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宅记:建筑师的理想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造宅记:建筑师的理想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从小平米的蜗居到田园栖居,完美呈现精彩照片、图纸与温馨文字,另有二维码动图全方位解读建筑师的设计构想
作者:邵梦实,孙丽萍校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书籍编号:30511697
ISBN:978711158424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6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建筑类
版权信息
书名:造宅记——建筑师的理想家
作者:邵梦实
出版日期:2018-10-15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424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献给苏晋
序
有一天在书店闲逛,看见《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这本书,一下子就被书中所描绘的生活吸引住了。津端修一先生和津端英子女士生活在乡间一幢原木小屋里,屋子大约为72平方米,没有玄关,整幢房子就只有一个房间。这间一居室由当过建筑师的修一先生亲手建造,仿照了他尊敬的建筑师安东尼·雷蒙德的自宅设计。屋子里顶棚很高,有坡度的横梁把屋顶缓缓撑起,优雅而稳固。
屋内也不像我们平常的做法,把客厅、卧室、厨房等不同功能的空间用墙隔开,而是一眼就能看出家中所有家具物品的布局。这种一体化的布置方式完全是因为主人修一觉得没有必要隔开。家中最显眼的物品是他们夫妇从荷兰购入的宽大的长条桌子。因为两位老人的生活都围绕一日三餐展开,这张桌子自然成了家里的大明星。
比小木屋更大的天地其实在屋外,一片600多平方米的田地被修一先生仔细地分割成20多个小块,按季节分别种上不同的谷物、蔬菜、果树和香料。收获的作物就是三餐来源,收获的水果被英子女士做成了诱人的下午茶点,再配上从各地收藏来的精致餐具,家里时时都能在美好的氛围中享用新鲜美味的食物。
也许你要说津端一家的田园生活得益于修一先生建筑学的背景,动手能力强,能够自己盖房铺砖,实现理想中的生活图景。但其实除了把房子搭起来,生活中的难题并不会更少,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需要主人的生活智慧。经营生活的能力比如猜扫、收纳、烹饪才是核心,而设计的能力可能只会锦上添花。
既然每个人的住宅如此不同,建筑师的生活智慧也许并不比其他人更高明,我们为什么还要收集这么多建筑师自宅呢?坦白地讲,三开间做建筑师自宅专辑的起因是出于我的好奇,我想知道他们带着甲方的要求设计了成百上千个项目之后,如何卸下重担坦诚地面对只属于自己和家人的空间。我们把建筑师当作设计的权威,我当然也很期待能在他们的自宅中看到对住宅最理性、最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不得不说,建筑师自宅确实很吸引人。被刷屏的北欧风、极简风和田园风其实只是万千家居风格中的一种。每个宅子呈现出的状态很真实地反映了主人的价值观和个性。比如你之后会看到,同样面对小平方米的空间,有的建筑师会玩出“变形金刚”,让家尽可能地满足各种生活需求,借助时间差争取更大的使用面积;有的建筑师则会安然地享受小空间的玲珑美。有的建筑师把老旧的公寓楼做得现代感十足,有的则透着古色古香。
