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大学 > 创业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创业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创业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创业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苗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01

书籍编号:30511794

ISBN:978712135253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78000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全书内容:

创业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主要作者介绍


苗苗


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宾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发表多篇SCI/SSCI/EI检索论文。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指导团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20多次,其中三次全国特等奖,三次全国一等奖,四次全国二等奖。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时期背景下,知识密集型人才比较稀缺,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紧缺人才。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当下,如何优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高校首要关注的问题。其中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创业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高校中缺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完善体制,相应的课程不完整,课程教材也不规范统一,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同学们较难接触到社会的企业资源等,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可以说,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本书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意义在于:结合当下“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详细地阐述了创业的全部环节,为创业者提供了详尽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大量的创业实例分析,对创业者来说是一本创业的指导全书。


本书是针对高校创业学课程编写的实用型教材,对于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及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培训有较大作用,在 MBA、管理专业或非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创业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创业培训资料。本书中整合的大量创业实例是结合了作者多年指导创业项目的经验编写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参考性。最后,本书配套的线上MOOC还邀请了许多成功的创业企业进行实地采访和拍摄,将企业资源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为同学搭建起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平台。[本教材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72156)、川酒发展研究中心(CJZB18-02)、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XHJJ-18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682018WQN16)、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802012、1802031)的支持。]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外著作与网上学习资料,引用材料繁多,个别资料出处没有详细标出,而是添加在参考文献中,编者未能与材料原作者取得联系,冒昧将资料收录,敬请谅解。在此向所有作者、资料提供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者业务水平与经验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遗漏与偏颇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第1章 创业概论

创业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蚁视:国内虚拟现实的拓荒者


VR发展历程回顾


1989年,一位名为Jaron Lanier的计算机科学家研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款虚拟现实设备,那是一台名叫EyePhone Model 1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在当时,这款被发明者Lanier称为“能够重塑现实,并将其分享给他人”的VR设备,售价9400美元,需要两台超级电脑才能驱动。


1990年,由于高昂的运营成本以及相关技术的限制,Lanier解散了公司、卖了相关专利,但是VR技术还是坚强地存活了下来。


1992年,科幻恐怖电影《割草者》(The Lawnmower Man)以Jaron Lanier为原型,虚构了一个精彩的科幻故事,第一次向观众介绍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这个词。


2005年,任天堂推出了Virtual Boy,这款笨重又尴尬的设备不仅终结了任天堂当年的利润,还短暂地终结了 VR 的命运。至此,VR 成了所有技术界人士记忆中的“哦,那个令人失望的东西”。


2010年,一个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18岁少年因为再也无法忍受市面上VR头显的极差体验,决定干一番大事业。于是,在他爸妈的车库里,Palmer Luckey,也就是现在人们口中的“帕胖”,研发出了他的 VR 设备,他把自己的设备命名为Rift(裂缝),用以指代VR用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的割裂。


2012年,Luckey 成立了 Oculus,拉丁语中是眼镜的意思,又把自己的项目放到了Kickstarter上,寻求的资金总额是25万美元。最终,他得到了240万美元。


2013年,Oculus创始人Luckey携DK-1亮相当年CES,这也是Oculus第一次以完整的企业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2014年,Facebook宣布以2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Oculus。


不可否认,Oculus的一夜成名让VR技术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也掀起了新时代第一波VR技术的浪潮。放眼国内,无数的创业者也纷纷借助VR技术的热潮开启了新一轮的创新创业。而蚁视,就是国内众多虚拟现实的拓荒者之一。


蚁视,全称北京蚁视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VR技术最火的2014年。创始人覃政,1987年8月出生于湖北恩施,本科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博士就读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2014年年初,覃政从航天五院博士退学,创办蚁视,推出产品ANTVR KIT。


蚁视科技专注于穿戴式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立体视觉领域,具有全球最领先的穿戴式显示及虚拟现实技术,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虚拟现实套装ANTVR KIT于2014年5月14日在美国KICKSTARTER网站开始预售。ANTVR KIT的头盔部分能带来无变形的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控制器可变为多种形态,如体感枪、控制棒、传统手柄、方向盘等。此外,ANTVR KIT全面兼容PC、XBOX、PS、BLU-RAY和Android等平台,可以应用于所有2D、3D的游戏和电影。


