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应用写作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中文应用写作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戴盛才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01
书籍编号:30505511
ISBN:978730908375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37168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版权信息
书名:中文应用写作教程
作者:戴盛才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309083750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3+1+1”课程改革系列教材编写委员会
名誉主任 沈为平 沈关宝
主 任 陆 丹
委 员 邓增甲 陆 丹 陆德明
吕振肃 潘 钧 秦杰锋
沈关宝 沈为平 孙仁佳
王勋铭 武 文
前言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平坦的世界,“人们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以更平的方式互相联络、互相竞争、互相合作”。“变平的世界将让每个个体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任何企业、组织甚至个人都将参与到全球整合的业务环境中”(托马斯·弗雷德曼《世界是平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在这样的环境中,竞争是建立在联络、合作的平台上,而沟通交流就成为获取竞争信息、赢得竞争机会的先决路径。应用文作为重要的沟通交流介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自然成为复合型人才竞争的必备工具之一。
有识之士把中文应用写作与外语、计算机并驾齐驱作为职场沟通的三大基本技能,并把它纳入到高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为此提出了“311”教育模式,即外语、计算机、中文应用写作三种交往工具的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可应用性,以传统道德的继承性、新的礼仪规范的适应性、沟通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一个健康人格。“教育应该要培养能够打仗并且能够打胜仗的人,应该培养能够成功并且不断取得成功的人;不光培养学好书本知识的人,更要培养动手能力强、面向实践能解决问题的人。”(李书福《做人之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中文应用写作作为一门技能课,为培养动手能力强、能解决问题的人提供了平台。中文应用写作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五种素养(工具、专业、人文、人格、行动力)和五种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为此做出了有益且有效的教学改革探索。本教材就是这一探索的产物,也是通过课程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出中文应用写作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以丰富的知识意义而存在的基础课特点。
中文应用写作不仅是一门基础课和技能课,同时也是一门人文课。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教育界专家在重视应用写作的基础性和技能性的同时,也极具前瞻性地强调中文应用写作所具备的人文传承与渗透功能,提出在中文应用写作教学中要考虑“文化教化、学生的社会化和塑造人格的潜移默化功能”(陆丹《中文应用写作·序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基于以上认识,中文应用写作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渗透。通过经典范文、名人文章、网络名篇等文本的研读和评析,通过实践教学中的团队合作探究、小组调查写作、与职场零距离的实战演练、校园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等手段和途径,使学生浸润在民族传统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各种文化魅力,在文化熏陶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现代礼仪的规范,加强人际沟通能力。中文应用写作的文化意义也在这一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得以凸显。本教材正是这一教学实践的产物,也是在实施人文渗透的教学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充分体现了中文应用写作课程的人文价值。
本教材定名为《中文应用写作教程》。全书共十一章,内容涵盖了学生走进校园、走向社会常用应用文五十几种,以节为单位,每节设计“要点浏览”、“案例缓冲”、“理论备份”、“拓展链接”、“实训界面”、“扫描修复”、“思维宽带”、“情境写作”等模块。按照一级文种、二级文种、三级文种不同教学和考核要求,本教材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介绍说明类”、“公私信函类”、“告启条据类”、“演讲致辞类”、“新闻报道类”、“事前计划类”、“事后总结类”、“商务财经类”、“行政公文类”、“学业学术类”等十大类应用文相关写作知识。
本书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理念形式的创新性。
本教材的创新点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编写理念洋溢着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通篇都渗透着前沿的全球化教育教学理念;其次,对于本土化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多有观照。二是例文中释放出浓浓的时代气息。如反映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等重大事件,选择鲜活的网络名篇作为阅读文本,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三是模块设计及名称的定义具有新意。以章节为单位,设计了要点浏览等模块及教学环节,选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词汇作为名称。
