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职业技术 >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梁万年,路孝琴等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书籍编号:30512572

ISBN:978711725894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60925

版次:2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职业技术

全书内容: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出版说明

为了落实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按照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培养全科医生的指示,以及国务院《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中加强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及2017年7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中关于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精神,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司的领导和支持下,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卫生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划教材”(2012年出版)和“卫生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2013年出版)两套教材的基础上组织修订出版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科医生培训‘十三五’规划教材”第2版。

该套教材共10本,由国内全科领域一线专家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注重教材编写的“三基”“五性”“三特定”原则;注重整套教材的整体优化与互补。本套教材采用纸数一体的融合教材编写模式,在传统纸质版教材的基础上配数字化内容,以一书一码的形式展现,包括PPT、习题、微课、视频、图片等。

本套教材的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本套教材可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培养等各类全科医生培训使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科医生培训“十三五”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

顾  问 曾益新

主任委员 梁万年 祝墡珠 杜雪平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晓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海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施 榕 上海中医药大学

贾建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郭爱民 首都医科大学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晓燕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

于德华 同济大学医学院

万学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王永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家骥 广州医科大学

王 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 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方力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卢祖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冯 玫 山西大医院

毕晓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

任菁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刘殿武 河北医科大学

江孙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杜兆辉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杜 娟 首都医科大学

李士雪 山东大学

李双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李宁秀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李俊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

迟春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 勘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陈冬冬 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

陈鸿雁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赵光斌 四川省人民医院

赵 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胡传来 安徽医科大学

王挹青 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郭 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席 彪 河北医科大学

董卫国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谢苗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路孝琴 首都医科大学

季国忠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科医生培训“十三五”规划教材教材目录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第1版序

全科医生是一类重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目前,我国合格的全科医生尚十分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为加快培养全科医生,2011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着眼长远,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5+3”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为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培训大纲,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组织协调下,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有关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针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特点,通过顶层设计,组织编写了与规范化培训大纲相配套的“卫生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提供教材支撑。

目前,经过全国相关专家的共同努力,《全科医学》《全科医生临床实践》《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全科医生科研方法》《全科医生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手册》共6种教材即将出版。该套教材紧紧围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特点与要求,面向基层,面向教学与实践;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特别是社区实践的重要性,科学整合并有机衔接理论培训与临床实践,注重临床思维、临床路径和案例实践的训练;文字简明,深入浅出,一目了然。其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可读性强,符合当前规范化培训实际,有利于立体教学,我十分支持这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希望该套教材能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大力培养合格全科医生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在使用中不断完善。

陈 竺

2013年2月

全科医学引入我国已经有30多年了,经过各方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全科医学教育和服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规范培养内容和方法,提高全科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

为了培养和发展全科医生队伍,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全科领域一线专家,在“卫生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划教材”和“卫生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第1版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根据全科领域学科的发展情况进行修订出版第2版,共10种。期望能够满足当前全科医生多种方式培养的需求,这是值得称赞的举措。

医疗卫生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而人才队伍建设又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其中尤以大力培养我国欠缺的全科医学专业人才为当务之急。全科医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足够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担当起家庭签约服务团队的带头人,为社区、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更为广泛的医疗保健服务,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理念,实现对居民全生命周期的照护。希望本套教材能够助力我国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曾益新

2017年7月

前言

本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科医生培训“十三五”规划教材第2版系列教材之一。为贯彻落实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及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的精神,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提升全科医生能力与水平,全面推进全科医生培养“5+3”模式的顺利实施,壮大高质量的全科医生队伍,我们组织长期工作在全科医学教学和临床服务一线的教师、全科医生和专家编写了本书。

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型的临床二级专业学科。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全科医学以来,一直致力于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创建、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和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该教材是针对“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使在培学员了解全科医学学科的性质与特点,掌握全科医疗服务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树立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通过深入接触全科医疗实践,进一步了解全科医生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内容,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本书内容兼顾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的深度与广度,注重了教材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全书按照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特点,以及全科医疗实践中的人文伦理及科学研究等为主线展开,内容共分十三章。第1~5章主要介绍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全科医生在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全科医学科学研究范畴和研究的基本方法;第6~9章重点介绍全科医学的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预防为导向、沿生命周期提供保健、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等核心理论和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第10~12章从全科医生的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全科医生在工作中的人文伦理及科学研究等知识。在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上努力与其他教材相呼应,共同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基本概念,到通过应用拓展知识点,逐步深入和提高。每章还有配套的数字教材,有利于生动、形象、直观地表达教材内容,加深学生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本教材可供“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使用,但同时还可以作为“3+2”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层医生进行全科医学转岗培训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参考教材。

