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职业技术 >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毕小琴,龚彩霞等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01

书籍编号:30512615

ISBN:978711728080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36660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职业技术

全书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总主编简介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赵佛容

护理学、法学本科双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护理部主任。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研究。现任中华护理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口腔医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护理学专业临床学术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委,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本科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编教材及参编书籍30余本,近年来发表论文70余篇,培养研究生多人。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李秀娥

本科,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党委委员、护理部主任。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口腔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护理学会第11届理事会理事、北京护理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专业特长为护理管理、急救护理、口腔护理、医院感染控制。2004年至今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科研项目5项,获得专利1项;发表论文61篇。主编及参编书籍14部。

主编简介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毕小琴

教授,医学硕士,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现任中华护理学会口腔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护理学会口腔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口腔医学会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护理学会理事、四川省医院协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护理专委会委员、国家卫计委绩效考评专家、成都市医保第三方评审专家等。担任《中华护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2篇,其中SCI收录3篇,MEDLINE/CA/AJ收录15篇;出版专著/规划教材29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9部,编委/参编17部。已完成13项科研课题。现负责主持国家卫计委项目1项、省科技厅、省医学会课题各1项、省卫计委课题2项、国家临床验证项目4项、新技术项目1项等。负责国家继续教育项目2项。获全国优质护理先进个人、全国教学成果大赛一等奖、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研究方向:口腔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龚彩霞

本科,学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副主任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心理危机干预专业认证师资。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护士长/心理咨询师。

专业领域:唇腭裂护理临床、护理科研、护理管理、唇腭裂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负责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唇腭裂心理治疗工作室。有丰富的临床个体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咨询经验。四川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讲教师。以负责人身份主研科研项目三项。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专著《唇腭裂心理咨询与治疗》《唇腭裂的护理》2部,参编《中华口腔科学》等著作10部。在核心期刊及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下,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快速发展,这对护理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6年2月颁布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以指导各地医疗机构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来提升护理服务能力。

随着人民群众对口腔健康保健意识的提升,对口腔疾病治疗与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口腔专科医院、诊所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事口腔专业的护士数量也逐年增加,对新入职的口腔专业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已迫在眉睫,通过培训以提高其从事口腔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各地的口腔专业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在中华护理学会口腔护理专业委员会工作精神指导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组织专家编撰了这套《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教程》。本教程由四个分册组成,包括《口腔护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口腔门诊护理基础》和《口腔健康教育》。本套教程涵盖了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操作规范、健康教育、人文素养、沟通能力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于指导各地口腔专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提高新入职口腔护士专业理论及专科技能,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诚挚地希望,这套教程的出版能切实推进和规范我国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理论扎实、技能精湛、服务能力强的口腔专业护士队伍,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出积极的努力。

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长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2017年10月

前言

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正在全国迅速开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技能娴熟的口腔专业护士队伍,已成为口腔护理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纲要规划指引下,秉承“以学术为本,搭建平台,辐射全国”的指导思想,依托华西口腔医院110多年来的专业文化沉淀和凝练出的护理精髓,我们组织编撰了这套“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教程”,旨在为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一套规范的、统一的指导用书。该丛书根据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和口腔专业护士应掌握的“三基”“三严”知识体系进行了系统性介绍。本套丛书有如下特点:

1.基于理论结合实践

该套丛书在保持专业先进性的同时,遵循了从理论到实践而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成熟性与应用性的编撰思路,对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性。

2.以执业法规为准绳,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该套丛书对口腔护士工作必须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解读,以强化规范化培训护士依法执业行为;口腔疾病护理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护理模式进行编写。

3.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该套丛书内容囊括了口腔护士执业基础知识与技术要求。《口腔护理基本知识与技能》从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人文素养、护患沟通、口腔专科护理操作、意外应急处置预案、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导入临床案例,按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护理程序,介绍了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口腔门诊护理基础》介绍了口腔门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和常用药物、材料的基本性能、用途、用法等;《口腔健康教育》从健康评估、自护健康教育、功能康复、特殊人群、大众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4.易学易懂

