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推荐经典必读书目(五):《稻草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中小学推荐经典必读书目(五):《稻草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小简学堂著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9-07-12
书籍编号:30506426
ISBN: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78701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版权信息
书名:教育部推荐必读书目(五):中小学生新课标经典必读:《稻草人》(精读课程)
作者:小简学堂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9-07-1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1、叶圣陶:传记、生平、著作、文章以及诗歌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继续阅读,了解更多叶圣陶和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及他的其他文学作品。
“爱”与“美”的童真世界
“儿童若能将他们自己的直觉抒写出来,一定是无上的美。曾听有人说过,文艺家有个未开拓的世界而又是最灵妙的世界,就是童心。”在叶圣陶眼中,儿童的情感是最纯真的,儿童的想象是最可爱的,所以他观察体验孩童的内心,用他感受到的童真和童趣创作了一篇篇充满“爱”与“美”的童话作品。
叶圣陶本人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承、圣陶,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在十二岁就读于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曾请先生章伯寅起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先生为他起了“秉臣”为字,辛亥革命后,他找到章先生请先生改字,先生说:“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叶绍钧非常满意这个名字,此后在创作中便署名圣陶。
1907年叶圣陶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之后又转入其他学校任教,在此期间他也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虽然在学校任教,叶圣陶却也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参加了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又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了“文学研究会”。
1916年,叶圣陶与未曾见面的妻子胡墨林结婚,即使婚前未曾见面,叶圣陶与妻子却依旧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二人共育二儿一女,因为叶圣陶一生追求“真、善、美”,所以他为子女取名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
儿童文学
叶圣陶之所以在儿童文学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他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既让我们看到天真梦幻的理想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富有同情心但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
从1921年第一部《小白船》开始,到1922年《稻草人》完成,叶圣陶共创作了23篇童话,而这也是叶圣陶发表的第一部童话故事集《稻草人》。继《稻草人》之后,叶圣陶在1931年又出版了第二部童话集《古代英雄石像》。
小说、散文以及其他文学作品
叶圣陶不仅在儿童文学发展以及教育上的贡献极大,在其他文学创作中也独树一帜,1918年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他的其他著作还有《隔膜》(1922)、《火灾》(1923)、《未厌居习作》(1935)等。1936年编有《叶绍钧选集》。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儿童之观点》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叶圣陶的晚年
新中国解放后,叶圣陶依旧奋斗在教育事业与文化事业中,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课程总结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其最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是《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石像》这两部童话集。
1.叶圣陶在哪里长大的?
A.湖北
B.安徽
C.重庆
D.江苏
2.叶圣陶追求的理念是( )?
A.纯真
B.善良
C.爱
D.真善美
3.1907年叶圣陶的职业是什么?
A.作家
B.学者
C.小学教员
D.教育家
4. 下列哪些是叶圣陶的书?
A.《稻草人》
B. 《古代英雄石像》
C.所有答案都是正确的
D.《倪焕之》
2、为什么要写《稻草人》
作者经常被他们周围的人和所处的环境激励,或者是由他们自己的经历促使去写故事。在本课中,你将了解为什么叶圣陶要写《稻草人》这部童话。
一系列原因:
你有去过稻田吗?你有见过稻草人吗?你知道稻草人长什么样子吗?如果你了解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农村,你也有见过稻田里的稻草人的话,你就会明白在那片广袤的田地里,有无数可悲而又可怜的事情发生。
1923年叶圣陶创作的童话《稻草人》便是在这片农田中获得灵感,而稻草人这一形象也早已在叶圣陶心中成为“富有同情心,却没有办法和力量能够改变环境帮助别人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叶至善《父亲长长的一生》)。
叶圣陶自身环境的影响:
叶圣陶当过十多年小学教师,他虔诚地信奉“爱的教育”,乐于亲近孩子,熟悉他们的天真可爱之处以及他们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情趣,对当时陆续介绍过来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托尔斯泰童话特别留意。他在1913年3月12日日记中说:“第一次给学生讲童话,语涉新奇,则皆乐而静听。”看到孩子们喜欢童话,他就萌生了自己也试一试的念头。
而从他早年的日记中也可以看出,他在向孩子传播一些观点理论时也有使用到一些自己口头创作的童话。
郑振铎的约稿: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杰出爱国主义者、作家、诗人,他极为重视儿童的教育,提出教育不能是被动的,需要引起儿童的兴趣,形成主动式教育,为此他创办了《儿童世界》周刊。
1921 年秋天,郑振铎在商务印书馆编辑《儿童世界》周刊,写信给叶圣陶,要求他写一点童话。“他主编《儿童世界》,要我供给稿子。《儿童世界》每个星期出一期,他拉稿拉得勤,我也就写得勤了。”正是在郑振铎的邀请下,叶圣陶开始创作童话。
从 1921 年 11 月开始,叶圣陶在《儿童世界》发表了他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后,他又写了《傻子》《燕子》《一粒种子》等童话作品。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就写了4 篇童话,创作速度惊人。而这些作品,后来集中发表在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上。
1.叶圣陶在哪一年写了《小白船》?
