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小学 > 八年级课堂古诗文巩固与提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八年级课堂古诗文巩固与提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八年级课堂古诗文巩固与提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八年级课堂古诗文巩固与提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胡立德编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01

书籍编号:30507475

ISBN:978755202781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95000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全书内容:

八年级课堂古诗文巩固与提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文言文进教材是中国有语文教材以来的一种传统。


文言文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内涵之所在。在星汉灿烂的历史岁月中,无数满腔热血、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的青年,他们无时不在浩瀚的古代典籍文献中吮吸传统文化的精华,用以滋养自己,充实自己的文化头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今天,我们学好文言文,不仅仅是滋养自己、提高自己的需要,更是珍惜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本书与全国统编语文教材相配套,依据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课程标准,努力建构文言知识的系统性,体现文言知识的规律性,希望以此帮助初中生建构自己的文言知识体系,掌握文言知识的规律性。同时,我们还对一些文言课文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拓展,希望能以此启发同学们的学习思路,展开思维的碰撞,收获更多的有益知识。我们还设计了探究性的学习内容,这些探究都与教材内容相关联,有的是历史的关联,有的是相关事物的关联,有的是跨学科的关联。无论是哪一种关联,只要积极参与其中,都能收获一份辛勤劳动后的喜悦,锤炼自己探究世界的能力。


本书包含以下栏目。


【课文译注】由原文和译文组成,其中包括对古诗文逐字逐句的对照翻译,还有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知识的注释。


【文化文学常识】有对作者的简介,有对教材文献出处的简介,有对相关文献典籍的简介,有对相关文化常识的简介,等等。


【文章主旨】对文章主旨进行一般的阐述,主旨包括文本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或者是事物的某方面的意义,文章揭示的某方面的规律,等等。


【艺术特色】有对语言特色的介绍,有对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介绍,有对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的介绍,有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象征、想象、联想等表现手法的介绍,有对文章结构布局的分析等。


【文言知识梳理】用表格的形式分门别类对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进行梳理。


【巩固训练】从记忆、理解、分析、运用、综合几个层面设计题目,检测学习水平,既有巩固的作用,也有查漏补缺的作用。


【能力提升】从理解的层面设计题目,起到提升学习能力的作用。


【探究学习】从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的角度设计题目,有的是跨学科的无边界的学习,可以锻炼迁移学习的能力。


我们希望本书成为初中生的良师益友,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也希望能为家长辅导孩子出一份力。希望是美好的,疏漏也许是难免的,还望能得到您的指教。

第一学期


三峡


郦道元


课文译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区域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略无:完全没有。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岩叠嶂:互文。岩、嶂都是高峻的山崖之义。自:如果。亭午:正午。亭,正。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叠的悬崖和峭壁,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这里是)见不到太阳或月亮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到了……时间(地步)。襄(xiāng):升到高处。陵:山陵。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绝:断。〕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有时。宣:宣布、传达。朝(zhāo):名词作状语,在早晨。间:间隔。虽:即使。奔:动词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风:乘风而行。出自《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不以疾也:一种观点认为“以”是“如、比得上”之意;一种观点把“以”解释为“认为”。两种观点都认为这是一个省略句“不以(之)疾也”;还有人认为“以”是“似”之误写。我们此处选择意译。〕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宣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两地相隔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或乘风飞行,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010-1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则:就。素:白色的。湍(tuān):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绝:极。010-2(yǎn):大山上的小山。飞漱(shù):飞速地往下冲荡。荣:茂盛。峻:山高而陡。茂:草木茂盛。良:甚,很。一说为确实、的确。〕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和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出两岸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怪模怪样的柏树,悬挂的泉水飞溅的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霜,名词作动词,结霜。旦,早晨。肃:肃杀,凄寒。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空谷:名词作状语,从空荡的山谷里。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转,通“啭”,鸣叫。绝:停止,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故:所以。歌:名词作动词,唱歌。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沾:打湿。裳(cháng):衣服。〕


(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肃杀,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在鸣叫,连绵不断,凄惨悲凉,空荡荡的山谷中传来它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的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化文学常识


1.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2. 《水经注》:《水经》是三国时的桑钦所著,郦道元为之作注,得名《水经注》。原有四十卷,北宋初年已经散失五卷,后人将三十五卷分开,补足四十卷。


