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职/高职 >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实践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实践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实践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实践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何福贵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01

书籍编号:30505870

ISBN:978730911493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9377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全书内容: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实践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感谢您选择本书,为了帮助您更好地学习本书内容,请仔细阅读下面的介绍。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当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设备市场,市场上的活跃智能终端数量已达2.61亿部以上,占全球统计口径的24%。同时,移动互联网建设及其各种行业应用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强劲。移动互联产业、行业、企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书主要针对移动互联网领域,以移动终端为应用平台,研究移动互联的应用。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牢固掌握Android编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方法,通过实践的灵活运用,能够进行应用程序的实际开发,使读者获得必要的移动互联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为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全书共9章,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包括1~2章,介绍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知识。


第1章介绍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概念、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国内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第2章介绍平板电脑的特点、平板电脑在移动互联的应用、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智能手机的硬件架构和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的应用。


第二部分包括3~6章,介绍Android应用程序的相关内容。


第3章介绍Android的发展历程、发行版本、Android系统构架、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和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


第4章介绍Android用户界面的相关知识,包括用户界面框架、Android的Activity及Android布局、样式和主题。


第5章介绍Android应用程序的相关知识,包括Android项目目录结构、事件处理机制、应用程序消息处理机制、Service组件和Android实现多任务。


第6章介绍Android系统中应用程序存储和访问数据的方法,主要介绍Android提供了6种持久化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储方法,其选择方式依赖于具体需求:①共享偏好使用键值对的形式保存私有的原始数据;②内部存储在设备的内存上保存私有的数据;③外部存储在共享的外部存储器上保存公共的数据,这是扩充的存储,可以任意移除;④SQLite数据库在私有的数据库中保存结构化的数据;⑤网络连接把数据保存在自己的互联网服务器上;⑥Android提供了内容提供器,能够把私有数据公开给其他应用程序。


第三部分包括7~9章,介绍典型的基于Android的智能终端的应用。


第7章介绍使用Android开发地图应用程序中的定位和地图。介绍定位使用Android类的种类、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给出使用Android定位的例子;介绍百度地图开发的方法,给出使用Android开发百度地图的例子。


第8章介绍网络摄像机的用途和发展方向,详细介绍智能手机访问网络摄像机的系统结构、网络摄像机的参数设置、智能手机端视频监控软件的实现等。


第9章介绍智能电表和插座的远程访问接口格式,介绍智能手机访问智能电表或插座的方案,介绍Android访问智能电表或智能插座的实现方案,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的数据通信、平板电脑和转接器之间的蓝牙通信。


本书有以下4个特点:


(1)面向应用。本书按照应用的特点进行编写,以案例为主线进行内容的讲解。


(2)有序分类。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重新进行整理排列,使得每一章既具独立性,整体上又有完整性。


(3)体现新技术的使用。


(4)每一主要章的最后都有综合实例,是对本章内容的综合应用。


对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帮助的朋友们,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给予的帮助。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专家、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时加以改正。

第1章 移动互联网概述

本章要点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你应了解和掌握如下问题: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和特点


●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章首引语: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以带为技术核心,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已超越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


1.1 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


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于20世纪末提出,在21世纪前10年获得飞速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其定义众说纷纭,至今未达成共识。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主要有以下3种看法,如表1-1所示。


表1-1 移动互联网定义分类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实践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1.个性化


个性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用户层面。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商店中的应用和服务越来越多,而用户在选择时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即使是在同一应用或服务的使用上,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也不尽相同。甚至在移动终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专门的定制。二是应用和服务层面。用户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服务器将会检测用户的手机号,将此作为登录账号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对用户既往的消费特征、位置信息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2.真实性


与虚拟化的传统互联网不同,移动互联网的真实性更强:在移动互联网上,用户的身份直接建立在其手机号码之上,而手机号码通常与用户的真实身份绑定。因此,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更具真实性,而手机号码也成为用户网络价值的集中体现。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一开始就建立在真实的用户身份和真实的社交关系基础之上,这是移动互联网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关键属性。


3.碎片化


与传统的互联网不同,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呈现一种碎片化的趋势:一是使用时间的碎片化。与使用计算机上网不同,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上网都是一些零碎的片段时间,时间短且极易被打扰。二是信息获取的碎片化。用户使用时间的碎片化导致在获取信息时往往流于表面,不够深入。三是体验的碎片化。由于一次使用时间较短,使得用户要通过多次体验才能对产品和服务形成较深的印象,而第一印象则是用户体验的关键。