本套丛书在写作上进行了充分凝练,在内容表达上尽可能地采用了条理化、图表化,以达到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本套丛书所涉及剂量仅供参考,具体药物使用剂量请遵照药物说明书。

本套丛书适宜作为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用书,亦可以是初入职口腔护士参考阅读用书,同时还可作为口腔护士的执业继续教育指导用书。

丛书的编写者是来自临床一线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护理专家团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广大读者和口腔护理教育者奉献上了这套规范化培训教程和临床工作辅导用书,在此向她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敬意!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赵佛容 李秀娥

2017年10月

第一章 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为面部的一部分,所谓面部是指上至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侧达下颌支后缘的部位。它是机体的主要显露部分,由颌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周围软组织构成。有咀嚼、消化、呼吸、吞咽、言语及表情等功能。

第一节 颌面部骨


一、上颌骨

上颌骨(图1-1)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互相对称。参与眼眶底、口腔顶、鼻腔底及侧壁、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其解剖形态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上颌骨体)和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上颌骨(前外侧面)、上颌骨(内侧面)

(一)上颌体

分为前外、后、上、内四面。

1.前外面

又称脸面,上界眶下缘,下方移行于牙槽突,后界颧突及其伸向上颌第一磨牙的颧牙槽嵴与后面分界。在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0.8cm处有椭圆形之眶下孔,孔内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眶下孔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管,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针尖应注意此方向。

2.后面

又称颞下面,参与颞下窝及翼腭窝前壁的构成。该面与前外面之间的颧牙槽嵴,在面部与口腔前庭均可扪及,为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后面中部有数小孔,称牙槽孔,向下导入上颌窦后壁之牙槽管,以通上牙槽后神经、血管。后面之下部,有粗糙之圆形隆起,称上颌结节,为翼内肌浅头之起始处。颧牙槽嵴和上颌结节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3.上面

又称眶面,构成眶下壁的大部,光滑呈三角形。其后份中部有眶下沟,向前、内、下通眶下管,该管以眶下孔开口于上颌体的前外面。上牙槽前、中神经由眶下管内分出,经上颌窦前壁和外侧壁分布到前牙和双尖牙。

4.内面

又称鼻面,构成鼻腔外侧壁。在中鼻道有上颌窦的开口通向鼻腔。上颌骨骨质疏松,血运丰富,因此,上颌骨骨折出血较多,但较下颌骨易于愈合。

(二)四突

1.额突

为一坚韧骨片,自上颌体的前内上部突向后上方,其上、前、后缘分别与额骨、鼻骨和泪骨连接。

2.颧突

为三角形,伸向外上与颧骨连接,向下至第一磨牙部分,形成颧牙槽嵴。

3.牙槽突

又称牙槽骨。自上颌体向下方伸出,系上颌骨包围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厚而质松,其前部较薄,后部较厚,两侧牙槽突在正中线结合形成蹄铁形的牙槽骨弓。

4.腭突

为水平骨板,在上颌体与牙槽突的移行处伸向内侧,与对侧腭突在正中线相接,形成腭正中缝,参与构成口腔顶及鼻腔底。

二、下颌骨

下颌骨是颌面部骨中唯一可活动的骨骼,两侧对称。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水平部称下颌体,垂直部为左右下颌支(图1-2)。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下颌骨(外侧面)、下颌骨(内侧面)

(一)下颌体

呈弓形,具有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

1.外面

正中有骨嵴称正中联合。在正中联合两旁近下颌骨下缘处,左右各有一隆起称颏结节。在下颌第二双尖牙下方或第一、二双尖牙之间的下方,下颌骨上下缘之间的稍上方有颏孔,孔内有颏神经、血管通过。

2.内面

近中线处有上下两对突起,称为上颏棘和下颏棘,分别为颏舌肌及颏舌骨肌的起点。颏棘下方两侧各有一二腹肌窝为二腹肌前腹附着处,从正中联合斜向后方与外斜线相对应之骨粗糙线为内斜线,又称下颌舌骨线,为颌舌骨肌附着处,此线前段上方之骨面光滑部,为舌下腺窝,下方之光滑面处为颌下腺窝。

