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职业技术 >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宋彬,饶圣祥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01

书籍编号:30508704

ISBN:978711725017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8707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职业技术

全书内容: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德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 劲(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王 青(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邓丽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龙莉玲(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叶慧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朱 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朱绍成(河南省人民医院)

伍 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任 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 晟(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刘于宝(广东省人民医院)

刘文亚(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兆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刘剑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刘爱莲(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新青(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维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

孙 丛(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孙应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孙浩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严福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李 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李子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飞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李文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李宏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杨正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肖文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 文(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宋 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张 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张惠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陈 勇(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陈 楠(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陈卫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陈天武(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居胜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赵心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胡道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段 青(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饶圣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姜慧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宦 怡(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姚 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贾宁阳(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高剑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唐 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梁宗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

韩 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焦 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曾蒙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雷军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谭 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编写秘书

伍 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姚 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参编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 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 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 晗(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王文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亚玲(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王志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海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王淑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石 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叶晓华(北京医院)

白雪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冯 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过伟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任 静(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庄晓曌(海南省人民医院)

刘京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许 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阮志兵(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孙海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李 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杨 虹(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志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烁慧(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杨晓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 琼(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吴婉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何 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汪 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汪禾青(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 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张 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 琰(山东省影像医学研究所)

张雅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陆怡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陈丽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陈晓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武丽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国荣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罗宴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季爱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金开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周 群(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郑玉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赵丽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赵建洪(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胡新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冒 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莫 蕾(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倪 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郭大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黄子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商晓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蒋 奕(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颜荣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戴亚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魏晋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总序

生命科学、工程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功能影像、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将影像医学带入了“精准影像”“超越影像”的新时代,进而又提出了“走向临床,服务临床,引领临床”的新理念、新主题和新模式,使影像医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然而,面对这日新月异、纷繁复杂的影像世界,所有影像专业的医师们,特别是中青年医生,乃至相关学科的临床医生,该如何涉猎、如何取舍、如何适应如今医学影像学的迅猛发展就成为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于从事影像专业的医生,特别是初涉纷繁影像世界的中青年影像医师而言,逐步炼就扎实的影像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基本功仍然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全面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要点,不断夯实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专业基础,拓展认识广度和深度,逐步形成规范的影像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工作思路,不断充实更专业、更丰富的影像知识和医学理论,是超越影像的前提与基础。

中华放射学会一直致力于中国影像医学继续教育公益活动的推进。自2015年开始与江苏恒瑞共同发起REACH项目,推动线上微信公众订阅号互动读片与线下现场专题读片相互结合的典型病例读片继续教育模式,以规范中青年影像医生诊治思路,引导正确的临床思维和诊疗方法。本套丛书正是在两年积累与沉淀的基础上,由中华放射学会牵头,以各专业委员会为基本单元,全面整理各系统典型病例,汇集学会精英团队的智慧,通过不同难度经典病例介绍与解析的模式,将各系统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疗思路汇集成册,集中呈现,旨在培养各级医院中青年影像医生的正确诊治思维,夯实影像基础,提高医学影像诊治水平。

本套案例解析宝典丛书编写特点如下:

1.十个分册全面涵盖目前按系统划分的全部专业学组,护理分册、介入分册的加入拓宽了传统影像学的概念和范畴。

2.中华放射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亲任各分册主编,组织本专业委员会精英团队编写、点评,奠定高端学术基础。

3.以病例为切入点,以诊治分析思路为主线,图文并茂讲授分析方法与技巧。

4.采用纸质与数字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模式共同推进,突破纸质图书篇幅的限制,极大地增加了图片展示数量。

感谢本套丛书各分册主审、主编及副主编们高度重视编写工作,精心组织编写团队,严格把握标准,全心全意致力于打造精品工具书;感谢各位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倾注的大量心血,精心挑选病例,设计分析思路与技巧;感谢各分册秘书为丛书所做的大量文字修订、审校、编辑工作,在此向所有参加本套丛书编写的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经验有限,缺点甚至错误可能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同道批评指正,以期修正补充。

