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安逸的天府 四川盆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安逸的天府 四川盆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百平,周国宝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01
书籍编号:30505100
ISBN:978751842336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6414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计算机类
版权信息
书名: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安逸的天府 四川盆地
作者:张百平 周国宝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7-01
ISBN:9787518423361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四川盆地总览图
总序
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们喜欢都市的繁华,也享受山村的宁静,我们向往高山流水,也追逐大海波涛。我们在不断地行走中不断追问:远方是什么?世界有多大?
养育我们的祖国,是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上,山河壮丽,物产富饶,这里生活着勤劳勇敢的人们,他们既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又希望靠智慧改造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
儿童读中国地理书,从小拓展视野,了解祖国壮美山川,感受天地多姿多彩,必将终生受益。
[明]沈周
说明
序言
四川盆地由许多大山和高原环绕而成,囊括了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总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盆地西部是开阔平坦的成都平原,东部是一系列平行的岭谷,中部则丘陵广布。岷江、嘉陵江在这里汇入长江,为这片土地提供着丰富的水资源。这里农业发达,物产富饶,被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盆地内日照少、雨水多,这使盆地里的人养成了重麻重辣的饮食习惯,神秘灿烂的巴蜀文化在这里千载流传。四川盆地,是一片神奇之地。
[清]王时敏
概说 安逸的天府 四川盆地
→面积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
→范围
四川盆地与四川省的范围不同,它囊括了四川省的中东部和重庆市大部。
盆地东靠巫山,东南有大娄山,南面为云贵高原,西面为青藏高原,北边是岷山和大巴山,由群山和高原环抱而成。
→地形
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可分为盆周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面积分别约为10万平方千米和16万平方千米。
盆周山地:海拔多在1000~3000米。
盆地底部:地势低矮,海拔200~750米,分为三部分。
①成都平原:土质肥沃,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粮仓。
②川中丘陵:这里的梯田一直修到山顶上,盛产粮食。
③川东岭谷:也叫川东平行岭谷,由许多条状山体组成,其中,华蓥(yíng)山为盆地底部最高峰。
→气候
四川盆地独特的地理地貌使得它的气候非常独特。
冬季温和:北部秦岭阻挡了寒潮侵袭,所以少见冰雪,最冷月平均温度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高出2~4℃。
雨多雾多:盆地四面的山就像高高的围墙一样,阻挡了盆地内水汽的扩散,因此四川盆地多云雾,湿气重,一年中能见到太阳的日子较少。这里的人们爱吃辣就是为了排除体内的湿气。
富饶的紫色盆地
你见过紫红色的土壤吗?
什么?东北有黑土,陕北有黄土,赣南有红土,难道还有紫红色的土壤?
当然有啦,四川盆地内的很多岩石和土壤含有氧化的铁和铝,呈现为紫红色,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紫色盆地”。
四川盆地的内部并不是平坦的,它的东部是平行岭谷,中部是丘陵,只有西部的成都平原才比较平坦和开阔。但无论是在缓缓的低矮山岭,还是在像扇面一样斜铺的中部丘陵,都有紫红色的土壤。植物们可喜欢这些紫红色土壤了,因为土壤中有能喂饱它们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
肥沃的紫红色土壤
四川盆地夏、秋季雨量充沛,极利于农作物的快速生长,再加上冬季较温暖,因此有很多四季常绿植物。
土壤、降水、气温,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让四川盆地成了著名的富饶之地。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水稻、油菜籽产地之一,蚕桑、柑橘、油桐、茶叶等农产品产量也很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天然的灾难避风港
寒冷的冬季,当四川盆地周边的地方遭受着降温、下雪的袭击时,生活在四川盆地里的人们穿件大衣出门便可过冬,雪灾更是很少出现在这里。
嘉阳小火车
四川盆地很少有那种瓢泼大雨,大部分都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毛毛细雨,因此很少发生洪涝灾害。
总的来说,四川盆地不仅是个富饶的天府之国,还是个天然的温润港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四川盆地周围有着高峻的山脉,其北有秦岭、大巴山,南有大娄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qióng lái)山、大凉山,东面是巫山,这些崇山峻岭就像母亲温暖的臂膀,将四川盆地揽入怀中,使它免受灾难的侵扰。
