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大学 > 文字纠错3000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文字纠错3000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文字纠错3000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文字纠错3000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林骧华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01

书籍编号:30505484

ISBN:978730913250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90852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全书内容:

文字纠错3000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编写说明


(一)


本书系“复旦大学出版专业教材系列”的第二种,适用于高等院校编辑专业或出版专业的实践训练课程,也可供出版单位和媒体培训编校人员。


全书分作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纠错练习”编集30个训练(测试)单元,每个单元列出100道练习(测试)题,共计3 000题。每道练习(测试)题都含有内容或文字差错。第二部分是对应第一部分各单元的“参考答案”,包括一些必要的分析和纠错的理由,其中“差错性质”用黑方括号【 】表示,“参考答案和分析”用宋体字排印,“更正句子”用楷体字排印。


这些用于练习(测试)的“原生态”例题,全部原样采自出版物(书籍、报纸、刊物)或准出版物(终审校样),前者来源于我的日常阅读或编校质量检查工作,后者是我在编辑终审工作中采集的案例。


编著这本案例教材的目的,是希望从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大量练习,有助于提高出版界和媒体从业人员的审稿能力和编辑专业水平。假如这本教材能产生实际效用的话,也希望能引起语文教师和各类写作者对准确使用文字的兴趣。


一般教科书的理论和教条具有一般性质的指导意义,而纠错实例属于案例型教学,它能使学生或编校人员在训练中认识到自身文字基础的薄弱、在博学知识等方面的差距,并以此转化为对加强文字基础与追求渊博知识的热情。通过系统训练,提高坚持文字准确性和规范性的自觉意识,并使之成为习惯,必将使人受益无穷。


本书除了可用于课堂教学之外,也可用于出版单位测试编校人员业务水平,或用于文字学习爱好者的自测。每单元的100个例句,可以看作100道测试题。由于各个例句中存在的差错分别有一处到几处不等,一部分例句除了硬伤的文字差错之外,还有语句不通顺或句式不当的情况,或者有知识性错误,故以纠正全部差错为做对一道题,计得1分。用它们做测试时,至少要做3个以上的单元,以平均得分作为衡量成绩的标准。做得越多,对成绩的评估就越精确。与一般学习、考试的概念不同的是,由于“编辑”和“出版”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应该设定平均得分80 ~ 89分为“及格”,90~94分为“良好”,95~100分为“优秀”。


第二部分提供的答案仅供读者参考。由于语言文字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有些参考答案可能会引起不同意见,渴望有识之士共同参与探讨。


(二)


细究起来,对出版物上出现的文字差错大致上可以厘清以下一些概念。


书稿文字差错的种类大致上可以分为:(1)文字性错误,包括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2)知识性(包括学术性)错误,这一类差错现在日见增多;(3)政治性错误,包括各种错误的观点,但因不是本教材的主题,所以只选用了少量例子。


错别字的种类主要包括:(1)错字;(2)别字;(3)异体字;(4)不规范字。


文字性差错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例如: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衍字;脱字;遣词冗赘;同义反复;引语错误;关联词错误;概念错误;史实错误;外文错误;成语错字;逻辑错误;语法(词法、句法)错误;知识性(学术性)错误;翻译错误;简繁体不统一;等等。


产生文字性差错的原因有:(1)由书写者错误知识(包括专门知识错误、常识性错误)导致;(2)书写者对文字的记忆错误;(3)书写时产生的错误,包括笔误;(4)电脑输入文字错误,包括同音错字、近形错字、衍字、脱字;(5)抄书(引用文字)错讹,或者粗疏地从网络粘贴、下载,以讹传讹。


在铅字排版时代,作者手写文稿,出版单位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出版物上的文字差错比较少。在每一个书写者(尤其是每日在书写的书写者)的笔下,3 000个常用汉字中的每一个字都会经过千百次反复书写,正确的字形、正确的遣词造句达到娴熟的程度而深刻地留在书写者的记忆中。在如今的键盘时代,书写者越来越依赖电脑字库,只需从字库提供的同音字或近形字中选择自己要写的那一个字,就完成了“书写”。由此,书写者对汉字的字形,甚至对字和词表达的含义都逐渐模糊了记忆,导致文字错误越来越多,而书写者把握文字的能力越来越弱,形成文字差错泛滥的局面。