2.目标任务的靶向性。
本教材的编写,自始至终以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型、应用型、有效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牢牢锁定人才培养这个靶向。文种的选择不求全,但求实用;练习的设计重实践和应用;在突出课程本身工具性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文化因素的渗透,充分反映了“311”教育模式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3.内容体例的科学性。
在内容上,首先保证准确无误;其次,通篇吸收了教学团队近几年的教改和科研成果,也反映了国内外对于应用写作的研究动态;第三,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常用的文种,做到学有所用。在体例的安排上,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通用到专业的逻辑顺序;模块设计与排序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规律。
4.模块案例的示范性。
以章节为单位,采用模块的方式排布,每一模块都强调了范式要求。有几个模块集中反映了近几年来教学团队在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直接成果,如互动路径、情境写作等,对于其他实践性课程具有借鉴作用。案例的选用,以文种类别的规范性作为第一标准,同时也兼顾到走进校园、走向社会两个层面的模仿功能,架设学与用的对接桥梁。
5.技能实训的可操作性。
本教材把实训当作是应用写作技能形成的根本路径,通过“实训界面”模块的设计,为实训提供了有效的、操作性较强的平台。其中“扫描修复”侧重从反面为写作提供反光镜;“思维宽带”重在训练学生的应用写作思维;“情境写作”则从两个维度搭建训练平台。
全书由戴盛才担任主编,席晓丽任副主编。各章编写分工如下:
戴盛才 第一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十章
席晓丽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孙 月 第六章
周 俊 第九章第一节
唐立勇 第九章第二节
栗玉娜 第九章第三节
张 玲 第十一章第一节 第三节
范祖坤 第十一章第二节
本教材由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执行院长陆丹教授组织并指导编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三亚学院院长沈为平教授、副院长沈关宝教授、王勋铭教授以及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副院长赵楠等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三亚学院公共基础教学分院院长潘钧教授、人文与传播分院院长武文教授给予了莫大的鼓励和帮助,北京吉利大学姜国忠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阙真教授也给予了宝贵的支持,复旦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陈军同志也倾力相助。同时,我们还参考和借鉴了许多文献资料和案例文本,由于时间仓促,未能与各位作者联系,在此也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改进。
编者
2011年6月15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应用写作概述
【要点浏览】
●知识视点:了解应用文的发展沿革;掌握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明确应用写作课程的性质;知道学习应用写作的意义和方法。
●技能要求:能辨识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人文渗透:理解古今应用文是一座人文宝库;应用写作属于人文学科;明确应用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路径之一。
【案例缓冲】
上时政疏
王安石
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自秦已下,享国日久者,有晋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聪明智略有功之主也。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往往身遇祸灾而悔无所及。虽或仅得身免,而宗庙固已毁辱,而妻子固以困穷,天下之民,固以膏血涂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脱于困饿劫束之患矣。夫为人子孙,使其宗庙毁辱,为人父母,使其比屋死亡,此岂仁孝之主所宜忍者乎?然而晋、梁、唐之三帝,以晏然致此者,自以为其祸灾可以不至于此,而不自知忽然已至也。
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苟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无他,旷日持久,则未尝不终于大乱。
伏惟皇帝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然享国日久矣,此诚当恻怛忧天下,而以晋、梁、唐三帝为戒之时。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才力日以困穷,而陛下高居深拱,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此臣所以窃以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
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晋、梁、唐三帝者,不知虑此,故灾稔祸变,生于一时,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过今日,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矣。然则以至诚询考而众建贤才,以至诚讲求而大明法度,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臣愿陛下以终身之狼疾为忧,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苦。
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伏惟陛下深思臣言,以兹警戒,则天下幸甚!