仔细看每个作品,设计师的小心思其实都藏在细节之间,比如蕴藏很多童年记忆的旧物稍作改动就成了新家的心头好,既保留了旧时的冋忆,又能在功能上起到一定作用。津端家也是如此,建筑师安东尼送给他们夫妇的结婚礼物——一对椅子,用了几十年,修修补补,添添减减,英子还为它们缝制了不同材质的椅套,让这对珍贵的家具在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日本建筑师中村好文曾经走访过很多建筑师的家,去与他们交谈,体验他们的住处,甚至在主人家中享用一次晚餐,汇编成了《走进建筑师的家》。我没有来得及这样做,后文里的案例我一处也没有“走进”过,这无疑是一种遗憾,不过也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我想日后有机会我会去一一拜访,去感受建筑师们最真诚的作品。
最后要说一句,住宅本身带有很强的私密性,所以我非常感谢每一位愿意来分享个人住宅的设计师。
邵梦实
2017年10月20日
第一部分 小平方米也要好好住
1 吉浦路小公寓
应朝君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吉浦路
面积 37.8平方米
规模 平层公寓
家庭成员 单人公寓
总花销 10万元
在大城市蜗居是一种无奈,但怎样生活是一种选择。
生活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蜗居是很多年轻人初入职场面对生活的必然选择。他们搬进高楼,成为万家灯火中小小的一点亮光。在很多人眼里小户型没有必要花心思装修,于是生活就这样被“简陋”地度过了。
应朝君曾经说过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你在一个很破的房子里哪怕只住一年两年的时间,这一年两年也是你生命中不会重来无法复制的一两年。人生其实不长,没有哪一年甚至哪一天是该被忽略和简陋对待的。所谓好的生活不是等到有自己的大房子才会开始,它每一天都在开始;不是过得奢华而是要认真地、力所能及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努力去创造才可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居家的幸福,是一切雄心壮志的最终归宿,人们的所有进取精神和辛勤劳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原始室内布置图
应朝君的房子在6层,采光较好,但是客厅比较暗,从平面图上看,房间呈长条形,客厅只有一个竖窗,卧室摆一张床之后过人的空间变得很局促。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一平方米意味着几万元的价值,对于应朝君而言,尽可能多的设计储藏空间是非常重要的。环顾这狭长的长屋一样的户型,将房间打通,形成开放空间,摈弃一切不需要的隔墙,先让整个空间呈现最原本的状态是首要的想法。只设置功能需要的储物墙,使得空间利用最大化。
应朝君来自浙江舟山,生于1984年,现工作于AS·Architecture-studio(法国AS建筑工作室)上海和巴黎办公室。2012年巴黎工作结束后,有感于六年里换租了五套公寓的辗转和烦恼,便在上海市杨浦区买了一套小小的房子,建筑面积50.7平方米,使用面积只有37.8平方米。
家具设计平面示意图
在为新居做了整体规划之后,应朝君自行设计并定制了整套的木制家具,不浪费每一寸空间,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小木屋。
“作为一名建筑师,自己的房子不可能不好好‘作’一下。”于是近半年的时间应朝君细心打造了这个小小的窝。“我想用自己对设计的理解,对生活的理解,将自己的生活改造经验和理念与大家分享——装修不用很贵,却可以极大改善生活品质,关键是了解自己想要的,并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装修本质的意义。”