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


2017年7月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编写指导委员会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系列丛书编写指导委员会

丛书总主编

徐 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丛书副主编

金征宇(北京协和医院)

冯晓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丛书编委会

滕皋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刘士远(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梁长虹(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

李坤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于春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王振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伍建林(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罗娅红(辽宁省肿瘤医院)

宋 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袁慧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李 欣(天津市儿童医院)

姜卫剑(火箭军总医院)

李宏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秦月兰(湖南省人民医院)

姚振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满凤媛(火箭军总医院)

于 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杨 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饶圣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郎 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曾洪武(深圳市儿童医院)

钟红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 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徐 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委员会秘书

张立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丛书书目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系列丛书书目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诚邀您参与REACH项目一起来读片,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平台参与互动答题,随时随地学习诊断技巧,提高诊断能力!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主审简介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闵鹏秋

1932年出生,教授。1955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留院从医执教放射学已62年,退休返聘继续工作。曾任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华西医院放射科主任;ASAR(亚洲腹部放射学会,下同)执委;中华放射学会副主委兼腹部学组组长;中华放射学杂志副总编辑;四川省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委;1998年成为首批四川省科学和技术带头人;1993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招收、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0名。

长期以腹部放射解剖学为固定研究方向,1988—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负责人4项、主研人2项)。代表作发表于RADIOLOGY 1992;182:553-557。发表论文160篇;主编专著2本;参编教材、专著章节18册。

曾获2011年ASAR GOLD MEDALIST(金奖获得者);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1997年原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199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2017年获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2013年CTSR(中华台北放射学会)HONORARY MEMBER(荣誉会员)。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唐光健

1950年1月出生于北京。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已退休),教授,现为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

从事医学影像学教学20年,其中担任教学主任6年。

主编简介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宋 彬

1966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主任暨医学影像中心主任。

从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学工作25年,担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医学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医学技术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基层医师继续教育华西学院副院长、中华放射学会常委、中华放射学会腹部学组组长、中国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管理分会常委、亚洲腹部放射学学会执委会委员、北美放射学会会员、欧洲放射学会会员、欧洲腹部放射学会会员、Abdominal Imaging编委;担任RadiologyPLOS One杂志审稿人、担任包括《放射学实践》《实用放射学》《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等12种专业刊物的副主编和编委;近5年一共培养硕士21名,博士10名,先后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28篇;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在内的10项科研课题,作为课题主研人(分课题负责人)和骨干参加了17项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课题;作为主研人先后获得3次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饶圣祥

1976年5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腹部影像诊断亚专业主任。

从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学工作10年,现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腹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放射科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专业委员会腹部学组委员;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腹部学组委员。目前已发表论文60多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多篇(SCI收录10余篇)。担任European radiologyAbdominal Radiology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LOS One等杂志审稿专家。以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青年基金、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项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优秀骨干计划和复旦大学青年基金资助。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及中华放射学会腹部学组首届腹部影像学优秀青年学者奖三等奖。

前言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是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徐克主任委员的积极倡导下编写的一套以病例为切入点,以诊治分析思路为主线,图文并茂讲授疾病诊断分析方法与技巧的系列丛书。遵照丛书宗旨本分册结合腹部脏器繁多,疾病复杂,非常容易漏诊、误诊的现状,希望通过对有一定诊断难度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例,设计征象引导式问题,逐层互动,启发读者进行影像分析和鉴别诊断,从而培养中青年影像医生正确的诊断思路。进而提高各级医院中青年影像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的影像诊断水平。

