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教程(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小学书法教程(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武千嶂,沈秋其等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01
书籍编号:30505442
ISBN:978730911854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4210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版权信息
书名:小学书法教程(一)
作者:武千嶂 沈秋其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309118544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本书编委会
主编 武千嶂 沈秋其
副主编 李祖康 高健华
编委 张为林 周燕 李祥青 徐汀
郝兆涛 褚雪峰 袁兆麒
本册执笔者 徐汀 张为林
书法教学实验基地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小学
上海市奉贤区洪庙小学
上海市青浦苗圆培训中心
序
张永彬
(复旦大学出版社编审、副总编辑)
中国书法乃国之瑰宝、华夏文化之图腾,真、草、隶、篆、行绰约多姿,遥相呼应,可谓是丰富多彩,精妙绝伦。
楷(真)书是书法中最规整之艺术,秾纤得度,刚劲不挠,点画工妙,意态精密。集多种规则于一体。古人云:“五笔八法”,巧妙地概括了楷书中对笔画的严格要求,“间架结构”所规定标准成为了亘古通今的美学,故而历来被视为书法艺术之基石。
书法,即书写中寓法度,此乃历代书画家之经验总结,其精神大多散落在序言和题拔之中,各叙经典,百花齐放,可惜没有留下完整的理论体系,造成云里雾里的尴尬“玄学”,很多初学者只能望墨兴叹。
书法艺术贵在传承,传承之关键在教育。反观当下,书法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机械入门的私塾层面,以点入门,积点成线,然后间架结构,虽已成规千年,约定俗成,然路径呆板,过程复杂。这种沉重而又痛苦的学习方式,拖累了书法艺术的普及。特别是针对低年龄的书法教学,更是凸显问题。
惊喜有华东师范大学前公共艺术教育系副主任、美术教研室主任、著名书画家武千嶂老师,经多年的教学研究和辛勤探索,深入到多个小学,进行实地的教学科研,成绩斐然。千嶂先生毕业于中国美院,在众人眼中,他是一位知名的美术家,曾举办6次个人作品展,各大媒体多有专题报导,评价极高;而在我心中,千嶂先生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美术教育家,不仅大桃李(大学生)满天下,而且小桃李(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满天下,这不得不提及他颠覆传统,不断创新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在我印象中,千嶂先生除了教学和创作,大量的时间都在琢磨创新教学方法。作为千嶂先生的忠实粉丝,千嶂先生凡有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必致电于我,邀我分享他的心得新见,我则必于第一时间约稿,彼此已成默契。细数下来,千嶂先生近年先后完成了《中国画符号教学·山水篇》《中国画符号教学·花鸟篇》《现代幼儿水墨画教程》《游戏美术》《数字书法入门教程》《幼儿数字草书书法教程》等6种著作,这6种著作,每一种都是千嶂先生独家研发的创新之作。承千嶂先生信任,这些作品均交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据我所知,千嶂先生也是国内为数极少的一人推出多种美术创新教学法的美术教育家。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分享千嶂先生的美术教学新成果,复旦大学出版社曾多次组织全国性的美术教学观摩和推广活动,请千嶂先生登台讲演。每场讲演千嶂先生均妙语连珠,并现场运笔,令听众大开眼界,赢得广大师生的赞誉,好评如潮。此次千嶂先生交给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这套《小学书法教程》,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楷书书法教学模式,以线入门,图形立字,将书法中繁杂的规矩要求融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审美于一体,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梳理了传统书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化难为简,循序渐进,首次以“书德”为起步,玩图练笔墨,数字变书法,边学边创作的创新方法进行书法教学。这套教材的出版,也弥补了当下小学书法课的教材缺憾。为验证千嶂先生的书法创新教学成效,我曾前往书前所列的书法教学实验基地现场观摩,与基地的书法老师一起探讨书法教案,深为千嶂先生和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为千嶂先生和老师们的教学成果而欢欣。窃以为这套教材的最大亮点是激活了小孩内在的审美需求,在兴趣中得以自我学习,促使小孩有自我追求的可能。
付梓之际,千嶂先生提出由我作序,我万分惊恐。一则我并非书家,实无资格对教程作出专业的评价;二则组稿是我的工作,由组稿者作序有违职业惯例。推之再三,仍难却千嶂先生盛意。那么,恭敬不如从命。一则这么多年来确实一直关注千嶂先生在美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可谓感同身受,深知创新之不易;二则这样好的书法教学方法,并且经过实践已取得很好的效果,无论作为好友,还是作为出版者,我都理当向广大读者朋友推荐,遂斗胆以亲历者、见证者的身份,将我所见证之千嶂先生的创新教学方法郑重推荐给广大读者。期望通过这一教材的使用,使书法艺术得到真正的普及。
是为序。
2016年1月于复旦大学
前言
