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80篇(三年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80篇(三年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这是一本教你做一道题,就会解一类题的阅读指导书
作者:朱亚莲著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01
书籍编号:30510613
ISBN:978756285857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3724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版权信息
书名: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80篇(三年级)
作者:朱亚莲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01
ISBN:978756285857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注:“□”同原版纸书
前言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也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它可以娱乐身心,增长智力,发展个性,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因而,阅读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提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老师惯常的做法是加强课堂阅读教学,强化学生课外阅读,家长则习惯于要求孩子多做阅读练习,而事实上,这些方法或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显著,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并不快。
在三十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历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难以较快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首先,语文阅读理解,就目前来说,不像解数学题那样会解一道题,往往就会解一类题,阅读理解似乎没有方法可循。其次,阅读理解耗时多,但往往正确率低,这令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兴趣不大。
如何来破解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弱的难题呢?
现代图式理论认为,要理解文章,读者必须启用已有的图式,再结合文章所输出的信息,不断建构新的图式知识,才能完成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换句话来说,阅读是读者头脑中已有知识与阅读材料所代表的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相互作用,最终改变头脑中的原有图式,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与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相比,阅读者头脑中现存的与之相关的图式变得尤为重要。因而,在语言理解理论的引导下,如果我们像学习数学那样,整理、归纳出解答每类题型的步骤和方法,并将这些以图式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阅读理解图式,让已有的图式与阅读材料所代表的知识建立起联系,并相互作用,就能帮助学生做到比较顺利且正确地完成对文章的理解。
“图式”来自英文schema,原意为“略要”“图解”。它是心理学家解释人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理论。它是在认知心理学、语用学、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0世纪3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C.Bartlett)在其著作《记忆》中第一次提出了图式理论,他有关记忆的研究被看成是图式理论所赖以建立的经典探索。他认为“图式化”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储存在学习者大脑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知识库吸收新信息的过程。因而,他认为图式可用于语言理解中,读者借助记忆中激活的知识结构(图式)来填补文本中未表达出的细节内容,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
基于此,笔者以“图式理论在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项目研究内容,以单项训练的形式,对小学语文各年级相对主要的知识点,或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以图式的形式呈现运用步骤与方法。每个知识点辅之以一篇指导文章和四篇练习文章,便于学生理解、运用和掌握。同时在文后以综合训练的形式附上30篇阅读文章,将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有机整合,切实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这是这本《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80题》阅读教辅书相较于其他语文阅读教辅的一大亮点,或者说是其编写特色。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古人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知识中授予学生思想与方法的重要性,而图式将知识点的理解与方法的运用呈现出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记忆和运用,将使学生受用无穷!
写于2019年春花即将烂漫时
单项训练与提高
专题一 标点练习(对话的三种形式)
指导篇
导语
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标号,如引号(“ ”、‘ ’)、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等,用来表示词语和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如写句子经常用到的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用来表示停顿和语气。
要根据词语的性质和句子的意思,运用恰当的标号和点号,把句子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这里,我们主要练习给对话的三种形式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人物对话由三个部分组成:提示语+人物的语言+标点符号。提示语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也不同。
图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新年希望
①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②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群山若隐若现,令人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儿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啸,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现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甩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矫健洒脱,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③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它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④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
⑤□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我恍然大悟□“你明白妈妈对你的希望是什么吗?”妈妈笑吟吟地问道。□您希望我努力学习□□我想了想继续说道□□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⑥啊!马儿,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问题
文中三处用横线画出的句子是三种对话形式。想一想,每一处句子是属于哪一种对话形式呢?根据图式标调方法,标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
2.□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我恍然大悟□
3.□您希望我努力学习□□我想了想继续说道□□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
参考答案
1.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
2.“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我恍然大悟。
3.“您希望我努力学习,”我想了想继续说道,“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
解析
1.这句话是提示语在前的对话形式,因此,我们首先要想到图式中的“提示语在前,冒号、引号紧相连”的加标点顺口溜,标上冒号以及前后引号;其次,妈妈的反问语是一句问句,句尾要标上问号。
2.很显然,这句话是提示语在后的对话形式,根据图式中总结的标点方法,我们首先要在句尾标上句号;其次,人物的语言标前后引号。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从句中的“恍然大悟”以及连续出现两句“我知道了”的短句,明显可以感受到句中的“我”忽然醒悟妈妈的反问意思后的欣喜心情,因此,两句“我知道了”的句尾以及“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的句尾应标上叹号。
3.在“我想了想继续说道”这句提示语的前面和后面都有人物的语言,这句话是提示语在中间的对话形式,因此,我们要按照图式中“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标逗号,人物语言标引号”的规律在提示语后标上逗号。同时,“我”是边想边说,语气很平稳,因此,根据句子的意思标上合适的标点即可。
练习篇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桃树的遭遇
①冬天,桃树的叶子落了。
②下雪了,天气异常的寒冷,猴子们想烤火取暖。可是,上山打柴那得多冷啊!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意去。最后,大家硬把这事儿推给了灰猴。
③灰猴搔了搔头皮,一副既苦恼又不情愿的模样。忽然他眼睛落在门前桃树那干柴似的枝条上,灵机一动,说:“呀,这儿不是有现成的柴火吗?何必要让我上山去挨冻呢?”