因为科幻,所以创业


就像VR技术起源于Jaron Lanier的一个科幻想法一样,覃政的创业也同样是因为科幻。


覃政从小就是一个科幻迷,早在高中、大学时期,他就已经在科幻界颇有名气。他的三部科幻小说《白纸》《暗杀》《谁动了我的钱包》均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其中,《谁动了我的钱包》还入选了《2007年度科幻小说(选集)》。同时,他作为北航科幻协会的负责人和会员们一起拍摄的微电影《北航惊魂》和《北航惊魂2》,当年曾在大学生科幻迷中广为流传。此外,由覃政导演拍摄的微电影《CD-1(鼠族崛起)》《浮云》还连续两年获得北京高校联合电影节多项奖项。


对于虚拟现实,覃政一直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早在儿时,他从科幻小说中了解到,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种设备,可以让人进入虚拟世界之中,用无与伦比的虚拟现实体验改变人们的生活。上大学之后,虽然覃政所学的是航天器设计专业,却也在虚拟现实领域有过较为深入的钻研。他曾经独立设计制造过 “目标姿态探测系统”,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领域进行人体动作识别。


“我从本科、硕士直到博士,一直在航天器设计专业学习。这是因为,宇宙航行是科幻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在我看来,设计航天器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离科幻,也就是我的理想最近的领域。”覃政说,“但多年之后,当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自己未来的工作很可能不那么‘科幻’。我更想从事一些更加贴近科幻的工作,所以我选择了虚拟现实。”


带着这样的想法,覃政组建起一个由昔日同窗中的科幻迷组成的创业团队。同窗多年的经历使团队成员之间都了解彼此的特长,从而能更默契地配合以完成研发工作;而团队成员狂热爱好科幻的特质,也会让他们对研发工作充满热情。


于是,覃政带着对于科幻、对于VR技术的一片赤诚之心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高科技产品的艰难求生之路


直接从科幻作品中吸取营养、然后进行创意、最后变成产品的创业模式,听上去非常具有硅谷范儿。但是,对于创业而言,创业模式听起来怎么样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所推出的产品是什么样子的,是否具有价值。


2012年,覃政还在上学,他就在家里搭了一个实验室,做了各种 DIY 的产品,包括3D打印机、一些钻床类的加工工具,到最后他捣鼓出了一个VR头盔。


2013年,覃政带着这个头盔去见了投资人,先后见了十几个,最后只有一家愿意投他,原因是其他人看不懂也没听过,不知道这个头盔是什么东西。而那时的覃政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如果能融到钱就创业,拿不到就继续上学。


2014年,蚁视成立,覃政也从航天五院博士退学全职创业。同年6月,ANTVR KIT在国外著名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众筹成功,共获得支持约26万美元,打破中国项目在Kickstarter上的众筹纪录。而这已经是ANTVR的第四代原型。


从获取融资的角度来看,蚁视其实并不受投资人的喜爱,只是碰巧遇到了 VR 发展的热潮,这才搭上了投资的快车。


在中国,像蚁视这样硅谷范儿的创业模式其实一定程度来讲,并不是特别合适,因为在中国试错是有成本的,而且这个成本往往会很高。在国外,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创业者,他们创业失败了很多次,甚至十几次,可还会有人愿意去投资他。但是在中国,一旦一次创业失败了,就很难再有人愿意投资了。


此外,中国的投资人也更加现实,他们不愿意去投资一些看起来成功概率比较渺茫的产品,他们期待于投资一些在国外已经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或者已经验证成功的产品形态。而2014年的蚁视,恰恰不属于这一类。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蚁视所专注的VR行业,其核心技术仍然在快速发展之中,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VR行业早期更像是一个平台级的产品,它的发展路径类似于电脑和手机。


20世纪80年代,乔布斯发布苹果电脑的时候,那时的乔老爷子也是踌躇满志想把电脑迅速地推广到万千家庭,他也曾豪言三个月之内卖100万台,但事实上最终的销量非常惨淡。直到2000年左右,电脑才真正面向大众开始做销售。这当中经过了长达20年的时间,在这20年的时间里,很多公司都不复存在了。VR作为一个全新的高科技设备,想要获得来自普通大众的认可和接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手机的发展也向我们展示类似的科技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普通用户购买产品来做什么?就像人在最初购买手机的时候,需要了解自己购买手机来干什么一样,VR产品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普通用户需要VR做什么?