书法是华夏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凝聚着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华优秀的文化。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星光灿烂,具体概括为真、草、隶、篆、行五体,其中楷书是被认为书法入门的最好字体。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横平竖直,《辞海》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小学书法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群体,有别于现有的成人教学模式,需要一种适合年龄层次、生理特征的特殊方法进行教学。“小学书法教程”系列是集我多年的书法创作和教学经验于一体,专门针对小学教学设计的书法教案,整个教案是围绕着楷书的字形美展开的,这巧妙地化解了人们对传统教学中那种僵硬、刻板的印象。书中还运用了现代的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写字的方法、结体的图式和个性的表现为表现形式,直接进入书法教学程序。诱发一种玩味心理,激发兴趣,令其能在朦胧美中得以自发的追求。
让小学生们从拿起笔开始,就感觉是在创作书法,而不是进行枯燥乏味的笔画练习。这是一种有趣又成功的教学,小学生有了初步的成功喜悦,即刻就会从心底里喜欢上书法,进而就会自觉地进入书法殿堂,进行学习、变化、表现和创作。
“小学书法教程”系列是以汉字数字为切入点,将汉字数字按照书法笔画有意识地进行分档、归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根据数字的形与笔,对接汉字笔画,以学习数字笔画为基点,展开相应的汉字学习,通过笔画的叠加、变位,逐渐进入变字学习,使字形在无形中转变,生成新字,变通所有类似的字形,让小学生在魔术般的教学中,身似笔墨,“溶”于书法,心神投入,爱上书法。
传统的楷书教学是由点开始,积点成线,慢慢进入书法领域,这种方法稳扎稳打,要写出一手好字需要漫长的时间,在当下小学教学中并不切合。
“小学书法教程”系列颠覆了这一传统,以线作为起步的入门方法,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从“仿生学”的角度进行楷书书法的教学研究,还原了楷书艺术是在人本的基础上呈现的渊源,是根据人的原生态而创造的,比如上身比下身短,右手比左手粗,肩膀不可能水平一样,即上紧下松,左细右粗,横线产生一种有趣的倾斜,等等。其实,这是遗留在人内心一种自觉反应的美学,每个字只要触碰到视网膜就会产生一种均衡中有律动的愉悦感,似画非画,妙趣横生。故成人和小孩都会不自觉的享受这样的美学,有意无意地追求这样的美学。所以,书法关键是要知道这里面的道理,教学者要学会运用这既有的内在规律,做到恰到好处,四两拨千斤。这样小学生就不会在“痛苦”中煎熬着学习书法,而会自然地去追求书法。
整个教材分为书德篇、图式篇、单字篇、组词篇、审美篇、创作篇六个部分,环环相扣,每个学期20节课,总共120个课时,执教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课程上课。
华东师范大学 武千嶂
2016年1月
教学说明
本教程由40课组成,分为书德篇和图式篇。书德篇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古代20位优秀的大书法家的故事和作品。在《小学书法教程》第一册里做这样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书法艺术,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情感。图式篇是学习书法的预热阶段,让学生拿起毛笔,从蘸墨舔笔、端正书写姿势开始,感受笔墨,感受作为汉字基础的一笔一画、一横一竖。
书德篇每课的课程安排是围绕书法家本身展开的,图式篇则注重书写不同的图形用以掌握对书法的感觉。以下是对书德篇部分的整体教学说明。
背景知识: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书法家所处的时代、家庭背景、擅长的书法的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书法作品等。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讲述一个有关书法家的故事,二是欣赏该书法家的作品,三是自行习一幅作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书法家的故事。
2.用数字书法临习字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故事、播放视频等方式初步了解书法家。
2.通过书法家的作品了解书法家的人品和书品。
3.通过数字书法体验书法家的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感悟、实践、体验书法家的书法,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格。
教学重点:1.感受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2.用数字书法的形式感受书法。
教学难点:感受书法家的书法风格。
教学准备:笔、墨、纸、砚、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详见内文。
第一课 张芝
【背景知识】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东汉书法家。出身官宦家庭。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教学内容】
张芝的故事;欣赏张芝的书法作品;习“书”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于张芝的故事。
2.数字书法临习“书”字。
过程与方法:1.用听故事的方式了解张芝。
2.从张芝的书法作品初步了解他的人品和书品。
3.通过数字书法体验张芝的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感悟、实践、体验张芝的书法,培养学生从小勤学苦练的良好品格。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一)播放音乐