A.1921
B.1931
C.1920
D.1919
2.叶圣陶是受到谁的约稿才开始写童话故事的?
A.鲁迅
B.郑振铎
C.安徒生
D.王尔德
3.《稻草人》童话故事集一共有多少篇?
A.21
B.22
C.23
D.24
3、《稻草人》:书籍背景与历史
叶圣陶的《稻草人》是20世纪初期我国现代童话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这一课将探索这本书的背景和历史,包括它的作者,创作灵感和历史。
稻草人生活的环境
二十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外有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内有政治经济的混乱,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中国底层人民不断被压榨,生活极为贫苦,而稻草人便是出生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中国农村稻田里。
《稻草人》的出生
大量西方童话的引进,让叶圣陶领略到了西方童话的风采,加上长年的任教经历,叶圣陶熟悉儿童生活,了解到童话是一种更好教育儿童的方式,于是他开始对童话创作表现出较大的兴趣,而此时郑振铎的约稿更成为推动叶圣陶开始创作的主要动力。
叶圣陶开始童话创作的时候,正值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时期。启蒙是时代的主题,“人的发现”、“儿童的发现”是时代的声音,把儿童从非人的封建桎梏中解救出来,培育成具有独立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
《稻草人》的地位
《稻草人》的出现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特别是童话发展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正如鲁迅所说,《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
课程总结
叶圣陶用纯真而又童趣的语言创作了一篇篇简单易懂却又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他把童趣与现实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童话创作的新道路,也是借用童话这种形式表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4、《稻草人》是真实的故事吗?
当你在读一个故事时,很难分辨它是真是假。作者有时喜欢让他们的故事看起来像真的一样,即使事实并非如此。这一课将帮助你学会分辨故事中真实和虚构的不同。
《稻草人》真的会发生吗?
奇奇和象象一起在做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他们刚刚读完叶圣陶的《稻草人》。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下一个问题,”奇奇说,“你认为《稻草人》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这是个难题,”象象回答,“我知道了!让我们列出故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然后我们可以判断它们是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将有助于我们判断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真是个好主意!我们开始吧!”奇奇高兴地说。
下面是他们列出的清单:
真实的事物
· 稻草人被放在田地里。
· 人们用稻草人吓唬麻雀。
· 飞蛾幼虫会破坏稻田。
· 稻草人不会移动。
· 渔妇会在夜间捕鱼。
不真实的事物
· 稻草人不会有情感和思考。
· 稻草人是看不见的。
· 鲫鱼不会说话。
判断一个故事是否真实,想想奇奇和象象列出的清单。你认为《稻草人》是个真实的故事吗?令人难以判断的是,这个故事的大部分可能是真实的。
作者叶圣陶使用了许多关于稻田动物和人物的事实,使他的故事看起来非常真实。
在“不真实的事物”清单上,你会看到有很多是有关的。虽然这些动物可能真的生活在稻田里,并且它们的样子可能看起来就是书中描述的那样,但是动物是不会和其他动物说话的,鲫鱼是不会说话的,稻草人是不会看见和思考的。
拟人手法的例子——鲫鱼不会说话
《稻草人》的作者叶圣陶在写作时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拟人是指作者赋予动物或其他物体以人的特征。例如,一个会说话的茶壶就是拟人的例子——人们可以说话,但茶壶不能。作者运用这种文学技巧使故事在读者眼中看起来更加真实。
下面这个例子是《稻草人》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什么是拟人化的手法:
这木桶里的水很少,鲫鱼躺在桶底上,只有靠下的一面能够沾一些潮润。鲫鱼很难过,想逃开,就用力向上跳。跳了好几回,都被高高的桶框挡住,依旧掉在桶底上,身体摔得很疼。鲫鱼的向上的一只眼睛看见稻草人,就哀求说:“我的朋友,你暂且放下手里的扇子,救救我吧!我离开我的水里的家,就只有死了。好心的朋友,救救我吧!”