案例评价


蚁视,作为一家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具有全球领先的穿戴式显示及虚拟现实技术,专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现实的创新研发,致力于建设开放的软硬件结合的VR生态体系。它具有新时代技术创业企业的典型特征——通过核心科技创造新产品;面向未来开发新的细分市场;易形成独角兽企业。蚁视的创业路径、天堂和地狱的商业模式选择、未来布局、研发、爆发的设想,投融资方法,都值得深入分析、思考、借鉴。


思考题


1.从蚁视的创业案例中,能够发现哪些创业活动的组成要素?


2.蚁视属于创业分类中的哪一种?


3.依照创业行为几个特征阶段的定义,蚁视目前处在哪个阶段?


4.利用安索夫矩阵模型为蚁视进行战略模式的选择分析。


5.以蚁视为例进行一次市场机会分析。


6.案例中的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创业思维中的创新思维?

创业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中国创业发展的五个时间阶段


●创业及创业的定义


●创业概念的组成要素


●创业的分类


●创业行为的特征阶段


●创业管理的特点


●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安索夫矩阵模型及其应用


●市场机会分析


●创业思维


●创业方法

创业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了解创业的两种分类


●了解创业管理的特点


●了解几种重要的创业思维


●了解中国创业发展的五个时间阶段


●了解创业以及创业的概念


●理解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异


●理解市场机会分析


●掌握创业行为的三个特征阶段


●掌握创业中的实用方法


●熟悉安索夫矩阵模型及其拓展模型


●熟悉安索夫矩阵模型的使用方法


1.1 创业与互联网创业


1.1.1 创业的演变


创业纪录电影《燃点》的开机序言中说:“在今天的中国,如果有什么人生契机可以点燃一代人的激情,可以让青年精英对自身和未来保有希望,那只能是创业。40年前的高考实现了市场经济下最早的人才选拔;40年后,在一个愈加成熟的商业中国,创业者如走上搏击台,实现了以弱胜强的创富神话。创业让这代中国人的商业灵感,达到了燃点。”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体的出现,市场经济开始逐渐繁荣起来,一个全新的自由空间开始逐步呈现在大众的眼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人士,主要是政府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放弃了在传统体制内的工作,转而到这一新的空间里创业经商、谋求发展。这样的“下海”风潮成就了一批风流人物,如个体户、民营企业主、国企改革家、下海创业者、农村大包干承包者、边贸开拓者等。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可以算作是最早的创业者。发展至今,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归于平淡,但无论如何,他们的经历都是这段伟大历史的生动纪录。


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现了一系列综合反应现象。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总量大、增长快,远远超过社会生产的需求,但就业岗位相对不足,造成了不少需要分流的企业富余人员暂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成为下岗职工,进而出现失业现象。“停薪留职”“厂内待业”“放长假”“两不找”等职工下岗现象,催生了第二波创业潮流。随着改革的深入、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与流动。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身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在经济发展中的各行各业都可以见到创业者的身影。


从1978年到2008年,创业者们的愿景是“改变自身命运”,而从2008年开始到2017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创业者更希望“改变世界”。这种改变,与早期的创业冒险相比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建设、产业革命、电子商务热潮、大数据建设,一轮又一轮的科技浪潮不断兴起。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涌现出新一批的眼光精准、战略前瞻、伺机而动、应时而上的创业者。这类创业者往往具有很高的个人素质、扎实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技能水平,其创业行为往往能够为成熟市场带来新的思路,或挖掘出全新的细分市场,形成独角兽企业,甚至领航新一轮的产业变革。10年前在中国创业,只要做得像样都能赚到钱,而如今任何一个行业都弥漫着竞争的硝烟,想要出类拔萃很难。


“财富会改造一个人,如同繁荣会改变一个民族一样。”在描述中国老一代创业者的鸿篇巨制《激荡三十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记录的创业变迁史。曾经的中国创业者被称为“个体户”,往往还被微微蔑视;但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身上不仅承载了自己的事业,还通过互联网承载了更多人的情感寄托。创业活动,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时代的呼唤。