评析:这是一篇疏,属于“奏议”的一种。“奏议”是一种“下告上者”的古代公文,主要用于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本篇是王安石继《上仁宗皇帝言事疏》的又一篇进言革新的奏疏。疏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士大夫改革图强的求新精神对于崇尚改革的今天而言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理论备份】
一、什么是应用文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处理各种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时使用的形式相对固定的文体。
对于应用文的认识,海内外炎黄子孙没有太大的分歧。台湾学者张仁青先生说:“凡个人与个人之间,或个人与机关团体之间,互相往来所使用之特定形式之文字,而为社会大众所共同遵循共同使用者,谓之应用文。”香港学者陈耀南先生在《应用文概说》一书中指出:“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凡个人、团体、机关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用文与人们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应用文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一生中看得最多、接触最多的文字要数应用文。
二、应用文的历史沿革
回溯应用文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应用写作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应用文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源于实用的需要而产生并得以发展。
应用文的历史可分为产生、发展、变革繁荣等几个阶段。
(一)产生期——殷商至战国
《周易·系辞下》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这里的“书契”即公务文书。甲骨文是商代王室进行占卜时所作的简短记录,短的仅数字,长的也不过百余字,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原始性的文章,也是最早的应用文。
周代盛行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称为“钟鼎文”。钟鼎文有的用来记载统治者的制度法令,有的用来记载征战的胜利,有的用来记载统治者的文德武功,还有的用来记载贵族之间的商务活动,其中也有一些属于私人之间用于物质交换的契约。这类文章也都是应用文。
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尚书》,所收录的文章多数也是公文。《尚书》中的文章就是上古文献的汇编,分为六种体式:典、谟、训、诰、誓、命。其中,“典”用于记述上古典章制度;“谟”是议政的策论;“训”是进行教诲开道的论说文;“诰”是进行训诫的文告;“誓”是军队出征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和诏书。这些文体,跟现代的命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报、报告等,都有一些近似之处。它收录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二十八篇文献,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二)发展期——秦汉至明清
1.应用文文本成型和文书制度确立的时期——秦汉
到了秦代,应用文得以充分地发展。当时皇帝公布的文书,已有固定的名称和内涵。《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应用文的体式也有较明确的规定,以前的公文书一律直书,不提行,不空格,君臣如一;到秦始皇,行文中再提及尊号(如“皇帝”、“始皇帝”)时则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为了提高公文的办事效率和可靠程度,还制定了现在仍在沿用的“抬头”、“用印”等制度,这标志着公文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
汉承袭了秦的体制。汉代的公文体式主要有书、议、策、论、疏、诏、制、敕、章、奏、表等。其中,皇帝对臣下使用的文体主要是诏、令、策、敕,其中“诏”和“令”用于对下发布命令,“诰”专门用来封官赐爵;臣下对皇上则主要用章、奏、表、议、疏等,已有了大致固定的下行文和上行文的区分。同时,在表达和结构上,也有了一些相对固定的格式,相对撰写制度更为完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公文还产生了一些流传于后世的名篇,如贾谊的《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司马相如的《上书谏猎》等。
2.应用文发展的自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时三四百年,曹操父子对应用文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曹操的代表作有《让县自明本志令》、《求贤令》、《求逸才令》、《慎行令》、《修学令》、《请增封荀表》等。曹丕则不仅亲自撰写公文,还推出了有关公文写作的理论专著《典论·论文》他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对应用文写作有了深刻认识和精辟论述。
3.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期——隋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随着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应用文在写作上也较前代更为成熟,是中国古代公文走上成熟的时期。这段时期的名篇不胜枚举,例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十渐终疏》,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范仲淹的《签手诏条陈十事》,欧阳修的《朋党论》、《与高司谏书》,王安石的《上时政疏》,张居正的《陈六事疏》等。
4.应用文继续发展时期——元明清时期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指出应用文有行文方向之分。
(三)变革繁荣期——辛亥革命以后
辛亥革命后,社会有了巨大的变革,必然引起公文的变革。这一时期是应用文的巨大变革期。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公文成式条例,确立了新的公文体式,要求官吏相互称官职,民间相互称先生,并要求用白话写作公文,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很快有了自己的公文体式。第一批公文,就是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所产生的决议、纲领和宣言。1931年瞿秋白同志代表中央起草了《文件处理办法》;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了《新公文程式》,规定了公文种类、行文关系和有关制度,这都推进了公文改革。