④有的猴子听了□兴奋地说道□□好□这主意好□□
⑤□这样桃树要死的□□也有的猴子担心地问□□明年我们吃什么呀□□
⑥□想那么远干啥□顾眼前的事要紧□□灰猴振振有词地说道□
⑦于是,每当猴子们想烤火取暖时,他们就去砍门前桃树上的枝条。
⑧就这样,一个冬天下来,门前的桃树只剩下光秃秃的主干了。
⑨春天到了,桃树受了重伤,萌发不出新的枝条,枯死了。
⑩猴子们后悔极了。
问题
请根据图式标点方法,给第4—6自然段标上合适的标点。
有的猴子听了□兴奋地说道□□好□这主意好□□
□这样桃树要死的□□也有的猴子担心地问□□明年我们吃什么呀□□
□想那么远干啥□顾眼前的事要紧□□灰猴振振有词地说道□
练习篇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跳和跃
①从前,有个书呆子,出门碰见一条小河。他左右一看,没有桥,就站住了脚,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②有个农民看见了,朝他嚷道:“跳啊!”他一看河并不宽,于是双脚站稳,用足力气向前一跳,结果“扑通”一声掉进河里。幸亏河水不深,他连滚带爬地上了岸,气愤地对农民嚷道:“你,你出的这叫什么主意!”
③农民看到他那个样子,既好气又好笑,马上来到河边,左脚用力一蹬,右脚往前一跨,很轻松地跳了过去。□这样不就行了吗□□他对书呆子说□□你刚才说的是跳□可你做的动作是跃□□书呆子摇了摇头说□□你言行不一致□不是有意让我吃亏吗□□农民糊涂了□□什么跳啊□跃啊□不就是那么一下子吗□□书呆子说:“双脚并齐,用力离地,全身向前谓之跳;一脚前一脚后,单脚向前跨谓之跃。你……你懂什么呀!”
④农民听了,也不再和他生气,一扭头就走了。
问题
根据图式标调方法,请给下面的句子标上合适的标点。
□这样不就行了吗□□他对书呆子说□□你刚才说的是跳□可你做的动作是跃□□书呆子摇了摇头说□□你言行不一致□不是有意让我吃亏吗□□
农民糊涂了□□什么跳啊□跃啊□不就是那么一下子吗□□
练习篇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绝路
①一天,狐狸看见小白兔在山路上兴高采烈地跑着,便跑过去问道:“小白兔,瞧你那高兴劲儿,一定有什么喜事吧?”
②小白兔笑着说:“我在对面山上看到大灵芝,大得像一把撑开的伞。”
③虽然狐狸心中一惊,但仍装作没事的样子,摇摇头说□□灵芝□你不会把蘑菇当成灵芝吧□□
④□不会的□我已经把旁边一棵小的采来了□我现在正回去叫大伙一块儿把那棵大的采回来哩□□说着□小白兔从篮子里拿出了灵芝□
⑤狐狸接过来一看,差点叫了出来。他转了转眼珠,对小白兔说:“我刚才经过南山,怎么就没见到它哩?”
