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丛书·曲衍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丛书·曲衍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吕美珍、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01
书籍编号:30504428
ISBN:978751325214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5244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版权信息
书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丛书·曲衍海
作者:吕美珍等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01
ISBN:978751325214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丛书编审委员会名单
主 任:张立祥 袁志勇
副 主 任:姜宏彦 战文翔 田 雷 史 梅 耿少平
委 员:王 亭 于晓斌 丁信科 杨同章 方兆平
郝炳金 吕梅军 陈振武 苏培庆 张炳盛
秦海洸 张钦德 万金淼 宿世震 孙晓杰
于军陶 张 波 位汶军 徐传庚 宫树华
刘 波 徐迎涛 武永刚 郑 民 韩晓昌
荆雪宁 赵美芽 李长民 宫小飞 辛先贵
刘文辉 高 华 宋永刚
主 编:张立祥 袁志勇
副 主 编:姜宏彦 战文翔 田 雷 史 梅 耿少平
执 行 主 编:苏培庆 张钦德 梁少帅 秦海洸 项东宇
执行副主编:王 亭 张炳盛 宫小飞 于晓斌
杨同章 李长民 辛先贵 吕梅军 方兆平
王志江 王少红 李丽光
其他作者:王 悦 徐苏林 闫 雪 宋 鑫 陈锦元
赵美芹 荆雪宁 韩晓昌 宫树华 位汶军
陈 洁 宿世震 汪新超 王新功 王志刚
房光鑫 董翠红 杜留成 李传军 王 鑫
吕东刚 张 帆 刘 菁 曲宝仁 崔维响
张 萍 王 磊 步英雷 王 雁 刘晓庆
何方正 于明宇 郇玉龙 杨锡勇 腾 飞
王 博 焉旭光 雷泉龙 王 宇 孙亚楠
孙铭泽 李 晨
材料提供:陈桂玉 孙永庆 杨守娟 高亚东 王 艳
高凡喜 康传贞 王本东 周 花 韩淑欣
李登强 王洪渔 张志梅 张金华 解学超
刘旭先 徐远志 于晓军 辛海华 崔岩丽
宋希荣 潘卫东 周庆强 康传勇 杨恭涛
崔云刚 邢署东 曲晓亮
丛书顾问:刘启正 黄 一 陶镇岗 胡克进 高洪仁
赵佩芝 王承芬 刁月华 林德玉 焉英杰
曲英杰 李德华 张远敬 赵学云 姜学进
梁桂南 李香翠 张桂英 王锡祥 刘新才
李芳山 宋传荣 徐祝封 田殿兴 张仁侠
徐华玲 丁玉波 胡 坤 孙永庆 刘昌健
郑延辰 王秀华 李学玉
摄 像:曲玮玮 梁洪瑞 刘 琦
封面设计:夏铭哲 孙亚楠
作者简介
吕美珍,女,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硕士,教授,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专业负责人、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省级小儿推拿技术传承与创新平台负责人。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教材和著作14部,已完成和在研课题9项,建成了针灸推拿学、经络与腧穴、针灸技术、推拿技术四门省级精品课程,带领团队让针灸推拿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
内容简介
本书分生平简介、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学术成就、教育成果5个部分,展现了曲衍海先生跌宕起伏、硕果累累的一生,以缅怀先生的风骨,并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校60周年贺!