四面的大山阻挡了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使四川盆地宛如一个封闭的“暖盆”,所以一年中气温变化不大,特别宜居。
四川盆地不仅是自然灾害的避风港,还是战争的避难港呢!自古以来,四川盆地因其地理方面的优势,再加上交通不便,使得战争的烽火也很难殃及此处。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到成都避难,在乱世中仍享受着歌舞升平的生活。抗日战争时期,东部的许多企业、大学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盆地,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也迁至重庆,重庆因此成为陪都,四川也成为抗战的大后方。
巴文化和蜀文化
巴文化和蜀文化,指的是生活在四川盆地的巴人和蜀人发展出的文化。四川盆地是巴人和蜀人共同的家园,相比其他地区,巴、蜀常被视为一个整体,称以“巴蜀”。秦始皇统一六国前,首先吞并了巴蜀地区,从此四川盆地融入中原文明,共同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前进脚步。
孕育古蜀文明的都江堰
孕育巴文化与蜀文化的大环境是相同的,因此巴、蜀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偏爱麻辣鲜香的饮食习惯与乐观幽默的性格特征。
不过,由于盆地内部环境的差异,巴文化与蜀文化就像是一奶同胞的两兄弟,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四川盆地的西部为坦荡的成都平原,是蜀文化的核心区,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是巴人活动的核心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巴、蜀文化的差异。
人们常说“巴山蜀水”,“水”是孕育蜀文化的主要养料,蜀地河渠密布,水利事业极为发达,早在古蜀国时期,人们便“开明渠,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后来李冰又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除去水害,蜀地就发展出了极为灿烂的农耕文明,三星堆文化与都江堰都是其中的代表。
依巴山而建的龚滩古镇
与蜀地不同,巴国是“山”的天下,许多地方山高谷深,农业文明受到很大限制,因而巴地诞生的是迥异于蜀地的山地文明,比如神秘的山中悬棺、高低错落的山城景观。
平原上的蜀地物产丰饶,衣食无忧的生活滋养了蜀人安逸的性格。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怎样能玩好、学好,于是麻将文化在这里被发扬光大。历史上,从蜀地也走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如:司马相如、苏轼等。
巴人则不同,面对高山阻隔、江河湍急等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们养成了刻苦耐劳、质朴豪爽的性格。长期翻山越岭,与自然做斗争的生活,使得巴人体格健壮。三国时期孙吴名将甘宁,新中国开国元帅聂荣臻、刘伯承等都是出自巴地,怪不得有“蜀有相,巴有将”之说呢!
成都 来了就不想走
这是一座慵懒的城市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在这里泡茶馆,品美食,赏变脸
在四川盆地西部的平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它的名字叫成都。
传说,成都建城初时,由于地基不稳,屡建屡塌。后来,出现了一只神龟,它指引着人们顺利建成了此城。人们发现神龟指引的路线就是一朵芙蓉花,于是成都就有了一个美丽的别称——芙蓉城,简称蓉城。
三国时期,成都是蜀汉的国都。刘备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小国家——蜀国(国号“汉”),与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我们熟悉的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他就住在这里,成都城内现在还有纪念他的庙宇——武侯祠。
初建时的武侯祠与昭烈帝刘备的祠庙相邻,后来人们干脆将两个庙宇合并到了一起。武侯祠分前、后两个大殿,刘备殿在前,诸葛亮殿在后,前殿高,后殿低,这是为了突出刘备的身份更为尊贵。有趣的是,后代老百姓并不买账,偏要叫这座大庙为武侯祠,由此可见人们对诸葛亮是多么尊敬和喜爱呀!
杜甫草堂
除了诸葛亮,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在成都生活过,大诗人杜甫便是其中之一。
公元759年,47岁的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辗转来到成都。起初,杜甫非常贫穷,所以只能寄居在寺庙中。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甫建造了一座草屋作为自己的家。刮大风的时候,会把屋顶的茅草吹掉几层。不过好在草屋周边环境很好,杜甫时常同家人朋友到成都周边玩耍,他们去过青城山,到过都江堰。在成都的这段时间,是杜甫一生中难得的快乐时光,他也在此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句。
现在在成都还能看到杜甫草堂,不过现在的杜甫草堂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修建的,已没有了当年的模样。
不只是古代的大诗人杜甫,每个来成都的人都能收获快乐的时光。成都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里好吃的实在太多了!成都建在肥沃的平原上,丰富的物产让成都轻而易举便成为吃货的天堂。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三大炮、串串香、担担面、火锅……简直要把人的肚皮给撑破啦!