本书共分8章,内容涵盖了肝脏、胆道、胰腺、脾脏、胃肠道、泌尿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和腹膜及后腹膜疾病,共计收入101例病例,主要立足腹部临床实用的常见病多发病病例,也包含部分少见病和疑难病。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模拟临床实战,以患者病史和影像学检查图像为先导,之后再对病例进行分析,包括诊断要点和主要鉴别诊断,给出最终诊断;最后由专家对该疾病进行点评,以达到让读者快速掌握该类疾病诊断技巧的目的。本书紧跟时代潮流,采用纸质书稿和电子增值服务两种形式,在阅读纸质书稿之余,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阅读电子增值服务部分的内容,在增值内容中,有影像征象等相关问题及解析、扩展病例等,解决了纸质书篇幅受限,不能展示更多的影像资料的弊端,是纸质书稿内容的有效补充。本书写作风格简洁明了,临床资料齐全,影像资料完整,基本要点凝练,使读者轻松掌握影像诊断的关键点。本书是从事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各级医师及各级临床医生提高诊断水平和技巧的必备参考书。

感谢腹部专业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的鼎力支持;感谢饶圣祥教授带领腹组青年委员及各大医院的研究生收集病例所做的工作;感谢老前辈闵鹏秋教授和唐光健教授为本书的审校付出的辛勤劳动。

虽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阅大量文献,并经过数轮讨论修订,但错误及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道们批评指正。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宋彬


2017年9月

第一章 肝脏疾病

案例1 女性,53岁食欲差1月余,体重减轻约3kg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病例介绍

女性,53岁,因“食欲差1月余,体重减轻约3kg”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查体:无阳性体征。腹部B超:①肝右叶实质内稍强回声结节;②肝实质回声稍粗。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3.14ng/ml(正常值<8ng/ml)、癌胚抗原2.80ng/ml(正常值<3.4ng/ml)、血清CA19-9 18.99U/ml(正常值<22U/ml)。总胆红素22.7μmol/L(正常值5.0~28.0μmol/L),直接胆红素13.0μmol/L(正常值<8.8μmol/L),间接胆红素9.7μmol/L(正常值<20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57IU/L(正常值<40I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38IU/L(正常值<35IU/L);乙肝表面抗原半定量>3000.000COI阳性(正常值0~1.0COI),乙肝e抗原半定量1.700COI阳性(正常值0~1.0COI),乙肝e抗体半定量0.500COI阳性(正常值>1.00COI),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0.005COI阳性(正常值>1.00COI)。

影像学检查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1

A:DWI;B:ADC;C:T2WI;D:反相位;E:正相位;F:动脉期;G:动脉期减影;H:门脉期;I:门脉期减影

最终结果

手术所见:患者行“中肝切除+门静脉修补+胆囊切除+肠粘连松解术”,肝左叶内侧段见一约2cm×3cm椭圆形肿块,质稍硬,有包膜。剖视标本,肿块呈鱼肉状,中肝静脉分支内未见癌栓。

病理诊断:肝细胞癌(中分化/2级)伴坏死。周围肝组织呈结节性肝硬化改变(G2S4)。

诊断要点

患者有“乙肝”病史。为肝细胞癌高危人群。MR 所见:DWI呈高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T1WI平扫反相位病内低信号结节、同相位呈稍高信号,提示病灶内含脂质成分。动脉期图像主观分析强化并不明显,但减影图像显示病灶仍有动脉血供呈轻中度强化,并门脉和平衡期病灶似见不完整包膜样强化。