3.上缘

上缘骨质疏松,称牙槽突,中有排列整齐,容纳牙根的牙槽窝,是颌骨牙源性感染的好发部位。

4.下缘

骨质致密而圆厚,下颌骨下缘常作为颈部的上界及颌下区切口的有关标志。

(二)下颌支

为一垂直的长方形骨板,可分为喙突、髁状突及内外两面。

1.喙突

或称肌突,为下颌支的前上方的突起,有颞肌与咬肌附着。

2.髁状突

或称关节突,分髁颈二部。髁上有关节面,与颞下颌关节盘相邻。髁状突下部缩小称髁状突颈,有翼外肌下头附着。髁状突是下颌骨的主要生长中心之一,在下颌骨发育完成前遭受损伤或破坏,影响下颌骨的发育,可导致颌面部畸形。

下颌骨为颌面部诸骨中体积最大、面积最广、位置亦最为突出,下颌骨的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状突颈部为其最薄弱处,为骨折的好发部位。

下颌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下牙槽动脉,血运较差,因此,骨折愈合较上颌骨缓慢,骨髓炎发生率亦较上颌骨多且严重。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


一、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颞下颌关节由颞骨关节面、下颌骨髁突、关节盘、关节囊和关节诸韧带组成(图1-3)。颞骨关节面包括关节窝和关节结节。关节窝前为颞骨的关节结节。关节窝顶与颅中窝间仅隔薄层骨板。关节结节有两个斜面,前斜面为颞下窝的延伸。髁突顶面由一横嵴将其分为前后两个斜面。髁突的前斜面与关节结节的后斜面是颞下颌关节的负重区。关节盘由纤维软骨构成,其前部凹面向上,后部凹面朝下。关节盘位于关节窝与髁状突之间,其周缘与关节囊相连,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关节盘从前向后分前带、中间带、后带和双板区。前带与前伸部相连。双板区由弹性纤维和丰富的神经和血管所组成。关节囊为结缔组织组成的包囊,附着在关节周围,包裹着整个关节,密封关节腔。关节韧带每侧三条,分别为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关节韧带的作用为悬吊下颌,限制下颌过度运动。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3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二、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颞下颌关节既稳定又灵活,是颌面部唯一的一个关节,其功能十分精细,可做转动运动和滑动运动。两侧关节必须同时运动,故为一个左右联动关节。关节可做三个方向的运动,包括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及侧方运动。小张口时,关节活动主要在下腔,髁突在关节盘下转动;大张口时,髁突不仅有转动运动,还有髁突与盘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方的滑动运动;最大张口时,在大张口的基础之上,髁突在关节结节处仅做转动运动。当闭口时,与开颌运动呈相反的过程,舌骨上肌群松弛,闭口肌群收缩,下颌回到正中颌位。当张口过大,关节囊过度松弛,下颌骨髁突可滑至关节结节前方而无法退回关节窝,导致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时,须牵引下颌向下,使髁突低于关节结节,再将下颌后推,即可复位。

第三节 颌面部肌肉

颌面部肌肉可分为咀嚼肌与表情肌两类,前者受三叉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后者受面神经支配。其主要功能为管理人体的咀嚼、语言、表情和吞咽动作。

一、表情肌

表情肌又称为颅面肌,属皮肌,由薄层肌束构成,是面部肌肉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情肌起于骨或筋膜,止于皮肤,其肌纤维收缩时可使面部皮肤形成不同的皱褶和凹陷,从而表达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并部分参与咀嚼、呼吸、吞咽、言语等活动。表情肌主要分布于眼、口、鼻等裂孔周围。环形肌纤维有缩小裂孔的功能;辐射状肌纤维具有开大裂孔的作用。表情肌均由面神经支配,面神经损伤时则出现面瘫。

(一)口轮匝肌

口轮匝肌是围绕在口裂周围的括约肌,又称为口括约肌,为椭圆状环形扁肌,该肌可视为一个来自多个肌肉具有闭唇功能的功能单位,由浅层、深层及中层肌束构成。

(二)颊肌

颊肌位于颊部深层,紧贴口腔侧壁黏膜,为一薄而扁平的长方形肌肉,颊肌起于翼突下颌缝的前缘及上、下颌骨磨牙区的牙槽嵴,其肌纤维最终加入口轮匝肌,收缩时可使唇颊与牙齿贴紧,协助咀嚼及吸吮。

