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奇山异水间 云贵高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奇山异水间 云贵高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百平,周国宝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01
书籍编号:30505101
ISBN:978751842336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7460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研究生
版权信息
书名: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奇山异水间 云贵高原
作者:张百平 周国宝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7-01
ISBN:9787518423361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云贵高原总览图
总序
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们喜欢都市的繁华,也享受山村的宁静,我们向往高山流水,也追逐大海波涛。我们在不断地行走中不断追问:远方是什么?世界有多大?
养育我们的祖国,是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上,山河壮丽,物产富饶,这里生活着勤劳勇敢的人们,他们既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又希望靠智慧改造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
儿童读中国地理书,从小拓展视野,了解祖国壮美山川,感受天地多姿多彩,必将终生受益。
[明]黄向坚
说明
序言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由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组成,总面积50多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
云贵高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地上有数不胜数的秀美石林与峰林,地下还隐藏着庞大的溶洞群。不过喀斯特地貌带来美景的同时,也使得云贵高原地表干旱,土壤流失。
云贵高原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苗寨,极为壮观的梯田,热情的火把节,独特的吊脚楼、风雨桥、鼓楼,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刺绣、银饰、蜡染……云贵高原,一个多姿多彩的高原。
概说 奇山异水间云贵高原
→面积
云贵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面积达50多万平方千米。
→范围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至大娄山,东到武陵山,南到桂滇边境的山岭。主要包括云南省东部地区和贵州省全部。
→地形
云贵高原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呈现出阶梯式的下降,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多峰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在连绵起伏的山岭之间,分布着许多小盆地。盆地内土层深厚而肥沃,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当地人称为“坝子”。
西部为云南高原,平均海拔约2000米,高原地形较为明显,高原上有较多盆地,其中有一些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坝子。
东部为贵州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米,地势起伏较大,山脉较多,有“地无三尺平”之说,坝子小而多。
→气候
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来说,全年夏无酷暑,冬季温暖,雨水偏多,日照较少。
夏季,由于同时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的影响,所以降水较多,气温也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低。
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移动缓慢而呈准静止状态的锋)影响,云南大部分地区温和晴朗,所以昆明享有“春城”的美誉,而东侧的贵州高原则阴冷多雨,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存不住水的地方
在云贵高原,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区,年降水量较多,但地上却存不住水,旱灾频发,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难道地下有个无底洞,‘吸’走了地上大部分的流水?”
