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全解随身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初中古诗词全解随身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初中古诗词全解一本通
作者:张电春编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01
书籍编号:30525777
ISBN:978756285877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3656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版权信息
书名:初中古诗词全解随身带
作者:张电春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01
ISBN:9787562858775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古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古代诗词的比例大大增加,这既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需要,也是中小学生浸润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得不承认,古诗词的学习对学生们来说,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
虽然说初中阶段不需要对诗词有太深刻的理解,但是在如今信息社会,让初中生似懂非懂地简单诵读而不让他们较为清晰地了解诗词各自篇目的不同特点和精髓,难以让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持续的学习兴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鹦鹉学舌般的学习必然走不远。
为了让广大初中生能更好地理解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系统而全面地掌握这些诗词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对精彩之处进行简单赏析,编者在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韩媛媛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特地编写此书以飨读者。
本书从内容上而言,包括了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七至九年级和上海市使用的部编六年级教材中的一百多首古诗词篇目。这样一本书就能涵盖上海市整个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内容。
从编排上而言,本书主要是从“基础知识”“作家作品”“诗歌大意”“作品赏析”“拓展阅读”等五个角度对教材诗词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其中“基础知识”是对诗词的重难点词语进行解释,以方便初中生自学时能扫清文字障碍。“作家作品”是对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能知人论世。“诗歌大意”是方便初中生从整体上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作品赏析”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是编者良苦用心所在,也是本书的核心价值体现。诗无达诂,所以诗歌赏析往往千人千面。编者选取有普遍共识的部分,从初中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把赏析简单分为“诗歌主旨”“所写之事”“所写之景”“所表之情”“写作特色”五个主要部分,给初中生提供学习理解诗词的简单框架,以便日后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诗歌主旨”是诗歌的中心思想;“所写之事”是对诗歌中的事情、典故等进行概括和说明;“所写之景”和“所表之情”则立足诗词炼字之妙、运思之巧,对诗歌的写景和抒情进行详尽的分析。当然针对具体篇目,也会略有调整。“写作特色”对诗歌的主要写作特点进行归纳,以便从写作手法、写作特点上了解诗歌的精彩之处。
“拓展阅读”是从诗词作者的其他作品中选出两句精美句子,目的在于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也是本书另一特色所在。
本书既可以作为初中生自学的重要材料,也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用书。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编者
2019年2月
一、宿建德江①
唐·孟浩然
移舟泊②烟渚③,日暮客愁④新。
野旷⑤天低树⑥,江清月近人⑦。
扫码听朗读音频
注释
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②泊:停船靠岸。③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④客愁:作客他乡,思乡之愁绪。⑤旷:空阔远大。⑥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⑦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同人亲近。
作家作品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终身未仕。孟浩然于727年赴长安应试,不第,干谒无果。729年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夏季游吴越。730年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之时。
诗歌大意
我移动小船,把它停泊在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日暮时分又新添几分羁旅思乡之愁。
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似乎低过了树木,
江水清澈,觉得明月好像与人更加亲近。
作品赏析
诗歌主旨:诗歌描写诗人旅途中夜泊建德江上的沙洲,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所写之事:日暮时分,诗人泊舟建德江上沙洲,触景生情。“烟渚”交代地点,“日暮”揭示时间,“客”表明作客他乡的游子身份,暗点家园之思。
所写之景:“烟渚”和“日暮”既交代时间地点又描绘出一种暮色苍茫、烟雾弥漫的晚景。“野旷”两句进一步写景。因为原野空旷辽阔,没有什么遮挡,所以一眼望去,远方的天空好像低压在树木之上。而天空的压迫使得诗人更觉压抑。因为江水清澈,所以高挂天空的月亮倒映在水中反而显得离人很近,似乎想和人亲近,给诗人带来些许安慰。
所表之情:“烟渚”有烟雾迷蒙之感,“日暮”有思家之义,合起来表达诗人弥漫于心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思乡愁绪。“野旷”有孤独之感,“天低”有压迫之意。而无人亲近却反言“月近人”,表达自己孤独寂寞之感。