普遍的“键盘时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本人从1995年开始使用电脑制作文稿,以便在交稿时向出版单位提供文本的电子文档。但是,我至今仍然坚持先用笔书写,然后再将书稿输入电脑。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既保持了每日仍在大脑中不断加深对文字的记忆,又能在输入电脑时经过一道“修改文字”并纠正差错的程序。当文稿打印成纸质书稿或校样后,书写者理应仔细校读,以防键盘输入文字时产生的差错,可惜现在的许多书写者不耐烦做这件事了。


(三)


我们大多数人(同样指大多数作者)在语言文字的习得过程中会惯于写一些错字或别字(其中有些是由于文字规范变化过程中造成的),连一些著名的作家、学者也不例外。由于个人知识结构的缺陷,就是“大作家”“大学者”也难免会有知识性错误。在本书定稿之时,我不得不说的一句话是:这3 000句例句的作者中,不乏教授、博导、著名作家、著名学者。同时,油然而生的另一句话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文字错误面前也是人人平等。


值得重视的是,一部分作者在写作时率性随意或者粗枝大叶地组织文字,缺乏对文字的敬畏态度,或者至少是对待文字不认真。有些作者(同时也包括编辑)或者欠缺语言文字基础,或者写作或审稿态度不严谨,或者知识浅薄,或者观点偏激,或者兼而有之。这些都是造成文字差错的重要原因。从道理上讲,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种种差错——我们在编辑实践或阅读活动中发现的情况也确实如此,本教材中的3 000句例句可以为此佐证。


例句中的一些“低级错误”,出现在本书的单句案例中时会比较明显(也因为已经知道每一句例句中都有差错),容易被识别,但是在某一本书的某一个页面上,差错躲在一行行文字中时,却往往会被忽略。相当一部分例句的差错并非单纯错一两个字,而是知识性差错,但因其传播错误知识,所以更为可怕。本书中少量收录的政治性错误例句,为的是起警醒作用。同一个错别字(词)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出现,则在“参考答案”中标明“系常见错误”。有些分析和判断属于“吹毛求疵”,但“疵”毕竟也应该被视作差错。


现在的许多(非常之多)写作者不懂书面语同口语之间的差别。须知一部分口语的习惯表达不等于规范的文字表述,许多衍字、脱字、语序颠倒等现象即源于此。


句读错误中乱用标点符号,是现在的写作者常犯的差错。这说明写作者在基础教育阶段未能学会和掌握标点符号的准确用法,为此,写作者和编辑工作者都应该先学好《标点符号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量词错误也是最常见的文字差错之一。用“个”取代其他一切量词,是当下写作者的通病,同样显示了语文基础的欠缺。“的”“得”“地”三个字使用混乱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句子、有些词组作为一定的修辞手法可以倒装,但有时会造成歧义,容易导致误解,因此成为语法错误。有些错误在这3 000句例句中反复出现,正说明在当今写作中这类错误的普遍性。尽管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错别字只是人们在用电脑键盘输入文字时由眼睛和手指的失误引起的,但毕竟错误已经产生,无由解释。


从某种角度说,写作是自由的,但是文字应当甚至必须是规范的,这是人际准确沟通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播的需要。在互联网的“狂欢”中,文字越来越乱,而这文字乱象反过来使写作者失却准绳。最后,鲁鱼亥豕,以错为对,习以为常。


(四)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已故的李龙牧教授曾经说过,出现文字差错,作者和编辑“要么是不懂,要么是不认真”。二选一,谁也无法逃避这句批评的话。此话虽然严厉,却是让人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守护文字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职责。但是,除了遵守关于语言文字的国家法规之外,我更愿意作者们在写作时、编辑们在审稿时带有一种理念——扎根于中国文化基因的汉字、基本语法、表达逻辑、文字美感,是语言的生命,它们的准确性是构成语言文字规范的基本原则,也应该体现为我们在使用文字时的一种追求。