应朝君的小窝引发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在小户型和宅文化日益流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期望像应朝君一样让自己的家变得非常有设计感而又能合理利用。
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之后,应朝君就开始思考怎么样可以让这个不算大的空间变得更加有趣。作为建筑师他更加希望能够从空间整理入手,赋予常规空间不一样的定义,并把很多童趣的东西放进自己的家里,把要表达的情感放在这里面。
空间畅想——设计的童真
他说:“我想在家里做一个像游乐场一样有趣的空间,自己会做一些实验性的空间尝试,也给来玩的朋友们提供一个有趣的环境。”
走进应朝君的家,进门玄关旁先看到的是一个小木屋空间作为卧室区,穿过展示墙继续向里走才是客厅。这种设计打破了我们对“一室一厅”——“客厅靠门,卧室朝阳”的印象。他说:“就个人的体会而言,人们大部分居家活动的时间是待在客厅的,休息会在客厅,聊天会在客厅,朋友来也是在客厅。只有在睡眠时才会在卧室,那么我就问自己:卧室真的需要那么充足的阳光吗?当我只有一个长长的空间,一个向阳面的时候,我希望在唯一的一个南向明亮的空间里聊天、画画、阅读、写字、工作、思考、玩手工、侍弄花花草草,卧室只要一点光就可以了。于是我把我的卧室和客厅对调了位置。”
为了让身负多项职能的客厅既能担当重任也更好玩更有意思,应朝君在顶棚上设计了一个Z字形滑轨,有了这个贯穿客厅的轨道就可以分割出很多有趣的小区域。顺着轨道全部拉起来可以形成一个客卧,供访客休息。平时不用时,把帘子全部收到书架前则可以遮挡灰尘。
通过帘子的划分,原来单一的客厅形成了起居、书房、影厅、客卧等多功能区域。朋友们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打牌,看电影。应朝君很骄傲地说:“朋友多时,书架下暗藏的储藏箱可以随时变身小马扎,10个客人一起来也不在话下,小马扎电影院随时开放。”
改造后的木屋卧室。
原来单一的客厅现在不仅可以成为多功能的娱乐室,还能变出一间客卧供访客休息。
小木屋通过滑轨和帘子可以被划分为不同功能,周末有朋友一起来看一场电影也不觉得挤。
显然作为建筑师的他更加懂得如何把控空间节奏,懂得在合理的尺度下尽可能完善实施自己的所有设计理念。而理念还是要通过技术去实现,所谓技术就包括指导工匠的图纸、所选用的材料,尺寸的计算等,这是和专业知识紧密相连的。但是应朝君补充道:“不管涉及多少的技术或者专业知识,即使你不懂具体如何去实现它,但首先你要有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很清晰的构想,技术和工程手段都是为这个构想而服务的,也总归是有办法实现的”。
设计之初,考虑到自己是一个有恋物癖的设计师,独立生活以来实在是积累了很多把玩物件和生活用品,于是收纳成为设计功能的重点。储物空间如果不足,小户型的房间就永远无法整洁,在保证空间舒适的情况下,如何增加储物空间是合理利用空间的关键。在应朝君家里,原本的客厅通过高差形成了三个功能区:客厅、卧室和小书房,同时也形成了阶梯式的三段式地面储物空间。没有特地买床,而是将床设计成加高的地台,里面就可以存放一些高大的旅行箱和各种不常用的大物品。
三维立体透视图
建筑师喜欢对大空间进行规划,也喜欢对小细节加以研究。房间中的每个小细节都不放过。
木屋空间的对面,一面展墙设计是为了生命中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旅行。
这些来自朋友或是自己的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海报,图纸,照片等太需要这样一片展示墙。在应朝君从前租住的公寓里,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这些旅行收获,经常是把明信片放在包装纸内,最后自己也忘记丢在哪里了。因此有了这面2m×1.2m的镀锌钢板展示墙,可以将所有的明信片及海报通过强力吸铁石粘贴在钢板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图,层层叠叠,可以回味旅途中遇见的美好,更清晰地触摸生活的记忆。