设计说明:通过音乐让学生身心俱静。
(二)播放数字书法“书”字
设计说明:通过欣赏张芝的书法,从而引出张芝的话题。
二、张芝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要说说张芝的故事吧。张芝从小出生在官宦家庭,他还有个弟弟叫张昶。张昶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成绩名列前茅,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父母的喜爱。而张芝有些笨拙,说话口讷,样子有些痴傻,但他非常爱好写字,练习写字时总是专心致志,像着了迷一样。他练完字,常常到池塘边去洗笔、砚。后来觉得来回跑路太麻烦,便干脆到塘边练字。小张芝在东花园的池子旁,垒起一个方砖台,无论春夏秋冬,他总是傻乎乎地在池子边练习写字,有一股死硬的犟劲。他蘸着池子的水,成天写呀写的,周围的人笑他,连弟弟张昶也说他是个痴傻的人。张芝并不理会别人的冷嘲热讽,只顾埋头苦练,坚韧不拔。他练完正楷练草体,练完草体练隶书,细心琢磨用笔的技巧,对心、眼、手、神的功夫有了更深的领悟,字便写得好起来了。此时有人夸奖他,他也毫不松懈,更不骄傲。就这样每天练字,练了好几年。后来纸张供应不上,他就把母亲织的白布成卷地拿来,写了字再染色,染了色再写字。一天,他练完字,又在塘里洗笔、砚,可是,洗了很久,却怎么也洗不净,他感到很奇怪。原来清清的池水,被他的笔墨染得黑黑的。邻居大爷看到了,就对他说:“这池已变成墨池了,怎么能洗干净呢?”张芝一看,池水果然是黑的。心想,自己专心练习书法,竟没有注意到原来清澈的池水已变成了黑的。苍天不负有心人,张芝多年的辛劳,赢得了家庭和社会上的赞许。后又经县里几个老书法家的亲临指点,他终于在书法上有了很深的造诣,名声大震,响极一时。张芝是功成名就了,而他弟弟张昶因聪明长期受宠,变得骄傲懒惰,终无建树,甚觉懊丧,悔恨不已。
冠军帖(知汝帖)
设计说明:从张芝勤学的故事,了解张芝的为人,引出张芝的书法成就。
三、张芝书法欣赏
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
四、带领学生感受张芝书法
1.使学生感受“书”字。
(1)了解“书”字。
(2)欣赏“书”字。
(3)拆分“书”字。
2.指导学生尝试“书”字。
(1)“数字”拆分示范“书”字。
尝试—指导—再尝试。
(2)“数字”整体示范“书”字。
尝试—指导—再尝试。
(3)学生尝试用数字书法“书”字创作一幅作品,赠与家人朋友作为佳节礼物。
作品要求:书写格式正确;敲章位置准确。
设计说明:用“数字书法”的方式习“书”字,拉近书法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感受张芝书法的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
五、展示评价
(一)作品展示
(二)点评作品
(三)总结主题
总结要点: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位大书法家,他的书法上下牵连、富于变化,并有独创性。“墨池”的故事告诉我们:天才=99%的努力+1%的天赋。我们要向张芝那样勤奋努力,才能长大成才。
第二课 王羲之
【背景知识】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被合称为“二王”。
【教学内容】
王羲之的故事;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习“夏”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王羲之的故事。
2.数字书法临习“夏”字。
过程与方法:1.用讲故事或播放视频的方式了解王羲之。
2.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初步了解他的人品和书品。
3.通过数字书法体会王羲之的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感悟、实践、体验王羲之的书法,培养学生从小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一)播放音乐
指导说明:通过音乐让学生身心俱静。
(二)播放数字书法“夏”字
指导说明:通过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从而引出王羲之的话题。
二、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18岁时,太尉郗鉴想为自己心爱的女儿选择一位佳婿,听说丞相王导家中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就想在其中挑选一位,王丞相欣然同意了。郗鉴让自己的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择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却独独少了王羲之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王羲之的书房,郗府管家走进房内一瞧,只见王羲之呆坐在椅子上捧着一本书,因为看书太入神手上的茶水洒落一地,他都没有察觉到。原来王羲之早上出门路过一座凉亭时,被凉亭外一块石碑上的刻字吸引了,直到现在还沉浸在这些文字中。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将这件事情告诉了郗鉴,郗鉴得知此人豁达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聘,择为快婿。由此也可看出,王羲之热爱书法,醉心书法,已达到忘我的境界,他做事专注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指导说明:从王羲之的故事,了解王羲之的为人,引出他的书法成就。
三、王羲之书法欣赏
王羲之7岁开始学习书法,先后师从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博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用笔以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
兰亭序
四、带领学生感受王羲之书法
1.使学生感受“夏”字。
(1)了解“夏”字。
(2)欣赏“夏”字。
(3)拆分“夏”字。