移动互联网浪潮正在席卷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阅读、视频节目、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和Android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而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计算机用户。这让企业级用户意识到移动应用的必要性,纷纷开始规划和摸索进入移动互联网,客观上加快了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

1.2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移动于2000年推出“移动梦网”,拉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大幕,直到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十几年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中国移动于2000年推出“移动梦网”业务,移动互联网正式在中国落地扎根。2000—200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处于萌芽阶段。这个阶段的用户规模只有1000多万,市场规模仅有30亿元,产品主要是以移动运营商推出的移动互联网门户为主。由于技术和硬件的限制,该阶段的发展比较缓慢。毩


萌芽阶段大事件:


(1)2000年,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


(2)2002年,空中网(移动互联网娱乐产品服务提供商,《坦克世界》代理商)成立;


(3)2003年中国移动推出彩铃业务。


二、门户时代


2004—2005年,以Freewap为代表的门户快速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门户时代。该阶段的用户数量达到2700万,而市场规模达到54亿元。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移动运营商的运营模式,依旧以传统移动增值业务的付费下载为主。


门户时代大事件:


(1)2004年,3G门户网正式上线;


(2)2004年优视动景公司正式发布UCWEB;


(3)2004年3月,TOM在线(无线互联网增值服务公司,其产品有TOM Skype等)在香港联交所和纳斯达克同步上市;


(4)2004年7月空中网登录纳斯达克。


三、产业布局阶段


2006—2008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产业布局阶段。移动运营商积极推出移动互联网业务,大量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移动互联网市场,iPhone的发布拉开智能终端的竞争序幕。众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以抢占这块新兴市场。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在快速增加。此阶段用户数量上升到5000万,市场规模增至110亿元。产业布局阶段大事件:


(1)2005年2月,华友世纪(无线互联网及文化传播整合服务提供商,“三国杀”代理商)登录纳斯达克;


(2)2006年中国移动推出即时移动通信平台——飞信;


(3)2007年开始,互联网及终端企业相继独立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


(4)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手机;


(5)2007年,谷歌发布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


(6)2008年,工信部宣布将6家电信公司整合为3家,并依此发放3G牌照:中国电信运营商重组;拆分中国联通,将联通现有的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GSM)分离,CDMA网并入中国电信,整合GSM网和中国网通成立新联通;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7)2008年,苹果开放第三方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商店。


四、3G时代


2009年,中国各家移动运营商正式获得3G运营牌照,中国移动互联网的3G时代来临。技术的进步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行业的前景日渐明朗,而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以微博为代表的应用和服务呈爆炸式增长。目前,整个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应用、平台、终端3个方面。该阶段的市场规模迅速增至800多亿元,用户数量也达到4.3亿,整个行业呈现跨越式发展。毩毩


3G时代大事件:


(1)2009年1月,三大移动运营商正式取得3G运营牌照;


(2)2009年,新浪推出微博;


(3)2010年,苹果发布iPad,平板电脑快速发展;


(4)2010年2月,盛大投资部门分拆盛大资本,专注投资移动互联网;


(5)2010年3月网易将主营业务调整至移动互联网;


(6)2010年11月,联想成立天使基金投资移动互联网,首期投资1亿元;


(7)IDG(投资机构)和网龙(网游公司)成立5000万美元的移动互联网基金;


(8)2010年12月,九城、华岩资本等组建成就基金,投入1亿元新浪专项基金投资移动互联网;


(9)2011年开始,腾讯创立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全线出击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


(10)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中国大互联网时代进程;


(11)2011年全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投资历年创新高;


(12)2012年,移动互联网在全球掀起产业浪潮,O2O市场规模达到986.8亿元,截至2012年底,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达到1.49亿元,中国手机游戏规模达到58.7亿元;


(13)2013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增长的一年,整个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手机游戏用户累计规模已达2.86亿,中国移动教育市场规模达到5.6亿元。

1.3 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3个层面,如图1-1所示。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电子书、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实践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移动互联的层次