在生活中即使是最亲密的家人,每个人都依然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即使在小户型的房子里也不想放弃这样的追求。于是在小木屋的角落里,再次加高的地台也就是玄关储物柜的上面,成了一个夹层作为迷你书房。这个好玩又很私密的空间可以成为另一个工作区。挂上“Don’t bother me”的旗帜,可以在这里充分享受思考的自由。
玄关处的迷你书房是这个小空间中的一个惊喜,让主人在家中有独立思考的场所。
小木屋的对面是一面展墙,上面有旅行的记忆、朋友的馈赠,还有主人喜爱的图纸和海报。
应朝君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家,虽然不大,却可以放松身体与心智,既安顿了身体又自由了头脑。”
有人说看一个建筑空间的精致与否要看它的楼梯布置,而看一个住宅的舒适与否就应该看主人对卫生间的布置。传统意义上可能感觉卫生间就是一个不可缺少却又不太重要的地方,只为解决人的生理需求。这里常常是潮湿的,又有恼人的味道,总之不愿意久留。但是应朝君觉得卫生间同样可以很艺术,他说:“卫生间是家居的Spa空间。”
在卫生间点一根熏香,挂一副小画,摆一盆植物,甚至还可以造出一个小小的枯山水景致。“为遮挡马桶旁边的落水管道,也为利用角落空间,大家的常规做法都是做储藏柜。然而我做的柜子并没有落地,而是特地留了一小截空间,使其悬空,在下面做了一个小景观,用白色石子造景,摆上厦门的石敢当,泰国的莲花蜡烛,再点一盏小灯。蹲马桶也就变成了可以欣赏小景的愉悦时刻。”
原本的狭长卫生间被切掉一块让出了冰箱位,为了视觉的延伸效果,应朝君做了一整面全身镜拓展空间的纵深感,此外他选择了黑灰色墙地砖作为这里的主色调,在黑色背景的衬托下,亮色的细节显得活泼亮眼。这样的色彩配比是为了给人稳重大气的效果又不觉得空间狭小,再多缤纷的色彩都在深色的背景下不显得俗气轻飘。
在这里洗澡也可以变好玩。“我在墙里面做了一个小卡槽,把iPad放在里面,可以一边洗澡一边看电影,也可以听音乐听广播,非常开心。每个人其实都会设计,设计并不是高深的学问,只是善于发现好玩的地方,愿意多想想常规生活方式之外的不同选择,想办法取悦自己,让生活更方便简单而灵活多变。想办法实现的过程就是技术诞生的过程,归根到底,设计是在寻找欢乐。”
一进门首先看到的是迷你书房,左手边是卫生间和厨房。
应朝君喜爱画画和手工,积攒了很多零散的小工具,他在阳光房设计了一个“手工台”,手工台上的方格网方便地解决了这个收纳难题。
应朝君不喜欢以前传统且老旧的厨房设计,“感觉很没有情调,我根本不想待在里面。现在的厨房我做了半开放式的处理。通过定制三折门的方式将厨房与餐厅空间连通,合二为一,这样使得餐厨空间显得很大。这个干净又开放,文艺不油腻的厨房我自己很喜欢。”
“现在我很喜欢待在厨房里烧菜,插一束花在角落,菜谱和好看的图片可以固定在厨房的铁板展示墙上。打开餐厅的首响,边烧饭边听音乐,我也会边烧饭边看电影。我很享受这种状态,同时做两件事情,填饱了肚子也是放松和享乐的时间。我希望这也可以改变人们固有的对于做饭和油腻的中餐厨房的认知。”
半开放的厨房将备餐和餐厅台合二为一,文艺不油腻的厨房让应朝君爱上了烹饪。
同时,餐厅与卧室隔断的墙是一面书和工艺品的展示柜。在正中却开了一个狭长的窗口,光线的渗透,隔而不断的感觉放大了空间;同时在客厅或是卧室休息的家人,透过窗口可以感觉在厨房烧饭的家人,彼此保持亲密的联系。
“以前我不太会做饭,现在基本上我可以一个人做饭接待8个朋友,这是设计改变了家居空间也改变了我的生活状态。”
应朝君/环同济青年建筑师,上海设计中心、上海图书馆联合推广青年建筑师,三明治故事公园分享主角,青年志特邀嘉宾。现任法国AS建筑工作室中国区联合负责人,设计总监。(本文原载于三明治)
应朝君改造和装修总共花了10万元,他是怎么做到的?
应朝君的改造和装修总花销一共只有10万元,包括重新布局和自己设计的组合家具,他在节省经费上有什么心得呢?
