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周芸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书籍编号:30510912
ISBN:978711549029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15010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版权信息
书名: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第2版)
编者:周芸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ISBN:978711549029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介绍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相关内容,全书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拓展训练概述,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拓展训练的课程模式,拓展训练的场地、器械、安全及绳结,以及地面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等。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教材,又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员或各企事业单位素质拓展训练、培训相关的指导用书。
前言
近几年,素质拓展训练这种备受人们关注的新奇体验式学习进入了校园,并很快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追捧。学生对于拓展训练课程的喜爱促进了学校拓展教学的快速开展,拓展训练课堂中总是掌声雷动,喊声四起,学生们兴致盎然,将课堂演绎成了体验式学习的乐园。
目前,针对高校中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教材并不多,因此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编写了本书。本书力求体现以下4个特点。
(1)实用性。本书主要面对的对象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拓展训练的实施过程。
(2)可读性。本书各章节独立性强,不需要像一般理论书那样研读全文,拓展教师及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阅读。
(3)可操作性。本书介绍各类拓展项目,并指导拓展教师及学生在拓展训练时如何组织和实施。
(4)趣味性。书中穿插一些小知识、阅读材料、图片和案例,增强了阅读的乐趣。
本书由周芸任主编,姜层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为: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四章由周芸编写,第三章由姜层和谢林编写,第五章由姜层、周芸、何欢、谢林和卢锐编写。全书由周芸负责组稿和统稿,由李友虎负责审稿和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相关书籍,并得到许多同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谢意,尤其感谢卓越拓展公司的鼎力支持。
编者
2018年5月
第一章 拓展训练概述
本章介绍了拓展训练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了拓展训练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节 拓展训练的起源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一词来源于英文Outward Bound,是指将体能、心理、管理与社会适应等多种学习目标融入户外运动,按照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进行的一种团队教育活动。它以项目为载体,以体验为学习模式,以感悟为目的,让学习者主动地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他们共同讨论总结任务方案,进行经验分享,感悟人生道理。与传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相比,拓展训练少了一些说教和灌输,多了一些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在学校,拓展训练是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和教学模式的全新教育理念。学生在一系列新颖、刺激和经过设计的情境中完成特定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感悟,对自己、对同学、对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这是拓展训练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震撼,也是拓展训练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见图1-1)。
图1-1 拓展训练中毕业墙锻炼学生体能、心理、团队能力
阅读材料
由于早期拓展训练中的大量项目是培训机构以户外活动形式开展的,很多人将其等同于“户外体验式培训”,事实上,拓展训练只是户外体验式教育所包含的培训活动中的一个分支。“拓展训练”一词,是我国对这种体验式教育的本土化认识,是我国最早引入体验式教育的“人众人”教育机构对它的命名。拓展训练在培训领域所带来的潜在价值和震撼效果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在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在不断“拓展”,现今拓展训练已由课程产品发展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同时得到了学校教育系统的认可。
二、Outward Bound
国外Outward Bound是最早以冒险为基础的教育活动,Outward是向外的意思,Bound喻指迎接未知的挑战和风险。拓展训练主要是在Outward Bound的教育理念影响下产生的,因此了解Outward Bound的产生过程及当时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十分必要。