1.3.1 国外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一、美国


随着3G网络在美国的开通,美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高速成长期,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的一年间,使用移动终端浏览新闻、获取信息以及进行娱乐的人数上升了52%,高于欧洲国家42%的发展速度,且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公布的2009年1月统计数据,该用户数已经上升至6320万,比2008年上涨71%。该机构公布的数字还显示,每周至少一次和每天至少一次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分别同比增长87%和107%,达1930万和2240万。其中每日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最常登录Facebook,MySpace等移动社交网站以及博客,用户数同比大幅上升427%,达930万人,用户的其他活动主要包括浏览一般新闻和娱乐新闻。在终端方面,苹果iPhone手机目前已占据美国智能手机上网流量的50%,而谷歌的Android手机自上市以来已争夺了手机上网流量5%的份额,两款手机在网络流量方面的强势充分反映出用户对浏览器的性能和丰富的网络应用程序需求强烈。美国目前已有两个城市开通4G网络,为用户提供更高速的上网服务。从美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来看,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Tellabs的市场调查数据,约有71%的美国手机用户有意于今后两年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移动互联网及其他移动数据服务。因此可预期,在网站平台设计的开放战略影响下,随着终端设备的持续创新、数据计划的不断推广,以及网络基础服务的更好提供,美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将获得进一步迅速发展,今后12个月内美国市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将可能大幅增长。


二、欧洲


欧洲地区移动互联网发展较早,由于涉及国家众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环境发展并不统一,使得欧洲地区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如下5个特征:


1.网络发展


欧洲国家发展3G网络建设较早,由于涉及国家较多,不同国家的3G网络覆盖情况不同。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统计,德国的3G网络覆盖率为36%,法国和西班牙分别为45%和57%。在LTE建设方面,德国T-Mobile公司1800 MHz的LTE网络已经覆盖德国60多个城市,法国电信商Bouygues持有1800 MHz频谱并计划开始建设LTE网络,但将2G网络升级至4G的建设计划仍有待法国电信监管部门ARCEP的批准。如果审批通过,法国将成为欧洲第三个拥有4G网络的国家。英国电信商Orange和T-Mobile的合资公司EE(everything everywhere)也表示将推出4G LTE网络。


2.终端发展


根据IDC的数据,2012年第二季度欧洲功能手机细分市场继续下滑,出货量1470万台,比2011年第二季度的2110万台下降30%。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同比增长26%,占总出货量的65%,其中,三星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最高(占41%),诺基亚手机的市场份额稳定(占10%),RIM手机的出货量下降37%,市场份额也下降为4.5%,索尼/索尼爱立信手机的表现出色(索尼的Xperia S和Xperiaü的营销活动在整个欧洲获得支持)。


3.业务发展


根据2012年5月ComScore的调研数据可知:欧洲五国手机用户中,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为48.8%,使用应用的用户为42.7%,使用浏览器的用户为42.4%,玩游戏的用户占29.7%,发短信的用户达83.1%,听音乐的用户为28.9%,访问社交网络或博客的用户为29%。


4.移动社交


ComScore最近调查指出,23.5%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社交网络。46.8%的用户每日都登录社交网络,这些每日活跃用户的增长速度甚至高于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两者比例分别为67%和44%),通过移动浏览器访问社交网络的用户达3130万,而访问社交网络应用程序的用户为2420万。Facebook在这欧洲五国中的移动用户比例已达71%(3900万人),比去年增长54%。近860万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Twitter,而LinkedIn用户比例增长134%,共达220万。


5.移动电子商务


根据2012年5月ComScore的数据,12.4%的欧洲五国用户于2012年5月在手机上购买过产品或服务,在访问移动零售网站的1950万用户中,75%的用户有实际购买行为。手机购物最流行的产品类型包括:服装和配饰,购买受众比例达到4.3%;图书为3.2%;电子产品和家庭用品为3.1%;票务和个人护理分别为3.1%和2.1%。


三、日本


日本移动互联网市场启动时间较早,自1999年2月NTT DoCoMo推出iMode服务以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种类不断推陈出新,Wireless Watch Japan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日本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09年5月的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占移动用户数的85.8%。日本移动运营商不断推动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与融合,业务种类日益丰富,形成以搜索、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站为主的成熟的商业模式。根据VRI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搜索、电子商务、社会性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ite,SNS)已经成为主流媒体平台和盈利模式。DoCoMo公司采用的iMode模式,使用通用HTML格式,对手机终端实行免费且由运营商控制,与内容提供商建立合作开发内容服务,针对不同业务制定合理资费及创新营销理念,为日本乃至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成功运营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日本本土15~35岁的主流用户群的成长,正在不断催生日本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繁荣。


2013年12月底,其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约占全球38%的份额,接近一半的日本人使用移动互联业务,其中80%在3G终端使用业务。除了数据接入费和广告费之外,来自移动内容和移动商务的收入超过50亿美元。日本移动运营商提供的主要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移动音乐、移动搜索、移动社交网和互联网术语(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移动电视和NFC应用、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广告。