⑥□不是在南山□而是在北山的悬崖上□顺山路拐九道弯□过了独木桥就到了□□小白兔说道□
⑦狐狸心中大喜:我知道灵芝在哪儿了。于是,他赶紧把灵芝还给小白兔,说:“别误了你大事,快去把兄弟邀来,一起把灵芝搬回去吧。”
⑧小白兔刚走,狐狸乐不可支,拔腿就往北山跑去。他正要往山顶走,忽然一想:要是白兔们来了怎么办呢?于是,他把独木桥掀下了悬崖。
⑨当狐狸背着灵芝往回走时,才发现自己已无路可走。它懊悔极了,急得在地上打起滚来。
⑩狐狸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问题
文中的小白兔和狐狸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白兔的天真和狐狸的狡猾。根据图式中的方法,给以下句子标上合适的标点。
虽然狐狸心中一惊,但仍装作没事的样子,摇摇头说□□灵芝□你不会把蘑菇当成灵芝吧□□
□不会的□我已经把旁边一棵小的采来了□我现在正回去叫大伙一块儿把那棵大的采回来哩□□说着□小白兔从篮子里拿出了灵芝□
□不是在南山□而是在在北山的悬崖上□顺山路拐九道弯□过了独木桥就到了□□小白兔说道□
练习篇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狼和大象
①有一只狼住在一个窝棚里,它从来不修理窝棚,也不打扫窝棚,所以这个窝棚又破又脏,一碰就倒。
②一天,一只大象从狼的住处旁边经过,它的大耳朵呼扇呼扇地碰了窝棚一下,窝棚就倾斜了。□真对不起□朋友□□大象对狼歉意地说□□我不是有意的□我马上就把它修好□□
③大象真有本事,它拿起锤子、钉子就动手干了起来。不一会儿就修好了,窝棚比以前结实多了。□看来它是怕我呀□先是向我道歉□然后就动手给我修窝棚□我何不趁此机会让它再给我盖一座新房子呢□□狼自言自语道□
④□站住□□狼大声喝道□□你这算怎么回事□你以为我是好欺负的□你把我的窝棚撞坏了□马马虎虎钉几下就想完事□没那么便宜□你得给我盖一座新房子□不然我要好好教训你一顿□□
⑤听完这番话,大象一声没吭。它不费吹灰之力,用鼻子把狼卷起来,一下子扔进了臭水坑,然后一抬脚把房子踢了个粉碎。“这就是你的新房子!”大象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⑥“哎!大象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真是弄不明白。”狼四脚朝天,翻着眼珠,无奈地自言自语。
问题
文中的狼真贪心,它把大象的真诚当成了软弱。根据图式标点方法,给下面的句子标上合适的标点,你更能感受到这一点。
□真对不起□朋友□□大象对狼歉意地说□□我不是有意的□我马上就把它修好□□
□看来它是怕我呀□先是向我道歉□然后就动手给我修窝棚□我何不趁此机会让它再给我盖一座新房子呢□□狼自言自语道□
□站住□□狼大声喝道□□你这算怎么回事□你以为我是好欺负的□你把我的窝棚撞坏了□马马虎虎钉几下就想完事□没那么便宜□你得给我盖一座新房子□不然我要好好教训你一顿□□
专题二 词语理解
指导篇
导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如找近义词理解、抓关键词素理解、查词典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能帮助你正确理解词意以及句意,同时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
图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槐花
①我的家乡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山村。槐花是家乡最普通的一种花,但它折射着家乡的沧桑巨变。
②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庭前屋后,田间小路,槐树处处可见。
③每当春暖花开,槐花如雪如银,一串串,一穗穗,喷发着浓郁的香气。整个小山村沉醉在梦幻的童话世界里。然而好景不长,在那青黄不接的时节里,饥饿的人们为了填饱肚子,总要争相采下所有的槐花和嫩叶,蒸成槐花饼,只留下漫山遍野光秃秃的枝杈。
④后来,我外出求学、工作,渐渐远离了家乡。1987年春天,我回乡探亲,再见漫山遍野的槐花开了,白茫茫的一片。小山村仿佛是隐在白云里的仙乡。一排排火红的瓦房在槐花丛中显得生机盎然。尽管还是青黄不接的时节,可乡亲们只顾在责任田里忙活了,谁也无暇理会这满山的槐花。只有在回家的时候,才采上一些槐花,带回去喂养小兔等家畜。
前言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也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它可以娱乐身心,增长智力,发展个性,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因而,阅读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提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老师惯常的做法是加强课堂阅读教学,强化学生课外阅读,家长则习惯于要求孩子多做阅读练习,而事实上,这些方法或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显著,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并不快。
在三十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历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难以较快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首先,语文阅读理解,就目前来说,不像解数学题那样会解一道题,往往就会解一类题,阅读理解似乎没有方法可循。其次,阅读理解耗时多,但往往正确率低,这令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兴趣不大。
如何来破解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弱的难题呢?