最初Outward Bound是在航海中使用的旗语,是船只出发前,用于召唤船员上船,表明船的出发时刻到了。现在Outward Bound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在教育领域诠释为:“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未知的挑战,这艘小船在面临风险与困难的同时,也可能发现新的机遇。”
阅读材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次德军潜艇埋伏在大西洋海底,攻击盟军补给运输船队,致使盟军船只下沉,船员纷纷落水。由于海水冰冷,且远离陆地,因此造成大量的船员牺牲,但仍有极少数的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后得以生还。当人们了解了这些生还者的情况后,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事实:绝大多数生还者不是年轻体壮的小伙子,反而是那些相对年龄偏大的船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专家们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关键在于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的意志特别坚强,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家庭生活幸福,有强烈的责任感,善于同他人合作,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当然还有一点点运气。此外他们具有较强的协调和配合能力。
年长的船员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及处事经验,他们在面对危险时沉着冷静分析当时所处的环境,怀着坚定的生存信念,最终摆脱了死亡厄运。而年轻的船员们,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精神的沮丧、不知所措,从而导致他们的生理防线全面崩溃,造成体力的急剧下降,最终的结果是死亡。
鉴于以上调查分析,军方建立了一些水上训练学校,除了训练海军的体能外,主要通过一些情境模拟的科目对海军的生存能力、作战意志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训练。当时这些学校对战争的兵员保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战争中挽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
三、拓展训练的创始人——库尔特·哈恩
德国教育学家库尔特·哈恩(Kurt Hahn,1886—1974年)(见图1-2)对于海员幸存者的研究做出许多贡献。他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图1-2 Outward Bound的创始人库尔特·哈恩
1886年,库尔特·哈恩出生于柏林一个犹太家庭,他从小喜欢野营和探险,在探险过程中磨炼意志。19岁那一年,在烈日炎炎的一天,哈恩光着头去划船造成严重中暑,太阳灼伤了他的小脑,严重影响到他四肢的正常功能,为了治疗,哈恩独自一人在英国牛津一个河岸的房间里住了一年。为了让困在房中的日子过得更有意义,也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他设计出成套的体育活动供自己锻炼,原地跳高成为他练得最好的项目。
在那段时间里,他学习了柏拉图、罗素、歌德、裴思泰等人的作品,并开始进行一些思考:大学里的学生学医从解剖开始,学农从种植开始,学哲学从辩论开始,一切学习源于实践,经验来自自身体验,有了亲身体验就会获得长久的记忆,甚至终身不忘。哈恩构想着将来建一所学校,以“从做中学”的理念来实现他的愿望,他希望在这所学校里思想和行动的世界不再对立,这些思考对他后来的办学思想有重要影响。由于哈恩犹太人的身份和他所进行的社会活动,德国统治者想对他实施谋杀,1933年2月的大逮捕中,哈恩入狱,在他的英国朋友的努力下,英国首相拉姆齐·麦唐纳做出官方抗议后,哈恩得到释放并于同年7月启程到了英国。
1943年4月,哈恩建了一所戈登思陶恩男校,起初学校只有两个学生,但这没有动摇哈恩的决心,经过不断努力,不久该校就成了一所非常有名望的学校。9月份就有21名学生,此后学校的招生人数稳步增长。哈恩感到以往的学校教育课程在培养孩子们发展中是不全面的,进而感到必须给予孩子们一个自由表现自我的场所。因此,他创立了“moray badge奖”,规定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的学生可以获得此殊荣。
(1)在某种运动中获得卓越的成绩。
(2)有到海上和陆地中进行探险活动的经历。
(3)经过努力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或热衷于某方面的调查或工作。
(4)乐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四、拓展训练的创建
1941年,哈恩和戈登思陶恩的船业大亨劳伦斯·霍尔特在威尔士成立“阿德伯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收到了显著的成效,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所拓展训练学校(Outward Bound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社会研究者从这所学校的训练模式得到启发,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会经常会遭遇与落海船员同样的境遇,在面对工作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往往会产生焦躁、精神压抑等负面情绪,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人因承受不了压力而做出极端的行为,这些现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社会研究者提出向社会各行业的人们推广拓展训练。
在不断地发展中,Outward Bound学校的学员范围由年轻海员扩展至工厂学徒、警察、消防员、军校学生等。当时为期一个月的课程包括小船驾驶训练、达到合格标准的体能训练、用地图和指北针跨越乡村的越野训练、救援训练、海上探险、穿越3个山脉的陆地探险及对当地居民的服务活动,这就是拓展训练模式的开端。
Outward Bound的宗旨:
服务、奋斗、永不放弃
Outward Bound的核心价值:
1. 挑战与冒险;
2. 热诚与服务;
3. 培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4. 发展个人特质;