总前言
今天的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1958年建校的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升格而来的。回首远望,学校已有60年历史。
经过历代中医药人的艰苦奋斗,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效益、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探索出规范有效的管理模式,打造出鲜明亮丽的办学特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值此建校60周年之际,为了永记前人贡献,弘扬高尚精神,挖掘学术遗产,继承宝贵经验,展示深厚底蕴,打造学校名片,学校组织编写《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丛书》。
丛书力求挖掘、整理、总结建校初期为学校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吕扶民、郭健秋、王吉甫、方甫、曲衍海、刘琛南、宋健民、马禹安、吕广振、刘明德等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集中展示他们的学术观点、临床特色、教学理念、成果贡献和道德风尚等,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注入历久弥新的生机和活力。
整套书由“校庆领导小组”领导编写。主编、副主编确定原则、组织协调支持、破解疑难问题、指导编写工作;执行工作团队起草框架、凝练提纲要点、牵头考察采访、推进编写工作;每本书编写组制定计划,查找收集资料、组合优化文稿、实施编写工作。
丛书编写得到了“十老”后人宋镇藤、王向元、吕昭岩、曲生健、孙雅娟、刘杰(龙口)、郭孝月、马凌波、刘学锋、吕孔帅以及校外有关专家和全校教职工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次挖掘整理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因为时间久远、老人已不在世等客观条件局限,相关资料收集相当困难。现在总结的“十老”学术思想成果,只是基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而得来的,不一定能完整和全面反映其全貌。若有缺失,非常遗憾,只能在今后的岁月里继续挖掘,补充完善,敬请理解并谅解。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肯定会有错漏贻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丛书编委会
2018年9月10日
前言
夫医道所兴,源于上古,成于岐黄,行于万世。其本乎大道,法乎自然之理,乃至精至微之思,“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大医精诚》)。然,更有医道至圣,“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医论》),其必能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心赴救者,乃可为苍生大医。曲衍海先生是获得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的名老中医药专家;是国务院表彰的为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并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知名人士;是被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然等等如是,亦均不足以彰显其大医盛名。
曲先生少年从师学习中医,19岁即通过当时国民政府考试,取得行医资格。本“无意功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日寇的入侵、国民党投降派的迫害,使其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而走上了不仅医人,而且医国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曲先生不顾性命安危,奔波于胶东沿海各县,发动群众成立抗日救国组织,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曲先生被任命为乳山县(现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任卫生科(局)长。他不畏艰苦,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创建了乳山县人民医院,培训医务人员,并亲自带领医务人员深入疫区,扑灭黑热病、霍乱等多种烈性传染病,为保护革命根据地军民的健康付出了艰苦努力。1947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大举进攻,曲先生又毅然打起背包,参加了武装支前部队,担任卫生队长,跟随解放大军转战千里,历尽了无数困苦艰险。他曾经带领96名伤患者,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困难情况下,于敌占区突围24天,把全部伤患者安全护送到解放区,圆满完成了任务。
1954年,党中央制定出新的中医政策后,曲先生为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更加努力工作。他呕心沥血,几经周折,编写了山东省中医教育实施计划,并亲自领导和组织山东省中医研究班,培养师资,发掘人才,推荐贤能,筹办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为山东中医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先生怀着对党和国家的一片赤胆忠心,任劳任怨,埋头于教书育人和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之中。他坚信问心无愧,真理永存。革命理想和信念使他历尽苦难而初衷不改,终于成就了辉煌的中医事业。
曲先生是学者,一贯坚持真理,考虑问题往往只从学术与科学出发,从不顾忌繁杂的人际关系。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学富五车,最终成为名扬全国的中医学者,这也是其人生的必然结局。
曲先生业医60余年,在专业上以毕生精力博及医源,精勤不倦,潜心钻研,孜孜以求,致力于中医事业。其理论上宗《内》《难》《脉经》之论,中医功底坚实,学术造诣深厚。临床上辨证审因,思想缜密,用药精当,故能屡起沉疴。20世纪40年代,他专攻针灸,对理论和临床进行了精深研究,并以其为专长。他重视经络作用,强调腧穴功效,讲究手法运用,取穴动态变化,善治疑难奇症和急性痛证,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在山东省多地组织和创办中医教育,在各中医药院校任教,桃李满天下;带徒授艺,毫无保留,使祖国古老的中医方脉、针灸医术薪火相传。他的学术水平和临证能力,尤其是针灸学识,在山东省乃至全国中医界都有很高的威望。今年是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校60周年,也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这两所院校的建立,都渗透了曲先生的辛劳和心血。
时任学校领导在曲先生遗体告别仪式悼词中说:“曲衍海同志,青年时期即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革命经历十分丰富。他在革命战争年代所表现出来的始终不渝、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贯忠诚于党的事业,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他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正派。他为人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淡泊名利。他生活中关心群众,待人宽厚,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他工作中团结同志,顾全大局,以身作则,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治学严谨,教书育人,高尚无私,倾囊授受;治病救人,贵贱贫富,皆如至亲。他的一生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中医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传奇人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曲先生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献给了党的中医事业。
曲衍海先生可谓苍生大医!