哈哈,你真聪明,的确可以这么理解。不过要了解云贵高原地上存不住水的秘密,首先要了解一种特殊的地貌——喀斯特地貌。
语文课本中,一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章让我们对桂林心生向往。你知道吗?广西桂林山水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那里一座座像馒头一样的小山,不是造山运动从下往上“拔地而起”形成的,而是雨水在亿万年间把周围的石灰岩从上往下溶解掉而形成的。
*罗平峰林油菜花海
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造就了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而云贵高原是石灰岩大面积分布的地区,所以这里遍布喀斯特地貌。不仅有云南的路南石林、罗平峰林,还有贵州的织金洞等数不胜数的喀斯特地貌。
正因为云贵高原广布着喀斯特地貌,所以水都会渗透到地下,而地表几乎存不住水,因而干旱频发。与此相对,地表水通过溶洞流入地下暗河,形成了中国最庞大的地下河系统。所以在云贵高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更糟的是,地表不仅缺水,还缺土,因为不断渗透到地下的水会带走大量的表层土。所以,虽然有着喀斯特美景,但当地人也面临着缺水缺土的困境,人们必须精打细算地利用零散的耕地。
地下的世界很奇妙
云贵高原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岩,滴水穿石的奇迹在这里上演了亿万年,造就了数不胜数的秀美石林与峰林。其中,昆明的石林、罗平的峰林、兴义的万峰林、荔波的峰丛、施秉的峰丛都是喀斯特地上美景的杰出代表。
然而,在喀斯特地区,大自然还像魔术师般幻化出了一个奇妙的地下世界。
云贵高原的地下隐藏着神秘莫测的庞大溶洞群,人们称这里“无山不洞,无洞不奇”。古代探险家徐霞客出游32年,写下60万字的游记,其中有很多篇幅记载了云贵高原的喀斯特洞穴探险。
那时,徐霞客探洞常举着火把照明,小心翼翼地走进暗河汹涌的洞穴,据说他考察过的溶洞有数百个之多。
现在,想去看一看溶洞的奇景可容易多了,很多溶洞都被人们探明了道路,人们还在里面装饰了五颜六色的彩灯。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在灯光的照射下美极了。
*普者黑溶洞
你知道吗?云贵高原上秀丽的峰林是雨水从上往下溶解石灰岩形成的,而溶洞中美丽的钟乳石、石笋等是溶解了石灰岩的水在溶洞中被蒸发,重新变为石头而形成的。滴水能穿石也能生石,大自然可真是个神奇的造物主。格凸河穿洞、昭通龙洞、织金洞、龙宫、九龙洞等洞穴,美景各异,都是令人向往的著名溶洞。
贵州双河洞是中国已知的最长溶洞,长度超过238千米,洞内结构复杂,洞挨洞、洞连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套洞。有的溶洞中还会形成巨大的洞穴大厅,贵州紫云县的苗厅有16个足球场那么大,是中国最大的洞穴大厅。厅内冬暖夏凉,住在里面一定很舒服。不过住在洞穴大厅可不安全,当喀斯特溶蚀继续发生时,有的洞穴大厅会发生坍塌,形成四周绝壁的巨大天坑,如广西乐业就存在着世界上最壮观的天坑群。
高原民族习俗多
在祖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上,不仅有如诗如画的风景,还有多彩的民族风情。据说,在云贵高原上生活着30多个少数民族,要知道,中国一共55个少数民族。这样说来,云贵高原简直就是民族风情的大观园哪!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云贵高原的黔东南是中国苗族的主要聚居地。如果前往苗寨做客,你会遇到一种特别的欢迎方式——拦门酒。穿戴华丽的苗族姑娘手捧装酒的牛角,不喝上一口酒是不让进门的。哈哈,可真是有趣!
苗族人多居住在吊脚楼中,因为云贵高原平地稀少,在面积窄小的山地间,吊脚楼可以沿着山势层叠而建。
在贵州,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苗寨叫岜沙苗寨。这里的人们用镰刀来剃头,简直让人目瞪口呆。不仅如此,成年后的寨中男子会随身携带火枪。据说,他们持枪是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的,因而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是不是很酷?
*贵州肇兴侗寨
除了苗族,侗族是云贵高原的另一大少数民族。侗族分布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以贵州最多。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侗族有句古话:“先有鼓楼,后有寨子”,村寨要围绕着它来建造。鼓楼是寨中人娱乐、议事的公共场所,每逢节庆村民欢聚鼓楼下,唱起闻名于世的侗族大歌,热闹非凡。
绝大多数的彝族人也都居住在云贵高原上。说到彝族,就不得不提有“东方狂欢节”之称的火把节。节日期间,有赛马、摔跤、选美、斗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晚上还可以围着篝火和彝族同胞一起载歌载舞。
除此之外,云贵高原上还生活着布依族、壮族、白族、哈尼族、傣族、水族、仡(gē)佬族等众多少数民族,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呢!