不只有好吃的,成都还有好玩儿的!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下,川剧演员的手一抬一放间就已换了张“脸”,张口瞬间就能喷出熊熊火焰,这种川剧的变脸绝活在别处可看不到。
生活在平原中心的成都人,周围被名山大川环绕,正如杜甫诗里所描述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最宏伟的景致他们抬头便得。岷江灌溉着成都平原,大山阻挡着外敌的入侵。这样说来,成都人真可以称得上是见过大山大河大世面的人了,天造地设的四川盆地,为成都营造了极好的环境。因此,成都人总比常人多了一份淡定,一份悠闲。
悠闲的成都生活
不仅如此,成都还鲜有自然灾害的打扰,就连四季气温的变化都不是很明显,富足安定的生活滋养了成都人安逸慵懒的性子。反正有大把的时间,他们可以在茶馆里坐上一下午,或者在街头搓一天的麻将。
生活在这样一个好玩又富足的地方,成都人可真幸福啊!
家长课堂 小学生必背古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扫码听朗诵 带着孩子读
诗地
西汉时,成都的丝绸闻名全国,被称为“蜀锦”,于是专门设置了锦官来管理,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
[明]文彭
诗说
本诗描写了成都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春雨仿佛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万物生长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在夜里伴着和风而来,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世间万物。等到天亮时,被春雨滋润过的成都城处处繁花盛开。
专题 川剧脸谱很有戏
川剧脸谱,有各种类型的人物和表情,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角色。这些脸谱在颜色的运用上,很有讲究。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着不同的人物特点和人物性格。
红色 多用于忠肝义胆的人物代表:关羽、姜维
金银色 多用于佛、神、妖、鬼等代表:如来佛、二郎神
黄色 多用于刚烈、勇敢的人物代表:廉颇
蓝色、绿色 多用于凶猛、恐怖的人物代表:卢杞、恶鬼
白色 多用于奸诈、阴险的人物代表:曹操、董卓
黑色多用于正直、鲁莽的人物代表:包公、张飞
都江堰 管住洪水福泽千年
险川恶水变得滋润绵延
有了都江堰,旱涝无常的
四川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我们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对于生长在“天府之国”的成都人来说,他们感谢都江堰,更忘不了修建都江堰的鳖灵和李冰父子。
都江堰的故事,我们要从距今2000多年的古蜀国说起。
古蜀国就位于今天的成都平原,那里土地肥美,人们过着捕鱼、种庄稼的自在生活。但是,流经这里的岷江时常泛滥,冲毁了大量的房屋,淹没了田地,百姓苦不堪言,死的死,逃的逃。
古蜀国的丞相鳖灵采用了和大禹一样的治水方法,带领百姓,在玉垒山开凿水道,让洪水有路可去。
因鳖灵治水有功,蜀王杜宇就像尧帝让位给舜帝一样,把王位禅让给了鳖灵。
后来,强大的秦国消灭了蜀国,秦王派李冰为蜀地郡守。李冰带着儿子李二郎,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百姓,建成了都江堰。
俯瞰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且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它为百姓造福近两千年,真是了不起啊!这么伟大的工程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看李冰的设计吧。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它们都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鱼嘴用来排洪分流,把上游多余的水从外江排走。
飞沙堰可以过滤泥沙,这样就能保证宝瓶口的畅通,不会有泥沙堵塞渠道了。
宝瓶口是都江堰的最后一道关卡,它主要用来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这里原来是玉垒山,在没有炸药和铁器的古代,想要在山中凿开一个口子,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人们想了一个好主意,用火把山崖烧得滚烫,再用冷水浇泼,如此反复,等到崖壁在一冷一热中变得松动,再使用简单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把山梁凿穿。这种愚公移山般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啊!