编著者
2018年9月1日
一 平简介
曲衍海,1919年11月生于山东文登泽库乡后岛村,10岁开始读书,15岁随名医曲华莲先生学习中医3年,后自行研读中医典籍2年。19岁(1937年)通过文登县(现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中医师考试,取得乙等中医师职称,并领取行医执照和专业文凭。
1939年4月,曲衍海先生受地下党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了革命,任后岛村村主任。其间为逃避国民党投降派的逮捕,他只身逃到东北安东做苦力,1940年返乡,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离乡,遂弃医5年,参加了抗日救国革命工作。他历任文登县抗日救国职工会宣传委员、东海工作队队员、牟海行署职工救国会宣传委员、黄海渔民救国会干事、乳山县工商管理局海产股干事等职。5年间,曲衍海先生常不顾自身安危,出生入死,奔波于胶东沿海各地,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建立抗日救国组织,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曲衍海先生遵照党的指示,重新回到了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任乳山县医院院长兼县政府卫生科长。1947年,他参加武装支前担架团,先任担架团六营军医,后任担架团卫生队长,跟随一纵队转战沂蒙山区,参加孟良崮战役。同年,先生任乳山县支前指挥部政治处主任,年底回乳山县医院继续任院长。1948年,春荒严重,疾病流行,不但药物缺乏,百姓也无钱治病,这使全县的针灸大夫有了用武之地,为解决当时困难发挥了重大作用。从此,先生便开始研究针灸学,除了推行中医方药疗法外,积极提倡使用针灸疗法。他克服重重困难,利用夜晚时间整理摘录有关针灸的书籍,编辑成册,以乳山县医院的名义用石印出版,名为《针灸学》,供全县医生学习针灸使用。他还研究自制毫针,历经半年终于成功,1年制造了5000多支毫针,基本解决了全县的用针问题。
1951年冬天,曲衍海先生被调到文登专区肺病疗养所任所长。当时肺结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不治之症,又具有传染性,需长期住院治疗。先生到任后,从中医临床的角度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论证并详细复查,认为许多患者经过长期治疗和休养,病灶已经完全控制,已没有传染性。经过反复争论,他取得了当时党委的同意,安排了两批患者出院。在此期间,先生利用业余时间培养了李少川和解霖源两名中医针灸大夫。1953~1954年,先生担任文登专区中医进修班班主任,主张中医进修应以提高中医基本理论水平为主,并聘请王吉甫、宋洛川两位大夫为中医教师。
1955年5月,曲衍海先生调任山东省卫生厅中医委员会干事,负责山东省中医教育;1957年2月~1958年10月,任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在此期间,为全省培养了大批中医教学人才,为山东中医学院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其后,先生于“整风补课”运动遭受冤假错案,从此弃政从医。1958年10月~1962年7月,他先后在山东中医学院、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任教。1963年春,先生正式调到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工作,先后承担中医班的伤寒论、中医外科、针灸、中医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曲衍海先生多次遭到批斗,被关进“牛棚”,在监视下从事体力劳动,1969年才得以离开“牛棚”,到药房当了药工。1972年秋,学校恢复招生,先生开始参加“开门办学”活动。1979年春,山东省卫生厅宣布恢复先生的党籍、恢复名誉、恢复行政原级、恢复原职务,先生被任命为山东省中医药学校门诊部主任。同年,先生被选为山东省中医学会针灸分会副主任委员;198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并确定解乐业、张志忠为其学术继承人;1990年12月离休;1991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并获证书;1993年被评为莱阳市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4月,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导师。2002年5月21日因病不幸去世,享年83岁。