在这段话中,鲫鱼确实会在缺水的时候不停地翻腾,但这种无为的挣扎是没有用的,而这篇文章不真实的地方则是一只鲫鱼向稻草人说话求助,而只有人才会说话求助,所以这是一个拟人化的例子,动物的行动就像人一样。
拟人的例子——稻草人不会有感情和思想
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个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
如果真有这一笑,在稻草人看来,那就比星星月亮的笑更可爱,更可珍贵,因为他爱他的主人。
在这些话中,稻草人确实会在风吹时随风摆动,用扇子做的手也会随风摆动,而不真实的地方则是稻草人并不会有思考也不会有开心或者悲伤等人类才会拥有的情感,所以这也是一个拟人化的例子。
课程总结
虽然在《稻草人》中一部分内容看起来是真实的,但这个故事不可能是真实的,因为这些动物的言行举止都像人一样。作者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方法让动物做人做的事情。这是一种判断该故事不可能是真实的方法。
5、《稻草人》的背景:时代与地点
了解一本书的背景可以帮助你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这本书。请继续阅读,了解《稻草人》的背景,以及如何利用故事中的线索来确定背景。
背景是什么?
所有的书都有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它们都有一个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确定地点
所有的故事都以某个地方为背景。有些故事发生在一个地方,还有很多故事发生在不止一个地方。当你阅读时,可以通过故事的线索来确定故事发生的地点。
《稻草人》主要以中国江南的田野为背景,但却有不断转变具体的地点,以下是一些线索:
“这是当然的,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只有稻草人知道得最清楚,也知道得最多。”
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故事主要在稻草人驻扎的田野里展开。
当稻草人看着饱满的稻穗,露出满意的微笑时,故事开始转变具体的背景,新的线索如下:
“那小蛾飞了一会儿,落在一片稻叶上,简直象不觉得稻草人在那里驱逐似的。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可是他的身子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想往前移动半步也做不到:扇子尽管扇动,那小蛾却依旧稳稳地歇着。”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故事转向更为具体的地点,一片稻叶上飞蛾在上面停歇,而这片稻叶则是在稻草人可见的稻田里。
当稻草人为主人的辛苦低头哭泣时,故事再次转变具体的地点,出现新的线索:
“田地的前面是一条河,那渔妇的船就停在河边,舱里露出一丝微弱的火光。她那时正在把撑起的鱼罾放到河底;鱼罾沉下去,她坐在岸上,等过一会儿把它拉起来。”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故事转向田地前面的河里,并且在这河上有一只船,我们可以看出故事新的地点是稻草人所在田地附近的河里的一只船上。
在稻草人为鲫鱼感到悲伤时,故事再次转变原本的地点,第三个地点的线索如下:
“稻草人忽然觉得由侧面田岸上走来一个黑影,近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女人,穿着肥大的短袄,头发很乱。她站住,望望停在河边的渔船;一转身,向着河岸走去;不多几步,又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稻草人觉得很奇怪,就留心看着她。”
这些线索告诉我们,故事转向稻田侧面的田岸上,通过可以看见渔船,我们可以推测出妇人所处的地点距离河里的船和稻草人的稻田并不远,即使在夜里仍是看见的。
确定时间
有时,确定故事发生的地点比确定故事发生的时间更容易。你需要仔细地寻找线索。大多数故事背景里不包含什么特定的时间,如三点钟。通常,我们只能大致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
利用《稻草人》中的这些线索来确定故事发生的时间:
● 以下就讲讲稻草人在夜间遇到的几件事情
● 摸摸稻穗,沉甸甸的
● 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
● 不到几天,在稻田里蛾下的子变成肉虫