答:首先,我事先在计算机中进行了空间模拟,完整的模型就建了3次。我的图纸很细,排除了很多原本在现场才能发现的施工交接问题,师傅们完全可以按照我预想的设计进行施工。我也会经常和师傅们交流空间怎么做,这样他们不会做很多无用功而浪费时间。
第二个是我租住在同一个小区,每天去工地了解施工情况。基本保证有问题工人可以和我沟通。
第三就是对材料的选择,如何才能物美价廉,这都需要自己不断地对比和选择。因为通过设计,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家装修需要用到的材料和款式,主要以木头和深色瓷砖为主,所以有了明确的目标去建材市场,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支出和时间成本。然后我跑了上海很多大的建材市场淘货,货比三家。
当然在健康和品质上我不会含糊。比如我选的木头是最高环保级别——E0级的;家里的木头表面保护用的是新型材料——木蜡油。考虑到环保和对木材材料本身特性的表达,最终我选用了木蜡油作为木材完成效果的呈现,既环保又素雅。此外,摈弃了其他一切无用的装饰,体现空间本身。
最后一个节省成本的原因是尽量保留可以再使用的东西,包括房东的空调和从前购置的旧家具。很少看电视的我索性摆了个非常古着的老式熊猫彩电在地上,倒也别有一番复古的风味。
2 麻雀阁
郭静宇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
面积 43平方米
规模 四室一厅小复式
家庭成员 建筑师和爱人,女儿小TIBO,TIBO外婆
总花销 23万元
郭静宇的家改造前是个只有43平方米的二手房,改造后变成了各种功能一应倶全的四室一厅小复式。
郭静宇家的平面图纸。
自宅是建筑师为数不多的一次自己设计、自己使用、自己出钱,有时还要自己动手干活的项目。上海高昂的房价让独自打拼的年轻人对大户型望尘莫及,对于购入的这间43平方米的麻雀阁,建筑师郭静宇自己觉得既是对于城市稀缺的居住空间的一种应对尝试,又真真切切是设计了自己的生活。
面积小并不意味着要降低生活品质。在有限的面积里,郭静宇要用设计为家人和自己创造好的生活环境——有额外的卧室可以让外地的父母过来常住;有自己的工作室可以熬夜画图;有放乱七八糟东西的独立储藏室;有一应倶全的厨房;有带浴缸的卫生间;有能招待亲朋好友们的大客厅……改造的重点很直接,就是想办法让面积变大、房间变多。
当郭静宇第一次看到这个房子的时候,虽然又破又乱,但是4.5米的层高让他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高度可以合理地转化为使用面积,也就是对于阁楼空间的利用。
颜色是视觉的第一要素,家里面会有成百样的东西,所以需要一个整体的色彩系统来控制。“我在这次装修有几种主要的用色,首先是木色和不锈钢的金属色,一般家里很少用金属色,习惯性地认为不够温馨,我倒觉得钢和木是最好的配搭,木桌板配钢桌腿,一个冷一个暖,一个光亮一个柔和,一个硬朗一个亲切。”郭静宇说。
其次是大面的黑白灰,这些基础色不容易出错。灰色的瓷砖、沙发、窗帘,白色的墙面、洁具,黑色的家电。红色的使用是设计师个人的喜好,在一些局部的地方可以起到点缀的作用。
设计师眼里家中地位最高的空间要数厨房了,郭静宇把厨房定位成客厅的服务台。“这里不只是妈妈烧菜做饭的地方,也许还是酒吧,也许还是咖啡台,也许还是西点屋,深夜加班回来我也要来这里给自己做些吃的。”
厨房按照实际使用的顺序来设计,采取流水线式的一字形布置,从水槽案板到烟灶冰箱依次展开,从摘洗剁切到烧煮烹炸,一溜儿摆在眼前的是个全景式的舌尖上的厨房。
厨房是服务台,客厅就是“家里的圣马可广场”,其他房间都与客厅直接连接,将客餐厨合并,可以把浪费的餐厨面积算到客厅中来。最多的时候家里同时能容纳将近20人一起聚餐,对于小房子来说这样超强的接待能力让人惊喜。书房设置于客厅上方的夹层,一上一下既分隔又连通。
设计之初,郭静宇就对家中未来的材料、色彩和灯光做了大方向上的判断。
厨房对于郭静宇来说是客厅的服务台,除了烧菜做饭,用餐的区域就在推拉门外,加班之后在这里享用夜宵是熬夜最大的慰藉。
