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十二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妇产科护理(十二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欣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09
书籍编号:30512357
ISBN:978751322501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39225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版权信息
书名:妇产科护理(十二五)
编者:张欣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01
ISBN:978751322501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卢国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
副主任委员 赵国胜(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张立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姜德民(甘肃省中医学校校长)
王国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
委 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义祁(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
王秀兰(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院长)
卞 瑶(云南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方家选(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孔令俭(曲阜中医药学校校长)
叶正良(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制造事业群首席执行官)
包武晓(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蒙医蒙药系副主任)
冯居秦(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院长)
尼玛次仁(西藏藏医学院院长)
吕文亮(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刘 勇(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学院院长、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校长)
李 刚(亳州中药科技学校校长)
李 铭(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李伏君(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灿东(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李建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院长)
李景儒(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校长)
杨佳琦(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吾布力·吐尔地(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药学系主任)
吴 彬(广西中医学校校长)
宋利华(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
迟江波(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张美林(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
张登山(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张震云(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副院长)
陈 燕(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陈玉奇(沈阳市中医药学校校长)
陈令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综合协调处副主任科员)
周忠民(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胡志方(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徐家正(海口市中医药学校校长)
凌 娅(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郭争鸣(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郭桂明(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
唐家奇(湛江中医学校校长、党委书记)
曹世奎(长春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龚晋文(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省中医学校党委副书记)
董维春(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谭 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潘年松(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秘 书 长 周景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综合协调处副处长)
前 言
中医药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医药多样化人才、传承中医药技术技能、促进中医药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教育要发展,教材是根本,在人才培养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紧密结合中医药职业教育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中医药人才的需求,突出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组织完成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
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本版教材按照“政府指导、学会主办、院校联办、出版社协办”的运作机制,于2013年启动了教材建设工作。通过广泛调研、全国范围遴选主编,又先后经过主编会议、编委会议、定稿会议等研究论证,在千余位编者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年半时间,完成了84种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由70余所开展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及相关医院、医药企业等单位联合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临床医学、护理、药学、中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中草药栽培与加工、中药生产与加工、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等17个专业使用。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原则,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体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2.注重体现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教育部新的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及实用性,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符合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际。
3.注重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从教材内容结构、知识点、规范化、标准化、编写技巧、语言文字等方面加以改革,具备“精品教材”特质。