● 这时候天气很凉了
● 夜更暗了,连星星都显得无光
· 第二天清晨
· 她那时正在把撑起的鱼罾放到河底
想想所有这些线索。你认为故事发生在现在吗?这会是当今发生的故事吗?应该不可能。注意这里没有提到电视、网络游戏或是手机。
整篇故事中并没有明确的时间信息,但通过稻草人的使用,以及传统的钓鱼方式也可以推断出故事应该发生在没有新的工业技术,农业比较原始的时间里,机器等一些工具并未出现和使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故事可能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甚至新中国成立之前。
课程总结
你可以在阅读中利用线索来确定故事的背景,或者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稻草人》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的中国江南地区的稻田里。
6、《稻草人》的体裁
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也叫不同的体裁。继续读下去,你会发现什么是体裁,什么样的特征可以用来确定《稻草人》这本书的体裁。
童话体裁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世界
你有见过会开心或悲伤的稻草人吗?那么一只会说话的鲫鱼呢?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讲究细节的真实性,人物的典型性。在《稻草人》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现实主义表现,即使为老妇人担忧也无法移动的稻草人,为了生存夜间在河里打渔的渔妇,船舱内因为饿而哇哇大哭的孩子,这一切都是在真实世界存在的场景。
现实主义童话
背景
《稻草人》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早期中国江南地区的稻田里,无论是稻田旁边的河岸还是河里漂游的船只都是真实世界存在的。
人物
《稻草人》的故事中,有这样几个人物,可怜生活的老妇人,夜间打渔的渔妇,渔妇的孩子,跳河自杀的女人,这几个人物都是在真实世界中可能存在的,他们的行为也是可以真实发生的。而会思考的稻草人,会说话的鲫鱼则是在真实世界不存在的。
作者选用真实可存在的地点为背景,用三个真实的故事展现稻草人看到的场景,作者表现得极为真实,是现实可能真实存在的故事,虽然稻草人是采取了拟人手法塑造的一个充满幻想的形象,但你仍然会相信稻草人真的可以做到这一切。
课程总结
文学作品被分为不同的体裁,《稻草人》就是一部现实主义童话作品,它通过真实的背景和人物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但一些形象则可能做一些现实世界不会做的事情。
7、《稻草人》总结、人物与作者
叶圣陶的《稻草人》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作品,了解这本小说以及其受欢迎程度,认识一些主要人物,你可以通过小测试来测试你的学习成果。
《稻草人》叶圣陶
《稻草人》,作者叶圣陶,创作于1922年,于1923年收录入《稻草人》童话集。鲁迅评价它“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摘要
《稻草人》讲述了稻草人在夜里看见的几件事,当稻草人在高兴今年女主人会有个好收成时,他看见飞蛾在稻叶上产了子,而这些成长的小肉虫毁掉了主人种的稻子,看着这一切,稻草人却什么都做不了,之后稻草人看见稻田旁边的河里的船上,渔妇在打渔,船舱内的孩子饿得哇哇大哭,距离稻田不远的河岸边上走来一个因为丈夫赌博输钱而卖掉自己的女人。
《稻草人》通过稻草人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底层人民悲苦而又绝望的生活,向我们展现了十二世纪初中国社会风雨飘摇的现状,也寄托了作者面对中国现状自身无奈与无助的情感。
人物
《稻草人》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角色:
稻草人是故事的主角,故事通过稻草人的视角展开,他是由农夫所做,立在稻田里,保护稻子以防一些鸟类的骚扰,但无法自由活动的稻草人却不能赶走虫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稻子被虫子毁掉,女主人坐在田里大哭。