由于作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道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

梁万年

2017年7月

主审简介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曾益新

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湖南娄底人,临床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1985年7月于衡阳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至1992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助理研究员、主治医师;1992年7月至1995年1月留学日本东京都立老人综合研究所、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博士后、访问学者;1995年1月至1997年3月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助理;1997年3月至1997年10月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肿瘤研究所所长;1997年10月至2014年4月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肿瘤医院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2005年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2011年8月至2015年11月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2015年11月任北京医院院长;2017年2月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主要从事恶性肿瘤发病机理和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及“973”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鼻咽癌遗传易感性、EB病毒致癌机理和抗癌药物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中华医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09年起先后担任国务院第一、二届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4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作为中国科学院“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建议”咨询项目负责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医学模式转换与医疗体系完善”研究组首席专家,组织编写了《关于在我国基层设立10万特聘全科医师的建议》《我国医疗体制的现状和改革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和《医学模式转变与医疗体系完善研究报告》,研究产出的重要改革意见和建议为国务院有关部门所采纳,为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主编简介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梁万年

医学博士,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曾任原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等职。曾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专家、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级人才、北京市跨世纪人才等称号。培养硕博士研究生50余名。发表第一作者及责任作者中英文文章300余篇。主编主译专著40余部,其中全科医学领域专著20余部。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路孝琴

全科医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常见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兼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常委,中国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教育部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卫生协会副会长、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和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委等职。

198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4年获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2010年全科医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曾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家庭医学系、多伦多大学社区与家庭医学系、香港大学全科医学系作访问学者各3个月,分别进修本科生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设计与评估、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

1992年从事全科医学工作至今。主持市级及以上课题8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中华科技三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主编、副主编教材10部。

副主编简介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卢祖洵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系主任、社会医学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常委、湖北省基层卫生协会副会长、武汉市基层卫生协会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卫生政策与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学。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0多名,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主编教材及专著12部。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包括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王永晨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现任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医教研及管理工作26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大专项子课题、黑龙江省科技厅等课题10余项,发表SCI收录及国家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参编多部规划教材,曾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董卫国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纪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营养支持与协作组委员。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8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发表论文260余篇(SCI收录80余篇),主编、主译《全科医学基本技能学》《住院医师手册》《消化系统》等教材和专著19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及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王 敏

医学博士,肿瘤免疫学博士后,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全科医学科、老年消化科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全科医学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导师。

热爱并致力于全科医学临床及教育培训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自然基金等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山东省高校成果二等奖等;近年来发表SCI及中华系列杂志论文2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编3部规划教材。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十佳医师”“山东省卫生保健行业先进个人”等称号。

第一章 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欧美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自学科成立至今,世界上对于该学科的名字有两种称谓,一是在英联邦国家以及与英联邦医学教育体系相类似的国家或地区,称其为全科医学;二是在北美等国家以及与其医学教育体系相近的地区,称其为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在本教材中,我们统称为“全科医学”。与其他专科医学相比,全科医学在疾病预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节约医疗成本、满足群众基本医疗保健医疗需求等多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并在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全科医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大陆。近30年来,全科医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概念的认识、理解到概念的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尝试,至今该学科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发展到了其内涵建设和队伍发展不断规范的新阶段。

本章将从全科医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全科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简史、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及其全科医生培养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节 全科医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全科医学的概念

关于全科医学的定义目前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界定。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AAFP)和美国家庭医学专科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Medicine,ABFM)定义为:是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卫生保健的医学专科。它是一个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及行为科学于一体的宽广的专业学科,其学科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的各种疾病实体。

AAFP强调家庭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基层卫生保健,其作为医疗保健的一种形式,强调首诊服务针对性的个人化服务,负责对病人的健康问题或疾病进行全方位的协调性治疗、照顾和健康维护。咨询和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有效实施基层保健的一个重要部分。

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生学院(Royal Australian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RACGP)给全科医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全科医学是卫生保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整合了目前的生物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科于一体,为所有人、家庭及社区提供基本的、连续性的、综合的和协调的医疗保健服务。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欧洲学会(WONCA Europe)把全科医学定义为:“全科医学是基层医疗中具有独特教育、研究和循证基础及临床实践的叙述性临床专业学科。”

我国在引入全科医学时,结合了各西方国家对全科医学的定义,将其定义为: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人、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健康问题/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防和治有机地融为一体。