对于有功的人,人们从来不会忘记。为了表达对李冰父子的敬重和爱戴,后人在都江堰旁边为他们修建了二王庙,以纪念他们的卓著功勋。二王庙里的石壁上还嵌有李冰治水的口诀:深淘滩,低作堰。
必备地理常识
岷江
发源于岷山的岷江,是四川盆地西部最重要的河流,全长711千米。由于岷江流经人口密集区,广为人知,所以历史上长期被认为是长江的源头。
汹涌的岷江流至都江堰后,被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温柔地流入成都平原,分成四大水渠,灌溉了1000多万亩土地。外江流向眉山方向,在乐山大佛面前接纳了水量超级大的大渡河,最后在宜宾白塔的注目下与长江汇合。
都江堰的江上架着索桥,在索桥上能把这个宏伟的水利工程看得更清楚。桥下的流水,如同神话传说中的大怪兽,在不甘心地愤怒咆哮。可神奇的是,就是这样惊涛拍岸的水势,最后却在经过都江堰后涓涓地流淌到田间,让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种满了粮食,成就了“天府之国”。
时间走过两千年,风雨中的都江堰依旧屹立不倒,像战士一般,守护着这片西蜀大地,滋润着下游的成都平原,造福着千秋万代的勤劳人民。
专题 都江堰水利工程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千百年来,都江堰虽不像万里长城那样举世闻名,但它却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不可或缺的三大部分,下图中你能看到它们在都江堰中的重要作用。
青城山 青城天下幽
登上青城山
在幽静翠绿的怀抱中
悠然徜徉
鹅卵石可以用来做什么?
最常见的是人们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你一定在公园中见到过。如果脱了鞋子,赤脚在上面走一走,真是“痛并快乐着”!
不过,人类用鹅卵石铺路的这点技能在大自然面前只能算得上是雕虫小技,大自然可以将鹅卵石沉积堆叠,然后形成一座座大山,任凭风吹雨打和千万人的踩踏,也依旧坚固无比。
什么?你不相信?
在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紧挨着都江堰,就有这样一座从鹅卵石演变成的大山——青城山。在青城山的河流、溪谷边,到处可见漂亮的鹅卵石,抬头往山上看,也可以看到堆砌着密密麻麻鹅卵石的山体。
青城山是邛崃山的余脉,最高海拔2434米,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主峰上耸立着一座高塔——老君阁,阁内供奉着高达7米多的太上老君坐莲像,老君阁是眺望岷江和青城山的好地方。
青城山中有很多上千岁的古树,高大的古树遮天蔽日,是最好的遮阳伞,夏天走在山中,满眼都是青绿色,可凉快了。泉水叮咚、树上的蝉鸣与远处的鸟啼,都听得可清楚了,真是一座幽静的大山啊!
青城山老君阁
青城山风光
于是,一句“青城天下幽”的妙语,最终成为青城山名扬四方的招牌广告。
这样清幽的环境,很符合道教清静无为的宗旨。1800多年前,道教的张天师或许就是看中了青城山的环境,开始在这里传道。如今在青城山上可以看到许多道观和道教遗迹,如天师洞、常道观、上清宫、长生宫等。因此,青城山也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青城山本来名叫清城山,也曾差点被改为佛教名山,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话说女皇武则天崇尚佛教,在她统治时期,许多道教名山逐渐变为佛教名山。于是,住在青城山前飞赴寺的和尚,趁机强占了青城山的常道观,且一占就是几十年。后来,唐玄宗登基,改道教为皇家宗教,道教又日渐恢复兴盛。青城山的道众为了夺回常道观,不断向官府上诉,最终告到了皇帝那里。这一事件引起了唐玄宗的重视,于是他亲自颁布诏书,命令飞赴寺和尚返回之前的旧址,将常道观还给道众。
在这封诏书中,唐玄宗误把“清城山”写成了“青城山”,当时的官员百姓怕落下篡改圣旨的罪名,在书写时也跟着写成“青城山”,久而久之,这座山就叫“青城山”了。
如今,人们反而觉得用没有三点水的“青”字来形容这座幽静翠绿的山峰更妙,所以唐玄宗算是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呀!
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历史悠久,是道教发祥地之一,主要供奉的是太上老君。
齐云山:位于安徽,虽然海拔不高,但是道教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明朝为皇家道场。
武当山:位于湖北,不仅仅是道教圣地,还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武当拳术的发源地。
龙虎山:位于江西,号称“中国道教第一山”,据说老祖天师张道陵在此山炼成仙丹。
家长课堂 小学生必背古诗
丈人山(节选)
[唐]杜甫
自为青城客,
不唾青城地。
为爱丈人山,
丹梯近幽意。
黄宾虹
扫码听朗诵 带着孩子读
诗地
据说黄帝曾经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所以,青城山也被称为“丈人山”。
诗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甫对青城山的喜爱之情。自从和青城山结缘后,杜甫就格外珍惜这种感情,他经常到青城山中去感受它的幽静。
西岭雪山 窗含西岭千秋雪
春赏杜鹃夏避暑
秋观红叶冬滑雪
好一座美丽的雪山
许多年前的一天,寓居成都草堂的大诗人杜甫,透过窗户远眺成都西南郊,看到了一座屹立天际的大雪山,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名句。后来,这首诗流传很广,人们因此称这座大雪山为西岭雪山。
现在,当晴空万里、碧空如洗的时候,在成都市区的高楼上朝西南眺望,运气好的话仍然可以看到这座绵延的大雪山。
西岭雪山位于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距成都约110千米,海拔5364米,终年积雪不化。西岭雪山最高峰叫作大雪塘,它是成都第一高峰,想征服这座高峰可不容易,因为它三面壁立千仞,只有一面有小道可蜿蜒攀登至峰顶。不过想一睹它的真容就容易多了,西岭雪山的红石尖是距大雪塘最近的观赏点。在这里可以看到奇丽壮美的大雪塘,旭日东升时,还能看到“日照金山”的奇观呢!