附:曲衍海年表
1919年11月30日(己未年十月九日),生于文登县泽库乡后岛村。
1928年,入后岛村私塾读书。
1930年,入后岛村小学读书。
1934年,小学毕业,开始跟曲华莲先生学习中医理论。
1937年,经文登县国民党政府主持的中医考试合格,取得行医资格证书,开始行医。
1939年4月,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被群众选举为后岛村村主任,年19周岁。
1940年春,为了帮助群众度过春荒,领导群众到五垒岛海口向粮商借粮,又动员后岛村富户借粮。不久,为逃避国民党投降派的逮捕,只身逃到东北安东做苦力。
1940年7月,从安东返回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后岛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40年12月,脱产参加革命工作,任文登县职工抗日救国会宣传委员。
1941年春,调任东海专区战委会工作队队员,在队长李井领导下工作,任务是到新解放区发动群众成立抗日救国组织。
1941年5月,调任新成立的牟海行署(后改乳山县)职工救国会宣传委员。是年春,与渔救会副会长高忠德一起到沿海解放区组织渔民成立渔民合作社,活动在里岛至尚洞一带。
1942年夏,调任减租减息工作队小组长,在游击区育黎一带活动,在刘中义、王浩领导下工作。
1943年春,调入东海专区渔盐局工作。
1943年秋,调入东海工商管理局海产股,负责黄海沿岸各县渔盐工作。
1945年,调任刚成立的乳山县卫生科科长,兼县医院院长。
1947年,参加武装支前担架团,先任担架团六营军医,后任担架团卫生队长,在团长王克、政委李玉领导下工作。跟随一纵队转战沂蒙山区,参加孟良崮战役。
1947年,武装支前回来,被任命为乳山县支前指挥部政治处主任。
1947年底,支前任务完成,回乳山县医院继续任院长。
1951年冬,调任文登专区肺病疗养所所长。
1952年,调入文登专区卫生局,负责公费医疗工作。
1954年春,调任文登专区中医进修班负责人。
1955年春,调入山东省卫生厅中医处,分管中医教育,负责制订山东省中医教育计划。
1956年,和梁富堂一起走访山东各地,选拔中医人才,筹办中医研究班。
1957年春,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任教务主任,在校长林竹亭领导下工作。
1958年春,调入山东省中医院参加“整风补课”,遭受冤案,被定为“党内阶级异己分子”,开除党籍,撤销领导职务,行政降三级。
1958年秋,山东中医学院成立,调到该校任教。
1959年秋,奉命到新成立的山东省泰安中药学校帮助工作,担任中医基础学教师。
1962年秋,随泰安中药学校与烟台中医学校合并来到莱阳,在新合并成立的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任教。
1963年春,正式调入山东省中医药学校。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多次遭到批斗,被关进“牛棚”,在监视下从事体力劳动3年。
1969年,从“牛棚”放出,在药房当药工。
1972年秋,学校恢复招生,开始参加“开门办学”活动。
1979年春,山东省卫生厅决定,恢复党籍,恢复名誉,恢复行政原级,恢复原职务。被任命为山东省中医药学校门诊部主任。
1979年,被选为山东省中医学会针灸分会副主任委员。
1983年5月,被评为副主任医师。
1989年3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
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并确定解乐业、张志忠为学术继承人。
1990年12月,办理离休手续,但仍继续在岗带徒。
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并获证书。
1993年,被评为莱阳市优秀共产党员。
1994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导师。
二 学术思想