2.指导学生尝试“夏”字。
(1)“数字”拆分示范“夏”字。
尝试—指导—再尝试。
(2)“数字”整体示范“夏”字。
尝试—指导—再尝试。
(3)学生尝试用数字书法“夏”字创作一幅作品,赠与家人朋友作为佳节礼物。
作品要求:书写格式正确;敲章位置准确。
指导说明:用“数字书法”的方式习“夏”字,拉近书法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感受王羲之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五、展示评价
(一)作品展示
(二)点评作品
(三)总结主题
总结要点: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书法技艺的真实写照,他对书法的着迷已经超过了任何其他东西,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王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专心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第三课 王献之
【背景知识】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祖籍山东临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官至中书令,人称“大令”,父亲是“书圣”王羲之,他们父子后来被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自创新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教学内容】
王献之的故事;欣赏王献之的书法作品;习“冬”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王献之的故事。
2.数字书法临习“冬”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视频,了解王献之的故事。
2.从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初步了解他的人品和书品。
3.通过数字书法体会王献之的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感悟、实践、体验王献之的书法,培养学生从小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一)播放音乐
指导说明:通过音乐让学生身心俱静。
(二)播放数字书法“冬”字
指导说明:通过欣赏王献之的书法,从而引出王献之的话题。
二、王献之苦练书法的故事
王献之7岁的时候,王羲之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王羲之的朋友让王献之给自己刚做的扇子题字。可惜王献之写到最后一笔,因为没站稳,笔掉落到扇面上,落下了一点污渍。王羲之的朋友惋惜地说:“可惜,这么好的字,却留下了一个败笔。”这时,王献之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毫不犹豫地在污点处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牛,令王羲之的朋友赞叹不已,也令王献之骄傲自满,相信不日就会超过父亲。但他的母亲却认为即使再过三年、五年他都达不到父亲的水平。究竟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呢?王羲之说:“当你写完院里这18缸水的时候。”他苦练了五年,书法水平才及父亲一点,于是他再也不骄傲,王献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脚踏实地地练习书法,最终成为一位有名的书法家。
鸭头丸帖(局部)
指导说明:从王献之的故事,了解王献之的为人,引出他的书法成就。
三、王献之书法欣赏
这帖中的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变化生动,整行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跌宕起伏,一气呵成。
四、带领学生感受王献之书法
1.使学生感受“冬”字。
(1)了解“冬”字。
(2)欣赏“冬”字。
(3)拆分“冬”字。
2.指导学生尝试“冬”字。
(1)“数字”拆分示范“冬”字。
尝试—指导—再尝试。
(2)“数字”整体示范“冬”字。
尝试—指导—再尝试。
(3)学生尝试用数字书法“冬”字创作一幅作品,赠与家人朋友作为佳节礼物。
作品要求:书写格式正确;敲章位置准确。
指导说明:用“数字书法”的方式习“冬”字,拉近书法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感受王献之书法遒劲有力、神采飞扬的用笔。
五、展示评价
(一)作品展示
(二)点评作品
(三)总结主题
总结要点:今天我们认识了书法家王献之,王献之的书法,在传承中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王献之学习书法,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书法用笔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同学们临习“冬”时要认真体会。通过今天的课我们了解到,王献之不但从小聪明,而且勤奋刻苦。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王献之做事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骄傲自大。
第四课 欧阳询
【背景知识】
欧阳询(557—641),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被称为“大欧”。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爱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欧阳询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教学内容】