建国后,为适应全国政权统一和国际交往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对公文的草拟、格式、处理程序等作了统一规定,为我国公文体裁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此后又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使我国公文走上了规范化道路。1981年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93年又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进行修订,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三、应用文的特点和作用
(一)特点
1.实用性
一般文学作品的创作是“有感而发”;应用文的写作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有事而发”。应用文被称为实用文,是“为实用而作之文”。
2.真实性
应用文必须讲究真实、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揭露问题。内容的真实性,是应用文的生命。
3.稳定性
应用文具有相对固定的格式。这些格式,大多是人们长期以来在写作实践中所形成的惯用格式或法定格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时效性
由于应用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所以它的时间性很强。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及时反映,否则拖延时间就会给生活、工作、生产带来影响。
5.平实性
应用文语言要简洁、朴实、明白、准确、规范,便于理解执行。平实是应用文写作的基本风格。在特定的场合,应用文语言还要考虑到特定组织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惯性,比如领导阅读的个人喜好等。
思考:请举例说明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区别。
例文:
(1)春夏之交,滕格里沙漠东南的中卫县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景象,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天气晴朗,微云淡抹,暖意宜人。但是,在下午六时许,沙漠东北部的天际突然会竖起一道黑色的帷幕,越升越高,迅速向前推进。黑色的帷幕很快向两边拉开,帷幕后边窜起厚厚的沙云,转眼将夕阳吞没。同时,它与地面上升起黑色的、灰色的、黄色的尘云交织在一起,翻滚着、变幻着,出现千奇百怪的景象。接着帷幕四合,一声巨响,一瞬间白昼变成黑夜,强大的气流卷着沙尘横扫过来。此时,即使在室内也会尘土弥漫,呛得人喘不过气来。这就是黑风!沙暴!
(2)这次强沙暴主要是西伯利亚强冷空气侵入造成的。强冷空气前锋于5月4日8时进入新疆西北部,风速逐渐加大,在北疆地区和东疆北部形成第一片沙尘暴;5月5日8时在新疆哈密以东、猩猩峡至甘肃安西一带形成第二片沙尘暴;5月5日14时以后,在阿拉善盟、甘肃酒泉以东至宁夏北部形成第三片,也是最大的一片沙尘暴。沙尘暴风力达8~12级,能见度大多仅在200米以内,局部地区能见度为零。沙暴所到之处,地表土层风蚀厚度一般达到10~30厘米,沙丘前移1~8米,每平方公里降沙量达160吨。有的地区出现高达300~700米的沙尘暴壁,1公里以外都能听到轰鸣声。
评析:以上两段文字,第一段是文学写作,即散文笔调,以描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第二段是应用写作,属应用文,以说明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同一主题“沙暴”,写法迥异,很好地说明了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二)作用
1.宣传教育的作用
通过应用文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的安定,推动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2.沟通联系的作用
应用文是加强上下级联系的纽带,也是与各有关方面联系的有效工具。
3.公关交际的作用
在当前的社会活动中,任何人、任何单位都免不了与外界接触、打交道,都需要用应用文来加强联系,促进业务的开展,协调各方的关系。
4.凭证资料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也是开展工作,解决、处理问题的依据和凭证。
四、中文应用写作课程的性质
(一)基础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文应用写作初步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论体系,并不断发展完善。各类高校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兼备应用写作能力的客观需要,纷纷开设了应用写作课,并作为基础课。定性为基础课,理由如下:其一,应用写作课对后续的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如经济应用文写作、法律文书写作、秘书写作等课程的学习起到铺垫和支持作用;其二,学会用文字工具去“务实理事”已然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其三,应用写作已经成为管理的基础技术或常规工具。
(二)技能课
中文应用写作从其外在的物质形态看,是重要的交往工具,它以文本的形式作为交往的一种可靠凭证和依据而存在。应用写作具有明显“实用性”的特点,也决定着要掌握这种工具,必须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达成这一目标。而从目前教学改革的“能力”取向来看,应用写作课应当作为技能课在高校开设。
(三)人文课
中文应用写作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用写作,属于人文学科。为人写,由人写,写给人看,让人做事,都贯穿着人文的内涵。从应用文的目的看,是为处理大众的公务和个人的私务而写,即为人而写,这是人文思想的根本。从应用文工具性标志的模式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人性化的内涵,也具有人文的意味。从应用写作的效用看,应用文让受众得到不同程度的人类关怀,让人类社会的人文精神得到相应的提升,如人的思想行为的法律规范,人类品格的道德教化,人与人的相互沟通,人类文明的有效传承,等等。
五、学习中文应用写作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应用写作的意义