1/客厅与用餐、烹饪空间的合并可以让小空间容纳更多客人一起用餐。
2/工作间在客厅上方的夹层,一整面墙的书柜是建筑师的必备家具之一。
对小空间来说,收纳是否恰当决定了实际居住后家中是否能整洁有序。储藏空间并非藏污纳垢,衣物、食品、工具、书籍等所有一切各就其位,大大方方地放在柜子内架子中的搁板上、盒子里,在方便拿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最有生活味道的装饰。完全无序的陈列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美学。
郭静宇看来,装修并不是接个水电、刷个白墙、铺个地板、包个门套那么简单,大到平面布局小到瓶瓶罐罐,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属于设计的范畴。住进去后,接触最多的其实是沙发、床、桌椅这些家具。一方面家具设计其实是整个设计美学体系中很重要的一块儿,一方面也给作为建筑师的主人提供了一次跨界玩票儿的机会。
“沙发、床、桌椅、茶几都是我自己设计再找厂家定做的,一方面房间面积小,我设计的家具样式尽量简单边沿儿尽量细窄,在不牺牲使用舒适性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而且比那些都是线脚包边圆角装饰的名牌家具还便宜。
“另一方面,设计的家具采用模块化和多功能的原则,可以移动、组合和折叠。沙发可以拼成一个大床,椅子可以移动,拼在一起能当茶几也能当电视柜,餐桌可以折叠以满足不同用餐人数的需要。家具是和人身体接触最近的设计产品,很多大师也在自己的建筑里设计家具,比如密斯,我这‘玩票’就算向大师致敬吧。”
1/收纳是小空间能否在日后居住中保持整洁有序与否的关键所在。
2/郭静宇能自己做的家具都量身定做,不浪费边角空间,同时家具的边缘也尽量选择细窄的处理,在不牺牲舒适性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家具装饰占用的空间。
3/卧室及隐藏在墙面里的衣柜。
4/郭静宇跨界“玩票”家具设计,重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节约空间,以可拼装组合为前提,通过家具组合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生活场景的需要。
家具图纸
关于这次家装的成本,虽然面积小但牵扯的产品和厂家实在太多,除去常规项还包括浇楼板,钢木,两个楼梯,铺设地暖,净水设备,换门窗等,硬装下来也到了15万元,家电和用品大概在8万元左右。
“我选择产品有一个原则,对于卫浴、烟灶、家电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选择大品牌里性价比高的产品,对于瓷砖、地板、柜子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选择环保且价格适中的,总的成本基本上在我的预算之内。”
建筑师做室内设计和装修,其实也很有挑战性。
比如建筑师和室内设汁师本质的出发点可能不一样,建筑师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更多关注的是空间、房间的尺度感受,房间之间的连接关系。室内设计师的视角更加微观,关注的是风格式样,铺什么样的瓷砖,做什么花样的背景墙,如何把装饰细节做得考究。“对于我这个小房子,寸土必争,解决实际的使用需求是第一位的,没有太多的地方去搞锦上添花的东西。”
3 四口之家
黄里奇
地址 香港铜锣湾
面积 50平方米
规模 小公寓
家庭成员 一家四口
总花销 15万元
寸土寸金的香港岛,设计师主人借助时间差把居住面积变大五倍。
改造前,原本家里有一套L-形的沙发,因为面积有限所以割开丢了一半,剩下一半。
黄里奇可以算是网络红人了。2016年他为客户改造的中环28平方米胶囊公寓被CCTV2作为空间榜样而在网络疯传,连CNN也跑去采访他,当年的那个案例还获得了日本优良设计大奖。