3. 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因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米,形如门户,所以名夔(kuí)门,也称瞿塘峡。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以雄伟险峻著称。巫峡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美的一段。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以滩多水急而闻名。


文章主旨


本文是《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作者先写山之“连”、之“高”,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接着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写出三峡之“秀”,“良多趣味”。从而激发人们热爱大好河山的感情。


艺术特色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山时,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突出三峡之狭、之窄。写水时,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先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位之高,又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对比、夸张,更加突出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写春冬之水,则用“素湍”“绿潭”色彩渲染,“怪柏”“悬泉”“瀑布”动静结合。写秋水,作者则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作者写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夏天奔流的江水,以及“春冬之时”和“晴初霜旦”的凄清幽寂,表现了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景色特征。全文虽只150余字,却以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把壮丽的山河突出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人对三峡奇景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郦道元自己曾说:“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这种意境和写法对后人的游记有很大启迪。


文言知识梳理


◆ 通假字















例句 释义
略无 “阙”同“缺”
久绝 “转”通“啭”

◆ 词类活用

012-1

◆ 古今异义

012-2

◆ 一词多义

012-3

◆ 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分析
省略句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省略主语“两岸”
省略句 有时朝发白帝 省略介词“于”,“朝发于白帝”

巩固训练


1. 解释加双下划线字。


(1)三峡七百里中(  )


(2)略无处(  )


(3)重岩叠天蔽日(  )(  )


(4)夜分(  )(  )(  )


(5)不见月(  )


(6)至于夏水陵(  )


(7)沿(  )(  )


(8)王命急宣(  )


(9)有时朝白帝(  )


(10)御风,不以也(  )(  )(  )


(11)则素湍绿潭(  )(  )


(12)013-1多生怪柏(  )(  )


(13)飞其间(  )


(14)多趣味(  )


(15)晴初霜旦(  )(  )


(16)林寒涧(  )


(17)属引凄异(  )(  )


(18)空谷(  )(  )


(19)哀(  )(  )


(20)渔者曰(  )(  )


2. 翻译下面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1)请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3)请赏析“绝014-1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的“飞”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 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三峡适合修建发电站的两条理由,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峡之美无与伦比,请你根据本文为三峡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导游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外阅读。


西陵峡(节选)


郦道元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


① 径:经过。


② 许:左右。


③ 纡曲(yū qū):迂回曲折。


④ 悉:全,都。


⑤ 践跻(jiàn jī):登临。践,踩、踏。跻,登、上升。


⑥ 固:确实,的确。


⑦ 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ft


【译文】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西陵峡,《宜都记》上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里左右,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迂回,两岸高山重叠像屏障一样遮挡着江面,如果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陡峭的山崖有的高达千丈左右,壁上的石头色彩缤纷,形状大多类似某类事物。林木高下茂密,经冬常绿不凋。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来劝告我们,连称赞山水美丽的人都没有。等到我登临这地方,到了之后,就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啊。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怪异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越看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不舍住了两晚,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的景色,(还)不曾有过这样美的。我高兴自己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如果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内容理解】


(1)文中画线句与课文《三峡》中的哪句意思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哪句诗与“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描绘的情景类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景物描写的角度上与《三峡》有哪些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学习


1. 中国古代诗人用脚丈量大地,留下很多关于壮美山川、各地风物的诗篇,请你查一查你生活的地方或你最喜欢的大山大川,有多少诗人曾为之写下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文章、文后资料介绍及你自己对三峡的知识储备,推断下列图片分别是什么峡。

016-1

3.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者弃权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如果你以“00后”的身份穿越回现场,你会投出什么票?请查找资料,说说你的投票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课文译注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回复。中书:官职名。书:信。五色:指青、黄、赤(红)、白、黑五色,即黑白加三原色。理论上,通过这五种颜色可调出其他所有颜色,故可泛指各种色彩。交辉:交相辉映。时:季节,时令。备: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歇:消散。乱鸣:此处指鸣叫声此起彼伏。颓: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竞:争着,争相。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被封为康乐公。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高高的山峰插入云霄,清澈的水流明晰见底。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色的林木,翠色的竹子,四季都有。清晨的雾霭将要消散,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这确实是人间的仙境啊。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种奇景的人了。