二、咀嚼肌

(一)颞肌

颞肌呈扇形,起于颞窝和颞深筋膜的深面,该肌穿行于颧弓深面继续下行,大多数肌束会聚为肌腱止于喙突(尖、内面、前缘及后缘)、下颌支前缘直至下颌第三磨牙后方。在咀嚼运动时,上提下颌(闭口)。

(二)咬肌

咬肌呈四边形,分浅、中、深三层。浅层最大,起于上颌骨颧突及颧弓下缘的前2/3;中层起于颧弓前2/3的深面和后1/3的下缘;深层起于颧弓的深面,三层纤维行向后下,止于下颌角、下颌支外侧面及喙突。在咀嚼运动时,上提下颌并微向前,还参与下颌侧方、前伸后退运动。

(三)翼内肌

翼内肌位于下颌骨内侧面,与咬肌相对应,呈四边形。有深、浅两头。深头粗大,起于腭骨锥突和翼外板内面;浅头起于腭骨锥突和上颌结节。该肌收缩时可上提下颌,并辅助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

(四)翼外肌

翼外肌为一粗短肌肉,几乎呈水平方向。该肌有上、下两头: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下头较为粗大,起自翼外板的外面。肌束向后外侧走行,两头的肌束于近止点处会聚。上头小部分肌纤维止于颞下颌关节的关节囊前内面和关节盘前缘;上头的大部及下头的全部肌纤维止于髁突颈上部前方的关节翼肌窝。该肌的主要功能为牵拉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使下颌前伸并下降,也参与下颌侧方运动。

第四节 颌面部血管


一、动脉

口腔颌面部的血液供应来源于颈总动脉的分支颈外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图1-4)。血液供应特别丰富。颈内、外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之间都有吻合,且两侧动脉间相互吻合,构成密集的动脉网,因此,颌面部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这一解剖特点具有双重临床意义,一则手术与外伤均可引起较大量的出血,二则血运充足,可使颌面部组织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与伤口愈合能力。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4 头颈部动脉

二、静脉

口腔颌面部静脉属支多而细,互相吻合成网,变异较多,多数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其静脉血主要通过颈内、外静脉回流至心脏。一般分为深、浅两个静脉网。面静脉瓣发育不完善,少且薄弱,不能阻挡静脉血逆流,因此,颌面部感染可循静脉途径向颅内扩散,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故常称鼻根至两侧口角区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第五节 颌面部淋巴结和淋巴管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结和淋巴管较为丰富,共同组成此部的防御系统。淋巴结主要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滤过淋巴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头颈部各解剖区域的淋巴直接回流到相应区域的淋巴结,这些淋巴结叫做区域淋巴结。区域淋巴结的意义在于:如果已知病变的部位,可以推断该区域可能受累的淋巴结;相反如果一个或一群淋巴结发现有病变,尽管原发灶不明显,也可帮助诊断该淋巴结所收集区域内的原发病变。

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结与软组织硬度相似,一般不易触及,但当其淋巴结所收纳的范围内有炎症时,该淋巴结就会肿大和疼痛。如系肿瘤侵及,淋巴结多呈无痛性肿大,质地由软变硬,逐渐固定并可触及,但也有未能触及淋巴结者。口腔颌面部原发恶性肿瘤也大多沿淋巴道转移。

根据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结所在部位和排列方向,可划分为环形组和纵形组两大淋巴结群。

一、环形组淋巴结群

环形组的淋巴结群,主要指从枕部、耳周、下颌下到颏下的区域淋巴结群,由后向前环绕头颈部交界处排列,包括: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结、面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环形组淋巴结群,除腮腺深淋巴结和部分下颌下淋巴结之外,大多数淋巴结位置较浅,其淋巴输出管常汇入纵形组淋巴结。