写作特色: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五绝写景名篇,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野旷江清,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
拓展阅读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①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②未遮山③,白雨④跳珠⑤乱入船。
卷地风来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⑦。
扫码听朗读音频
注释
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②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③未遮山:还没有把群山遮住。④白雨: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⑤跳珠:跳动的珍珠,这里形容雨大势急。⑥卷地风来:指大风席地卷来。⑦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作家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宋代文学家,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和雨过天晴的景色。诗人颇为喜欢这首诗,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五十岁时再到杭州,写诗云:“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诗歌大意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群山,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珍珠般胡乱跳进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
望湖楼下碧波平静开阔像天空一般。
作品赏析
诗歌主旨:诗歌描写西湖骤雨骤晴的美丽多变之景,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所写之事:诗人在望湖楼饮酒赏景,目睹一场西湖骤雨。
所写之景:“黑云”句写云,把乌云比作翻墨,写出云层之厚,流动之快。而“未遮山”为夏天特有景色,暗示大雨时间不会很长,“未”字也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白雨”句写雨,“白”字写出夏天雨点的明亮。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写出雨点之大,又具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音之美,同时与上句“黑”形成对比,又进一步写出雨点之明亮,色彩鲜明。“乱”写出了雨点之急。“卷地”句写风,“卷地”写风由地面而起,表现风力之大。“忽”写大风之意外和突然,表现了天色变化之快。“望湖”句写水。“水如天”写出湖面的平静,明亮,开阔。
所表之情:诗歌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西湖骤雨骤晴迅疾变换之美景的喜爱之情。
写作特色:诗人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水静,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叙述明快,比喻生动,色彩分明,完整描写了西湖阵雨的全过程,为一首美妙的写景小诗。
拓展阅读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苏轼《有美堂暴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三、西江月①·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②,清风半夜鸣蝉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④茅店⑤社林⑥边,路转溪桥忽见⑦。
扫码听朗读音频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②别枝惊鹊:惊动鸟鹊飞离树枝。③鸣蝉:蝉叫声。④旧时:往日。⑤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⑥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⑦见:同“现”,显现,出现。
作家作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名爱国将领,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人物,与苏轼合称“苏辛”。辛弃疾胸怀大志,一生渴望恢复故土,建功立业,却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故其词作沉雄豪迈,然又不乏细腻柔媚。好用典故也是他的一大特点。本词作是辛弃疾受排挤,罢官后在上饶带湖隐居时所写。
诗歌大意
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枝头的鸟鹊,
清凉的晚风带来远处的蝉叫声。
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
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
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作品赏析
诗歌主旨:描绘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所写之事:作者夜晚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前晴后雨的见闻。
所写之景:上阕“明月”“清风”两句以动衬静,视角由高到低,写出夏夜的清幽。“稻花”“听取”两句以蛙声写丰收年景,别出心裁。下阕“七八”“两三”两句对仗工整,由上至下写疏星微雨。“旧时”“路转”运用倒装,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
所表之情:对农村清幽美景的热爱,对丰收年景的喜悦之情。
写作特色:这首词以动衬静,用蝉声和蛙鸣反衬农村田野的安静平和。上下阕头两句属对自然,整首词平淡晓畅,闲适恬淡,别有情趣。
拓展阅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浪淘沙①
唐·刘禹锡
九曲②黄河万里沙③,浪淘风簸④自天涯⑤。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扫码听朗读音频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②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③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④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⑤天涯:天边。
作家作品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被贬。《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共九首,当为诗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有人认为是诗人描写风沙推移,以见人世变迁无定,或则托意男女恩怨之词。此首为第一首。