现代图式理论认为,要理解文章,读者必须启用已有的图式,再结合文章所输出的信息,不断建构新的图式知识,才能完成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换句话来说,阅读是读者头脑中已有知识与阅读材料所代表的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相互作用,最终改变头脑中的原有图式,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与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相比,阅读者头脑中现存的与之相关的图式变得尤为重要。因而,在语言理解理论的引导下,如果我们像学习数学那样,整理、归纳出解答每类题型的步骤和方法,并将这些以图式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阅读理解图式,让已有的图式与阅读材料所代表的知识建立起联系,并相互作用,就能帮助学生做到比较顺利且正确地完成对文章的理解。
“图式”来自英文schema,原意为“略要”“图解”。它是心理学家解释人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理论。它是在认知心理学、语用学、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0世纪3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C.Bartlett)在其著作《记忆》中第一次提出了图式理论,他有关记忆的研究被看成是图式理论所赖以建立的经典探索。他认为“图式化”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储存在学习者大脑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知识库吸收新信息的过程。因而,他认为图式可用于语言理解中,读者借助记忆中激活的知识结构(图式)来填补文本中未表达出的细节内容,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
基于此,笔者以“图式理论在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项目研究内容,以单项训练的形式,对小学语文各年级相对主要的知识点,或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以图式的形式呈现运用步骤与方法。每个知识点辅之以一篇指导文章和四篇练习文章,便于学生理解、运用和掌握。同时在文后以综合训练的形式附上30篇阅读文章,将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有机整合,切实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这是这本《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80题》阅读教辅书相较于其他语文阅读教辅的一大亮点,或者说是其编写特色。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古人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知识中授予学生思想与方法的重要性,而图式将知识点的理解与方法的运用呈现出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记忆和运用,将使学生受用无穷!
写于2019年春花即将烂漫时
单项训练与提高
专题一 标点练习(对话的三种形式)
指导篇
导语
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标号,如引号(“ ”、‘ ’)、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等,用来表示词语和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如写句子经常用到的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用来表示停顿和语气。
要根据词语的性质和句子的意思,运用恰当的标号和点号,把句子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这里,我们主要练习给对话的三种形式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人物对话由三个部分组成:提示语+人物的语言+标点符号。提示语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也不同。
图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新年希望
①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②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群山若隐若现,令人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儿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啸,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现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甩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矫健洒脱,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③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它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④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
⑤□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我恍然大悟□“你明白妈妈对你的希望是什么吗?”妈妈笑吟吟地问道。□您希望我努力学习□□我想了想继续说道□□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⑥啊!马儿,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问题
文中三处用横线画出的句子是三种对话形式。想一想,每一处句子是属于哪一种对话形式呢?根据图式标调方法,标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
2.□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我恍然大悟□
3.□您希望我努力学习□□我想了想继续说道□□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
参考答案
1.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
2.“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我恍然大悟。
3.“您希望我努力学习,”我想了想继续说道,“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
解析
1.这句话是提示语在前的对话形式,因此,我们首先要想到图式中的“提示语在前,冒号、引号紧相连”的加标点顺口溜,标上冒号以及前后引号;其次,妈妈的反问语是一句问句,句尾要标上问号。
2.很显然,这句话是提示语在后的对话形式,根据图式中总结的标点方法,我们首先要在句尾标上句号;其次,人物的语言标前后引号。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从句中的“恍然大悟”以及连续出现两句“我知道了”的短句,明显可以感受到句中的“我”忽然醒悟妈妈的反问意思后的欣喜心情,因此,两句“我知道了”的句尾以及“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的句尾应标上叹号。
3.在“我想了想继续说道”这句提示语的前面和后面都有人物的语言,这句话是提示语在中间的对话形式,因此,我们要按照图式中“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标逗号,人物语言标引号”的规律在提示语后标上逗号。同时,“我”是边想边说,语气很平稳,因此,根据句子的意思标上合适的标点即可。
练习篇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桃树的遭遇
①冬天,桃树的叶子落了。
②下雪了,天气异常的寒冷,猴子们想烤火取暖。可是,上山打柴那得多冷啊!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意去。最后,大家硬把这事儿推给了灰猴。
③灰猴搔了搔头皮,一副既苦恼又不情愿的模样。忽然他眼睛落在门前桃树那干柴似的枝条上,灵机一动,说:“呀,这儿不是有现成的柴火吗?何必要让我上山去挨冻呢?”