综合南方喀斯特 这里的岩溶美景真多
善变的气候
多样的山地
孕育了神奇的喀斯特地貌
我国是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包罗万象。而我国的南方地区更有资格成为喀斯特地貌的代名词。
我国云贵高原很多地区都有大量的可溶性石灰岩,长期被雨水、河流等溶蚀,在地面和地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溶蚀地貌——峰丛、石林、天坑、溶洞、石柱、石笋、地下河。人们把这种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
中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有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其中多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对于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国早在明朝就已经开始了。
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遨游广西、贵州、云南时,对当地石灰岩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他探索了数百个溶洞,对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作了详尽细致而又朴实生动的描述,并对它们的成因作了科学解释。
徐霞客的著作《徐霞客游记》,可以说是世界上研究喀斯特地貌最早的一本书。其系统地记载了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和区域特征以及洞穴形态、气象和水文情况,是我国古代研究喀斯特地貌最为系统的著作。
在云南的罗平县,山峰林立。站在高处望去,锥状喀斯特山峰星罗棋布,峰下是片片油菜花海。这是典型的峰林平原景色,早春油菜花开,峰林如花海中的岛屿泛着青铜般的光泽。
在南方地区,还有一种地表陷坑,宽度和深度达数十米甚至数百米。最具代表性的天坑有贵州打岱河天坑,它深约540米,南北走向约1800米,东西走向约1700米。险峻高耸的悬崖绝壁和繁茂高大的原始森林包围着天坑,共同构筑了一个深邃、壮美的地貌奇观。
地上的喀斯特地貌美景没让你过足眼瘾的话,我们再一起去看看地下的溶洞。
*贵州织金洞
溶洞就像是一座神奇的地下宫殿,千奇百怪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都在你的眼前一一展现。
在贵州织金县就有一个美丽无比的大溶洞——织金洞。织金洞又叫打鸡洞,它是人们偶然间发现的。
织金洞巨大无比,总面积有70多万平方米,真是大啊!洞内怪石林立,众多“罗汉”齐集谛听,有的手捧经卷,有的托腮凝思,有的问讯于邻,有的低头默想……
在织金洞洞内有一顶巨大的“帽子”,人们把它称为“霸王盔”,它实在是太大了,让人想戴也戴不上……织金洞内迷人的风景真是一下子都讲不完。
*霸王盔
置身于织金洞,仿佛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头顶着漫天星光,穿过一条条狭窄的山路,“疑无路”之间不断出现“又一村”,一个个世外桃源接连出现。
不仅如此,桂林的象鼻山、云南的石林都和喀斯特地貌相关,这些大大小小的景观,让人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过千百万年的不懈雕琢,造就了这一处处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
是不是说得你心动不已,特别想去看看了。那还犹豫什么,赶快行动吧!
专题 奇特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一个奇怪的名字!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往往千变万化,在咱们中国又叫它“岩溶”。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奇峰林立、洞穴遍布。在雨水的不断侵蚀下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峰丛、石林、溶洞、地下河等。
坝子 云贵人生命的摇篮
云贵高原的大山
在山地丘陵间
托出一方平缓之地
你知道现在的人们最向往什么吗?最向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没有喧哗,没有纷争。我们一直认为那是虚构的,但在云南省广南县还真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叫坝美村。
坝美村只能通过村前村后两个溶洞乘船进出。村内四周环山,中间是一大片宽阔的地方,有田园牧歌,村舍炊烟,这就是高原上的坝子。
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完全不一样,内蒙古高原很多地方是一马平川,视野广阔,而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山脉遍布,很少有平原。不过不要担心,大自然早就给人们安排好啦,它为云贵高原“撒下”了很多坝子,来弥补这一缺陷。
什么是坝子?简单来说就是小型平原。在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上,平地非常金贵。坝子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适合居住,所以云贵高原上的人们最偏爱坝子了。
必备地理常识
立体气候
河谷低,大山高,从山谷到山顶经常可达三四千米。这样大的落差,使得坝子上形成了独特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山顶终年积雪,山腰四季分明,山脚则是炎热少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使得此地不受季节和时令的限制,一年四季都有谷物丰收。
坝子大致有三种。一种叫盆地坝,最初积水成湖,后来淤积成了平原,比如滇池边的昆明坝子。一种叫河谷坝,是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坝子,它们多呈狭长状,比如西双版纳的旅游胜地橄榄坝、贵州最大的坝子——惠水县的涟江坝子。还有一种叫山麓坝,位于高山的山麓,比如位于苍山脚下的大理坝子。
云贵高原上有数千个大大小小的坝子,其中云南的陆良坝子最大,面积约772平方千米。站在龙海山巅,陆良坝子蛛网交织的河渠,阡陌纵横的田野,星罗棋布的湖泊水库,万顷香稻,千村烟画尽收眼底。
面对这山光水色的高原江南,你禁不住会想:是一只什么样神奇的手,绘就这如画的家园?是什么创造并滋养了这神奇瑰丽的卓然风物?