诗歌大意
九曲黄河裹挟着万里黄沙,
波涛滚滚如大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达银河,
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作品赏析
诗歌主旨:诗歌通过淘金者的口吻,表明对淘金艰苦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写之事:“如今”两句引用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相传织女是天帝的孙女,负责织造云锦。自嫁牛郎,中断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又言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被西王母罚隔河相望,每年七月七日夜晚相会一次。
所写之景:“九曲”两句诗人用豪迈的气势、巨人的眼光写九曲黄河携带大量黄沙,从遥远天边滚滚而来。“九曲”言黄河多弯,似人生多难。“万里”言黄河之长,似人生道路漫长。正因为多弯多难,历经波折,所以一旦发作,气势更加雄浑。“浪淘风簸”具体写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言风浪之大,也写出淘沙之苦。
所表之情:“九曲”两句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写出黄河气势之大,写明淘沙之苦,同时赞扬它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性格,表达主人公的顽强豪迈之情。“如今”两句,借助神话故事,表达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写作特色:诗歌明写淘沙之苦,却自抒不屈豪气。通俗易懂,想象绮丽,气势雄浑。
拓展阅读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刘禹锡《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五、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①绿映红,水村山郭②酒旗③风。
南朝④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⑤烟雨⑥中。
扫码听朗读音频
注释
①莺啼:即莺啼燕语。②郭:外城。此处指城镇。③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④南朝:指宋、齐、梁、陈四个朝代。⑤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⑥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作家作品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著有《樊川文集》。晚唐时代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提倡佛教,僧尼众多,寺院繁盛,大大加重国家的负担。杜牧路过江阴,见江南美景,不禁油然而生赞美之情,又见南朝寺院烟雨迷蒙,也有怀古之意。
诗歌大意
幅员辽阔的江南大地,处处莺歌伴随着燕舞,绿树掩映着红花。
依山傍水的村庄城郭里随处可见酒旗在迎风招展。
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至今还有无数亭台楼阁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作品赏析
诗歌主旨:诗人描绘了广阔明丽又深邃迷蒙的江南晴雨之时的美景,表达自己对江南风物的喜爱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怀古幽思。
所写之景:“千里”两句写晴和之时明朗绚丽之景。第一句是全景,对江南美景的概括,写江南大地花红柳绿,莺啼燕语,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第二句是近景和特写,写江南独特风貌,依山傍水。“酒旗风”可算特写,用风儿轻轻吹动酒旗,写出江南景物的明丽秀美,生活的富庶闲适。“南朝”两句写烟雨之时迷蒙深邃之景。第一句“南朝”体现历史悠久,“四百八十”强调寺庙之多,写出江南风物之繁华。第二句“多少”说明寺庙楼台仍然数不胜数。“烟雨”把这无数的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笼罩起来,若隐若现,似有若无。
所表之情:诗歌借景抒情,头两句表达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后两句也含有一丝对历史变迁世事沧桑的幽思。
写作特色:本诗是历代吟咏江南风物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美景,一句一景,各具特色,用小小的篇幅,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广阔的画面。色彩鲜明,情味隽永,千百年来久负盛誉。
拓展阅读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六、书湖阴先生①壁
宋·王安石
茅檐②长扫净无苔③,花木成畦④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⑤送青来。
扫码听朗读音频
注释
①书:写。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时的邻居。②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③无苔:没有青苔。④成畦: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⑤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作家作品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本诗是第一首。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
诗歌大意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培栽。
庭院外一条小河如带,丛绿缠绕,保护着农田,
两山排列矗立,好似打开门把碧青的翠色送来。
作品赏析
诗歌主旨:诗歌通过描写庭院的洁净清幽以及庭外山水的美丽多情,表现了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以及自己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
所写之景:“茅檐”两句写庭院洁净清幽。“茅檐”点明描写内容为乡居农家风光。青苔多长在僻静潮湿之地,因为经常打扫,所以青苔不能生长。“净无苔”通过无苔表明虽然洁净却并非没有生气。从青苔角度写庭院的整洁有序,清幽怡人,是本句亮点。“花木成畦”使得庭院有一种工整之美,“成畦”二字交代花木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手自栽”写田园自得之乐。田园生活贵在自适自得,一切亲力亲为,没有劳作之苦,只有身心愉悦。“一水”两句写庭院外山水之美。河流婉转曲折,本就极美,而诗人却说河流是为了护卫农田,故意绕来绕去,显得多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
