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A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命科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直击A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命科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本书编写组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4-01
书籍编号:30505413
ISBN:978730910353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5847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版权信息
书名:直击A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命科学
作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命科学学科要求而编写,紧密结合《高中生命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内容。本书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高中生命科学共3册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水平,共10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内容的知识梳理、难点剖析和巩固练习;第二部分为4套模拟试卷和3套全真试卷;第三部分是所有练习、模拟试卷和全真试卷的参考答案,以便读者练习后检测。本书可供上海市高中学生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时参考,也可作为加试学生第一轮复习时参考。
编写说明
上海市的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在“多元诉求、减负增效、速效优质”的呼唤下,高中教学正逐步从“专业对话”转变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智能类型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则成为强调和评价教学有效性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学评估作为检验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之一,已成为社会的焦点,于是,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
本丛书根据新大纲与新考点的要求,围绕课程标准,力图体现各学科学习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要求,强调“精练、精析、精确”。试题编写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方面的整合;紧扣近年命题的题型,以考试内容为主线,对一些重点、难点以及解题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并配有模拟试题,试图基本覆盖各学科考试说明涵盖的所有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本丛书编写组成员均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复兴高级中学、杨浦高级中学、格致中学、市北中学等名校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骨干教师和专家。本丛书编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保证了试题编制的质量和指导性,尤其对同学节约时间、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有直接帮助。
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热心专家的指导和关心,在此表示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和时间,书中难免有所不足或瑕疵,还请诸位读者不吝赐教。
第一部分 知识梳理、难点剖析及巩固练习
第1章 走进生命科学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1.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标志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林耐创立了生物分类法则;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2. 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采用描述法与比较法,随着发展,实验法逐渐成为主要手段。孟德尔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3. 20世纪以后,生命科学向着微观和宏观方向发展。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使生命科学上升到分子水平。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核酸)。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物质。1997年英国成功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羊,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3年完成全部目标。
4. 在宏观领域,生态学逐渐兴起。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能量、工业原料以及生活环境,其生态学价值更是无价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
1. 新世纪的生命科学包括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2. 转基因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是指依据预先设计的蓝图,用人工方法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接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DNA中并进行表达,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的现代生物技术。
3.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三、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当盖都塞克发现“库鲁病”不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他假设蛋白质是病原体,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证实蛋白质是又一种传染病因子,并因此获得197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四、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1. 显微镜的使用
(1)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观察时离载玻片的距离越小。
(3)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如果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载玻片上是偏左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4)判断污物存在的位置。
① 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物镜、目镜或装片。
② 判断方法:分别移动载玻片、物镜和转动目镜,观察污物是否移动,来判断污物所处的位置。
2. 显微测微尺是测量微小生物体或结构的有效工具。经标定安装于10×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μm,在高倍镜(40×)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75μm。经标定安装于16×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6.71μm,在高倍镜(40×)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68μm。
【难点剖析】