4.注重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的统一,教材内容涵盖资格考试全部内容及所有考试要求的知识点,满足学生获得“双证书”及相关工作岗位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5.注重创新教材呈现形式,版式设计新颖、活泼,图文并茂,配有网络教学大纲指导教与学(相关内容可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网站www.cptcm.com下载),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及特点,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组织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精心指导,全国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院校的大力支持,相关专家和各门教材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人员的辛勤努力,保证了教材质量,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衷心希望本套规划教材能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敬请各教学单位、教学人员及广大学生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予以修正,提升教材质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
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年5月
编写说明
《妇产科护理》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是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由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统一规划、宏观指导,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具体组织,全国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联合编写,供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使用的教材。
本教材在编写中注重“三基”“五性”,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将整体护理的理念贯穿全书,突出妇产科护理应用能力的培养。全书共22章,内容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正常与异常妊娠、分娩、产褥期妇女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妇产科常用手术及常用检查患者的护理配合,计划生育技术及护理和妇女保健等。在内容的编排上,紧密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参照护理行业最新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同时适当拓展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升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在附录部分增加了《中医中药在产科中的保健与应用》,体现教材的中医药特色。
本教材参编教师来自全国6所高等院校和1家中医院,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在教材编写中重视整体优化,注重知识更新,注重工学结合。本教材适用于全国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在职护士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遂宁中医院的大力支持,各位参编老师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谨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本书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殷切希望各校师生和妇产科同道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妇产科护理》编委会
2015年7月
绪 论
学习目标
1.概述妇产科护理的发展过程及现代新进展。
2.说出妇产科护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3.总结妇产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4.结合自身实际写出本课程的学习计划。
妇产科护理是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的一门科学,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护理和保健护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护理对象包括生命各阶段不同健康状态的女性,以及相关的家庭和社会成员。妇产科护理的工作内容包括正常、异常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计划生育指导与妇女保健等。
一、古代妇产科护理发展概要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专人参与照顾妇女的生育过程,通常由年长、有分娩经验的妇女帮助年轻的母亲分娩,这是早期产科护理的雏形。妇产科护理最早来源于产科护理。
公元前1500年(距今约3500年前),在古埃及的Ebers古书中,记载了关于公元前2200年古埃及民间对缓解产科阵痛的处理、胎儿性别的判断及妊娠诊断方法,也有关于分娩、流产、月经及一些妇科疾病处理方法的描述。因此,Ebers古书是西方医学史中被公认的最早记述有医学、妇产科学及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史著作。
公元前460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创立了著名的“希氏医学”。在他的医学巨著中描述了古希腊的妇产科学及他反对堕胎的誓言,同时记录了他关于阴道检查和妇科疾病的治疗经验。此后,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医疗和护理学逐渐摆脱了宗教和神学的色彩,患病妇女开始求助于医疗机构。
在我国,最早记录妇产科疾病的是公元前1300~公元前1200年,在甲骨文撰写的卜辞中对王妃分娩染疾的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古书是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在《素问》中有对女子成长、发育、月经疾患、妊娠诊断及相关疾病治疗的认识和解释。唐代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妇人方”中,对妊娠、胎产、杂病、调经、种子、恶阻、养胎、妊娠等疾病的治疗,临床注意事项,产后护理及崩漏诸症皆有比较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唐朝大中初年(公元8世纪中叶)昝殷所著《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妇产科专著,使产科自此从内科分出。宋朝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产科正式确立为独立学科。从宋朝到清朝近千年间,中医妇产科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及清代乾隆御纂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等,对女性疾病也做了比较系统、详尽的分析和论述。
二、现代妇产科及妇产科护理的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护理模式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生育、健康及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妇产科护理模式随现代护理学发展的趋势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妇产科护理中“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代表了妇产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1.产科理论体系的转变。以往的产科护理是“以母亲为中心的理论体系”,研究孕妇的生理、病理变化,而对胎儿、新生儿的情况关注不够。近年产科理论体系发生了显著转变,“以母子统一管理的理论体系”使围生医学、优生学、新生儿学等分支学科出现。对产科护理工作而言,不仅要为护理对象提供连续的健康照顾,还要及时与个体、家庭沟通,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
2.胎儿宫内监护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围生儿的死亡率。随着围生医学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无创伤性胎儿监护手段用于临床,如超声胎头双顶径测量、羊水分析判断胎儿成熟度、胎盘功能测定、胎儿电子监护仪、胎儿心电图、超声多普勒脐血流测定等,能及早发现胎儿异常,及早处理,大大降低了围生儿的死亡率。