黄里奇自己家本身住在沙田,五年前女儿考到铜锣湾一所很好的小学,但沙田距离铜锣湾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一天花三个小时在路上实在很辛苦,所以他们一家就在铜锣湾附近找了一间只有50平方米的小房子。
香港的房价是按照平方尺计算,换算成我们熟悉的平方米,核心地区的房价一平方米合算下来接近20万元,租金自然也不便宜。黄里奇一家在铜锣湾的那栋楼是单层才有电梯,所以稍微便宜一点,他们就决定租下来。
这间房子本身面积已经不大,为了节省办公室租金,黄里奇还砍去了一半作为工作室,留给一家四口生活起居就剩下20多平方米。
“一开始的时候当然觉得很憋屈,可能我是香港人吧,虽然生活迫人,但从小生活在很窄小的空间,算是能屈能伸,也就习惯了。但是我觉得做了这么多年的设计师,服务了那么多客户,倒忽略了自己的家人,毕竟她们忍耐了这么多年了,女儿也十岁了,事业做了十年,但家里空间却越住越小,20平方米要住四个人,就一直在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住房问题。”黄里奇说。
在这么局促的空间中生活,迫使黄里奇重新改造出租屋,把空间“变大”。黄里奇设计了一面移动的墙体组合,它本身是由几个不同模块组成,可以搭配成六个不同的模式适应生活的各种需求。
第一种是客厅和餐厅模式。白天的时候把移墙推到底,整个空间可以是客厅,翻下桌子便可以跟客户会面,也是晚餐餐桌。沙发带有一个可以升降的茶几,晚餐时便可以容纳十个人一起用餐。移墙推开后,空间可以扩展成完整的20平方米。
把移墙推到底就是客厅模式、会客或容纳多人聚餐都不成问题。
移动墙体
餐厅模式
第二种模式下,两个女儿都可以有自己的书桌。
第二种是阅读模式。移墙移到中间,可以翻下两个女儿的书桌。墙体一侧有黑板漆,女儿可以在上面涂写绘画。因为有了移墙作为隔挡,两个小朋友都可以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学习读书环境。
第三种是玩具模式。带有黑板漆的移墙推到底,女儿可以请好几个小朋友来一起玩玩具。
第四种、第五种是睡眠模式。儿童床是上下床,床都可以轻松翻下来,床铰五金件都有国际设计安全认证,确保安全。小朋友上下使用,绝对放心。主人房的睡眠模式,是从沙发翻下的1.5米宽双人床,移墙让黄里奇夫妇有更多私人空间。
最后一种是收纳空间。衣柜和储藏的空间约有5平方米。
加起来,他家可以使用的空间足有100平方米,是一个香港豪宅的尺寸啊!
移动墙的机械路轨和五金床研发做得很好,就算是很大的柜子,连黄里奇的女儿也可以轻易推动。上下层床也是,中途放手也不会掉下来,主人床就算1.5米宽的床垫也是非常稳固的。“这套组柜安装几天便能完成,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产品。”
阅读模式
玩具模式中孩子可以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
儿童房的上下床是两个女儿的睡眠空间,床板小朋友自己就可以翻下来。
玩具模式
主人房在隔板的另一侧,开启睡眠模式时,移墙在中间,模块中翻下的双人床有1.5米宽,给黄里奇夫妇独立宽敞的私人空间。
睡眠模式——儿童床
睡眠模式——主人房
“因为我是设计师,要亲自用得好,连我的家人也用过,才有信心介绍给我的客户。不然的话,会被客户投诉啊!说实在的,很多设计师或者厂商老板自己也未必会亲自睡自己设计的床啊,哈哈。”
之前中环28平方米的胶囊房由于五金件等各类移动的东西都是为客户专门定做,也是他们首次尝试,所以试验成本极高,约85万人民币。而这套家居总花销约十五万人民币(包含安装费用),表面上比普通家具价格高,但黄里奇省了高昂的房价,换来四五倍的空间来使用,按铜锣湾的房价算下来,相当于省了一千三百万人民币。
一家人即使空间再小也有很多乐趣可以一起分享。
客厅和餐厅模式示意图
阅读模式示意图
玩具模式示意图
睡眠模式示意图
“二三十年前其实就有这种翻床,但五金件质量不好,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