在左仁淑主编的《创业学教程:理论与实务》一书中,曾引用了李时椿《创业管理》一书中对于中国创业发展的论述:中国创业发展的阶段分为原始积累阶段正式起步阶段曲折前进阶段迅猛发展阶段和纵深发展阶段五个阶段。


其主要历程如表1-1所示。

表1-1 中国创业活动发展阶段

创业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1.1.2 创业的基本概念


王安石有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创业是一场漫长的征途,成功者寡,而失败者众。这不是一场吟赏烟霞、封存美丽的旅途,也不是一场光怪陆离、斑驳繁复的体验。这是一场博弈,更是一场战争。


创业是什么?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多种理解。杰夫里·提蒙斯(Jeffry A.Timmons)写作了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New Venture Creation),在书中,他将创业定义为“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科尔(Cole)(1965)则提出,创业是一种“发起、维持和发展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的目的导向行为”。而百森商学院和伦敦商学院则把创业定义为“依靠个人、团队或一个现有企业来建立一个新企业的过程”,如自我创业、一个新业务组织的成立或一个现有企业的扩张。[1]


在中国的文化和研究体系中,《孟子·梁惠王下》有“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的表述,在这里“创业”则是创立基业的意思。研究者张健提出,创业包括了开创新业务、创建新组织、组合新资源、发掘和创造新价值等一系列活动。李志能等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张秀娥提出,“创业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指导思想,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高风险活动”。


不同研究者对创业的定义不同,阐述也各有侧重。但是深入分析和比较一番,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创业活动,有如下几项要素是一定会被概括到的。[2]


(1)发现新的机会。


(2)创建新的企业、新的产品或服务。


(3)实现资源的配置、重组或优化,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生产、顾客资源等。


(4)创造价值,包括个人价值、企业价值、顾客价值、社会价值等。


(5)克服困难,对抗风险,妥善应对技术实现、产品制造、市场开发、经营管理、财务投资、社会变革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创业可定义为:一个通过创新发现商业机会、筹集和配置资源、创立企业或组织、对抗风险并创造价值的行为过程。


创业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例1.1


刘秋玲是苍溪县人,2005年获得大学本科学历之后,曾在江苏南京工作,并在那里生活了整整四年。在这四年的时光里,她曾在高尔夫球场工作,结识了许多业界精英人士,开阔了眼界;也曾在诺亚方舟集团服务部,从最底层的服务人员一直做到主管。在这四年的实践中,她不仅锤炼了自己的职业技能,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许多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


2009年刘秋玲回到家乡,在成家定居的同时,也着手进行自主创业的尝试。2010年,她在苍溪县歧坪镇创办了华川纸杯厂,主要经营纸杯、纸碗的加工和销售,这也是刘秋玲自主创业的第一次尝试。华川纸杯厂在创办之后顺利完成了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随后因遇到了手续办理难题,最终停办。


2013年,刘秋玲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在本次创业的过程中,她:


发现了新的机会


在江苏南京的工作经历,让刘秋玲有了把握市场、分析行情的敏锐眼光。她寻找并发现了良好创业机会——林木产业,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最终选择了将油橄榄种植作为创业项目的切入点;随后,刘秋玲考察了成都金堂、广元青川等地区的油橄榄种植基地,并提取歧坪镇土壤进行取样化验,在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之后,最终决定要把握住这一绝佳的创业机会。


创建新的企业、新的产品或服务


刘秋玲首先建立了自己的油橄榄种植基地,实现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在2015年底,联合在江苏南京创业的侯天茂创办了花卉苗木合作社;后又创办了苍溪县兴农粮油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丰富业务种类。


实现资源的配置、重组或优化


在创业的过程中,刘秋玲流转了土地,聚集了发展种植需要的土地资源;关爱村镇贫困户,聘用村民做固定工人或其他工人,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采用先进的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合理应用技术资源。