5. 通过体验学习。
目前,Outward Bound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地,办学理念始终没有脱离哈恩的基本理念,即在自然的环境中通过挑战获得深刻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对个人价值的认知,也会更清晰地意识到人类之间的相互依靠的作用,以及要关心处于困境和危险中的同伴。
第二节 拓展训练的发展
一、国外Outward Bound的发展状况
1946年Outward Bound信托基金会在英国成立,目的是推广Outward Bound理念并筹集资金创办新的Outward Bound学校。Outward Bound信托基金会拥有Outward Bound的商标,掌握着该商标使用许可证的发放。1962年曾在戈登思陶恩任教的美国人乔治·曼纳(Josh L.Miner)在美国成立科罗拉多Outward Bound学校,并在1963年正式从Outward Bound信托基金会获得了许可证书。1964年1月9日,组成Outward Bound法人组织(Outward Bound inc.)的文件在美国起草,法人组织最初的创立者是小威廉·考芬、约翰·开普、艾伦·麦克洛伊、乔什·曼纳和小约翰·斯蒂文斯5个人。随后的数年间,Outward Bound学校在世界各地不断成立,实践着Outward Bound理念。Outward Bound组织也逐渐发展成为Outward Bound国际组织(Outward Bound International Inc,OBI),目前其办公地点设在美国犹他州的德伯雷市。
Outward Bound国际组织下属的Outward Bound学校(OBS)已经遍布全球5大州,共有40多所分校,这些分校秉承了哈恩的教育理念,受训人员包括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
Outward Bound学校的教学理念慢慢得到教育系统人士的关注并认可,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参加体验活动,此后主流教育学校和Outward Bound学校进行了各领域的合作,有段时间Outward Bound学校在普通学校中也设立了一些分支机构,被称为“学校中的学校”。Outward Bound学校的教学体系在许多教学研究人员的关注和研究下,训练理论更加丰富,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并且将它的学习规律回归到体验式学习,并促使和其他学科、不同领域大但融合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阅读材料
人们在对Outward Bound教学的研究与运用中,产生了诸多衍生课程,其中影响较大的课程有主题式冒险(Project Adventure,PA)、野外拓展训练(Expeditionary Learning,EL)和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等,这些课程在得到人们认可的同时,得到一些国家教育机构的帮助,在实践推广过程中,相关的理论研究水平也同步得到发展。尤为重要的是,Outward Bound教育促成了户外体验式教育这一领域的兴起,也是我国的体验式教育和拓展训练兴起的根源。
在亚洲地区,新加坡最早建立了Outward Bound学校;在日本,Outward Bound称为“集体心理疗法”,主要用于个人心理调适、潜能激发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国内拓展训练的发展状况
1995年,以“拓展训练”命名的体验教育模式经过整合改造后进入我国,当时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是最早开始在国内开展Outward Bound课程的培训机构。时至今日,拓展训练在我国已走过了20余年,在培训领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拓展训练培训机构遍布全国,呈几何数字增长,在国内,比较正规且形成规模(即每年培训人数超过千人以上)的拓展训练培训机构已有300多家,而参与其中组织“类拓展训练”的各机构,包括培训学校、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咨询公司等已超过千余家。
不要拥有以后才快乐,而是快乐地去拥有。
随着国内拓展训练的普及,参训单位也由最初的外企发展到国企、事业单位,参训学员从高层领导发展到普通员工。国内知名企业如联想集团、清华紫光、北大方正、海尔等企业也都把这种培训课程作为员工教育培训的必修课。
三、拓展训练走进学校
曾经某些学校尝试成立“课外活动小组”,目的是丰富学生野外生存知识,提高学生野外生存、合作能力,但是这些活动形式简单,学生感悟比较单一,与拓展训练的本质要求有一定距离。
1999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率先将拓展训练引入EMBA的课程体系中,随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工商管理学院、暨南大学等学校在MBA/EMBA教育中也纷纷把拓展训练作为指定课程内容。这种训练模式对于学生打破坚冰,迅速熟悉并获得相互信任提供了很大帮助,对于其他课程的导入和学生在长期工作后再回到学校学习有很大帮助。
拓展训练是对学习模式的探索和发展,是传统学习模式的继承和突破,不是完全脱离学习模式的纯粹体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新课程的不断引入,各类学校都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尝试开展拓展训练(见图1-3)。各类学校陆续将拓展项目引进课堂,尤其是将户外活动类课程和一些趣味项目与竞技性较强的拓展项目引入课堂中,学生们按照拓展训练所采用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进行活动,通过拓展训练可以从团队的角度教育学生,为学生获得体验感悟和提高团队凝聚力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图1-3 学校素质拓展
阅读材料
原来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刘总是一位60岁的某企业的副总。在公司组织的一次拓展训练中,前面所有的项目刘总一马当先完成得很出色,到“高空抓杠”项目了,还没开始项目布置,他就说“我年纪大了,膝关节也有伤,这个项目我就不上了,让年轻人上吧。”教练看看他,笑笑没说话。
刘总在整个过程中都积极地关注着每个成员的安全,对其他成员进行鼓励加油。项目进行很顺利,除了刘总,团队其他成员都挑战成功。
“好像还有一个学员没有上?”教练有意地问。
“刘总!”大家齐声喊道。
“不行,不行,我膝盖有伤,体重也重。”刘总摇着头说。
“大家说同意不同意?”教练问。
“不同意!”