以上无论哪种定义,都清楚地阐释了:全科医学是一门具有独特的研究领域、服务内容和服务人群特征的综合性的、交叉的专业学科;该学科在整合了与基层医疗卫生保健相关的各种观念、知识、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来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和满足居民医疗需求,而不是诸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简单拼凑。

二、全科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任何科学都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学作为基础,全科医学也不例外。

在医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本体论(reductive theory)和整体论(holistic)的相互角逐是促使医学产生螺旋式向上发展的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理论基础。本体论认为,疾病是一种实体,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几乎脱离患病的人而独立存在。他们把病因归结于上帝对人们恶行的惩罚,医治的办法就是向上帝忏悔、祈祷,治疗者通常作为病人与上帝之间的信息传递者或驱鬼、驱神术的实施者。整体论则认为,疾病是人与环境不相协调的结果,认识到环境中某些因素的致病作用以及精神获得与机体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治疗者常采用综合性方法来治疗疾病。在一段时间内,本体论和整体论在方法上常混合使用,如教堂音乐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一般系统论模型

一般系统论产生于物理学、工程学和操作性研究,它为全科医学系统地阐述整体论的思想和方法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理论生物学家L.Von Bertallanffy指出,系统就是存在于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及其过程中的一种动力程序。这种程序遵循一定的等级制度,而宇宙就是由一种严格的登记程序组成的,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每一个系统本身都是一个整体,它既是较高级程序系统的一部分,又包含许多较低级的亚程序系统。所有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环境形成了一个交界面,通过这个交界面与周围环境交换能量和信息,以维持自身活力、完整性和稳定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而变化。

对于生命系统来说,要维持正常的功能必须有一个制定各种规则的模板,如细胞核、人体的神经系统。对于生命系统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系统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发生变化。

(二)整体性方法

整体性方法是全科医学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整体性方法是将病人放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中(如家庭、社会、工作场所),同时考虑身体系统的变化与身体亚系统之间、与生存环境之间、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该方法使医生在诊疗病人时一般尝试回答:“问题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问题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用整体性方法时,应该考虑问题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影响都是多方面的,应该尽可能地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不仅仅是抓住问题的一个方面进行诊断治疗。如糖尿病的病因是多维的,在治疗上也不是使用单一的方法即可奏效的。整体性方法是促使全科医生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落实到诊疗实践中最适宜的方法学基础。

三、全科医学的知识范畴与学科特点

(一)全科医学的知识范畴

由于全科医生所面临的任务与其他专科医生明显不同,因此全科医生的专业训练和继续医学教育中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选择性的,这依赖于全科医生所服务的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与需求。从总体上,可将全科医学的知识范围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以疾病为中心的学科知识

主要包括基础医学学科和临床医学学科两部分知识。基础医学学科如人体发生学(生物学与进化论、遗传学和胚胎学)、人体结构与功能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医学病原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人体病理学(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诊断学与治疗学(药理学等)等;临床医学学科包括如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等所有临床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常见病的诊疗、急症的识别与院前处理,也包括中医学与护理学的知识和技术。

2.以病人为中心的学科知识

如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人际交往、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等,这部分内容不是按学科体系来学习完整的学科理论,而是打破学科界限,使全科医生有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整合,并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病人,形成关于疾病—病人—社会的完整印象。

3.以人群为对象的学科知识

全科医学的服务对象不仅有病人个体,还涉及病人所在社区的人群。因此,在全科医学知识体系中包括了与社区人群健康评估、干预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以帮助全科医生研究和解决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这些知识包括社会医学、社区医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公共卫生学或预防医学、卫生法学等。

4.以家庭为单位的学科知识

家庭与个人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全科医学知识体系中包括服务于家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包括家庭心理学、家庭社会学、家庭伦理学、家庭治疗学等。

5.全科医学在其发展中凝练形成的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全科医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在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发现及处理时,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贯穿于服务实践中所形成的服务方式、服务技能和技巧等。

(二)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

1.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

全科医学是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但又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的特点,不仅涉及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学科,而且也涉及社会学、行为科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但是全科医学并不是以上学科片断知识和技术的集合,而是基于整体的医学观和系统性理论,以健康为中心,发展创造新的知识与技能,长期连续地向病人提供综合性全面服务。

2.定位于基层卫生保健领域的医学专科

全科医学定位于基层卫生保健领域,以家庭、社区为背景,处理的多为常见的未分化的早期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