经验。但与人脑互联网带来的新世界相比,这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那将是怎样一个世界,我真的无法想象了,还是回到我比较容易把握的话题上来吧。


说到孩子,你是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看这封信吗?在那个长生的世界里,还会有孩子吗?我想会有的,那时,人类的生存空间应该已经不是问题,太阳系中有极其丰富的资源,如果地球最终可以养活一千亿人,这些资源则可以维持十万个地球,你们一定早已在地球之外建立新世界了。


你家的周围应该很空旷,远处稀疏的建筑点缀在绿色的大自然中。城市化可能只是一个历史阶段,信息网络的发展最终将使城市变得越来越分散,最终消失,人们将再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但网络上的虚拟城市将更加庞大和密集,如果你愿意,随时都可以置身于时尚的中心。


那时的天空是什么样子?天空是人类所面对的最恒久不变的景致,但我相信那时你们的天空已经有了变化,空中除了日月星辰,还能看到一些别的东西,地球应该多出了一条稀疏的星环,地球上所有的能源和重工业都已经迁移到太空中,那些飘浮的工厂和企业构成了星环。从地面上看,那些组成星环的东西有些能看出形状,像垂在天空上的精致的项链坠,那是太空城,我甚至能想出它们的名字:新北京、新上海和新纽约什么的。


也许你现在已经不在地球上了,你就在一座太空城中,或者在更远的地方。我想象你在一座火星上的城市中,那城市处于一个巨大的透明防护罩里,城外是一望无际的红色沙漠。你看着防护罩外的夜空,看着夜空一颗蓝色的星星,你是从那里来的,二百多年前我们一家也在那里生活过。


你的职业是什么?你所在时代应该只有少数人还在工作,而他们工作的目的已经与谋生无关。但我也知道,那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人去做的工作,有些甚至十分艰险。比如火星,其环境不可能在两个多世纪中地球化,在火星的荒漠中开拓和建设肯定是艰巨的任务。同时,在水星灼热的矿区,在金星的硫酸雨中,在危险的小行星带,在木卫二冰冻的海洋上,甚至在太阳系的外围,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寒冷寂静的太空中,都有无数人在工作着。你当然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为你而骄傲。


在你们的时代,我相信有一个一直在想象中存在的最伟大的工作或使命已经成为现实,它的艰巨和危险,它所需要的献身精神,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那就是恒星际的宇宙航行。我相信在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第一艘飞向其他太阳的飞船已经在途中,还有更多的飞船即将启航,对飞船上的探索者来说,这都是单程航行,虽然他们都有很长的寿命,但航程更加漫长,可能以千年甚至万年来计算。我不想让你生活在一艘永远航行中的飞船上,但我相信这样的使命对你会有吸引力的,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