这都归功于南盘江,千百年来,它通过不断剥蚀、冲刷、泥沙堆积,逐渐形成了宽阔的坝子。也正是这年复一年的泥沙淤积,南盘江河床不断提升,流向变化频繁,最终形成九曲十八弯之势。每逢雨季,洪水泛滥成灾,历史上这里曾号称“百里泽国”,因此兴修水利也一直是陆良人生活中的大事。
*草海风光
在贵州威宁,有一块坝子被称为观鸟天堂,那里是黑颈鹤的故乡,它便是草海坝子。这是一个盆地坝,传说那里以前没有湖,滇池王派长子来威宁任草海王,爱水的草海王像魔术师一样施展法术,他让一场倾盆大雨哗哗地下了七天七夜,昔日一马平川,宽阔肥沃的坝子,几天之间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泽国——这就是草海。
除了大型的坝子,在云贵高原上,还有许多面积不大却很精致、漂亮的小坝子。
在大理苍山十九峰中最北的云农、沧浪两峰之间有一个因冰川作用堆积而形成的坝子,又因为它上面堆叠了大、小花甸,人们又叫它花甸坝。坝子西面的苍山峰顶终年白雪皑皑,经夏不消,山峰之间40条大大小小的溪水汇集成万花溪,它也是坝子内的主要水源。每年春夏季节,坝子里马缨花、芍药花竞相开放,漫山遍野都是红的、白的、粉的,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此外,水富市的铜锣坝、大关县的罗汉坝、元阳县的龙树坝、保山市的潞江坝都是云贵高原上美丽动人的坝子,这些坝子养育了一代代的云贵人,是云贵人的生命摇篮。
四季如春 看繁花似锦
春姑娘走呀走呀
呼地吹了一口气
最后留在了这片神奇的大地上
要是说咱们国家有四季如春的地方,你可别不相信!在那里可是一年四季都繁花似锦哦,特别是山茶花的绽放,格外美丽。
那个地方就是被称为“春城”的昆明。当江南雪花飘飘的时候,它温暖如春;当华北烈日似火的时候,它凉爽宜人。无论什么时候,它都是春光明媚的,天空碧蓝又高远。太阳肆意地迸发着耀眼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位在这座城中漫步的人。
其实不光是昆明,在云贵高原上,许多城市都四季如春,夏天可避暑,冬天可避寒。贵州的省会贵阳就有“第二春城”的雅称。
为什么云贵高原会四季如春呢?这是由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的。
带走不少热量,再加上海拔较高,气温随高度而降低,所以相比其他地方,更为凉爽。冬日,附近印度半岛的干暖空气被西风吹过来,高大山脉又能阻挡着北方冷空气南下,所以这里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滇池上的红嘴鸥
虽然同是四季如春,但是云南是四季干湿分明,贵州当地则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是指这里没有连续三日的晴天,一年四季都多雨吗?其实不是。
云南和贵州受季风的影响,夏季雨水都比较多。但在通常降水较少的冬季,云南的确不怎么下雨,而贵州却经常下雨,这是为什么呢?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可达贵州高原,受地势较高的云南高原阻挡而徘徊不前,而西风带来的印度洋暖湿空气也能到达贵州高原,冷暖空气交汇就形成了贵州冬天的多雨天气。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四季衣服同穿戴”,也是云贵高原的真实写照。
因为云贵高原的横断山区位于亚热带地区,而且海拔高,随着山体高度不断增加,温度逐渐降低,从山麓到山顶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不同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不同的植物类型和自然面貌,也就形成了“一山分四季”的自然风光。
四季衣服同穿戴”也和地理有关。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在一天之内,人们可能分别穿着四季的衣服;二是在一年当中,几乎可以穿着同样的衣服度过四季。要么四季同在,要么四季不分,正是这种气候特点令云贵地区呈现出如此特殊的穿戴。
家长课堂 小学生必背诗词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扫码听朗诵带着孩子读
诗说
全诗勾勒了一幅诗人春日踏青所见到的美丽景色的图画。风和日丽的天气,诗人在泗水之滨游春,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明]周臣
阳光明媚的昆明翠湖公园
也正是因为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在云贵高原还有一份独特的景观。
入冬时节,雨水落在树木、高楼、山岩、电线杆等物体上,立即结成了冰,大家习惯叫它“滴水成冰”。这种雨在气象学上叫“冻雨”(它的凝聚物叫“雨淞”);它和人们常说的一般水滴不同,而是一种过冷水滴(温度低于0℃),在云层中它本该凝结成冰粒或雪花,因为找不到冻结时必需的凝结核,只能以雨滴的形式降落,遇到地面和物体就能结冻,便成了冻雨。
夜幕降临,在灯光的照映下,结满冰柱的树木花卉,仿佛一棵棵缠绕了灯泡,挂满了礼物的圣诞树。
从春色满园百花齐放,到美丽的冻雨,当你在这片神奇的高原上每多一刻逗留,就会多一分新鲜的感受。
动植物王国 徜徉于多彩的生命海洋
花儿开得多又美
猴子秋千荡得高
云贵高原真神奇
你是不是特别喜欢有着长长鼻子的大象,有着美丽尾巴的孔雀,还有鲜艳的花朵……这些你去云贵高原,都可以看得到哦!