一个人的文字能力和水平能显现他的修养和素质,为使自己不断得到提高,我们应该永远在学习。这是我编写本教材的初衷,愿我们大家志同道合。


林骧华


2017年6月16日


复旦大学

文字纠错3000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第一单元


仔细审读下列各句例句,找出其中存在的各类差错,并纠正这些差错:


1.有一种说法,我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是歌德说的,“女性带领人类飞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即清末民初时期,王纲解纽,新学西来,推移激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18年,曼德施塔姆与契卡特工发生冲突,被迫前往克里米亚和高加索等地,还先后被红、白双方的军队所逮捕,二十年代初始返莫斯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西斯艺术无一例外地歌颂服从,赞扬盲目,毁灭自由、个性、创造,和美化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里,大约是因为她在68年学生运动中,瞥见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极权主义运动中群众的不祥的阴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体俄国人民能以组成该民族的每个个人为由国家官僚主义为代表的所谓的集体利益而正当地被牺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其实她的系列文章厉害得多,发表的时间也早得多,只是身微言轻,没有引起注意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类的英雄崇拜大约起源于神祗膜拜,经过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神的领地中解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高指示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造反,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样,这位年届26岁的牧师,便走到了民权运动的前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922年,这些信件曾经以单行本的形式在巴黎出版;可是在国内,直到1988年,也即苏联行将解体的时候才公开发表,这其间,经过了整整近70个年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他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侦察委员会的作用是同作出判决的权力,尤其是作出死亡判决的权力联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惟有一种行当可以升提生命的价值,她就是死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935年4月,他在奥地利的慕尼克大学演讲,呼吁大学生独立思考,倾听良心的声音,不要被蛊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因此,世代以来,思想者被当作异端而遭到迫害是当然的事情,尽管他们并不喜欢镣铐,黑牢,和火刑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国际歌》在工人运动中流行一时,对于共产国家中每个识字的公民,都会像熟悉领袖一样熟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灯光下,我读《楚辞》,读《野草》,读《多余的话》;也读《太阳城》,读《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草叶集》和《林肯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大约是96年吧,我在编辑部里接到黄河从宾馆打来的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但她仍然工作,入院仍然工作,直至停止呼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知道,他们纪念他,并非因为他曾经有过尊贵的名份。