曲衍海先生在学术上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在学理上,他强调基础,反对玄虚。中医之根深深扎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里,汲取了大量的营养,经历数千年的生长才有了现在的样貌。其中,阴阳、五行、藏象是中医的高级数理模型,经络则是客观的生命现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棵体量巨大的中医之树也顺带吸收了一些“毒素”。先生以为,那些故弄玄虚之处多为糟粕,应注意甄别、扬弃。先生在手迹中对那些拘泥时间的取穴之术、拘于鬼神的迷信邪说、囿于“药引”的江湖手法,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对。②在学法上,先生喜用专题研究的方法,特别是在研究包括《内经》《难经》《伤寒论》《脉经》这些经典著作的过程中,先生选取了大量专题,深入学海之中进行研究,其手稿达数箱之多。这种学习方法就像在航船上安装了指南针,确保不会迷失方向。③在诊疗上,先生因风云际会,由方脉而入针灸,成为名副其实的针灸大家,先生留下的医论也多是关于针灸的,因此,下面主要谈其针灸学术。先生特别重视诊断与病机,在配穴组方、穴位定取、进针搜气、手法次第、出针时机、灸量把握、针刺深度、肿痛留针诸方面皆具可重复性。先生与时俱进、高屋建瓴,在中西医结合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书中所附图片皆为先生手迹。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言先生之学术思想,读者宜前后互参。如第一点的“强调基础,反对玄虚”已将先生遵从经典之态度阐明,限于篇幅,不再赘述经典语录。第二点“专题研讨,学理易明”,则言先生的治学方法。成功大医必有其可靠的成功之路,后学可从之,提高效率。第三点“临床诊疗,有理有据”,主要描述先生在针灸方面的特别之处,这也是笔者读书、临证多年而不得透彻之处,因此作重点介绍。笔者以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要点的严密实施,才会理通事顺,效如桴鼓。至于经典上常理、常法,如九针之用、针灸推拿之适应证等,先生均是遵循经典,与市面各种针灸书籍所载并无二致,故此处不载。
(一)强调基础,反对玄虚
先生常说“庸医易做,大医难成”,故在大量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广泛涉猎名家医论,博采众长。先生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特别是《内经》《难经》《脉经》,认为业医者必须以基础理论作为渊薮,智慧、巧妙皆出于此,若析理透彻自然水到渠成,法随理出。
先生反对各种形式的胶着一法、装神弄鬼、故弄玄虚。先生在1946~1954年间参与了胶东行署的改造路医(江湖游医)行动,对于路医们惯用的手法非常了解,无论舞文还是弄武,无论单行诓骗还是组团忽悠,其本质就是“胶着一法、装神弄鬼、故弄玄虚”。先生对那些迫于生计的路医抱有同情心,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令其掌握中医技术,进入中医正规军的队伍,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缺医少药的现状,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先生对那些渗透入正规中医队伍中的路医习气,坚决反对。
先生在强调经典、重视基础理论的同时,认为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理论十分重要,这是中医的精神,任何将中药、针灸与中医理论剥离开来的主张都是错误的。同时,先生对中医发展过程中夹杂的迷信成分也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他擅用如子午流注等时间针法诊治疾病,效果很显著,但是也明确反对拘泥于时间的机械思维;先生对针灸禁忌十分谨慎,但是对于“人神”“尻神”之论,不相苟同。
先生摘录《毛主席语录》
(二)专题研讨,学理易明
先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在仔细钻研《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的基础上,分门别类进行专题研究。先生的手稿中此类专题研究涉猎颇为广泛,下面列举部分题目。
《〈灵枢经〉原文之探讨》
《〈内经〉开阖枢与关阖枢意义分歧》
《一部几乎被遗忘的中医经典〈难经〉的崇高价值》