欧阳询的故事;欣赏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习“慎”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欧阳询的故事。
2.数字书法临习“慎”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视频的欣赏,感悟了解欧阳询的故事和为人。
2.从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初步了解他的人品和书品。
3.通过数字书法体验欧阳询的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五课 张旭
【背景知识】
张旭(675—约750),字伯高,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草书著称,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被称为“三绝”。其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的狂热程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教学内容】
张旭的故事;欣赏张旭的书法作品;习“凤”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张旭的故事。
2.数字书法临习“凤”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故事的方式了解张旭。
2.从张旭的《肚痛帖》初步了解他的人品和书品。
3.通过数字书法体验张旭的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感悟、实践、体验张旭的书法,培养学生从小大气豪放的良好品格。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一)播放音乐
指导说明:通过音乐让学生身心俱静。
(二)播放数字书法“凤”字
指导说明:通过欣赏张旭的书法,从而引出张旭的话题。
二、张旭判案的故事
张旭是谁?相信小朋友都不认识。他有一幅代表作《肚痛帖》,可不是他肚子痛的时候写的哦,而是这个字帖的名字叫《肚痛帖》,怎么样,非常特别吧!张旭以草书著名,被尊称为“草圣”,据说他喜爱酒,每次喝完酒还会发狂,被当时的人称为“张颠”,有一次,他站在大街上,大街上到处是人,他喝了一口酒,将酒瓶丢掉,拿起一只与他一般高的毛笔,地上铺着一张巨大的纸张,他拿着毛笔蘸着水缸里的墨水,洋洋洒洒地在纸上写起来,一气呵成,没有半点犹豫。街上的人们都为他的书法拍手称道,就在这时,府衙的衙役们赶来,请张旭回去处理政事,张旭非常遗憾地望了眼地上的书法,依依不舍地离去,回到衙门后,看见是位老人,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几次三番地上告,张旭非常恼火,后来老人只能战战兢兢地说:“自小受父亲影响,非常酷爱书法,收集了很多书法作品,想拥有张旭大人的书法作品才会贸然前往府衙。”张旭听了眼前一亮,感觉遇到了知音,一同相约去老人家欣赏书法收藏品。这就是张旭,为书法而疯狂,也是让书法展现其疯狂一面的人。
指导说明:从张旭判案的故事,了解张旭的为人,引出张旭的书法成就。
肚痛帖
三、张旭书法欣赏
这幅作品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从刻帖中可以看出,作者写此幅字时是蘸饱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一笔。这样做可以保持字与字之间的气贯,还可以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成,产生“神虬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
四、带领学生感受张旭书法
1.使学生感受“凤”字。
(1)了解“凤”字。
(2)欣赏“凤”字。
(3)拆分“凤”字。
2.指导学生尝试“凤”字。
(1)“数字”拆分示范“凤”字。
尝试—指导—再尝试。
(2)“数字”整体示范“凤”字。
尝试—指导—再尝试。
(3)学生尝试用数字书法“凤”字创作一幅作品,赠与家人朋友作为佳节礼物。
作品要求:书写格式正确;敲章位置准确。
指导说明:用“数字书法”的方式习“凤”字,拉近书法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感受张旭书法的大气豪放、无拘无束。
五、展示评价
(一)作品展示
(二)点评作品
(三)总结主题
总结要点:今天我们认识的书法家张旭,为人豪放,他的书法就像他的个性一样大气、潇洒。张旭判案的故事说明了他对书法的痴迷、钟爱。同学们临习“凤”字也要大气,大气豪爽的人朋友就多,希望同学们遇事不要斤斤计较,培养从小大气豪放的良好品格。
第六课 颜真卿
【背景知识】
颜真卿(709—785),中国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谏诤。颜真卿自幼勤奋好学,他的书法筋力丰满,用笔气势充沛,巧妙自然。颜真卿的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刘中使帖》《湖州帖》等。碑石有《多宝塔碑》《大唐中兴颂》《八关斋报德记》《元结碑》等。由他书法刻成的单帖有《小字麻姑仙坛记》《送刘太冲叙》等。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教学内容】
颜真卿的故事;欣赏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习“真”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颜真卿的故事。
2.数字书法临习“真”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故事了解颜真卿。
2.从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初步了解他的人品和书品。
3.通过数字书法体验颜真卿的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感悟、实践、体验颜真卿的作品,培养学生从小刻苦学习的良好品格。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一)播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