21.他们使用的铁锹、鹤咀锄、捞网之类于我毫无用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许多康有为的追随者遭到逮捕、监禁、革职和流放,谭嗣同等6位青年维新分子,所谓“六君子”被处死,血溅菜市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有人分析说,维新派改革所牵涉的面太大,甚或指责说不讲策略,操之过急,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被山东巡抚尊为“义和团”的大批拳民,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进入京津,滥杀传教士和教民,以至使用洋物如纸烟、火柴者,外国使馆和外交人民受到严重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慈禧再次挟持光绪逃往西安,创下中国统治史上,同朝皇帝在外敌面前两度逃离京都的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满清王朝的最后十年,在教育、军事、经济文化方面,比起自强运动和戊戌维新阶段毕竟有了相当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无论在速度、范围和持久性方面,是直到当时为止的近代世界史上所无以伦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不过,应当看到,所以这些都是直接出于一般统治者减负维稳方面的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课目新增中外历史、地理、外语以至其他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他的观点,得到哥伦比亚哲学博士陈之迈的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这样,一个号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运动,就像一枚重磅炸弹,于1966年通过一出历史剧突然引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历史学家范文澜受了中央文革组长康生、陈伯达批评后,立即写信给刘大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在各级组织的领导岗位上,他们克尽职守,由于他们的声望和成就,而被吸纳到政协或别的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中国的文学批评家大抵接受过秘书训练,总是惯于将一些复杂的现象,作出简明规范的分类,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至如史邦卿之《咏燕》,刘龙洲之《咏指足》,纵工摹绘,已落言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至二十世纪末,伟大的诗人很少有人提及,影响渐渐式微;而以技术见称的大诗人以致次等的诗人,却占据了中心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郁达夫写“多余人”,自我暴露,惊世骇俗;卢隐、淦女士、丁玲写现代女性,或激越,或感伤,都是前所未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在他的茅屋中,他给我讲“萧葭苍苍,白露为霜”,给我讲“郑伯克段于鄢”,给我讲“大江东去”,也给我讲“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托夫勒所称的“三次浪潮”,同时冲击着神州大地,正反两面同时呈现,奇迹和问题交织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89年以后,中国知识分子迅速犬儒化,在作家中间,“去政治化”倾向抬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诗人安东尼乌·费拉雷写道:“我生活在恐惧之中,当我写作和说话时,我害怕,甚至在我窃窃自语,在沉默或思考时,也感到恐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杨振雄、杨振言的《大江袍》我也是情有独钟。此外,还有蒋月泉的《庵堂认母》,严雪亭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蒋云仙的《啼笑因缘》……我的很多历史知识都是从这些戏曲中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这种方式的国际文化交流十分特殊,作为一段故实,在翻译出版史上时应当列作专章介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对此,索尔仁尼琴深有体会,说:“地下作家一个强有力的优越性在于他的笔是自由的:地下作家既不用想像书刊检查官,也不用想像编辑大人,他的面前除了材料没有他物,除了真理,再也没有什么在他头上回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鹿虔扆《临江仙》云:“烟月不知人事改,夜兰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因此,要求思想一致,加强意识形态控制是势所至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五年后,《动物庄园》和《1984》一起以超过60种文字出版,并卖出了4千万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一个不可思的事实是:正是革命,造就了一个罪恶的世界,荒谬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这件事情虽然是处理错了,但还不属于所惯于称道的“冤案”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这种丸药对敏感而懦弱的知识分子的诱惑力,显然远远超过工人、农民和一般市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马内阿认为,他曾经生活过的国家罗马尼亚存在着一个“新的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政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上世纪八十年代,罗马尼亚曾经推行过“新民主”,政府让一些“敢讲话”的精英批评施政,使政府机构看上去更为民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一位名叫扬—帕拉夫的青年学生,以自焚点燃“布拉格之春”的反抗烈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纳粹主义是“民族社会主义”的德文缩写音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也许,我们会质疑此间到底有多少可靠的成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最近他们又推出了一套新的教材,该套系列教材有6册书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Fish and chips is a very famous food.(鱼和薯条是一种出名的食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锅庄是藏语的村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新疆的羊毛地毯、丝毯和丝羽地毯为不少博物馆所收藏,如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美国的阿拉比亚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手工艺博物馆等,作为珍品供人们欣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元宵是一种糯米粉制成、含有甜馅的小圆饺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创始人。据他女儿讲述,他是蒙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书末有“鸣谢”。这里的每个感谢都各有其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艾德玛和哈夫特认为“玄学”是一个误导性术语,最好是称呼其为伴随道教经典《庄子》和《易经》的普遍可获得出现的儒家思想的再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然而李白遵循的是中国艺术中一种非常长久的传统:对酒精的喜好,甚至根据杜甫的说法,他是“酒中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在最初试图为他们的行为辩护后,在之后接近四十年时间里,台湾官方简单地否认1947年的血案从来不曾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历史到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1979年,中国大陆也在解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据说有一位美国人、一位德国人、日本人和一位中国人一道参观水族馆,美国人常常会发出感叹:“Terrific!”赞美鱼硕大优美的体型;德国人是详细了解水温和鱼的习性;日本人是考察鱼缸的质地和成本;中国人则想知道所观赏的鱼是否能吃。这一传闻的可信度姑且不论,但不同文化的反应的确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马尔姆克亚曾用语料库分析安德森的作品《豌豆上的公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一个大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中央帝国(Middle Kingdom)”之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复兴之路弥坚,更需要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1991年园林学大师陈人周(梓翁)为喻老之专著《艺文随笔》作序,赞许他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复旦大学教师陈国栋,爱画水墨虾,把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