鲫鱼是渔妇第一次收获,被扔在木桶里。当它看见稻草人时,哀求稻草人放下手中的扇子救救自己。但它却不懂稻草人的意思,以为稻草人是不愿意帮助他,便愤怒得大喊,最后死在了木桶里。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可怜的老太太。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她只有一个儿子,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老太太一个人靠种地还清了儿子的丧葬费,原本以为今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但事实却是稻子被蛾子的幼虫毁掉,只留下了光杆。
渔妇,为了明天的食物而在夜间里打渔,船舱内孩子生着病,但她却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孩子饿得大哭,她也无法安慰孩子,只能给孩子喝水来充饥。即使累到睡着,渔妇的一只手里还拿着拉罾的绳。
女人,夜更暗时由侧面田岸上走来的一个黑影,穿着肥大的短袄,头发很乱。因为丈夫有一点儿钱,不是赌博输了就是喝酒花了,还企图要把她卖给人家,为了摆脱这种现状,女人选择跳进了河里面。
第二章
《稻草人》文学分析
1、《稻草人》写作风格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讨论叶圣陶在《稻草人》童话集中的写作风格,找出作者使用的方法,以及它是如何让这本书如此令人难忘的。
童真与现实相结合
为孩子写故事需要具备什么?在叶圣陶看来,写给孩子的作品要尽可能地贴近孩子的思维逻辑,进入他们的思想世界,用能够吸引他们的语言进行创作是最重要的。自古以来中国的儿童读物多为启蒙类读物,更多的是从成人角度对儿童灌输一些忠义礼德等思想,毫无疑问叶圣陶这样的创作思路是在借鉴西方的基础上打开了中国儿童读物创作的新思路。
于是叶圣陶依靠着自己的教书经验以及与孩子相处的经验写出了一篇篇充满诗意但又具有童趣的童话作品。
但叶圣陶的童话并非局限于描绘儿童的梦幻的理想世界,他的童话也尊重孩子的理解力、知情权,愿意将社会的悲哀展现给儿童看,借此引导儿童了解、认识社会,为儿童的“梦想世界”注入“成人的悲哀”。
视角
《稻草人》童话集多以第三人称讲述,这意味着故事之外的人描述了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使用上帝视角(全知叙事)来讲述故事,这意味着讲述者知道一切。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不同的人和动物在想什么,说什么。比如在《稻草人》中我们能知道稻草人的脑海中的想法,而鲫鱼却不能理解。
因为讲述者知道未来,我们也能发现一些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的线索,就像《稻草人》中虫子在稻叶上待了很久,即使老妇人检查后满足地离开,我们依然知道最终稻田会染上虫害,最终老妇人无法获得一个丰收年。
描述性写作
通过叶圣陶诗意又具有童趣的描写,我们感觉自己好像是故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笔下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看见那些挣扎生活的贫苦大众。阅读《芳儿的梦》:
就将小椅子移到天井里,自己坐着,抬起了头,爽性看他们跳舞。起先,月亮跳着急促的小步,云儿们一侧一摇地跟着,白衣裳飘浮得更好看了。后来。月亮似乎疲倦了,立定在中天。云儿们也就慢慢地徘徊,等侯他们的舞伴;这时候,他们的衣裳直垂下来了。
当你看到这段描写时,你的感觉怎么样?这和仅仅说天上挂着一轮明月有什么不同?
拟人
叶圣陶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使用拟人手法来赋予文章趣味性和可读性。请看下文:
他们就邀着小红花一起舞蹈;绿草因为夸耀自己仙人的衣服,也跟了上来;小人国里的睡莲,喜得轻轻地抖动;青蛙儿看得呆了,不知不觉,随口唱起歌来。
溪上一切东西,更觉得有趣,可爱了。
你认为这种拟人手法的使用有什么好处?在阅读中你能体验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觉吗?
课程总结
在《稻草人》中,叶圣陶的写作风格让故事更加的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叶圣陶让一个无所不知的讲述者,一个知晓一切的局外人以第三人称来讲述这个故事。拟人手法的运用和非常具有描述性的语言有助于读者理解人物和环境,更加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
1.《稻草人》的童话故事中为了更方便读者的理解与阅读选用了第几视角进行创作?