1.3.2 国内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继缓慢发展的起步阶段之后,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移动互联网各种业务的使用率和普及率逐步提高,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时间,中国移动互联网已具备相当的规模。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直接动力来自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


在通信业方面,2010年底中国电话用户累计达8.5亿户,3G用户累计达4700万户。同时,互联网发展态势迅猛。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13亿,新增网民5500万人,普及率为38.3%,比2010年增长4%。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提升3.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足不出户便能了解世界的变化、查询所需的信息或者放松自己的生活。


在通信行业和互联网共同推动下,中国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十几年间取得惊人的发展成就。截至2011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比2010年增长17.5%,占整体网民比例的69.3%,较2010年底增长5285万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3G业务的推广和普及,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将会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期。


二、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如今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已有与计算机媲美之势。无线网络在大中城市的推广,无论身在城市何处,只要打开智能移动终端,就能享受一系列应用服务。


移动商务、移动搜索、应用商店等业务在市场上表现良好,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发展迅速:2008年市场规模达到120.1亿元,比2007年增长42.3%;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170.8亿元,比2008年增长42.2%;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199亿元,比2009年增长16.5%;2011年市场规模达到390亿元,比2010年增长97.5%。移动互联网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各项业务在市场上的表现也非常抢眼。图1-2所示的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在2011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14.6亿元,比2010年增长416.2%;2011年移动营销市场的规模达到24.2亿元,比2010年增长101.7%;2011年移动游戏的市场规模达到39亿元,同比增长51.9%;2011年移动增值市场规模达到182.6亿元,同比增长57.3%;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速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000亿元。移动互联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移动互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通道。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实践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2010—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


注释:①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包括移动增值、移动购物、移动营销、移动搜索、移动游戏等细分领域市场规模总和;②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移动购物统计的市场规模为营收规模;③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两类移动设备上创造的市场规模总和。


来源:根据企业公开财报、行业访谈及艾瑞统计预测模型估算,仅供参考。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移动终端日益丰富


苹果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iPhone手机给移动终端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销量在推出的一个星期之内就突破100万部,截至2012年苹果手机总销量达到3亿部。


iPhone系列的成功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以摩托罗拉、三星以及HTC等为代表的终端制造商纷纷推出智能手机,抢占移动终端市场。除了传统的手机厂商,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也开始向移动终端布局、争夺市场。2009年,中国联通宣布与苹果公司合作,正式成为苹果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代理商。中国电信则积极推进旗下的终端产业生态系统(CDMA)的建设,吸引了近300家终端厂商和设备制造商加入CDMA;中国电信与摩托罗拉等著名手机厂商合作,推出了MOTO XT800,MOTO ME811等智能手机;同时,引入了RIM旗下的黑莓手机。


2012年CDMA终端产业链合作伙伴规模不断扩大:上游各类合作伙伴数量比2011年增加70余家,总数达483家;终端品牌达到236个,比2011年增加47个;各类在售CDMA终端超过1500款,比2011年增加36%。天翼终端市场的规模化发展,也有力促进了终端社会化运营水平,为终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CDMA终端产品的日益丰富、销量的快速增长,有力推动了中国电信天翼用户的规模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超过1.6亿户,比2011年底的1.29亿户增加3000万户以上,其中3G用户超过7000万户。中国电信持续保持全球最大的CDMA运营商地位,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


中国移动也积极与国际主要手机厂商展开合作,其下的智能手机已有400多款。


在智能手机产品日益丰富的同时,手机厂商不断推出低端智能手机以争夺用户,而且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正在加大千元智能手机的普及度,智能手机的价格不断下降。价格的下降使智能手机进一步在用户中普及。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3550万部;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7210万部,同比2010年增长103.2%;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24亿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


除了智能手机发展迅速,平板电脑作为另一种移动终端代表产品,也在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iPhone取得巨大成功,并没有禁锢苹果公司创新的步伐。2010年,苹果公司发布了旗下另一明星产品——iPad,拉开了平板电脑市场的序幕。2010年,iPad销量就达到1500万台。随后,其他终端厂商不断跟进,相继推出平板电脑。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达到1800万台;2011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达到7400万台,其中苹果公司的iPad在平板电脑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市场占有率为68%;2013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已达1.95亿台,其中Android占62%,苹果占36%。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