1.应用写作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成功的基石
应用文的使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阶层、每个个人。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应用文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许多人可以一辈子不写小说、剧本、诗歌、散文,但他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却免不了要写应用文,小到写张请假条,大到计划、总结、论文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通过学习应用写作,分析各种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可以从中学会发现、学会策划、学会调研、学会预测、学会科研、学会写作。这一切,都将有可能为自己今后的成才、成功奠定基础。
2.应用写作能力是衡量职场人才的重要标准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那本风行全球的《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在向信息社会过渡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记住,而其中的一件就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最基本的读写技能。此处的“读写技能”中的“写”指的就是应用写作。目前,在美国高校,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大都开设应用写作课,有26所大学和研究所招收应用写作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些公司,不仅聘任法律顾问,而且还聘任写作顾问。香港不仅在文科院校,在理工科院校也开设了“应用写作”课。香港知名人士在《明报》撰文明确提出,企业家型人才应具有七种能力,其中的第六种能力就是必须具有应用写作能力。国内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应用写作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如位于祖国最南端的三亚学院2005年建校伊始,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办学者就把中文应用写作与外语、计算机一起纳入到“311”(“3”指的是外语、计算机、中文应用写作三个交往工具;第一个“1”指的是学生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可应用性;第二个“1”指的是健康人格)人才培养规格中。以上种种事实说明,应用写作普遍作为高校的课程而设置,彰显出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上岗、上阶梯的必备素质。与此同时,职场实践表明,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往往把是否具备应用写作能力当做是否用人的重要标准。
3.学习应用写作能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应用写作往往要涉及社会政治问题,或者要从政治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涉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学习应用写作,能提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应用写作需要作者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作为写作的前提和支撑,因此,应用写作过程也是巩固和提高专业基础的过程。应用写作教学坚持以创新精神、健康人格作导向,以人文精神作动力,以实现应用写作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为准则,促使学生身心潜能的全面发展,把从外在获取的认知积淀内化,生成为应用写作必需的品质与素养,从而有效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学习应用写作的方法
1.应用写作理论联系生活工作学习的实际
一方面要熟悉应用写作的基础知识,包括应用文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作用,同时掌握文种格式,明确各文种的写作规范等;又要加强理论修养,熟悉方针政策,提高思想水平。另一方面,把所学理论紧密地结合自身的生活、工作、学习实际,如此,文章才能做到有血有肉。
2.多读多写多练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
(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应用写作阅读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回归文本,阅读文史哲,培养一定的理论素养,增加知识积累;阅读写作方面的书籍,揣摩名家的方法和技巧;阅读应用文范例。
(2)写作是一种能力,能力是要靠反复实践才能形成。应用写作正如学游泳,站在岸上是学不会的,因此,只有多写多练多修改,应用写作能力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形成和提高。
3.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合作、互动、探究中学习写作应用文
应用写作课堂通过模拟情境,师生进入预设的情境角色,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组互动,在互动中完成应用写作任务。如此,既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又充分调动学习应用写作的积极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在合作、互动、探究中得以提高。
思考并讨论:你觉得学好应用写作还有哪些好办法?
【拓展链接】
大学生:企业想对你说
《新民晚报》报道,眼下又到了大学生们该找工作的时候了,然而大学生们是否想过企业最希望他们具备哪些素质呢?近日,东华大学对江、浙、沪的152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范围涉及政府机关、教育、信息、金融等各个领域和11家人才市场,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值得大学生们思索。
专业知识积累的欠缺是企业对大学生最大的不满。现在许多大学生热衷于考研、考证,将不少精力都花在这些方面,而对于专业学习却不够认真,逃课时有发生。在调查中,有75%的企业主管反映,应届生在应聘时,各种外语和计算机的证书可以拿出一大摞,可真正能体现他们职业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