鉴别诊断

(1)病灶ADC图呈等信号,动、门脉期主观分析病灶无明显强化,且AFP、CA19-9皆在正常值范围内。仅从影像学表现有时难于与炎性肉芽肿或炎性假瘤鉴别。

(2)典型肝腺瘤好发于年轻女性,病灶常大于3.0cm,病灶边缘常较清晰,增强门脉和平衡期不易见包膜样强化,患者常无乙肝或丙肝病史,则有助于鉴别。

(3)胆管细胞癌为乏血供肿瘤,增强扫描多呈边缘强化,门脉期、平衡期呈延迟轻度强化,并且胆管细胞癌病灶内一般不含脂质成分。

专家点评

“乙肝”病史的病人,若发现肝内实性病灶,肝细胞癌是诊断的重点,其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晚期强化,门脉期强化消退,呈 “wash in and wash out”是诊断肝细胞癌的最主要特点,同时,T2WI呈稍高信号、门脉或平衡期见包膜样强化等均是重要征象。若动脉晚期图像对主观判断病灶有无强化困难,则减影图像能更客观显示病灶血供情况,其次若门脉期强化消退不明显,建议行平衡和延迟期扫描,可进一步对显示是否有强化消退有较大帮助。此外,“乙肝”患者也是发生胆管细胞癌的高危人群,约20%病例,两者在单纯影像学表现上相似,鉴别有一定难度。

(病例提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陈卫霞)


(点评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陈卫霞)

案例2 男性,52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1个月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病例介绍

男性,52岁,因“体检发现右肝占位1个月”入院。41年前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32年前诊断为“甲肝”。查体:无阳性体征。全身PET/CT示:肝右叶前上段占位,FDG代谢增高,考虑恶性肿瘤。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 2.41ng/ml(正常值< 8ng/ml),癌胚抗原CEA 5.11ng/ml(正常值<3.4ng/ml),血清CA19-9 19.00U/ml(正常值<22U/ml),CA-125 12.93U/ml(正常值<35U/ml)。乙肝病毒DNA实时荧光检测<1.00×102IU/ml(正常值<1.00×102IU/ml)、乙肝表面抗原半定量0.581COI阴性(正常值0~1.0COI)、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16.600IU/L 阳性(正常值0~10.0IU/L)、乙肝e抗原半定量0.113COI阴性(正常值0~1.0COI)、乙肝e抗体半定量0.835COI阴性(正常值>1.00COI)、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0.006COI阳性(正常值>1.00COI)。

影像学检查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1

A:正相位;B:反相位;C:T2WI;D:DWI;E:动脉期;F:门脉期;G~H:延迟期

最终结果

手术所见:患者行“中肝切除术”,术中发现:肝脏色泽红润,下缘锐利,无脂肪肝、肝硬化。肝脏膈面Ⅷ及Ⅳb段邻膈肌面见一直径3cm白色质硬肿块,侵及肝被膜。剖视标本,切面灰白色,质硬,切缘距肿瘤边缘1cm。

病理诊断:肝脏:胆管细胞癌(中分化),侵及肝被膜。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7(+)、CK19(+)、MUC1(+)、EMA(+)、CD10(部分+)、HCC(-)、AFP(-)。

诊断要点

MR 所见:DWI病灶扩散无受限,提示病灶内纤维成分多;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不符合血管瘤;T1WI平扫反相位信号无衰减,提示病灶内不含或少脂质成分。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呈花边状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扩大、强化程度较动脉期更明显。

鉴别诊断

(1)与炎性假瘤鉴别:

此病灶与炎性假瘤鉴别较困难,但炎性假瘤动脉期多数呈不均匀强化、较少呈环状或花边状强化。

(2)与肝细胞癌鉴别:

肝细胞癌扩散受限;因病灶内含脂质成分,反相位信号一般有衰减,低于同相位;动脉期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降低。但此病灶与含纤维成分多的肝细胞癌较难鉴别。

(3)与肝肌成纤维细胞瘤鉴别:

仅依据影像表现鉴别较困难,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有助鉴别。肝脏肌成纤维细胞瘤一般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常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贫血、发热。

专家点评

该病例有肝炎病史,AFP、CA19-9及CEA均在正常值范围,对诊断帮助不大。病灶较小,T2WI信号不均匀,DWI无扩散受限,动脉期不均匀花边状强化,门脉期病变内部持续强化,提示病灶含纤维成分多、少脂;病灶周围胆管无扩张,因此,肝炎性假瘤、胆管细胞癌和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皆是需要考虑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病例提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陈卫霞)


