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大学 > 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高红霞,陈敏云,皮凤英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01

书籍编号:30505433

ISBN:978730911757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45315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全书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序言:种下希望就会有收获


高红霞副教授及其团队编写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论》,是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果之一。“课程”集教师之辛勤传授,在学生中赞誉甚广,“成果”集多年之实践研究,终于付梓面世。“种下希望,就会有收获”!既是对这部教材学习者的职业生涯的激励引导,也是对这部教材编写者的敬业奉献的真实写照。


本教材的主要读者群体是大一新生。作为应用型大学的新生,来到大学,怀揣希望的种子而来,憧憬四年后满载而归,学校必须坚守立德方向,优化育才土壤,贯串成才营养,营造文化氛围。学生成才的希望与社会需求是密切关联的,学校必须给予学生“普遍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曾有一份报告称,我国本土人才难以跻身跨国公司的核心岗位,存在着“四弱”的现象,即外语应用能力弱,专业应用技能弱,工作态度与团队精神弱,跨文化认同能力弱。学校的责任,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设计和有效的课程实施,使学生的能力由“四弱”成“四强”,从而具备实际的就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生涯设计。本教材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案,它倡导职业生涯管理理念,针对大学生四年的学涯计划与行动,理清实践思路、提供践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努力使每个学生在离开学校时达到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水平。


本教材的作者是兼任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师团队。他们长期坚守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因而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本教材是他们多年工作经验的集体结晶,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称道:第一,尊重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使用了第一人称:“我”和“我们”,不再居高临下地说教,而是平和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行动。第二,切入“互联网+”的学习方式,学生只要用手机扫一扫视频二维码,点一点公众微信号,书本之外的鲜活的学习资源就能信手拈来。第三,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在引导学生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特别引导学生按照市场(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来提升自身能力:不仅强调学会“如何做”——训练技能,而且要求学会“如何做好”——提升情商。


通读全书,我深切感悟到老师们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筑桥铺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欣然为序,以彰倡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2015年7月8日

  • PDCA循环也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创建。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比如职业生涯管理。这一方法可以伴随我们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体参见第七章,第230页。
  • 职业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 节选自张丽丽,《“灵魂行者”演绎“命运之上”》,《甘肃经济日报》,2013年11月4日。

    引言:我的大学


    其 一


    我进大学了!带着亲友的祝贺,带着父母的期望,带着自己的梦想,还有几许不甘、几许无奈、几许放纵……


    是这样吗?中考、高考,最难熬的关头,不能看电视、不能玩游戏……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老师和家长都激励我,咬咬牙,考上大学就好了。那么,现在,我可以尽兴地玩游戏了?我可以尽情地享受爱情了?甚至,我可以翘课了?


    是这样的吗?亲友说,考上大学,金榜题名、鱼跃龙门。但是看看周围,大家都上大学了啊。而且我上的大学不是211,更不是985。听人说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待见。闹不好,毕业即失业。


    是这样吗?我18岁了,我要对自己负责了。我需要规划自己,我需要激励自己,我需要管理自己,总而言之我要实现自己。学长们告诫我,起点相同,结果迥异。如果不安排好自己,大学四年之后自己就会落下,成为晚点的火车。


    我的大学到底是怎样的呢?听说大学之所以称“大”,不仅是因为其校园大、教室大,而是其无涯知识、衔接社会、注重实践,范畴大也。听说大学生之所以称“大”,不仅是自己已成年,还有老师皆朋友,自由度大矣。


    我在大学里到底应该怎样呢?范畴大、自由度大,我不仅需要选择,我还要善于选择,我更要实践选择、实现选择。注重实践、接轨社会,我需要的不仅是考试过关,我更需要积攒更多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我明白了,我就是我的大学。我的心有多大,我的大学就有多大!我的心有多远,我的职业前程就有多远……


    其 二


    走进大学,几分期许,几分迷茫。眼花缭乱之下,我应该何去何从?以终为始,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设计自我、规划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自我,是我的大学的基本逻辑。以PDCA循环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为主线,我的大学将让自己拥有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方案,并且在大学四年中不断完善、坚持执行、八步成诗:


    第一步,我的职业成功。职业成功是我的终极追求,以终为始是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准则。我将从四个方面概览我的职业生涯:其一,我生命中的职业成功。职业成功是一种需求的满足,衡量职业成功可以是生理层次的,也可以是心理层次的。只有后一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其二,我的职业、教育与休闲。虽然生活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职业、教育和休闲三分天下那么简单,但是删繁就简地分析问题有助于我理清决策的思路。我需要了解我的职业与我所受的教育之间的承接与支撑,需要明确不同的职业与休闲之间的互为约束及补充,尤其注意职业、教育、休闲三者之间的协调平衡。其三,我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开发、职业生涯调控四个部分。认知信息加工的金字塔模型(CIP),是我提高职业生涯管理质量的利器。其四,我的职业生涯教育。至今为止,我们的职业生涯教育基本空白而需要补课。因而,我迫切地需要通过职业生涯教育的引领,走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管理之路。


    第二步,盘点自我。我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盘点自己:其一,个人特质的澄清。十八年的生涯铸就了我什么样的性格?我到底最为看重什么?我的职业兴趣何在?特质指向,成功不远。其二,我的人力资本评估。借助各种测量表来考察我现在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比如知识、技能、情商以及遗传因素和特殊能力。其三,我的社会资本评估。即考察我所能够借助的外在力量。家庭、亲友、学校还有所在社区,有哪些资源可以为我所用?其四,我的社会学习经验。通过实践活动,我将获得社会学习经验,这将提升自我效能感。其五,评估职业资本的优势与劣势。盘点自我,就是想方设法发现自己职业资本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的短板和长板,进而“补好板”“拼好板”“摆好桶”。


    第三步,洞悉职场。我要考察的是与自我职业资本相互匹配的职场领域。其一,考察职场的宏观环境,找寻宏观环境赋予我怎样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二,了解我所面对的行业、组织与职位,尤其是新人职位供给及其条件要求,以便做好职业准备。其三,我需要了解可以选择的工作方式。比如创业还是就业?再比如传统就业还是新型职业?其四,我的职场观察与分析,借助SWOT分析法,来发现我职业前路上的机会与挑战、助力和阻力。并且与上一步的优势劣势分析组合成一个矩阵,从而通过不同的组合列举出不同的职业发展对策以供选择。


    第四步,设计自我。由于缺乏职业体验,我的职业锚还不能确定。但经过自我评价,我会有一种或者两种职业锚倾向。如果我首要的职业自我观是规避风险,那么我倾向于选择安全型的职业锚。如果我最看重的是某一专业领域的做事能力,我倾向于选择专业型的职业锚。如果我最看重的是综合性的处世与博弈能力,我则会青睐管理型的职业锚。如果我倾心于创新和创业,我则会通过创造一个企业、一个产品或一个方案,走上创造型职业路径。如果我酷爱自由且能力超强,自主型的职业锚成为首选。尽管某些职业锚南辕北辙、不可兼容,而专业型的职业路径既可一以贯之,又可以作为嫁接其他职业路径的砧木。


    第五步,规划自我。在这一步,我将主要依据舒伯的职业发展理论,结合自己设计的职业路径,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安排生涯角色、确定各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其一,职业准备期,包括大学期间的过渡阶段和大学毕业初期的试行阶段。在过渡阶段,我将为我的初始目标职位做好充分的职业资本准备。在试行阶段,一方面我会竭力成为新人中的最大贡献者,另一方面也会确认自己原先的职业决策是否需要调整。其二,职业确立期,我职业生涯中的核心阶段。我的任务是最终锚定职业,并谋求最大的发展。其三,在职业保持期,我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既有的成就与地位,为组织作出持续的贡献。最后,在职业退出期任务,我会完成职业传承,并进行退休后生活的安排。


    第六步,计划自我。在此我会首先明确自己的毕业去向目标:就业?创业?还是升学?进而学习一些计划工具,用以制订自己的学涯计划。我既要为自己的毕业目标进行近期准备,同时也要为倾向的职业锚进行一些长期性的准备。在人力资本准备方面,制订三维计划:知识学习计划、技能训练计划、情商提升计划。其中,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所耗时间相对较短,而情商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此外,积累社会资本的人脉发展计划不仅是求职的中期需要,更是职业发展的长期需求。


    第七步,管理自我。自我管理既是内在的自律,也是外在的形象表达。就内在而言我至少应当从三个方面强化自律:其一,对我所拥有的最基础的资源“时间”进行管理。我将运用各种时间管理的工具,在大部分时间安排重要而不紧急的事项。其二,社会资本是我职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我将一滴一滴积攒社会资源,一点一点突破社会障碍。其三,沟通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被所有用人单位所推崇。我将学会对准沟通的频道、提升沟通的技巧。最后,由内而外,实现职业理念、职业行为和职业形象的三位一体的成功管理。