……
在大家的坚持下,刘总最后硬着头皮说“好,我来!”
他颤抖着爬上了圆盘,站了起来。
“可以跳了!”
“等等!”
他站在圆盘上,目光注视着前方的横杆,岿然不动。
……
“加油,加油,你是最棒的!”大家给他加油,时间已经过去了20分钟。起风了,也下起了雨,刘总还是稳稳地站着。
一个小时了,大家已经开始疲惫,加油声已经断断续续了。
“刘总,赶紧跳吧,我们饿死了,到吃饭的时候了。”刘总咬了咬嘴唇,终于跳了出去,成功地抓住了横杆。
刘总安全着地后,反而很平静,脱下安全带,向前走了几步,突然转身快步走回圆柱前,抱着圆柱痛哭流涕,大家都愣住了。
在分享成功的喜悦时,刘总说:“我现在还不想说什么,心情很复杂,明天我会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第二天,在完成另外一个高空项目后,刘总说道:“我昨天感觉内心震动很大,我之所以在上面站了很久是因为我想起了以前的很多事情。我现在是公司的副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位置、钱、荣誉都有了,可能很多人一辈子努力也达不到这样的位置。但是我在想,我其实曾经面对着更多的成功机会,只是因为过于保守、安于现状,与机会都擦肩而过,如果早一点像横杠一样抓住它,我获得的成功将远远大于今天。
……
一个月后,这家企业的第二批学员来培训,教练问他们刘总最近如何。
“他已经跳槽到另外一家企业去了。”
后来又了解到,刘总在原来的企业工作了20多年,是公司的元老级职工……
这是个人的提升?还是企业的损失?一个60岁的老人还该不该这样做?
技能培养
这是一道计算题,ABCDE×4=EDCBA,其中每一个字母各代表一个自然数,请你在20分钟内计算出A、B、C、D、E各是哪个数字。
第二章 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
本章详细介绍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特点,重点分析了团队与团队学习作为拓展训练学习理论基础的运用方式,并以拓展训练为基础对开展冒险与避险求生学习进行探讨,以此确立体验式学习、团队学习和冒险求生学习作为拓展训练理论基础的依据。
第一节 体验式学习
一、体验与体验式学习
“体验”一词出自《淮南子·汜论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体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不同领域有其特有的含义,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和经济学中都有各自的观点,不同学者对“体验”有不同的认知,如表2-1所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子
表2-1 不同学科中的体验认知

在体验中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最基本与自然的学习方式。作为体验式学习,它的巨大力量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基础哲学理论,穿针引线般将其他学习理论串联起来,形成统一整体。从学习的角度认识“体验”,是对“体验”的一种升华,而“体验”时时刻刻都在人们身边发生,那么,体验式学习也就成为人们学习中必然经历的一种学习方式。
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
————孔子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双向学习方式,即“在体验中学习”。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第一种,我们经常会在考试结束之后将所复习的内容慢慢忘记,如果不再复习,或许再次考试的成绩将有天壤之别;第二种,当我们学会游泳、驾驶之后,即使很长时间不接触,仍然不会忘记。显然后一种学习方式是我们所讲的体验式学习,它拥有完整的循环式学习流程,通过第一种方式学习到的经验和技能,由于缺少体验和联系实际等环节,因此效果是不稳定的而且是容易忘记的。体验式学习就是在一种情境模拟的环境中经过反复体验与总结,并且联系实际,最终由学习者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实用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传统授课式教学所达不到的。
现代体验式学习的观点认为:不能将体验式学习简单看作是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代名词,体验式学习注重在体验过程中和体验之后的反思,否则体验式学习就会是流于形式的“简单过程”,浪费了许多能够获得知识的“最佳机会”。许多时候这种体验过程无法重复,每一次体验都会有不同的“经历与感受”,尤其是一些陌生、新奇的“初体验”,对于学习者的价值更大。
阅读材料
某知名公司一位经理给参加拓展训练同事的一封信
你本不是天生的王子或公主,但你却一下子就习惯,并喜欢上坐在明亮、恒温的办公室;出差时享受着星级酒店的豪华与舒适。你志得意满,无所畏惧,却未曾想在自己设置的障碍前裹足不前。如果你没有拖鞋就不会在晚上走路,如果你没有只属于自己的干净脸盆就不会洗脸,如果你和三人以上同居一室就不能睡觉,如果你没有空调就不知道该穿几件衣服,对不起,那你真的需要拓展一下自己了,因为你作茧自缚却浑然不知。人生路上有些东西是必备的,但你却不清楚应该是什么。你要去的是一所学校,是一个军营,但肯定不是你已经熟悉的酒店。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及与传统学习的对比
1. 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1)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解决学生成为主体的问题首先要淡化教师的角色,因为在体验式学习中,没有人能够真正地教别人什么,在不同时间与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一切给了体验者各自感悟的机会,学来的“东西”也是各有差别,体验式学习中活动本身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助产士”的角色,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反思内省及批判,学会新的知识及概念并内化。