西岭雪山还有一个神奇的自然奇观——阴阳界奇观。
西岭雪山阴阳界
在西岭雪山有这样一道神奇的山脊,它长不过200多米,宽不足2米,却常常出现一种奇特的气象奇观:山脊两侧,一边是晴空万里,湛湛蓝天;另一边却是云蒸雾涌,朦朦胧胧。狭窄的山脊仿佛一支神奇的魔法棒,将山脊的两侧装扮成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道山脊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阴阳界”。
那么为何会产生如此神奇的景观呢?
原来呀,阴阳界正好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气候的分水岭,它的西部为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东部为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当盆地的暖气流和高原的冷气流在山脊相遇时,就形成了这种世界罕见的气象奇观。
西岭雪山是一座美丽的大山,它不止有阴阳界这样神奇的自然奇观,还有一年四季都不重样的美丽景色。
必备地理常识
雪山
雪山是常年积雪的山峰,其洁白的雪峰,显得圣洁无比,令人赞叹不已。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样的雪山,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神秘的梅里雪山,有险恶的乔戈里峰,也有著名的玉龙雪山。西岭雪山是我国离大城市最近,离平原最近的雪山。
春天的西岭雪山是杜鹃花的王国,杜鹃花从山脚至山顶竞相开放,点缀在绿草如茵的山坡路旁,红的似火,白的如雪。而位于山腰上的树木才刚从酣睡中苏醒,伸了伸手臂,抽出嫩绿的枝叶。
夏天的西岭雪山又成了避暑的天堂,雪山就像一堵厚厚的墙,将酷暑阻挡在山外。山里到处都是潺潺的溪水与遮天蔽日的大树,漫步其中可凉快了。
秋天的西岭雪山是大自然画出的五彩画卷,满山的树叶变成红的、黄的、橙的……秋风一吹,树叶在林中翩翩起舞,美不胜收!
冬天,来西岭雪山滑雪撒欢吧!穿上你漂亮的滑雪衫,在一望无际的雪场尽情驰骋,再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事了。除了滑雪,还有雪地摩托、雪上飞碟等众多雪场娱乐项目可以玩呢。
欣赏完四季美景,还可以去看可爱的国宝大熊猫。西岭雪山箭竹成林,因而成了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在山上的熊猫林中就可以看到这些“白加黑”的身影。
西岭雪山有美景可欣赏,有雪场可撒欢,有大熊猫可看,怪不得被称为“成都的后花园”呢!