3.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减少了遗传性疾病及先天畸形儿的出生率。目前产前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如超声检查、各种内窥镜检查、羊膜腔内造影、胎儿镜检查、绒毛细胞或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羊水甲胎蛋白测定、羊水中某些酶测定等。这些宫内诊断技术的应用,可及早发现胎儿畸形及遗传性疾病,大大减少了遗传性疾病儿及先天畸形儿的出生,从学科层面为提高人口素质做出了贡献。
4.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为不孕妇女及家庭带来了福音。辅助生殖技术迅猛发展并应用于临床,如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配子输卵管内移植、宫腔内配子移植等新的助孕技术的应用,为不孕妇女及家庭带来了幸福,并促进了生殖医学的发展,为基因治疗各种遗传性疾病奠定了基础。
5.爱母分娩行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孕产妇需要高质量的产前、产时、产后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的整体护理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已引起国际社会和世界医学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以保护、支持自然分娩为中心内容的“爱母分娩行动”,强调分娩过程的正常性、无损伤性,分娩支持的重要性,维护产妇的自主权,以及关注医务人员的职责等。
目前,一些新的服务内容如孕妇学校、导乐陪伴分娩、无痛分娩等正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爱婴医院、温馨待产、LDR产房等家庭式待产及分娩护理环境,大大降低了产妇及家庭成员的紧张、恐惧与分离性焦虑,使产妇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完成分娩,降低了难产的发生率。
6.妇科内分泌学、妇科肿瘤学的新理论、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妇科内分泌疾病、生殖器官肿瘤的诊疗进入崭新阶段。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使妇科手术进入崭新的阶段。
三、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1.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妇产科护理对象包括母亲和胎儿、新生儿两方面,工作中的不慎和疏忽很可能给母婴带来威胁,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轻者给母婴留下永久的伤害,如母体器官损伤、新生儿疾患等;重者威胁母婴的生命。因此,产科护理既要重视孕产妇的健康和安全,又要考虑到胎儿宫内的安危和出生后新生儿的健康。
2.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妇产科危急患者多,夜间来诊多,产妇、胎儿、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具有“急”和“快”的特点。医疗和护理工作能否及时、正确,关系到母婴生命安全及家庭幸福。因此要求妇产科护士反应敏捷、判断准确、技能熟练,与医生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母儿安全。
3.妇产科护理包括大量预防保健工作 妇产科护理对象多数为正常人群如正常孕妇、正常产妇、计划生育受术者等,指导她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等保健指导工作十分重要。如做好孕期保健,可预防或早期发现异常;做好产褥期保健,可预防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开展防癌普查,可早期发现子宫颈癌;等等。
4.妇产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由于妇女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特定地位,使她们在妊娠、分娩和疾病的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如孕产妇常担心胎儿性别不符合家庭期望、胎儿发育有无畸形、分娩过程能否顺利等而表现出紧张、焦虑。妇科肿瘤患者可因手术治疗担心影响婚育、夫妻感情和家庭幸福等。因此,妇产科护士应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反应,理解其心情,在做好临床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四、妇产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1.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妇产科护理工作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及多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出生人口的质量。所以,妇产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遵循护理工作行为规范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工作认真细致,严谨负责。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经常需接触患者的体液,如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要求妇产科护士要有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防护素养。此外,护理工作中时常还会遇到患者隐私问题,如婚姻生活、患有性传播疾病、生殖道畸形等,因此,妇产科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
2.扎实的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能 妇产科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妇产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具有基础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遇到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头脑清醒、技术娴熟、操作迅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应急协调能力。同时,在临床实践中能运用护理程序和科学管理方法,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个体化护理,最大限度满足护理对象的需求。
3.全面的综合素质 随着人们对生育、健康及医疗保健更高的需求,要求妇产科护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医学护理基本技能、扎实的临床护理专业技能,同时要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精神振作。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核心胜任力,还应具有人文学科的知识、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与健康教育等专业胜任力。在临床一线能够为孕产妇、妇产科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健康指导、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增强护理对象的自我保健知识和能力,为确保母婴的身体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妇产科护理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妇产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妇产科护理,其目的在于学好妇产科护理理论和技术,发挥护理特有的职能,为患者提供缓解痛苦、促进康复的护理活动,帮助患者尽快获得生活自理能力;为健康女性提供自我保健知识、预防疾病并维持健康状态。
妇产科护理的学习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即理论学习阶段和临床实践阶段。理论是基础,要认真学习,扎实掌握;实践是应用,包括课内实验和实训及临床见习和实习,实验、实训可以进行模拟操作练习,见习、实习可以进行真实操作练习,通过实践能够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并初步掌握各种诊疗和护理技术。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3个方面:一是要树立整体观念,女性的身心健康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密切联系,任何一种健康问题的出现都要综合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用整体护理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护理对象的需求;二是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医风,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诊疗护理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三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思考题