《〈难经〉书中八大疑团之讨论》
《〈难经〉治疗法则三篇》
《井荥俞原经合之意义及生理功能之我见》
《四时旺脉与六气旺脉之同异》
《五脏表里》
《脉象舌象主病》
《伤寒与温病辨别》
《伤寒六经与辨证》
《〈伤寒论〉中的四诊八纲》
《试述〈伤寒论〉中的烦躁》
《烦躁与脏腑的关系》
《桂枝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伤寒论〉中的汗法》
《仲景学说的寒热并用》
……
先生从经文、意义、诊断、辨证、治法、药物、腧穴等角度选取了大量题目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学习方法可令人从碎片化的理论中跳出来,使事类相从,便于系统掌握。
为何先生在临床中总是纵横捭阖,不拘一理、一技、一法,圆活洒脱,思想与时俱进?为何他在大量汲取时方、验方、新理论、新技术的精华,不断学习西医学知识的层层积累之下,仍饱显中医气象?先生正是通过这种专题研究的方法,看到了中医理论精神的全貌,脚跟站得稳,获得了转化的能力,无论多新的理论、技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熔炉里走一遭,就变成了中医的“武器”。这一点,对于时下学了些新理论、新技术,特别是了解了一些西医的理论、方法,就变得不西不中、迷失于学海中的年轻学者来说,可谓有意义的提示。
先生留下的相关材料,包括笔记、铅刻板的文稿、教研大纲等,同时,广泛搜集、记录,猎取“他山之石”,吸收转化为自己所用。其中的很多资料已经很难再见到了,有些是先生亲笔抄录,字里行间浸透着其心血,这种转述对于学术的传承至关重要。在本书所附“医家真迹”中,选取了一小部分先生的手迹及收藏图片,以飨读者。
(三)临床诊疗,有理有据
1.诊断明确,组方谨慎
(1)诊断明确——突出重点,相宜处置
①全面考虑,抓住本质。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织、器官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后也往往由一个方面影响其他方面,或一个部位的病变从另一部位表现出症状。如头痛就是许多疾病可以引起的一个症状。这就需要全面考虑病因与表现、局部与整体等关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
②抓住重点,精简用穴。疾病的发生是错综复杂的,一个人身上往往会有几种疾病,或一个病会有几种反应。因此,医生必须在复杂的矛盾过程中,用全力找出主要矛盾,精简用穴,重点解决。例如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主要矛盾是血压高,治疗应以降压为主,血压降低后,头痛、头晕也就相应减轻了。再如治疗聋哑,必须先治聋,待耳聋缓解,再去治哑。如果抓不住主要矛盾,主次颠倒,纵然多针,效果也不一定好。
③区别情况,分别对待。治疗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同属一种疾病,由于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等情况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治疗时应区别对待,予以或针或灸、或强刺激或弱刺激等不同的方法。再如高血压引起的头痛,本应以降压为主,但如患者头痛难忍,则应先止痛。
(2)配伍组方——杂合以治,穴出歌赋
诊断和确定处方是个和合一体、不可分割的过程。先依据十四经穴的主治规律(《灵枢·经脉》有详细描述,此不赘述)确定病变经络,然后在经络上观察、切按,寻找病理反应点。这种病理反应点是有规律可循的,常常在腧穴附近,有可观察而得之者,有可切按而得之者,这些穴位就是最核心的处方。根据腧穴与内脏、经络的相关性,得到了这个处方,其病机也就浮现出来。病机若可圆融诸症,常可取得非常好的疗效。这种寻经索穴、深究病机的诊疗思路,是曲衍海老先生治病的显著特点。
先生少年学医时有良好的“童子功”,针灸歌赋烂熟于心。临证中信手拈来,常获良效。即使不效,于歌赋中所载穴位上下循按,常可找到特别敏感的地方,于此处针刺,屡刺屡验。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先生在充分援用历代医家经验、特别是针灸歌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总结出了宝贵的“病(症)-穴”相关规律。下图是先生常提到的歌赋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