    第八步,实现自我。大学阶段的自我实现,就是完成自己的学涯计划,充分做好成功求职的准备。首先我会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实现知识、技能和情商的成功提升。对于应用型的大学来说,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我会在课余时间,投入社团的创建、服务与管理。通过实习进入社会课堂,不仅可以体验未来的相关职业,也会给我带来职业资本的成功积累。最后,我想为我的大学画一个完满的句号,那就是我通过了社会考核:求职成功。


    我的生涯加油站是我扩展视野、提升能力的基地。“史上最难就业季”年年出现,劳动力市场却有结构性的供不应求。我了解某著名咨询机构调查结论:大学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短板。于是,我将在我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自始至终重视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所以,只要就业机会尚存,我就是雇主最欢迎的人选。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巴斯德


    视频扫一扫:灵魂行者刘大铭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刘大铭,自小罹患罕见疾病——成骨不全症(俗称“玻璃娃娃”),体重只有20公斤,身高也仅有1.4米。他19年的生涯中经历过12次大小手术,其中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美好的青春被无情的病魔残酷地锁定在轮椅上。天生喜欢篮球的他,无法和正常同龄人一样在奔跑中凌风飞翔,但是他却是学校篮球队的教练。他以顽强的毅力完成学业的同时,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先后十二次荣获国家级文学奖项,两次受邀至人民大会堂领奖,多篇作品在《青年文学》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篇首节选的《灵魂行者》,于2012年获得全国冰心青少年文学大赛银奖。2013年,在完成一次大型脊椎重组手术后,他回到了校园,利用每日的空隙,历时半年创作完成了18万字的长篇个人自传《命运之上》。人民出版社与他达成出版协定,他也成为该社建社以来最年轻的签约作者。


    曾经有人问:你憎恨命运吗?大铭说:我不憎恨命运,相反,我要感激命运。命运给了我与众不同的身体,给了我特殊的使命。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绽放出自己无限的生命价值。轮椅上的文学青年刘大铭,正是因为其成功的文学创作,才让自己19岁的人生迸发出了成功的光彩。

  • 本节课后可以观看余世维《成功指标》视频,v.youku.com,2012-05-07。
  • 纪伯伦所谓神,在职业生涯中可以理解为我们所面对客观世界——职场,本书将在第三章“洞悉职场”从66页开始展开讨论。
  • 转引自王鉴忠、宋君卿,《成长型心智模式与职业生涯成功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6期。
  • 1943年7月,美国著名哲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创始人马斯洛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人类动机理论》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首次阐述了需要层次理论。
  • 引自[美]《马斯洛,马斯洛的智慧——马斯洛人本哲学解读》,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 引自[美]萨克尼克等,《职业指导》(第七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 引自选自《环球时报》,2005年1月21日,第二十二版。
  • 刘大铭,《命运之上》,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 该模型将在第二章“盘点自我”的第49页和附录第289页具体探讨。
  • 改编自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 [美]Nadene Peterson等,《职业心理学——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第二版),时勘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13—114页。本书第五章第139页以及附录第276页有具体介绍。
  • 组织承诺,通俗地说就是单位或行业的选择。比如克里斯·加德纳,从骨密度扫描推销员转为做证券经纪人,严格说不属于职业选择的变化,因为两者均是销售类职业,是行业和单位发生了变化。
  • 引自[美]Nadene Peterson等,《职业心理学——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第二版),时勘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页。
  • Lenz等,《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侯志锦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 Lenz等,《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侯志锦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 Lenz等,《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侯志锦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7—58页。
  • Lenz等,《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侯志锦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 节选自39健康网,www.39.net,2014-02-08。
  • 节选自小故事网,www.xiaogushi.com2011-04-22。
  •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 哈林顿等,《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张星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16页。
  • 所以我们见到的教材多数都冠名为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从科学角度还是称为职业生涯管理更为符合实际。
  • 引自[美]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侯志瑾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 改编自C·卡罗,CNET科技资讯网,2009-06-17。

    罗素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面对如此重要的人生抉择,我们必定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在大学生涯这一承前启后的阶段,我们应当描绘一幅属于自己的人生蓝图并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将来不会后悔,为了将来少走弯路,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为了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们要在大学阶段抓住通往人生成功的钥匙——与职业生涯管理相伴前行。于是这些问题立刻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职业成功在人生中的位置如何?我们的生活如何构成?职业生涯管理是何方神圣?我们该如何对待职业生涯教育?