1.简述妇产科护理发展过程。
2.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有哪些?
3.妇产科护士应具备哪些素质?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在学习中应注意什么?
4.谈谈你对“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认识,在妇产科护理中如何体现?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学习目标
1.说出内生殖器官的组成、位置及生理功能。
2.对比雌激素与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3.概述女子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月经的临床表现。
4.说出女性骨盆的组成、分界及骨盆底的组织结构。
5.阐述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相关组织,骨盆为生殖器官的所在地,且与分娩密切相关。
一、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又称外阴,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位于两股内侧,前面为耻骨联合,后面以会阴为界(图1-1)。
图1-1 女性外生殖器
1.阴阜(mons pubis) 即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青春期该部位皮肤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倒三角形,阴毛疏密、粗细、色泽因人或种族而异(为女性第二性征)。
2.大阴唇(labium majus)为两股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两侧大阴唇前端深面为子宫圆韧带的终点,后端在会阴体前融合,形成会阴后联合。大阴唇外侧面与皮肤相同,皮层内有皮脂腺和汗腺,青春期长出阴毛;其内侧面皮肤湿润似黏膜。大阴唇皮下脂肪层较厚,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当局部受伤易形成大阴唇血肿。未婚女性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及尿道口;经产妇大阴唇受分娩影响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大阴唇呈萎缩状,阴毛稀少。
3.小阴唇(labium minus) 为大阴唇内侧一对薄的皮肤皱襞,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两侧小阴唇前端相互融合,分为两叶包绕阴蒂,前叶形成阴蒂包皮,后叶与对侧结合。小阴唇与大阴唇后端汇合,在正中线形成横皱襞,称阴唇系带,经产妇受分娩影响已不明显。
4.阴蒂(clitoris) 阴蒂位于两侧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处,与男性阴茎海绵体组织相似,具有勃起性,为性反应器官。阴蒂分为3部分:前端为阴蒂头,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中间为阴蒂体;后部为两个阴蒂脚,附着于两侧耻骨支上,仅阴蒂头外露。
5.阴道前庭(vaginal vestibule) 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域,前端为阴蒂,后方为阴唇系带。在此裂隙内有以下各部:
(1)前庭球(vestibular bulb) 又称球海绵体,位于前庭两侧,由勃起性的静脉丛构成。前部与阴蒂相接,后部与前庭大腺相邻,浅层为球海绵体肌覆盖。
(2)前庭大腺(major vestibular glands) 又称巴多林腺,位于大阴唇后部,亦为球海绵体肌所覆盖,如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细长弯曲,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黄白色黏液起润滑作用。前庭大腺在妇科检查时不能触及,若因感染腺管堵塞,形成脓肿或囊肿时,则可看到或触及。
(3)尿道口(urethral orifice) 位于阴蒂头后下方及前庭前部,开口呈椭圆形;后壁有一对并列腺体,称尿道旁腺或斯基思腺,分泌物有润滑作用,此腺体常为细菌潜伏的部位。
(4)阴道口及处女膜(vaginal orifice and hymen) 阴道口位于尿道口后方前庭后部;阴道口周缘覆盖一层较薄的黏膜,称处女膜;在膜的两面均为鳞状上皮覆盖,其间含有结缔组织、血管与神经末梢,在中央有一孔(即阴道开口),孔的形状、大小及处女膜厚薄因人而异;处女膜多在初次性交时破裂,受分娩影响产后留有处女膜痕。
二、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2者合称为子宫附件(图1-2)。
图1-2 女性内生殖器
(一)阴道(vagina)
1.功能 阴道为排泄月经血、子宫分泌物及性交的通道,阴道外1/3是性兴奋的敏感区,分娩时为软产道的一部分,也是妇科检查及阴式手术的操作途径。
2.位置形态 阴道为连接内外生殖器的通道,位居小骨盆腔的下部中央,上宽下窄,呈扁平的肌性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正常情况下阴道前后壁靠拢,横断面呈“H”形;上端呈顶棚状包绕宫颈,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按其位置分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顶部为盆腔最低垂部位,临床上经此行穿刺术或引流术;阴道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的后半部。
3.组织结构 阴道壁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构成。青春期后阴道黏膜有许多横纹皱襞,有较大的伸展性;阴道黏膜呈粉红色,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无腺体,黏膜上的毛细血管能产生少量渗出液,使阴道保持一定的湿润度;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经阴道乳酸杆菌分解后产生乳酸,使其保持一定的酸度(pH4~5),抑制致病菌在阴道内的繁殖,称阴道自洁作用。阴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受卵巢激素影响呈周期性变化,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评价卵巢的内分泌水平。幼女及绝经后妇女阴道黏膜上皮甚薄、皱襞少、伸展性小、酸度低,易创伤和感染。阴道由两层平滑肌纤维构成,外层纵行,内层环行,在肌层外有富含弹力纤维及少量平滑肌组成的纤维膜。阴道壁静脉丛丰富,局部受伤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二)子宫(uterus)
1.功能 子宫壁厚、腔小,是以肌肉组织为主的腔形器官。腔内覆盖的黏膜称子宫内膜,青春期后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改变并产生月经;性交后子宫腔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在妊娠期为胎儿发育、成长的部位;分娩时子宫平滑肌收缩是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的主力(图1-3)。
图1-3 子宫冠、矢状切面
2.位置形态 子宫位于小骨盆腔的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两侧与输卵管相通和卵巢相邻,正常子宫呈轻度前倾前屈位,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平面稍上方;子宫的活动度较大,其位置与膀胱、直肠的充盈度及妊娠有关;成人子宫前面略扁,后面较突,呈倒置的“扁梨形”,重50~70g,长7~8cm,宽4~5cm,宫壁厚2~3cm;宫腔容积约5mL。子宫分为底、体、颈3部分,上端宽而圆凸的部分为子宫底,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下端狭长而细的称子宫颈;子宫底与子宫颈间的部分为子宫体;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在婴儿期为1∶2,青春期1∶1,成年女性为2∶1。宫腔为倒置的三角形,其上部的两端通向输卵管,尖端向下与子宫颈管相通。在宫体与宫颈间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切口部位),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为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由宫腔黏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