所表之情:诗歌描写庭院内外美景,表现的是主人的情趣高雅,以及自己恬淡自适的心境。
写作特色:诗歌写闲居生活,其中“一水”两句极为出色。描写与拟人巧妙融合,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写出了山水之美,又赋予山水人物情感,化静为动,好像山水为主人情趣所倾倒,前来主动护绿送青。这两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拓展阅读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七、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①白,山青花欲燃②。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③。
扫码听朗读音频
注释
①逾:同“愈”,更加。②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③归年:回去的时候。
作家作品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安史之乱时,避难蜀中,在友人的资助下于浣花溪畔修建草堂,生活暂时安定。此诗即为定居蜀中草堂时所作。
诗歌大意
江水碧绿水鸟的羽毛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
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
作品赏析
诗歌主旨:诗歌用暮春优美景色反衬诗人思乡之情和旅居他乡的感慨。
所写之景:诗歌头两句写景。选取江、鸟、山、花四种景物,表现碧、白、青、红四种颜色,色彩鲜艳,景象清新。而“逾”字又把江鸟分了主次,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欲”字则在拟人中赋花朵以动态,强调山花火红之浓烈,又以山青衬花红。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各自鲜艳夺目,却又构成一个主次分明的具有整体感的暮春美丽画面。
所表之情:后两句抒情。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并没有流连忘返,忘我欣赏,而是感到了的时间的流逝:春天要过去了。“又”字透露出的信息是这已经不是一年了,这是又一个春天过去了,只可惜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到家乡。所以这两句表现的是对长久旅居的感慨,是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写作特色:整首诗构思非常巧妙,写景色彩浓烈,主次分明;抒情用春光之美丽反衬漂泊之感伤,以乐写哀,别有风味。
拓展阅读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八、逢①雪宿②芙蓉山主人③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④远,天寒白屋⑤贫。
柴门闻犬吠⑥,风雪夜归人。
扫码听朗读音频
注释
①逢:遇上。②宿:投宿;借宿。③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指留诗人借宿的当地人。④苍山:青山。⑤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⑥犬吠:狗叫。
作家作品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诗人,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特别擅长五言诗歌,自称“五言长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至十二年(777年)间,刘长卿受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得以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本诗应是遭贬之后的某个冬天所写。
诗歌大意
傍晚时分群山苍茫,山路愈发显得遥远,
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投宿人家更加贫困。
忽然听到柴门外狗叫声,
应该是有人冒着风雪回归家门。
作品赏析
诗歌主旨: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所写之事:诗歌写自己在芙蓉山暮夜投宿、风雪中山里人家回归家门的事情。三四两句叙事,讲投宿之后的听闻。“柴门闻犬吠”写到自己听到门口狗叫,可能诗人已经安歇。
“风雪夜归人”是自己的推测,风雨中回来的应该是投宿人家的主人。柴门犬吠描绘的是农村风光,而风雪夜归则表现出生活的艰辛。
所写之景:诗歌头两句写景,写投宿山村的所见所感。“日暮”交代时间,同时也让人有暮色苍茫之感。“苍山”即为青山,所谓“远”则是因为日暮,山色迷茫,所以显得路途更加遥远,暗示跋涉之辛苦,投宿之急迫。“天寒”言天气寒冷,“白屋”交代投宿的地点。“贫”言房屋简陋,亦言房屋之零落稀少,表现出山居人家生活的清贫。
所表之情:整首诗表达诗人对劳动人们的同情,其中“贫”字既写山居人家生活清贫,也包含作者的无限同情。
写作特色:全诗以时间为序,写投宿前后见闻。头两句为所见之景,后两句为所闻之事。写景苍茫辽阔,有孤寂之感;写事则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有温暖之意。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淡雅,意境悠远。
拓展阅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刘长卿《别严士元》
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刘长卿《寻盛禅师兰若》
九、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①与野情②惬③,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④,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⑤,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⑥?云外⑦一声鸡。
扫码听朗读音频
注释
①适:恰好。②情:喜爱山野之情。③惬:心满意足。④随处改: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⑤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⑥何许:何处,哪里。⑦云外:形容遥远的地方。
作家作品
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诗与苏舜钦齐名,世人美称“苏梅”。与欧阳修为挚友,同为宋诗革新推动者。诗歌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作于1040年,是其前期作品。
诗歌大意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
连绵起伏的鲁山山峦时高时低。
美好的山峰随着观看角度而不断变化,
幽深的小路让独自赶路的我逐渐迷失方向。
傍晚霜叶落下,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
树林空寂下来,鹿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不禁暗问人家在哪里?