(点评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陈卫霞)

案例3 女性,49岁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体重减轻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病例介绍

女性,49岁。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体重减轻约5kg,伴口苦、乏力、腰部酸痛,外院B超示“右肝低回声团”,起病以来食欲差。实验室检查:肿瘤指标(-),HBsAb(+),HBcAb(+)。

影像学检查

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3-1

A:CT平扫;B:CT动脉期;C:CT门脉期;D:CT延迟期;E:正相位;F:反相位;G:T2WI;H:FS-T2WI;I:MR动脉期;J:MRI门脉期;K:MRI;延迟期;L:动脉期病灶上方

最终结果

手术病理表现:右肝第Ⅶ段肝包膜下肿物,大小约2cm×1cm,边界较清,无包膜。镜下:结节内见大的多边形细胞,胞浆丰富,半透明,未见坏死,核分裂难见,有部分脂肪空泡及丰富的小血管,少数厚壁血管,免疫组化示Vim(+),HMB45(+),S-100(+),SMA(+)。

病理诊断: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瘤组织侵犯邻近肝组织(具有恶性潜能)。

诊断思路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最常见于肾脏,其次见于肝脏(多单发)。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是AML的一种罕见亚型,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组成,不含或含少量的脂肪细胞和厚壁血管,是罕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多由体检发现。由于肿瘤少脂或无脂,有超过50%的病例术前误诊为肝细胞肝癌,诊断依赖于免疫组化检查。肿瘤一般小于10cm,CT平扫呈低密度,边缘较光整,分界清楚。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典型的肿瘤中央可见迂曲强化的血管影,病理上为厚壁的畸形血管。门脉期肿瘤强化特征有两种:①快速消退,但仍然可见中央迂曲血管影;②持续强化,病理上可见窦隙状薄壁分隔的微血管网。延迟期强化程度均有所消退。

鉴别诊断

(1)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混合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含有血管、平滑肌及脂肪比例大致相等,所以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即肿瘤内有大片或夹杂一定比例的脂肪和粗大血管。HEAML仅含有向平滑肌分化的上皮样细胞,无脂肪。肌瘤型和血管瘤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HEAML难鉴别。

(2)纤维板层型肝癌:

该瘤内一般有纤维瘢痕,边界较清。两者强化模式有较大重叠,但等低密度型的HEAML动脉期一般强化为中等程度,且强化较纤维板层型肝癌均匀。

(3)肝细胞癌: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一般有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AFP(+),强化特征为快进快出,可见假包膜,反相位T1WI可有信号衰减。

(4)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青年女性,多数有中心瘢痕,在CT、MRI的T1WI、T2WI上可与肝实质等密度和等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中心瘢痕强化较弱,但有延迟强化。

(5)肝腺瘤:

多有口服避孕药史,易并发出血,肿瘤内外无畸形血管,在MRI上有短T1、等或长T2信号。增强有明显均匀性强化,多呈持续性。

专家点评

该病例的最终病例诊断:肝右叶S7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回顾本病例的临床表现与CT、MRI征象,将病灶进行仔细分析,具备一定的提示肝右叶S7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要点。虽然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消瘦,体重减轻5kg,出现了恶性肿瘤的消耗性生长特点,但是患者为中青年女性,且肿瘤标志物不高,临床提示小肝癌的证据并不充分。分析CT表现,病灶呈类圆形,边界清,在动脉期呈明显异常强化,血供异常丰富,门脉及静脉期病灶强化减退,呈现“快进快出”的强化表现,延迟期无环形强化假包膜。MRI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中央血管样强化影,病灶周边可见粗大血管影,提示肝病灶内有扩张的血管构成。该患者无肝硬化背景,在考虑肝细胞肝癌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具有恶性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