    1.明确:我职业成功的标准、我生命的价值
    2.了解:我的教育、休闲与职业的关联
    3.掌握:我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内容与方法
    4.思考:我职业生涯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第一节 我生命中的职业成功
    你将躯干给了病魔,却把灵魂留给了生活,
    你将快乐分享于情感,却把悲痛留给了心窝,
    你将梦想给了青春,却把苦难留给了执着,
    你将最好的,都献给了生命,
    你将最坏的,都葬在了荒漠,
    你的眼泪,没有干涸,
    你的苦难,没有消磨,
    可你依旧活着,活的那么坚毅而洒脱。
    ——节选自刘大铭的《灵魂行者》
    纪伯伦曾经说过:生命确实黑暗,除非你怀着热情;而所有热情都是盲目,除非你有知识;而所有知识都是无用,除非你工作;而所有工作都是空洞的,除非工作中有爱;当你怀着爱心工作时,你把你自己和其他人及神全都连在一起。
    成功的含义是多元的,甚至可以自己来定义。可以是用毅力克服了苦难,也可以是以智慧创造了快乐;可以是以能力追求到财富,也可以是博爱成就社会。何为自己的成功呢?几多迷茫,几多彷徨。也正是如此,我们应该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从而启动科学的方法追寻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因此,开宗明义,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衡量职业成功的标准。
    一、职业成功的八个标准
    职业生涯成功的英文表述为“careersuccess”,简称为职业成功。美国专家将职业成功定义为:在其职业经历中累积起来的与工作相关的积极成果或心理成就感。前者如金钱、权力、声誉和地位,后者如自我实现感等
    有人提出职业成功的判断标准有八个(表1-1-1)。我们尝试着为这八个标准排列一下先后顺序,看看自己最在意的标准是哪一个吧。
    表1-1-1 职业成功的标准与顺序

    资料来源:赵凯,《职业生涯成功及其标准的研究综述》,《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第Z2—Z3期。
    回顾一下刘大铭的故事吧!在同龄人中,他算作职业成功吗?他符合了哪些标准呢?其实,以上评价职业生涯成功的八种价值取向,无所谓对错判断之分,却有高低层次之别。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后者的奥秘,现在我们来一起探索人类需要的五个层面。
    二、人生需要的五个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我们对未来的第一份职业有着许许多多憧憬,期待着这份工作能够满足我们所有的需要。当我们被告诫第一份工作的薪水甚至不够租房、吃饭、交通三大项支出时,立即陷入气馁之中,对未来失去信心。事实上问题并非如此严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参见图1-1-1)。他认为:“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从时间的横断面观察,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据着支配地位,正是这种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职业选择行为。从时间的纵断面观察,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推进,即从生理需要向心理需要递进。这一研究揭示了需求发展的规律,从而也揭示了职业发展的基本线索。换句话说,我们的需要是什么,我们的职业选择标准就是什么;我们的需要如何发展,我们的职业就应当如何发展。但是这绝非意味着急功近利的职业选择是实现需求推进的最佳途径,而是应有兼顾眼前需要和长远职业发展的系统设计。

    图1-1-1 马斯洛需要层次金字塔
    马斯洛曾经说过:人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动物,人最本质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自我实现这一需要,永远没有得到完全满足的时候。因而,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在于:将人最本质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职业生涯的终极追求,作为衡量职业成功的核心标准。与此同时,兼顾其他四种需要,尤其是该阶段最为迫切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生涯既不会为当前令人眼花缭乱的需要所绑架,错失为“自我实现”所需要的日积月累;也不会一味地追求“高大上”,从而落入日常生活无法支撑的窘境。在现今的社会里,我们的职业选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在自始至终坚持自我实现这一根本需要的同时,对其他四种需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进行取舍、组合与调整。事实上,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否实现、在何时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以自我需要为背景的职业生涯管理是否科学。
    毋庸置疑,自我实现需要成为职业生涯中最为基本的和最高的目标与标准。于是接下来的逻辑是:我们需要怎样的“自我实现”?它是如何决定的?
    三、自我实现——人生独特使命的决定因素
    正如舒伯(1957)所言:一种职业使你的自我实现或自我认知成为可能。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立志自我实现,但是此人的自我实现与彼人的自我实现有何不同?三个工匠的故事或许能够为我们揭开自我实现的面纱。