二、纵形组淋巴结群

纵形组淋巴结群位置较深,常沿血管、神经或器官附近呈纵形排列,其输出管组成颈淋巴干。左、右颈淋巴干分别汇入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纵形组淋巴结群包括咽后群、颈前群及颈外侧群。

第六节 颌面部神经

口腔颌面部主要神经有运动神经(面神经)和感觉神经(三叉神经)。

一、面神经

为第Ⅶ对脑神经,主要是运动神经,伴有味觉和分泌神经纤维。面神经经茎乳孔出颅后,进入腮腺实质内分为5支(图1-5),从上而下依次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支配面部表情肌的活动。面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较明显的面瘫表现。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5 面神经及其分支

1.颞支

自颞面干发出后,经髁突浅面或前缘距耳屏前10~15mm处腮腺上缘。当其受损伤后,同侧额纹消失。

2.颧支

自颞面干发出,自腮腺前上缘穿出后行向前上。当其受损伤后,眼睑不能闭合。

3.颊支

自颈面干发出,或来自颞面、颈面两干,出腮腺前缘。当其受损伤后,鼻唇沟消失变平坦,且鼓腮无力,食物积存于颊部等。

4.下颌缘支

自腮腺前下方穿出,向下前行于颈阔肌深面。在下颌角处位置较低,然后往上前行,越过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往前上方,分布于下唇诸肌。当其受损伤后,病人口角下垂,流涎。

5.颈支

自腮腺下缘穿出,分布于颈阔肌。当其受损伤后,颈部皮纹消失,影响口角的微笑活动。

二、三叉神经

为第Ⅴ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最大的一对(图1-6),为颅前部、面部、眼眶、鼻腔及口腔等处之感觉神经及咀嚼肌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三叉神经根与脑桥臂相连,司颌面部的感觉和咀嚼运动。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自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分出三大支:第一支为眼神经,第二支为上颌神经,第三支为下颌神经。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6 三叉神经

第七节 唾液腺

分泌唾液进入口腔的腺体被称之为涎腺。涎腺又名唾液腺,它包括三对大唾液腺和许许多多个位于唇、颊、舌、腭等处的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的小唾液腺。人体三对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图1-7),其分泌的唾液通过各自的导管系统排入口腔;小唾液腺则将产生的唾液通过小开口直接或通过微小导管间接排入口腔。根据唾液腺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分泌液的性质,唾液腺可分为浆液性腺、黏液性腺以及混合性腺。腮腺属浆液性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都属混合性腺。大多数小唾液腺以黏液性腺为主。唾液有湿润口腔黏膜、消化食物、杀菌、调和食物便于吞咽以及调节机体水分平衡等作用。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基础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7 大唾液腺

一、腮腺

是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位于颜面部的两侧,外耳道前下方和下颌后窝内。腺体呈不规则的楔形,有多数的突起如面突、咽突等。腮腺导管长约5~7cm,管腔直径约3mm,导管行至嚼肌前缘时,呈直角向内穿过颊肌,开口于颊黏膜上的腮腺乳头,该乳头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处。

二、下颌下腺

是口腔三大唾液腺之一,属混合腺,位于两侧颌下三角内,形状似扁椭圆形。导管从腺体深部发出,管长约5cm左右,管壁较薄,行于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肌之间,开口于舌系带两旁的舌下阜。管口较粗大,易受损伤,牙垢与异物易进入,因而,颌下腺导管结石较多见。

三、舌下腺

为三大唾液腺中最小的一对,为混合腺。位于舌下区,在口底黏膜舌下皱襞的深面、下颌舌骨肌上方。由多数小腺所构成,各小腺泡有其单独的短小导管,直接开口于口底。舌下腺导管多而细小,开口较小,不易发生逆行性感染,但可引起腺导管阻塞,形成潴留性囊肿。

(毕小琴)

第二章 颌面外科病房管理

病房是病人接受诊疗、护理和休养的地方,应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安静、舒适、整洁的医疗环境,以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治疗的需要。