要知道,云贵高原可是中国森林植被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而云南更是被人们称为“植物王国”。这里,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生物物种资源库。
那么云贵高原上的植物究竟有哪些呢?
不要急,这就带你去瞧一瞧,你可要睁大眼睛,看仔细咯。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有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树,茶花开得最多的树,还有形态各异的蘑菇和跳舞草呢。
云贵高原上有一种秀丽挺拔的树,名叫团花树。在1972年的世界林业大会上,团花树被各国专家誉为“奇迹般的树木”,那么,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在于它生长十分迅速,每年平均长高3到4米,变粗3到4厘米,8到10年即可长到30~40米高,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树之一。
*贵州大方百里花海
云贵高原上还有一种会变颜色的花,你知道是什么吗?不知道了吧,告诉你,它叫嘉兰,俗称变色花。它形状奇特,花瓣向后反卷,花色变化多样,远看犹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珙(gǒng)桐也生长在云贵高原上。每年春末夏初,珙桐花开,枝头大型的白色苞片随风摇曳,宛如飞翔的白鸽,因此也被称为“中国鸽子树”。它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极其珍贵。
云南多样性的气候类型,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多样的生物种类,茂密的森林及植物种类的繁多,又给各种动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
这里有时不时张开血盆大口,露出两排尖利牙齿的巨蟒;有憨态可掬(jū)的游泳健将浣熊;有尾巴上长着一道道花纹,浑身棕栗色,睡觉的时候喜欢把长长的尾巴盖在头上的小熊猫。
中国特有的滇金丝猴也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在云南迪庆有个滇金丝猴公园,那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滇金丝猴。刚刚出生的滇金丝猴全身绒毛都是浅黄色,圆滚滚的大眼睛挂在脸上,小小的嘴也是樱桃色,就像是卡通漫画里面的洋娃娃一样。等它一点点长大,还会“换衣服”呢。
长大了的滇金丝猴手脚和尾巴都是灰黑色的,肚子上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猴爸爸的头顶中央还有顶黑色的“毛冠”,可不要以为这是谁恶作剧给它戴上的哦,人家可是天生自带的王冠呢。
因为它生活在高山积雪地带,再加上它的肚子是白色的,因此云南当地人都叫它雪猴或白猴。白族人又称它为“白疣”,意思是“散发着羊膻味的大白猴”,是不是很有趣?
必备地理常识
跳舞草
云贵高原上生长着一种有趣的植物,叫跳舞草。在风和日丽的晴天,它的叶子会自行交叉转动,“亲吻”和弹跳,然后弹回原处。在闷热的晴天或雨过天晴,数十双叶片时而如情人双双缠绵般拥抱,时而又翩翩起舞。夜幕降临时,叶子会贴在枝干上,紧紧依偎着。
云贵高原上珍稀的动植物可不止这些,还有很多等你来发现。由于环境和栖息地的变化,这些本就珍稀的动植物变得越来越稀少,甚至濒临灭绝,需要我们共同去保护。
*云南迪庆滇金丝猴国家公园
专题 漂亮的金丝猴
一说到国宝,你肯定一下子就想到了大熊猫,但是你知道我国的第二国宝是什么吗?告诉你吧,就是金丝猴啦!