山间白云缭绕之处传来一声鸡叫。
作品赏析
诗歌主旨:诗歌描写鲁山山行所见的幽美景色以及行路的野趣,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所写之事:开头四句点出题目“山行”。首联倒装,写山路时高时低,正好符合自己山行的情趣;颔联写因为欣赏随处可见的美景,独自行走在幽静小路上渐渐迷路。
所写之景:颈联详写山行所见。“霜落”交代时间已晚,“林空”表明整个山林非常幽静空寂。“熊升树”突出熊爬树的缓慢,“鹿饮溪”则写出小鹿饮水时的悠闲。熊和鹿都没有受到外物干扰而自由自在,悠闲自得。此时观看的诗人也在惬意漫游。山林无人,各得其乐,也照应了首句“适与野情惬”。
尾联首句为自问,山行久矣,不见人家,有些枯寂,所以不禁暗问。“一声鸡”,鸡鸣为田园之声,“一声”则划破寂静而来却又不显得杂乱。“云外”言人家在白云深处,在远离尘世的地方,而不是市井之地。用鸡鸣结尾,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所表之情:通篇写诗人山行观景的悠闲自得。“惬”写出山行野趣让自己心满意足。“独行迷”写对山景流连不已导致迷路。颈联通过熊与鹿写人与物各得其所,各得其乐。最后听闻鸡鸣,又有一丝欣喜。
写作特色:诗歌语言朴素,淡而有味;写景动静结合,描写自然,颈联却又工整至极。南宋胡仔说:“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这一联是其工于平淡的代表之作。
拓展阅读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梅尧臣《东溪》
十、淮中晚泊犊头①
宋·苏舜钦
春阴②垂野③草青青,时有幽花④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⑤风雨看潮生。
扫码听朗读音频
注释
①淮:淮河。犊头: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②春阴:春天的阴云。③垂野:笼罩原野。④幽花:幽静偏僻之处的花。⑤满川:满河。
作家作品
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冬之际,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这是他前往苏州途中泊舟淮河犊头镇时所写。
诗歌大意
春天阴云低垂笼罩着的旷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不时看到幽静偏僻之处花朵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傍晚时分把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
在满河的风雨中凝望那潮水渐生渐满。
作品赏析
诗歌主旨:诗歌写阴天傍晚时分泊舟古祠时所见的春天景色,反映出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所写之事:诗歌写傍晚泊舟古祠之事。“晚泊孤舟古祠下”照应标题,“晚”指傍晚,交代时间。“古祠”交代具体地点,“泊孤舟”点明事情,“孤”写只有自己的一只小船,略有孤单之义。
所写之景:首句从大处写起,阴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原野,小草因为水分充足而更加郁郁青青,整个画面显得阴沉单调,让人乏味。次句写花,在阴沉单调的大背景下突然有一棵树开着明媚鲜亮的花,让人一下子眼前一亮,整个画面就充满了活力。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冲破阴沉乏味的笼罩,让人内心也愉悦起来。
所表之情:“满川风雨看潮生”写自己泊好船之后,置身事外,安安闲闲地欣赏外面风雨中春潮的上涨,反映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从容淡定。也有人认为这句反映诗人在官场风雨不定状况下的镇定自若、处之泰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还有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写作特色:诗歌首句从面上写暗,次句从点上写亮,明暗对比鲜明。次句人动景不动,尾句景动人不动,动静对照明显。
拓展阅读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夏意》
十一、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①牵牛星,皎皎②河汉③女。
纤纤④擢⑤素⑥手,札札⑦弄⑧机杼⑨。
终日不成章⑩,泣涕(11)零(12)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13)复几许(14)?
盈盈(15)一水间(16),脉脉(17)不得语。
扫码听朗读音频
注释
①迢迢:遥远的样子。②皎皎:明亮的样子。③河汉:即银河。④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⑤擢: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⑥素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