第一节 布局设置与环境管理


一、布局设置

1.每个病房为一个独立的护理单元,设有普通病房、急危重症病人的观察室、治疗室、换药室、用物处理区、交班室和医护人员办公区等。病床一般为30~40张为宜。

2.病房可设单人、双人或多人间,多人间一排不超过3张床位,双排不超过6张病床。

3.每张床位占用面积6~7m2,床间距≥1.0m,床沿距墙壁≥0.6m,单排病房通道净宽≥1.1m,双排病房通道净宽≥1.5m,两床之间设有床帘。

4.病房空间高3~3.3m。

5.病房墙面颜色柔和,如:白色、蓝色等。

6.设开放式中心护士站,治疗室和观察室紧挨护士站,便于护士治疗和观察病人。

7.床位数与护士比例不低于1:0.4。

8.床位配有供氧、压缩空气、负压吸引的装置和多个电源插座。

9.病床为可调节、移动式转运床,配有床栏和输液架。每床配餐板。

10.配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中心负压和电动吸痰器、床单元消毒仪、空气消毒仪等。

11.抢救物资 配备移动式气管插管抢救车,包括各种急救物资和药物。

12.信息系统 配备医生和护士用信息系统(电脑等)。

二、环境管理

1.安静

病房应保持安静,避免噪声,工作人员做到“四轻”。

2.整洁

保持病房护理单元陈设齐全,规格统一,用物摆放统一、使用方便;病人皮肤、头发、衣服等清洁干净;工作人员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3.舒适

(1)温度和湿度适宜:室内温度以18~22℃为宜,湿度50%~60%。有空气调节装置。

(2)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30min左右。

(3)室内光线明暗度适中,病人休息时可用床帘或窗帘遮光,晚上可用地灯或床头灯。

(4)色调:病房墙壁应以浅色为宜,儿童病房可增加卡通画。

4.安全

(1)避免引起病人躯体损伤的因素:防坠床、跌倒、防化学性伤害等。

(2)预防医院内感染。

(3)避免医源性损伤。

(邓立梅)

第二节 仪器设备管理


一、高频电刀

【用途】

高频电刀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机械用于软组织切割的电外科设备,通过电刀手柄尖端产生的高频电压电流与肌体接触时产生热能,使肌体组织分离和凝固,适用于外科手术软组织切割及止血。

【使用方法】

1.接通电源、功能自检。

2.选择程序

(1)选择不同的电切和电凝模式。

(2)根据手术部位、方式及病人年龄调节输出功率。

3.连接负极板。

4.连接电刀手柄。

【维护及保养】

1.使用前检查高频电刀性能是否良好。

2.使用结束后用中性消毒剂对主机、负极板连线进行清洁消毒。

3.严格按操作流程操作,使用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

1.功率选择为达到切割或止血要求最小功率。

2.有心脏起搏器者一般不能使用,如使用必须按照起搏器说明书规定,并做好防护措施。

3.负极板安放位置应肌肉平坦、血管丰富,尽量靠近手术区,避开骨突隆处。

4.病人皮肤不得直接接触手术床金属部分,以免烧灼伤。

二、骨动力系统

【用途】

骨动力系统适用于对人体骨骼进行切割、转孔、扩孔及修整打磨。

【使用方法】

1.连接电源线、电机线和脚踏,开机,功能自检。

2.调节输出功率。

3.根据手术需要选择机头手柄,安装钻针或锯片。

4.连接机头手柄,在安全区试用机头手柄,试用无异常后方可使用。

【维护及保养】

1.使用前应检查设备及手柄性能是否良好。

2.使用后的手柄用专用清洁剂清洗后,前端向下在流动水下进行冲洗,避免手柄内部进水,用专用保养油进行保养。

3.使用结束后用中性消毒剂清洁消毒主机、电机线及脚踏开关。

【注意事项】

1.使用过程中电机线不可折叠。

2.手柄不得进水或血液。

3.术中动力系统暂停使用时应将手柄置于安全区,防止误踩脚踏开关从而误伤手术人员或手术病人。

4.术中更换钻针锯片时应将手柄与电机线断开后方可进行操作。

5.使用结束后须先关闭电源后再断开各类连线。

三、超声刀

【用途】

超声刀是一种用于软组织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