金丝猴有着逗趣的朝天鼻,身上长满柔软的毛发。这样美丽特别的金丝猴,一共有六个品种,除了越南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其他四种金丝猴都生活在中国,分别叫黔金丝猴、怒江金丝猴、滇金丝猴和川金丝猴。
黔金丝猴
分布地带:贵州与四川之间。
体貌特征:蓝蓝的脸,圆滚滚的眼睛,
银灰色的毛发,背部是灰褐色的。
怒江金丝猴
分布地带:云南怒江。
体貌特征:头顶有一撮黑色顶毛,耳部
和颊部白毛,淡粉色的面部,白胡须。
滇金丝猴
分布地带:川滇藏三省交界处。
体貌特征:身体背面、侧面、手脚和尾巴都是灰黑色的。
川金丝猴
分布地带:四川、甘肃和陕西。
体貌特征:蓝蓝的脸,金黄的毛发。川金丝猴大公猴的嘴角有两个标志性的小肉瘤。
茶马古道 一条贸易走廊
高原上动听的旋律
马背上运送的货物
两地文明的牵引线
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经贸商路——“茶马古道”。
为什么称它为茶马古道呢?这是马儿运送茶叶走的路吗?
对,但是不全对。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因为藏族聚居区海拔较高,属于高寒地区,需要摄入高热量的食物抗寒,肉、奶、酥油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就成了当地藏民的主食。但因为气候过于寒冷,很少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高脂肪食物,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能防止燥热,所以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
但是藏族聚居区不产茶,这可怎么办?
藏族聚居区周边的川、滇地区美丽富饶,盛产各种各样的茶叶,青藏高原的马匹高大强壮,能够长途运送货物。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易的商品种类也不仅仅局限于茶叶和马匹。
*沿着怒江的茶马古道
就这样,藏族聚居区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通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茶马古道”。这是一条极为古老的民间贸易路线,和北方新疆到中亚的丝路一样,都是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所以有“南方丝路”之说。
茶马古道的主干道主要有两条。一条路线从云南西部洱海一带出发,经丽江、中甸、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拉萨。另一条则是从四川雅安出发,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又分为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再由昌都通往拉萨;南线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向拉萨。
*马帮雕塑
可不要小看这两条古道哦,在两道的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的茶马文明古道。
负责运输货物的是马儿,一群一群赶马运送货物的人就成了马帮,这是云南传统的运输方式。马帮必须翻越险恶的横断山脉和汹涌的河川,沿途尽是陡峭的悬崖峭壁、深峻河谷,惊险万分,每次出去都像是去鬼门关走了一趟。马帮真可算是古道上的探险家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帮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脆的铃声和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越过高山,跨过河流,走过人间最为艰险的路途。从一个高原走到另一个高原,从一座雪山踏上另一座雪山,将当地盛产的茶叶、布匹、盐,换成他们需要的皮货和马匹,沟通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连接西双版纳与布达拉宫,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
传统文化知识
汗血宝马
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宛(yuān)国(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曾经见过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会从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样的汗液,故称之为“汗血宝马”。相传,茶马古道上运输货物多选择汗血宝马。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逐渐代替马儿。现在的茶马古道上,早已不见成群结队的马帮踪影,清脆悠扬的铃铛声也远去了。然而,留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过去千丝万缕的记忆,却随着茶香永远留存了下来。
苗族 贵州苗岭上的古老民族
站在高高的苗岭上
跟着我的歌声
看看苗岭好风光
都说“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贵州可是名副其实的“山国”,千山万岭,风光秀丽。
苗岭山脉横亘于贵州东南部,据说因山上集中聚居了苗人而得名,它常被人们视为贵州的代称,是云贵高原南部的主要山脉,也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苗岭的主峰雷公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苗族人更是把它视为母亲山。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相传,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共“八十一寨”,他们的首领蚩尤,斩杀了作恶多端的“垂耳妖婆”,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妖婆的三个妖娃请来了赤龙公和黄龙公(即炎帝和黄帝)复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