创造价值


刘秋玲的苗木专业合作社,每年可实现产值35万元。参合社员只需缴纳每亩600元的费用就能获得收益,参与生产管理的还可以享受每年150元/亩的分红。


克服困难,对抗风险,妥善应对各方面的不确定性


在创业之初,刘秋玲流转土地的需求并未得到村民的支持,工作开展遇到阻力。刘秋玲首先寻求村支部书记、其父刘太聪的帮助,她首先向父亲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业思路,在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之后,进一步向父亲咨询做通村民工作的方式方法。在父亲的支持指导下,村里先后召开了干部会、群众会、座谈会,通过会议宣传政策、阐述创想,最终统一了大家的意见。


面对村里不同意流转土地的老人,刘秋玲挨家挨户走访,给老人们做思想工作,算细账:“如果土地荒芜的话,地里补贴会被取消,而如果把土地流转出来就能有补助,这是其一;将来土地流转了建成了产业园,一周就能挣600块钱,顶得上种庄稼一年的收入,这是其二;流转土地能够不让土地荒废,物尽其用,这是其三。另外,扎根于家乡土地的创业一旦成功,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家乡人民返乡创业,帮助大家过上富裕的生活,是不是好处更多?”


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做通了全村人的思想工作,顺利流转土地建起种植基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从苍溪县歧坪镇返乡创业大户刘秋玲的创业经历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创业的五个典型特征。它们贯穿于创业活动的全过程中,是创业的出发点、行为指南以及奋斗目标,也是支持创业项目得以落地的基础。


创业的本质是一种行为,由创业者发起,对社会、市场产生作用,受相关联的实体的影响并对之负责。创业往往意味着创新,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是一种崭新的布局和尝试;但与此同时,创新的另一面就是风险,因为对前路一无所知,所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又需要运用勇气和智慧,从头迎战创业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寻求伙伴、获取资源、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业其实是一个发现痛点,并试图通过商业方法解决痛点问题,还要在解决痛点问题的途中迎战完全的未知,最终逐渐形成积淀的过程。


1.1.3 互联网创业


1994年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从此开启了中国的互联网时代。在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的1997年,互联网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仅仅经过21年,中国便已全面步入互联网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出一个巨大的产业——IT 与互联网产业。随着 IT 与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壮大,互联网思维作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名词,也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所提及,跨界、开放、链接等是互联网思维的典型特征。


所谓的互联网创业,指的就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来完成一种生产力的转变,改革、创新、发展、推动新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的创业项目。由此可见,互联网与创业的结合,并不仅仅局限于硬件与渠道的结合,更多的是强调思维方式的结合。


创业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例1.2


1995年,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开启了他的美国之行。结果却是一分钱都没有要到,但是马云却在美国真正接触到了一个“宝库”——互联网。在美国,马云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到了互联网。马云在美国刚刚学会上网,他就想通过互联网为他的翻译社做线上广告,第二天一早他就把翻译网站的广告发送到网上,不到中午的时候他就收到了6封邮件,这些邮件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马云的广告是他们看到的第一个有关中国的网页。这使马云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宝库”,他开始构思回国后建立一个公司从事互联网开发。


马云初步构思的想法是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整理起来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发布,回国后他立刻和在美国认识的合作伙伴一起搭建了这个网站,这个网址就是中国黄页。中国黄页代表着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从此马云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互联网征途。


同年4月,马云又投入7000元,联合妹妹、妹夫、父母等亲戚凑了两万多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它的主营产品就是“中国黄页”。


之后的两年里马云艰难地在中国推广自己的中国黄页,对于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来说马云的推广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地向大众普及着互联网的知识和推广着他的中国黄页,他天天不断地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保持耐力。”在不断的坚持与失败中,一笔笔互联网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在1996年,海博网络的营业额惊人地做到了700万!也就是这一年,互联网的浪潮在中国开始盛行。


后来,中国黄页与杭州电信的竞争因为实力差距过大,马云将中国黄页卖给了杭州电信,随后由于经营理念的不和,马云放弃了中国黄页,但马云的创业梦想并没有就此停止。


1999年2月的一天,马云在杭州湖畔家园的家中召开了新的“起事”的会议,18位创业成员兴奋地围绕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快速而疯狂地发表着激情洋溢的演讲,在这次“起事”的会议上,马云和伙伴共筹了50万元本钱,这次会议对于马云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在这次会议上马云说:“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从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