我们能体验的最美的事情就是神秘,那是一切艺术和科学的来源。
————爱因斯坦
学生在活动中从接受挑战直到完成挑战,所有的困难都需要通过现有的资源解决,这些资源包括可用的场地、器材和道具,也包括学生的身体、智慧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资源的运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安全监控,这一过程几乎不受教师的任何干扰,从而真实地体现了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一特点。
(2)体验式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
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从活动的开始就有特殊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不仅要关注“项目体验”,还要根据团队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项目难度调整,同时还需确保学生个体始终在项目过程中充满惊奇、迷惑、向往和竞争的心理,将个体发展与团队发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卡夫和萨科夫认为体验式学习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2)学习活动中个人动机需要给予激发,以表现主动学习、参与和责任感。
(3)学习活动的结果顺其自然,教师不对结果过多干预,使活动更加真实、有意义。
(4)学生的反思内省是学习过程的关键因素。
(5)情绪变化关系着学生与所在团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大多包括参与、反思、运用等环节,这些环节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此外,协调团队与个人的关系、团队成长与活动项目的配置、教学技巧与学习效果互动等也都是完整系统中的要素。
2. 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对比
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相比,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我国作为长期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适当接受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互补和补充,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在一些特定的学习元素中,体验式学习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可以呈现出来,如表2-2所示。
表2-2 体验式学习和传统学习对比表

由于体验式学习受条件设施和开展规模、学习效果与学习时间、个体差异与发展思路的影响,它只能是传统教育的一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体验式学习只有建立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帮助我们在活动后得到更深刻的反思,才能够更快捷、更准确地找到相关知识和实践的结合点,才能够将体验之后的价值和生活紧密相连。
第二节 团队与团队学习
一、团队概述
“团队”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Team,Team在英文里的最初含义是家庭及子孙后代。人们还用Team这个词表示套在一起耕地的牛,由此引申出Team的另一个含义——协同工作的团队,即大家相互配合取得更好的成绩。
阅读材料
团队重要的构成要素——5P要素
1. Purpose——目标
团队应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2. People——人
人是构成团队核心的力量,3个或3个以上的成员才可以构成团队。目标是通过人员具体实现的,成员的选择是团队构成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不同的成员通过分工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
3. Place——团队的定位
需要明确团队的定位与成员的定位。团队在组织中处于什么位置?由谁选择和决定团队的成员?团队最终应对谁负责?团队采取什么方式激励团队成员?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制订计划还是具体实施或评估?
4. Power——权限
团队在组织中的权限和规模大小与组织授权有关。团队当中领导人的权利大小跟团队的发展阶段相关,团队越成熟,领导者所拥有的权利相应越小,在团队发展的初期领导权相对比较集中。
5. Plan——计划
目标最终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方案,可以把计划理解成目标的具体工作程序。只有在计划的操作下团队才会贴近目标,从而最终实现目标。
两个人在沟通时,其实是4个人在交流:真正的你,真正的他,你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
————钱永健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