例1-1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 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 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 使用高倍镜时,用粗调节器调节
答案是选项A。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之前首先要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有误应该是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选项C移动装片可以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不能确定是否在目镜或物镜上;选项D使用高倍镜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例1-2 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 体积
B. 表面积
C. 像的面积
D. 长度或宽度
答案是选项D。
解析:显微镜成像原理即为凸透镜成像原理,所以当一个物体被放大50倍,是指像的长度和宽度均被放大50倍。
例1-3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 2个
B. 4个
C. 8个
D. 16个
答案是选项A。
解析: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这时细胞被放大100倍;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后,细胞被放大400倍,每一个细胞的直径相当于原细胞的4倍,则这时在视野中只能看到这行细胞中的2个。
例1-4 图1-1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哪两个镜头组合在一起看到的细胞最大?_____。
图1-1
答案是②与③。
解析:①与②是目镜,目镜中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②的放大倍数大,为15×。③④为物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③的放大倍数大,为40×。
例1-5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近几年,疯牛病在欧洲时有爆发,致使欧洲民众“谈牛色变”,对牛肉的消耗量大减。
材料2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疯牛病”的症状其实与人们早在300多年前就已注意到的发生在绵羊和山羊身上的“羊瘙痒症”的症状极为相似,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性处理破坏病羊的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有感染性,因而认为“羊瘙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
材料3 1997年,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辛纳因发现了一种新生物——朊病毒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朊病毒实际上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它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瘙痒型(致病型PrPSC),PrPSC胁迫PrPC转化为PrPSC,从而实现了蛋白质→蛋白质,并产生病理效应,使生物个体致病。
(1)“疯牛病”的病原体是_____,其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
(2)“疯牛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饲喂了_____饲料。
(3)与病毒相比,朊病毒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主要在于_____、_____,把它列入生物体的范畴,是因为它具有_____这一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
(4)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其顺序是( )。
① 提出疑问 ② 设计实验 ③ 实施实验 ④ 得出结论 ⑤ 分析数据 ⑥ 提出假设 ⑦ 提出新的疑问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④③⑥⑤⑦
C. ①⑥②③⑤④⑦
D. ⑥②③④①⑤⑦
答案是(1)朊病毒 氨基酸 (2)含有朊病毒的 (3)只有蛋白质,无核酸 生殖 蛋白质复制 (4)C。
解析:朊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1997年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就是由于研究朊病毒作出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朊病毒不仅与人类健康、家畜饲养关系密切,而且可为研究与痴呆有关的其他疾病提供重要信息。就生物理论而言,朊病毒的复制并非以核酸为模板,而是以蛋白质为模板,这必将对探索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现象的本质产生重大的影响。其研究方法为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证实蛋白质是又一种传染病因子。
【巩固练习】
【答案链接】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最早创立“生物分类法则”的科学家是( )。
A. 李时珍
B. 林耐
C. 达尔文
D. 孟德尔
2. 设计实验时必须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进行实验,这样逐一比较后,才能确定真正的影响因素,这体现了科学实验的( )原则。
A. 单一变量
B. 完整性
C. 重复性
D. 一致性
3. 如果重复实验的结果不支持假设,那么科研人员将采取的措施为( )。
A. 宣布实验不成功
B. 修正假设
C. 继续重复实验
D. 推翻理论
4. 生物学的发展在微观方面已经进入( )。
A. 分子生物学水平
B. 生态学
C. 实验生物学水平
D. 细胞水平
5. 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的蛋白质是( )。
A. 结晶猪胰岛素
B. 结晶牛胰岛素
C. 生长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6. 现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 描述法
B. 比较法
C. 归纳法
D. 实验法
7. 1921年班廷从动物体内分离得到天然胰岛素,40年后,首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的科学家是( )。
A. 美国人
B. 英国人
C. 德国人
D. 中国人
8. 将制作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如果要使视野更明亮,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B. 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 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 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9.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茎表皮装片的同一部位,选用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 目镜10×和物镜10×
B. 目镜16×和物镜40×
C. 目镜4×和物镜10×
D. 目镜10×和物镜40×
10.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左方移到正中,装片的移动方向是( )。
A. 向右方
B. 向上方
C. 向左方
D. 向下方
11. 在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上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12. 使用高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 )。
① 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② 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 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④ 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 ②③①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②①