文化文学常识


1. 陶弘景(456—536):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思想家,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萧衍在位时,常有朝廷的使者带着皇帝的信件风尘仆仆地前往茅山,得了回书又急匆匆赶回。有时遇有重大事件,往来频繁,前头刚刚派人捧着诏书、敕告出发,马上又加派使者去催办。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后以“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2. 谢中书:谢征(500—536),字玄度,曾任中书舍人,故称谢中书。


文章主旨


本文是作者寄给朋友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函,描绘了自己所见的山川之美,反映了自己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也表现了自己希望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


艺术特色


本文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自己隐居地的美景,高高的山峰、五色斑斓的石壁和青翠的林竹、乱鸣的猿鸟,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山川图。


作者还从多角度入手描绘景物。“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视线由仰观到俯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则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这是陶弘景写给其友谢征一封信的一部分,仅六十八字,就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山水的美丽,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文章紧扣一个“美”字,先总起,后分叙,再收束,脉络清晰。同时情寓景中,景见情趣,创造出清丽幽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动人意境。这是骈体文,除末三句是奇句单行外,其余都是四言对仗,形象洗练,清丽流畅,像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文言知识梳理


◆ 词类活用











例句 分析
五色交 名词作动词,辉映

◆ 古今异义

020-1

◆ 一词多义














例句 释义
夕日 将要
实是界之仙都 欲望

◆ 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分析
判断句 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表示判断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课文译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xū)的年号。解衣:脱衣。户:《说文》:“半门曰户,象形。”《字书》:“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于堂室东曰户,在于宅区域曰门。”据此,“户”应当解释为“堂屋的门”。我们根据语境,解释成为“窗户”。欣然:高兴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与:和。遂:于是。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一起。步:一前一后两个脚印为一步,这里指行走。中庭:庭院,庭院之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形容水的清澈。荇(xìng):一种水生植物。交横:交错纵横。盖:句首语气词,这里译为“原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清闲。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看到)月光穿过窗户洒入室内,(于是)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能和我一起享受这种乐趣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未睡觉,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下月色如同清澈的积水,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文化文学常识


1.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作者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期间。


2. 乌台诗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转知湖州。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当时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苏轼终免一死,被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职位相当于今之县武装部副部长,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发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悠闲自得,豁达恬淡。


文章主旨


本文叙写了作者在一个月色入户的美丽夜晚,寻友夜游、漫步庭下赏月的所见所思,表现了作者赏月时的欣喜,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的胸怀。


艺术特色


本文首先以“月色入户”的“入”字,把月色拟人化;接着,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竹、柏之影喻为水中藻、荇,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月色的清凉明净。全文不事雕琢,一派天然:秋夕未眠,月色撩人,欣然起行,怀民同游,踏月赏景。边赏景边感叹:风景常存,闲人少有。此文时间地点人物所见所感一应俱全,是游记的标准格式,但只寥寥84字,惜墨如金。然简则简矣,却并不枯槁,相反有言简意丰之妙,甚至一字传神。如写人喜月色,曰“月色入户”,只此一个“入”字,就境界全出。文章留给读者许多驰骋想象的空间。如文中提到的张怀民,和苏轼同时谪居黄州,二者一拍即合,相与趁月游玩。二者同是天涯沦落人,定会心有灵犀,惺惺相惜!然他们如何酬唱,怎样助兴,可曾饮酒,可曾语及过往、意兴阑珊?很多追问,直逼文本,而文中只有“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数语,别无铺陈渲染,但苏、张友谊已不容漠视。


文言知识梳理


◆ 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中庭 相与步于中庭 庭院;庭院之中 指现代高级旅馆中庭院式的大厅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表示转折

◆ 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分析
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我”
省略句 念无与为乐者 省略主语“我”和“与”的宾语“我”
介词结构后置句 相与步于中庭 “于中庭”是介词结构

巩固训练


1. 解释加双下划线字。


(1)答谢中书(  )


(2)五色交辉(  )


(3)四俱备(  )


(4)晓雾将(  )


(5)夕日将(  )


(6)欲界之仙都(  )


(7)未复有能其奇者(  )


(8)解衣欲睡(  )


(9)为乐者(  )(  )


(10)相与步于中庭(  )(  )


(11)竹柏影也(  )


(1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 默写。


(1)_____,清流见底。


(2)晓雾将歇,_____。


(3)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5)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