④有的猴子听了□兴奋地说道□□好□这主意好□□
⑤□这样桃树要死的□□也有的猴子担心地问□□明年我们吃什么呀□□
⑥□想那么远干啥□顾眼前的事要紧□□灰猴振振有词地说道□
⑦于是,每当猴子们想烤火取暖时,他们就去砍门前桃树上的枝条。
⑧就这样,一个冬天下来,门前的桃树只剩下光秃秃的主干了。
⑨春天到了,桃树受了重伤,萌发不出新的枝条,枯死了。
⑩猴子们后悔极了。
问题
请根据图式标点方法,给第4—6自然段标上合适的标点。
有的猴子听了□兴奋地说道□□好□这主意好□□
□这样桃树要死的□□也有的猴子担心地问□□明年我们吃什么呀□□
□想那么远干啥□顾眼前的事要紧□□灰猴振振有词地说道□
练习篇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跳和跃
①从前,有个书呆子,出门碰见一条小河。他左右一看,没有桥,就站住了脚,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②有个农民看见了,朝他嚷道:“跳啊!”他一看河并不宽,于是双脚站稳,用足力气向前一跳,结果“扑通”一声掉进河里。幸亏河水不深,他连滚带爬地上了岸,气愤地对农民嚷道:“你,你出的这叫什么主意!”
③农民看到他那个样子,既好气又好笑,马上来到河边,左脚用力一蹬,右脚往前一跨,很轻松地跳了过去。□这样不就行了吗□□他对书呆子说□□你刚才说的是跳□可你做的动作是跃□□书呆子摇了摇头说□□你言行不一致□不是有意让我吃亏吗□□农民糊涂了□□什么跳啊□跃啊□不就是那么一下子吗□□书呆子说:“双脚并齐,用力离地,全身向前谓之跳;一脚前一脚后,单脚向前跨谓之跃。你……你懂什么呀!”
④农民听了,也不再和他生气,一扭头就走了。
问题
根据图式标调方法,请给下面的句子标上合适的标点。
□这样不就行了吗□□他对书呆子说□□你刚才说的是跳□可你做的动作是跃□□书呆子摇了摇头说□□你言行不一致□不是有意让我吃亏吗□□
农民糊涂了□□什么跳啊□跃啊□不就是那么一下子吗□□
练习篇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绝路
①一天,狐狸看见小白兔在山路上兴高采烈地跑着,便跑过去问道:“小白兔,瞧你那高兴劲儿,一定有什么喜事吧?”
②小白兔笑着说:“我在对面山上看到大灵芝,大得像一把撑开的伞。”
③虽然狐狸心中一惊,但仍装作没事的样子,摇摇头说□□灵芝□你不会把蘑菇当成灵芝吧□□
④□不会的□我已经把旁边一棵小的采来了□我现在正回去叫大伙一块儿把那棵大的采回来哩□□说着□小白兔从篮子里拿出了灵芝□
⑤狐狸接过来一看,差点叫了出来。他转了转眼珠,对小白兔说:“我刚才经过南山,怎么就没见到它哩?”
⑥□不是在南山□而是在北山的悬崖上□顺山路拐九道弯□过了独木桥就到了□□小白兔说道□
⑦狐狸心中大喜:我知道灵芝在哪儿了。于是,他赶紧把灵芝还给小白兔,说:“别误了你大事,快去把兄弟邀来,一起把灵芝搬回去吧。”
⑧小白兔刚走,狐狸乐不可支,拔腿就往北山跑去。他正要往山顶走,忽然一想:要是白兔们来了怎么办呢?于是,他把独木桥掀下了悬崖。
⑨当狐狸背着灵芝往回走时,才发现自己已无路可走。它懊悔极了,急得在地上打起滚来。
⑩狐狸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问题
文中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