13.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如图1-2所示,如果载玻片的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图1-2
14.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3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 )
图1-3
15. 若要放大低倍镜视野中某一物像时,当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后,无论如何调整,在高倍镜视野中都找不到要放大的物像,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标本不在视野中
B. 高倍镜是坏的
C. 物镜镜头没有转换到位
D. 目镜镜头是坏的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70分)
1. 克隆羊“多利”的成功是人类采用高度分化的_____创造克隆动物的重大突破。
2. 用豌豆杂交试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为20世纪的近代遗传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被誉为遗传学奠基人的科学家是_____。
3. 被称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是_____。
4.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_____水平。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旺提出了_____。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了_____模型,标志生命科学研究进入_____水平。
5.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采用_____法和_____法,对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_____法逐步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6. 使用显微镜时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_____,数目越_____,视野越_____,物镜与载物台的距离越_____。
7. 视野中左下方的目标图像要移送正中央应该向_____推动载玻片,因为在载玻片上实物目标的位置是在_____。例如“P”字在显微视野下图像是_____。若换用高倍镜后物像不清晰,应该调节_____。
8. 显微测微尺是测量微小生物体或结构的有效工具。经标定安装于10×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μm,在高倍镜(40×)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75μm。如果在10×目镜和1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一个酵母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5格,则该细胞的具体长度值是_____μm;如果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酵母菌在目镜测微尺上的长度是_____格。
图1-4
9. 图1-4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
(1)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的组合为_____,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
(2)在观察中,分别装有③和④镜头的显微镜的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
(3)目镜标有15×字样的镜头是_____,物镜标有10×字样的是_____。
(4)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如果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时,异物也移动,并会向_____移动,说明异物在_____,可用_____擦拭干净;若移动载玻片,异物不动,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应该使用_____擦拭干净。
10. 一组学生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10天中同种种子的萌发数。实验组的温度是25℃,对照组为18℃。学生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1-5。
图1-5
(1)实验共进行了_____天。
(2)本实验希望验证的假设是_____。(4分)
(3)本实验需要控制哪些因素对实验的干扰?试举两例:_____。(4分)
第2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一、水
1. 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高,其元素组成为H、O。其存在形式为自由水和结合水。游离形式存在的为自由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的为结合水。结合水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4.5%,是生物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新陈代谢旺盛时其含量偏低,种子休眠时其含量偏高。自由水是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在运输、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2. 人体各组织器官含水量不同,代谢旺盛的器官含水量高;不同生物含水量不同,水生生物普遍高于陆生生物。
二、无机盐
1. 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含量很少,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
2. 无机盐的作用:①参与组成重要的化合物,如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钙是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镁是叶绿素分子的必需成分;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②参与代谢活动,调节内环境稳定,如血液中Ca2+含量偏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液中的等参与组成缓冲系统,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在7.35—7.45之间。
3. 生物体需要适量的无机盐,如缺锌会发育不良,缺碘会得甲状腺肿,缺钙会得钙营养不良症(佝偻病),缺铁会得贫血症。
三、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1. 实验原理:每一种生物分子都有其特定的化学结构,他们与相应化学试剂的反应分别显示出可以鉴别的特征。
2. (1)糖类: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红黄色沉淀;淀粉+碘液→蓝色。
(2)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油滴。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5% NaOH+1% CuSO4)→紫色。
四、糖类
1. 糖类的化学通式为(CH2O)n,俗称碳水化合物,在生物体中它不仅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糖类氧化分解后只有CO2、H2O两种产物。其中,1g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可产生16.4kJ的能量。
2. 糖类按其组成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比较情况见表2-1:
表2-1

五、脂质
1.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其共同特点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2. 脂肪、磷脂和胆固醇是最常见的脂质。比较情况见表2-2:
表2-2

六、蛋白质
1. 含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2. 元素组成:C、H、O、N,少量S。
3.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
① 种类: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分别为甲硫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谐音字口诀:甲来借一本亮色书)