西岭雪山的美丽风光
家长课堂 小学生必背古诗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扫码听朗诵 带着孩子读
诗地
西岭,指的就是成都周边的西岭雪山。东吴,指的是长江下游的江苏和浙江一带,那里离成都很远,曾经是吴国的地盘。
诗说
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下了这首诗,整首诗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翠绿的柳树间有两只黄鹂在婉转地歌唱,一行白鹭正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蓝天。往远处眺望,能看到终年积雪的西岭雪山,门前还停泊着不远万里而来的船只。
[清]查士标
专题 可爱的大熊猫
众所周知,大熊猫为中国特有的保护动物,被称为中国的“国宝”。白加黑的毛色、圆滚滚的身体及憨态可掬的动作让它收获了众多的粉丝。只有亲眼见过大熊猫你才知道,它可真是呆萌系的代表啊!不过,可爱的大熊猫可不是哪里都能看到的,四川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所以也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
大熊猫主要饮食习性
大熊猫每天需要花费将近一半的时间来进食,它们99%的食物都是竹子,偶尔也会吃一些水果、野草、蜂蜜,甚至一些肉类。
峨眉山 峨眉天下秀
好一座秀丽的大山
佛光、圣灯、灵猴
让我带你去探险
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耸立着一座秀丽的大山,这便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峨眉山。
传说,峨眉山是如来佛祖座下的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据史书记载,东晋时,一位姓蒲的老人在峨眉山上采药时见到一个骑着白象的老者向山顶走去,出于好奇,蒲公在后面偷偷地跟着他们。途中,蒲公还看到白象在一个水池边洗澡,结果到了山顶,白象和老者却突然不见了。
蒲公赶忙向在山上修行的和尚打听,才知道那位老者就是普贤菩萨。蒲公回家后,便将自己的宅院改建成了寺院,峨眉山自此就渐渐发展成普贤菩萨的道场。
在峨眉山的万年寺里,就能看到普贤菩萨身骑大象的圣像。这个大象和动物园里的大象可不大一样,不信你看,它有6根门牙呢!山上还有一个古庙叫“洗象池”,据说就是这头大象当年洗澡的地方。
必备地理常识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峨眉山海拔3099米,不同的海拔高度气候变化较大,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如果你去爬峨眉山就会有直观的感受,明明山下是晴空万里、鸟语花香,越往上植被越少,越觉得冷,到了山顶还可能会遇到纷飞的雪花呢!
除了万年寺和洗象池,峨眉山上还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等众多寺庙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依山势而建,与周围的花花草草融为一体,神仙住的地方也不过如此吧!
峨眉山是一座典型的断块山,山顶就好像一张倾斜的桌面,桌面的顶端是峨眉山的最高峰——万佛顶,不过游客最喜欢的还是万佛顶下面的金顶。因为金顶上不仅有金光灿灿的佛教建筑,还可以看到美丽的日出、云海和神秘的佛光、圣灯。
登上峨眉山金顶,哇,这分明就是玉皇大帝住的天庭嘛,目光所及都是雪白如棉花糖一样的云海,仿佛抬脚便能腾云驾雾去逍遥一番。
如果你在金顶背着太阳站立,有时会在空中看到一个彩色的光环,光环中还有一个人,你向他招手,他也向你招手,你走他也走,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彩色的光环就是人们常说的佛光,光环里的人就是你自己,所以你做什么,他也会做什么。古时,人们认为佛光是普贤菩萨显灵于人间,现在人们知道,佛光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调皮的太阳光和人们玩的一场游戏呀。
峨眉山舍身崖
金顶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观,名叫舍身崖。舍身崖是金顶东南侧的悬崖,这里壁立千丈,平地突起,是造山运动形成的几乎与地面垂直的悬崖,崖下是3000多米的深渊,景色壮观却又令人胆战心惊。
没有月亮的晚上,舍身崖下漆黑一片,有时会突然出现如萤火虫一样的光点,越聚越多,飘忽不定,就好像繁星落入了人间,好看极了。信佛的人会说:“快看,很多神仙提着灯来朝拜普贤菩萨啦!”其实,这是峨眉山矿石中的磷为人们精心准备的一场魔术表演。
峨眉山给人的惊喜和神秘可不仅仅只有这些。在山中行走,一路都有各种植物与潺潺的流水相伴,“峨眉天下秀”,果真名不虚传呀!
峨眉山灵猴
走着走着,你会发现树干上有一片枯黄的树叶,咦,没有风它怎么在动?当你刚伸出手想一探究竟的时候,它就张开翅膀飞走了,原来那是一只枯叶蝶啊,它可真会伪装!
在山中越往前走越幽静,听,是什么声音好听极了?哦,原来是一只弹琴蛙,它的叫声与平常的青蛙可不太一样。
在峨眉山中遇见枯叶蝶和弹琴蛙得靠运气,不过遇见灵猴很平常,你随时都可能与成群结队的灵猴不期而遇,这里的灵猴比齐天大圣还要霸气,它们可能会在路边向你索要“过路钱”,这时你只需给几颗花生,它们就会乖乖让路啦!
家长课堂 小学生必背古诗
眉山月歌峨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扫码听朗诵 带着孩子读
诗地
平羌,江名,就是今天的青衣江,在峨眉山的东北。渝州,指的是今天的重庆一带。
诗说
此诗是诗人李白离蜀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经三峡去向渝州。一路上,高峻的峨眉山头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美丽的月影,如画的美景让人恋恋不舍。
[清]王时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