    三个工匠
    一位智者在世间传播智慧,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建筑工地,他向遇到的第一个工匠询问道:你在做什么?第一个工匠满脸疲惫地答道:我在干活,挣钱养家。于是智者给了他一些安慰。接着智者向遇到的第二个工匠询问道:你在做什么?第二个工匠高兴地答道:我在砌墙,这将是我砌出的最好的墙。于是智者教了他一些砌墙的技术。最后智者向他遇到的第三个工匠询问道:你在做什么?第三个工匠满怀憧憬地答道:我在盖一座教堂,将来附近的居民会来这里做礼拜,祈祷平安、幸福。于是智者将自己毕生的智慧传授给了他。几十年后,第一位工匠依然靠出苦力维持生计,第二位工匠成为当地有名的建筑工程师,第三个工匠则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类似的起点、一样的机遇,但由于三个工匠的心态与视野不同,所担负的使命也就各不相同。结果更是千差万别、大相径庭了。工作态度有三个层次:工作(job),职业(career),使命(calling)。第一位工匠把砌墙当成工作,以砌墙工作换来家人的生存和安全的保障。由于心系嗷嗷待哺的家人,他为生活的重负而满脸疲惫。(他此时此刻独特使命就是养家糊口,其实只要想到这也是他自我价值的实现,疲惫或许就会减轻许多。)第二位工匠把砌墙当作职业,从而对砌墙技术作为独特的使命而孜孜以求(砌墙工作不仅可以谋生,还可以从专业技术的追求中汲取快乐,赢得自尊和他人对其技术的赞誉)。第三位工匠将砌墙与工作整体和社会活动(盖教堂,居民会来这里祈祷平安、幸福。)相联结,把砌墙工作当作自己的社会使命来完成,从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谋生的同时还找到从工地走向社会的路径,进而获得社会平台上的实现自我。

    为何三个工匠在同样的职场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这是因为决定其眼界、态度和追求的因素有着重大的不同。仅仅作为谋生的工作也会给我们带来满足的喜悦,但是这种喜悦是短暂的,转而为无趣的疲惫所取代,因为这种满足的层次属于较为低级的生理需要层次。只有将其与更高层次的心理追求相联结,才能赢得不同范围内的社会地位、尊重和自我实现。如果第一个工匠能像第二、第三个把砌墙当作职业甚至使命来对待,就会从自我实现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满足感。
    工作的意义不在工作本身,在于我们孜孜不倦的使命追求: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这个职业与自己的职业资本相匹配,在大学阶段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并且打算赋予其一生的努力——这就是我们的独特使命。请阅读刘大铭的自传,了解他的独特使命是什么?分析一下它是如何决定的?请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涯历程,考虑一下自己的独特使命是什么?此后的各章里面,我们将以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模型为蓝本,具体探索决定我们人生独特使命的各种因素。
    第二节 我未来的职业、教育与休闲

    当幸福来敲门
    电影取材于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Chris Gardner)。电影成功地诠释了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推销员,如何不辞辛劳地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证券经纪人,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
    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在28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当时他下定决心在有了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爸爸。但事业不顺,生活潦倒,只能每天奔波于各大医院推销骨密度扫描仪。偶然间了解到做证券经纪人并不需要大学生文凭,只要懂数字和人际关系就可以做到。于是主动去找维特证券的人力资源经理Jay Twistle,凭借自己的执着及非凡的妙语,在一个小小的魔方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个实习的机会。
    但是实习生有20人,他们必须无薪工作六个月,最后只能有一个人录用,这对克里斯·加德纳来说实在是难上加难。就在此时,妻子因为无法忍受穷苦的生活,独自去了纽约。他一边必须是最出色的实习生:成为销售冠军、复习考取证书;一边必须卖骨密度扫描仪,维持父子俩的生计。
    因为交不出租金,克里斯和儿子失去了住所。廉价旅馆、教堂收容所甚至地铁站厕所都成了栖身之所。因为极度的贫穷,克里斯甚至去卖血。但是克里斯一直很乐观,并且教育儿子,不要灰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克里斯·加德纳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成为年薪80万元的证券经纪人。
    即便曾经如此历经坎坷、苦难深重,他却给这段证券经纪人实习生经历这样的评价:我生命中的这个很短的阶段叫作幸福。
    生活如果能随心所需做加减,该有多好!比如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