② 结构通式:。
③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④ 决定氨基酸种类的结构:R基。
⑤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进一步形成蛋白质。例如:
⑥ 形成一条肽链时: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1。
⑦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⑧ 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在四个方面: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的数目、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⑨ 蛋白质的功能:机体构造的主要成分;催化(酶);免疫(抗体);调节(激素);运输(血红蛋白);运动(肌动蛋白);供能(1g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可产生16.7kJ能量)。
4. 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选学)
蛋白质分子具有肽键,因此有双缩脲反应,并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另外,也可以用色度传感器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七、核酸
表2-3

1. 组成核酸的五碳糖有2种(核糖和脱氧核糖),碱基有5种(A、T、G、C、U),核苷酸有8种。
2. 组成:核苷酸=1分子含氮碱基+1分子五碳糖+1分子磷酸。
3. 核苷酸通式:。
八、维生素
1. 维生素是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2. 维生素按溶解特性,可以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分为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水溶性维生素分为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P、叶酸等。缺乏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会得神经炎和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会得佝偻病。
【难点剖析】
例2-1 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或生长迅速时,通常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
A. 不变化
B. 降低
C. 升高
D. 波动
答案是选项C。
解析: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是其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含量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
例2-2 肝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 糖原
B. 蛋白质
C. 脂类
D. 水
答案是选项D。
解析: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在人和哺乳动物中,水约占体重的70%。
例2-3 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含有0.9%氯化钠的溶液中,医生常给脱水病人注射0.9%的生理盐水。因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胀破,在浓盐水中会因失水过多而皱缩,因而失去运送氧气的功能。这说明( )。
A. 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B. 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 是红细胞的特性造成的
D.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是选项D。
解析:生物体中无机盐的含量很少,占体重的1%左右。有些无机离子参与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例2-4 组成细胞内生命物质的主要有机成分为( )。
A. 蛋白质和脂类
B. 水和蛋白质
C. 蛋白质和核酸
D. 糖类和无机盐
答案是选项C。
解析:生命物质为核酸和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有核酸和蛋白质就可具备生命特征。
例2-5 占肝细胞干重50%以上的化合物是( )。
A. 糖类
B. 蛋白质
C. 脂肪
D. 水
答案是选项B。
解析: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例2-6 动植物体内都有的糖是( )。
A. 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B. 蔗糖和麦芽糖
C. 糖原和纤维素
D. 肝糖原和肌糖原
答案是选项A。
解析: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别是RNA和DNA的组成成分。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动植物共有的单糖。蔗糖、麦芽糖、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多糖,糖原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
例2-7 下列有关糖类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之一
B. 葡萄糖是重要能源物质
C. 淀粉和糖原是各种生物体的储备能源物质
D.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答案是选项C。
解析:A、B、D选项都是正确的,C选项中淀粉是植物的储备能源物质,糖原是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
例2-8 糖原、核酸和淀粉酶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
A. 碱基、单糖、氨基酸
B. 葡萄糖、碱基、氨基酸
C. 葡萄糖、核苷酸、氨基酸
D. 乳酸、核苷酸、葡萄糖
答案是选项C。
解析: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淀粉酶的成分为蛋白质,组成单位为氨基酸。
例2-9 肝糖原经过酶的催化,最终水解成( )。
A. 麦芽糖
B. 乳糖
C. 葡萄糖
D. CO2和H2O
答案是选项C。
解析:糖原是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水解后生成的是葡糖糖。
例2-10 单位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其所含元素与氧化时的耗氧量的特点是( )。
A. 含C、H多,氧化时耗氧多
B. 含C、H多,氧化时耗氧少
C. 含C、H少,氧化时耗氧多
D. 含C、H少,氧化时耗氧少
答案是选项A。
解析:脂肪的元素组成为C、H,少量的O;糖类C、H、O比值为1∶2∶1;脂肪含氧元素少。所以,完全氧化分解需要的氧多。
例2-11 下列各项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的是( )。
A. 催化与调节
B. 运动
C. 运送物质
D. 储存遗传信息
答案是选项D。
解析:储存遗传信息是核酸的功能。
例2-12 在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各一分子脱水缩合成蛋白质,则其中含有的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是( )。
A. 2、2、2
B. 3、3、2
C. 4、3、3
D. 3、4、2
答案是选项A。
解析:先要判断有几个氨基酸是可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决定氨基酸种类的结构是R基,R基中可以含有氨基和羧基,但并不参与脱水缩合反应。所以,可以确定①③⑤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这里的3个氨基酸可以组成一个三肽,其中的R基中分别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肽链的两端各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所以含有肽键2个、氨基2个和羧基2个。
例2-13 氨基酸通式中R基的不同,决定了( )。
A. 生物的不同种类
B. 氨基酸的不同种类
C. 蛋白质的不同种类
D. 肽键的不同数目
答案是选项B。
解析:决定氨基酸种类的结构是R基。
例2-14 某一多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