A. 第一视角
B. 第三视角
C. 部分第一视角部分第三视角
D. 全都不是
2.叶圣陶的童话的独特创作风格是?
A. 仅充满童趣
B. 仅讲述现实
C. 童真与现实相结合
D. 以上都不对
2、《稻草人》的基调与情绪
本课将通过叶圣陶的《稻草人》童话集一书中的例子来探讨被称为基调和情绪的文学元素。接下来,我们就这个故事中关于基调和情绪的例子进行讨论。
什么是基调和情绪
《稻草人》的基调
作者通常通过他们的用词来确定故事的基调,让我们来看看《稻草人》童话集的基调是什么吧。
《稻草人》童话集中包含23篇童话故事,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以《小白船》为代表,以“真善美”为主题的童话故事;一种是以《稻草人》为代表,以反映批判现实社会的一些现象为主题的童话故事。
——《小白船》
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里,只是微笑,有时做很好看的舞蹈。绿草上滴了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耀人眼睛。溪面铺着萍叶,矗起些桂黄的萍花,仿佛热带地方的睡莲——可以说是小人国里的睡莲。小鱼儿成群来往,针一般地微细;独有两颗眼珠,大而发光。青蛙儿老是睁着两眼,像看守的样子,大约等待他的好伴。
故事的开头便是一个活泼诗意的环境描写,通过这个小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喜爱,这是一种优美的、积极的基调。
——《稻草人》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这是开篇对稻草人的一个描写,通过对稻草人破烂的身躯的描写,为全文奠定一种忧愁、寂寞、悲惨的基调。
《稻草人》童话集中的情绪
作者通过选词和情节背景设置来营造故事的氛围。在整个故事中,情绪可以根据所描述的事件而改变。例如《鲤鱼的遇险》中,这一段描写:
夕阳将落,微风低唱,河景如仙乡的时候,明月初上,繁星齐耀,夜景如天国的时候,他们总是读他们的赞美歌,庆祝生活的幸福。
这段景色描写怎么样?你的感觉是什么?幸福?快乐?这也正是鲤鱼的心情,他们生活在水中,有朋友,有美景,他们认为这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作者通过环境描述和选词,让你和故事中的人物有着同样的感觉。再比如这一段:
于是大家只有叹气;鳍和尾巴略为动动,也是有气没力的。一只贴着桶底的眼睛,看见的是一片黑暗。一只向上的眼睛,除了可恨的木的围墙和可怜的同命运的同伴外,更没有别的东西看见。这是全桶的鲤鱼同一的情形。
这段让你的感觉如何?想想“动”“贴”“可恨的”“可怜的”这些词,难道没有让你感到伤心与无奈吗?作者通过一些选词,让你感受到故事中的事件给人物带来的感受。这就是情绪。
课程总结
一篇文章的基调是作者自己对故事的感受,作者的文字所给的态度,而情绪是作者给读者的感受,读者读某样东西时,感受到的心情。作者通过情节背景设置和用词选择来建立基调和情绪。在《稻草人》童话集中,故事可以分为积极快乐与悲伤忧愁两种基调,每个故事也在不同的部分有着不同的情绪体现。
1.《稻草人》的童话故事中的基调是什么?
A. 优美的、积极的基调
B. 忧愁、寂寞、悲惨的基调
C. 既有优美的、积极的基调,又有忧愁、寂寞、悲惨的基调
D. 以上都不对
2.文章的情绪可以从哪里得以体现?一篇文章会出现多种情绪吗?
3、《稻草人》的冲突:类型与详解
本课将探讨《稻草人》一书中存在的内部和外部冲突,并了解主人公们是如何解决这些冲突的。
什么是冲突?
在一个故事中,当两个角色相互争斗时,冲突就发生了。正是这种冲突使故事变得有趣。例如,如果故事中的主角想要赢得比赛,而作者只是写他赢得比赛是多么容易,故事就会读起来不是很有趣!如果主角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赢得比赛,那么故事就会变得更加精彩有趣。
在故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冲突,被称为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让我们来看看《稻草人》中的这些冲突。
外部冲突
在外部冲突中,一个角色会被另一个角色或外部力量,如法律或信仰,阻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